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微溶于水,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可做致冷剂,用于保藏食品、人工降雨.
二、化学性质:“三不二水”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助燃,也不能供呼吸.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碳酸:CO2 + H2O = H2CO3.但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H2CO3=△= CO2 ↑+ H2O。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这也是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Ca(OH)2+CO2 = CaCO3↓ + H2O。
另外,二氧化碳还是光合反应的原料:6CO2 + 6H2O =叶绿体、光照=C6H12O6 + 6O2 二氧化碳,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2,化学式量为44.0095,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或无色无嗅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还是空气的组分之一(占大气总体积的0.03%-0.04%)。
在物理性质方面,二氧化碳的熔点为-56.6℃,沸点为-78.5℃,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标准条件下),溶于水。
二氧化碳组成元素
二氧化碳组成元素1. 介绍二氧化碳(CO2)是一种由碳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结合。
它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化学物质之一,也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组成元素二氧化碳的化学式CO2表明它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碳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第六个元素,具有原子序数6和原子量12.01。
氧是第八个元素,原子序数为8,原子量为16.00。
3. 碳的性质和特点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具有多种形态。
它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包括石墨、金刚石和纳米管等。
碳是生命的基本元素,它在地球上的生物和非生物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碳具有四个价电子,使得它能够形成多种化学键。
这使得碳能够与其他元素形成广泛的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 氧的性质和特点氧是一种非金属元素,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
它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占空气体积的约21%。
氧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在呼吸和燃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氧具有六个价电子,使得它能够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学键。
氧通常以氧气(O2)的形式存在,其中两个氧原子共享两对电子形成双键。
5. 二氧化碳的形成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以多种方式形成。
其中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生物呼吸和燃烧过程释放出来。
动植物通过呼吸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其与有机化合物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另一种形成二氧化碳的方式是通过燃烧过程。
当有机物燃烧时,碳与氧结合形成二氧化碳。
这是一种常见的燃烧反应,例如木材燃烧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
6.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特点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常温下为稳定的分子。
它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在水中可以形成碳酸。
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酸性气体,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由于二氧化碳具有温室效应,它对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地球温度上升,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气候变化问题。
7. 二氧化碳的应用二氧化碳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有多种应用。
二氧化碳的名词解释
二氧化碳的名词解释二氧化碳的意思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烧。
固态二氧化碳压缩后俗称为干冰。
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
工业上可由碳酸钙强热下分解制取。
二氧化碳造句欣赏1. 这时,只有那大树在一心一意地工作着。
它不断地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让我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茁壮成长。
2. 只要我们因势利导,化害为益、一定会使二氧化碳成为人类的有用功臣。
3. 在金星上到处都有浓密的二氧化碳,就不足为奇了。
4. 你可知道一棵树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
为了全人类的低碳目标,请你在3月12日植树节到来之际,植下一棵象征绿色的小树苗。
植树节快乐。
5. 何谓高碳,顾名思义,高碳就是超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6. 最高法院可能给出一个见仁见智的判决,裁定二氧化碳确实是污染物,但是环保局可以自由裁量是忽略还是监控。
7. 你可知道,一棵树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为了全人类的低碳目标,请你在3月12日植树节到来之际,植下一棵象征绿色的小树苗,312种树快乐。
8. 在这里二氧化碳不是与核酮糖二磷酸接合而是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接合形成草酰乙酸,进一步还原为苹果酸,积累于液泡中。
9. 光触媒原理生产微量二氧化碳气体吸引母蚊。
10. 系统的关键在于使核能冷却塔成为巨大的二氧化碳吸收器。
11. 高温加热时,石灰石和白云石将发生煅烧,并释放二氧化碳.12. 毕竟,还是有呼吁要求限制聚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但越来越多的专家们也宣告了曾经难以想象的情况:人类可能不得不去适应一个更热的世界。
13. 和被替代的老式燃油锅炉相比,新锅炉将立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然而此间的官员承认,这种减少只是由于新锅炉发电量少的缘故。
14. 每到冬季,火星的极冠被一层薄薄的二氧化碳覆盖。
CO2的详细介绍汇总
二氧化碳[èr yǎng huà tàn]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为CO₂,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固态二氧化碳压缩后俗称为干冰。
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
简介二氧化碳()中文别名:碳酸气;碳酸酐;碳酐;干冰英文名称:Carbonic acid gas; Carbon dioxide; dry ice[1]别名:碳酸气EINECS:204-696-9[2]相对密度:1.101(-37 ℃)沸点(摄氏度):-78.5(0.52MPa)[3]熔点(摄氏度):-56.6(升华)CAS号:124-38-9EINECS204-696-9[4-5]共有3个原子核,22个质子。
相对分子质量:44收集方法:因其密度比空气大,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临界温度31.06℃临界压力7.382MPa2结构C原子以sp杂化轨道形成δ键。
分子形状为直线形。
非极性分子。
在CO₂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杂化轨道与二氧化碳分子结构[6]氧原子成键。
C原子的两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两个O原子生成两个σ键。
C原子上两个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与sp杂化轨道成直角,并且从侧面同氧原子的p轨道分别肩并肩地发生重叠,生成两个∏三中心四电子的离域键。
因此,缩短了碳—氧原子间地距离,使CO₂中碳氧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叁键特征。
决定分子形状的是sp杂化轨道,CO₂为直线型分子式。
二氧化碳密度较空气大,当二氧化碳少时对人体无危害,但其超过一定量时会影响人(其他生物也是)的呼吸,原因是血液中的碳酸浓度增大,酸性增强,并产生酸中毒。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1%时,感到气闷,头昏,心悸;4%-5%时感到眩晕。
6%以上时使人神志不清、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空气中有微量的二氧化碳,约占0.039%。
二氧化碳浓度范围
二氧化碳(CO2)是一种重要的气体成分,其浓度的范围可以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发生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氧化碳浓度范围:
1.室外空气:通常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大气中非常稀薄,约为0.04%(400 ppm,百万分之
四)。
这是地球上自然环境中的平均值。
2.室内空气:在密闭或人口集中的室内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显著增加。
标准室内二
氧化碳浓度应该保持在1000 ppm以下,以确保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3.工业排放:许多工业过程和燃烧活动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例如,发电厂、工厂和
汽车尾气等都会导致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4.自然界变化:二氧化碳浓度在自然界中也存在季节性变化。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
化碳,并在夏季释放更多氧气,因此夏季二氧化碳浓度较低,而冬季二氧化碳浓度则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正在快速上升。
长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保护环境。
二氧化碳的原子结构
二氧化碳基本常识1概述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O2,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
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而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二氧化碳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
2电子式及分子模型二氧化碳是共价化合物,C原子最外层4个电子,O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所以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O::C::O:,结构式为:O=C=O。
模型见右图。
3形态二氧化碳形态有气体形态、液体形态、固体形态。
3.1气体形态碳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
(碳酸饮料基本原理)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做关于呼吸作用的产物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试验都可以用到。
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摄氏度)沸点(摄氏度)44.01-56.6(5270帕)-78.48(升华)性状溶解情况-无色,无味气体。
易溶于水(体积比1:1),部分生成碳酸。
-3.2液体形态表面张力:约3.0dyn/cm密度:0.8g/cm3粘度:0.082㎟/s(12₂)沸点:-78.5₂。
特点:没有闪点,不燃;无色无味,无毒性。
3.3固体形态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当它释放大量的热则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干冰的使用范围广泛,在食品、卫生、工业、餐饮中有大量应用。
3.4用途3.4.1气体二氧化碳用于制碱工业、制糖工业,并用于钢铸件的淬火和铅白的制造等。
二氧化碳在焊接领域应用广泛.如: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是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方法3.4.2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雨,也常在舞美中用于制造烟雾。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温室中常用二氧化碳作肥料。
光合作用总反应:CO₂ + H₂0——→ (CH₂O)+ O₂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是糖类,还有氨基酸(无蛋白质)、脂肪,因此光合作用产物应当是有机物。
二氧化碳的公式
二氧化碳的公式
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地球上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
它的形成过程和来源比较复杂,但是我们所知
道的是,它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例如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等。
二氧化碳的公式如下:
CO2 = (14 + log2)C02 + (34 + log2)O2 - (44 + log2)H2O 其中,CO2代表二氧化碳,C02代表氧气(O2),O2代表过氧化氢
(H2O2),H2O代表水(H2O)。
这些数字代表了二氧化碳中每种元素原子的数量比。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二氧化碳的浓度,也可以用来帮助了
解二氧化碳对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例如,二氧化碳浓度的增
加会导致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进而导致全球气温的上升和
气候变化。
因此,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寻找替代能源的方法,是应对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
二氧化碳的性质1234
H2CO3 = H2O+CO2 紫 ___色,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4、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的内壁往往形成 一层
CaCO3 白色不溶于水的物质,该物质是________,
CO2+Ca(OH)2=CaCO3+H2O 有关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既与物理性质有关、
又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B)
A、制干冰B、灭火C、制化肥D、制纯碱
6、下列物质中,不能与CO2 发生反应的是(
)
C A、灼热的焦炭
B、石蕊试液
C、灼热氧化铜 D、石灰水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且CO2 被还原的 是( ) A、D 在高压低温下变成雪状固体 B、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D、 通过炽热的炭变成CO
石蕊固体 石蕊溶液
醋酸
CO2
CO2
第三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CO2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2、能溶于水(1:1) 3、标态下,
CO2=1.977
克 /升, 比空气的密度大。
1、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二、CO2的化学性质
2、CO2不能供呼吸。 3、CO2跟水反应。
你会解释吗?
1、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 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 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 壁反而更潮湿?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 碳与石灰浆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 以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1、鉴别CO2、O2、空气三瓶气体时,
最简便且可行的方法是(
二氧化碳_CO2_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CO2)物理性质英文名称CARBON DIOXIDE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而略带刺鼻气味和微酸味的气体。
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J.B.Van. Helmont(1577~1644)在检测木炭燃烧和发酵过程的副产气时,发现CO2是一种与其他气体不同的气体。
1757年,J.Black第一个应用定量的方法研究这种气体,由于它是固定在石灰石中的,所以定名他为“固定空气”。
此后,H.Cavendish和J.Priestley分别研究了“固定空气”的性质。
1773年,voisier把碳放在氧气中加热,得到被它称为“碳酸”的CO2气体,测出质量组成为23.5~28.9%,杨71.1~76。
5%。
1823年,M.Faraday发现。
加压可以使CO2气体液化。
1835年,M.Thilorier 制得固态CO2(干冰)。
1884年,在德国建成第一家生产液态CO2的工厂。
在自然界,CO2时最丰富的化学物质之一,为大气的一部分,也包含在某些天然气或油田伴生气中何以碳酸盐形成的矿石中。
大气里含CO2位0.03~0.04%(体积),总量约2.75×1012t,主要由含碳物质燃烧和动物的新陈代谢产生。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CO2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
工业CO2主要是从合成氨、氢气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气、发酵气、石灰窑气、酸中和气、乙烯氧化副反应气和烟道气等气体中提取和回收,其纯度不低于99.5%(体积)。
一、分子特性表1性质数值性质数值分子式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离解常数键长,pm键能,kJ/molCO2O=C=O44.0103.5×10-7(18℃)4.4×10-11(25℃)116531.4电离能,kJ/mol分子直径,nm摩尔体积(0℃,0.10Mpa),L生成自由能,kJ/mol通用气体常数(R),MPa·m3/(kmol·K)1330.50.35~0.5122.26-394.60.008314二、物理性质、热力学性质(一)特性参数表2性质数值性质数值熔点,℃沸点,℃相对密度(空气=1)-56.6(527Kpa)-78.5(升华)1.524(0℃,1atm)1.522(21.1℃,1atm)临界点:温度,℃临界压力,MPa临界密度,kg/m331.067.382467比容,m3/kg绝热系数(K)0.5059(0℃,1atm)0.5457(21.1℃,1atm)1.295气体密度,kg/m31 m3气体生成液体体积,L1.977(0℃,1atm)1.833(21.1℃,1atm)1.56(288K, 0.101MPa)表3临界状态及标准状态下的部分参数临界状态(31.06℃,7.382Mpa)标准状态(0℃,1atm)性质数值性质数值压缩系数偏差系数偏心因子流体粘度,mPa·s 0.3150.2740.2250.0404流体粘度,mPa·s定压比热,KJ/(Kg·K)定容比热,KJ/(Kg·K)0.01380.850.661表4二氧化碳的亨利系数值温度,℃数值,10-6mmHg 温度,℃数值,10-6mmHg40 50 1.771.9550602.152.59注:1mmHg=133.3Pa.表5 二氧化碳的压缩系数压力MP a温度℃0 20 40 60 80 1000.1013 5.0662 7.5994 10.1325 12.666 15.199 17.7319 20.2650 22.7981 1.00000.10500.15300.20200.24900.29500.34050.38500.4305-0.63360.16770.21300.25900.30380.34710.39040.4337-0.74140.54080.26950.29220.32880.36770.40780.4475-0.80680.68950.54200.41820.39760.41450.44480.4776-0.84770.76420.67490.58710.52600.50390.51050.5271-0.88320.81840.75400.69320.64270.60900.59620.598425.3312 27.8644 30.3975 35.4638 40.5300 45.5962 50.6625 0.47400.51700.55950.64450.72800.80900.89050.47520.51670.55770.63830.71840.79670.87400.48670.52680.56570.64240.71790.79160.86350.51240.54730.58210.65430.72480.79450.86420.55190.58130.61100.67490.73940.80440.86940.61160.62950.65150.70380.76020.81910.8788表6液体二氧化碳密度-温度对照表温度℃密度kg/m3温度℃密度kg/m331.0 30.0 27.5 25.0 22.5 20.0 17.5 15.0 12.5 10.0 7.5 5.0 2.5 0.0 -2.5 -5.0 -7.5 -10.0 463.9596.4661.0705.8741.2770.7795.5817.0838.5858.0876.0893.1910.0924.0940.0953.0968.0980.8-12.5-15.0-17.5-20.0-22.5-25.0-27.5-30.0-32.5-35.0-37.5-40.0-42.5-45.0-47.5-50.0-55.0993.81008.11018.51029.91041.71052.61063.61074.21084.51094.91105.01115.01125.01134.51144.41153.51172.1表7固体二氧化碳温度-密度对照表温度℃密度kg/m3温度℃密度kg/m3-56.6 -60 -65 -701512152215351546-75-80-85-901557156615751782 表8二氧化碳的粘度(0.101325MPa,u×106)温度℃粘度 Pa·s 温度℃粘度 Pa·s-100 -75 -50 -25 0 20 258.8610.0711.2612.4713.6714.6314.86507510015020025030016.0717.1618.2720.4522.5424.5626.46 表9液体二氧化碳的粘度(η×106)温度℃粘度 Pa·s 温度℃粘度 Pa·s0 5 10 159992.585.278.42025293071.262.553.953.0表10二氧化碳在不同压力及温度下的粘度(u×106,u=u t+5.25×10-3ρ1.7,密度≤0.63×103kg/m3)压力MP a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80 100 125 150 2000.101 2.026 14.014.314.414.715.714.815.115.215.515.715.916.116.316.516.717.417.618.318.519.419.220.420.022.422.54.053 6.080 8.106 10.132 12.159 14.186 16.212 18.238 20.265 25.331 30.398 15.9 16.218.516.618.324.245.116.918.221.229.742.117.318.420.524.528.636.644.418.018.920.322.324.729.934.938.644.018.819.620.622.024.126.829.833.236.844.652.919.620.221.022.023.425.027.129.231.838.143.820.320.821.522.323.424.627.627.729.534.439.322.723.123.624.224.925.726.727.628.831.935.2(二)相变表11性质数值性质数值三相点:温度,℃压力,Mpa汽化热,kJ/kg 熔化热,kJ/kg-56.570.518347195.82升华状态:温度,℃升华热,kJ/Kg固态密度,kg/m3气态密度,kg/m30. 101Mpa-78.5573.615622.814表12二氧化碳在不同温度下的汽化热温度℃汽化热 kJ/kg 温度℃汽化热 kJ/kg-56.57 -55 -50 -45 347.77345.18337.06328.82-10-55261.54248.95234.85219.03-40 -35 -30 -25 -20 -15 320.41311.75302.80293.63283.63270.04101520253031201.21180.20155.23119.3762.970.00表13液体二氧化碳饱和蒸汽压温度℃饱和蒸汽压 KPa 温度℃饱和蒸汽压 KPa 温度℃饱和蒸汽压 KPa 温度℃饱和蒸汽压KPa-59 -58 -57 -56 -55 -54 -53 -52 -51 -50 -49 -48 -47 -46 -45 -44 -43 -42 465.96487.15509.05531.67555.05579.19604.10629.80656.30695.65711.8740.9770.7801.5833.3865.8899.4933.9-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20-191162.01203.81246.61290.41335.51381.61428.91477.51527.21578.31630.41683.91738.51794.61852.01910.61970.62032.0-13-12-11-10-9-8-7-6-5-4-3-2-112342430.22501.72574.72649.42725.52803.22882.72963.63046.33130.73216.73304.53394.03485.33578.43673.33769.93868.6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4501.44613.94728.54845.34964.45085.75209.35335.15463.55549.25727.45863.16001.46142.46286.16432.86582.16734.6-41 -40 -39 -38 -37969.41005.91043.41081.91121.5-18-17-16-15-142094.82159.02224.62291.72360.2567893969.14071.54176.04282.44390.8282930316890.17048.97210.97376.3(三)工程量值表14性质数值性质数值气体粘度,mPa·s 表面张力,mN/m比热容,kJ/(kg·K) CpCv 0.0138(0℃,0.101MPa)9.13(-25℃)(0℃,0.101MPa)0.8450.651热导率折射率52.75(0℃,0.101Mpa)/[W/(m·K)]1.0004506(0℃,0.101MPa,λ=546.1)表15二氧化碳在0.101325MPa下的导热系数温度℃导热系数 mW/(m·K) 温度℃导热系数 mW/(m·K)-78.5 -50.510.711.80 13.9-14.4 表16二氧化碳在不同温度极压力下的导热系数[mW/(m·K)]温度℃压力 MP a0.1013 3.040 5.066 7.093 10.132 15.199 20.265-75 -50 0 10 20.30 40 508.710.714.515.416.016.917.718.5--18.318.819.319.920.420.9----24.124.023.824.0-----31.530.029.0--110.1104.097.087.068.644.7--112.8107.7102.295.888.579.8--115.1110.8106.4101.295.989.9100 150 200 250 300 22.326.330.134.037.924.327.931.535.139.026.329.432.836.339.829.031.434.437.740.933.834.536.939.542.745.744.041.943.746.359.949.447.348.149.8四)热力学参数表17性质数值性质数值气体粘度,mPa·s 表面张力,mN/m比热容,kJ/(kg·K) CpCv 0.0138(0℃,0.101MPa)9.13(-25℃)(0℃,0.101MPa)0.8450.651热导率折射率52.75(0℃,0.101Mpa)/[W/(m·K)]1.0004506(0℃,0.101MPa,λ=546.1)表18气体二氧化碳的热容(KJ/Kmol·℃)压力Pa温度0 25 50 100 200 3001.013×105 5.066×1051.013×1062.533×106 5.066×1061.013×1072.027×1073.040×1074.053×1075.066×1076.080×10736.78139.54643.301-103.63394.24889.28684.50479.90276.04874.02137.60039.54642.12252.046--106.03995.63590.12585.89283.86538.62839.90441.75348.18261.062-120.60699.69091.22386.26183.13640.27641.01441.99245.27451.49771.54593.43084.23578.53374.12170.44743.72044.03044.38945.46747.36452.02661.44167.09267.84167.00266.12346.51546.69546.90447.56448.65251.11855.38158.85561.44162.73963.1188.108×107 1.013×10872.18471.44581.65880.73177.98174.86065.29563.81864.95664,20662.89262.739(五)溶解度表19 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对照表温度℃a×102mL/mL q×102g/100g温度℃a×102mL/mLq×102g/100g0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 171.3164.6158.4152.7147.3142.4137.7133.1128.2123.7119.4115.4111.7108.3105.0101.998.595.633.4632.1330.9129.7828.7127.7426.8125.8924.9224.0323.1822.3921.6520.9820.3219.7019.0318.45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54045506092.890.287.885.482.980.478.175.973.871.869.968.266.559.253.047.943.635.917.8917.3716.8816.4015.9015.4014.9314.4914.0613.6613.2712.9212.5711.059.738.607.615.76说明a:为实验测量溶解于1mL水中的气体标准状态(0℃,0.101MPa)体积(mL)q:为当气体压强于水蒸气压强之和为0.101MPa时,溶解于100g水中的气体质量(g)表20 CO2在某些溶剂中的溶解度,ml/g(STP)溶剂温度,℃-80 -60 -40 -20 0 10 20 30 40甲醇乙醇苯甲苯二甲苯乙醚醋酸甲酯丙酮220100213003504606640.48.77.89010112724.5284.44.936415011.43.02.617.520.5246.35.33.51.99.611.5135.04.32.93.47.89.210.54.13.62.713.02.316.37.48.23.63.22.592.86.06.63.25.4。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碳(CO2)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对于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准确检验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二氧化碳检验方法。
1. 气体体积法气体体积法是常用的检验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气体体积的变化来确定二氧化碳的含量。
首先,将待测气体与一定体积的标准气体(已知二氧化碳含量)混合,然后测量混合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根据所加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与混合后气体总体积之比,可以计算出待测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 碱液吸收法碱液吸收法是常用的定性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二氧化碳可与碱液反应产生碳酸盐。
如果通过检验后的气体与酚酞试剂接触,可发生颜色变化,从而判断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碱液吸收法主要适用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情况下,对于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很难进行准确的定量。
3. 红外线光谱法红外线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检测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二氧化碳分子特有的红外吸收能力,在特定波长范围内测量气体吸收光强的变化,从而推导出二氧化碳的含量。
红外线光谱法准确性较高,并且可以实时、连续地监测二氧化碳含量,因此在环境监测、气候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精细化学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检测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
该方法基于气相质谱法的原理,通过将气体样品分离并在质谱仪中进行离子化、分析,从而得出气体中各组分的含量。
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优点,但也比较复杂且需要较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二氧化碳检验方法,如化学吸收法、电化学法等。
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条件,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对二氧化碳进行检验。
总而言之,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
无论是环境监测、科研还是工业生产,准确检测二氧化碳的含量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co2是什么气体
co2是什么气体
CO2是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2。
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或无色无臭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还是空气的组分之一。
在化学性质方面,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热稳定性很高,不能燃烧,通常也不支持燃烧,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因与水反应生成的是碳酸,所以是碳酸的酸酐。
二氧化碳一般可由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由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主要应用于冷藏易腐败的食品(固态)、作致冷剂(液态)、制造碳化软饮料(气态)和作均相反应的溶剂(超临界状态)等。
二氧化碳灭火机理
二氧化碳灭火机理1. 简介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常用的灭火剂,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和设备的灭火工作中。
它具有无色、无味、无毒的特点,在灭火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氧化碳灭火机理,包括二氧化碳的物理特性、灭火原理、灭火效果和注意事项等。
2. 二氧化碳的物理特性二氧化碳是一种化学式为CO2的化合物,由一分子碳和两分子氧组成。
它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呈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状态。
其密度大约为1.98kg/m³,比空气的密度稍大。
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可以溶于水形成碳酸。
3. 二氧化碳灭火原理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是通过二氧化碳与火焰中的氧气发生反应,降低火焰周围的氧含量,使火焰熄灭。
具体来说,二氧化碳灭火有以下几个步骤:3.1 灭火剂扩散当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启动后,二氧化碳以高速从喷头喷射出来,迅速充满灭火区域。
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它会迅速下沉到火源周围。
3.2 灭火剂淹没二氧化碳迅速充满火源周围后,形成一个密闭的灭火环境,将火焰包围在其中。
这种密闭的环境可以有效地阻止氧气的进入,从而熄灭火焰。
3.3 灭火剂与火焰反应二氧化碳与火焰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这个反应会消耗火焰周围的氧气,降低火焰的温度和能量,使火焰逐渐熄灭。
3.4 灭火剂稀释二氧化碳灭火后,火源周围的二氧化碳会逐渐稀释,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
这种稀释可以使火源周围的氧气浓度恢复到可燃范围之内,从而防止火焰重新燃烧。
4. 二氧化碳灭火效果二氧化碳灭火具有以下几个优点:4.1 高效性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灭火效果,可以迅速熄灭大多数可燃物的火焰。
它可以有效地降低火焰的温度和能量,阻止火势的蔓延。
4.2 不留残留物二氧化碳灭火后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不会对设备和物品造成损坏。
这使得二氧化碳灭火特别适用于对电气设备和敏感材料的灭火工作。
4.3 无毒性二氧化碳是一种无毒的灭火剂,对人体和环境没有危害。
二氧化碳化合反应
二氧化碳化合反应
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它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它的化学式是CO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主要废气之一。
二氧化碳的化合反应是指它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
二氧化碳可以与金属、碱性物质、水等发生反应,产生不同的化合物。
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二氧化碳与金属、碱性物质、水的化合反应。
首先是二氧化碳与金属的化合反应。
当二氧化碳与金属发生化合反应时,通常会生成金属碳酸盐和氢气。
以钙为例,钙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会生成碳酸钙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a + CO2 → CaCO3 + H2
其次是二氧化碳与碱性物质的化合反应。
碱性物质通常会与二氧化碳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式盐。
以氢氧化钠为例,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最后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合反应。
二氧化碳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溶液。
这一过程是一个逆向的中和反应,可以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CO2 + H2O → H2CO3
除了上述的化合反应外,二氧化碳还可以参与其他许多化学反应,如与酒精发生酯化反应、与氢气发生甲醇合成反应等。
总的来说,二氧化碳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与其他物质发生的化合反应丰富多样,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转化过程,还可以为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二氧化碳极限
二氧化碳极限介绍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控制气候变化和保护地球环境,国际社会已经提出了二氧化碳极限的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二氧化碳极限的意义、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二氧化碳极限的意义控制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能够吸收地球表面的热量并向外辐射,导致地球温度上升。
通过设定二氧化碳极限,可以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保护地球的气候系统。
保护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排放不仅会导致气候变化,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影响。
例如,海洋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和珊瑚礁等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通过设定二氧化碳极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二氧化碳极限的影响经济影响设定二氧化碳极限将对各个行业和经济领域产生影响。
一些高碳排放的行业,如煤炭和石油工业,将面临转型和调整的挑战。
同时,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行业将获得新的机遇。
设定二氧化碳极限需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社会影响二氧化碳极限的设定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共识。
政府、企业和公众都需要共同努力,采取行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这将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
应对二氧化碳极限的措施转向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
各国应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的投资和开发,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同时,推动能源转型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促进低碳交通交通运输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应对二氧化碳极限,各国应推广低碳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电动汽车和自行车出行。
同时,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碳排放。
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二氧化碳原理
二氧化碳原理
二氧化碳,化学式CO2,是一种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它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气体之一,也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因之一。
二氧化碳的原理涉及到它的产生、作用和影响,下面将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二氧化碳的产生主要来自于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
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和工业生产都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而自然界的火山喷发、动植物呼吸和海洋藻类的新陈代谢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这些途径都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加剧了温室效应。
其次,二氧化碳在大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吸收和释放太阳辐射,使得地球能够保持适宜的温度。
然而,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引发极端天气和海平面上升。
因此,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成为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最后,二氧化碳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地球的气候变化,还涉及到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影响海洋的酸碱度,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
同时,过量的二氧化碳也会导致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清洁能源,成为了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二氧化碳的原理涉及到它的产生、作用和影响。
我们应该意识到二氧化碳排放对地球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积极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基本信息【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44.01【密度】1.977g/L(相对密度1.53(以空气的平均密度(1.29g/L)为基准)【熔点(℃)】-56.6(5270帕)【沸点(℃)】-78.48(升华)【性状】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情况】溶于水(体积比1:1),部分生成碳酸。
【用途】气体二氧化碳用于制碱工业、制糖工业,并用于钢铸件的淬火和铅白的制造等。
【制备或来源】可由碳在过量的空气中燃烧或使大理石、石灰石、白云石煅烧或与酸作用而得。
是石灰、发酵等工业的副产品。
【结构式】O=C=O【其他】表示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结合而成。
C原子以sp杂化轨道形成σ键。
分子形状为直线形。
非极性分子。
能被液化成液体二氧化碳,相对密度1.101(-37℃),沸点-78.5℃(升华)。
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而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碳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
(碳酸饮料基本原理)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做关于呼吸作用的产物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试验都可以用到。
二氧化碳在焊接领域应用广泛,如: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是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方法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雨,也常在舞美中用于制造烟雾。
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温下密度比空气略大,受热膨胀后则会聚集于上方.也常被用作灭火剂,但M g燃烧时不能用CO2来灭火,因为:2M g+CO2=2M gO+C(点燃)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温室中常用二氧化碳作肥料。
空气中含有约0.03%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旨在遏止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已经生效,有望通过国际合作遏止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密度为1.977g/L,熔点-56.6℃(226.89千帕——5.2大气压),沸点-78.5℃(升华)。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生物学意义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质。
二氧化碳的环境影响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能够吸收地球表面的辐射热量,导致全 球气温上升,引发气候变化。
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
二氧化碳广泛应用于饮料、化学工业、气体保护焊接、消防和制冷等领域。
二氧化碳的监测和控制
二氧化碳的浓度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采用监测设备和控制技术可 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化学式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 氧原子组成,呈线性结构。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是一种稳定的分子,难以燃烧。它是一种酸性气体,在水中溶解时 会产生碳酸。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为气体,需要高压或低温才能变成固体或液体。它比空气 重,常用于灭火器。
二氧化碳
熔点(℃)
-56.6/527kPa
相对密度(水=1)
1.56/-79℃
相对密度(空气=1)
1.53
沸点(℃)
-78.5(升华)
饱和蒸气压(kPa)
1013.25/-39℃
温度、压力
临界温度(℃)
31
临界压力(MPa):
7.39
溶解性
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固体在水中沉底并发生沸腾,产生可见蒸气云团。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气体比空气重,易在低处聚集。储存容器及其部件可能向四面八方飞射很远。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人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建议庳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相应的工作服。切断气源,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危险货物包装标志:5;包装类别:Ⅲ;储运注意事项: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可燃物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禁忌物
丙烯醛、胺类、无水氨、氧化铯、锂、金属粉尘、钾、钠、碳化钠、钠钾合金、过氧化钠和钛
二氧化碳理化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二氧化碳;碳酸酐;碳酸气;碳酐
危险货物编号:22019
英文名:Carbon dioxide
UN编号::10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差 , 表明联合 治疗 方 法较 C 2 光单 一 治 疗方 法 效 O激
果好 。 22 不 良 反 应 治 疗 组 患 者 有 5例 和 B组 有 9例 在
治疗 第 l 2天 出 现程 度 不 等 的畏 寒 、 热 、 劳和 腰 ~ 发 疲 部 酸痛 , 一般持 续 15 . ~3h可 自行 缓 解 ; c组 患 者有 3 例在 治疗过程 中出现 不 同程 度 尿 道 口灼 热 刺 痛感 , 但 能 坚持完成 疗程 , 状 最 明显 l 在 疗程 结 束 后 用 中 症 例 药抗 炎药液浸 泡 治 疗后 痊 愈 ; D组 有 6例 出现 局部 注 射 疼痛 , 忍受 ; 能 全部 患者血 、 尿常 规及 肝 、 肾功 能检查 均未 见 异 常 , 治疗 组 、 c D组 与 A组 比较 刨 面愈 合 B, , 时问无 明显延长 。
作 者 单 位 :100 广 州 市 、 东 省 』 民 医 院皮 呋பைடு நூலகம் 50 8 广 、
面以 1% 5一氟 尿 嘧 啶 l 与注 射 用 水 l d稀 释 0 O OI I 液 湿敷 , 日 1 , 次 6~1 i, 每 次 每 0mn 连续 l O次。对 照 组 分 4组 : A组 仅用 c 2 光治 疗 ; o激 B组 用 c 2 光 + o激 干扰素 ; C组用 c 2 光 +氟尿 嘧 啶 ; o激 D组 用 C z O 激光 +胸腺肽 , 在激光治 疗 后 同时 肌 肉 注射胸 腺 肽每 次 2 0 m , 3d注射 1 , 注射 l , g每 次 共 5次 治疗 过程 中 c 2 o 激 光术 后 患者除 口服 抗 生 素 2~5 d外不 台并 使 用 任何 其 它药 物。所有 患者 随访 3 月 以评 价 疗效 和复发情 个
不同的治疗方法进 行分析 。结果 : 激光 、 O 干扰 素 、 氟尿 嘧啶联 合浩疗组 洁愈 率为 9 %, 3 复发 率 为 7 , 其他组 % 较 疗效佳。结论 :o 激光、 c2 干扰素、 氟尿嘧啶联 合疗法治愈 率高, 复发 率低 , 副作用少: 关键词 尖锐 湿疣 激光 干扰 素 氟尿嘧啶
尖 锐湿 疣(odl aau i t cJyo cm n u l m a m,C 是 由人 乳头 A) 瘤病毒 引起 的皮肤 黏膜 良性 新生 物 , 主要 通 过性 接 触 传播 。 目前 治疗方 法虽然 比较 多 , 但仍 易复发 , 在提高 预 防复发率 方 面 尚没 有 十 分满 意 的疗 法 l 3 为 此 , 】1 一 我科 自 2 0 年 3月 一20 年 6月对 10例 C 00 01 5 A患 者分 别采 取单用 激光 、 激光 +氟 尿 嘧 啶 、 o 激 光 与干 c c2 扰素 、 激光 +胸 腺肽 及 c 2 光 +干 扰 素 +氟尿 c o激 嘧啶联 合疗 法等治 疗 方法 进 行疗 效 分析 追 踪 , 现后 发 者疗 效最佳 , 现报 道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ll 一般 资料 10例 C 5 A患者均 来 自本院 皮肤 病性 病 门诊 , 根据病史 、 型临床表 现和醋酸 白试验 进行诊 典 断 , 诊 断明 确 。其 中男 9 均 6例 , 5 女 4例 , 龄 l 年 8~6 5 岁, 平均 3 . 。病程 2个月 一3 。皮损 分布 ; 性 6 8岁 年 男 以冠 状沟 、 龟头 、 皮 内外 板 、 包 系带 、 道 口、 尿 阴茎 体及 肛周 为 主 , 女性 以尿道 口、 太阴 唇 内侧 、 阴唇外侧 、 小 阴 道 口及会 阴为主 ; 皮损 为太小 不等形如 乳头瘤 样 、 花 菜 样或鸡 冠 状 增 生 物 . 面 灰 白 色或 污灰 色 , 之 易 出 表 触 血 , 目 5~2 数 o个 不 等。所 有 患者 醋 酸 白试 验 均 为 阳 性, 无肝 、 肾功 能损害及 4周内 未接受过 局部或 系坑 治 疗。 12 疗效 判定 治 愈 : . 皮损 全 部 脱 落 , 访 3个 月 无 随 复发 未愈 : 有皮 损或 完 全 脱落 后 随访 3个 月又 有 仍 复发 13 治疗 方 法 将 10例 C . 5 A患者 分为 c 激光 +干 扰 素 +氟尿 嘧啶治 疗组 和 c , o 激光 与氟尿 嘧啶或 干扰 素或 胸 腺肽或 单用对 照组 , 组均 为 3 患 者 , 龄 、 各 0例 年 性别、 程、 病 皮损 数 目及太小均 有 可比性 。治疗组 : 1 () 应用 广州 市 激光 技 术 应 用研 究 所生 产 的 9 1 0 C型 c 2 o 激 光 治疗仪 , 常规 消毒 局 麻 情况 下 将 疣体 及 醋 酸 白 在 试 验 阳性处皮 肤一 并激 光 气 化或 切 割 , 治疗 范 围超 出 皮 损边 缘约 l m, 疗深度 约 至真皮 乳 头层 , 光 ~2m 治 激 治疗后 外用碘 伏 。( ) 2 术后 同时肌 肉注射干 扰素 , 次 每 3O 单位 , 日注射 1 , 9次 。() 0万 隔 次 共 3激光 治疗后 创
维普资讯
1 91
C 2 光 、 扰素 、 0激 干 氟尿 嘧 啶联 合 治疗
尖 锐 湿 疣 疗 效 分 析
陈敏 华
摘
要
目的 : 探计是锐 湿疣的最佳治疗  ̄' 。 方法: -I t 对我 科 白2o 0o年 3月 ~2O O 1年 6月的 1o书 患者选择 5 {
况。
2 结果 2 1 治 疗结果 治疗组 治 愈 2 . 8例 , 治愈率 为 9 % , 3 复 发率 为 7 %。A组治 愈率 为 5 % , 7 复发率 为 4 %; 3 B组 治愈率 为 8 % , 0 复发率 为 2 % ; 0 C组 治 愈率 为 7 %, 7 复 发率 为 2 %; 3 D组 治 愈 率 为 7 % , 0 复发 率 为 3 %。治 o 疗组疗 效优于其 他 各对 照组 , 对照组 中 , 而 A组 的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