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温度速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温度》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温度》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温度》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温度》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温度这一概念,了解温度的计量单位,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摄氏度的定义,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同时,他们对温度这一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温度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这一概念,知道摄氏度的定义。

2.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概念的理解。

2.摄氏度的定义。

3.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温度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温度计。

2.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温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冰雪融化、夏日炎炎等,引导学生关注温度这一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在生活中是如何感受到温度的?”2.呈现(10分钟)介绍温度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

讲解摄氏度的定义,让学生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如热水、冷水、冰块等。

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正确使用温度计,观察并记录温度数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汇报实践活动成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以此巩固对温度概念的理解和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温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何应对温度变化?让学生举例说明,如冬季保暖、夏季降温等。

《温度》教学教案设计

《温度》教学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了解温度的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探究温度变化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温度的概念及单位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 温度的影响因素4. 温度变化的现象及原因5. 生活中的温度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的影响因素、温度变化的现象及原因。

2.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变化的现象及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变化的原因。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烹饪等,引出温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温度的概念及单位:讲解温度的定义,介绍温度的计量单位,如摄氏度、华氏度等。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4. 温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温度的因素,如环境、时间、物质状态等。

5. 温度变化的现象及原因:观察实验现象,探讨温度变化的原因,如加热、降温等。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温度知识的了解。

7.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践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和实际操作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温度计使用方法和温度变化原因的掌握程度。

3. 作业完成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情况。

4. 小组讨论评价:在小组讨论中,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他们在讨论中的贡献。

《温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四年级上册

《温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四年级上册

《温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并能够进行转换。

2. 培养学生运用温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温度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2. 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方法。

教学难点:1. 摄氏度与华氏度转换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个季节的温度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温度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有什么影响?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温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介绍温度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并讲解两者的关系。

3.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公式,并引导学生进行转换练习。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分组进行温度测量活动,让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并讨论温度的变化规律。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一些关于温度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总结温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及转换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温度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练习册上的温度相关习题。

2. 观察家里的温度变化,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及转换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将温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温度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验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温度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操作”环节。

高中教案物理速度与温度

高中教案物理速度与温度

高中教案物理速度与温度教学目标:1. 了解速度和温度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计算物体的速度和温度。

3. 掌握速度和温度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对速度的影响。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2. 温度概念和计算。

3. 温度对速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速度和温度的关系及计算方法。

2. 掌握温度对速度的影响规律。

教学准备:1. 实验仪器:测温器,计时器。

2. 实验器材:热水、冰水、容器等。

3. 实验材料:各种物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和温度的概念。

2. 引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讲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讲解温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探讨温度对速度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1: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比较其速度。

2. 实验2:改变温度条件下比较物体的速度变化。

3. 实验3:利用物体的速度计算其温度。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和交流。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速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讨论温度对速度的影响规律。

五、课堂作业(5分钟)1. 练习题:计算不同速度下物体的温度变化。

2. 思考题:探索其他影响速度和温度的因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速度和温度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学生也能够掌握计算物体的速度和温度的方法。

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探索温度对速度的影响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最后通过讨论总结和课堂作业的设计,学生巩固了本节课的内容,深化了对速度和温度的理解。

温度(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温度(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温度(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量。

(2)学会使用温度计,并能正确读取温度计的数值。

(3)掌握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能力。

(2)通过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温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温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

2. 教学难点:(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2)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温度计、热水、冷水、冰块等。

2. 学具准备:温度计、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吗?”(2)引出温度的概念,板书课题。

2. 探究温度的概念(1)让学生触摸热水和冷水,感受温度的差异。

(2)引导学生说出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量。

3. 学习温度的表示方法(1)介绍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概念。

(2)讲解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方法。

4. 实践活动: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1)教师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记录温度数据。

5. 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1)教师讲解换算方法。

(2)学生进行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温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及换算。

(2)教师强调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7. 课后作业(1)测量家里的气温,记录下来,并换算成摄氏度与华氏度。

(2)观察气温变化,了解气温对生活的影响。

五、板书设计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量。

2. 温度的表示方法:摄氏度、华氏度。

3. 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C = (F - 32) × 5/9,F = C × 9/5 3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温度》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温度》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温度》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温度》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认识温度计,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进行温度的简单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温度有一定的感知,但是对于温度计的认识和使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进行温度的简单计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认识温度计,并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3.让学生能够进行温度的简单计算,并能够运用温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计的认识和使用2.温度的简单计算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温度计,学会测量温度,并进行温度的简单计算。

六. 教学准备2.温度计使用说明书3.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天气的温度情况,引导学生关注温度,并提问:“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感知温度的?”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展示温度计的使用说明书,让学生对温度计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温度计的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温度计的使用练习,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温度计使用的印象。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温度的简单计算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温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温度计的认识和使用,以及温度的简单计算。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运用温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K12学习】温度速度教学设计

【K12学习】温度速度教学设计

温度速度教学设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整体设计《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测温范围。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温度”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章的教学首先围绕“温度”和“温度计”进行,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

因此,本节在本章的地位可见一斑。

本课设计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通过多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对温度这个词是非常熟悉的,但对它的含义的理解却不准确。

通过教材的开篇的感受温水的感觉以及“想想做做”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温度的感觉是靠不住的,引导学生关注温度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自制温度计的过程,让学生领会温度计的测温原理,从而顺利进入温度计的教学过程。

本节设计让学生制作温度计,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释。

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自己画刻度,自己规定温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精神、实践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增加学生探索的乐趣。

自然界的各种温度,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获得。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再通过交流,达到共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的目的。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的测量作为预备性知识和学生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使用前,应引导学生先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然后进行正确操作。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温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1篇)

《温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1篇)

《温度》教学设计《温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温度》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温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温度的概念;③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③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③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使用温度计易错之处。

教学教具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每桌3只,中等大小)、多媒体课件、开水、冷水若干。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看一看:教师播放与温度有关的图片。

教师根据图片提问:你们是否想了解冰雪是怎么形成的?衣服为什么被晒干?樟脑丸放久了为什么会变小?教师板书:第四章物态变化二、想想做做1、温度。

想一想①:冬天和夏天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想一想③:冷到什么程度,热到什么程度,天气预报是如何表示冷热程度的?(学生回答)师生总结温度概念。

教师板书:第一节温度计2、温度计。

想一想,议一议:①如何判断两杯水温度的高低?②哪种方法更准确?(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做一做:用手感觉冷、热、温水,得出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想一想:③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学生回答)师生总结:使用温度计测量较准确。

三、想想议议1、问一问:你想了解有关温度计的什么知识?(学生提问,教师板书)2、原理。

教师演示自制温度计,引导学生回答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板书)想一想,议一议: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温度,温度计应怎样改装?(学生讨论回答)3、看一看、说一说:温度计的构造。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温度》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温度》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温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单位。

2. 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常见的温度计。

3. 能够运用温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温度的概念和单位。

2. 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常见的温度计。

3. 温度的影响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1. 温度的概念和单位。

2. 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常见的温度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温度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一个温度计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温度的概念和单位(10分钟)- 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变化。

- 介绍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概念和单位,并比较两种温度单位的差异。

3. 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常见的温度计(20分钟)- 向学生展示常见的温度计,如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并简要介绍其使用方法。

- 引导学生进行温度测量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4. 温度的影响和应用(15分钟)- 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如冰的融化、水的沸腾等。

- 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温度控制等。

5. 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与学生互动交流,确保他们对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简单的实验报告,描述他们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的过程和结果。

2.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温度概念和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2. 实验用具(不同温度的物体、等)3. 图片和实物展示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2. 鼓励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运用温度知识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温度》高品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温度》高品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温度》高品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了解温度的概念,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 能够理解温度变化的规律,知道温度与季节、地理位置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温度的测量和变化规律。

-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 使学生认识到温度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温度概念- 介绍温度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感受温度。

- 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测量温度。

2. 温度变化规律- 讲解温度变化的规律,包括季节变化、地理位置对温度的影响。

-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温度变化的科学原理。

3. 温度与生活- 引导学生发现温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 讨论温度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温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创设有趣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温度知识。

2. 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 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问题解决- 提出与温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答。

-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

- 评估学生在实验、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结果评价- 通过测试或作业,评估学生对温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 温度计、实验器材、教学PPT、教材等。

六、教学时间- 共计1课时(40分钟)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温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温度的定义,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速度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速度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速度教案1. 知识目标: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2. 能力目标: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速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1. 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在速度的计算中应注意单位的转换。

教学难点:1.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应用速度的概念;2. 运用速度概念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教案以及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笔记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通过举例引入速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二、讲解1. 讲解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v=\frac{s}{t}$。

2.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根据速度的定义,速度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来得到。

三、实例演练教师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练习计算速度,并指导学生如何应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拓展应用教师设计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实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速度相关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六、总结反思教师通过复习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对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速度的应用场景。

教学反馈:1. 教师及时批改作业,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2. 教师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速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3.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和引导。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温度》【教学设计】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温度》【教学设计】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测量温度,理解温度计的原理。

3.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和工具来测量温度。

4.能够将温度图形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温度有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关于温度的学习。

主要内容包括: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温度的计量单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以及温度和物体的状态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实验-讲解-练习-交流”。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在课堂上通过PPT和黑板讲授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原理,并通过视频演示温度测量器的使用方法。

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常见的测量方法。

2.其次,为了加深学生们对温度的理解,安排小组实验活动。

学生们自主组成小组,每组小组配备一组工具和材料(如温度计、水、冰块等)。

让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然后将水倒在容器中加入冰块,观察水的温度的变化。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温度和物体状态之间的关系。

3.在实验完成之后,老师对实验数据进行讲解,并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和解释,明确温度和物体状态之间的关系。

4.接下来,安排练习时间。

老师出题目,让学生进行温度计的使用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并让学生通过温度计进行水的温度测试,加深学生们对温度的理解和记忆。

5.最后,进行交流环节。

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实验经验和问题,然后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通过交流和讨论,学生们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温度测量的知识。

教学评价1.教学后,学生们会掌握温度的概念,理解温度和物体状态之间的关系。

2.学生们能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在实验中获得实际操作的能力。

3.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与温度有关的问题。

4.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地掌握温度测量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对此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本课程无疑是一个有用的学科,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很多关系的领域应用广泛。

四年级科学温度现象教案

四年级科学温度现象教案

四年级科学温度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表示,能够通过观察和测量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温度是什么,如何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温度测量实验。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冰块和一杯温水,请学生用手触摸一下,询问哪个更冷,哪个更热,引出温度的概念。

2. 概念讲解。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温度计,讲解温度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向学生介绍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表示,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工具。

3. 实验操作。

(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温度的测量。

(2)实验材料,温度计、水、冰块、热水、杯子。

(3)实验步骤:a. 将温度计放入杯子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b. 将冰块放入杯子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c. 将热水倒入杯子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d. 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4. 总结。

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温度下温度计的读数不同,温度的高低可以用温度计来表示。

5. 练习。

让学生进行温度计读数的练习,例如给出一些温度计的读数让学生判断是冷还是热,或者给出一些温度让学生用温度计来测量。

6. 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温度是什么?温度计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温度测量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温度的概念,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温度》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温度》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温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温度》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温度,了解温度的计量单位,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计量和描述温度,为以后学习温度相关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一些简单的概念。

但是对于温度这个概念,他们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因此需要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和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计量单位。

2.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能够准确地计量和描述温度。

3.通过学习温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概念的理解。

2.温度计量单位的学习。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的例子和操作,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温度,在操作中学习温度。

六. 教学准备温度计、PPT、教学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今天天气怎么样?”来引出温度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温度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提到的,那么温度到底是什么呢?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教学卡片,呈现温度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温度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有一支温度计,让学生自己操作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温度计。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刚刚学习的温度知识。

比如,“如果温度计的读数是25℃,那么室外现在的温度是多少?”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除了温度计,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呢?让学生发挥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6.小结(5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温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温度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温度》教学计划优质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温度》教学计划优质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温度》教学计划优质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认识温度以及温度的计量单位摄氏度。

2. 学生能够理解温度与生活、天气、健康等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运用温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解决温度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温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健康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温度的概念与测量1. 温度概念: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温度的存在,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温度单位:介绍摄氏度,让学生了解摄氏度的定义和换算方法。

3. 测量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温度与生活1. 温度与感觉: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了解人的感觉与温度的关系。

2. 温度与健康:学习体温的正常范围,了解保持适当温度对健康的重要性。

3. 温度与天气:观察天气现象,分析温度变化对天气的影响。

第三课时: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1. 温度调节:学习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和温度调节方法。

2. 温度转换:学习温度单位之间的转换,了解不同国家的温度计量单位。

3. 温度与环境保护:讨论温度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温度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物理下册《温度》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温度》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温度》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这节物理课是八年级下册的第一节课,教学内容是关于温度的基本概念和计量单位。

学生们在八年级上学期研究了一些与温度有关的知识,本节课应该是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和扩展。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的计量单位,理解温标的作用和意义。

- 技能目标:能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够进行温度的换算和比较。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温度的基本概念和计量单位;2. 温度计的操作和使用方法;3. 温度的换算和比较。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老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与温度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步骤二:呈现新知老师通过PPT或者教具向学生介绍温度的基本概念和计量单位,让学生了解温度的量化表示方式。

步骤三:温度计的操作和使用老师向学生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包括准备、摆放、读数等步骤,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巧。

步骤四:温度的换算和比较老师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温度的换算和比较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温度的转换和大小的比较。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老师设计一些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并提供一些拓展问题,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五、教学评价- 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上课时的表现,以及课后布置的作业来评价学生对温度概念的掌握程度。

- 老师还可以通过课堂练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温度计的操作和使用是否熟练。

-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或实践性任务,评价学生对温度换算和比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物理书籍或互联网资料深入了解温度的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

- 组织学生进行温度实验,探究温度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温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日常生活中的温度计使用、温度变化的影响等。

温度教学设计

温度教学设计

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包括温度的定义、单位及测量方法。

能够正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并能运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让学生经历探究温度测量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实验精神。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单位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温度计的原理和正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冬天和夏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季节的温度差异,提问学生:“大家能感觉到冬天和夏天的温度不同,那什么是温度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温度。

2、新课讲授(1)温度的概念结合生活实例,比如用手触摸热水和冷水,让学生感受冷热程度的不同,从而引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的单位向学生介绍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并讲解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把 0℃到 100℃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份叫做 1℃。

同时,简单介绍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

(3)温度计的原理展示一个自制的温度计,里面装有红色的液体,将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让学生观察液柱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液柱会上升或下降?从而引出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4)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展示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包括玻璃管、玻璃泡、刻度、液柱等。

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测量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 四年级上册

《温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 四年级上册

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温度概念,理解温度的含义。

2.能够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温度,并能将温度用℃表示。

3.了解温度的常见单位,并能够将温度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转换。

二、教学重点1.温度的概念和含义。

2.温度的计量方式与单位。

三、教学难点1.温度的转换与计算。

2.温度的相关概念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温度计。

2.PPT课件。

3.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温度引入利用生活常识引入温度,如夏天炎热和冬天寒冷的感受,教授温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热度高低的。

2. 温度计介绍温度计的种类、特点、构成和使用方法,在PPT上演示温度计的使用过程,并要求学生自己操作。

3. 温度的单位通过比较体温计、气温计、油温计等的刻度发现它们的单位均为“℃”,引导学生理解“℃”是温度计的单位。

4. 温度计的读数演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要求学生自己读出示数并进行记录。

5. 温度单位换算1.℃与℉的换算:以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以水的冰点为32℉、沸点为212℉为标准进行换算。

2.℃与K的换算:K=℃+273.15。

6. 练习与检测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并相互检查,检测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是否正确,对温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是否熟练。

六、教学评价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包括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温度的能力、对温度概念的理解、温度单位的转换和计算能力等。

可以通过日常考察、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价。

七、教学拓展1.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温度计的使用,并监督他们使用方法的正确与否。

2.引导学生了解温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气温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热量对食品加工的影响等。

八、教学实施效果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能够独立操作温度计并准确测量温度,对温度的概念和单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进行温度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学生们在练习和检查中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和提高。

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教材分析深入学习温度和容量单位引入简单的速度和密度计算

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教材分析深入学习温度和容量单位引入简单的速度和密度计算

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教材分析深入学习温度和容量单位引入简单的速度和密度计算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教材分析:深入学习温度和容量单位,引入简单的速度和密度计算在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温度、容量单位,速度和密度计算是必然会出现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知识点,并了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 温度单位转换温度单位是四年级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学会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的转换。

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先从摄氏度和华氏度的定义开始,然后教授转换公式,如华氏度 = 9/5 * 摄氏度 + 32。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这一转换方法。

2. 容量单位转换学生在四年级还需要学习容量单位的转换。

常见的容量单位包括升、毫升和立方厘米。

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杯子、瓶子和桶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容量单位的用法和转换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容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3. 速度计算引入速度的概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通过教授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如速度 = 距离 / 时间,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计算速度。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自行车的速度、汽车的速度等,让学生将速度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密度计算密度是在四年级中引入的较为复杂的概念之一。

学生需要理解密度的定义,即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通过解释密度的计算公式,如密度 = 质量 / 体积,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计算密度。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材料的密度比较,如水和油的密度,来帮助学生理解密度的差异性。

通过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温度、容量单位,速度和密度计算都是四年级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教师可以采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结合具体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或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温度的含义、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气温与生活的关系等。
2.强调温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根据气温选择衣物、关注气候变化等。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气温变化,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温度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讲解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演示,使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3.分析我国常见的气温分布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气温与地理位置、季节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个温度计,让学生合作测量教室内不同位置的气温。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气温测量结果,分析气温差异的原因,并记录下来。
(2)温度计的读数:指导学生正确读取温度计上的数值,掌握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方法。
(3)气温与生活的关系:分析我国常见的气温分布特点,探讨气温与地理位置、季节的关系。
3.实践活动:
(1)小组合作测量气温,观察气温的变化,记录数据,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2)分析气温数据,找出气温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责任感,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天气知识,探讨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出今天的新课——《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速度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整体设计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测温范围。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温度”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章的教学首先围绕“温度”和“温度计”进行,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

因此,本节在本章的地位可见一斑。

本课设计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通过多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对温度这个词是非常熟悉的,但对它的含义的理解却不准确。

通过教材的开篇的感受温水的感觉以及“想想做做”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温度的感觉是靠不住的,引导学生关注温度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
自制温度计的过程,让学生领会温度计的测温原理,从而顺利进入温度计的教学过程。

本节设计让学生制作温度计,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释。

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自己画刻度,自己规定温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精神、实践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增加学生探索的乐趣。

自然界的各种温度,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获得。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再通过交流,达到共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的目的。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的测量作为预备性知识和学生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使用前,应引导学生先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然后进行正确操作。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合作交流法、实验探究法、提问法、类比法等。

教学准备
自制温度计相关器材、广口瓶、细玻璃管、酒精灯、烧杯、水、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年四季的几种图片:春天凉爽宜人、夏天酷暑难耐、秋天秋高气爽、冬天寒冷刺骨等。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并交流各个不同的季节对温度的感受情况。

实验引入
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温水和热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并描述感觉。

实验:把左手食指插入放热水的烧杯里,右手食指插入放冷水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思考: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你能准确地判断出水的冷热程度吗?
交流讨论:左手、右手的感觉,原来放在热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原来放在冷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讨论哪个手指的感觉是正确的。

并交流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师生归纳:
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温度计。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温度的有关知识。

推进新课
一、温度计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确切知道这杯水的温度,应该怎么办?
.共同探究:自制一个温度计
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

实验探究:把自制温度计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变化。

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学生实验并观察、思考:
将烧瓶浸在热水中有什么现象,取出放入冷水中又如何?演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参考答案: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

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归纳小结: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请大家取出桌上的温度计,和我们前面的装置作一个比较:
圆底烧瓶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个部位
在我们装置上有一根长而细的玻璃管,温度计内有这样的玻璃管吗?
我们发现它更细了,细得跟人的毛细血管一样,我们称
之为毛细管,用玻璃造这样一根细管肯定不易,有这个必要吗?这么细有什么好处呢?
玻璃泡中的液体只要有一个微小的膨胀,毛细管中液柱的长度就会有明显的改变,好像把液体的膨胀放大了。

温度计上的每一小格是怎么回事?温度就像我们前面学的长度要有标准一样,有了1m的标准后就有了1cm,1mm,温度也要有标准,温度的标准叫温标。

学生交流讨论:
温度计为什么要有液泡?
为什么要用细管?
要比较方便、准确地比较出两杯冷热程度差不多的水的温度,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学生自由讨论,对自制温度计进行修改,如瓶太大了,不方便,可以缩小为玻璃泡;并将其中的液体改为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将细管改为封闭的玻璃管,并将内径变细,还要标上刻度等。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液泡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
.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组成?
2.液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
教师介绍: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共同讨论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完毕后小组代表发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