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行学说

合集下载

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学说的概念五行学说的概念什么是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描述和解释宇宙万物变化的理论体系。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五种基本元素组成,即木、火、土、金和水,这五种元素相互制约、转化和生生不息。

五行的含义木•木代表生长、蓬勃和活力之意。

•相关属性:春季、东方、星座中的青龙、颜色中的青色等。

火•火象征热情、活力和照明之意。

•相关属性:夏季、南方、星座中的朱雀、颜色中的红色等。

土•土象征稳定、重实和守护之意。

•相关属性:四季交替的节气、中央、星座中的伏羲、颜色中的黄色等。

金•金代表坚硬、光明和荣誉之意。

•相关属性:秋季、西方、星座中的白虎、颜色中的白色等。

水•水象征柔和、流动和洁净之意。

•相关属性:冬季、北方、星座中的玄武、颜色中的黑色等。

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行学说认为,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相生•木生火:木的生长需要火的照明和热量。

•火生土:火能将物体燃烧成土壤,促进土壤的肥沃。

•土生金:土壤中蕴含的矿物质是金属的来源。

•金生水:金属矿石熔化后可以成为水槽、水池等容器。

•水生木:植物需要水分才能茁壮成长。

相克•木克土:植物的根系会破坏土壤的结构。

•火克金:熔融的金属容器会被火的高温烧毁。

•土克水:土壤会吸收水分,使水分减少。

•金克木:金属锋利的边缘可以砍伐木材。

•水克火:水能够熄灭火焰。

五行的应用领域五行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中医学:认为五行与人体脏腑、经络等有关,研究疾病与五行的关系。

•建筑风水:依据五行学说进行建筑规划与布局,追求环境与人的和谐。

•音乐艺术:五行学说影响了传统音乐的创作和演奏。

•园艺园林:五行学说用于设计和布置园林,使之与自然融洽。

五行学说是中国文化独有的一种哲学思想,通过对宇宙和人类的观察与思考,以五行为基础解释和理解万物的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五行学说被广泛运用于中医、建筑、艺术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正能量和秩序。

中医基础理论5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5五行学说

说明脏腑病的传变
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
如:肝脏有病 病传至心 — 母病及子 病传至肾 — 子病及母 病传至脾 —
子病及母 肾 侮 肺

母病及子 心 乘
相乘 病传至肺 — 相侮

五行学说认为
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 轻浅,子病及母病情较重。 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 较深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浅。



五行相乘


乘,以强凌弱,克制太过之意。 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 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关系。 相乘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土→水→火→金→木。
引起相乘的原因 五行中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对被克制一行的克制太过 ,导致被克一行的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 常。 如:“木亢乘土” 五行中某一行本身虚弱,使“克我”一行的克制相对增 强,导致其本身更加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 异常。 如:“土虚木乘”
构建天人合一的五脏系统 五脏一体观 自然界的五行系统 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相关联系 人与自然的统一,即“天人合一”。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肝属木,木曰曲直,肝有疏泄之功。
心属火,火曰炎上,心有温煦之功。 脾属土,土爰稼穑,脾能化生气血。 • 肺属金,金曰从革,肺以肃降为顺。 • 肾属水,水曰润下,肾有主水之功。
病色与反映在面部的分部
本脏之色见于本脏之位,是色脉相 符,表示病情较轻。 心 病变的色部相生,表 示病证为顺。 病变的色部相克,表 示病证为逆。




脉象与季节
在疾病中,脉象变化与时节相应,表示病证为顺。 如 《四言举要》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

1.3:五行学说

1.3:五行学说

(木克土)
木气偏亢 乘

土弱 (土生金)

金 (土弱不生金)
(金克木)
相侮与相乘的异同:
同:均为五行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现的异 常相克现象,两者皆因“太过”或“不及” 引起
异:相侮与相克次序相反 相乘与相克次序一致 相乘与相侮密切相关,往往同时发生。
附录:《素问。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木青角酸生风东春
火赤徵苦长暑南夏
土 黄 宫 甘 化 湿 中 长夏
金白商辛收燥西秋
水黑羽咸藏寒北冬
五行归类表


五行
五脏 五腑 五官 五体 五志 五声 五液
木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泪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笑 汗
土脾胃口肉思歌涎
金 肺 大肠 鼻 皮 悲 哭 涕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呻 唾
〈陰陽應象大論五〉:
45
二、解释病理传变
1、母病及子(顺传):病变由母脏累及子 脏。
木(肝)
(肾)水

金土
例:肾病及肝,母病及子
肝肾精血不足
母病及子,临床多先见母脏病候,
继则又见子脏病候。如水不涵木证,即 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肝阴,阴不制阳, 以致肝阳虚亢,临床可见腰膝酸软,耳 鸣遗精,眩晕,健忘,失眠,急躁易怒, 咽干口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症。
自然界

人体
五五五五五五五
五六五五七五五
味 色 音 化 气 方 季行脏 腑 官 体 情 声 华
酸青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爪









小 肠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的特性认识和分析事物和现象的属性,运用五行生克规律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论。

其主要理论包括五行的概念与特性、事物的五行归类和推演,以及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所含运动变化之义。

随着古人对五行重新认识的不断深化,五行的物质元素意义逐渐被淡化,其方法论的促进作用则日益强化和注重,逐渐演化成一种紧固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模式。

五行的特性被抽象化出,并做为分析、概括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属性及研究各类事物内部相互联系的依据,进而使用冉雍比类和解题川流不息的方法,将某方面相同、相似、相近性质的事物或现象分后归为五行之中。

这样五行不再特指某种自然物,而是具备一定属性或功能的某人和现象的代称或符号。

一般认为,《尚书·洪范》所载“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也是后世对五行特性阐发的主要文献依据。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

“曲”,蒙也;“直”,晃也。

“曲直”,就是对树木生长形态的生动叙述,言其主干伸直向上,树枝坎坷向外。

从树木的向上生长、向外舒展、屈曲自如等现象,引申为木具备生长、升发、杨开第、条达等特征。

凡具备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

所谓“炎上”,是指火在燃烧时具有发光放热、光热四散、蒸腾上升之象,引申为火有温热、光明、升腾等特性。

凡具有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

“爰”,通在曰;“稼”,指植物收割;“穑”,指庄稼斩获。

土地可以可供人类专门从事栽种和斩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因而指涉为土存有生化、贯穿、滞洪等特征。

凡具备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土。

由于先民对土的重新认识比较深刻,因而也就特别注重,故存有“土辖四方”、“土为万物之母”的观点。

五行学说讲义

五行学说讲义

五行学说第一节五行学说的概念一、五行的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用来归纳宇宙万物并且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

二、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1.五行的特性木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义: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引申义: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引申义:具有承载、生化、受纳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义: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引申义: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

2.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属性归类①归类方法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②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此表的内容常以各种形式的考试题出现,应当熟记)五行自然界五色五音五味五化五气五方五季木青角酸生风东春火赤徵苦长暑南夏土黄宫甘化湿中长夏金白商辛收燥西秋水黑羽咸藏寒北冬五行人体五脏五腑五官形体情志五声变动木肝胆目筋怒呼握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忧土脾胃口肉思歌哕金肺大肠鼻皮悲哭咳水肾膀胱耳骨恐呻栗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A.木B.火C.土D.金E.水『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水的特性:水曰润下。

引申义: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

五行之中,其特性为“炎上”的是A.木B.金C.火D.水E.土『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火的特性:火曰炎上。

引申义: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火。

五行中“金”的特性是A.炎上B.润下C.稼穑D.曲直E.从革『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金的特性:金曰从革。

五行学说名词解释

五行学说名词解释

五行学说名词解释
五行学说是一种中国古代的物质观,它把大自然和宇宙万物都视为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并随着这五种物质的盛衰而产生变化,同时影响到宇宙万物的循环运行和人的命运。

在五行学说中,宇宙万物都被归属于五行中的某一行,如人体的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并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五行学说是一种整体概念,它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并强调了整体平衡的重要性。

在中医领域,五行学说被广泛应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根据五行学说,人体内部的五脏和五腑以及外在的身体器官和组织都与五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都可以通过五行学说进行解释和分析。

在五行学说中,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之间互相制约、相生相克,它们之间的平衡和协调是维持宇宙万物稳定和健康的关键。

如果五行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中医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采用五行学说中的相生相克原理,采用相应的药物和针灸方案来调整患者身体的五行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此外,五行学说也被广泛应用于占卜、风水、预测等领域,被认为可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的来说,五行学说是一种广泛影响中国古代文化和医学的重要理论体系。

黄帝内经--五行学说

黄帝内经--五行学说

黄帝内经--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起源于殷商时期,它的标志是五方观念的产生;形成于西周时期,五行的概念出现;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有了五行相生、五行相克及五行阴阳配合的说法;汉代以后阴阳五行就作为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医学等等。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水作咸,火作苦,木作酸,金作辛,土作甘意思是五行即水火木金土,水的性质是润下,火性火焰炎上,木可曲直,金属可以改变,有土于是才有种植和收割。

水润下发生咸,火炎上发生苦,木曲直发生酸,金属的改变发生辛,土地的种植和收割发生甜。

五谷由五行所生,五行的各项各元素相互制约,可以排泄各自的过错,划者各项互助,可以补充各自的不足,即五行相克,可以克制各自过错;五行相生,可以弥补各自不足。

黄帝内经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木火土金火五种属性的基本物质生成的,这五种属性又要以理解为五种功能、作用,五行的运作变化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

五行理论黄帝内经的五行可表示如下:五方:东南中西北五气:风热湿燥寒五行:木火土金水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即五行是由五方开始到五气,由五气到五味,由五味到五脏,形成了一个由天地到人体、天人合一的五行模式,这就是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体的各脏腑内容进行五行归类,按各事物的不同属性作五行相配,展示了一个无所不包的五大系统,并且这五大系统由于其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平衡,而被表述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天给人吸食五气,地给人食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它使人的五色修明,声音响亮;五味入口,藏于肠胃,能养五气,气各而生,津液相生,精神也就充沛。

人通过呼吸饮食不断从自然中摄取养料,使生命得以维系和延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气中央生湿,湿生木,木生甘,甘生脾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

五行学说基本概念

五行学说基本概念

五行学说基本概念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运行变化)。

我国古代思想家用这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

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

中国传统命理学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天道的规律,地道的运转,人与人的万事万物多是由五行的原理来定的。

如唐星相家、袁守城,他能推算出天气某时有云,某时开雷,某时下雨,雨数几点几分。

道家内家功,练气,以五行的原理来养生。

天地人三才,做事的原则都是以五行相生相克等,作于规律。

所以古曰,五行通天地,八卦定乾坤。

五行之前,先生什么,诸书都没有说清,只有连山易中有大体说到。

再早只有水,水中有昆虫,经过太阳之火的铸练,时间久了,就变成土地。

比如,鸡蛋内是水,经过母鸡的孵化,有了温度,就变成了小鸡,小鸡就是动物土也。

土能生万物,就生出草木植物,有了草木植物死后就有矿物质,比如煤矿就是木质变的,故曰地生金。

地中时间过久了就会变生金属矿物质,金属矿物质存有很多的热量,时间久会变成火。

比如火山爆发就是明显的例子,只能有了五种元素,他的循环变化无穷无尽也。

有了五种植物后,就变成动物。

动物是昆虫开始,后变有足动物,再变飞禽,五行大概就是这样的衍变而来的,有的高山还有发现水中动物,珠穆玛拉峰发现乌龟壳。

有的山上石头,多是水中的沙石结成,尽之还有蚌壳等等。

由此可见先生有水,水生土,土生木,木生金,金生火。

多是有克而生衍的,也就是有了矛盾和压力,才有了新的发明。

(二)、万物起源:五行大义曰: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

本乎阴阳,散乎精像,周竟天地,布极幽明,子午卯酉为经纬,八风六律为纲纪。

故天有五度以垂象,地有五材以资用。

人有五常以表德。

实资五气,均和四序,孕育百品,陶铸万物。

意思是说,五行就是源于大自然中的五种气体,以阴阳为根本。

以阴阳之气变化出春夏秋冬四季之气。

依靠天上所显示出的五种季节天象,春天木、夏天火、秋天金、冬天水,每季后一个月属土,五种气的滋生万物。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概念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1.五行的含义木、火、土、金、水五类(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事物属性的概括。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1)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木曰曲直——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爰稼穑——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金曰从革——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2)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属性归类①归类方法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如漫画家漫画创作。

“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意义: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统;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②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五行自然界五色五音五味五化五气五方五季木青角酸生风东春火赤徵苦长暑南夏土黄宫甘化湿中长夏金白商辛收燥西秋水黑羽咸藏寒北冬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五行人体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五液五脉五华木肝胆目筋怒泪弦爪火心小肠舌脉喜汗洪面土脾胃口肉思涎缓唇金肺大肠鼻皮悲涕浮毛水肾膀胱耳骨恐唾沉发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五行的相生与相克(1)五行相生(2)五行相克2.五行的制化3.五行的相乘与相侮(1)五行相乘(2)五行相侮4.五行的母子相及(1)母病及子(2)子病及母1.五行的相生与相克(1)五行相生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作用。

3-五行学说

3-五行学说
总之,临床上依据五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诊疗活动。 然而,五行学说毕竟具有一定的机械性,不可盲目地套 用。在具体应用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再 进行治疗处理。
作业
五行的概念 五行的特性 简述五行的相生相克的规律?
3.泻南补北法:又称泻火补水法或滋阴泻火法。 指泻心火以滋肾水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肾阴不 足,心火偏亢之证。
此外,五行学说还可用于指导选择脏腑用药和针灸取穴, 以及帮助纠治精神情志病变等。
如:指导脏腑用药 青色、酸味入肝,如白芍、山茱萸味酸入肝经以补肝; 赤色、苦味入心,如丹参味苦色赤入心经以活血安神; 黄色、甘味入脾,如白术色黄味甘以补益脾气; 白色、辛味入肺,如石膏色白味辛入肺经以清肺热; 黑色、咸味入肾,如玄参、生地色黑味咸入肾经以滋肾
(四)指导确定治则与治法 :
五行学说可帮助确定治疗原则和制订治疗方法。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 “虚则补其母”和“实则泻其子”。
前者主要用于母子两脏虚弱之证;后者主要用 于母子两脏俱实之证。
体现“虚则补其母”治则的治法: 例:滋水涵木法:是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
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 证。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 (水生 木)
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是:
肝生心,肝藏血可以济心; 心生脾,心阳可以助脾之运化; 脾生肺,脾运化精微上输于肺; 肺生肾,肺气清肃下行有助于肾的纳气主水; 肾生肝,肾藏精能滋养肝之阴血等等。
五脏相互制约关系是:
肾制约心: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
火之亢烈;
心制约肺: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
盛 “土爰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温热、向上(升腾)、光明、茂
生化、承载、受纳 沉降、肃杀、收敛 (刚柔相济) 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朴素的哲学主义思想,属元素论的宇宙观,是一种朴素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由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天地万物的运动秩序都要受五行生克制化法则的统一支配。

五行学说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性质和特点归纳为五个系统。

五个系统乃至每个系统之中的事物和现象都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从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网络状态,即所谓“五大行系”。

五大行系还寻求和规定人与自然的对应关系,统摄自然与人事。

人在天中,天在人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人交相生胜。

五行学说认为大千世界是一个“变动不居”的变化世界,宇宙是一个动态的宇宙。

五行学说是说明世界永恒运动的一种观念。

一方面认为世界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对世界的本原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另一方面又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对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所以,五行学说不仅具有唯物观,而且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用以认识宇宙,解释宇宙事物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法则的一种学说。

中医学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领域,以系统结构观点来观察人体,阐述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加强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论证,使中医学所采用的整体系统方法进一步系统化,对中医学特有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的五行学说与哲学上的五行学说日趋分离,着重用五行互藏理论说明自然界多维、多层次无限可分的物质结构和属性,以及脏腑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人体五脏之中各兼五脏,即五脏互藏规律,揭誓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阐明健康与疾病、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规律。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五行学说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五行学说

•水
•生 •火
资生、助长和促进的
关系。
•金
(2)次序:木→•生火→
土→金→水→木
(3)关系: “生我”者为母
母子关系 “我生”者为子
(4)举例:
•木
•生
•火
•“母” •“生我”
•(我)
•(我)
•“子” •“我生”
(我 )
•火
•生•生•木•源自母”•“生我”•“子”
•“我生”
2、五行相克
(1)概念:是指木、 火、土、金、水之间存 在着有序的间相克制、 制约的关系。
•木 (我克) •(我)
(生我)
土 (所胜)
水 (母)
(二)特殊状态下的关系
1、五行相乘
(1)概念:是指五行中某
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
约或克制。又称为“倍克”。 (2)次序:同相克
即木→•乘土→水→火→金→木 (3)与相克的关系:二者次序相 同,但相克用于说明正常(生理 )情况,相乘用于说明异常(病 理)变化。
•火
(2)次序:反相克,即
••侮克
木→•侮金→火→水→土→
木。
•金
所不胜一方太弱 (3)形成条件: 所胜一方太过
上述二者兼而有之
(4)举例:
•木 •克
•10
•10
g
g
•木 •侮
•10
•20
•g木 •侮 g
•5g
中医学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以五行为中心 ,将自然界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 构的五脏进行了五行属性的归纳,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 动与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 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 境的统一(表1-3)。

五行学说详解

五行学说详解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马淑然写在课前的话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掌握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容以及五行学说在人体中医藏象中的应用,以及其中相关联系。

一、基本概念(一)定义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是指木火土金水,行是运动、变化的意思。

五行学说就是运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抽象的属性来分析归纳认识自然界当中所有事物和现象当中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来说明物质世界变化根源的一种理论和学说。

(二)基本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木曰曲直,原义指树木的生长形态是枝干曲直,向上、向外舒展;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火曰炎上,指火具有炎热升腾的作用,引申为自然界事物中凡是具有温热上升这样的特点事物或现象。

土曰稼穑,稼,播种。

穑,收获。

土曰稼穑是指的土的特点能播种又能收获,后引申为凡是具有收纳升华承载这样的特性事物现象。

因此说“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

金曰从革,革,变革,变化。

后世引申为凡是具有清洁肃降、收敛这样的特点事物和现象。

水曰润下,水的特点是滋润、向下,后延伸为寒冷、滋润、下降这个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根据五行学说理论,我们是怎样将大自然中的万物,或者是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五行分类的呢?(一)五行归类用五行对自然界的万世万物进行归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叫取象比类方,另一种叫做推演络绎法。

取象比类法是指根据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所具有的不同属性与五行属性的相似性而划分不同类别的方法。

推演络绎法是指根据某事物与五行的相关性,间接推论另一些事物也与五行具有相关性的方法。

取象比类法,如日出东方和日落西方,日出东方是和木的升华条达的特点类似,所以东方属木,而日落于西方,这个日落于西方是和金的肃降特点相类似,所以西方属金。

而南方和北方这两个方位的五行属性正如水和火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的润下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温热升腾的特点类似,故归属于火。

1-3五行学说10.10

1-3五行学说10.10

❖ 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 交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泻火补水法、滋阴降 火法。
适用: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 交之证。
❖ 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故称 泻南补北法。若由于心火独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 ,则应以泻心火为主;若因肾水不足,不能上奉于 心,则应以滋肾水为主。

子行虚弱,累及母行,导致母行亦不

足,终致子母俱虚。
子行亢胜,损及母行,以致子胜母衰 称为“子盗母气”。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
(四)五行的母子相及
相生关系异常
1、母病及子
含义: 规律:
原因: “太过”和“不及” 木
如 “木旺乘土” “土虚木乘”




相克与相乘的异同:
同:次序一致 异:相克— 正常、生理
相乘— 异常、病理
2、相侮
某行 所不胜
定义: 反向制约,又称“反克”。 规律: 次序与相克相反 原因: “太过”和“不及”

如 “木亢侮金”
“木虚土侮”




相乘与相侮的关系
肾属水
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
五华 爪 面 唇 毛 发
五脉 弦 洪 缓 浮 沉
五行 五色 五味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木 青酸生风东春 火 赤苦长暑南夏 土 黄 甘 化 湿 中 长夏 金 白辛收燥西秋 水 黑咸藏寒北冬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刚柔相济,沉降、肃杀、收敛
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1、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外象 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 即将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与五行各自的特 性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2、间接推演——推演络绎法
下的性质,引申 为具有滋润、寒 凉、闭藏等性质 或作用的事物和 现象归属于水
金曰从革
“从”、由也,金的来源, “革”变革之意,“从 革”,一说金是通过变 革产生;一说金有变革 之性。引申为具有洁静, 沉降,收敛,发声,等 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 象,都可归属于金。
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能屈能伸,生长、升发、 舒畅、条达 火曰炎上:炎热、升腾、光明
(三)相生与相克的关系:制化关系
五行制化的规律是: 五行中某一行亢盛时, 必然随之有制约,以 防止其亢而为害。即 在相生中有克制,在 克制中求发展。
(四)相生与相克的异常:
相生异常 母子相及 (母子相犯) 1、母及子(母病犯子): 五行中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子行, 引起母子两行皆异常。与五行相生次序 相一致。 如:肾属水,肝属木,肾水不足则不 能涵养肝木,而致肝肾阴虚,称母病犯 子。
(四)、用于疾病的治疗:
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 五脏虚则易传,实则不易传,再则选 择易被传及之脏进行治疗,以防止其传 变。 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当 先实脾”。
2.确定治疗原则与治法: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与治法: ① 治疗原则——补母泻子《难经· 六十九难》: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② 治疗方法——常用的有: 滋水涵木:滋肾阴养肝阴 益火补土:温肾阳以补脾阳。 培土生金:补脾气以益肺气。 金水相生:养肺阴滋肾阴。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爰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木曰曲直
引申
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火曰炎上
引申
炎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土爰稼穑
引申
生化、承载、受纳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金曰从革
引申
沉降、肃杀、收敛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水曰润下
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
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 本脏之气虚损,则有他脏之气补之
附1:五脏互藏

五行互藏:五行中任何一行皆包含有其他四行。
如:“五行者, 水火木金土也⋯⋯第人皆知五之为五, 而 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 而复有互藏之妙焉。”-张 介宾 《类经图翼· 五行统论》

五脏相关:五脏中的任何一脏都从不同的侧面调 控着他脏的某些功能, 任何一脏的病变也均不同 程度地波及其余四脏。
⒊五脏病变传变规律(总汇)
如:肝脏有病
附:阐释五脏发病与季节的关系

五脏外应五时,所以,五脏发病的一般规律, 是在其所主之时受邪而发病。
春天多发肝病 夏天多发心病 长夏多发脾病 秋天多发肺病 冬天多发肾病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⒈确定五脏病变部位
从本脏所主色、味、 脉诊断本脏之病 从出现它脏所主色、 脉确定五脏相兼病变 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弦,为肝病
青色、酸味入肝,如白芍、山茱萸味酸入肝经以补肝; 赤色、苦味入心,如丹参味苦色赤入心经以活血安神; 黄色、甘味入脾,如白术色黄味甘以补益脾气; 白色、辛味入肺,如石膏色白味辛入肺经以清肺热; 黑色、咸味入肾,如玄参、生地色黑味咸入肾经以滋肾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
古人认识到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后来人们把这 五种物质的属性加以抽象推演,用来说明整个物质世界。
五行学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贯穿于中医学理论基础体系的各个方 面,成为了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八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八分。
五形人
孙悟空——肤色赤,火眼金睛,行动敏捷,性格直爽急 ——火形人
唐僧——肤色黄,五官端正,举止稳定,诚恳忠厚,为人师,而位于五者之中央—— 土形人
猪八戒——肤色黑,肥头大耳, 面凹腹大,摇摇晃晃,好女色,
三心二意——水形人
僧沙——肤色苍,两肩广阔,
背部挺直,忠心耿耿,任劳
木火土金水 木
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方都有“生我” (母)和“我生”(子)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
为母,我生者为子。
以木为例:
母——水
子——火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八分。
相克——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行相克次序:
木土水火金木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方都有“我克”(所胜)和“克我”
(所不胜)两个方面的关系。我克者为所胜,克我者为所 不胜。 以木为例:
稳定。 五行胜复的规律:有胜则复 子复母仇
五行中一行亢盛,则按相构次序克制,引起所不胜一 行(复气)旺盛,以制约该行的亢盛,使之复归于常。
因此,五行胜复,子复母仇,实际是五行系统内部在出 现不协调时,系统本身具有的一种反馈机制。 以木行亢盛为例: 木(+) 土(-) 水(+) 火(-) 金(+) 木(-)
2.控制疾病的传变
为防止疾病的传变,在治疗时除对本脏治疗外,同时还要根据五行的 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脏腑的太过和不及,以控制其进一步的传变。

历史上的五行学说

历史上的五行学说

历史上的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思想体系,认为万物皆由五种元素组成,分别为金、木、水、火、土。

这种学说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刻影响了整个东亚文化圈。

五行学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人们相信宇宙和人类的命运受到天地自然规律的支配,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可能属于五种元素之一。

然而真正将五行学说提升为一种哲学体系的人是战国时期的吕氏,他通过对天文、历法、干支、阴阳、卜筮等知识的深入探讨,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的五行学说。

在吕氏的理论中,五行分别代表五种属性,即金(坚硬、重、清)代表西方、秋季、宇宙中的星辰等;木(柔软、轻、直上直下)代表东方、春季、植物等;水(寒冷、润滑、下降)代表北方、冬季、河流海洋等;火(炎热、燥热、上升)代表南方、夏季、日月星辰等;土(沉稳、匀实、平实)代表中央、季节为夏至和冬至交替的时候、地面等。

五行学说的基本观点是宇宙万物,包括人体,都受到五种基本元素的影响,而这五种元素之间又互为生成、克制、变化、转化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一种稳定的循环。

例如,水能够生木但克火,火能克金但生土,土能生金但克水,金能生水但克木,木能生火但克土,这种相互联系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对世界的一种观察与理解方式。

这种观点把客观世界、人和社会都纳入到一个整体中来,它强调了宇宙和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宇宙间相互影响、制约和依赖关系。

五行学说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从建筑设计、风水、诗词歌赋、养生保健等多个方面都有体现,例如,在建筑设计中,许多古建筑之所以结构牢固、旺盛不衰,就得益于五行平衡的原则;在风水理论中,五行学说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养生保健方面,五行学说基于对人体五脏分配的观察和认识,提出了许多保健方法。

除此之外,五行学说还对世界其他文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日本、韩国、越南等东亚地区,五行学说也被广泛采用,成为了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五行学说
“五行”,就是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

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通過對自然界的觀察,古代中國人逐漸發覺宇宙萬物會按著一定規律不斷轉化及演變。

起初,他們用陰陽的邏輯解釋這些事物,其後,這些解釋逐漸發展為另一套新的理論,這套理論稱為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是通過研究各種演化過程、功能及自然現象發展出來的一套理論,這套理論認為事物可分為五個類別,稱為五行,每一個類別都有各自的特性及性質,五行分別為木、火、土、金、水。

今天五行學說仍然被用作為歸納事物的工具及分析自然現象的方法。

五行學說的起源
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有著密切的關係,並經常結合起來,以解釋各種自然現象。

早於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年﹞,古代醫家已將陰陽及五行學說的理論融合於醫學之中,隨著這些學說的結合與發展,逐漸建立起一個更具系統性的醫學系統,今天這個系統稱為傳統中醫學。

五行學說及其與自然及人體的關係
五行與自然界及身體的不同層面相互對應著。

例如木與自然界中的春天、風,及人體中的肝、膽、眼及筋相對應。

表(一) 五行歸類系統表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方位 東 南 中 西 北 季節 春 夏 長夏 秋 冬 氣候 風 暑 濕 燥 寒 生長發育 生 長 化 收 藏 臟 肝 心 脾 肺 腎 腑

小腸

大腸
膀胱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體筋脈肉皮毛骨
情志怒喜思憂恐
五色青赤黃白黑
五味酸苦甘辛鹹
五聲呼笑歌哭呻
如上圖所示,五行、自然及人體間有著規律性的關係。

參考表中的分類,每一縱行的不同性質都歸屬於同一五行屬性,每一橫行的不同性質亦會按著特別的秩序規律相互影響,通過這個思想系統,所有事物與自然便有著對應的關係。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学说同“阴阳学说”一样,它也是一种哲学概念,是一种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

“五行”,就是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

祖国医学中,首先以归类的方法,说明人体各部位之间,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是在五行归类的基础上,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说明人体各部之间在生理过程中的关系。

在病理情况下,也以这种关系分析判断病情。

五行的属性:
木-代表生气旺盛的-“木曰曲直”。

火-代表炎热的、向上的-“火曰炎上”。

土-代表具有营养作用的-“土曰稼穑”。

金-代表具有摧残杀伤作用的-“金曰从革”。

水-代表寒冷的、向下的-“水曰润下”。

二、五行学说的内容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
1.相生规律:生,含有资生、助长、促进的意义。

五行之间,都具有互相资生、互相助长的关系。

这种关系简称为“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在五行相生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母子关系。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以水为例,生我者为金,则金为水之母;我生者是木,则木为水之子。

其它四行,以此类推。

由于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起资生和促进作用。

2.相克规律:克,含有制约、阻抑、克服的意义。

五行之间,都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服,相互阻抑的关系,简称“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五行相克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所胜”、“所不胜”的关系。

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以木为例,克我者为金,则金为木之“所不胜”,我克者为土,则土为木之“所胜”。

其它四行,以此类推。

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起着制约和阻抑的作用。

3.五行制化:在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在相克之中,同时也寓有相生。

这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

如果只有相生而无相克,就不能保持正常的平衡发展;有相克而无相生,则万物不会有生化。

所以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只有在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才能促进事物的生化不息。

例如,木能克土,但土却能生金制木。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土虽被克,但并不会发生偏衰。

其它火、土、金、水都是如此。

古人把五行相生寓有相克和五行相克寓有相生的这种内在联系,名之曰“五行制化”。

制化规律的具体情况如下:
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

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

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

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

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4.相乘规律:乘,是乘袭的意思。

从五行生克规律来看,是一种病理的反常现象。

相乘与相克意义相似,只是超出了正常范围,达到了病理的程度。

相乘与相克的次序也是一致的。

即是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如木克土,当木气太过,金则不能对木加以正常的制约,因此,太过无制的木乘土,即过强的木克土,土被乘更虚,而不能生金,故金虚弱,无力制木。

5.相侮规律:侮,是欺侮的意思。

从五行生克规律来看,与相乘一样,同样属于病理的反常现象。

但相侮与反克的意义相似,故有时又曰反侮。

相侮的次序也与相克相反,即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以上相乘、相侮的两个规律,都是在病理情况下才会产生,例如,水气有余,便克害火气(图所胜),同时又会反过来侮土(所不胜)。

如果水气不足,则土来乘之(所不胜),火来侮之(图所胜)。

这都是由于太过和不及出现的反常现象。

(二)自然与人体结构、机能的五行分属
祖国医学理论,不仅认为人体各部分是一个整体,而且认为人体与外在自然境,也有其相应的关系。

为了说明体内体外的整体性和它们之间复杂的关系,在祖国医学中,便以五行为中心,按照它的各个特性,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将自然界和人体有关的事物按其属性,形态现象相类同的,分别归纳,成为五大类。

其主要目的是便利于了解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作为观察事物变化的推演法则。

见表2-1。

表2-1 五行归类
从表中可以看出,每一行所属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也可能说明事物变化发展互相推移的综合关系。

例如,以木来说,春季草木开始萌芽生长,呈现了蓬勃的生气,并出现青的颜色,故用木来象征春。

在生长化收藏的过程中,属于“生”的一环。

春季多风,结合人体肝脏性喜条达舒畅,象征着木和春的情况。

而五脏中的肝和六腑中的胆是表里关系,肝又开窍于目,在五体中主筋,故肝病每多出现目病或抽筋(痉挛)的症状。

肝木旺者多喜怒,而大怒又易伤肝,所以在五志中主怒。

某些肝病,往往会出现青的颜色。

把以上这些自然现象和生理与病理现象联系在一起,就可以把木、春、肝、胆、目、筋、怒、青等一系列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木的一类之下,形成了一个系统。

若是从横的方面来看,则亦有明显联系,就以五行本身来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就是明显的横的联系。

(三)五行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学运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解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关系,利用调整五脏间生克乘侮关系来治病。

如:①肝木乘脾土,则临床上见肝脾不和证,治疗时一般是采取“培土抑木”(疏肝健脾)的方法。

②肾生肝,(水生木)肾精能滋养肝脾不和证,即“水能生木”,当“肾水”不足时,肝木失养,病人出现“肝阳上亢”等水不涵木的病证,治疗时要滋水涵木,肝阳上亢的证候可以得到改善。

③肾助脾(火生土),脾的运化功能需要肾阳的帮助才能正常进行,如果肾阳虚导致脾阳虚,临床上出现脾肾阳虚证,产生腹泻、水肿等证。

治宜温补肾火,资助脾阳(温肾健脾)的方法。

④脾益肺(土生金),脾气健运,将饮食精微运输给肺,从而保持肺的功能正常,脾虚精微不升,废浊不降,容易产生痰湿,出现痰多,咳
嗽等肺的症状,治疗则需健脾化痰,即“培土生金”健脾补肺的方法治疗,往往取得较好的效果。

⑤肾济心(水火相济),肾主水,心主火,肾藏精。

正常时,心肾互济,心助肾以阳,肾助心以阴,互相交往,保持平衡状态,中医叫“心肾相交”。

如肾水不足,则不能滋润心阳,就会引起心火亢盛的症状,出现“心肾不交证。

”治疗应当滋肾水(阴)降心火,使病证得以痊愈。

总之,懂得这些规律,可以帮助加深对中医病因,病理的理解。

治疗方面,同样利用五行关系,指导临床实践,仍有一定意义。

五行性理與五行療病(表格版)
五行之人的外表及形色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