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花鼓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阳花鼓戏

益阳花鼓戏,俗称益路花鼓,是形成于益阳本土的花鼓戏。这一路花鼓戏,历史悠久,影响很大。同治元年(1862年)就有赵松山、赵兰山兄弟组建的职业班社大兴班。之后,花鼓班社在益阳一带比比皆是,官厅视为洪水猛兽,四处悬令禁止,光绪十五年,在益阳茈湖口就立有“永禁花鼓”的石碑。

根据舞台语言的规范,益阳花鼓戏和益阳的花鼓戏均属长沙花鼓戏剧种。又因声腔、剧目的不同,长沙花鼓戏又分有五个艺术流派(俗称路子),即益阳路子、西湖路子、宁乡路子、湘醴路子、长沙路子。由于历史的原因,益阳拥有除长沙路子以外的四大艺术流派,花鼓众多,风格迥异,因此,人称益阳为“花鼓窝子”。益阳花鼓戏起源于民间的山歌、劳动号子、丝弦小调和民歌。一部分形成益阳地花鼓,为对子戏,又称二小戏,一丑一旦,后来加入小生,形成三小戏;民国时期,一部分与当地湘剧班同台演出,吸收了湘剧的表演、程式、锣鼓经、部分声腔和剧目,形成了正式的戏曲剧种。

益阳花鼓戏发展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已出现鼎盛时期,剧团、剧作者、戏剧作品在省内外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

响,有地、县花鼓剧团和桃江县黄泥田剧团等一批小有名气的剧团,有彭铁生等一批颇负盛名的剧作家,有《风暴过洞庭》、《啼笑姻缘》等一批获奖剧目和《扯萝卜菜》等一批传统保留剧目。

益路花鼓戏的主要声腔有[益路川调(弦子腔)]、[八同牌子]、[老辞店调](打锣腔)等,剧目多为正、悲剧,如《芦林会》、《清风亭》、《赶潘》等。益路花鼓作为重要艺术流派,2008年已被列为省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