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3.1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设计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2.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3.设计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学生在数据分析和地图阅读方面的不足,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逐步提升这方面的技能。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农业发展,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组织实践活动,如调查当地农业发展情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认识,激发热爱家乡、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明白自己作为公民应承担的农业发展责任。
4.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形、气候、土壤等概念,但对于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影响认识尚浅。此外,学生在数据分析、地图阅读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学中需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培养其地理思维。
1.分析我国某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2.探讨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
高中地理必修二3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知识归纳(湘教)
农业 最为密切 矿业
产业部门与自 然环境的联系 受自然条件限 制较少 与地理环境 关系不大
产业类型
原因 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 零部件、 能源、 劳动力来自四面八方,选择机会多 这些产业的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与地理环境关系不大
工业 商业 服务业
【例 1】 我国某县(Q)北依燕山,缓坡地分布着由片麻岩发育 形成的土壤,该县板栗栽培历史悠久,境内百年栗树随处可见,是 我国著名的板栗生产之乡。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位于我国东部的 某国(R)从 Q 县采集种栗, 并调集专家选择和 Q 县同一纬度(约 40° N) 的本土山区进行了栽培试验,其生长出来的板栗品质却与 Q 县板栗 相差甚远。据此回答(1)~(2)题。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自主学习与问题发现
课堂互动探究
自主学习与问题发现
夯基础
新课情景导入 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紧密、相互影响最深 刻的是产业活动。人类的产业活动是多方面的,但无论哪种产业活 动都和一定的地理环境条件相联系,都是以一定的自然条件为基 础,以生存发展为目的进行的。在人类的产业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 重要的是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农业和工业生产活动的进 行都必须要有一定的区位条件,而各类区位条件又是由相应的自 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条件组合而成,认识了解各地发展工农业
系”,从减少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及加强协作 和资源的有限性等方面分析了运输、土地和集聚是影响工业区位的 三大主要因素。由工业的特点进一步阐述了工业联系促使工业集 聚,进而形成工业地域的知识联系。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从交通运输对人流、物流的集散、中转、商业 贸易活动的影响这一角度,分析了聚落的形成、空间的分布、城镇 的分布及商业网点布局的重大作用。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上课用
(2009江苏卷)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 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16、m、n两地均盛产 葡萄。两地相比,m地 的区位优势是( )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C.鲜果上市早 D. 技术条件好
(2009江苏卷)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 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混合农
澳大利亚 墨累---达
优越的
业 令盆地 自然条件
地广人稀、 政府支持
劳动效率高、生 产经营灵活性强、 农事安排合理
(2008全国文综卷Ⅰ)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 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 ~2题。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人口相对较密集 但还是地广人稀
东南部 气温较温和
墨累达 令盆地
东南部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
区位因素
自然 因素
地形 水源
区位优势
地势较平坦(中部平原) 灌溉条件较好(墨累-达令河水、东水西调)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社会 经济 因素
交通 市场 科技 政策
交通发达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 有固定的销售市场(国际市场)
交通
注意:主导区位因素与有利条件是有区别的,如影响南疆长 绒棉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水源,而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
(高考真题)
5.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
条件是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4.“湖广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产粮
湘教高中地理必修二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良好。
光照、水源
3、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答: 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将牲畜赶往高山草甸,冬季牧场则 位于气温较高的天山北麓用贮存的干草在围棚中饲养。 地形
4、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答: 不同海拔,热量等气候条件不同,农作物的种类也就不 同。 地形
天山位于西北内陆,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山地自 然带垂直分布明显。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交通的发展和保鲜技术的使用,使得在冬季昆明的 鲜花能够出现在全国各地,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市场。
从“谷贱伤农”到“增产涨价”
2005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共四次启动了稻 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06年还首次在6个小麦 主产省执行这一预案。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给农 民吃了“定心丸”,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 长,由于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托市”效应,粮食 增产之后未出现“谷贱伤农”现象。
2、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 答: 技术装备(技术装备的高度机械化)
3、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答: 生产技术(旱地节水灌溉技术)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运输
影响农业的社 会经济因素
设使得郊区的农民舍弃了传统的低产值 水稻小麦种植业,而改种城市需求量大,产值较高的蔬菜或者 经济类作物,这就是市场决定的结果
3.绿色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有何不同?
答:与传统农业不同,绿色农业必须以“绿色”为核心,妥善 处理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基本特征:无污染、无公害。
4.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有哪些?
答:更新传统观念,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注重生态 经营,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
小结
气 热量
自候 然
光照
资料一:
棉花对热量的要求
高三地理知识点之区位因素
高三地理知识点之区位因素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地理区位因素知识点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地理知识点之区位因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自然因素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3. 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1. 自然因素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2.经济因素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 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常常是因单个区位因素而兴起,却会因多个区位因素而发展。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1)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8)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17)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2.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①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如热量条件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②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土壤肥力影响土地生产力。
③水源:农业生产必备的条件。
④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开展多种经营。
(2)农业科学技术因素①技术装备: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②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③信息化: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融合,推进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②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等。
二、农业布局1.含义: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3.原则:农业生产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4.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点: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5.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1)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
(2)从“小而全”到专业化。
(3)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
(4)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
(5)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比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
业。不同肥力的土地,表现出的生产力不同。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也较大,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宜
地形
发展牧业或林业,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而 不同。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副业、立体农业。
⑤1996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
大幅度下跌
市场(供过于求)
阅读:“绿色农业”(P61)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绿色农业? 2、绿色农业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3、绿色农业以什么为核心?
4、什么叫绿色食品?
无污染,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5、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更新传统观念、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注重生态经营
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国家政策
能举出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的例子吗?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徙相似,其实味 不同“ 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 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 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
“春播、夏锄、秋收、冬藏” 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政策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七: 以前,北方一到冬 季,每家每户都会 购买几十斤甚至上 百斤的大白菜存在 家里,如今再也没 有这种现象了,请 问是为什么?
交通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八:
太空玉米能结出6~7个“棒子”,长出5 种颜色,而且味道比普通玉米好。
水分
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水分是绿色植物 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又是动植物生存、生长所需要的各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
农业的区位选择[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决定因素。
【特别提醒】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因素主要包括光照、热量、降水等,而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与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有关,热量条件主要与气温(积温)高低(大小)有关。
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
(2)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科技、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基本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农业地域的共同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典例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方式: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3)特点: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专业化程度高。
(4)区位优势:气候暖湿;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土地肥沃;地广人稀。
【易错辨析】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是一般意义上的混合农业吗?提示不是。
我国农耕区饲养家畜、家禽只是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不能算作混合农业。
混合农业中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产业比重相差不大。
4.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1)有利影响如果能保持合理的利用强度,土地资源可以为人类持续利用。
(2)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会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考点一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例1】[2017·天津文综,12(3),9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潘忠惠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课标解读:知道农业的含义及其特点,能说出农业区位的含义;能够根据材料分析出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举例说明农业区位的变化;能够利用区位知识,对自然因素进行利用和改造。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Ⅱ所阐述的主题是“如何走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从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本章“区域产业活动”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产业活动联系着人类社会和环境,产业活动中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三个方面是人类最主要的产业活动,也是教材中研究的重点。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城市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对区位分析有了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在初中具备一定的区域地理基本知识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能够充分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化对农业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知识去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六、教学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七、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八、教学过程【暖课】播放视频“安禄山进贡荔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
【新课导入】课件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结合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杨贵妃是广州蒲州人,喜爱吃荔枝,而安禄山为了讨好杨贵妃截了从蜀地运来的荔枝。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1(湘教版必修2)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从容说课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
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还有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为区外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
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生产特色,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学难点 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打印好材料等。
学生:搜集当地的农作物品种及影响农作物分布的因素。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问题:画面上的人们从事的是什么生产活动?这类生产活动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视频资料“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生(看录像,思考上述问题并作答)他们从事的都是农业生产活动。
高中地理中几种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介绍
高中地理中常见的几种农业地域类型介绍迁移农业(特点:生产力低下、生产技术简单、不断迁移)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常年炎热多雨,植被茂密。
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人力为动力,不使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极其简单,无固定土地,迁移种植。
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
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
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如东南亚的某些热带雨林气候区,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我国海南岛和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也还有采用这种耕作方式的。
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
用这种方式种植的作物各地并不相同,在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的印第安人,种的是玉米、木薯、豆子和土豆;居住在东南亚山区的丛林的部族,种的是山药、旱稻等。
迁移农业的耕作十分粗放。
在一片土地上种的作物的品种不一,种植的方式杂乱无章,不成垄也不成行,作物长的有高有矮,看上去是一种落后现象,其实也是对热带雨林环境的一种适应。
热带雨林雨量大,雨点密集。
混杂种植,作物高矮不齐,高的植株遮盖和保护了下面低矮和脆弱的植株,多层植物又逐层地阻止了热带暴雨对作物及对地面的袭击和冲刷。
另一方面,多种作物混杂,成熟的时间各不相同,可供食用的时间先后交错,避免了储存粮食的困难。
但是这种耕作方式是种上以后,不加任何管理,任其自然生长。
由于不向土地施肥,经过二三年或三四年,土地的养分除了作物吸收,雨水冲刷和细菌快速分解,使由焚烧植被留下的灰分营养元素消耗,每块土地仅能耕种0—2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
如果农民们周围的土地充裕的话,就等待植被基本恢复以后再行刀耕火种;如果土地不充裕,就只好加速其更替的速度,不等植被恢复,就再行刀耕火种。
农业的区位因素——公开课
影响农业布局。平原和坡度小于25°的低山 3、地形: 丘陵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丘 陵宜发展牧业或林业。
课堂训练(教材P60)
• • • • • • • 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 ①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热量、水分和土壤 ) 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 光照、气温日较差大 ) ③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 海拔不同引起的水热差异 ) ④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 化。( ) 地形地势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甘) 蔗、北甜(菜),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 否?为什么?
一、农业区位因素
2.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不同农业 生产有特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指农业与自然 地理环境、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联系。
自然条件
农业的区位因素 技术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袁隆平的水稻科学研究
• 1953年夏,23岁的袁隆平结束了大专学习生活,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 江农校任教。1960年,中国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袁隆平决意在农业 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 • 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 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 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 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 1995年8月,袁隆平郑重宣布:我国历经9 年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 展,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水分:决定作物品种、耕作方式(水田和旱田)
我国杭州的“(清)明前龙井”茶闻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 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原因是什 么?
土地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水 土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就算能生长同一类作 物,其品质也不一样。
高中地理农业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农业答题模板高中地理农业部分的答题模板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土地、水源、气候、地形等。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技术等。
2.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商品谷物农业:大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混合农业:兼顾经济和环境效益,有效利用时间和空间。
3. 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单产。
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4. 影响农业的因素分析: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技术、政策等。
5.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关系分析:作物习性与自然条件相匹配,如水稻需水多,适宜在河湖多的地方种植。
热量条件对农作物分布有重要影响,如北方冷凉,南方湿热。
6. 农业区位选择分析: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适合的农作物和养殖品种。
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确保产品能够顺利销售。
7. 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对策: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等。
8.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优势条件:气候适宜、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等。
制约因素:水资源短缺、交通不便、市场狭小等。
9. 农业生产布局特点分析:农业布局与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形成特色农业区。
10.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高效、优质、生态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必备答题模板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3、科学技术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分析: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案例:评价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3、混合型农业地域类型:三、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形成区位条件的分析: 1.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2)常见工业类型的区位选择: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一样。
因此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据此可将工业部门划分为五种指向型。
下表为决策者从经济因素考虑的工业区位的选择:b5E2RGbCAP2、工业地域形成和发展条件分析: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等四个大的方面展开分析阐述,具体如下表:☆ 城市工业微观区位选择(“风水宝地”)“风”—有大气污染的企业要考虑盛行风向(单一风向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季风区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水”(水源和流向)—有水体污染的企业要考虑在河流下游,自来水厂考虑河流上游。
“宝”—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区位要素的特殊需求,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接近市场,接近廉价劳力,接近科研中心等(社会经济因素)。
p1EanqFDPw“地”—土地租金;地域联系,如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 ☆ 工业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
2.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或考虑产业的升级和转移)。
DXDiTa9E3d3.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如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4.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RTCrpUDGiT5.因地制宜,合理、综合开发各类资源6.消除污染,减少三废排放;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加强生态建设 四、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五、影响交通运输的区位条件分析:1、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3、交通线方案比较案例:港口区位分析六、其他区位因素分析:☆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隧道的选址条件:1.地质构造(在背斜处、避开断层):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天然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1)
用数据分析出病虫害
并加以防治。(PPT 翻
页)那个时候,甚至
可以用计算机遥控大
型机械去耕地、插
秧、收割。
(PPT 翻页音乐停)
提问:结合以上材 料,能够反映目前我 国水稻种植业的什么 特点?
2、点评小组回答的问
题,进行补充修正, 板书呈现最终的结 果。
学 习 新 知
课 堂 教
环 1、总结:
1、 小组讨论
3、 提出新 的授课 方式, 引起学 生的兴 趣。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 谷物农业,这节课我 们主要学习第一种— —季风水田农业,季 风水田农业也叫水稻 种植业。(板书)
2、 课型介绍
今天,我们通过听故
事《阿二的自传》来
学习,老师每讲完一
段故事,会提一个问
导入新课
题,你们通过分析听 到的故事结合 ppt 上 呈现的内容回答问
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水稻的生长特性和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影响水稻种植 业的区位条件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位置和课堂检测。
二、本节课设计的知识点
1、水稻的生长特性,好温喜湿,水热同期。
2、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单位产量 高、商品率低;劳动量大;机械化、科技水平低。
3、影响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6
听到和看到的材料
据给出的许
故事文本
归纳出一个水稻的
多材料,快
尽管日子过得并不富 种植特点:劳动量 裕,可是这片土地寄 大。
托着乡人世代传承的 2、小组讨论,内
崇敬和感激。从整地- 部交流得出统一答
育苗-插秧-除草除虫- 案,小组代表举手
排灌水到收割,每一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习题: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 Word版含答案
其次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习目标思维导图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学会推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缘由及其进展变化。
4.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学问点农业区位因素[同学用书P54]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照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打算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热量制约农作物的产量,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地形平原适宜进展种植业,山地适宜进展林牧业土地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水分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行缺少的原料,为动植物生存、生长输送养分物质,还影响到农业地域类型【思考】 1.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1)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
(2)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种植茶树。
提示:(1)热量。
(2)土壤。
2.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因素内容劳动力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水稻种植>小麦种植技术装备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生产技术包括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把握、病虫害防治等种植方式如单作、间作、套作、混作、连作等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三年五熟等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1)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打算着农产品的价格。
(2)市场需求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影响越来越大。
【思考】 2.海南是我国有名的冬季蔬菜生产基地,山东寿光则以反季节蔬菜生产有名。
北京从山东与海南运蔬菜各有何优势和不足?提示:从山东调入——优势:距离近,新颖;不足:品种少。
从海南调入——优势:品种多;不足:距离远,保鲜技术要求高,可能会损坏较多。
[图表导读]读教材P61图3-13绿色农业,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绿色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有哪些?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技术因素有哪些?(2)自然因素对绿色农业生产的影响起打算性作用吗?为什么?(3)绿色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提示:(1)自然因素: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农产品消费状况等;技术因素: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等。
高中地理中国农业w
1. 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偏低: 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 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 抗灾能力弱、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3. 农业结构不合理: 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小。 4. 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农民收入水平低。
5. 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
如耕地减少、土壤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 减少、土壤污染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区域地理 P170页 考点二 不利
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水旱灾害频繁 多大风、寒潮、暴雨、台风 等灾害性天气 多山、干旱地区面积广 耕地、林地比重小,后备土 地资源不足、垦殖费用高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径流季节变化大
总量丰富、类型多样 农耕历史悠久、土壤肥沃
总量丰富,河川径 流量居世界第 6 位
•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 为主。
三、中国的农业类型
(三)畜牧业 • • • •
畜牧业:指靠放牧或饲养牲畜而取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 农耕区畜牧业分布在广大东部农耕区 (城郊农业) •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水稻: 秦岭—淮河 以南
(1)主要粮食 作物分布
春小麦:古长城以北
冬小麦:古长城以南 玉米 南疆 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 花生: 山东、河南
(2)主要经济 油菜: 长江流域 作物分布 甘蔗:台湾、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省, 四川盆地 甜菜:黑、吉、内蒙古、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强化卷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
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64490060】
1.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的需求变化B.科学技术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变化
2.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对图中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改造较为明显的是() A.化肥、农药B.饲料加工、城市
C.机械、科技D.灌溉水源、大棚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变化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关系密切。
第2题,该地人类活动对农业投入较为明显的是灌溉水源和大棚生产。
【答案】 1.A 2.D
下图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H市的某优质荔枝采摘区,据图回答下题。
3.广东荔枝产量有“大小年”之分,大年和小年的产量有时相差几倍乃至
几十倍。
近些年,广东荔枝种植的大小年差别越来越小,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少,有利于荔枝的稳产
B.荔枝的市场需求稳定,农民扩大荔枝的生产面积
C.由于种植管理技术进步,克服过去完全“看天吃饭”的做法
D.虫害不再隔年发生,保证了荔枝的稳产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荔枝产量的稳定,是种植管理技术进步的结果,C正确。
【答案】 C
下图是某地种植X、Y、Z三种农产品的利润与城市距离的关系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在距城市20~60 km范围内,利润最高的农产品是()
A.X B.Y
C.Z D.X、Y、Z
5.影响Y农产品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水源B.市场
C.土壤D.地形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距城市20~60千米范围内,X农产品的利润位于其他两种农产品之上,利润最高。
第5题,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Y农产品的利润急剧下降,说明市场为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
【答案】 4.A 5.B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6~7题。
6.该区域发展农业的优势区位是()
A.土壤肥沃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商品率高D.水热条件优越
7.为保证该地区农业稳定生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改良土壤
D.培育良种
【解析】第6题,该区种植油菜和甘蔗,所以是我国南方地区,而南方地区土壤肥力较差,人均耕地面积小,农产品商品率低,但水热条件优越。
第7题,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所以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改良土壤、培育良种对于稳定生产作用不大。
【答案】 6.D7.A
读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8~9题。
【导学号:64490062】
8.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区为乳畜业
B.②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
C.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
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
B.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草场面积
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解析】第8题,①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且商品率较高,所以是混合农业,A错误;②地种植业比重高,畜牧业比重低,且商品率低,所以是季风水田农业,B错误;③地区种植业比重低,畜牧业比重高,商品率高,为大牧场放牧业,C正确;三地均不是传统农业,D错误。
第9题,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不相似,A错误;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草场面积,B错误;大力发展种植业不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C错误。
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D正确。
【答案】8.C9.D
下图为欧洲某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土地利用示意图,夏季上山放牧、农田两年轮种和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特点。
据此完成10~11题。
【导学号:64490063】
10.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商品谷物农业
11.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水源不足B.土壤贫瘠
C.洪涝频繁D.气温较低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该地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商品率较高,为混合农业。
第11题,由图中的地形区名称及该地大面积种植橄榄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夏季降水少,水源不足。
【答案】10.B11.A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材料一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为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总面积137万亩,平原面积占95.7%,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
全区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农田喷灌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材料二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呈现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
冬季北京市场的蔬菜交易品种大多来自广西、广东、四川、海南、山东等地。
为了丰富北京的“菜篮子”,北京市政府大力扶持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 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 000元。
(1)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12分)
(2)目前北京人可吃到更多的蔬菜,从社会经济条件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10分)
(3)北京远郊山区主要发展防护林和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说明其主要意义。
(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
第(1)题,顺义区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2)题,主要是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造成的,如交通运输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等。
第(3)题,可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分析。
【答案】(1)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或土壤肥沃)。
不利条件:降水变率大,多旱涝灾害;冬季气温低,受寒潮影响大。
(任答四点即可)
(2)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保鲜技术提高;政府支持;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市场需求量增大等。
(任答三点即可)
(3)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经济收入。
1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导学号:64490064】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区与铁路线分布图。
材料二下图为美国某农业区与主要河流分布图。
(1)图中甲地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主要粮食产品是________。
图中乙地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主要粮食产品是________。
(4分)
(2)试说明图中甲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8分)
(3)试说明图中乙地农业区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10分)
(4)试说明美国乙地农业区与亚洲相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
(6分)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地为我国东北三江平原,乙地为美国南部沿海平原。
三江平原农业区是我国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主要粮食产品为小麦;美国南部沿海平原农业区是美国的水稻种植业区。
第(2)题,我国三江平原地势平坦,便于大规模耕作;土壤肥沃,有利于粮食稳定生产;人口密度小、地广人稀,商品率较高。
三江平原由于地势平坦,地表易积水成沼泽,不利于农耕生产;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期较短。
第(3)题,美国南部沿海平原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年降水量大,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第(4)题,美国和亚洲的水稻种植业在种植技术上不同,亚洲地区主要采用育秧和移栽等水田插秧技术,而美国主要采用直接将水稻种子播种于旱田的方法即直播技术(不经过育秧和移栽)。
【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小麦水稻种植业水稻
(2)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交通运输便利。
不利条件:多沼泽,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3)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年降水量大;纬度低,热量充足;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4)播种技术不同。
美国采用大规模的旱地直播技术进行生产;亚洲采用大规模的水田插秧技术进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