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宗教改革》2

合集下载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两个相互对立但又紧密联系的潮流。

宗教改革作为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对欧洲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反宗教运动则是一种对改革者的抵制和反击。

本文将从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及其思想,以及反宗教运动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宗教改革在16世纪的欧洲兴起,其背景与当时罗马天主教教会的腐败以及社会的变动密切相关。

在这个时期,教会成为社会的权力中心,教会的高级职位世袭化,教士的生活堕落,以及贩卖赎罪券等丑闻频发。

同时,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人们对教会的不满开始逐渐积聚。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1.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主要领袖之一。

他公开反对教会的贩卖赎罪券的行为,并于1517年发布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

他提出了“因信称义”的理念,即信仰上帝可以使人得到救赎,而非通过教会的仪式和赎罪券。

这一观念对当时的教会体制产生了巨大冲击。

2.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约翰·加尔文是改革派教会(长老会派)的创始人。

他的著作《基督教要义》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信仰观点。

加尔文主张上帝的预定论,认为人的得救与否早已由上帝决定,人类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个命运。

这一观念对于当时的信徒来说,具有强烈的安慰和鼓舞作用。

三、宗教改革的发展和影响宗教改革迅速在欧洲扩散,形成了多个派别,如路德宗、改革宗和长老会派等。

这些新兴宗教派别崇尚个人的宗教体验,强调对圣经的直接解读,并且推动普及在本国使用国语进行宗教仪式。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削弱了罗马天主教教会的权威,打破了教会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其次,改革派的信仰观点催生了后来的启蒙思想运动,为知识解放和科学发展提供了土壤。

此外,宗教改革还为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国家机构和宗教自由等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原创3: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原创3: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路德当众把教皇令投入火中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 1.四分五裂的政局阻碍德意志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 2.罗马教廷的政治控制、经济搜刮 3.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4.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5.教皇兜售赎罪券 (直接原因)
问题二:马丁• 路德的改革主 要有哪些内容?
因信称义
• 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 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 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本人对上帝的 信仰得到拯救。
问题一: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意志爆发?
材料一: 德意志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 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 不得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大 统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 教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 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 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当时梵蒂冈计 划建造一座新的圣彼得教堂,于是在整个德国大量发 行赎罪券。
教会阻碍德意志的统一;教会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
材料二:这个时候的德国,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完 全蒙昧的日尔曼人国度,虽然与意大利、法国比较,德 国仍然属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它已经受到了欧 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为了自己官员培养的需要, 德国的诸侯也纷纷模仿意大利和法国的贵族,在自己的 领地里面建立了大学,新的思想比比皆是。罗马教会对 德国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的贵族的嫉恨;同时教 会占有大量德国地产和财富,也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德文
1534年的德文《圣经》
路德《圣经》翻译手稿
《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促进了德 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宗教改革2

宗教改革2
1)舆论准备(制造歪理邪说):提出”双剑说” 、 “太阳月亮说”;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 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教皇杰拉西乌斯一世在公元5实际提出的“双剑说”, 即一支剑象征着最高的宗教权力,由上帝交给教皇执掌; 另一支剑象征着最高的世俗权力,由上帝交给皇帝执掌.
天主教进入全盛的原因:
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3、宗教“异端”
(4)主要观点:认为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 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揭露了教会的虚伪与腐化; 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没 收教会的财产;《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 高权威;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用民族语言传 教。 (5)作用: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 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 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 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总结: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和实质
(2)可能性: 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会,进行 反封建斗争。 ③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崛起,要求 摆脱天主教会控制。 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 动宗教改革。 ⑤直接因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 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
二、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思考:德国为何会成为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根本原因: 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 主要原因: 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德国受 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重) 直接原因——导火线: 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3、宗教“异端”
(1)原因:中世纪时,由于天主教会的专断,人 们就开始了反封建斗争。 (2)形式:宗教“异端”(与天主教会说教不同的 宗教思想) (3)事件: 起源: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高潮:14-15世纪的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 学说;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判。

2019版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1

2019版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1
【答案】A
2.【解析】略
【答案】B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给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发起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和以摆脱天主教会束缚为目的的宗教改革运动,故答案选D,A项是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重要背景, BC两项说法不够准确,当时罗马教廷与封建王权之间确实存在权力之争,但并非与“各国”王权的矛盾都激化,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两者有着一致性。
【答案】A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卷
11.(20分)
【解析】
第(1)问,“影响”,依据材料一信息“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得出: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理论来源;占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在各国享有特权。这一切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8.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罪名
杀人罪
谋杀双亲或兄弟姊妹
伪造文书
赦免价
8个金币
6个金币
7个金币
A.信仰得救
B.先定论
C.教众平等
D.教随国定
9.“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根据材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最全版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最全版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课标解读】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本部分内容共计分为三块:第一部分是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这种地位用一句话概括: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其威势一度超过世俗王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点,一是它控制了中世纪欧洲的文化知识教育,宣传忍耐、顺从的思想,大搞蒙昧主义,维护封建剥削;二是它占有西欧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拥有较为完备的组织、司法、财政、税收体系,俨然一个国家组织。

15世纪下半叶,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和适合本阶级需要的、世俗化的文化体系,而教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肆意阻挠欧洲各国的统一,残酷迫害异教徒和其他先进人士,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一场针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我们可以认识到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到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其核心思想就是“因信称义”,意为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受到严重打击;路德进一步解释了何为“善功”,指出生活中的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天主教所主张的善功是信仰上帝、鄙视尘世生活、遵守宗教戒律、履行宗教义务,从而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马克斯·维伯称新教伦理催生了西方资本主义,这句话虽不完全正确,却揭示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从马丁路德的教义可以体会到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特殊关系。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这一部分我们应该了解德国之外发生的宗教改革的概貌,在瑞士日内瓦,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创立了加尔文教,建立起神权合一的国家;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创立英国国教,英王取代教皇为英国宗教的最高代表;荷兰新兴资产阶级高举宗教改革的大旗,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起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欧洲的宗教改革(1517年)

欧洲的宗教改革(1517年)

欧洲的宗教改革(1517年)一、背景1、天主教确立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原因:[1]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2]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组织十字军东征,势力不断壮大。

表现:(1)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2)政治上是最高统治者;(3)思想上实行精神独裁;(4)社会生活方面渗入各个领域。

2、宗教“异端”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原因:[1]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资产阶级开始了反封建的斗争,并常常用与天主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

表现:[1]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规模大、影响深);[2]英国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3]捷克胡司的“异端”学说以及领导的“异端”运动。

影响:对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表明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3、向近代化过渡的西欧表现:[1]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2]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3]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二、目的与性质1、目的:通过改革建立适应本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廉价教会”。

2、是一场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三、概况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517年德意志)原因:[1]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局面,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根本原因)[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3]教皇派人到德意志赎罪券;(直接原因)[4] 马丁·路德立志改革开始的标志: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主要内容:教义:[1]理论基础是“”;[2]《》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教会组织:[1]君权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2]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影响:[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闵采尔起义);[2]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3]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2、加尔文宗教改革(1541年瑞士)背景:[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3]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教会革命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教会革命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教会革命宗教是人类的一种信仰和文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在欧洲,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信仰,最早由罗马帝国传入欧洲地区。

中世纪时期,天主教成为欧洲主导宗教。

然而,在14世纪末期和15世纪初期,欧洲开始出现宗教改革和教会革命。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宗教改革的背景是欧洲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

在16世纪初期的欧洲,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加剧,经济发展不平衡,专制的国家和教会权力膨胀。

天主教教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影响力愈发强大,成为欧洲各国的支配者之一。

同时,教会的腐败和不道德行为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反对。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是“耶稣基督是信仰的唯一中心”,强调基督教信仰的纯洁和个人的信仰自由。

改革者主张取消天主教教会的教条和仪式,强调信仰的个人体验和个人自由。

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之一,他反对教会的贪污、炒作教职和其他不道德行为。

他提出了“信仰之道”,即“人类只能通过信仰而不是通过行为而得救”,否定了天主教教会的“功德行为”和“奉献”。

同时,他强调了个人信仰的自由和权利,呼吁取消教会的传统仪式和强制性的宗教规定。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在欧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天主教教会的传统结构和思想,引起了一系列的分裂。

新的教派如新教、浸礼派、末世论者等相继出现,宗教信仰形态丰富多彩。

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宗教改革挑战了教会地位,强调了个人的自由权利,催生了新的政治和社会运动。

同时,它对科学发展也有直接的影响,鼓励了人们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和普世真理。

四、教会革命的背景教会革命在欧洲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

教会革命的背景是宗教改革的影响,加上种种金权和学术自由的斗争,从而使教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五、教会革命的内容教会革命的内容是对背叛教义和政权的几百位神职人员,进行制裁和惩罚。

同时,教皇管辖欧洲的国家,也需要对教皇管辖下的外交、军事和财政权力进行限制。

教会内部也出现了大量的内部争吵和纷争,固守教义的人和改革者之间的矛盾加剧。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讲义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讲义人民版选修1

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目标导航] 1.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重点) 2.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难点) 3.理解卡尔文的先定论和其思想的激进性以及亨利八世改革的性质与特点。

(难点) 4.认识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重点)一、“奶牛”的愤怒——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背景(1)德国政治上的四分五裂为教会的盘剥提供了极大方便。

(2)天主教会利用各种手段阻挠德国的统一,引起德国各个阶层对教会的普遍不满。

(3)1517年,受教皇委派的特使在德国以各种卑劣手段兜售赎罪券。

思维点拨天主教会对西欧人的精神控制、政治迫害与经济掠夺,充分证明它已成为西欧社会发展的障碍,宗教改革在所难免。

2.概况(1)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主要反对推销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个人信仰是崇拜《圣经》和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3)马丁·路德提出了“信徒皆为祭司”的思想,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

(4)提出要建立一个廉俭教会,简化教会仪式。

(5)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把德国教会置于一位德国总主教的管理之下,由世俗当局主持召开宗教会议。

3.影响(1)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

(2)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签订,确立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深度点拨马丁·路德代表了德意志民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一方面反对罗马教皇,有利于唤醒德国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又能激发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志。

所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同时“因信称义”的主张又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二、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宗教改革1.概况(1)卡尔文信奉“因信称义”的思想,提出先定论。

欧洲宗教改革教案

欧洲宗教改革教案

选修一《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第一部分 专题概述一、专题综述本专题讲述了14—16世纪,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人文主义的复兴,天主教神权受到有力的挑战。

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君主也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的民族化,欧洲宗教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欧洲宗教改革前后持续近一个世纪。

这场改革从表面上看反对的是罗马教皇、天主教会,实际上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形式展开的资产阶级文化革命。

与文艺复兴运动不同的是,宗教改革不纯粹是一场文化运动,还是一场社会运动,其形式更为激进,其影响也更为深远。

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其中以德国的改革影响最大。

欧洲的宗教改革提出了以“因信称义”为中心的新的宗教思想,要求建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服从于国家主权的民族教会。

宗教改革推翻了罗马教皇在新教国家宗教生活中的至上权威,大大削弱了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加尔文、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探究和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感悟改革家敢为天下先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3.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1.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2.理解宗教改革的有关主张。

三、专题教学建议适度回归单元,做好知识整合, 形成较为完整的时空框架;认真梳理知识结构,打牢知识基础;扣准重点、解析难点,实现知识掌握的螺旋上升。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目标导航] 1.了解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开始的原因。

(重点)2.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重点)3.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难点)一、“九十五条论纲”1.原因(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会对德国进行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

①经济: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

②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极力阻碍德意志的统一。

(3)思想因素: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

(4)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发表: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九十五条论纲”。

3.影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思维点拨1.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了社会矛盾、新旧文明的矛盾冲突加剧、德意志近代化的发展要求,这一切决定了宗教改革必然首先在德意志地区展开。

2.教会兜售“赎罪券”引起各阶层人民的愤怒,成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宗教思想(1)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认为人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

(2)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每个信徒都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

(3)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2.宗教仪式: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3.世俗权力(1)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2)德意志应当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特别提示“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修行观,适应了工商业市民阶层和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需求,沉重打击罗马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

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1.对德意志:冲击天主教会统治。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五单元第2课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五单元第2课
2.可能性 (1)16世纪初,德意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特 别是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 兴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自由发展工 商业。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2)马丁· 路德深受人文主义影响,立志进行 宗教改革。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得到进 一步传播和发展
(4)产生的作用不同:文艺复兴把人们从宗 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批判、反对),促进了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宗教改革在思想和社
会领域里都扫荡了封建势力,产生的新教还 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5)集中领域不同:文艺复兴是思想文化运动, 宗教改革是一场政治运动。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
(2)把《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
展,也促进了德意志_________的发展。 民族语言 教随国定 (3)1555年,确立“___________”的原则, 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2.对欧洲: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 革开辟了道路。
栏目 导引
1.宗教改革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不再迷
信教皇的说教,教皇对人的思想的控制减弱,
这为人文主义的传播进一步打开通道。 2.新教否定教会的作用,强调人与上帝直接 对话,带有浓厚的人人平等的意味,把资产阶 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 出来(如马丁· 路德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2012· 临沂高二测试)在德意志面对天主 教疯狂掠夺的情况下,马丁· 路德进行了宗教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优质课教案_3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优质课教案_31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1524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教随国定”的原则通过后,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2)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2、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指导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2)历史比较:辅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通过对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他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师: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的地位如何?生:凌驾于王权之上。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精选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精选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精选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张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

这一思想的提出A.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B.扩大了路德教的社会影响C.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D.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2.布鲁斯·雪莱的《基督教会史》认为:加尔文强调上帝的主权反过来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国家观。

路德倾向于认为国家至高无上。

……但加尔文教导说,没有人(无论是宗教还是国王)可以要求绝对的权力。

……加尔文教反对君主施行独裁的思想是现代宪政得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据此可知雪莱主要强调A.以上帝名义反对君主独裁B.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思潮发展的结果C.加尔文教崇尚民主共和D.宗教改革思想是现代宪政的核心思想3.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运动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4.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对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借鉴的是A.剥夺天主教会的财产B.加尔文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C.加尔文主张勤勉敬业和积极进取D.因信称义5.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三大宗派之一,其正式名称为“罗马天主教会”或“罗马公教会”,即由罗马教宗领导的教会。

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错误的是A.中世纪的欧洲人民都要阅读理解《圣经》B.天主教教义严格禁锢欧洲人民C.牧师是中世纪欧洲人理想的职业D.中世纪欧洲人一生与天主教有密切关系6.宗教改革(英语:Reformation),开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中世纪末期,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是以“异端”的形式出现,根本原因是A、天主教教会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B、天主教教会对人民的影响无处不在C、资产阶级早期力量比较弱小D、天主教教会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7.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培优课件_1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培优课件_11
——资产景
路德当众把教皇令投入火中
思 三、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16世纪初,德意志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 由于政治分裂和皇权软弱,使罗马教廷能肆意控制和剥削 这个国家:不仅阻挠德国统一,还占据全德三分之一的土 地,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是德皇税收的20倍,以至 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
不仅揭露赎罪券的荒谬,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 罗马教廷的风潮,也揭开了宗教改革开始的序幕。
第五单元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大同市第二实验中学校
庄申峰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
革主张; 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1.通过阅读教材,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2.运用史料解读,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 3.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 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4.学习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优秀品质。
主 •因信称义:信仰即得救 要 •《圣经》至上:人人皆祭司 内 •建立本民族教会:王权高于教权 容
影 响
冲击天主教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钱投入钱柜丁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 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 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品 一、马丁• 路德小记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1483—1546),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 的发起者。出生一个矿工家庭, 18岁时进入爱尔福特大学学 习法律。1505年,他断然放弃学业,进了奥古斯丁修道院, 当上了修道士,希望通过苦修,求上帝赦免自己的罪过,后 入神学院学习。1507年后成为神学博士,大学神学教授。 路德曾代表修道院访问罗马,按天主教的传说,用双膝跪爬 上“圣梯”台阶朝圣,每爬一级就念一次“主祷文”,认为 这样可以获得赦罪的功德,但是在他膝行还没有到顶之时, 圣经的话照亮他的内心:“义人必因信得生。”他既醒悟, 放弃这种迷信膝行朝圣的想法,起身走下梯阶去了。

欧洲的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
4、没收教会的财产;
5《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
6、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
7、用民族语言传教。
作用
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

经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加尔文宗教改革
背景
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时间
1536年开始。
内容
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核心: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4、主张发财致富;
5、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
6、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
(2)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影响: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天主教会对西
欧的控制受到挑战。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开始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强大冲击。
时间:16世纪
事件: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
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第二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 新选修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第二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 新选修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二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课标要求及其解读1.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本质。

2.解读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16世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由于本课世纪的宗教问题理论性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必修三的内容,重点理解几个比较核心的历史概念,比方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路德派等,并逐步讨论宗教改革的本质,为下一节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根底。

学法建议1.理论引领法: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宗教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由一定的经济根底决定,所以说是资本主义开展的必然结果,这样就可以准确的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史料学习法: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是他宗教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考中的考试频点,课本上罗列性质的引了主要几条,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碍把它作为几那么材料阅读,培养史料研读才能。

同时,进一步增强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感性认识。

历史名词释疑“因信称义〞基督教用语。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是指信仰是得到救赎和在上帝面前得到义的必要条件。

狭义是指路德派如何得救的教义。

详细解释见知识梳理。

赎罪券天主教认为,世人“犯罪〞后,就失去了上帝的宠爱,要想获得免罪,必须做忏悔和蔼功;还认为每个人的才能有限,靠耶稣救赎之功,所以每个人要缴纳一定的钱币才能得到“大赦〞。

14世纪以来,这类“免罪罚〞的方式,逐渐演变成出售赎罪券的方式来进展,这成了16世纪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根底知识大梳理一,“九十五条论纲〞1.背景(1)四分五裂的政治场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开展〔根本原因〕(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3)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个人原因〕(4)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直接原因〕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520年马丁路德连续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一系列文章,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宗教改革的主张。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欧洲历史上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对于整个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5世纪末至17世纪初,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一系列宗教改革运动,旨在改变当时天主教教会的不合理体制,并且反对教会的腐败和暴政。

同时,在宗教改革的推动下,也兴起了一股强烈的反宗教运动,主张回归天主教教会的传统信仰和仪式。

本文将探讨欧洲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的背景、影响以及对欧洲社会的长期作用。

一、背景1.1 宗教体制与天主教教会的统治15世纪末的欧洲,天主教教会在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教皇作为世俗和宗教权力的代表,掌握着巨大的影响力。

然而,天主教教会也存在着许多腐败和弊端,如贪污、虚伪和世俗化等,导致人们对教会的不满逐渐积累。

1.2 社会变革与新的思想观念的兴起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和社会基础。

人们逐渐开始对传统的宗教观念进行反思,追求个人的信仰自由和对神学问题的探索。

新知识的传播和印刷术的发展,使更多的人接触到新观念和思想,激发了对教会的质疑和批评。

二、宗教改革2.1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的开端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重要先驱者之一。

他于1517年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对教会的弊端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提出改革要求。

他反对教会的财富积累和信仰的商品化,主张依靠个人的信仰和对圣经的解读,重新认识上帝。

2.2 约翰·加尔文与新教改革在路德的影响下,新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发展。

约翰·加尔文提出了预定论和得救的概念,强调个人对上帝的亲密关系和道德生活的重要性。

加尔文主义成为宗教改革的重要流派,影响了欧洲各地的社会和政治。

2.3 宗教改革在欧洲的传播与巩固宗教改革思想在欧洲各地迅速传播,并得到了各自领导人和统治者的支持。

国王亨利八世在英国建立了国教会,法国的胡格诺派逐渐崛起,荷兰和瑞士等地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在欧洲大陆上造成了分化和冲突,形成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对立。

(专题五)二_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专题五)二_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3、下列教派最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是
A、路德宗 C、英国国教
B、加尔文宗 D、耶稣会
4、下列属于英国宗教改革独特之处的是 A、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B、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 C、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 D、颁布《南特敕令》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 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 因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 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 式的意识形态——宗教和神学。 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 在15、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 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 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 力量还比较弱小,他们反封建斗 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 争往往采取宗教神学异端的形式 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资产阶级反封建斗 争的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
1、宗教改革的原因
2、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3、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4、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影响
5、改革的实质
1、改革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阻碍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各阶层要求建立统一国家 罗马教廷的政治控制阻挠统一 2)主要原因: 经济搜刮影响资本积累 3)直接原因(导火线): 1517年教皇派特使到德国兜售赎罪券 4)主观原因
三、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享利八 世宗教改革 1、背景: 1)随着资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 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 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的情绪高 涨 2)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 梏 2、时间: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 进行宗教改革。
3、内容: 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处 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 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凡 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 4、影响: 积极:建立了民族教会,打击了天主教会 势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义的发展; 消极:但改革不彻底,随后出现了清教运 动,要求进一步清除天主教的残余,推动 资本主义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2.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 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D
3,《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
加尔 文 亨利 八世
新教 派别 路德 教
加尔 文教 英国 国教
影响地 域 ①“因信称义”②全体信 简化仪式神 德国 徒皆教士③信仰的唯一根 甫娶妻蔑视 北欧 据是《圣经》 权威
①《圣经》权威至高无上;简化仪式选 法国 ②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 举神职生活 英国等 论 节俭 ①《至尊法案》规定英王 为教会首脑②神职人员须 效忠英王③信仰得救, 《圣经》为惟一标准 ①基本保留 英国 原教义和仪 式②解散修 道院
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课堂练习:
3)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确立的教 派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推行改 革的国王有哪些? 英国国教; 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
课堂练习:
4)16、17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过 程 主要矛盾是怎样变化的?试分析 其原因。由教权与王权的矛盾变为 资产阶级和王权的矛盾。
引起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具有资产 主张简化教会仪式,严禁偶像崇拜,精 简神职人员,反对铺张浪费,建立更加廉俭的 阶级民主的色彩 教会,规定神职人员全部由选举产生,长老会 负责监督所有人的行为。
卡尔文宗教改革;
3、主要影响;
1)卡尔文的“先定论”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 了理论辩护,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又 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
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国教成为 专制王权的忠顺工具,要求改革。 ③加尔文教传播及影响。
天主教宣称,人若要 得救,必须要以教会 为中介,履行复杂的 圣礼,做“善 功”“赎罪”。为了 聚敛钱财,教会发明 了出售“赎罪券”的 方法。(“因行称义”)
马丁· 路德宗教主张的 核心思想:每个人可 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 得到拯救,个人信仰 建立在自己对《圣经》 的独立理解上。即 “因信称义”。
不同:①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②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 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 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 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巩固:对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为德国宗教改革拉开了序幕 B.其先定论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 积极的意义 C.其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 意识形态依据 D.加尔文被称为“欧洲宗教改革 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思考: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与德国和瑞士的 宗教改革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 ⑴领导和方式: 由国王领导,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 ⑵内容: 国王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建立了民族教 会,但也不彻底,保留了天主教的教义和教规。 体现了英国王权与罗马教廷的权利之争。 ⑶影响: 宗教改革其实是加强英国的封建专制,当加尔文 教传入英国后引发了资产阶级的清教徒运动。
欧洲宗教改革核心知识
1)时间:16世纪
2)地点:发源于德意志,发展到整个西欧。
3)领域:宗教和政治。
4)形式: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
5)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
运动。
6)主体:资产阶级及接受资产阶级思想意识
的基督教徒,封建领主,农民群众等。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改革 人物 马 丁· 路德
3)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4)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6、改革的实质:
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 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1.马丁· 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材料三: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 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 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 国》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德国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础,得 到各阶层的支持。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1、改革的原因: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4、改革的结果:
1)马丁· 路德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 的烈焰; 2)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 路德的宗教主 张; 3)1555年,德皇被迫签订了《奥格斯 堡和约》,承认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5、改革的影响:
1)确立了与罗马教廷不同的基督教派;
2)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课堂练习:
1)14-16世纪,西欧开始从中世纪 向近代过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列举 这一时期除宗教改革外在西欧发生的 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新航路的开辟;
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课堂练习:
“赎罪券不能免除上帝对罪过的惩罚;那种 权力也仅仅属于上帝自己。”“真正悔改的 基督徒勿需赎罪券就得到上帝的赦免;不需 要用赎罪券,基督要求每一个人做这种真正 的悔改。” ---马丁·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2)从上文中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它是针对什 么问题发表的?其发表有何意义? 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享利八世宗教改革;
2、时间: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 尊法案”,进行宗教改革。
3、内容:
1)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 有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 2)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 凡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
享利八世宗教改革; 4、影响; 1)英国建立了民族教会,打击了 天主教会势力,使英国教会成为封 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但改革很不彻底,英国随后出 现了清教运动;并对日后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丁· 主要 路德 内容 宗教 改革
影 响
教义 教会 组织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 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宗教改革运动需要一个天才去发动, 需要另一个天才去结束;路德,这个煽 动家,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滚石;卡尔文, 这个组织家,则在滚石粉碎之前使它停 止。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 多是一个摧毁者,而卡尔文则更多是一 个建造者。
天主教会的改革:
1、背景:
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使罗马 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社会政治地位受 到严重威胁。
2)天主教会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 严厉抨击教会内部的腐败,纷纷倡 议实行改革。
天主教会的改革:
2、内容:
1)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 义、教规。 2)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
3)网罗各种狂热的信徒,组建 反对新教改革的团体。
巩固: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实质是: A.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 B.秉承了基督教教义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D.创立新宗教的手段
享利八世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
1)16世纪,罗马教廷控制着教会,不但掌握着 英国大片土地和大量财富,还不断干预英国的世 俗事务。
2)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文艺 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 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的情绪高涨。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2)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卡 尔文思想被奉为指导思想; 3)卡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因而,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得到广 泛传播,并成为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延伸: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
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③主张建立廉俭教会;
思考: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 1)改革方式:
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2)新教内容:
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残余。
尼德兰宗教改革:
1、原因:
较早地产生了资本主 1)经济上:义萌芽; 2)政治上: 16世纪初,尼德兰受西班牙统治:
尼德兰宗教改革:
2、性质: 尼德兰宗教改革是把宗教改革与 资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 一场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 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 3、过程: 4、结果:
1)根本原因: 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主要原因: 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
3)直接原因: 1517年教皇派特使到德 4)主观原因:
国兜售赎罪券。 马丁· 路德立志改革。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2、改革的序幕;
马丁·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因信称义” 核心
3、改革的主张:
信徒皆为祭司 建立廉俭教会 建立民族教会
本节结构:
二、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宗教改革;
一、“奶牛”的愤怒——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三、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享利八世 宗教改革; 四、带来民族独立的尼德兰宗教改革;
五、天主教会的改革 ——天主教会应对的措施。
六、改革冲击波——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一:当钱投入钱柜丁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 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 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 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3、效果:暂时摆脱了危机。
14--16世纪西欧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
15、16世纪英、法、西 班牙顺应时代要求,逐 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
需要一个强大的民 族国家作支撑
文艺复兴 解放思想
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中央集权发 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 下成为时代的要求,宗教改革开始。
卡尔文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了解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