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年级下册《木兰诗》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叙事诗,描绘了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英勇善战,凯旋而归的动人故事。

本诗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木兰的爱国精神、英勇意志和美好品质。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诗歌意境、学习诗歌表现手法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对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木兰诗》的语言古朴、意境深远,对学生来说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欣赏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4.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英勇意志和美好品质。

5.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诗歌意境的感悟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3.木兰精神的传承和拓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木兰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奥秘。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木兰的事迹,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视频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对课文有所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介绍《木兰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逐句讲解,解释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8《 木兰诗》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8《 木兰诗》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8《木兰诗》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被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历经磨难,最终凯旋而归的故事。

诗歌表现了木兰的忠孝精神、坚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本诗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过《古诗十九首》,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木兰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忠孝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木兰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难点: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感受木兰的忠孝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感受木兰的忠孝精神。

3.讲授法:教师对诗歌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内容、翻译和相关背景资料。

2.视频:准备与诗歌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动画版《木兰从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版《木兰从军》,引导学生对木兰的故事产生兴趣,进而引入诗歌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随后,展示课件,呈现诗歌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探讨诗歌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兰诗》是⼀⾸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横吹曲辞·梁⿎⾓横吹曲》中。

这是⼀⾸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个叫⽊兰的⼥孩,⼥扮男装,替⽗从军,在战场上建⽴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畏的精神。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8课《⽊兰诗》课⽂原⽂ 唧唧复唧唧,⽊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叹息。

问⼥何所思,问⼥何所忆。

⼥亦⽆所思,⼥亦⽆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点兵,军书⼗⼆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兰⽆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声,但闻黄河流⽔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头,不闻爷娘唤⼥声,但闻燕⼭胡骑鸣啾啾。

万⾥赴戎机,关⼭度若飞。

朔⽓传⾦柝,寒光照铁⾐。

将军百战死,壮⼠⼗年归。

归来见天⼦,天⼦坐明堂。

策勋⼗⼆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兰不⽤尚书郎,愿驰千⾥⾜,送⼉还故乡。

爷娘闻⼥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弟闻姊来,磨⼑霍霍向猪⽺。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伴,⽕伴皆惊忙:同⾏⼗⼆年,不知⽊兰是⼥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安能辨我是雄雌?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8课《⽊兰诗》知识点 ⼀、作者简介 五六世纪时,我国北⽅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燕⼭地区进⾏过长期的战争。

这与诗⾥所写的⽊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

这可能就是《⽊兰诗》的历史背景。

⼆、⽂体知识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的⾳乐机构,其职责有训练乐⼯,制定乐谱,采集歌词等。

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以五⾔为主,兼有七⾔及杂⾔。

三、相关资料 《⽊兰诗》是南北朝时北⽅的⼀⾸乐府民歌,在中国⽂学它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1 熟读诗歌,理解大意,掌握文言字词。

2.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女英雄形象;3.了解文本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字词,分析花木兰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花木兰与一般英雄形象的不同之处。

教学创新:尝试将孙绍振的文本分析方法介绍给学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初中学生,而初中与小学最大的区别就你们要开始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这表现在语文课上就是要求你们要能感受文章的美,理解文章的美,欣赏文章的美,甚至能够点评文章的美丽之处。

我们已经弄懂了《木兰诗》的字面意思,今天我们要上一堂文学欣赏课,欣赏《木兰诗》为什么传唱了千年,它到底美在哪里,花木兰这个形象为什么在我们民族中屹立千年,她又美在哪里。

同时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孙绍振先生的文本分析方法。

这个可能会高于一些同学现有的理解力、接受力,但是如果你跟着老师的步伐节奏一起思考,我相信你能够听懂。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

2、生自由读。

3、指名学生读,注意读准字音。

唧唧(jījī)机杼(zhù)可汗(kèhán)鞍鞯(ān jiān)辔头(pèi)溅溅(jiān jiān)胡骑(jì)啾啾(jiūjiū)戎机(róng)朔气(shuò)金柝(tuò)阿姊(zǐ)霍霍(huò)著(zhuó)云鬓(bìn)4、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注意一下字词。

木兰当户织当:对着户:门惟闻女叹息:惟:只问女何所忆忆:思念昨夜见军帖帖:文告军书十二卷十二:表示多数,很多的意思愿为市鞍马:为:为了,市: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溅溅:水流声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赏赐百千强:强:有余木兰不用尚书郎:用:做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扶将:扶持当窗理云鬓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对镜帖花黄帖:通“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双兔傍地走走:跑三、看木兰的英雄气概1.接下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英雄?用词语概括这些英雄共同具有的特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及原文《木兰诗》课文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赏析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探究主题。

【教学设想】前面已经说过,初一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第一件事是背诵,而且要当堂背下来,不能留到课后。

这首诗尽管长达330字,也要当堂背下来。

当堂能背,而且背得准确无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

设想要点如下:一、要启发学生背诵的自觉要求,这主要依靠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如果学生中有人在课前就背了下来,也要请他们作背诵表演,总之,要把课堂上背诵的气氛搞得浓浓的二、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加快记诵的速度这首诗共14节,除“万里”“爷娘”“开我”三节各有六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一节一节地背,再合节为段,就比较容易成诵。

诗中排比句式也不少,又间有顶真(又称联珠,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指出来也有助记诵。

第9课《木兰诗》复习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9课《木兰诗》复习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初一语文科目辅导讲义学案题目木兰诗辅导教师上课时间年月号学习任务分析学习目标知识技能 1.课下注释、重点句理解、课文背诵2.重点句子翻译理解重点重点文言文词语、特殊句式难点重点文言文词语、特殊句式学习过程设计一、复习巩固(一)原文填空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

,。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雌兔;双兔,?(二)一词多义机:不闻机杼声市:愿为市鞍马万里赴戎机东市买骏马帖:昨夜见军帖对镜帖花黄(三)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策勋十二转当窗理云鬓(四)文言句式问女何所思愿为市鞍马(五)翻译句子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知识运用(一)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昨夜见军帖:军中的文告B.万里赴戎机:战事C.朔气传金柝:北方D.愿为市鞍马:集市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问女何所思A.岂能为暴涨携之去B.撒盐空中差可拟C.蒙辞以军中多务D.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是()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二)寒号虫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

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①。

当盛暑时,文②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③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④如鷇(kou)雏⑤,遂自鸣曰∶"得过且过!"【注释】①五灵脂∶中药名,用寒号虫的粪制成的,状态如凝脂,因而得名。

《木兰诗》导学案

《木兰诗》导学案

《木兰诗》导学案一、导入《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歌之一,通过对木兰这位女英雄的赞美,反映了中国古代女子的爱国情怀和坚毅品质。

本节课将结合《木兰诗》的原文和相关背景知识,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和价值,领略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学魅力。

二、诗歌赏析《木兰诗》全诗共60行,描写了一个普通女子木兰坚决代父从军,顶替父兄征战沙场的感人故事。

首先,诗中通过描绘木兰温良贤淑的家庭生活,展现了她担负起家庭责任的美德和孝心;接着,木兰面对父亲被征召上前线的情景,毅然做出了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决定;最后,木兰历经千辛万苦,在战场上表现出勇猛果敢的英雄气概,最终取得了战功,得到了王朝的嘉奖。

三、情感体会通过学习《木兰诗》,我们能够感受到木兰女子的坚韧和顽强精神,她在逆境中展现出的无畏与勇气让人敬佩。

同时也让我们反思,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该怀揣着同样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努力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有用之才。

四、延伸学习1. 解读经典:除了《木兰诗》,你还了解哪些古代女英雄的故事?她们的形象有什么共同之处?2. 赏析名篇:选择其他一首古代民歌或经典诗歌进行赏析,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3. 历史考察:了解《木兰诗》所处的历史背景,探索宋代社会的特点和文学风貌。

五、总结反思《木兰诗》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蕴含着人们对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向往。

通过学习和赏析这首诗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本节课关于《木兰诗》的导学案,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加深对这首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为自己的成长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我们都能像木兰一样,心怀爱国情怀,勇敢向前!感谢大家的聆听,下节课见!。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教案范文:教学内容: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学目标:1.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学习诗歌的诵读和韵律;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木兰诗》的内容和意义;2.熟练诵读和表演《木兰诗》。

教学难点:1.理解并表达《木兰诗》的情感和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木兰诗》的课本原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首先,激发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如《木兰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讲述的是一个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片段。

2.然后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木兰诗》?了解《木兰诗》的故事内容吗?Step 2:讲解诗歌的意义和韵律1.再给学生介绍一下诗歌的特点和韵律。

解释诗歌是一种用于表达情感和展现艺术形式的文学形式,它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2.诵读《木兰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表达方式和韵律。

Step 3:学习和理解《木兰诗》的内容1.让学生朗读《木兰诗》,并用多媒体呈现《木兰诗》的课本原文。

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感情和形象描写。

2.分析和解读《木兰诗》的内容和意义。

帮助学生理解木兰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子,为了代父从军,她不怕艰辛,不怕困难,最终获得了众人的赞誉和崇高的地位。

Step 4:诗歌的表演和演练1.授予学生一些表演技巧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诵读和表演《木兰诗》。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表演。

每个小组都要有一个主演,其他的学生可以扮演木兰的亲人和战友。

要求学生尽量体现《木兰诗》中的情感和形象。

Step 5:总结与评价1.总结《木兰诗》的内容和意义。

让学生表达对《木兰诗》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2.评价学生的表演,并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Step 6: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木兰诗》并录制音频;2.让学生写一篇简单的作文,讲述自己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受。

【学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学案

【学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学案

8 木兰诗【课时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有感情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故事基本脉络,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妙用及民歌语言的质朴生动,学到叙事有详有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讨论理解木兰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木兰忠、孝、勇、爱国情感。

【学法指导】1、学习本文要反复朗读。

朗读时要求准确、流畅、传神、齐读要整齐,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可按段或层次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按归纳的文字来串通课文,复述课文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

【自主预习】我求助:【课堂探究】我收获:答案:【自主预习】1、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2、(kè hán)ān jiān yān pèi róng jì tuò shuò3、(1)门(2)为此(3)出征(4)离开(5)只(6)军机、军事(7)过(8)有余(9)希望(10)裙子(11)爬搔(12)眯着眼4、(1)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隘。

(2)将军和壮士们经历了很长时间很多次大大小的战斗,有的牺牲了,幸存者胜利归来.5、征战沙场辞官还家6.昨夜见军帖……木兰无长兄7.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8.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开我东阁门……著我旧时裳9.扑朔迷离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课堂探究】问题一:示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精品导学案(word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精品导学案(word版)

本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班级:姓名:日期:编制:七年级语文组课题:《木兰诗》【自研课导学】一、自读自悟《木兰诗》,完成如下任务:1、查找资料,了解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2、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重点掌握唯.闻女叹息( )愿为市.鞍马( )旦.辞爷娘去(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木兰不用..尚书郎(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出郭.相扶将( )著.我旧时裳(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安.能辨我是雄雌( )3、对照课下的注释自己试着翻译全文。

二、朗读任务:1、大声诵读《木兰诗》,体会语气、语调、节奏、达到朗读流畅、精神饱满。

2、在熟读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试背诵,力求准确流利。

3、有余力的同学自主背诵课下的注释。

【展示课导学】学习目标:1.背诵全诗,了解故事大意。

2.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她的优秀品质。

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当堂检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 )昨夜见军帖..( )旦.辞爷娘去( )万里赴戎机..( )著.我旧时裳( )安.能辨.我是雄雌( )( )2.填空。

《木兰诗》教案 部编版

《木兰诗》教案 部编版

9 木兰诗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把握木兰的传奇形象,感受人物的魅力。

3.品味诗歌语言,掌握诗中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课时第1课时1.多种形式诵读诗歌,初步感受乐府民歌的特点。

2.把握故事情节,感受故事的传奇性。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请听一首唐诗和一段戏曲。

你知道诗歌和戏曲中诵唱的对象是谁吗?唐诗和戏曲唱词各有何特点?你更喜欢哪种表达形式?(播放音频:朗诵《题木兰庙》和豫剧《花木兰》选段。

同时,多媒体出示文字材料)1.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杜牧《题木兰庙》)2.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豫剧《花木兰》选段)(生听诗歌朗诵和戏曲演唱,看屏显文字材料,听完后自由发言)预设两则材料诵唱的都是我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

这首唐诗,富于文采,描写木兰征战沙场和梦里描眉的场景,表现出木兰英勇而又娇羞的形象;而这段戏曲,语言通俗、直白,赞颂了木兰不输儿男的英雄形象,其中运用押韵和语气词,让人感受到戏曲的韵律感、节奏感。

师: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就有一首写木兰的乐府诗,兼具以上两者的特点。

它既富于文采、质朴易懂,又有唱词的韵律感、节奏感,那就是《木兰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木兰诗》的艺术魅力,了解花木兰的传奇形象吧。

(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倾听、欣赏一诗一曲,让学生初步了解花木兰的形象及两种形式的艺术魅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出诗味1.了解作品及相关文体知识。

(1)作品简介。

(参见《》本课“作品简介”栏目)(2)文体知识介绍。

(参见《》本课“文体知识”栏目)2.反复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特点。

(1)读准字音。

(生大声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来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

本诗歌句式长短不一,有五言、七言还有九言,有的互相夹杂,形式自由。

听录音朗读,要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奏的把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精品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精品导学案

本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木兰诗》导学案【学习目标】师生批注栏1、利用工具书识记生字词。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3、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这首民歌。

【学法指导】利用工具书识记生字词;默读课文疏通文意;局部探究写作手法及语言运用;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疑难;展示拓展;检测反馈【知识链接】写作背景:《木兰诗》这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

民歌是可以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赞颂之辞。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产生在北朝的北魏统治期间(386——557)。

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

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

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

北魏是鲜卑族人的政权,鲜卑族当时已逐步汉化,所以诗中将皇帝既称“天子”,又称“可汗”。

我国古代北朝人豪迈淳朴,长弓善射,崇尚武力且能歌善舞,在民间留下了大量动人的诗歌,《木兰诗》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独学(独立学习,不与同学讨论,可以查资料):一、文学常识:1、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属于叙事诗,又叫《木兰辞,》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对仗练习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木兰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兰诗》的诗意、文学特色以及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汲取木兰精神,勇敢面对挑战。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1.知识与技能:
a.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木兰诗》,理解诗意。
b.学生能够分析《木兰诗》的文学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c.学生能够掌握诗中重点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木兰诗》的背景及寓意。
-突破方法:通过讨论、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木兰的情感变化。
b.古代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可能对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感到陌生,难以辨识和运用。
-突破方法:通过对比现代文中的类似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修辞手法的特点和应用。
c.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运用:学生可能在理解了词汇和句式的含义后,仍然难以将其运用到实际的读写活动中。
d.小组合作探讨《木兰诗》的背景及寓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学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学案设计

《木兰诗》教材分析本文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对实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虚词积累比较少。

在朗读和理解上也需要点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乐府民歌知识。

理解互文、对偶、排比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1、注重朗读,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2、采用提问引导式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赏析木兰形象。

教学难点:词语、修辞、格律等文言知识的积累。

预习任务1、了解作品背景《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2、了解人物花木兰:是北朝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

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

凯旋而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辞官回乡。

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

并修建花木兰祠。

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

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3、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辔.头() 燕.山() 胡骑.() 鸣啾.啾()鸣溅.溅() 赴戎.机() 传金柝.() 阿姊.()著.我旧时裳.()()磨刀霍霍.()zhùtiěkèhán ānjiān pèi Yān jìjiūjiān róng tuòzǐzhuócháng huò4、朗读全诗,注意朗读节拍同样是五字句,有的“二一二”节拍,有的组为“二三”节拍,有的“二二一”节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8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8课《木兰诗》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木兰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勇敢担当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木兰诗》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可能是因为对主题认识不够深入。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应该在课前为学生提供更多背景资料,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引导,激发他们的思考。
4.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注重趣味性和操作性。在本次课程中,诗歌朗读和小组讨论活动较为成功,但仍有一些学生显得拘谨。今后,我可以在实践活动环节增加更多趣味性和操作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5.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木兰诗》的文化背景和词语释义掌握较快,而有些学生则相对吃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需要在课后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6.课后反馈和总结至关重要。在课程结束后,我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及时给予解答。但感觉自己在总结环节还可以做得更好,今后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总结,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培养家国情怀:通过了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4.提高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意愿。
5.发展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发表独立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兰诗》的基本内容、韵律、修辞手法以及文化背景。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家国情怀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扬木兰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

改进措施
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评价结果和学生需求,调 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
效果。
加强辅导和跟进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和 跟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
提升教师能力
根据教师评价结果,提供专业 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教师的 教学水平。
完善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制度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01
02
03
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 的语感和情感,加深对诗 歌的理解。
讲解法
教师对诗歌中的重点、难 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 解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诗歌中的问题,培养 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 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 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 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 和情境。
讲授新课
朗读课文
分析课文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和 语调,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的 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让学生深入理 解课文含义。
讲解重点字词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包括生 字、多音字、形近字等,让学生更好 地理解课文含义。
让学生模仿诗歌进行写作练习,提 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勇敢决定 和她的女扮男装、征战沙场的 传奇故事。
掌握《木兰诗》中的基本词汇 和句式,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 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 美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 歌的韵味和魅力。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及原文《木兰诗》课文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语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学法引导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优质学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优质学案

《木兰诗》学案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学习目标与要求:熟读课文,理解课文诗句含义。

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学习目标与要求:反复诵读课文,品味诗歌语言的优美。

学法指导学习内容 精讲点拨 1、小组齐读课文; 2、完成练习。

(预时15分钟)用原文填空。

(1)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希望早日与家人团聚的句子是“”(2)交待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句子是“”(3)从侧面写出木兰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句子是“”(4)表现征途遥远、军情紧迫的诗句是:“”(5)诗中有声有色地再现边地苦寒、战斗艰辛的诗句是:(6)用比喻讴歌木兰谨慎机敏的诗句是:“”学法指导 研讨内容 精讲点拨模块三:练习训练学习目标与要求:熟读课文并尝试背诵,然后完成练习。

小组反复诵读诗歌,开展诵读比赛。

(预时25分钟)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本首诗采用了那些修饰手法,有什么作用?学法指导训练内容 随堂笔记 1、先熟读课文,并尝试小组内背诵课文; 2、独立自主完成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①策勋十二转()A .次B .回C .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A .多B .大C .有余 ③愿为市鞍马()A .市场B .买C .集市 ④愿驰千里足()A .希望B .愿意C .能够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练习。

3、小组内交流校对答案。

(预时15分钟)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9《木兰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9《木兰诗》教案

9《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与虚词,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花木兰人物形象。

背诵全诗。

(重点)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难点)3.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重点、难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2.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新课教学(一)简介文学常识《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借此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1.掌握生字机杼.(zhù)可汗..(ān jiān)..(kèhán)鞍鞯辔.头(pèi)燕.山(yān)啾.啾(jiū)戎.机(róng)朔.气(shuò)金柝.(tuò)红妆.(zhuāng)傍.地(bàng)2.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语调及节奏,具体明确如下:(1)首段是故事开端,读得平缓、轻柔,营造深夜叹息的气氛。

(2)第2段问答句,可深沉些。

“昨夜见军帖”起四句加快,以突出军情紧急;末两句“愿为市鞍马”转为坚定,以突出木兰的深明大义及下定决心。

(3)第3段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加快,力求突出木兰到处奔忙,紧张准备的情态;奔赴战场相关语句要节奏变慢,用抒情的语气读;末句“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要表现出木兰的战斗豪情。

(4)第4段每两句一起读,速度更慢,基调应是悲壮的,十年艰苦作战,处处刀光剑影,死中求生全系于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10 木兰诗(学案)文本导读名师引领【学习纪要】掌握并理解文章的学习目标:1.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培养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

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

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

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

要通过学习本诗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文体感悟】作品介绍: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属于叙事诗,又叫《木兰辞,》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乐府:原来指古代官府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除了文人诗歌和谱配曲外,还要广泛采集民间歌谣。

它还指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到了南北朝乐府已经由音乐机构变为了诗体名称。

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写作背景:《木兰诗》这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

民歌是可以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赞颂之辞。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产生在北朝的北魏统治期间(386——557)。

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

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

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

北魏是鲜卑族人的政权,鲜卑族当时已逐步汉化,所以诗中将皇帝既称“天子”,又称“可汗”。

我国古代北朝人豪迈淳朴,长弓善射,崇尚武力且能歌善舞,在民间留下了大量动人的诗歌,《木兰诗》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提纲挈领】文章主旨: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辞官还乡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内容结构:一.段落划分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奔赴前线,十年征战,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讴歌英雄。

二.文章结构脉络。

木兰诗(一)(二)(三)(四)①停机叹息②代父从军④战场十载⑤辞官还乡(沉吟)(苍凉)(从容)③出征准备⑥合家欢聚(忙碌)(欢乐)征途跋涉⑦比喻赞美(缠绵)(详)(略)(详)木兰:勤劳勇敢;热爱国家;不慕权贵荣华;向往和平劳动生活。

写作特点:1.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突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

诗歌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

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2.语言生动质朴,运用顶真、问答、排比、复沓、对偶等句式,具有民歌风格。

诗中大部分都是口头语,特别是人物的语言跟平时说话并无二致,有个别书面语句这是诗在流传过程中经文人修改、润色的结果。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在于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语句连接紧凑、生动畅达的联珠句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来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感情服务,事奇诗亦奇,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人物形象。

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本诗为乐府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

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

2.局部突破(一)人物形象(木兰)分析本诗塑造了一个代父从军,英勇善战,不图荣华富贵,不失劳动人民本色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

忠孝两全,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是古代杰出的巾帼英雄形象(二)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麽好处?从军缘由、出征中的思亲心理、凯旋辞官、家人迎接、木兰改装等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等略写。

详写女儿情态,略写英雄气慨。

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

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

木兰的机智勇敢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就概括出来了。

这样,儿女情与英雄气融合得天衣无缝,更是相得益彰。

做到了(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三)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全诗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哪些略?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写了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准备行装奔赴战场,12年征战生活,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

其中代父从军、辞官与家人团聚是详写。

详写这些内容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勇于献身,不慕功名,热爱祖国和家乡的中国女英雄的高尚品格。

(四)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五)从《木兰诗》中找出表现木兰作为女孩子的生活和感情的语句。

木兰当户织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六)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

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积累运用拓展演练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①策勋十二转()A.次B.回C.转动②赏赐百千强()A.多B.大C.有余③愿为市鞍马()A.市场B.买C.集市④愿驰千里足()A.希望B.愿意C.能够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4.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作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D.军书十二卷...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6.填空。

《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

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7.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8.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9.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10.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11.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1.A C B A2.A3B. 4A.5.D6.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朝时期,代父从军,不慕名利7.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

8.①扶将②理③磨④开坐脱着理帖9.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10.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11.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素材大观园拓展阅读:《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

《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