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试题
2020年高考北京版高考历史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
考点一
栏目索引
(3)城市的发展 a.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⑥ 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等。 b.表现:北方,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既是政治中心、军事重 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南方,扬州、成都等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 益二”的说法。 (4)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⑦ 市舶使 专门 管理。
经济的发展,唐朝放松了对市的限定。
(3)史料3属于古文献史料。该史料主要反映了唐朝商业交易具有地区
广阔、商路畅通、商旅安全、次数频繁、数量较大等特点。通过辅助
设施的逐渐完善来体现唐代商业的发展。③指古代的旅店、酒店。
考点一
栏目索引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1、2,概括唐代坊市制度的特点。 提示 坊市布局规整,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坊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在市 的设置上前后期有所调整,但没有放松对市的监管。
正统地位。
(2)隋唐科技文化具有兼容并蓄、全面繁荣的特点,在许多领域领先世
界,不仅影响了亚洲,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3)唐人尚法,故唐代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大多法度森严,唐朝是我国书法
历史长河中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4)唐诗的繁荣反映了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也体现出
科举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繁荣。
考点一
栏目索引
(3)水利工具: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筒车。 (4)土地制度:魏晋和唐朝时期实行② 均田制 。 a.目的:抑制兼并,维护③ 小农经济 ,巩固统治,限制土地买卖。 b.意义: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促进农业发展。 (5)生产重心: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考点一
栏目索引
a.冶炼业:南北朝时期发明④ 灌钢法 。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部编版):魏晋至隋唐的经济与文化
视角2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 隋唐中外文化交流示意图
根据隋唐中外文化交流示意图,分析 隋唐对外交流的特点。 答案 交往范围广;交往领域全面,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均有涉及; 交往方式多样,包含贸易交往与宗教 交流等;双向学习,兼收并蓄。
拓展深化
隋唐对外交流的影响 (1)促进了隋唐经济进一步繁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各国土特产输入 中国,天竺的熬糖法,东罗马的医术、杂技等输入中国;外来宗教在 中国广泛传播。 (2)加强了中国同亚、欧、非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人民之间的相互 了解和友谊。 (3)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重大 贡献。如新罗、日本、天竺等。
用儒家的 天命论 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 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概念阐释
“三武灭佛” “三武灭佛”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 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武”字。若加上 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这些毁灭佛法的事 件,使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很大打击,因此在佛教史上又被称为 “法难”。
返回
主题二
文学艺术与科技 及中外文化交流
梳理 夯实必备知识
1.文学艺术
从东汉末年开始,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魏晋
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
南北朝
文学
的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式
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分别被誉为“ 诗仙 ” 唐朝
和“诗圣”
东晋
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 书圣 ”
命题设计
聚焦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中国古代造纸术
考点 本题通过设置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各具特色的书法艺术这一
2020高三一轮通史复习魏晋至隋唐政治经济文化ppt课件
隋唐是中国古代文明繁荣发展阶段
政 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 治 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上 成熟。
表经
隋唐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
现 济 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上
文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 化 学艺术的进步。 上
东晋
东魏 北齐
北魏 西魏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朝
第二阶段:隋朝时期(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南朝
公元581年2月,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618年王世充废隋哀帝 ,隋朝灭亡。
概述: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和繁荣:魏晋至隋唐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2)选官制度:科举制创立和发展
①背景
A、经济:封建经济发展(中小地主和小农经济实力壮大); B、阶级关系: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落,庶族地主发展,要求参与政权; C、政治: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同时,统治者 需要新的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②目的:巩固统治,吸收庶族地主参政,限制士族地主在政治 上的特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打破士族对选官用人的垄断。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③ 创立与完善:
隋文帝—— 创立 废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考试选官 隋炀帝—— 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 书省执行法令。这样互相制衡,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三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学案(岳麓版)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考点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①三国时期:曹魏马钧改进翻车。
②隋唐:出现筒车。
③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2.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①中原人口的南迁。
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过程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3.手工业(1)魏晋南北朝:成功烧制出白瓷。
(2)隋唐⎩⎪⎨⎪⎧①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②出现缂丝技术。
③唐代官营手工业出现雇募制。
4.商业(1)发展 历程⎩⎪⎨⎪⎧①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商业恢复发展,洛阳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
②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2)城市的繁荣⎩⎪⎨⎪⎧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允许设市。
②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
③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④唐长安城实行坊市制。
(3)商业都会⎩⎪⎨⎪⎧①唐代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
②由于海上贸易的兴盛,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港口城市也繁盛一时。
(4)“重农抑商”: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考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形成“三教合一”局面。
三武灭佛“三武灭佛”指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的合称。
这一现象与当时僧侣地主和世俗地主间日益突出的经济利益矛盾有关,也与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汇相关。
“三武灭佛”一方面是佛教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佛教与中国儒家正统文化和道教文化争夺思想统治权的结果。
2.科技(1)印刷术⎩⎪⎨⎪⎧①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
提示:“三教合一”只是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未 动摇儒学正统地位。“三教合一”中的“一”指儒学。
7.李白和杜甫的诗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风貌? 试答
提示:李白生活在盛唐,其诗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 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生活在唐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其 诗更多地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8.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试答
根据上述史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现
史料解读:①②③④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三 教合一”的趋势。侧面证明儒学原有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思考 2 根据史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韩愈对佛教 传播的心态如何。其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试答
史料解读:态度:对佛教流行的现象深感忧虑,极力提 倡将儒家思想中孔孟仁义道德之说列为国家的正统学说,以 抵制异端邪说的流传。
(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 展。
微考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儒、佛、道教的冲突与交 融
一 ①(《抱朴子》)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 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②《外篇》 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晋朝]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
二 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③百法纷凑,无 越三教之境。
(3)“联”:迁移所学知识,解读图表信息,进行图文 互换。历史统计图表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实,是历史事实的 表现形式之一。解读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是成功解答历 史定量分析类试题的关键,如本题可联系所学到的均田制。
(4)“析”:仔细鉴别信息,展开定性分析。一是注意 思考从图表中提取的信息是否仅集中于某一方面或侧面的 阐释,是否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二是全面甄别所掌握的信息, 确认信息主流,切忌随意选择某一信息就妄加断言,甚或是 脱离图表空泛谈论。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模式学案第三单元第6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含解析
第6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一、魏晋时期的经济1.农业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2.手工业(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3.商业:总体上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北魏以后,北方有所恢复,南方相对活跃。
4.江南经济的开发(1)原因: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②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③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④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
(2)表现: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兴修了很多农田水利,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两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3)影响: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2)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
2.手工业(1)制瓷业: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2)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3.商业(1)发展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2)“市”的特点: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③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和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成都等。
(4)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
[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经济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这说明政治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战乱、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只能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摧毁经济发展的成果。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板块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含解析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8·福建福州质检)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
由此可以推知( )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D.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解析:C 据材料中“听卖永业田”“良田收百顷”“广占田地”“比置庄田”可知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当时贵族官僚地主依恃各种特权,大肆兼并土地,农民稍遇天灾人祸,就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均田制受到严重破坏,说明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C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法律保障土地买卖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没有包含土地经营方面和社会结构的内容,B、D两项错误。
【新知生成】唐代均田制的瓦解:唐代用来均田的土地极其有限,能够用来授给的只有数量有限的无主土地和荒地,加上实际上口分田能还官的很少,用来均田的数量严重不足。
加之后来土地兼并严重,荒地数量有限导致均田不足,使均田制无法继续实行。
2.(2018·安徽合肥一模)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
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这说明唐朝时( )A.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D.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解析:B 据材料可知,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唐代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加大,种植规模扩大,并成为国家税收的一部分,这说明茶叶作为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故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消费观念”“农民主要财源”“南北经济交流”,故A、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
3.(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荆襄地区的水利兴修早在春秋时已经开始了,而两晋南朝时期水利的兴修更多。
刘宋时,张绍为雍州刺史,在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
这折射出当时荆襄地区( )A.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成为中央政府财政倚重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解析:B 材料中不同时期的荆襄地区都重视兴修水利,折射出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B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
(5)重心南移: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南 北经济趋于平衡。唐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2.手工业 (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 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 图案风格;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代农业科学著作。
3.文化
(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①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促进。 ②代表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 (2)书法 ①阶段:魏晋前处于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②成就
类别 楷书 草书 特征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 代表人物 魏晋钟繇、王羲之;唐朝欧阳询、颜真 卿、柳公权等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 素等
抓主干 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采用耕 耙技术。
(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
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灌溉工具: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税和
3. 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
(1)佛、道盛行,冲击儒学,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2)儒学地位不独尊,与佛道并存,且通过援佛道入儒来更新儒学,最终发展为 “三教合一”。 (3)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做保证 ,魏晋南北 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 4.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自觉阶段: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和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 的努力实践,日臻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 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2020版历史 (通史人教版)阶段三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阶段三 课时2
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考纲考点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魏晋时期农耕技术与土地制度(均田制)。
(2)隋唐时期的农耕技术进步与经济的繁荣。
(3)魏晋至隋唐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文化(1)魏晋儒学遭冲击。
(2)唐代的“三教合一”。
(3)科技:《齐民要术》与南北朝农书。
(4)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不同的特点,经济重心从江南经济开发到经济重心南移开始。
历史解释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兴盛,开始冲击儒学,唐代呈现出“三教合一”的局面,但儒家思想始终占统治地位。
史料实证运用历史史料和后世史家评论,解读印证魏晋至隋唐儒学思想特点及地位的变化。
唯物史观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理论,理解认识佛、道对儒家思想的冲击,理解科技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考点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形成耕耙技术。
(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
2.手工业(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①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②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③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纺织业⎩⎨⎧①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风格。
②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3.商业(1)发展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2)“市”的 特点⎩⎪⎨⎪⎧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品交易。
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③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临安等。
(4)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
2020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81张)
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
针对练2 (2018·四川双流中学高三9月月考,8)韩愈认为儒家的道,“尧以是
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
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还说:“使其道由
愈而粗传,遂灭死万万无恨。”这反映出韩愈
移奠定了基础。
②唐朝时期: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2.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及影响 (1)特征 ①北方人口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体现了当时生 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 ③政治中心的转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3.商业 (1)发展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市场广泛,唐朝开始征收茶税; 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唐朝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教材补缺】 飞钱 亦称“便换”“便钱”,唐宋时期的汇兑券。由于当时钱币缺乏,各地禁钱 出境,在京师的商人将钱交给各道驻京的进奏院、各军、各使或富商,取得 凭证,回本道合券取钱,称为“一飞钱”。元和七年曾规定商人在户部、度 支、盐铁三司飞钱,每千钱加付百钱,商人不至,又改为免费兑换。宋太祖 开宝三年(970年)设便钱务,专门办理便换。南宋初年便换业务还盛行。纸币 流行后,便换业务衰落。
(5)重心南移: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唐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2.手工业 (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 灌钢 法。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 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 图案风格;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高三历史人民版第一轮复习 第三板块 魏晋至隋唐85页PPT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高三历史人民版第一轮复习 第三板块 魏晋至隋唐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2讲魏晋至隋唐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唐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1唐政府征收茶税2经济重心南移趋势3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稳固的表现4儒学对法律的影响5制约科技发展的因素6综合7一、选择题1.(2018·福建福州质检)出处记述《田令》“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文》“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
由此可以推知( )A。
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D。
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解析:C 据材料中“听卖永业田”“良田收百顷”“广占田地"“比置庄田”可知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精选-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三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__魏晋至隋唐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
课时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考点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农业 ()生产工具()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原因 ()过程()意义: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魏晋南北朝:成功烧制出白瓷。
()隋唐.商业历程)()城市的繁荣()商业都会()“重农抑商”: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考点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思想()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形成“三教合一”局面。
三武灭佛“三武灭佛”指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的合称。
这一现象与当时僧侣地主和世俗地主间日益突出的经济利益矛盾有关,也与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汇相关。
“三武灭佛”一方面是佛教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佛教与中国儒家正统文化和道教文化争夺思想统治权的结果。
.科技()印刷术()火药:唐末开始用于战争。
()农学:南北朝时期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数学: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年之久。
()天文学:唐代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首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主持实测子午线长度。
.文化()文学: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①背景错误!错误!错误!()梨园春秋: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图证历史] 曲辕犁核心论点: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和成熟,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图证历史] 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布局核心论点: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3单元 第8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命题立意
2017·全国 北朝到唐朝饮茶习俗 依托历史记载,考查北朝到唐朝南北方
卷Ⅱ·26 的变化
济的发展变化
2017·全国 唐代后期土地占有情 从历史图表切入,综合考查古代自耕农
卷Ⅲ·26 况和人口的变化
济
高考链接突破
解考题
考题1 [2017·全国卷Ⅲ] 土地规模(亩) 20以下 20—130 131—300 300以上 小计
主干知识梳理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等。其中, 广州 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成为唐朝重要
考点深化探究
考点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商业的发展 1.先秦至唐朝城市发展的特征 (1)坊、市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2)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
①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
②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能适应各种土地的耕作要求。曲辕犁发明,我国耕
技术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主干知识梳理
(4)均田制(北魏到唐朝前期) ①概念:在不触动原私有土地的基础上,把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 的农民耕种,农民交纳租税并服劳役和兵役的一种土地制度。均田制的推行是 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为前提的,并没有取消土地私有制,更没有触动地主土地 有制。 ②评价:均田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国家兵役、徭役的征发和 家的财政收入;但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佃农,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 系加强。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实行两税法,均田制被废止。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经济、思想文化课件(59张)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2)过程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 了基础。 ②唐朝时期: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 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重心由 北向南的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 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方人口在全国总人 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使许多文人学者随 之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2.手工业 (1)魏晋南北朝:出现__灌__钢__法____的炼钢技术。 (2)唐代 ①唐代中期以后,_官__营__纺织业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②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1)生产工具:唐代出现__曲__辕__犁___,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 熟。 (2)灌溉工具: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 车。 (3)土地制度:北魏和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 有制。
栏目 导引
3.商业 (1)发展历程 ①魏晋: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商 业恢复发展,洛阳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 ②唐代:商船中有“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十分发达,出现 客舍、邸店、车坊等辅助性经营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一、选择题
1.[2018·贵州凯里一中模拟]唐代《田令》中规定:“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
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
……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
”此规定( ) A.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B.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C.防止了豪强占农民的土地
D.防止了农民卖地逃税
答案 B
解析材料体现了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故选B项。
题干无从体现是专门针对农民或者地主豪强,排除A、C、D三项。
2.[2018·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期末]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
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
A.汉代治水活动都集中在黄河流域
B.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C.隋朝时南北农业基本持平
D.唐代东南发展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
答案 D
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可知,汉代治水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但南方的浙江也有治水活动,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南方经济获得发展,并且此表无法反映整体经济状况,故B项错误;此表是治水活动情况,反映不了整体农业状况,故C项错误;在唐代浙江治水次数最多,治水与农业活动密切相关,表明东南地区农业获得较快发展,故D项正确。
3.[2017·衡水中学调研]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
《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
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
这表明( )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居世界前列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用磁石“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表明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唐朝制瓷业的成就和唐朝瓷器的世界影响,故B、C两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应用于制瓷业的状况,并没有涉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故D项错误。
4.[2017·河北唐山模拟]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
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 )
A.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
B.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答案 A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的繁荣景象,说明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B、C、D三项,均排除。
5.[2018·广东潮州期末]《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该材料说明唐朝( )
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
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
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
答案 D
解析“政府非常重视”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唐朝的史实,同时材料也未体现,故B项错误;C项对材料理解片面,“天下诸津”包含内河和海运,故C项错误;“旁通巴汉,前指闽越”“控引河洛,兼包淮海”表明唐朝的交通四通八达,“交货往来,昧旦永日”反映商贸往来频繁,正是发达的交通推动了商贸的发展,故D项正确。
6.[2018·河北大名月考]开元时(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B.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C.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D.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说明开元时海外贸易繁荣,故选B项。
7.[2018·河北大名月考]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答案 D
解析解题时一是要注意时间:魏晋时期;二是要理解“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这些主张属于儒家思想,由此可知题干反映了佛儒矛盾,故选D项。
8.[2018·湖北宜昌一中期末]有学者评价西晋陆机所写的《平复帖》:“每一个字已不再是生硬的符号,而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个性人物,顾盼婉转,灵光飞动。
”该评论最能说明( )
A.书法艺术已经走向成熟
B.士人的个性意识已经萌发
C.草书最能表达人的情感
D.当时的书法追求美观实用
答案 B
解析秦汉时期,书法艺术走向成熟,排除A项;由材料“有血有肉的个性人物”可知,当时士人的个性意识开始萌发,B项正确;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个性意识,排除C项;草书的实用性不大,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9.[2017·江苏盐城模拟]“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材料二(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
每店
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
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材料三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
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
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
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1)状况:商运活跃,富商众多,交易广泛。
原因:国家统一,疏通交通,有限度开发山林川泽。
(2)发展:具有较为健全的商业保障措施(交通发达、店肆众多)。
新变化:出现夜市;草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3)新气象:出现数量多、分布密集的商业市镇;形成城镇网络。
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便利。
(4)因素:国家统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利润的刺激;政府政策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概括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从交通条件、商业保障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根据基础知识可从夜市与草市的发展、柜坊的出现等现象作答。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可从商业市镇的数量、密度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可从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等角度作答。
第(4)问,从国家统一、政府政策、交通条件、利润刺激等角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