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花鼓剧团艺术剧团

合集下载

湖南花鼓戏的曲目

湖南花鼓戏的曲目

湖南花鼓戏的曲目湖南花鼓戏的曲目及简介如下:1. 《刘海砍樵》《刘海砍樵》是湖南花鼓戏中的经典剧目之一。

该剧以刘海和胡秀英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刘海砍樵、胡秀英下凡等情节,表现了两人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该剧以欢快的曲调和生动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2. 《打铜锣》《打铜锣》是湖南花鼓戏的传统剧目之一。

该剧讲述了蔡九和林十娘之间的故事,通过生动的表演和欢快的曲调,展现了湖南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该剧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观众喜爱。

3. 《补锅》《补锅》是湖南花鼓戏中另一部著名的剧目。

该剧以李小聪和兰英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补锅匠和顾客之间的互动,展现了湖南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该剧以优美的曲调和生动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同时也展现了湖南花鼓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4. 《八百里洞庭》《八百里洞庭》是湖南花鼓戏的传统剧目之一。

该剧以洞庭湖为背景,通过渔民的生活和爱情故事,展现了湖南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该剧以优美的曲调和生动的表演展现了湖南花鼓戏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体现了湖南人民对洞庭湖的热爱和向往。

5. 《小槐荫》《小槐荫》是湖南花鼓戏中的经典剧目之一。

该剧讲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生动的表演和优美的曲调,展现了两人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该剧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观众喜爱,同时也体现了湖南花鼓戏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湖南花鼓戏的曲目涵盖了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现实生活等多个方面,通过优美的曲调和生动的表演,展现了湖南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同时也体现了湖南花鼓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浅谈“湖南花鼓戏”

浅谈“湖南花鼓戏”

浅谈“湖南花鼓戏”湖南的花鼓戏起源于长沙各地的山歌民歌以及民间歌舞,在清朝的时候开始正式的被确立,尤其是角色的发展。

受湘剧艺术的影响,湖南花鼓戏的表现题材也被不断扩大,最终丰富了所有的音乐。

在清朝的时候,各地民间习俗以及文化气息,乡土人情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而花鼓戏也是扎根在民间,从而进行发展。

由于是从民间所起,所以花鼓戏的受众群体是比较多的,大部分的人都能接受,尤其是老一辈的人一听花鼓戏就来劲儿。

湖南花鼓戏可以直接追溯到清代,出现了田间休闲系民间音乐歌舞表演,这也使花鼓戏正式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虽然有一些地方的人对于花鼓戏可能比较陌生,但对于湖南人来说,花鼓戏就像是湖南文化的象征。

早期的花鼓戏,必须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随后花鼓戏总爱遭受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很多戏班称“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京剧。

建国后,各地分别成立专业剧团,进入城市剧场。

花鼓戏最早起源于湖南省常德市一带,后逐渐发展壮大,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

并在湖南各地得到广泛传播和演绎。

据传统说法,花鼓戏最初起源于明朝宫廷音乐“花鼓”,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戏曲形式。

花鼓戏的表演形式以唱为主,结合了武打、腔调和舞蹈等元素,展现了湖南文化的特色和风采。

据1981年统计,湖南省有花鼓戏剧团54个,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1957年,湖南省戏曲学校成立,设有花鼓戏专科。

二.“花鼓戏”的艺术特色南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以下是湖南花鼓戏的一些特点:1. 音乐和舞蹈:湖南花鼓戏注重音乐和舞蹈的表演。

花鼓戏的音乐以花鼓为主要伴奏乐器,配以锣、鼓、板等打击乐器和二胡等弦乐器,气势磅礴,节奏明快。

舞蹈方面,湖南花鼓戏以独特的步伐和身法表现人物情感,舞姿矫健而富有韵律感。

湖南花鼓戏开场曲简谱

湖南花鼓戏开场曲简谱

湖南花鼓戏开场曲简谱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地区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表演,其曲艺表演、武打和音乐都非常独特,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其中,开场曲是花鼓戏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它的旋律高亢、节奏明快,能够很好地拉开整个演出的序幕,为表演营造出热烈欢快的气氛。

下面为大家介绍湖南花鼓戏开场曲的简谱。

一、简谱湖南花鼓戏开场曲的简谱如下:C2 D2 E2 F2 G2 A2 B2 C3C2 D2 E2 F2 G2 A2 B2 C3D2 E2 F2 G2 A2 G2 F2 E2 D2 C2 G2 A2 B2 A2 G2 A2 F2 G2 A2 B2 A2G2 A2 F2 G2 A2 B2 A2 G2 A2D2 E2 F2 G2 A2 G2 F2 E2 D2 C2 G2 A2 B2 A2 G2 A2 F2 G2 A2 B2 A2G2 A2 F2 G2 A2 B2 A2 G2 A2二、每个音符的含义C2:低音 DoD2:低音 ReE2:低音 MiF2:低音 FaG2:低音 SolA2:低音 LaB2:低音 TiC3:中音 Do三、简谱说明湖南花鼓戏开场曲采用了一个八度的音阶,播放时需要使用钢琴或其他乐器,按照简谱上的音符演奏即可。

开场曲的旋律高亢,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旋律几乎相同,第三段则是旋律的高潮部分。

整个曲子旋律动听、韵律十分明快,很适合用来烘托花鼓戏的热烈氛围。

四、结语湖南花鼓戏的开场曲简谱如上所示,虽然只有几个简单的音符,但是演奏起来会非常有气势,所以如果您是花鼓戏的演员或爱好者,也可以尝试用这个简谱来演奏开场曲。

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艺术,让这些美妙的艺术形式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传播。

邵阳花鼓戏的传承与保护

邵阳花鼓戏的传承与保护

邵阳花鼓戏的传承与保护
易果林
【期刊名称】《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9)002
【摘要】邵阳花鼓戏自清朝中叶形成后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虽然它曾有过不俗的成就,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但其现状却不乐观.文章简要介绍了邵阳花鼓戏的历史传承及价值体现,并以邵阳市花鼓剧团为个案,探讨了它的濒危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总页数】4页(P10-13)
【作者】易果林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17.5
【相关文献】
1.论湖南花鼓戏艺术的传承与保护r——以华容花鼓戏为例 [J], 郭银华
2.邵阳布袋戏的传承保护与邵阳旅游经济发展 [J], 王梦玲;谢新玉;屈琳;王玮;吕俭平
3.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征与传承保护 [J], 周亚平
4.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作演出《瓜子红》(剧照) [J],
5.花鼓戏的艺术特征以及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J], 任慧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情系花鼓戏:贺绿汀四次回邵阳

情系花鼓戏:贺绿汀四次回邵阳

情系花鼓戏:贺绿汀四次回邵阳【引言】贺绿汀是中国戏曲界著名表演艺术家,尤以情系花鼓戏著称。

他多次回到故乡邵阳,一方面是为了与家乡观众分享自己在国内外的舞台成果,另一方面也是想表达对家乡人民的无比深情。

本文将从贺绿汀四次回邵阳的场景和情感展开叙述,以感人至深的故事串联起整个篇章。

【第一次回邵阳】贺绿汀第一次回到邵阳,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他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细心地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欢迎他归来。

在邵阳市文化馆的舞台上,贺绿汀化身花鼓戏中的经典角色,在舞台上舞袖翩翩,歌声婉转。

每个动作、每个音符都流露着他对家乡的热爱和敬意。

观众们被他的表演感染,热烈的掌声如潮水般涌起,他的名字在邵阳再次响彻云霄。

【第二次回邵阳】第二次回邵阳,贺绿汀已经成为了国内外戏曲界的传奇人物。

他的名字不再只是邵阳人熟悉的一个名字,而是家喻户晓的艺术巨星。

当他走下飞机,成千上万的粉丝和媒体人迎接他的到来。

他特意选择了邵阳剧院演出,因为那是他从小到大最熟悉的地方。

在舞台上,贺绿汀演绎了《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再次掀起了观众的热潮。

他用歌声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观众们被他的情感所打动,纷纷表示:“贺绿汀是邵阳的骄傲!”【第三次回邵阳】第三次回邵阳,贺绿汀心情复杂。

他的母亲生病住进了邵阳市中心医院,病情严重。

他急匆匆回到家乡,只身一人照顾就医,紧张而焦虑。

在小区里,他遇到了多年不见的邻居,听闻是为了他的母亲而回来的,邻居们感动得纷纷上前安慰,表达关心之情。

虽然心里沉甸甸的,但贺绿汀依然坚定地选择了给观众们带来欢乐。

在邵阳市文化馆的舞台上,他高歌一曲《追忆》,唱出了他对童年时光的眷恋和对生命的感恩。

观众们不禁掉下了眼泪,尽管他们知道贺绿汀正在经历着巨大的痛苦,但他用音乐和戏曲带给他们的力量与温暖却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对贺绿汀的崇拜与爱戴。

【第四次回邵阳】第四次回邵阳,贺绿汀回到了母校邵阳艺校。

他庆祝自己的艺术事业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是为了感谢母校对他的培养。

湖南花鼓戏经典曲目

湖南花鼓戏经典曲目

湖南花鼓戏经典曲目湖南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起源于湖南平江。

它以充满活力和独特特色的唱腔、表演技巧和舞台布景,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湖南花鼓戏自诞生以来,创作了许多经典曲目,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其中的代表作品。

《红灯记》是湖南花鼓戏中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晚清时期江湖恩怨为背景,讲述了英雄霍元甲与大恶人李大山的斗争故事。

剧中的主要角色扮演者需要展示出男子汉的英勇和机智,女主角也要活波可爱而不失娇媚。

剧中的唱段如《争雄天下冠华夏》、《江山逐浪演英豪》等,既舒展了歌喉的瑰丽,又彰显了戏曲艺术的精髓。

《白蛇传》是湖南花鼓戏中的另一部经典之作。

该剧以中国传统的民间传说为基础,讲述了一个仙蛇为了复仇而化身成人并陷入人类世界的故事。

剧中的唱段如《情系客中传白蛇》、《信任同乡游六合》等,展示了湖南花鼓戏独特的音乐美感和表演风格。

剧中还有着精美的布景和精湛的舞蹈,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

除了以上两部,湖南花鼓戏还有其他许多经典曲目,比如《窦娥冤》、《关公巴山夜雨愁》等。

这些曲目不仅包含了湖南花鼓戏独特的唱腔和表演技巧,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情节。

湖南花鼓戏的表演形式多样,除了唱腔和表演,还常常会配以精美的舞台布景、服装和道具。

表演者会利用特殊的音响效果和台词,使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剧情发展和角色性格,增加戏曲的艺术魅力。

湖南花鼓戏经典曲目的演绎要求演员具备高超的技艺和演技。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对角色扮演的理解,能够准确地把握节奏和情感。

此外,他们还需要具备灵活的身体和卓越的表演技巧,才能够恰到好处地展现角色的魅力和特点。

湖南花鼓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不仅展示了湖南地区的文化特色,也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传统的底蕴。

经典曲目的传承和演绎,是对这一戏曲艺术的发扬和延续。

通过这些传统的演出,我们可以欣赏到湖南花鼓戏的独特魅力,并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而言之,湖南花鼓戏通过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以及精美的舞台布景和服装,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邵阳花鼓戏《打对子》大筒伴奏的中立音研究

邵阳花鼓戏《打对子》大筒伴奏的中立音研究
原 因 多 于 大 筒 乐 器 的 切 把 演 奏 形 式 相 关, 与 中指力度 关系不大。 切 把 在 一 定 程
筒 自身 的音腔 , 这种情 况在 资 深演 奏 师
中 比 较 多 见 ,他 们 将 S o l 和+ r e两 个 中
立音作 为大筒 的演 奏标 准 , 使其 在 大筒

度上增加 了演奏 的音准 难度 ,所 以产 生
了 中立 音 d o音以及 其他 一些微 分音 。
( 二) 湖 南 邵 阳 花 鼓 戏 里 运 用 的 调 式 旋 法 促 进 中 立 音 的产 生
虽 然 湖 南 邵 阳 花 鼓 戏 有 其 独 到 的
韵 味 ,但 是 它 只 是 一起来。
二、 中 立 音 在 邵 阳 花 鼓 戏 中 的 表 现
特 征
舞 台语 言 , 最 终演 化 为花 鼓戏 。邵 阳花
鼓 戏 是 湖 南 花 鼓 戏 中 最 具 地 方 特 色 的 剧种 , 它 以花灯 戏 为基础 , 兼 具 师道 戏 、 赛 神 扎 故 事 的精 华 。
很 大 程 度 上 影 响 了 湖 南 邵 阳 花 鼓 戏 的
唱腔 以及 演奏 方式 不稳 定 。 表演 历 史相 对 来 说 比 较 短 ,程 序 化 特 征 不 明 显 , 专 业化 表现 程度 不高 ,它的随意性使得 中
调 式 中添 加 伴 奏 乐器 大筒 内弦 和 外 弦 的 中立 四度音 。 S o I 音 只 能 在 低 音 方 面
音 乐论 坛 l 一
邵 阳花鼓戏《 打对子》 大筒伴奏的中立音研究
■颜 春英 湖南人 文 科技 学院 音乐 舞蹈 系
摘要 : 中立音这种特殊 的音律现 象在 我 国古代传统音 乐 中很常见 , 但 由于现 阶段 我 国对 中立音的研 究还处 于初级 阶段 , 认识 尚且 不够深入 。邵阳花鼓戏作 为我 国的传统剧种 , 以大筒为主要伴奏 乐器 , 其 中包含 了美妙 的中立音效果 , 具有很 高 的研 究价值 。 本文简要介绍 了邵阳花鼓戏和乐器大筒的特征 , 以《 打对子》 为例 , 具体研究了中立音现象在邵阳花鼓戏 中产生的

关于邵阳花鼓戏的艺术特征分析

关于邵阳花鼓戏的艺术特征分析

关于邵阳花鼓戏的艺术特征分析作者:易海良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7期摘要:说起湖南花鼓戏,邵阳花鼓戏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具有比较独特的艺术特征。

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弘扬和推广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对于传统艺术的发扬和传承有重要的价值。

基于此,本文以邵阳花鼓戏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文化、艺术风格、戏曲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分析其艺术特色。

关键词:邵阳;花鼓戏;艺术特征前言:邵阳花鼓戏是湖南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色,为当地传统艺术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邵阳花鼓戏反映了邵阳人民的风俗习惯,语言环境,浓缩和展示了邵阳地区的民族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在邵阳花鼓戏的研究当中,对其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向,对于挖掘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精髓,对其发扬推广和传承弘扬,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邵阳花鼓戏的历史文化特征邵阳花鼓戏,是在旧邵阳县境内兴起,并逐渐向周边流传,是一种融合了邵阳地方语言、祁剧宝河派戏白的地方戏剧形式。

在邵阳花鼓戏中,基于传统的小旦表演和小丑表演發展而来,以舞花扇、走矮步等为主要表演形式。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用竹、丝等材料制成马,绑在身上表演。

节奏是用锣和鼓演奏,伴随着唢呐和琴。

最早的邵阳花鼓戏,与二小戏和三小戏比较类似,例如传统剧目《打对子》中,和传统民间歌舞形式就比较类似。

据记载,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咸丰年间,邵阳花鼓戏就产生了。

在发展过程中,从最初的二小、三小,逐渐发展为生旦净丑齐全[1]。

邵阳花鼓戏有浓厚的民间基础,每逢过年过节,都会表演花鼓戏,内容形式比较简单。

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具有故事情节的小戏,并逐渐产生了二小、三小的行当。

随着剧目的不断丰富,以及和其它剧种的相互交流,逐渐形成了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使邵阳花鼓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二、邵阳花鼓戏的艺术风格特征邵阳花鼓戏在艺术风格和流派方面,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东路、南路、西路。

情系花鼓戏:贺绿汀四次回邵阳

情系花鼓戏:贺绿汀四次回邵阳

情系花鼓戏:贺绿汀四次回邵阳贺绿汀是情系花鼓戏中的经典人物之一,他是个善良而勇敢的人,为了救助家乡百姓,四次回到邵阳,与邵阳的百姓一起,共同抵抗恶势力,保护家园。

以下是关于贺绿汀四次回邵阳的情节。

第一次回邵阳,贺绿汀听说家乡邵阳山河被强盗窝点所威胁,生活艰难,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

贺绿汀决定回到家乡,帮助邵阳的百姓摆脱苦难。

他结识一位名叫陈美丽的邵阳女孩,她是一个机智善良的女孩,同为邵阳人,她帮助贺绿汀制定了对付强盗的计划。

经过一番厮杀,贺绿汀和陈美丽消灭了强盗窝点,邵阳恢复了安宁。

第二次回邵阳,贺绿汀听说邵阳的农田被饥荒所困扰,人们无粮可食。

贺绿汀心生怜悯,毅然决然地返回邵阳,协助邵阳百姓渡过难关。

他找到一位善良的地主,将自己的所有积蓄拿出来,购买大量的粮食送给了邵阳百姓。

他还与陈美丽一起到处募捐,为邵阳的人们筹集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

最终,邵阳的百姓困境得以破解。

第三次回邵阳,贺绿汀得知邵阳的学校在邪恶势力的威胁下,无法正常运转,孩子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他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决定再次回到家乡,帮助邵阳的孩子们恢复正常的学校教育。

贺绿汀发动了整个邵阳市的受教育者和爱心人士,一起共同建立了一所新的学校,为邵阳的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邵阳的百姓对贺绿汀充满感激,孩子们也重新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

第四次回邵阳,贺绿汀得知邵阳的水源被邪恶势力污染,严重威胁着百姓的生命安全。

他决定再次回到邵阳,保护水源,恢复邵阳的美丽和生机。

贺绿汀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深入到水源附近,展开了一场浩大而艰苦的清洁行动。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冒着生命危险,最终取得了胜利,邵阳的水源得到了净化和恢复。

贺绿汀四次回邵阳,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从未放弃,一直站在正义的一方,为了家乡和百姓的幸福,毅然回到邵阳。

贺绿汀带给邵阳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更重要的是他对邵阳百姓的鼓舞和启示,让他们相信只要勇往直前,就能战胜一切困难,重新获得幸福与安宁。

湖南花鼓戏简介

湖南花鼓戏简介

湖南花鼓戏简介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的总称。

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

它源自湘南民歌发展而成,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演唱。

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

按其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

音乐主要是以极具地方特色的湖南花鼓大筒、以及唢呐、琵琶、笛子、锣鼓等民族乐器作伴奏。

曲调活泼轻快,旋律流畅明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

而《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特别是唱遍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的湖南花鼓戏名剧《刘海砍樵》其脍炙人口的“比古调”唱段,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所喜爱。

湖南花鼓戏虽说后来发展有了生、旦、净、丑诸行当,但小旦、小生、小丑仍占主要地位,表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注重不断吸收传统的表演技巧,如岳阳花鼓戏就直接从巴陵戏中借鉴传统戏的袍带、翎子、翅子、扇子、官衣、罗帽、胡子、把子和扑、跌、翻、打等表演技巧,用于塑造人物和表现情节,以丰富花鼓戏剧种的表现力。

剧种起源湖南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说:“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鼓喧阗,自初旬起至是夜止”。

说明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地花鼓,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已经形成。

又据杨恩寿《坦园日记》清同治元年(1862),杨恩寿在湖南永兴观看的“花鼓词”(即花鼓戏)中,已有书生、书童、柳莺、柳莺婢四个角色,而且情节与表演都较生动,说明这时的花鼓戏不但已发展成“三小”(小旦、小丑、小生)戏,而且演出形式也具有一定规模。

邵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旧称“花鼓”或“花鼓戏”。

湖南民间小戏剧种,兴起于旧时邵阳县境,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称为邵阳花鼓戏。

主要流行于现在的邵阳市和邵东、新邵、邵阳、隆回、洞口、新化等县市,以祁剧宝河派戏白结合邵阳地方语言为舞台语言。

20世纪50年代命名为“邵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的音乐源于当地山歌小曲,在发展过程中曾受祁剧音乐、宗教音乐和说唱音乐的影响,演出风格诙谐、活泼、明快清丽。

邵阳市简介邵阳旧称宝庆,是个文化渊源深厚的地方,民间文化发达,歌舞兴盛。

邵阳花鼓戏便是在当地民间歌舞“打对子”、“车马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打对子”,即“对子花鼓”,由小丑和小旦演出。

小旦舞花扇,小丑走矮步,载歌载舞。

“车马灯”,即一旦坐车,一丑推车,一丑骑马,同台载歌载舞。

其“车”、“马“均用竹、绸扎制而成,系在演员身上。

“打对子”和“车马灯”均以锣鼓打节奏,胡琴、唢呐伴奏。

早期邵阳花鼓戏的“二小戏”、“三小戏”与之十分相似。

现在的邵阳花鼓戏中仍有《打对子》一剧,与旧时的民间歌舞十分相似。

历史形成据史料记载,作为一种成熟的戏曲形态,邵阳花鼓戏最迟形成于清代的道光、咸丰年间。

邵阳花鼓戏的发展,经历了从“二小”(小丑,小旦)、“三小”(小丑、小旦、小生)到生、旦、净、丑四行俱备的三个阶段。

“二小戏”是在对子花鼓基础上形成的。

邵阳农村,逢年过节时,都有民间舞狮子、舞龙灯、车马灯等活动,都要演唱对子花鼓。

这种对子花鼓,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很简单。

在这种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有情节有故事的小戏,也形成了小丑,小旦两个角色行当。

到了同治年间,随着剧目内容的逐步丰富,剧中人物增多,才有了小生的出现,形成“三小”行当。

民国初年,一方面上演剧目不断丰富发展,一方面与兄弟剧种的学习、交流不断增加,在“三小戏”的基础上增加了须生和花脸,形成了生、旦、净、丑四行。

风格流派从风格上来看,邵阳花鼓戏可以分为东、南、西三种风格流派。

东路源于“车马灯”,以川调、锣鼓牌子为主要音乐材料,艺人都是男角,多为巫师出身,一边行巫,一边唱戏。

湖南花鼓戏介绍及经典选段分析

湖南花鼓戏介绍及经典选段分析

曲调特点:曲调轻快活泼,优美动听,旋律流畅
情绪:积极向上
伴奏乐器:湖南花鼓大筒、笛子、锣鼓
吐字:吐字清楚、有地方特色、具有湖南方言 湖南花鼓戏戏曲表演艺术家:王永光,宋谷,刘赵黔, 李左,李小嘉 ,叶红,何冬保等 代表剧目:《刘海砍樵》《打铜锣》《补锅》
花鼓戏特点: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 男女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 厚。
南县实验湖南花鼓戏团 安化县湖南花鼓戏剧团 益阳市三湘花鼓戏剧团 湘潭市湖南花鼓戏剧团 湘乡市湖南花鼓戏剧团 韶山市湖南花鼓戏剧团 湘潭县湖南花鼓戏剧团 衡阳市湖南花鼓戏剧团 衡阳县湖南花鼓戏剧团 衡东县湖南花鼓戏剧团 衡山县湖南花鼓戏剧团 衡南县湖南花鼓戏剧团 邵阳市湖南花鼓戏剧团 邵东县湖南花鼓戏剧团 常德市湖南花鼓戏剧团 鼎城区湖南花鼓戏剧团 津市市湖南花鼓戏剧团 临澧县湖南花鼓戏剧团 安乡县湖南花鼓戏剧团 湖北省内县级院团 通城县花鼓戏剧院(通城花鼓戏源于湖南花鼓戏) 崇阳县提琴戏协会(崇阳提琴戏源于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由于地域声腔以及民俗乡音等各方面的差异,湖南花鼓戏分 为长沙花鼓戏(益阳花鼓戏)、岳阳花鼓戏(临湘花鼓戏)、常德花鼓 戏、衡阳花鼓戏等。均以长沙官话为统一的舞台语言,各有代表性剧目 和音乐声腔。
补锅/游春
传统剧目 各地湖南花鼓戏传统剧目女 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土气 息浓厚。1949年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 不但整理了《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 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 《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而《打铜锣》、 《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 摄制成影片。 解放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湖南花鼓 戏在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挖 掘、整理和改编了许多传统剧目,其中在全 国影响较大的有《刘海砍樵》、《刘海戏金 蟾》等。 经典名剧有:《刘海砍樵》《补锅》《打铜 锣》

论邵阳花鼓戏的艺术特征

论邵阳花鼓戏的艺术特征

论邵阳花鼓戏的艺术特征
郭世偲;莫琳
【期刊名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邵阳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系统中最具特色的剧种之一,论述邵阳花鼓戏的形成、种类、剧目、音乐和舞蹈表演等艺术特征以及它与湖南花鼓戏之间的区别联系.从艺术特征研究的领域着手,通过对邵阳花鼓戏艺术表现、历史形成及现状的研究论证,来继续促进湖南地方戏曲的更好发展.
【总页数】4页(P94-97)
【作者】郭世偲;莫琳
【作者单位】长沙大学,湖南,长沙,410003;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36.64
【相关文献】
1.关于邵阳花鼓戏的艺术特征分析 [J], 易海良
2.邵阳花鼓戏丑行的表演特色和唱腔特点 [J], 唐源
3.关于邵阳花鼓戏的艺术特征分析 [J], 易海良[1]
4.音响设计在戏曲中的作用
——以邵阳花鼓戏《山乡工匠》为例 [J], 孙武珉
5.城市民族音乐学视野下邵阳花鼓戏的发展 [J], 杨成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姐妹花:缘自舞蹈的精彩人生

姐妹花:缘自舞蹈的精彩人生

文/唐小林姐妹花:缘自舞蹈的精彩肖酉玲肖惠霞名家/ FAMOUS ARTISTS 在深圳文艺界,有一对著名的舞蹈姐妹——肖酉玲和肖惠霞,她俩编导的舞蹈关注和贴近打工者的生活,具有艺术的开拓和创新意义。

其代表作《快乐的建筑工》《咱们工人有力量》《传人》《我想有个家》《民工好兄弟》《舞出正能量》,是传统舞蹈与流行文化的一次巧妙的融合,它开创了农民工街舞,即草根舞蹈艺术登上春晚的新纪元,从而使街舞走向了全国的老百姓,同时也为流行的时尚元素注入了新的内容。

两人又有着怎样的精彩人生呢?艺术之家走出的舞蹈才女肖酉玲和肖惠霞姐妹俩出生在湖南省怀化一个传统的艺术之家。

父亲6岁开始随父习武,13岁进入邵阳市花鼓剧团,一直从事表演、导演,戏剧毯子功、身段、形体教学的工作,并长期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对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的武术、太极爱好者进行授徒及社会辅导教学。

谈到父亲,肖酉玲无比感慨地说:“父亲是我们做人做事的老师,我们家最典型的美德就是‘孝’,由于一次不幸,我的爷爷瘫痪在床十八年,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更加困顿的窘境。

无奈之下,父亲毅然放弃了去广州战士杂技团工作的机会,将剧团的工作停薪留职在家照顾爷爷。

犹记得当时一家四代七口人的起居都由母亲照顾,父亲不仅要为了家人的生计四处奔波,还得赚钱供我和妹妹读书,但再苦再累,也从未听到过他们有一丝抱怨。

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生活的经历也使我更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

感恩父亲把我们姐妹俩带到了艺术的天地。

”肖酉玲5岁开始跟父亲学习武术,7岁那年,在一次与舞蹈的偶然邂逅下,她的心立刻被舞蹈那流动的视觉效果和蕴含的情感深深地吸引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小小的她已隐隐认定舞蹈将是她一生的选择。

11岁的时候,省里来招京剧演员。

父亲得知消息后,希望她学习京剧,完成父亲未完成的心愿。

不久就参加面试了,需要准备一段舞蹈、一首歌曲、肖酉玲肖惠霞一首诗歌、一个小品及基本功展示、回答考官问题。

邵阳花鼓戏丑行的表演特色和唱腔特点

邵阳花鼓戏丑行的表演特色和唱腔特点

梨园撷英31邵阳花鼓戏丑行的表演特色和唱腔特点■ 唐 源 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摘 要〕 邵阳花鼓戏历史悠久、韵味悠长,因具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在湘中、湘西和滇、黔要道等地广为流传,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丑行是邵阳花鼓戏中必不可少的行当,无论是表演,还是唱腔,都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深受观众喜爱,为戏曲表演增添了不少艺术美趣。

〔关键词〕花鼓戏;丑行;表演;唱腔;声腔;语言邵阳花鼓戏历史悠久、韵味悠长,因具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在湘中、湘西和滇、黔要道等地广为流传,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该剧种是在当地民间歌舞“对子花鼓”“车马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有着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艺术风格上既诙谐、幽默,又活泼、清新。

它最初是小丑、小旦表演的“二小戏”,慢慢变为小丑、小旦、小生表演的“三小戏”,后发展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完善的表演形式。

从其发展历程上看,丑行一直是邵阳花鼓戏中必不可少的行当,深受观众喜爱,为戏曲表演增添了不少艺术美趣。

一、邵阳花鼓戏丑行的表演特色戏谚云:“无丑不成戏,无丑不成班”。

丑行不似旦行那般娇美,不似生行那般儒雅,也不似净行那般稳重,但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可以增强戏曲表演的娱乐性,还可以起到针砭时弊、警醒世人的讽谏作用,在博得观众的掌声和笑声的同时常常被大家铭记于心。

邵阳市花鼓戏剧团(现为“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成立于1950年,剧团第一代丑行有陈明生、石伯胜等几位大师,过去花鼓戏丑行是以文丑兼(歌)舞丑为主,没有武丑。

陈明生先生以唱腔为特色,在追求幽默风趣的基础上,常常把唱腔放在表演的首位。

他能依据不同人物的性格,采用多种板式呈现出人物形象。

如在传统花鼓戏《赶子牧羊》“肖七”的唱段“四川朵子”中,前面唱三句正板后转朵子,以数带唱讲故事的形式,说唱自己的人生经历,花鼓戏风格十足,故事幽默风趣,有效实现了故事的自然推进和发展。

浅论湖南邵阳花鼓戏的音乐特征

浅论湖南邵阳花鼓戏的音乐特征
刘莉朋
《 浅 论 湖 南 邵 阳 花 鼓 戏 的 音 乐特 征 》
浅论 湖 南邵 阳花 鼓 戏 的 音 乐特征
刘莉朋 摘 要: 邵 阳花鼓戏是湖 南花鼓戏的一个重要流派,本文 简单讲述 了邵 阳花鼓戏的起源、发展 与命名 的问题,并从实例
阐述 了邵 阳花 鼓 戏 的 一 些 音 乐结 构 特征 。 关键 词 :邵 阳花 鼓 戏 , 地 花 鼓 ,走 场牌 子 ,锣 鼓 牌 子
王 春 生 、元 姑 娘 夫 妇 的 倡 导 下 ,组 建 了 邵 阳花 鼓 戏 的第 一 个 职 业 戏班 “ 王 家 班 ”,初 步 实 现 了东 路 、南 路 与 西路 花 鼓 的合 流
演 出。
邵 阳花鼓戏 的音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湘西南丰富的 山歌和民间小调元素 ,也受到 了当地一些说唱音乐、 宗 教音乐、祁剧等音乐的影响 ,因此具有生活气息浓郁、歌舞性强的特 点。如唱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的戏,更是载歌载 舞。同 时,邵 阳花鼓戏 的传统剧 目,大都是表现农村生活题材 ,以 “ 三小”戏 为主。在党 的 “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的方针指引下, 邵阳花 鼓戏大力推进戏 曲改革的步伐 ,加强 了对传 统花鼓戏 、现代花鼓戏音乐的创作和创新 , 在音乐方面 向其它戏曲音乐吸
原 有 的 民 间娱 乐 形 式 的基 础 上 逐渐 发展 起 来 的 ,而 当 时 流行 于 邵 阳地 区 的一 种 民间 歌 舞 “ 花 灯 舞 ”也融 入 简 单 的 故 事 情节 而
逐渐形成 了 “ 地花鼓 ”。地花鼓 由一丑 、一旦分角色饰演 ,因此又被称作 “ 两小戏 ”或 “ 对子花鼓 ”,其演出形 式还非常简
, 。{
走 场 牌 子
上例是 比较典型的走场牌子。 艺人们在长期演唱中 , 将一些小调揉进了走场 牌子 ,使走场牌子 的旋律有 了新 的发展。 尽 管走场牌子有 多种多样的唱法,但 “ 花 鼓锣鼓 ”是通用的过门,其基本格式也是共同遵循 的。

湖南花鼓戏词

湖南花鼓戏词

十字调小刘海(走哇!)小刘海在茅棚别了娘亲肩扦担往山林去走一程家不幸老爹爹早年丧命丢下了母子们苦度光阴叹老母眼失明无人侍奉心只想讨房亲撑持门庭怎奈我家贫穷无衣无食谁愿意来与我定下婚姻一路上胡乱想神魂不定到山林见干樵真爱人放下这扦担把樵砍挑起这柴担转回程============吴三宝游春今乃是三月三清明佳节还需要到荒郊前去游春将身儿我且把书房来进换头巾和蓝衫前去游春头带着公子巾齐眉盖顶身穿着兰衫打扮色色新打扮了我且把书房来出返手儿带关了两扇柴门吴三保出门来抬头观看青的山绿的水真可爱人有青山和绿水年年还在人老了又何能再转少年一路上只觉得精神爽快一心想到荒郊游玩散心============今乃是三月三清明大节还须要到荒郊前去散心哪将身儿我且把梳妆台上巧梳妆巧打扮前去游春哪头梳着青丝发乌云盖顶哪插一对美翠花两下相映上穿着红凌祆不长不短下系着水罗裙四角挖云梳罢妆我且把梳妆台下用手儿带关了两扇柴门哪赵翠花出门来抬头观望又只见紫燕儿比翼长空哪乳燕来紫燕去空中呜叫哪只叫得赵翠花心如火焚哪一路上好美景无心观赏哪还须要到荒郊游玩散心哪============今乃是三月三清明佳节还需要到荒郊前去游春将身儿我且把上房来进调头巾换蓝衫前去游春且迈步我这里书房走出青的山绿的水真可爱人这青山和绿水年年还在人老了又何能转过少年一路上只觉得精神爽快一心想到荒郊游玩散心============丫环调*湘子渡药湖南花鼓戏《湘子与林英》选段小姐她染上了相思重病梅香我到长街去请郎中走出飞檐韩府外呀好一比画眉鸟飞到山林哪韩府琐事且不也表湘子姑爷出走隐穴中自从韩姑爷修行去呃丢下我家小姐绣房之中红罗账内鸳鸯枕上梳妆台旁菱花镜前朝也思夜也想朝思暮想想想思思思思想想思来想去想成一个子单哪得儿单哪单得儿单单溜子单相思呀小姐的相思情与我明晓引起了对我的张青哥哥思念情小梅香离开家另谋生留下我家张青哥哥孤孤单单守家中独自一人起得早凉亭内面两室三厅杨柳树下也是一个子单哪得儿单哪单得儿单单溜子单哪丢下我家张青哥哥且不哇表想起了小梅香我的出身哪爹妈生我三姊妹两个姐姐早嫁人大姐名叫兰英翠二姐名叫翠兰英大姐嫁到王家去二姐嫁到李家哟中唯有我梅香命最苦哟卖到韩家作佣喽人(啊呵)心慌乱走走了意差点子忘了请郎中甩开大步往哪前走哇来此已是十呀里亭十里凉亭歇歇脚只见白发老啊公公野外贪睡怕生病叫醒公公睡梦中哪嗬咿嗬嗨哪咿哪嗬嗨嗬嗨哪嗬咿嗬嗨============阳雀调*相敬如宾结同心湖南花鼓戏《斩蔡鸣凤》胡二姐唱段晚风轻吹凉阵阵清波池边飞流萤遥望九天银河影牛郎织女各西东世上多少痴男女盼月老牵红线永不离分卖钣女也算是三生有幸结识了蔡鸣凤多情之人虽然未曾行大礼此后也算蔡家人今夜与他来商定从今往后莫远行华阳镇上立根本同把客店来经营举案齐眉永相爱相敬如宾结同心============渔鼓调*变得歹来变得歪湖南花鼓戏《湘子化斋》丑和尚唱段变得歹来变得歪韩湘子变出个十不全的和尚来头也变得大足又变得摆手又变得瘸背心里背个老南瓜鼻子高头起宝塔眼睛又生萝卜花扯开口是个咧嘴巴满口的龅牙齿好吃西瓜满脑壳的癞子冒得头发脸上一脸的铁石麻摆摆跛跛跛摆摆摆跛跛跛跛摆摆把花园进满园的花草色色新将身打坐在花台上等候林英到此来============韩湘子:我韩湘子深山把药采香烟渺渺上天台拔开云雾来观看我的妻林英女烧香来本当乘风归家转又恐现出仙体来我不将身来呀化变韩湘子:变一个十不全的和尚去化钵仙斋脑壳化得斗桶大化一脸的铁石麻眼睛化一个姜瘤子外带还化打一个咧嘴巴脚也化得跛手又化得瘸背上化只驼子酽像背只南瓜一跛一瘸朝前走来此就是韩府门我将身且把花呀园进我的妻在绣房怎得知情我不免将木鱼敲三下轻轻惊动小林英。

湖南花鼓戏简介

湖南花鼓戏简介

湖南花鼓戏简介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的总称。

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

它源自湘南民歌发展而成,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演唱。

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

按其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

音乐主要是以极具地方特色的湖南花鼓大筒、以及唢呐、琵琶、笛子、锣鼓等民族乐器作伴奏。

曲调活泼轻快,旋律流畅明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

而《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特别是唱遍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的湖南花鼓戏名剧《刘海砍樵》其脍炙人口的“比古调”唱段,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所喜爱。

湖南花鼓戏虽说后来发展有了生、旦、净、丑诸行当,但小旦、小生、小丑仍占主要地位,表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注重不断吸收传统的表演技巧,如岳阳花鼓戏就直接从巴陵戏中借鉴传统戏的袍带、翎子、翅子、扇子、官衣、罗帽、胡子、把子和扑、跌、翻、打等表演技巧,用于塑造人物和表现情节,以丰富花鼓戏剧种的表现力。

剧种起源湖南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说:“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鼓喧阗,自初旬起至是夜止”。

说明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地花鼓,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已经形成。

又据杨恩寿《坦园日记》清同治元年(1862),杨恩寿在湖南永兴观看的“花鼓词”(即花鼓戏)中,已有书生、书童、柳莺、柳莺婢四个角色,而且情节与表演都较生动,说明这时的花鼓戏不但已发展成“三小”(小旦、小丑、小生)戏,而且演出形式也具有一定规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阳花鼓戏艺术剧团
团长:石亮新
艺术总监:曾美华
邵阳花鼓戏—新邵花鼓艺术剧团,邵阳市著名花鼓戏演出剧团,汇聚着一批拥有丰富湖南花鼓戏行业经验的资深演艺人才,在新邵花鼓戏圈内,乃至整个邵阳花鼓戏圈内都较有名气,人数达20多人,专业兼备具有优秀执行能力的团队及高端的演出服务终端,以成熟的表演、出色的舞台灯光搭配、乐器师含扬琴、唢呐、二胡(主)、鼓师、电子琴等,将多方面完美融合表演出浓厚的乡土之情、湖南花鼓戏之精髓。

邵阳花鼓戏著名小丑演员石亮新剧团表演经验超过三十年,除在邵阳各市县表演外,也经常被邀请到湖南其他各市、广西、贵州、云南、湖北、江西各地表演邵阳花鼓戏,演出场次超过一万场,深受广大观众的好评,也多次被一些主流媒体采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