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7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稍复杂的生活问题。

2,学会找出生活问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列出方程解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解下列方程。

X+2x=147y-34=712,根据下面叙述说说相等关系,并写出方程。

①公鸡x只,母鸡30只,是公鸡只数的2倍。

②公鸡有x只,母鸡有30只,比公鸡只数的2倍少6只。

3,(媒体出示教材情景图)讲述:一天,学校的足球场上,善于观察的小军,勤于研究的小华和爱提问题的小刚三人休息时,突然发现足球的秘密。

小军发现……小华发现……小刚提出……(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黑色皮共有12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白色皮)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板书线段图).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1(媒体出示教材情景图)."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白色皮共有20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1)审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

提问:"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师说明:例1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用方程解答这类问题。

教师板书:稍复杂的方程(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师板书线段图讲解)看图思考:白色皮和黑色皮有什么关系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可能出现的。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5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5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5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页例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1、经受自主探究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推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培育学生的观看、猜测、分析、归纳的力量,情愿与同学沟通自己发觉的结果,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发觉2、5的倍数的特征,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嬉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推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

不信可以试试看。

学生报数,教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师:同学们的眼神里出现出惊异的目光。

你们想知道教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立刻推断出来吗?学了今日的学问,你们就知道教师猜数的神秘了。

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1、探究5的倍数特征(1)引入百数表。

(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

(3)你们找的数和教师找的一样吗?(课件出示百数表)(4)观看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觉?把你的发觉说给同桌听听。

(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

(7)过渡: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

(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过渡:那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

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讨论?下面我们一起讨论2的特征。

2、探究2的倍数特征(1)猜一猜:依据讨论5的倍数特征的阅历,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2)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

2017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7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一)教学内容:观察物体(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 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 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教学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五)教学指导: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想一想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一)教学内容:因数与倍数(二)教材分析:通过五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涉及到因数、倍数、2、5、3的倍数特征、质数、合数等基本内容。

本单元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三)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2017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17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互质关系 1 倍数关系 较小数
两数积 较大数
重视口算技巧
如求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采用大 数扩倍法,把30扩大2倍为60,60是12 的5倍,所以60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6 18
30
3
5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 倍数时,用合数作除数有助于提 高计算速度。
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殊规律:
单位“1”与分数单位的区别
单位“1”表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 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 表示,通常把它叫做“1”。
分数单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取 其中3份的分数是( ),它的分 数单位是( ),再添上( )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单位“1”。
18cm
18cm
18cm
18÷4=4.5(cm) 4.5×4.5×18 =20.25×18 =364.5(cm³)
3. 图中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水箱,水箱的底面积是2平方分米, 请结合图中所给信息求出甲箱中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取出石块后


2.1dm
1.8dm
2×(2.1-1.8)=0.6(dm³) 答:石块的体积是0.6dm³。
3.一个正方体纸盒的棱长是7cm,这个纸盒的棱长总和是(84 )cm。
4.有一根150cm长的铁丝,用这根铁丝焊成了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还 剩铁丝6cm。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12 )厘米。
8.有一个长方体,底面是一个正方形,高18cm,侧面展开正好是一个正方 形。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364.5 ) cm³。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体积 = 底面积 × 高
底面积 可看作是高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1) 第一章单元数学知识点•小数的认识与认读•近似数的认识•数学语言的运用•实际应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教学目标•能正确读写小数•能判断近似数•能运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小数的认识与认读•实际应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教学难点•近似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小数的认识与认读2节课近似数的认识1节课数学语言的运用1节课实际应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2节课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小数的认识与认读1.初步认识小数•探究小数产生的背景•通过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小数2.学习小数的表示法•介绍小数点的用法和读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快速理解小数的表示法3.练习小数的基本操作•加减乘除的实例演示和练习•初步应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二、近似数的认识1.初步认识近似数•探究近似数的产生背景•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近似数2.近似数的判断方法•给出多个数值,通过讨论判断哪个数值更接近实际值•理解判断近似数的方法和应用三、数学语言的运用1.数学语言的认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数学语言的用法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规范使用方法2.数学语言的应用•针对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决问题•通过实例演练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四、实际应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1.实际应用问题的描述和分析•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对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2.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练习和演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评价与作业•设计小组讨论作业,讨论并撰写学习笔记•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基于学生参与度和表现•以实际应用问题测试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总结本章教学旨在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小数的基本知识和近似数的判断方法,并提高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演练和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和应用技能。

2017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7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五年级数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五年级二班数学成绩不够理想,学生的书写状况有很多不理想,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

少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不理想。

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围在1~100的自然数,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3篇

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3篇

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篇:数的认识与运算【教学目标】1. 知道千以内正整数的基本数字和大小关系。

2. 能够识读、写出千以内正整数。

3. 能够用指示表达一千以内的正整数。

4. 能够进行千以内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5. 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千以内正整数基本数字和大小关系的认识。

2. 用指示熟练地表达千以内正整数。

3. 千以内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 用指示快速表达含有多个连续数字的千以内正整数。

2. 千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千以内正整数的认识和运算,这是后续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2. 新知讲解(15分钟)2.1 千以内正整数的认识教师出示拖鞋、笔、书、苹果等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的方式,认识千以内的基本数字和大小关系。

1个是1,2个是2,3个是3,4个是4,5个是5,6个是6,7个是7,8个是8,9个是9,10个是10,11个是11,12个是12,13个是13,14个是14,15个是15,16个是16,17个是17,18个是18,19个是19,20个是20,……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每十个数字后,十位数会出现变化,帮助学生记忆。

2.2 千以内正整数的表达教师出示不同的数字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的方式,阅读和表达含有一个或多个数字的千以内正整数。

比如,304读作“三百零四”,105读作“一百零五”,789读作“七百八十九”。

教师重点讲解含有多个连续数字的千以内正整数的表达,引导学生数出其中的数字,如“236”可表达为“两百三十六”,也可表达为“二百三十六”。

2.3 千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师演示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观察和模仿,理解运算的规律和步骤。

例如,26+17=(2十6)+(1十7)=(2+1)十(6+7)=3十13=33。

3. 练习(25分钟)3.1 练习1:数的读写教师出示不同的数字卡片,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表达,快速准确地回答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5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5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1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具运用: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

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

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板书:面(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

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一、课程导引本教案主要围绕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课程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重点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单元一:四角与平行四边形- 了解四角和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 掌握判断四个角是否相等的方法。

- 研究在图形中找出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 单元二: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研究识别和分类多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

- 研究通过观察图形的特点来识别和分类图形。

3. 单元三:分数的认识和比较- 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研究分数的比较和大小的判断方法。

4. 单元四:时间的读写和计算- 研究读写和画出一天中不同时间的表达方式。

- 掌握时间的计算和换算。

5. 单元五:数据统计- 研究收集、整理和表达数据的方法。

- 掌握数据图的绘制和数据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呈现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演示法:示范解题步骤和思路,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

3.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合作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日常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日常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

2. 考试评价:定期进行小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的研究进展和掌握程度。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小测验和考试成绩等进行综合评价,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六、教学资源本教案所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练册以及其他辅助教学工具。

以上是关于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的概述,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教案5篇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教案5篇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教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教案1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页的例2。

例2是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观察、思考。

(二)核心能力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积累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思维活动经验。

(三)学习目标1.借助百数表,经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六)配套资源百数表、计算器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回忆我们研究过的2、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给同学们解释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2)自制一张百数表。

(二)课堂设计1.复习引入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研究出来的?学生自由发言,重点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结:我们是利用百数表,先找数,然后观察、猜想,最后进行验证和归纳,得出了2、5倍数的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倍数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探求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2.问题探究(1)找3的倍数师: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你们准备怎样研究?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准备借助百数表,利用研究2、5倍数特征的方法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现在拿出你准备的百数表。

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数,然后观察圈出的数,看看有什么发现?(2)全班交流、讨论①发现问题学生展示圈好的百数表。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5篇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教材分析: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约5分钟)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约5分钟)1.几个数( )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 ),24的因数有( ),16和24的公因数是( ),最小公因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约13分钟)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

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约9分钟)1.达标练习(1)要将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2)玫瑰花72朵,玉兰花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几朵玫瑰花和玉兰花?(3)有一个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七、作业布置练习十五5,6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2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2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准备: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

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1/4×1/2=1/8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1/4-=?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5/6×1/3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试一试:1/4×2/33/52/97/8×5/14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令人信服的数据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2)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单击一名学生完成以下统计数据和条形图,其余学生将写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同学寒假看的课外书的数量。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探索研究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学生看。

(1)小组合作,探索研究①各种车辆的出现有没有规律?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下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③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④汇报展示,统一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

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然后听老师报通过的车辆,并画“正”字记载。

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

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2)条形统计图。

投影显示教材第2页的空白条形图。

想:①图中的每格代表几?②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③如果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实践操作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按照刚刚学过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填写书上的统计表。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题。

做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外实践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按照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整理。

2017年新版人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案

2017年新版人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案

目录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观察物体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1.因数和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3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整理和复习探索图形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1.分数的意义2.真分数和假分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4.约分5.通分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整理和复习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打电话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观察物体与统计1 观察物体(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

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

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合发现的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计算。

3、在观察、比较、测量等学习活动中,培养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学生都很熟悉类似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面对这一节知识点,学生们更倾向于从实际物体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找出书本上的答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问同学们所在的教室是什么形状,装书包用的抽屉是什么形状,出示自己制作的课件上的图画,问学生是什么形状。

学生回答:长方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二)、初步认识长方体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自己先观察,摸一摸长方体感受它的面、棱、顶点是什么感觉,从而给出其概念。

棱:面和面的线段。

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三)、小组活动将学生相交分为6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长方体有6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或正方形3、那些面完全相同的?前和后、左和右、上和下4、长方体有12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相对的4条棱6、长方体有8个顶点。

四)、小组制作并讨论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让学生先思考并拿出橡皮泥和细木条。

制作好以后回答以下问题(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不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五)课堂练习剪下本书附页中的.图样做一个长方体。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之前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长、宽、高。

引入正方体。

二)、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并填下表。

1、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能熟练掌握并养成最后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的习惯。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一、导入环节:
1、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单位?
师板书两个分数:看着这两个分数,你能想到哪些有关的分数知识?(学生回答。)
2、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3、3/8和1/8可以直接相Fra bibliotek吗?为什么?4、整数加、减法的含义是什么?分数加、减法的含义是什么?
5、你能发现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吗?
6、你能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吗?
三、检测环节:
1、检查学生上面自学情况。
2、P90做一做1、2题。抽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四、研讨环节:
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2)能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学习环节:
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97页例1,按照提示完成自学指导。
1、例1(1):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怎样计算这几个算式呢?,你能用学过的知识选其中两种进行计算吗?
2、说说解题思路先算什么?计算中要注意什么?(强调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用递等式计算,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根据情境中的数据,提出问题:(1)废金属和纸张垃圾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
(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怎样列式?
2、例1(1)、+为什么分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呢?(指名回答: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就不同,就不能相加)
(2)、只要解决了什么问题,可以直接相加了?(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用什么方法可以转化呢?同学们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2)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先想一想怎样解答?
5、你能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
三、检测环节:
1、检查学生上面自学情况。
2、P98做一做1题。抽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四、研讨环节:
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注意什么?
五、练习环节:
练习二十五1、2、3题。
板书
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
反思
3、例1(2):森林多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好处呢?仔细读这个表格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先让学生解读表格,再引导学生
理解表格意思。)
4、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它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吗?
(1)降水后,森林里的雨水储存为地下水、地表水和其他形式分别是多少?(7/20、1/4、2/5)把谁看做单位“1”?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掌握并养成最后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的习惯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一、导入环节:
1、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为什么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3、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二>例1(2)-自己计算一下。请一名学生板演,
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这道题)
4、你能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
三、检测环节:
1、检查学生上面自学情况。
2、P94做一做1、2题。抽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四、研讨环节: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是什么?
五、练习环节:
(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二、学习环节:
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89页例1,按照提示完成自学指导。
1、请说出图上有什么信息?怎样列示计算?计算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八分之三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2、计算的结果应该是什么分数?
五、练习环节:
练习二十三1、2、3题。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第周第课时教案(月日)
课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4、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二、学习环节:
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93页例1,按照提示完成自学指导。
1、请学生仔细观察例1(1)题,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这是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表,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谁来说?(先请2位学生说,再一起读一遍。)
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呢?你会列式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2、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4、(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一、导入环节:
1、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处美丽的景区(出示图片),这是湖北省的云梦森林公园景色,那里崇山峻岭,风景优美,森林里到处有高大的乔木林、低矮的灌木林,还有大片的草地。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周第课时教案(月日)
课题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
第周第课时教案(月日)
课题
分数加减的简便运算
练习二十三1、3、5题。
板书
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 = -=
教学
反思
第周第课时教案(月日)
课题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并能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