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检测题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学案3

高中地理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学案3

第二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自主学习』一、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错误!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两大特点(1)错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自我探究]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平原广阔,人均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机械的运作和推广。

东北地区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二、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1)产生原因:错误!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

(2)问题表现:农业错误!生态环境退化.例如错误!水土流失和黑土地退化严重,土地沙化、错误!盐碱化和错误!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2.发展方向与重点[自我探究]分析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发展模式的优势.提示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了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自我反馈』1.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最大的特点是()A.以水稻种植为主B.机械化程度高C.水利设施完善D.科技水平高答案B解析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最大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2.松嫩平原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A.冬季严寒,病虫害少B.春季积雪和冻土融化,土壤墒情好C.夏季白昼长,日照时间长D.地形平坦、地广人稀,耕地集中连片答案D解析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机械化的普及;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第3题。

3.甲地区的主要农业部门是()A.种植业B.畜牧业C.林业D.养殖业答案A解析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可知,甲地区位于东北平原,其主要农业部门是种植业.『活动点拨』[教材P66活动]1.东北地区耕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2.有道理.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原卷版)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原卷版)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国玉米产区分布图和玉米种植与收获的时间图。

该国是所在大洲最大的玉米产区,也是全球主要的玉米出口国。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该国玉米产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地降水比该国同纬度西部多B. 该地处在东南信风迎风坡,全年多雨C. 该地畜牧业较发达D. 该地地形主要为高原、山地2. 该国甲地区的气候有别于玉米主产区的气候,收获玉米时期,甲地区主要收割或采摘的是( )A. 小麦B. 棉花C. 甘蔗D. 葡萄读我国部分省区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3. 黑龙江、吉林是我国未来粮食增产规划的核心区,其粮食增产的主要潜力是( )A. 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B.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C. 人少地多,商品率高D. 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4.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是( )A. 南粮北运B. 北粮南运C. 东粮西运D. 各地自给阅读甲、乙两图,回答下面小题。

5. 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不同B. 热量不同C. 降水不同D. 地形不同6. 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A. 气候资源优势B. 动物资源优势C. 劳动力资源优势D. 土地资源优势7. 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读中国四个区域土地利用转换图表,回答下面小题。

8. 据图判断甲、乙、丙、丁对应地区排序正确的是A. 东北—西北—长三角—华北B. 华北—东北—长三角—西北C. 东北—华北—西北—长三角D. 长三角—华北—东北—西北9. 与甲地区旱田改水田的原因最不相关的是A. 气候变暖B. 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C. 市场扩大D. 劳动力丰富10. 引起丁地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农民工返乡建设新农村B. 城市化、工业化水平高C. 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D. 国家的政策优势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回答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开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达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我夯基我达标1.东北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的顺序的是〔〕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B.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C.作物:春小麦、冬小麦、甜菜D.土壤:沼泽土、黑土、黑钙土一个人的幸福,在于精神和物质双方面的充实。

——大卫·汉生思路解析:东北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的原因,温度带自南向北依次是暖温带〔积温>3 400 ℃〕、中温带〔积温 1 600~3 400 ℃〕、寒温带〔积温<1 600 ℃〕,森林依次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南部可种植冬小麦。

答案:A2.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据此分析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东北地区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不受低温冷害的影响B.东北的气候可以种植喜凉的作物,如甜菜C.东北的无霜期从南部的250天至北部的150天D.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送,这是因为土壤肥沃思路解析:由于纬度位置偏高、低温冻害的影响明显,无霜期从南向北为180~80天左右,大米的质量与水稻的生长期有关,可种植喜凉作物。

答案:B3.以下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开展的社会经济条件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良好的工业根底为农业开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一些工业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开展B.交通兴旺,对外联系方便。

与周边国家相比,东北地区的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有助于推动该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开展C.开发较晚,人口密度小,东北地区的农业经营规模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D.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开展思路解析: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面积、农业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地理第4章第1节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地理第4章第1节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第1节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完成1~3题。

1.“北大荒”是指(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C.整个东北平原D.仅指辽河平原2.“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水源不足B.地形崎岖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3.“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小麦种植业解析:第1题,辽河平原由于位于东北平原的南部,热量条件较好,所以开发较早。

而东北平原中的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由于纬度高而热量条件较差,开发较晚,是人烟稀少的地区,所以被称为“北大荒”。

第2题,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条件是热量条件。

第3题,本区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属商品谷物农业。

答案: 1.A 2.C 3.C(2011·北京高二检测)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此完成4~6题。

4.该省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土地肥沃B.雨热同期C.人均耕地多 D.可垦荒地多5.2010年该省小麦在晚种了两周的情况下,仍然收成不错。

小麦晚种的主要原因是( ) A.年均温偏低 B.春季气温偏低C.春季降水偏少D.春季积雪融水偏少6.十几年来,该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全球变暖B.雨热同期C.市场需求D.交通改善解析:第4题,黑龙江地广人稀,这是其相对于其他商品粮基地最突出的条件。

第5题,抓住题干中的“今年”“晚种”等信息,今年与往年相比晚种的原因是春季气温偏低。

第6题,根据题干中的限定词“十几年来”这一信息判断市场的需求决定了种植面积。

答案: 4.C 5.B 6.C读图,完成7~9题。

4.1.2 区域农业发展-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练习)-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上册(解析版)

4.1.2 区域农业发展-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练习)-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上册(解析版)

人教版必修3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练习题第2课时《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据此回答1~3题。

1.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④劳动力数量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确定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要考虑自然条件,又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一般选在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化基础好的地区。

2.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是()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答案】D【解析】苹果为暖温带水果,在成都平原没有分布;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柑橘为亚热带水果,不能生长在渭河平原。

3.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惟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能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又能保障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但不是惟一的选择。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

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

完成4~5题。

1-耕地2-居民地3-湖泊4.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需仔细阅读题干已知信息“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两个年份;在阅读图上内容时特别注意方格中数字由左向右变化,即表示该方格代表空间的土地利用类型已发生变化;接着从整个区域把握,可得出耕地面积扩大了,湖泊大大的缩小,居民地也增加了,再结合辽宁西北部处在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引水灌溉,易发生土地次生盐渍化,就此选A。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精选教学文档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精选教学文档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一、选择题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1~3题。

1A.光照B.气温C.降水D.土壤2.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A.气温B.降水C.土壤D.社会经济因素3.该地区可能是( )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C.松嫩平原D.河西走廊解析:从满足程度上看热量满足率最低,故该地发展农业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为气温。

从土壤养分满足率来看,其最主要的优势为土壤。

综合分析综合四地区的特征可知该地为松嫩平原。

答案:1.B 2.C 3.C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4~5题。

4.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5.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解析:第4题,当地庄园经济是以“茶”为主题的“现代茶庄园”,其发展前提是优质品牌铁观音茶。

所以选B。

第5题,由材料分析可知,现代茶庄园引进采用了现代化的生产加工、管理技术,使各种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产业链连接紧密,产品种类多,其增值潜力更大,经济效益更高。

故选C。

答案:4.B 5.C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6~8题。

6.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A.光照充足B.土壤肥沃C.降水丰沛D.物种丰富7.该地区降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南向西北减少B.由东向西减少C.由北向南减少D.由西向东减少8.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保护湿地B.保持水土C.建成我国重工业基地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知图示地区荒地多,且多为肥沃的黑土,这是本区发展农业的突出资源优势。

高中地理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商品粮基地建设4、5、6、8、9、12(1)(2)(3)农业发展方向1、2、3、7、10、11、12(4)、13“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是依据山体高度不同,因地制宜布置等高环形种植带,我国许多地区都发展了“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

据此完成1~3题.1.依据“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竹缠腰,山下水稻鱼跃,田埂种桑放哨”,下列地区中最适宜的是()A.重庆B.青海C.上海D.山东答案 A解析由题干中的“竹”“桑"“水稻"等农作物可知,该农业生产模式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排除B、D两项;据“山顶"“山间”“山下"可知,该农业生产模式位于山区,排除C 项,A项符合。

2.河北丘陵山区发展“围山转”模式布局合理的是( )A.山坡种茶种药B.山坡竹林缠腰C.山下养鱼放牧D.山下瓜果梨桃答案 D解析河北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梨桃为温带水果;茶、竹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地区;河北位于旱作农耕区,水资源不足,不适合养鱼.3.发展“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不具有下列哪个意义( )A.改善生态环境B.治理水土流失C.治理环境污染D.提高农民收入答案 C解析“围山转"属于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通过“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将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对于治理环境污染意义不大。

中国东北三江平原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4~5题。

4.三江平原地区发展井灌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下水资源丰富B.土壤质地粘重C.地表水源丰富D.气温年较差小答案 A解析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为发展井灌水稻提供必要条件。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东北部,由于草甸土、白浆土、沼泽化土壤等低湿易涝土壤质地粘重,种植旱田作物经常受水涝灾害,影响作物产量,种植水稻大部分地区没有地表水源,致使土地资源的自然优势不能充分发挥,成为三江平原的低产土壤。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B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B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B卷)[考点分布表]我国知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绿色、质量好,价格节节攀升,最贵的已在市场上卖到39.8元/千克。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回答1~2题。

1.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是( )A.光、热、水充足B.生长期长,病虫害少C.昼夜温差小,有利于有机质积累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答案 B解析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气温偏低,生长周期长,病虫害少。

这些是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条件。

2.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前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目前稻田已所剩无几,其主要原因是( )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地价上升,耕地面积不断减小②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③水稻种植用水量大,灌溉水源明显不足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珠江三角洲气候变干,不适合水稻的生长⑤珠江三角洲由于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答案 D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耕地面积减小,粮食种植减少;农业生产转向经济价值更高的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珠江三角洲水源比较充足,可以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全球变暖会使珠江三角洲的气候更适宜水稻生长;珠江三角洲海水倒灌尚不明显。

近年来,通化市大力发展的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已经成为进一步拓宽全市林业经济领域和促进农民增收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黄金”产业。

下图表示通化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通化发展林下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A.位于我国最大林区长白山区,森林资源丰富B.地处中朝边界,对外贸易便利,市场条件优越C.参、药、蜂、菌、菜、禽、畜等林下特产丰富D.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林下产业科研水平高,基础好答案 C解析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A项错误;通化虽位于中朝边境,但林下产品的消费市场主要是国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可知,林下产业发展时间短,D项错误。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Word版含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进展第一节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其次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进展方向教材第66页活动1.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缘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东北地区耕地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2.有道理。

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连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

因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应仍是一个比较紧急的格局。

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这一部分可以参考“农业进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进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教材第68~69页活动1.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丰沛,在低洼易涝地适宜挖地成塘、堆泥成基进展立体经营。

甘蔗生长期长,需水量大,喜高温,由于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北部穿过,该地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热量充分,加之降水丰沛,格外适宜甘蔗生长。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丝织业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

该地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2.基塘生产将农业、林业、渔业和工业联系起来。

副产品中蚕沙、蔗叶、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塘泥等被充分利用起来。

对农村经济进展的作用是形成了一个农、林、副、渔业全面进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各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充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农夫收入,又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农村经济进展。

3.利用桑叶养蚕,利用蔗叶、蚕沙及蚕蛹缫丝废水养鱼,鱼塘的塘泥是农田、果园的好肥料,构成基塘互养的养分循环体系。

该系统的生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该系统的生产过程中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及蚕沙、蔗叶等送至鱼塘,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而塘泥还田还转变了农田施肥结构(削减化肥,增加有机肥),有效地爱护了土地资源。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后检测速效提能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后检测速效提能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基础巩固]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和美国部分农业区分布。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区域的农作物或农业类型,正确的是( )A.X:冬小麦,Y:春小麦 B.P:春小麦,Z:棉花C.M:乳畜业,N:游牧业D.P、Q均为玉米2.图中两国小麦种植区( )A.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B.热量充足,交通便利C.土壤肥沃,地广人稀D.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低3.M、X两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是( )A.草场退化、湿地减少B.黑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C.土地盐碱化、土层变薄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导学号76330093] 解析:本题组考查了中国东北和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农业发展状况的对比。

第1题,X为春小麦,Y为春小麦,P为玉米,Z为冬小麦,M为畜牧业,N为乳畜业,Q 为玉米,综合以上分析,D选项正确。

第2题,图中两国小麦种植区都为世界著名的黑土区,土壤肥沃,同时又是地广人稀的地区,选项C正确。

第3题,M处为草原,发展畜牧业,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原因,出现了草场退化现象;X地地处三江平原,由于地势低洼,所以有大量的沼泽地(湿地),但由于多年的开垦,现在的湿地已经大为减少,故选项A正确。

答案:1.D 2.C 3.A读下图,回答4~7题。

4.P平原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 )A.小麦、玉米B.油菜、花生C.甜菜、大豆D.大豆、小麦5.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 )A.引入灌溉水源B.增加土壤肥力C.平整土地D.排水6.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7.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B.水源林C.湿地D.草场[导学号76330094] 解析:第4题,可通过图中所示区域以及河流、沼泽、经纬度等信息,确定P平原为三江平原,该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糖料作物甜菜和油料作物大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习题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单项选择题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回答1~3题。

1. 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辐射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 下列关于东北农作物的分布,正确的是( )A. 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B. 水稻多种植于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溉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C. 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自南向北逐渐减少D. 苹果主要在长白山区3. 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原因是( )A. 地形多种多样B. 气候条件的制约C. 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D.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下图为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4题。

4. 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A. 2000-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B. 2000-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C. 2002-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慢D. 2003-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

每生产燃料乙醇1 t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 t。

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第5题。

5. 上图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A. 甲B. 乙C. 丙D. 丁(2012·上海高考)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

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

读图,回答第6题。

6. “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有 ( )①地势平坦②光照资源丰富③降水丰沛④灌溉水源充足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013·韶关模拟)读“我国‘十二五’规划农业战略格局图”,回答7~8题。

人教版高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为例同步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高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为例同步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高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为例同步测试卷解析版人教版高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为例同步测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 今后农业发展的趋势最重要的应该是()A.规模化 B.专业化 C.分散化 D.机械化解析:此题关键是清楚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是以地区专业生产为前提和条件的,所以正确答案为B。

答案:B2. 当前东北地区的森林蓄积量和木材质量大幅度下降、环境日益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森林资源的退化 B.过量采伐和森林灾害C.过多人员的旅游活动 D.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解析:此题考查导致东北地区森林蓄积量和木材质量大幅度下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诸如病虫害、闪电导致的森林大火等。

人为原因诸如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火灾等,导致采育失调、覆盖率下降。

自20世纪以来,东北人口激增,这些问题表现得更为严重。

由此可见,根本原因是人为原因导致的过量采伐和森林灾害。

森林资源的退化只是一种现象,不能算做原因,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

答案:B3. 东北地区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B.宜农荒地多C.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D.土壤肥沃解析:一个地区能否成为商品粮基地,主要取决于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粮食的商品率、增产潜力等。

东北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全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就自然条件而言,黑土肥沃,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粮食产量高;另一方面,宜农荒地多,增产潜力大;就社会因素而言,东北地区人少地多,本区人口对粮食的需求量少,剩余的粮食较多,可以提供大量的商品粮。

答案:C4.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联合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物价和农业主管部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对粮食作物种子价格的管理,防止粮食作物种子价格大幅度上涨增加农民负担,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下列属于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的一组是()①春小麦②棉花③冬小麦④大豆⑤甜菜⑥玉米⑦水稻A.①②③⑥ B.③④⑥⑦ C.①⑥⑦ D.④⑤⑥1 / 8解析:东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高粱、谷子等。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精练含解析新人教3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精练含解析新人教3

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下图示意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C)A.生产规模小B.科技水平高C.商品率高D.精耕细作2.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A.荒漠化、次生盐碱化B.水土流失、石漠化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第1题,该地区南部主要农作物是油棕、可可等热带作物,属热带种植园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技术水平低、经营比较粗放等特点。

第2题,该地区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大规模种植花生、橡胶等作物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使草原退化,出现荒漠化、次生盐碱化等问题。

(2019·吉林高二调研)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建设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号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首的“吉林黄金玉米带”真正成了仓廪丰实的“天下粮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吉林省的地位举足轻重。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D)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4.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C)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 B.②④⑤C.②③⑤ D.①③⑤【解析】第3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

第4题,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而机械化程度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

2020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

2020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

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下图示意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C )A.生产规模小B.科技水平高C.商品率高D.精耕细作2.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 )A.荒漠化、次生盐碱化B.水土流失、石漠化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第1题,该地区南部主要农作物是油棕、可可等热带作物,属热带种植园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技术水平低、经营比较粗放等特点。

第2题,该地区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大规模种植花生、橡胶等作物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使草原退化,出现荒漠化、次生盐碱化等问题。

(2019·吉林高二调研)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建设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号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首的“吉林黄金玉米带”真正成了仓廪丰实的“天下粮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吉林省的地位举足轻重。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D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4.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C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 B.②④⑤C.②③⑤ D.①③⑤【解析】第3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

第4题,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而机械化程度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

全国通用版 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

全国通用版 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

跟踪训练 多年来,黑龙江省立足资源保护和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林区
森林蓄积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至2016年粮食实现“十三连 增”。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 图”,回答3~4题。
3.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西部草原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以增强抗衡国外大宗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
知识 归纳
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 商品粮基地建设
探究导引 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
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 000多 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对我国的粮 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读“东北商品粮 基地的分布图”,探究以下问题。
1.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哪 些地区? 答案 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 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
农业发展重点
平原区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
面向国内大宗农
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
产品需求市场,
水土流失、
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继续强化商品粮、
黑土退化、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
豆等大宗农产品
土地沙化
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推进农业
的生产,以确保
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பைடு நூலகம்向
国家粮食需求
12345
解析 答案
(3)A、C两地主要粮食作物不同的原因 是_纬__度__差__异___导__致__气__候__差__异__,___形__成__北_ _方__旱__地__、__南__方__水__田__的__格__局__,__故__北__方__产__ _小__麦_,__南__方__产__水__稻__。 解析 纬度差异是导致A、C两地主要 作物不同的关键因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习题(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习题(2)

第五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基础题组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下面小题。

............1. 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山货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2. 图中三江平原湿地开荒垦殖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商品谷物农业B. 水稻种植业C. 种植园农业D. 乳畜业【答案】1. C 2. A【解析】【1题详解】甲地地形以山地为主,降水较多,因此山货较多;山地多,说明地势落差大,降水多,说明径流量大,因此水能丰富;降水多,说明植被茂密,山地多,则森林广布;因此答案选C。

石油资源与降水没有关系,可排除。

【2题详解】我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在东北和西北,东北的三江平原地势平坦,生产规模大,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区。

2015年10月8日是寒露节气,与之相关的民谚:河南省“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河北省“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完成下面小题。

3. 河南省和河北省两地民谚不同的原因是,两地( )A. 气候类型不同B. 地形不同C. 土壤不同D. 热量不同4. 南方是我国商品小麦的重要产区,其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B. 居民多以稻米为主食C. 光热充足,可以一年三熟D.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答案】3. D 4. B【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农业区位因素。

二十四节气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所以根据河北、河南的纬度位置可知,纬度越低,气温(热量)越高,种麦子的时间越晚,河南比河北的纬度低,所以种植时间晚于河北,答案选D。

【4题详解】南方地区的主食是稻米,因此种植小麦主要是去市场销售,故商品率高,B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教材第66页活动1.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东北地区耕地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2.有道理。

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

因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

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这一部分可以参考“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教材第68~69页活动1.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丰沛,在低洼易涝地适宜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发展立体经营。

甘蔗生长期长,需水量大,喜高温,由于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北部穿过,该地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热量充足,加之降水丰沛,非常适宜甘蔗生长。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丝织业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

该地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2.基塘生产将农业、林业、渔业和工业联系起来。

副产品中蚕沙、蔗叶、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塘泥等被充分利用起来。

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形成了一个农、林、副、渔业全面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各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充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农民收入,又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3.利用桑叶养蚕,利用蔗叶、蚕沙及蚕蛹缫丝废水养鱼,鱼塘的塘泥是农田、果园的好肥料,构成基塘互养的养分循环体系。

该系统的生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该系统的生产过程中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及蚕沙、蔗叶等送至鱼塘,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而塘泥还田还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减少化肥,增加有机肥),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对池塘水源来说,由于有机物大部分可被鱼吃掉,多余的有机物在清除塘泥作肥料时,被及时除掉,不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4.可以。

黄淮海平原上比较典型的鱼塘—台田模式中,鱼—果—粮、鱼—果—菜模式比较普遍。

学业达标读1978—2007年黑龙江垦区商品率变化和机械化水平图,完成1~2题。

1.黑龙江垦区商品率变化走势的主要成因是( )A.黑土肥沃,粮食种植传统经验成熟B.人口密度小,湿地、草原广布C.粮食增产速度大于自身消费增加速度D.工业基础雄厚,国家政策支持2.黑龙江垦区机械化水平形成的地理背景是( )A.地形平坦开阔,土质黏重B.地广人稀,农场经营规模大C.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高D.宜农荒地多,个体农场数量多解析:第1题,图示黑龙江垦区商品率有增加趋势,原因:一是机械化水平提高,二是国家的政策支持。

第2题,东北地区地广人稀,适宜机械化耕作。

答案:1.D 2.B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回答3~5题。

3.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近年来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 )①旱灾频发②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下跌③耕地面积不断减小④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4.B、C两地都在青藏高原上,但B地的农业生产潜力大于C地,主要原因是( )①光照充足②热量条件较好③降水充足④灌溉水源充足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5.D地经过大规模开垦已由过去的“北大荒”变成了现在的“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

目前,关于D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叙述错误的是( ) A.继续围垦,扩大耕地面积B.发展绿色农业和水产养殖业C.进行农、林、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的延伸解析:第3题,本地区雨季长,旱灾不严重,①错误;我国粮食生产主要用以自给,②错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小,③正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对粮食的需求减少,④正确。

第4题,B、C两地都在高原上,光照差异不大,①错误;B地纬度较C地低,热量条件较好,②正确;B地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地大,③正确;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④正确。

第5题,D地有我国最大的湿地,继续围垦,会损害湿地的环境效益。

答案:3.B 4.D 5.A2014年8月8~10日,第六届中国大兴安岭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在黑龙江加格达奇举行。

大兴安岭是全国最大的野生蓝莓主产区,野生蓝莓资源占全国野生蓝莓产量的90%,占世界产量的30%。

读图,回答6~7题。

6.美国蓝莓能够在中国大小兴安岭大面积推广,其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A.平原面积广大,适宜蓝莓大范围种植B.土壤肥沃,有利于其生长C.有大面积的林地资源可以充分利用D.灌溉水源便利7.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已从蓝莓原果及果汁生产,发展到自主开发生产以蓝莓果酒、果汁饮品、罐头、果酱、果糖、干果、烘焙食品为代表的五大类、30多个品种的蓝莓系列产品,此举反映了大兴安岭林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B.推进农业向规模化、生态化发展C.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D.实现由产品加工向原料生产转变解析:本题组以蓝莓生产为背景材料,考查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特点及该种农业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和发展方向。

第6题,由材料可以看出,蓝莓主要生长在东北三大农业区中的林业和特产区,东北地区林区面积广大,所以有利于蓝莓大面积推广。

第7题,大兴安岭林区蓝莓产业链的延伸反映了特色产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了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答案:6.C 7.C8.下图为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图示地区近30年来玉米、放牧业、副食品生产布局的变化,解释该地水稻生产面积扩大的原因。

(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金玉米带”稳定发展的天然保障。

请分别分析它们对玉米带具有的保障作用。

解析:第(1)题,直接获取图中信息,即可判断布局变化;水稻面积扩大可从市场、水源、气温等角度分析。

第(2)题,首先要理解玉米生长需要的保障,就是其生长需要的条件(气候、水源、土壤等),可从该地可能不具备这些条件,但由于东、西部的山地、草原等的存在,而具备了或强化了这些条件入手。

答案:(1)变化:玉米产区向西、向北扩展;西部放牧业面积缩小(或草地面积缩小);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

原因:气候变暖;水资源开发和水利工程的兴建;市场需求增大及政策支持;水稻品种改良。

(2)长白山区:①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②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了大量水源,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

草原和湿地:使周围林草生长良好(或植被覆盖率高),能降低风速,固结土壤,抑制风沙危害农田(或保护农田)。

能力提升中国粮食形势已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

从2003年到2016年,中国粮食产量由8 613亿斤增加到12 325亿斤。

但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

此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

据此回答1~3题。

1.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国( )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C.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D.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扩大2.中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主要原因是( ) A.玉米、稻谷库存量大B.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好的地区集中C.产销区距离大,运距远D.粮食进口多,加大运输压力3.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为( )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②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④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大豆承包大户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说明中国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故选C。

第2题,粮食产区集中在东北地区,主消费区与主产区相距较远,导致粮食流通成本偏高。

故选C。

第3题,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与市场经济不相符,①错;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可以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②对;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是提高产量的措施,不能提高大豆竞争力,降低进口依存度,③错;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承包大户,可以提高大豆的市场竞争力,④对。

故选D。

答案:1.C 2.C 3.D下图为秸秆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图。

读图完成3~4题。

4.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 ( )A.三江平原B.塔里木盆地C.黄淮海平原 D.太湖平原5.该生产模式的优点包括( )①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大②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③肥料施用量减小④农业生产投入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该生产模式种植的农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该地农作物两年三熟;三江平原一年一熟;受水资源、热量条件的制约,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太湖平原虽然能一年两熟,但与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不匹配。

第5题,在该生产模式下,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减少肥料使用量,使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答案:4.C 5.C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1月30日黑龙江农垦局负责人称,北大荒集团公司定位做大粮商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垦区要具有世界眼光,要深刻理解中央和农业部的精神和要求,推进农垦事业再上新台阶。

要抢抓机遇,实施大的发展战略,提升市场掌控能力和影响能力,利用自身实力与优势,掌握国际市场话语权。

材料二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

(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填写下表。

多,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箭头A、B、C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4)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解析:(1)主要分析影响甲、乙、丙三地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状况。

甲地纬度高,热量不足;乙地位于西北内陆,水资源不足;丙地位于江河的中下游,光、热、水资源充足,但旱涝灾害频繁。

(2)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众多,地块小,土壤黏重;社会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发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