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模块知识结构讲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总复习课,主要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以及平面图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了解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难点:图形变换和位置关系的应用,以及平面图形面积的灵活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实物模型。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认识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以及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3. 例题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6.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特征特征变换变换位置关系位置关系面积计算面积计算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14题。
2. 利用家里的物品,制作一个立体图形,并拍照。
3.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认识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记录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让学生巩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了解了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图形的对称性,了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
2.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关注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3. 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4. 图形的变换。
教学重点:1. 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3. 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难点:1. 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3. 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或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提问学生:什么是点、线、面、体?它们有什么性质?二、新课导入1. 讲解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2. 讲解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3. 讲解图形的变换。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
2.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学生:什么是平面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它们有什么性质?五、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提醒学生: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第2课时说课稿(1)》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图形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为初中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大量关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对一些概念理解不深,对图形的性质和运用掌握不牢固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及其运用。
2.难点: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以及图形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形的变化和性质,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测他们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程度。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分享学习心得。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强调图形性质的重要性。
5.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 空间图形及统计与概率

小学数学总复习各模块知识线统计表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角 二、统计与概率一、空间与图形 平面图形 统计图 长方体、正方体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圆柱体、圆锥体一、空间与图形(一)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1、线线段的长就是这两点间的距离。
(有两个端点)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平行线。
(没有端点)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有一个端点)2、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锐角:小于90度的角直角:等于90度的角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平角:180度的角周角:360度的角3、平面图形(1)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尾相互连接围成的图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按角分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按边分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2)四边形:由四条线段首尾依次连接围成的图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3)圆形四边形环形直角梯形梯形等腰梯形(画线段、画角、画高、量线段、画垂线、画圆、画对称轴)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六、统计与概率单式统计表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百分数统计表统计表包括:总标题、纵栏标题、横栏标题、数据资料栏、数量单位、制表日期条形统计图(单式、复式)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复式)扇形统计图。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图形与几何(课件)(共56张PPT)

小试牛刀
3.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面积约为 cm² 面积约为 cm²
小试牛刀
4.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它们的进率是多少呢?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0 10000 100 100
小试牛刀
1.填一填
《鸡兔同笼》复习课
30000m2=( 3 )公顷 6km2=( 600 )公顷 0.64km2=( 640000 )m2 4800000m2=( 4.8 )km2
小试牛刀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m2、公顷、km2)。
圆明园占地面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故宫占地面积约 积约350公顷。 占地面积约6.8 km2。 720000 m2 。
长方形的面积:6×5=30(cm2) 梯形的面积:(5+10)×(12-6)÷2=45(cm2) 组合图形的面积:30+45=75(cm2)
小试牛刀
1.计算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你有几种方法?
方法1:长方形+梯形 方法2:三角形+长方形
三角形的面积:(12-6)×(10-5)÷2=15(cm²) 长方形的面积:12×5=60(cm²) 组合图形的面积:15+60=75(cm²)
五年级数学·上 新课标[北师]
五年级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之轴对称与平移
单元复习
找找生活中的轴对称? 图生形活沿中着像一蝴条蝶直、线天对安折门后城,楼两这边
样完,全左重右合两,边这一样样的,图就形是叫对做称轴的对。 称图形。
一、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形成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包括点、线、面、体等基本概念。
2. 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3. 图形的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计算公式。
4. 图形的位置:坐标、方位、地图等图形位置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图形的变换、图形的测量、图形的位置。
2. 教学难点:图形变换的理解和应用、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图形位置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变换、测量和位置的基本方法。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
六、板书设计1. 图形与几何2. 1. 图形的分类和性质3. 2. 图形的变换4. 3. 图形的测量5. 4. 图形的位置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图形的变换、图形的测量、图形的位置。
2. 提高题:综合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图形与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图形几何讲

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图形几何讲第一单元小数除法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①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如:3.5÷5=0.7②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
如:3.5÷0.5=74、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②被除数÷商=除数5、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6、循环小数问题: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如5.3…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如5.3…3.12323… 5.7171…)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
(如5.333… 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7、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只写一个圆形截面,在这个圆形截面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位置写一个小点。
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圆点8、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图形与几何(课件)(共56张PPT)

是15 cm和12 cm,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厘米? 18×15=270(平方厘米)
分析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要用 对应的底和高相乘。
正确解答:18×12=216(平方厘米)
图形与几单何之元组合复图习形的面积
知识梳理 《组合图形的面积》复习课
组合图形的面积
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已学过 的图形,再计算。
小试牛刀
1.计算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你有几种方法?
方法1:长方形+梯形 方法2:三角形+长方形 方法3:三角形+梯形
三角形的面积:10×(12-6)÷2=30(cm2) 梯形的面积:(6+12)×5÷2=45(cm2) 组合图形的面积:30+45=75(cm2)
小试牛刀
1.计算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你有几种方法?
少了几条腿? 94-70=24(条)
将一只鸡换成一只兔,就增加几条腿? 4-2=2(条)
需要换几只兔才能增加24条腿?
24÷2=12(只) 兔子的数量
鸡有多少只?
35-12=23(只) 鸡的数量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假设法
小试牛刀
1.《孙子算经》中的原题是:“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
足,问鸡兔各几何?”
鸡的数量+兔的数量=35 鸡腿的数量+兔腿的数量=94
解:设鸡有x只,则兔有(35-x)只. 2x+4×(35-x)=94 解得 x=23 35-23=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方程法
小试牛刀
2.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各租了几条? (大船乘6人,小船乘4人)
单元复习
图形与几何之鸡兔同笼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复习课件(知识点全面)

3 cm
4 cm
4 cm
3 cm
cm
cm
答:①⑤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④号正方体的前面、后面、上面和左面是红色。 ⑤号正方体的前面、后面、上面和右面是红色。
④⑤
1
①②③
3
1
③号正方体的前面、后面、下面和右面是红色。
②号正方体的前面、后面和下面是红色。
①号正方体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和左面是红色。
等于90°的 角叫作直角。
大于90°,小 于180°的角叫 作钝角。
等于180°的 角叫作平角。
等于360°的 角叫作周角。
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分别说出这些平面 图形的特点,并尝试验证。
举例说明平面图形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角形的房梁架利用三角形的 稳定性。
拉闸门利用平行四边形易变形 的特点。
2.用方向描述物体位置的三要素:①方向;②角度;③距离。 3.描述路线图: ①按行走路线确定观测点及行走方向; ②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计算出相应的实际距离; ③用恰当的词语按顺序叙述。 4.画路线图: ①确定方向; ②根据实际距离和图纸大小确定比例尺; ③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 ④确定起点,根据方向和图上距离确定下一目的地的位置, 再以下一地点为起点继续画,依次进行。
1 mL:1 mL=1 cm3,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即 1mL。
如:骰子;咖啡方糖。
与同伴交流,你是如何量角的。在估计角
的大小时,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度量角的方法: (1)中心对顶点(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对齐重合); (2)零线对一边(量角器0刻度线与一条起始边对齐重合); (3)它边看度数(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 (4)内外要分辨(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 一条是外圈的;0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 0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专题二 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专题二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专题二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图形与几何这一专题。
我们会回顾第二章《平面图形》和第三章《几何图形》的相关内容。
第二章主要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第三章则探讨了圆的性质、角的分类和测量,以及对称轴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巩固对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记忆;2. 提高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的性质,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复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图形卡片、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图形与几何复习》和各个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标出它们的性质。
2. 请画出一个圆,并标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3. 请画出一个角,并标出它的度数。
4. 请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觉得学生们对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我也会给学生推荐一些拓展延伸的阅读材料,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是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和难重点的确定,是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再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重启发性和实践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图形与几何。
我们将通过学习第五章《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以及第六章《有趣的图形》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了解四边形的分类,以及能够发现和欣赏有趣的图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以及四边形的分类。
难点则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对称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模型,以及一些有趣的图形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让学生们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我会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们了解三角形的特性以及四边形的分类。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们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发现和欣赏有趣的图形:我会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的对称性,并欣赏图形的美丽。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三角形的特性和四边形的分类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并观察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请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尝试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三角形的特性和四边形的分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对称性方面还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和理解图形的性质。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图形,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北师版小学数学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点归纳

图形与几何一线和角(1)线* 直线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 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分类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
平角180°。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
周角是360°。
二平面图形1长方形(1)特征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c=2(a+b) s=ab2正方形(1)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4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c= 4as=a23三角形(1)特征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内角和是180度。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s=ah/2(3)分类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4平行四边形(1)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知识体系

册别
单元
名称
课题
教学目标
分类
一上
位置与顺序
前后
1、 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中,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图形与位置
上下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周长
什么是周长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测量
游园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探索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学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
花边有多长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轴对称图形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体验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的关系,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左右
1、通过有趣的活动,领会左右的意义。
2、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3、能在实际的情境中,初步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教室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3、通过 “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测量
1千米有多长
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认识图形
认识角
1、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二维和三维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二维图形:认识并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理解并运用它们的周长、面积等概念。
2. 三维图形:认识并掌握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性质和特征,理解并运用它们的表面积、体积等概念。
3. 图形的运动:理解平移、旋转等图形运动的性质和特征,能够运用图形运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图形的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类和识别,图形运动的理解和应用,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图形卡片,模型。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图形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常见的二维和三维图形。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2. 常见的二维和三维图形的识别和描述。
3. 图形的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4. 图形的运动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10单元,图形与几何。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北师大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图形的识别、分类和简单的几何运算。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识别并分类常见的平面图形,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以及进行简单的几何运算。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图形的属性进行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我再拿出一个圆形和一个梯形,让学生再次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例题讲解:我然后在PPT上展示一些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接着我会讲解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如求周长、面积等。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完成。
我会逐一讲解学生的答案,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巩固今天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包括各种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的几何运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画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2. 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给出一些图形的图片);3. 说出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并写出它们的名称。
答案:1.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
2. 根据图形的大小和属性,计算出周长和面积。
3. 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矩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些图形,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在教学内容方面,我重点关注了图形的识别、分类和简单的几何运算。
对于图形的识别和分类,我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以此来加深他们对图形的认识。
而对于几何运算,我通过讲解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第四单元《图形与几何》中的第一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材中包含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定义、性质和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的平面图形,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定义和性质,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的教具和学具,包括平面图形的模型、图片和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从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入手,比如教室的黑板、课本的封面等,引导学生们观察和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我会通过模型和图片,向学生们讲解平面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面图形定义性质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并描述它们的性质。
答案: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有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三角形有三个角,矩形有四个角,圆形没有角。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平面图形进行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平面图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学生们对实际问题的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我还可以拓展延伸一下,比如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些平面图形,并解释其性质和应用。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导入环节。
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作为切入点,通过展示教室的黑板、课本的封面等实例,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平面图形的存在,从而引发他们对平面图形的关注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描述物体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引导学生找到“观测点”
(四)图形与位置
3.教学要领
(5)把握好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等核心概念 (6)在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7) 通过开展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从而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实施策略
测量 图形与位置 册别图形的认识 图形的运动 四上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认识平行 认识角的度量单位;运用 在方格纸上用数 线;认识相交与垂直;角的再认识, 量角器测量角和画角。 对确定位置;描 认识平角与周角。 述简单的路线图。 四下三个方向观察用小立方体搭成的立 体图形形状;认识直角三角形、锐 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边三角 形;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三边 关系;认识梯形,进一步认识平行 四边形。 五上 比较图形的面积;三角形、 平移、轴对称的 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 再认识;在方格 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简单 纸上画平移后的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 图形和轴对称图 平方千米、公顷的认识。 形;欣赏与设计。 五下认识长方形(含正方形);展开与 长方形(正方形)表面积; 根据方向和距离 折叠(空间想象、动手实践);露 体积、容积的认识;体积 确定位置;自建 在外面的面(空间想象、寻找规 (容积)单位的认识;长 参照物系确定位 律)。 置。 方形(正方形)体积;探索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 法。 六上认识圆及其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直观认识扇形;三个方向观察用小 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体会 不同范围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 同。 六下面的旋转;认识圆柱、圆锥。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圆 图形旋转再认识;
(一)图形的认识
2、教学目标
图形的认识
第二 学段
1. 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 的大小关系。 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 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 关系。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 ,知道扇形, 会用圆规画圆。 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 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 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8.能辨认 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图 (参见例 32 )。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认识长方形 (含正方 形);展开 与折叠(空 间想象、动 手实践); 露在外面的 面(空间想 象、寻找规 律)。
面的旋转; 认识圆柱、 圆锥。
(一)图形的认识
2、教学目标
图形的认识
第一 学段
1.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 2. 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 物体 (参见例 11 )。 3. 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 通过观察、操作, 初步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7. 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参见例 20 )。
(3).怎样通过图形的认识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A、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培养空间观念 B、基于图形的想象和图形之间的转换,发展空间观念
( 二)
测 量
——渗透度量意识,掌握测量方法
(二)测量
1.教学内容
一上
二上
二下
三上
三下
第一学段 主要内容
大小、多少、 统一测量单 分米、毫 长短、轻重 位的必要性; 米、千米 的比较。 厘米、米的 的认识。 认识
(二)测 量
(3).重视在测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二)测 量
2、教学要领:
( 1 )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 2 ) 使学生理解与把握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对测量结果有很好
的感悟;
( 3 )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恰当地选择度量单位、工具和方法进行 测量; ( 4 )重视估测及其简单应用; ( 5 ) 帮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空间观念。
圆柱的表面 积;圆柱、 圆锥的体积。
(二)测 量
2.教学要领 (1).以“图形的测量”为载体,体会测量的意义, 渗透度量意识
A、 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B、使学生理解与把握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对测量结果有很好 的感悟
(二)测 量
(2).如何帮助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图形的认识
1.教学内容
四上 四下 五段、 三个方向观 认识长方形 射线与直线; 察用小立方 (含正方 认识平行线; 体搭成的立 形);展开 认识相交与 体图形形状; 与折叠(空 垂直;角的 认识直角三 间想象、动 再认识,认 角形、锐角 手实践); 识平角与周 三角形、钝 露在外面的 角。 角三角形、 面(空间想 等边三角形; 象、寻找规 三角形的内 律)。 角和;三角 形三边关系; 认识梯形, 进一步认识 平行四边形。
周长的认识; 面积的认识; 计算长方形、 计算单位的 正方形的周 认识;计算 长 长方形、正 方形的面积。
(二)测量
1.教学内容
四上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第二学段 主要内容
认识角的度 比较图形的 长方形(正 圆的周长; 量单位;运 面积;三角 方形)表面 圆的面积。 用量角器测 形、平行四 积;体积、 量角和画角。 边形、梯形 容积的认识; 的面积;简 体积(容积) 单组合图形 单位的认识; 面积;简单 长方形(正 不规则图形 方形)体积; 面积的估计; 探索不规则 平方千米、 物体体积的 公顷的认识。 测量方法。
(三)图形的运动
2.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第一学段 2.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 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在方格纸 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 上将简单图形旋转 90 °。 3.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 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辨 认 方 向 和 使 用 路 线 图
(四)图形与位置
3.教学要领
“图形与位置”的教学中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
(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2)让学生经历生活经验回忆、观察、操作、想象、描述、 思考、交流、分析、推理、表示等活动过程 (3)倡导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
(四)图形与位置
——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推理能力
(一)图形与位置
1.教学内容
二上
三下
五上
六下
主要内容
认识上下、前后、 辨认东、南、西、 在方格纸上用数 根据方向和距离 左右。 北四个方向;了 对确定位置;描 确定位置;自建 解东南、东北、 述简单的路线图 参照物系确定位 置。 西南、西北。
(四)图形与位置
2.教学目标
一、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领
图形的认识 ( 一)
——抽象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一)图形的认识
1.教学内容
一上 一下 二下 三上 不同方向观察物 体的形状;体会 不同位置观察物 体的范围和形状 不同。
第一学段 主要内容
直观认识长方形、不同方向观察单 直观认识角、直 正方形、圆形、 一物体的形状; 角、锐角、钝角; 球。 直观认识长方形、用自己的语言描 正方形、三角形、述长方形、正方 圆,体会面在体 形的特征;直观 上。 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 图形的运动
——体会研究方法,增强直观能力
(三)图形的运动
1.教学内容
二上 三下 五上 六下
主要内容
在活动中积累图 直观认识平移、 平移、轴对称的 图形旋转再认识; 形运动的活动经 旋转现象;直观 再认识;在方格 图形运动的综合; 验;欣赏与设计。 认识轴对称图形。 纸上画平移后的 欣赏与设计。 图形和轴对称图 形;欣赏与设计
图形与位置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要领/
实施策略
册别 一上
图形的认识
测量
图形的运动
图形与位置
一下
二上
二下
三上
三下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大小、多少、 认识上下、前后、 左右。 圆形、球。 长短、轻重的 比较。 不同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 状;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 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 体上。 统一测量单位 在活动中积累 的必要性;厘 图形运动的活 米、米的认识。 动经验;欣赏 与设计。 直观认识角、直角、锐角、 分米、毫米、 辨认东、南、西、 钝角;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 千米的认识。 北四个方向;了 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 解东南、东北、 认识平行四边形。 西南、西北。 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 周长的认识; 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 计算长方形、 围和形状不同。 正方形的周长。 面积的认识; 直观认识平移、 计算单位的认 旋转现象;直 识;计算长方 观认识轴对称 形、正方形的 图形。 面积。
第二学段
(三)图形的运动
3.教学要领
(1)结合生活实例,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图形的运动 (2)借助操作活动 ,加深对图形运动的认识,帮助学生体会 变换的特征 (3)注重从变换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图形、设计图案 (4)加强“图形的运动”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发展空间想象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