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文言文通假字
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和通假字
79、易:交换、改变,容易 80、譬:譬喻、打比方
81、见:看见,通“现”“被” 82、习:复习、温习
83、堪:忍受
84、肆:放纵、陈列、店铺 85、除=拜:任命官职;除去
86、适:到、往,刚才、正 87、由是=以是=:因此、通
88、奚为:什么,怎么样
好
过这种
89、白:白色、空的、陈诉、90、使:出使、使者、派遣、
然、既、、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感激
固、固守、固然
死亡、通“无“,没有
以及
41、就:靠近,接近、欣赏、42、许:答应,赞同、地方、43、具:器具、具有、准备、44、胡:古代少数民族通称、45、徒:光,空、白白地、
完成、从事
拟生词、表约数,相当于来 通“俱”全、都;详细
为什么
只是
46、方:刚好、正好;才、 47、善:好、好处、擅长、 48、贾:商人、买卖、通“价” 49、直:与“竖”相对、只、50、因:于是、就,凭借、
其 1、代词 例如:事父母能竭其力
2、但是(两句话之间。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2、大概
3、这样 。(“虽然、然而,然则”在文言文中通常翻译成“虽然, 3、难道
这样;这样,却;这样,那么。)
4、正确。例如:吴广以为然。
4、恐怕
例如: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例如:其真无马耶 例如:其真不知明也
当、、的时候、方圆、方正 善于
价值
仅仅,一直、通“值”价值 顺着、按照、因为、通过
51、竟日:一整天
52、市:集市、买
53、戚然:悲伤的样子
54、明年:第二年
55、次第:依次
56、诚:如果、确实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一、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为博士邪“邪”通“耶”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二、古今异义:说“悦”的古字,愉快。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为“文采和道理”今“文科和理科”。
稍稍宾客其父:古为“渐渐”;今“稍微”。
王子曰:古为“王安石自称”今为“国王的长子”从先人还家:古“死去的父亲”;今“古人”不闻机杼声今:用鼻子闻古:听到旦辞爷娘去今:从一地到另一地古:离开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古:只双兔傍地走:今:行走古:跑见往事耳:今:过去的事情古:历史及鲁肃过寻阳:今:路过古: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现在是一种学位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为听今用鼻子嗅。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古为跑;今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为即使,表假设连词。
今虽然,标转折连词。
日中如探汤:古热水,孰为汝多知乎:古为代词“你”,?今为姓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为离,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三、词类活用: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用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四、一词多义: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并自为其名:题上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仲永的卒之为众人:成为邑人奇之:代词,指这件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的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的诗其受之天也:代词,代他的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见往事耳:了解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五、重要词句[童稚]幼小。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通假字的读音应读被通假字的读音,解释也应按被通假字的字义解释,表达时一般用“通”的解说形式。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11、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3、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5、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7、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8、杯: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9、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0、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11、被:通被顶。
动词。
被明月兮佩宝璐。
12、被:同披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13、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14、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15、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
16、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17、辟:通僻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8、弊:通敝困顿,失败。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19、弊:通敝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20、弊:通敝疲惫,衰败。
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21、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22、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23、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24、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5、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汝见我不?26、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宁可共载不?27、材:同才才能。
名词。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汇总大全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汇总大全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jiāng) 通“僵”《童趣》2、不亦说乎“说”(yuè) 通“悦”《〈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 同“汝”《〈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通“智”《〈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 通“现”《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wū) 同“无”《山市》7、裁如星点“裁”(cái) 同“才”《山市》8、尊君在不“不”(fǒu) 通“否”《陈太丘与友期》9、对镜帖花环“帖”(tiē) 通“贴”《木兰诗》10、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两小儿辩日》11、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口技》12、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狼》13、便要还家“要”(yāo) 通“邀”《桃花源记》14、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 同“又”《核舟记》15、诎右臂支船“诎”(qū) 通“屈”《核舟记》16、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 通“父”《核舟记》17、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 同“横”《核舟记》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 通“拣”《核舟记》19、荡胸生曾云“曾”(céng) 通“层”《望岳》20、略无阙处“阙”(quē) 通“缺”《三峡》21、蝉则千转不穷“转”(zhuǎn) 通“啭”《与朱元思书》22、窥谷忘反“反”(fǎn) 通“返”《与朱元思书》2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 通“饲”《马说》24、才美不外见“见”(xiàn) 通“现”《马说》25、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i) 通“才”《马说》26、其真无马邪“邪”(yé) 通“耶”《马说》27、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 通“肢”《送东阳马生序》2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ī) 通“披”《送东阳马生序》29、百废具兴“具”(jù) 通“俱”《岳阳楼记》3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ǔ) 通“嘱”《岳阳楼记》3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 同“馐”《行路难》32、玉盘珍羞直万钱“直”(zhí) 同“值”《行路难》33、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zhé) 通“谪”《陈涉世家》34、为天下唱“唱”(chàng) 通“倡”《陈涉世家》35、固以怪之矣“以”(yǐ) 通“已”《陈涉世家》3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 通“披”《陈涉世家》37、故不错意也“错”(cuò) 通“措”《唐睢不辱使命》38、仓鹰击于地上“仓”(chāng) 通“苍”《唐睢不辱使命》39、是以先帝简拔以“简”(jiǎn) 通“拣”《出师表》40、必能裨补阙漏“阙”(qūe) 通“缺”《出师表》41、亲戚畔之“畔”(pàn) 通“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2、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 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3、困于心,衡于虑“衡”(héng) 通“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4、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 通“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5、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 通“避”《鱼我所欲也》4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n) 通“辨”《鱼我所欲也》4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dé) 通“德”《鱼我所欲也》48、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 通“向”《鱼我所欲也》49、小惠未徧“徧”(biàn) 通“遍”《曹刿论战》50、始一反焉“反”(fǎn) 通“返”《愚公移山》51、汝之不惠“惠”(huì) 通“慧”《愚公移山》5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ǘ) 通“无”《愚公移山》53、一厝朔东“厝”(cuò) 通“措”《愚公移山》古今异义鄙:肉食者鄙。
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之通假字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集【第七册上】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竦(sǒng)”:通“耸”,高耸。
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论语六则》)“罔(wàng)”:通“惘”,迷惑不解。
3、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ěr)”:通“耳”,相当于“罢了”。
4、尊君在不?(《期行》)“不(fǒu)”:通“否”,没有。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pān)”:通“攀”,牵,引。
6、著我旧时袍。
(《木兰诗》)“著(zhuò)”:通“着”,穿。
7、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帖(tiē)”:通“贴”,粘贴。
8、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huǒ)”:通“伙”,伙伴。
9、默而识之。
(《论语六则》)“识(zhì)”:通“志”,记,记住。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quē)”:通“缺”,断缺。
11、哀转不绝。
(《三峡》)“转”(zhuàn):通“啭”,声音转折。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
13、宁可共载不?(《陌上桑》)“不(fǒu)”:通“否”,吗。
【第七册下】1、宣悉以班诸吏(《强项令》)“班(bān)”通“颁”,分发。
2、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强项令》)“臧(cáng)”:通“藏”,躲藏。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zhuò)”:通“座”,座位。
4、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见(xiàn)”:通“现”,出现。
5、技止此耳!(《黔之驴》)“止(zhǐ)”:通“只”,只不过。
6、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岳飞》)“阙(quē)”:通“缺”,缺少。
【第八册上】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出现,显现。
2、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3、曾益其所不能。
文言文复习之通假字
坚明约束者也 3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熟
37.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缶
38.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彩
39.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拒 纳
40.张良出,要项伯
邀
41.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毫
4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背
4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也 早
4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 臣有郤
文言文复习之一
通假字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 智
行无过矣
性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授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否
或不焉
凭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缭
7.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8.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樽
9.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崛
13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影
132.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 又
余年矣
133.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
邀
134.子婴立,遂不寤
悟
135.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 136.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
穆
意于海内
疲
137.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 其救败非也
擒
138.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 弼
擂 俊 慧 昂 暇 悟肢 熟 纵熟
通假字之一——同音通假
1.廉将军…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屎
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凌
3. 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资
4.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50 个中考常考文言文通假字
50 个中考常考文言文通假字1.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ǘ)通“无”《愚公移山》2.不亦说乎“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 同“汝” 《〈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6、始一反焉“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7、汝之不惠“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8、尊君在不“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9、对镜帖花环“帖”(tiē) 通“贴” 《木兰诗》10 、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11 、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 《口技》12 、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 《狼》13 、便要还家“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记》14 、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 同“又” 《核舟记》15 、诎右臂支船“诎”(qū) 通“屈” 《核舟记》16 、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 通“父” 《核舟记》17 、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 同“横” 《核舟记》18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 通“拣” 《核舟记》19 、荡胸生曾云“曾”(céng) 通“层” 《望岳》20 、略无阙处“阙”(quē) 通“缺” 《三峡》21 、蝉则千转不穷“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22 、窥谷忘反“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2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 通“饲” 《马说》24 、才美不外见“见”(xiàn) 通“现” 《马说》25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i) 通“才” 《马说》26 、其真无马邪“邪”(yé) 通“耶” 《马说》27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 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28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ī) 通“披” 《送东阳马生序》29 、百废具兴“具”(jù) 通“俱” 《岳阳楼记》30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ǔ) 通“嘱” 《岳阳楼记》31 、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 同“馐” 《行路难》32 、玉盘珍羞直万钱“直”(zhí) 同“值” 《行路难》33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zhé) 通“谪” 《陈涉世家》34 、为天下唱“唱”(chàng) 通“倡” 《陈涉世家》35 、固以怪之矣“以”(yǐ) 通“已” 《陈涉世家》36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 通“披” 《陈涉世家》37 、故不错意也“错”(cuò)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38 、仓鹰击于地上“仓”(chāng) 通“苍” 《唐睢不辱使命》39 、是以先帝简拔以“简”(jiǎn) 通“拣” 《出师表》40 、必能裨补阙漏“阙”(qūe) 通“缺” 《出师表》41 、亲戚畔之“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2 、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 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3 、困于心,衡于虑“衡”(héng) 通“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4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 通“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5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 通“避” 《鱼我所欲也》46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47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dé) 通“德” 《鱼我所欲也》48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49 、小惠未徧“徧”(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50、一厝朔东“厝”(cuò) 通“措” 《愚公移山》1.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2.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10.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1.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等12.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3.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14.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5.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6.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17.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18.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19.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文言文复习专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复习专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例如:①庄公寤生,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②举错不可不察也。
(《张释之传》)③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系辞下》)十分明显,例①的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错本应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与屈相对,本应用伸,意思才能通畅。
然而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
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
这里的寤、错、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则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通借虽然前人也谓之假借,也是“依声托事”而借音表义,但是它与六书之一的“假借”是不同的。
六书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种法则,是不给某些词造专门书写符号而借用他词书写符事情来替代的法则,是“本无其字”的“依声托事”,没有所谓本字可言(后世再造本字者除外);通借则是古人用字的一种变通现象,即放着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他字来替代,是“本有其字”的“依声托事”。
为什么会产生本有其字而不用的通假现象呢?原因很多。
从根本上说,汉字虽然是以象形、象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能实现形与义的完全统一,因而在造字之初便有了假借。
中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表
中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表通假字表(1-2册)通假字本字读音例句释义出处说悦 yu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愉快《论语十则》女汝rǔ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你《论语十则》知智 zhì 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聪明《论语十则》还旋 xuán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汤烫 tàng 疾在凑理,汤熨之所及也。
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齐剂 jì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汤药《扁鹊见蔡桓公》止只zhǐ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只是《狼》阴荫yīn 绿杨阴里白沙堤。
树阴《钱塘湖春行》静净 jìng 茅檐长扫静无苔。
干干净净《书湖阴先生壁》屏摒bǐng (材之敏,倍人也;)屏弃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舍去《为学》帖贴tiē 对镜帖花黄粘《木兰诗》火伙hǔo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伴《木兰诗》竦耸sǒng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高《观沧海》争怎zěn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怎样《如梦令》。
李清照见现 xiàn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出现《西江月》。
辛弃疾要邀yāo 便要还家邀请《桃花源记》坐座 zuò 满坐寂然座位《口技》指直zhǐ 指通豫南一直《愚公移山》反返fǎn 始一反焉往返,返回《愚公移山》惠慧 huì 甚矣,汝之不惠聪明《愚公移山》亡无 wú 河曲智叟亡以应没有《愚公移山》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乐羊子妻》亡赖调皮 wúlài 最喜小儿亡赖顽皮,淘气清平乐。
村居(辛)厝措 cuò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放置《愚公移山》那哪nǎ 问渠那得清如许怎么《观书有感》通假字表(3-4册)通假字本字读音例句释义出处阙缺quē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中断《三峡》则即 jí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就是《三峡》强僵jiāng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僵硬《闲情记趣》道导 dào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引导《晏子故事》之二曷何 hé 缚者曷为者也什么辑缉jī (柜)饰以玫瑰,辑以翡翠连缀《买椟还珠》熙嬉xī 圣人非所与熙也开玩笑《晏子故事》之二零丁伶仃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过零丁洋》距拒 jù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成语中的文言文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兼词+省略句式+倒装句式+词类活用)
中考语文成语文言文知识一、通假字图穷匕见(现) 一暴十寒(曝) 再接再厉(砺) 信口开河(合) 要宠招祸(邀) 云集景从(影) 知不作愚(智) 列土分疆(裂) 流言蜚语(飞) 信而有征(证) 博闻强识(志) 厝火积薪(措)衣不重采(彩) 殊涂同归(途)暴内陵外(凌) 疾恶如仇(嫉)毋庸讳言(用) 无动于中(衷)焚林而田(畋) 胆战心惊(颤)拨乱反正(返)二、古今异义(1)看似一个双音节词而实为两个单音节词。
如:曾经沧海(曾:曾经; 经:经历)言过其实(其:他的; 实:实际)提纲挈领(提:举起; 纲:纲绳)身体力行(身:亲身; 体:体验)求全责备(责:要求; 备:齐全) 十年树木(树:培植; 木:树木)消息盈虚(消:消失; 息:滋生)海阔天空(天空:像天一样空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可以; 以:表凭借) (2)虽是双音节词,但古今意义大不相同。
如: 奉行故事(先例) 慷慨激昂(情绪激昂)便宜行事(方便) 贻笑大方(见识广博的人)三、兼词付诸东流(诸:之于)居心叵测(叵:不可)心不在焉(焉:于此)四、省略句式①省略宾语。
如:引(之)以为戒述(之)而不作②省略谓语。
如:一字(值)千金一言(重)九鼎再(鼓)衰三(鼓)竭③省略介词“于”。
如:运筹( )帷幄付之( )一炬置之( )度外祸起( )萧墙防患( )未然鹤立( )鸡群五、倒装句式①宾语前置。
如:时不我待(时不待我) 人莫予毒(人莫毒予)何去何从(去何从何)唯利是图(图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将附焉)介宾短语的宾语前置。
如:夜以继日(以夜继日)德以报怨(以德报怨)文以载道(以文载道) 一以当十(以一当十)②介宾短语后置。
如:绳之以法相濡以沫嗤之以鼻持之以恒掉以轻心无济了事重于泰山1六、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活用为一般动词。
如:有口皆碑不毛之地不翼而飞不蔓不枝口蜜腹剑衣锦还乡无所事事先礼后兵春华秋实朝秦暮楚粉墨登场苗而不秀月晕而风春风风人一鼓作气沐猴而冠②使动用法。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句中义:可以凭借。
现代义:能够,许可,可能。
2.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句中义:把……作为。
现代义:认为。
3.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句中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的一代。
现代义:①专指子女;②青年男女。
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句中义:文采和道理。
现代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的条理。
5.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句中义:渐渐。
现代义:稍微。
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句中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官员。
现代义:学位最高一级,或指获此学位的人。
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句中义:其中夹杂。
现代义:跟两端或周围等距的位置;在两端或周围的界限以内。
8.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句中义:鲜艳美丽。
现代义:食物味道好。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句中义:交错相通。
现代义:运输事业的统称。
10.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句中义:从哪里来。
现代义:从过去以来。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句中义:妻子和儿女。
现代义:专指妻。
1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句中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现代义:没有任何出路的境地。
1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句中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现代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意为"不管"。
14.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观潮》)句中义:举枪。
现代义:①古代的一种投掷武器。
②田径赛运动项目,比赛投掷标枪的远近。
③标枪比赛使用的投掷器械。
15.人物略不相睹(《观潮》)句中义:指人和物(东西)。
现代义:单指人。
16.天大寒,砚冰坚(《送东阳马生序》)句中义:特别寒冷。
现代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17.越明年,政通人和(《岳阳楼记》)句中义:第二年。
现代义:今年的下一年。
(还没到来的)18.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句中义:南面直到。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六册教材常考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鸢飞戾天者
戾
至、到达
罪过,乖张
《与朱元思书》
经纶世务者
经纶
筹划、治理
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与朱元思书》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真正,确实
诚实
《富贵不能淫》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
这
表判断的动词
《富贵不能淫》
子未学礼乎
子
你
儿子
《富贵不能淫》
丈夫之冠也
丈夫
男子
女子的配偶
《富贵不能淫》
父命之
月色入户
户
多指门
住户,人家
《记承天寺夜游》
念无与为乐者
念
考虑,想到
纪念,思念
《记承天寺夜游》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只是
转折连词,但是
《记承天寺夜游》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
清闲的人
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记承天寺夜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许
表示约数
或许,允许
《与朱元思书》
猛浪若奔
奔
指飞奔的马
奔跑,飞奔
三人行
三
表示多个
表示确数
《〈论语〉十二章》
有朋自远方来
朋
志同道合的人
朋友
《〈论语〉十二章》
饭疏食,饮水
疏
粗糙
疏通、疏散
《〈论语〉十二章》
饭疏食,饮水
水
指冷水
无色无味的液体
《〈论语〉十二章》
温故而知新
故
学过的知识
原来的、从前的
《〈论语〉十二章》
学而时习之
时
按时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最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一.通假字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征发,调发)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通“欤”,吗)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9.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仅仅,才)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苍鹰,猛禽)11.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1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13.自董卓已来(“已”通“以”)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二、一词多义1、与①尝与人佣耕,每与臣论此事(同,和)②与皆来会计事(一起)③轻寡人与(同“欤”,相当于“吗”)④与臣而将四矣(yù,加)----加2、之①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到……去)②怅恨久之(凑足音节,无实义)③鸿鹄之志,天子之怒,智能之士,平明之理(结构助词,的)④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⑤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词,指这件事)⑥固以怪之矣(指鱼腹藏书)⑦时人莫之许也(“之”作宾语前置,代词,代上文的自比)⑧孤之有孔明(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3、而①佣者笑而应曰,长跪而谢之曰,可计日而待也(连词,表修饰关系)②夺而杀尉,为坛而盟,挟天子而令诸侯,(连词,表顺承关系)③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而君逆寡人者,挺剑而起,而其主不能守,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中道崩殂,(转折连词,但是)④则名微而众寡(连词,表并列)4、应①佣者笑而应曰(回答)②宜多应者,杀之以应陈涉(响应)5、若①若为佣耕(你)②非若是也(如,像)③若士必怒,若跨有荆、益,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若无兴德之言,(假如,如果)6、为①若为佣耕,俱为一体(是)②为屯长,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当)③为坛而盟(修筑)④功宜为王(称作)⑤以君为长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当做)⑥好为《梁父吟》(唱)⑦谓为信然(是)⑧以弱为强者(变为)⑨贤能为之用,士卒多为用者(被)⑩为忠善(做)7、会①会天大雨(适逢,正赶上)②与皆来会计事(集会)③东连吴会(kuài,指会稽郡)8、道①道不通(道路)②中道崩殂(中道---中途)③以咨诹善道(道理)9、乃①陈胜、吴广乃谋曰,乃行卜,乃丹书帛曰,(于是,就)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③凡三往,乃见;羽、飞乃止(这才)10、等①等死,死国可乎(同样)②公等遇雨,关羽、张飞等不悦,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物的名词后,表示多数或列举未尽)11、以①扶苏以数谏故(因为)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咨臣以当世之事(介词,把,用,拿)③吴广以因为④固以⑤以激怒其众,以咨诹善道(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⑥祭以尉首,以大易小,以头抢地尔(用)⑦将兵徇蕲以东(用在“东”前,表示方位的界线);受命以来(表示时间的界线)⑧杀之以应陈涉,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以光先帝遗德,悉以咨之,以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来)是以(因为)先帝简拔以(来)遗陛下⑨而安陵以(凭借)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因为)有先生也⑩以弱为强者(从-----?)⑾此可以为援,以君为长者,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⑿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所以---用它来,拿它来)⒀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可讲作“而”)⒁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连接因果两个分句,可译为“以致”)12、将①(率领,带领,带兵)②项燕为楚将,(大将,将军)③与臣而将四矣(将要)④出郭相扶将(扶,持)13、数①扶苏以数谏故(屡次)②数有功(多次)③广故数言欲亡(几次);卒数万人,数日(几)④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不可胜数-----胜:尽。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8、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 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 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目 现换成 “眼睛” 寡 现换用 “少” 足 现换用 “脚”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愿为市鞍马。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今异义词
此,在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的基础上, 如果根据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不通的某一个字或 者词,我们可以辨析它是否存在通假现象。
必修1
《诗经》两首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文言实词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两大变化: 一是词形由单音节向双音节演变,一是词义大多数已 发生变化。而词义的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词义弱化、 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 名称说法变化。
方法感悟
(一)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正确理解古今异义,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小知不及大知 (2)零丁孤苦 (3)或师焉,或不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乃瞻衡宇 (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而征一国者 (8)夙遭闵凶; (9)常在床蓐 (10)云销雨霁 (11)汤之问棘也是已;
(通“智”) (通“伶仃”)
(通“否”)焉
(通“途”) (通“横”) (通“斑”) (而,通“能”)
• 【答案】 (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 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练一练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句读之不知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
欢迎加入中考学习资料分享群,群号:292608067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 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文言文高频词(七)常见通假字
⽂⾔⽂⾼频词(七)常见通假字“通假”是古⽂中⼀种⽤字现象,即临时借⽤读⾳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是“通⽤”,“假”是“借代”。
⼀种是⾳同或⾳近⽽意义也相通两个字,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叫“通⽤”。
如“县”通“悬”,“责”通“债”“反”通“返”,“知”通“智”等。
另⼀种是借⽤⾳同或⾳近但意义毫不相⼲的字来替代某个语⾳或字,这种情况叫做假借。
假借字⼜有两种情况。
(1)“本⽆其字”的假借。
如:古代原只有第⼆⼈称代词的读⾳⽽没有字,于是借⼀些读⾳与第⼆⼈称代词读⾳相通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样就不需另造新字了。
如“三岁贯⼥,莫我肯顾”(《诗经· 硕⿏》)中的“⼥”是假借字。
(2)“本有其字”的假借。
⽂字中已有某字,可是写的⼈偏不⽤,⽽借⽤⼀个与这个字⾳同或⾳近的字来替代,⽽这两个字的字形不⼀定有联系,意义也没有什么关系。
如“君⼦⽣⾮异也”(《劝学》)中的“⽣”通“性”;“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中的“得”通“德”。
这⼀类字⼜称为通借字。
在⾼中⽂⾔⽂学习中的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通假字与本字的“同⾳”“⾳近”是指古⾳,由于语⾳的变化,⼀部分通假字在现代汉语⾥的读⾳和本字的读⾳已不同。
通假字与本字之间在字形上有三种关系。
(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如“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受”代替形声字“授”。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如“其称⽂⼩⽽其指极⼤”(《屈原列传》)中“指”代替“旨”,旨趣。
(3)⾳同或⾳近的字互相通假。
如“天地曾不能以⼀瞬”(《⾚壁赋》)中“以”代替“已”,停⽌。
通假字主要在⽂⾔翻译题、实词意思推断题和名篇名句默写题中考查,名句默写题中的通假字不能写成其本字。
1.召有司案(通“按”,审察,察看)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2.愿伯具⾔⾂之不敢倍(通“背”,违背)德也。
(《鸿门宴》)3.颁(通“斑”,头发花⽩)⽩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之于国也》)4.沛公不胜桮(通“杯”,酒器)杓,不能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眼金睛识通假 ——《宋昭公出亡》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 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 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 者!” …… 验证:“被”同“披”, 穿着
火眼金睛识通假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 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 饱。…… 验证:“食”同“饲”,提供 饭食
中 考 复 习文 言 文 ——通假字
呈贡一中 刘丹
说说通假字的类型
• 甚矣,汝之不惠。
•
“惠”同“慧” “火”同“伙”
•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
音同通假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 路转溪桥忽见。 “见”同“现”
音近通假
循章撷句理通假 ——中考常见题型 填空题 选择题 解释题
简答题
翻译题
循章撷句理通假 ——填空题(2005年广西桂林)
阅读材料:《马说》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 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考题: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 释其意义。 ① 食 通 饲 ,意义: 喂 养 ② 见 通 现 ,意义: 显 现
文言复习三步走
归 纳 整 理 练 习
火眼金睛识通假 ——《滇游日记》
……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 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 验证:“帖”同“贴”,粘贴
火眼金睛识通假 ——《论语· 子张》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 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验证:“亡”同“无”,没 有
火眼金睛识通假
复习通假很容易, 它和本字连一起。 读音释义是考点, 记住出处好答题。
火眼金睛识通假 ——《烛之武退秦师》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 武。……
验证:“知”同“智”, 聪明
火眼金睛识通假 ——《孔子学琴》
……师襄子辟席再拜,曰: “师盖云《文王操》也。”
验证:“辟”同“避”,躲避,这里指 离开
火眼金睛识通假 ——《苏东坡焚屋券》
……即命人取屋券对妪焚之, 呼妪子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 直。 验证:“直”同“值”,价钱
循章撷句理通假 ——翻译题(2008年云南昆明)
阅读材料:《陈涉世家》 考题: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征发了九百名贫苦农民发配到渔阳去驻守边防
追源溯流说通假 ——通假字的性质
用一个与本字音同音近 而义不同的字去代替本字。
追源溯流说通假 ——通假字的条件
通假字与本字在意义上
循章撷句理通假 ——简答题(2005年吉林)
阅读材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考题: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 “曾” 的意思是什么? 答: 同“增”,增加。
循章撷句理通假 ——翻译题(2005年云南昆明)
阅读材料:《三峡》 考题: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连绵的群山,一点儿缺口也没有
循章撷句理通假 ——解释题(2007年山西太原)
阅读材料:《核舟记》 考题: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 同“屈”,弯曲
循章撷句理通假 ——解释题(2008年云南昆明)
阅读材料:《陈涉世家》 考题: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 同“倡”,倡导
循章撷句理通假 ——选择题(2005年贵州毕节)
阅读材料:《鱼我所欲也》 考题:下列各句中,“得”字的意义与其余 C 三项不同的是( ) A、二者不可得兼 B、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循章撷句理通假 ——选择题(05年四川广安)
阅读材料:《马说》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考题: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C A、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B、①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C、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