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新新

合集下载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针对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一种专业方案。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

以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具备电子电路设计、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和嵌入式系统等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

二、培养内容1.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学、信号与系统理论、电磁场与电磁波等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多个专业选修课程,包括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物联网技术等方向的选修课程。

4.实践能力培养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模式1.课堂教学通过理论课程的授课,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2.实验实习通过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科研创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四、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设置多个实验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等,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2.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一定的设计任务,通过毕业设计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实验报告、项目实践成果等。

六、学科发展方向综上所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包括基础理论、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实践环节等,并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和科研创新等方式,培养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通信、计算机应用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合从事现代电子、通信、仪器仪表、家电、计算机应用、控制、网络通信等众多相关领域和行业的生产、管理、开发、研制、经营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数学、物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测量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信息电子实验技术等方面的严格训练;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手段;具备现代电子信息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测试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本学科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基础。

2.系统掌握现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的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与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在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可运用计算机做辅助分析、辅助设计、能分析和设计智能化的产品。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现代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概率与数理统计、工程数学?(复变函数)。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四年制本科。

学生毕业应达到最低总学分为160学分。

其中综合教育平台55学分,文理基础平台(数理模块)21学分,专业课平台84学分。

理学学士项教学生产劳动机动假共备目学军事训练教育实专业实毕业论期时间期计注上课考试社会调查习习文迟入学不足 1 16 1.5 一 4 1 10 52 学时自加补 2 18 1.53 18 1.5 二 2 1 10 524 18 1.55 18 1.5 三 2 1 10 526 18 1.57 18 1.5四 2 3 10 528 10 6共计 126 11.5 8 10 6 10 6 40 208总学时课程公共核心课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通识课类别公共专业合计学时数 1000 576 324 459 324 450 1000 2133 3133% 31.92 18.38 10.34 14.65 10.34 14.36 34.43 65.57 100 学分数 55.5 28 17 22 17 21 55.5 105 160.5 学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公共课 14 178+2 12 2 2 2 通识课 14 11 专业课 5 16 14 22 17 19 周学时 28 33 26 26 2419 21(一) 综合教育平台(55学分)1、公共教育模块(47学分)课考核课程开设总学时备程方式开设周开设课程名称学分类学时学期合课堂研讨与考考编号注别计教学实践试查 091930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48 48 3 1 3 ?091810 形势与政策? 16 1 1 0.5采取专题辅091811 形势与政策? 16 1 2 0.5导,电视讲091812 形势与政策? 16 1 3 0.5 ? 座等形式,091813 形势与政策? 16 1 4 0.5 学校统每学期开设一安排 091814 形势与政策? 16 1 5 0.5 ? 16周,不计091815 形势与政策? 16 1 6 0.5 学时,四年091816 形势与政策? 16 1 7 0.5 ? 均开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203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2032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规格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电子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相结合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创业和竞争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针对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确定专业学术型、工程实践型、就业创业型三种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学术型”:在学习的奠基阶段,强调打好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在积累成长阶段针对专业学术型的学生进行电子信息基本知识和技能,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等方面初步培养;在能力强化阶段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训练并对在该学科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做好准备。

毕业生可报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物理、无线通信等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2.“工程技术型”:培养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技术创新与综合设计人才。

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工程素质,动手能力强,毕业生可从事工程技术应用与开发设计工作。

3.“就业创业型”:培养不但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知识更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人才。

掌握较好的专业技能及工程素养,动手能力强。

毕业生可以从事工程技术应用和管理工作。

二、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要求本专业按照4年制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知识结构要求如下: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和电路分析基础等基础知识。

三、四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和微波遥感专业基础知识。

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的专门知识。

1. 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计算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2. 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学物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的相关专业知识。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1.专业概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多学科交叉领域专业。

它研究和应用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的能力。

2.专业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理论基础;(2)培养学生具备电子信息系统的实际开发和应用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研与创新能力;(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专业课程设置(1)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等;(2)通信技术基础:包括通信系统原理、通信信号处理、调制与解调技术、电磁波传播与天线等;(3)计算机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原理、编程语言与算法设计等;(4)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等;(5)综合实践课程:包括电子实验、通信实验、计算机实验、实践教学等。

4.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教学:通过电子实验、通信实验、计算机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2)课程设计:通过开展课程设计活动,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3)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掌握实际工作技能;(4)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5.职业发展与就业方向(1)研发工程师:在电子信息领域从事新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工作;(2)系统工程师:负责电子信息系统的集成与调试工作;(3)维护工程师:负责电子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工作;(4)项目经理:负责电子信息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工作;(5)销售工程师:负责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工作。

总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制造、研究、管理以及从事相关技术领域教学工作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具备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3、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初步具备一定的外文检索及相关应用能力,能用外语进行交流;4、具备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熟练运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处理事务的意识和技能;5、具备一定的科学和人文素养;6、掌握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设计、分析、实验和科学研究的训练,掌握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及再现的系统知识;7、具有利用计算机开发和支持相应系统的能力,具有解决电子信息工程实际问题,包括设计、组建、管理、维护电子信息系统的能力。

二、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制图与AutoCAD、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MA TLAB基础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通信系统原理、DSP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等。

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等。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论文、专业实践、毕业实习、自主创新学习、军训、综合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

五、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六、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七、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须修满183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

其中课堂教学142学分,实践课41学分。

(一)课堂教学学分要求1、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须按教学计划修读,修满52学分。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技术方向)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技术方向)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技术方向)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内宽厚的数理基础、系统掌握光电子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理论基础、实验技能和专业知识,初步受到严格的科学研究训练,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光电子技术与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科学研究、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科技开发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要求:1)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良好的人文社科基础;2)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系统地掌握光电子技术和光电信息技术领域必需的、较宽的基础理论;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实验理论、计算机辅助计算与设计理论;具备科技创新和工程应用的基本知识;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与专业有关的外文书刊和文献资料;4)较深入地了解其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修完185学分。

(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自学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应用知识的能力(包括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听说读写等外语应用能力等)、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等)及交流能力(包括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3)素质结构要求:具备热爱祖国的基本素质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素质、工程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光电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光电子技术与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设计、制造、开发及管理工作。

1.专业技术知识具有从事光电子技术相关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应用知识以及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光电子技术与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设计、制造、开发及管理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能够在电子及信息科学领域从事科技开发、产品设计、技术教育和管理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熟练地掌握电子信息与技术领域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进行电子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决策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加强通识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理工经文各面知识互相渗透,不断丰富学生的综合基础知识。

2.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较强的逻辑及形象思维能力,具有对问题的总体把握和归纳能力,实验动手和设计能力;3.对电子信息科学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有一般的了解,对高技术领域如电波传播、微波遥感技术、光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等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4.具有一定的编程、利用计算机软件解决科学及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文献检索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归纳、整理与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5.掌握一种外国语,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学制与学位学制: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6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三、毕业条件本专业学生需修满170学分(见下表)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学生修满学分构成表四、指导性教学计划及主要课程说明注:标出“*”的为核心课程(二)主要课程说明1.课程名称:电路分析课程简介:本课程包括线性电阻电路,非线性电阻电路,线性网络基础,动态电路,一阶、二阶时域和系统动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及分析,三相电路,互感和理想变压器,二端网络,频率特性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培养方案(本科层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培养方案(本科层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培养方案(本科层次)一、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1.培养目标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设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3‎个专业方向。

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等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维护和技术支‎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本科工程型‎技术人才,可达到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具备成长为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的资格‎。

2.培养模式本科工程型,学制四年。

按照电子信息‎大类--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培养,学生前3年按‎大类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在第6学期选‎择专业方向,然后按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采用“3+1”培养方式,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到企‎业联合培养;具体按照“2.5+0.5+0.5+0.5”模式实施。

第1~5学期在校学‎习,第6学期与企‎业联合培养,第7学期回校‎学习,第8学期到企‎业进行联合培‎养。

与企业联合培‎养内容详见企‎业学习阶段联‎合培养方案。

3.能力要求3.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微积分、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场‎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和物‎理学中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近现代物理等‎。

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工程‎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1)电路分析与设‎计: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设计、通信电子线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等‎知识。

(2)计算机系统、微处理器原理‎与系统设计方‎面的知识。

(3)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方面的知识‎:包括信号的分‎析,确定信号通过‎线性和非线性‎系统、随机信号特征‎及通过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80714T一、培养目旳与基本规格1.培养目旳本专业面向通信、电子测量仪器、电子计算机、电子专用设备、电子元器件、广播电视和视听设备等行业, 针对电子信息有关领域旳产品开发设计、设备生产与维护应用、技术管理等岗位, 培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具有从事本专业旳工程技术工作所需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掌握电子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 具有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场工程师)。

2.基本规格(1)知识规定①基础知识: 具有较扎实旳工科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 很好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扎实旳计算机基础知识;很好地掌握一门外语知识,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旳基本知识。

②关键知识: 掌握电路与电子技术、信号系统与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电磁场等方面旳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有关旳工程基础知识。

③有关知识: 具有与本专业有关旳职业和行业旳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等方面旳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具有经济和企业管理等基本知识;理解专业常用旳技术规范和原则。

(2)能力规定①基础能力: 较强旳中文体现、交流沟通能力, 具有一定旳外语阅读与交流能力;具有一定旳科技文献检索能力, 具有较强旳计算机应用能力。

②关键能力: 具有较强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 分析和处理工程技术实际问题旳能力;具有一定旳软件编程能力和硬件应用能力;具有纯熟使用常用电子仪器设备旳能力。

③有关能力: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 以及在团体中发挥作用旳能力;具有不停探索, 与时俱进, 适应目前社会发展旳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对外交流能力, 能进行有效旳工程技术沟通、合作与竞争旳能力。

(3)素质规定①基础素质: 具有良好旳社会主义道德修养、品行和职业道德;具有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团结友爱、乐于奉献旳人文情怀, 较强旳法制观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团队协作,厚基础、宽口径、精术业、通工程,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身心健康,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成为复杂环境电波传播、电磁兼容和信息感知、测量、控制与处理等领域的“专业学术型”创新人才,能够在物理学及其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通过3-5年实际工作的锻炼,期望达到如下目标:(1)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水准和敬业精神,有意愿和能力服务国家和社会;(2)能够独立承担复杂环境电波传播、信息感知等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和测试等工作;(3)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成为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和业务骨干;(4)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作为初级领导或者重要成员有效地发挥作用;(5)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途径更新电子信息方面的核心知识和能力,部分毕业生通过研究生教育能够开展横跨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

二、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及相关电子信息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在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加以利用。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和信息感知、测量、控制与处理等复杂科学和技术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有针对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和信息感知、测量、控制与处理等领域中的基础科学、复杂系统、工程应用的设计、分析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创新研究:具有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创新设计和实施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领域实验的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实现学术研究能力提升。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授予学位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80714T)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了解水利水电方面与电子信息相关的基础知识,能够在电子系统设计、电子器件开发与应用、光电检测技术等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技术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能够服务水利水电行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应达到以下目标: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电子系统设计和产品研发中综合考虑法律、环境、社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2.能够综合运用工程数理基础知识和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知识,解决电子电路设计与应用、信号分析与处理、集成电路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复杂工程问题,达到工程师水平,或者能够在与电子技术、信息工程或相关专业领域接受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成为相应领域的研究人员或技术骨干;3.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组织管理和一定的领导能力,能够组织中小型项目的实施,独立领导团队进行产品设计和制作任务。

4.具有在工程实践中自我学习、不断提升和拓展自己专业技术水平的能力。

三、培养(毕业)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电子电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电子信息方面的基本工程训练,在集成电路设计和信息检测方面有一定专长,具备较好的应用实践和技术研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3. 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具备设计与实施电子信息技术方面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 了解与电子信息领域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电子信息技术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新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新新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规格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电子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相结合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创业和竞争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

就术专业方面的专门知识。

1. 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计算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2. 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学物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的相关专业知识。

3. 专业知识:掌握天线原理、量子力学、电磁场理论、电波传播概论、通信原理、微波技术基础的专业知识。

4. 实践类知识:具有电波测量实验、电子电磁技术实验、专业特色实验(微波应用)等的专业知识。

5. 能力素质知识:了解电波传播相关专业的最新动态,微波、毫米波天线技术方面的理论前沿,具有天线设计与电磁波测量的实际能力。

(二)能力结构要求通过专业培养,要求学生具有:1. 获取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自学能力较强,并具有扎实的数学、外语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具备优良的交流沟通能力,有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具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

2. 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具有良好的综合运用电波传播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领域的创新型人才。

4. 身心素质:了解体育运动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标准;具有面对困难、失败、挫折的良好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成功、成就不骄不躁的精神面貌。

三、学制与学位1. 基本学制:四年2. 学位:理学学士四、专业方向与业务能力(一)专业方向理工结合,发挥学校电子、学院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优势,培养物理学、无线电物理与射频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应用人才,形成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毫米波两个专业方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基本信息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36 专业管理学院:工程学院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电子信息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电子信息科学的前沿动态,掌握电子信息科学方向的科研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电子信息科学以及相关学科领域内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一)政治思想和道德品德要求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有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工作适应性,责任心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专业基本要求掌握电子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电子信息科学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以及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新兴成果;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具有相关实验理论和实验方法的系统知识,较好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辅修其他专业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三)综合素质要求具有较好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使用计算机解决文字处理、信息管理等常见的问题,能够阅读本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资料;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定的军事、体育、卫生、健康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正确的劳动观。

四、修读年限要求实行弹性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在校学习年限为3-6年。

五、学分要求最低毕业总学分:160学分。

其中通识教育必修30.0学分,通识教育选修19.0学分;学科基础必修29.0学分,学科基础选修15.0学分;专业教育必修24.0学分,专业方向0.0学分,专业教育选修21.0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2.0学分。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优良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电子系统、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集成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等宽厚的基础和系统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分析、表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爱国敬业、诚信务实、身心健康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注重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毕业后可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在物理学、工程数学、电子学等方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在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电路与系统、微机电系统等方面接受设计、制造及测试技术的基本训练,掌握文献资料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

初步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和新技术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3.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获得较好的器件、电路及电子系统的分析、设计及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能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具备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

5.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主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固态电子论、微电子工艺、微电子器件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基于Verilog的数字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适应性和动手能力较强,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制造、应用、维护和销售的高等应用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是一个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号的产生、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技术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较系统地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研究的一般方法;具备分析和维护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具有设计、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具有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达到我校规定的四级外语水平;正确使用普通话。

()具有较好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具有健康体魄和一定的军事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专业主干课程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主干课程:模块物理系列课程:大学物理;模块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程序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等;模块信息处理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与方法;3、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4、熟悉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5、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信号与线性系统、通信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四、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电子技术认识实习、计算机程序课程设计、电路电路CAD设计、电子技术课程综合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电子装配实习、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

五、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六、作为第二专业辅修的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信号与线性系统、通信原理。

七、专业教学任务实施方案1、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见附表2)2、集中实践教学进程表(见附表3)3、专业课程课外教学进程表(见附表4)4、课程学期进程表(见附表5)八、课程结构分类统计与毕业学分要求附表1 课程结构分类与毕业学分统计表附表2 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附表3 集中实践教学进程表附表4 专业课程课外教学进程表附表5 课程学期进程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规格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电子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相结合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创业和竞争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针对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确定专业学术型、工程实践型、就业创业型三种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学术型”:在学习的奠基阶段,强调打好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在积累成长阶段针对专业学术型的学生进行电子信息基本知识和技能,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等方面初步培养;在能力强化阶段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训练并对在该学科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做好准备。

毕业生可报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物理、无线通信等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2.“工程技术型”:培养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技术创新与综合设计人才。

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工程素质,动手能力强,毕业生可从事工程技术应用与开发设计工作。

3.“就业创业型”:培养不但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知识更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人才。

掌握较好的专业技能及工程素养,动手能力强。

毕业生可以从事工程技术应用和管理工作。

二、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要求本专业按照4年制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知识结构要求如下: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和电路分析基础等基础知识。

三、四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和微波遥感专业基础知识。

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的专门知识。

1. 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计算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2. 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学物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的相关专业知识。

3. 专业知识:掌握天线原理、量子力学、电磁场理论、电波传播概论、通信原理、微波技术基础的专业知识。

4. 实践类知识:具有电波测量实验、电子电磁技术实验、专业特色实验(微波应用)等的专业知识。

5. 能力素质知识:了解电波传播相关专业的最新动态,微波、毫米波天线技术方面的理论前沿,具有天线设计与电磁波测量的实际能力。

(二)能力结构要求通过专业培养,要求学生具有:1. 获取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自学能力较强,并具有扎实的数学、外语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具备优良的交流沟通能力,有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具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

2. 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具有良好的综合运用电波传播与天线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同电子信息领域“创造、创业、引领”能力。

3. 创新能力:通过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具备本学科及跨学科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创新工程实践能力以及独特的科学追求视野。

(三)素质结构要求通过专业培养,要求学生具备:1. 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基本原理,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勤奋好学、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团结共事、敬业爱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爱国、知礼、诚信”的道德品质和“阳光、进取”的健全人格。

2. 人文素质: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素养,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和书面优良交流沟通能力;掌握一定的知识产权、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能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3. 专业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创新意识,较强的工程素养和效益观念。

具备专业知识创新的素质与能力,成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领域的创新型人才。

4. 身心素质:了解体育运动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标准;具有面对困难、失败、挫折的良好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成功、成就不骄不躁的精神面貌。

三、学制与学位1. 基本学制:四年2. 学位:理学学士四、专业方向与业务能力(一)专业方向理工结合,发挥学校电子、学院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优势,培养物理学、无线电物理与射频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应用人才,形成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毫米波两个专业方向。

(二)业务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该专业领域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可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系统掌握数学、物理学与电子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 掌握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毫米波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3. 具有将物理信息、电子信息、计算机、单片机等相结合的综合设计和开发应用能力;4. 具有解决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毫米波技术中相关问题的能力;5. 了解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毫米波技术方面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状态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状况;6.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具备一定的产品设计、实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五、课程构成及安排本专业的本科四年划分为3个阶段来实现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精细化设计。

奠基阶段I(打基础、固基阶段,前年),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培养内容结构的侧重为:知识(A++)、能力(B)、素质(C+);此阶段是学生的“入学适应期”,主要目标是完成由中学向大学学习的适应转变,关爱学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力求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之上初步塑造阳光、进取的性格。

积累成长阶段II(知识、能力、素质均衡阶段,中间年):在加强学生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培养内容结构的侧重为:知识(A+)、能力(B+)、素质(C+),力求在加强学生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能力强化阶段III(综合能力培养阶段,最后1年),对学生综合能力加强培养,培养内容结构的侧重为:知识(A)、能力(B++)、素质(C+)。

此阶段为转型期,为学生下一步的就业创业、攻读学术型硕士、攻读工程型硕士提供选择性培养和训练。

第一模块课程:基础课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修中国近代史纲要必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必修大学英语必修高等数学必修线性代数必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必修场论与复变函数必修大学物理必修物理实验必修计算机导论与C语言程序设计必修工程图学与计算机绘图必修大学体育必修第二模块课程:学科基础课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性质电路分析基础必修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必修信号与系统必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必修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必修电子线路实验(Ⅰ、Ⅱ) 必修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必修第三模块课程:专业课(专业核心课)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数学物理方程必修数值计算方法必修天线原理必修量子力学必修电磁场理论必修电波传播概论必修通信原理必修微波技术基础必修电波测量实验必修第四模块课程:专业选修课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性质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选修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选修微波遥感基础选修电子电磁技术实验选修专业特色实验(微波应用)选修DSP技术选修射频电路基础选修电离层传播选修数字信号处理选修对流层传播选修计算物理选修六、主干课程设置(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主干课程包括:数值计算方法、电路分析基础、计算物理、数学物理方程、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等。

特色课程:微波技术基础、电波传播概论、天线原理、微波遥感基础、电磁兼容原理技术等。

1 主干课程先后关系图图2 第一学年课程梯次图图3 第二学年课程梯次图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电子线路实验电波测量与实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现代电磁仿真天线原理电波传播概论微波器件与电路电磁兼容原理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微波技术基础量子力学图4 第三学年课程梯次图图5 第四学年课程梯次图七、时间分配表在校期间四年共计164教学周,具体安排见表1。

表1 每年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以周计)八、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分配表表2 四年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数分配表九、教学进程计划表(一)教学进程计划总表表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计划总表注:1.多种形式包括:作业、课堂讨论、调研实习、案例教学、小论文等。

表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能力素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注:1.此模块学生毕业的最低学分为22学分,国家英语四级通过后不修校内英语四级。

2.“科技制作”为参加能力素质模块中创新能力提升部分的一项科技创新活动或竞赛。

(二)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表5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一览表(三)外语四年不断线计划安排表表6 外语不断线计划安排(四)信息技术或计算机不断线计划安排表表7 信息技术或计算机四年不断线计划安排表十、知识、能力、素质矩阵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矩阵(见附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