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合集下载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教师版附答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教师版附答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知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和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品评语言,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学习课文运用夸张和妙喻描写托尔斯泰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4、了解文章涉及的深广的人文背景学习重难点1、对托尔斯泰进行的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一、阅读相关资料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列夫.托尔斯泰是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巨匠和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他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醒了的精神贵族。

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

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晚年的他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

他的信仰和行为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

又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是对贵族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反叛和宣战,更遭到了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他差点被流放,幸亏民众的舆论阻止了政府的荒唐行为,然而他最终没有逃脱被开除教籍的命运。

他在82岁时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的,而是说给这个世界的,他说:“我爱真理。

”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他的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

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称之为这是“世间最美丽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他的一生,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导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导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2.训练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感悟托尔斯泰的心灵世界为学习;2.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及人生追求。

【学习过程】一、自主突破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胡髭.()长髯.()一绺.()鬈.()侏儒..()尴尬..()锃.亮()粲.()酒sì()愚dùn()禁gù()xī()利粗制làn()造藏污纳gòu()hàn()首低眉诚huáng()诚恐hè()立鸡群无可zhì()疑2.文学常识填空。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

3.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①眉宇之间……的非凡器宇____________②禁锢思想的牢笼____________③鹤立鸡群____________④正襟危坐____________⑤颔首低眉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1.第一部分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2.第二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3.文章刻画托尔斯泰肖像,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读一读,试找出几句加以赏析。

4.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5.第二段中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6.第三段末尾写道:“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他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说说你的理解。

《穷人-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穷人-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导学案第一课时导语:《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作,描述了中秋夜晚在建康的美景和人们的团聚场景。

本文将通过导学案的形式,援助同砚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内涵和意境,提高同砚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诗文赏析1. 读一读辛弃疾的这首词,你觉得词中的建康中秋夜景是怎样的?作者用了哪些方式来描绘这个景象?2. 从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氛围?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3. 词中有哪些意境和形象让你印象深刻?这些意境和形象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4. 你认为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通过这首词表达怎样的思想?二、文学知识1. 了解一下辛弃疾这位词人的生平宁代表作品。

他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2. 这首词《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属于宋词中的哪种体裁?它在宋代词坛上有着怎样的影响力?3. 中国古代词的文学价值和韵律特点是什么?它与其他文学体裁有哪些不同的地方?4. 中秋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意义?中秋节与家庭团聚、赏月等活动有着怎样的干系?三、创作习作1. 请试着仿效辛弃疾的风格,写一首以中秋夜景为主题的词作。

尽量借鉴辛弃疾的写法和意境,表达自己对中秋节的感悟和美妙的欲望。

2. 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节日或场景,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写一篇古体诗或摩登诗。

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这个节日或场景的奇特情感和理解。

3. 在教室上进行朗诵和分享,让同砚们互相观览和沟通彼此的作品。

可以谈论词作和诗歌的差别,以及如何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和意境的技巧。

四、综合评判1. 你在进修和阅读《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这首词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你对词作和诗歌有了怎样的熟识和理解?2. 通过创作习作和诗歌分享的活动,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潜力和爱好?你对文学创作有哪些新的想法和体验?3. 参与词作和诗歌的创作活动,你对中秋节或其他节日的意义和情感有了怎样的新熟识和体验?你觉得如何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思想?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与沟通,信任同砚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辛弃疾的这首《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并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体验,从中感悟到词作和诗歌的魅力和表现力。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附答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附答案

8《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语描写形貌的手法。

2.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学习重点】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语描写形貌的手法。

【学习难点】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

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语言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二、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黝.(yǒu)黑滞.(zhì)留愚钝.(dùn)禁锢.(gù)轩.(xuān)昂犀.(xī)利粗糙.(cāo)甲胄.(zhòu)鬈.发(quán)绺.(liǔ)尴.尬.(gān gà)(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2.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念念不忘的人和事。

8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答案

8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答案

XXXXXX中学(初二)年级(语文)科导学案课题:2.1藤野先生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班级:组别:组内编号: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茨威格及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常识,积累重点词语。

2、体会对托尔斯泰独到细致的刻画,理解文中比喻、夸张修辞手法及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

3、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及人生追求,潜移默化地经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作者认为托尔斯泰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

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失调、崎岖、平庸而粗鄙。

2.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托翁的外貌?有什么作用?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比喻效果:生动形象,突出特征。

如: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夸张效果:特征突出,形象鲜明。

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如: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雨林般茂密的须发。

3.对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B.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

(总结式的一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平常人的外表。

)C.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

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的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托尔斯泰晚年实现了世界观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路,所以“阴云才消除”、“悲凉之地解冻”。

)D.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doc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doc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精彩开篇词一位文学大师,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让我注视他的眼睛,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学习目标L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语描写形貌的手法。

2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

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2 .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 ♦♦♦♦犀()利尴尬()藏污纳垢()颔()首低眉• ♦• • •胡髭()黯()然失色广袤()无垠甲胄()♦♦•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郁郁寡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诚惶诚恐广袤无垠颔首低眉无可置疑黯然失色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文本探究一探究人物描写1.作者认为托尔斯泰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请用原文的词语回答)2 .针对托翁描写了哪些内容?3.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来刻画托翁的外貌?有什么作用?4.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的外表,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5 .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二、走近托翁(一)感受目光1.本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3.从6-9段句子中你发现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评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说说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福?(二)写法借鉴课文对比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与写眼睛时的写法是否相同?为什么?五、拓展延伸世间最美的坟墓: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1学习目的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4.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感知内容,品味语言,揣摩含义,了解托翁。

学习难点目标2教具多媒体检测预习关1、注音髭()鬈()黝()黑滞()留禁锢()颔()首低眉锃()亮犀()利广袤()无垠尴尬()炽()热2、释义犀利:器宇:禁锢:轩昂:尴尬:滞留:诚惶诚恐: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广袤无垠:愚钝:粗制滥造:郁郁寡欢:黯然失色:3、回顾课文,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

感悟自学关①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②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③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关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请用课文原句说说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②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试说说其作用。

(此处可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③读了这一部分,你认为托尔斯泰的相貌怎么样?小组讨论交流明确:拓展提升关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3.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学习重点: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学习难点:理清文章结构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学习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

1.文学常识托尔斯泰。

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自学本文时抓住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特征,尤其是他的那双穿透力极强的又蕴藏着丰富感情的眼睛,从而理解这位伟人取得卓著成就的自然性,把握这位大文豪的独特的精神境界.2.走进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3.(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颔首低眉()锃亮()广袤无垠()(2)解释下列词语器宇: 禁锢: 鹤立鸡群:正襟危坐: 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合作探究:学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精研第一部分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第08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教师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08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教师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08课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列夫·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品味深邃的精神世界。

2.学习文章欲扬先抑的方法,探究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情感态度。

3.品味精彩的语句,体会其含义和作用,感悟托尔斯泰的精神。

【重点难点】1.把握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品味深邃的精神世界,探究作者情感态度。

2.品味精彩的语句,体会其含义和作用,学习文章欲扬先抑的方法。

【学习过程】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他虽出身名门贵族,却对平民有着深切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无情批判。

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他与罗曼·罗兰、欧文·斯通并称为西方20世纪最杰出的传记作家。

代表作: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个小时》等,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面颊.(jiá) 黝.黑(y ǒu ) 粗糙.(c āo ) 藏污纳垢.(g òu ) 崎岖.(q ū) 平庸.(y ōng ) 滞.留(zh ì) 鹤立鸡群.(q ún )愚钝.(dùn)器宇.(yǔ)蒙昧.(mèi)正襟.危坐(jīn)酒肆.(sì)缰.绳(jiāng)轩.昂(xuān)诚惶.诚恐(huáng)胆怯.(qiè)犀.利(xī)禁锢.(gù)入木三分.(fēn)胡髭.(zī)锃.亮(zèng)鬈.发(quán)广袤.无垠(mào)理解下列词语的词义:禁锢:束缚,限制。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损一损”和“夸一夸”两个环节,体会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学习欲扬先抑的手法。

2、学生通过比较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性,归纳托尔斯泰眼神的特点,从而洞察人物精神世界。

3、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资料,简单了解托尔斯泰的一生,理解“看清真相”与“失去自己的幸福”的关联。

一、导入出示两张人物照片,问学生:如果说这里面一个正派一个反派,你会如何对应?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思维倾向:正义卓越的人应该高大威猛、面容俊美,而反面人物则神态猥琐、面貌丑陋。

但有一个伟大的文学家、革命斗士他的外表和精神却有极大反差。

让我们走进列夫托尔斯泰。

二、损一损请阅读1-5段,用一个词来形容托尔斯泰的外貌。

丑成啥样呢?请用“托尔斯泰啊!你太丑了!你看看你的________________(外貌:脸部部位/神态/气质),像个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损一损他。

(也可在此基础上自由发挥)三、夸一夸(一)托尔斯泰的外表真的这样一无是处吗?他的眼睛,尤其是他的眼神,足以掩盖他外貌的一切不足。

请阅读6-8自然段,请用“托尔斯泰啊!您的眼神就像________________,如此的_______________(特征)!”的句式夸一夸他。

追问:为什么你觉得他的眼神有这样的特点?为什么有截然不同的眼神?(二)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拥有这样眼神的托尔斯泰是个怎样的人呢?这下你还觉得托尔斯泰长相平凡、粗陋吗?他的眼神让他不再平庸,而前文极力渲染长相的平庸正是为了衬托他的眼神、他的精神,这种写作手法是欲扬先抑,P39.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

四、升华拥有这样目光的人(即这样的精气神的人)你觉得他的一生会怎样度过?课外助读托尔斯泰是世袭的伯爵,但他的一生从未因他的贵族身份而骄傲,反而深受困扰。

他同情农民,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分给他们,自己则像一个农民一样亲自参加劳动。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一、预习·导学(一)了解作者作品。

(1)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

(2)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他在俄国文坛上活跃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列宁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奠定了他在文坛的显赫地位。

托尔斯泰出身于贵族家庭,在当时的世袭制社会,年轻时的他同情农民的生活,曾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但是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进行至上而下的改革却以失败告终,内心非常痛苦。

因此他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但他的做法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

82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病逝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二)请你自读文章,并且在原文上通过圈点勾画做好自读批注,然后完成下列预习任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积累下列词语。

胡髭.()长髯.()鬈.发()一绺.绺()粗糙.()滞.留()甲壳.()锃.亮()剑鞘.()甲胄.()炽.热()黝.黑()粲.然()侏儒..()愚钝.()酒肆.()禁g ù()gān gà()轩áng ()xī()利藏污纳垢.()广袤.()无垠.()粗制l àn ()造àn ()然失色正j īn ()危坐 hàn ()首低眉意趣àng ()然2、解释下列词语。

轩昂:器宇:粲然:禁锢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正襟危坐:黯然失色:3、选择“4、请你给文章划分段略层次。

5、托尔斯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并在课文中找到依据。

二、课堂研讨1、文章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普通,后半部分又竭力赞美他眼睛,这样是否前后不一致,为什么?2、文章在刻画托尔斯泰肖像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3、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4、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三、巩固训练:(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zh ì)禁锢.(g ù)锃.亮(ch éng ) B.鬈.发(qu án )轩.昂(xu ān )犀.利(x ī)C. 长髯.(r án )两颊.(xi á)粗鄙.(b ǐ)D.广袤.(m ào )颔.首(h àn )滞.留(d ài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迷惘、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欢迎阅读。

【题目解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走进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背景链接】托尔斯泰出生贵族家庭,受到启蒙思想影响, 主张贵族应走向“平民化”,反对农奴制,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

参军的所见所感使他更加否定了贵族阶级的生活,站到了农民的一边。

晚年的托尔斯泰更加关注农民,这些贫苦可怜的人们让他感到不安与自责,于是他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经常在农田里干活,试图与农民们同呼吸,共命运。

到后来,托尔斯泰想要解放他的那些农民,把田地分给他们,引起周围许多人的不满,他还打算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而后与妻子发生争执,家庭关系紧张,最终离家出走,不久病逝。

因为看透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以及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他一生都在力图消灭社会中的罪恶,但最终没能改变。

【字词全解】⒈生难字词长髯(rán) 黝(yǒu)黑滞(zhì)留愚钝(dùn) 轩(xuān)昂犀(xī)利侏儒(rú)酒肆(sì) 尴尬(gāngà) 甲胄(zhòu) 粲(càn)然盎(àng)然⒉词语补注①黝黑:黑;黑暗。

②滞留:停留不动。

③愚钝:愚笨;不伶俐。

④犀利:锋利;锐利。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二课时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

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

”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1)给加线字注音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颔首低眉锃亮广袤无垠(2)解释下列词语器宇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三、整体感知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7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7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课题:7 列夫·托尔斯泰教师寄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预习案【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评论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其代表作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成功的秘诀》《象棋的故事》,传记有《三作家》《罗曼·罗兰》等。

二、课文背景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

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称其坟墓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感受到了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

三、关于传记传记,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也是早期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传记即记载一个人的一生曾经发生过的事。

无论如何,传记所记载的都是真实的而并不是虚构。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从表达方式上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从创作方法上看,有的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称为“历史性传记”;有的传记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称为“传记文学”。

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包括他的国别、身份、主要作品名称等,认识他的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3.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1.在诵读中悉心揣摩文中细致的描述手法,尤其是课文中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四、关于列夫·托尔斯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熟练掌握课后生字词,准确找出文中描写托尔斯泰肖像的语句。

2.学习本文通过传神的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了解文章生动细致的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作用。

4.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体会肖像描写中比喻夸张的作用。

学法导航:诵读法、联想法。

自学准备一.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徜徉沉浸在音乐、诗歌、戏剧的艺术之宫里,1901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期间出版了第一奉诗集《银弦集》。

此后,新作迭出,文学成了他毕生追求的事业。

小说剧、诗歌、传记、散文特写,各种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

主要作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和《罗曼•罗兰》等,小说《焦燥的心》《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等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驱使下的命运遭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进行细腻的工笔式描绘。

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而无能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市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那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了无声的控诉和抗议。

二.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髭(..)长髯.()鬈.发().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锃.亮()甲胄.()粲.然()盎.然()2.解释下列词语。

犀利:侏儒:愚钝:黯然失色:酒肆:三.课堂导学1.理清文章结构: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应当怎么分才恰当?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组织材料的?2.整体感知:(1)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的语句。

(2)课文第一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丑陋外表对塑造托尔斯泰这个形象有什么作用?这与下文赞美这个大文豪有没有冲突?(3)作者为何要重点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四..探究品味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福?五.写一写学习了本文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世界级的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我们能否学一学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来描绘我们身边熟悉的同学呢?六.拓展检测十六岁那年的一株月季花佚名①初春一个微凉的午后,我排了长长的队伍,从老师的手中领养了它,并小心翼翼地将它植入教室门前的小花坛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夫·托尔斯泰
1.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外貌的手法。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1.常识储备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的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思想家,19
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托尔斯泰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

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

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在喀山大学就读期间,对卢梭的学说产生过浓厚的兴趣。

离开大学后,成为青年地主的托尔斯泰曾力图改善农民的生活,但却不被农民所理解。

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

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1856年底以中尉衔退役。

次年年初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

这次出国扩大了他的文学艺术的视野,增强了他对俄国社会落后的清醒认识。

此后,他访晤神父、主教、修道士和隐修士,并结识农民、独立教徒康·修塔耶夫。

他终于完全否定了官办教会,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最后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

在《忏悔录》(1879~1880)和《我的信仰是什么?》(1882~1884)等论文里,他广泛阐述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

然而,他却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这是因为他不仅反映了农民对统治阶级的仇恨和愤怒,也接受了他们因政治上不成熟而产生的不以暴力抵抗邪恶的思想。

从这个角度来看,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俄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

从此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

托尔斯泰在世界观激变后,毅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

他于1910年11月10日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

在途中患肺炎,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

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

坟上没有立墓碑和十字架。

2.字词梳理
读准字音
黝.()黑滞.()留禁锢.()甲胄.()锃.()亮炽.()热广袤.()长髯.()粲.()然一绺.()颔.()首
辨析字词
屏()气
屏()风
鬈发( )
理解词义
(1)鹤立鸡群:
(2)正襟危坐:
(3)颔首低眉:
(4)诚惶诚恐:
(5)广袤无垠:
(6)粗制滥造:
(7)藏污纳垢:(8)郁郁寡欢:(9)无可置疑:
3.整体感知
梳理结构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
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的特点。

第2段,主要描写托尔斯泰的。

第3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重点描写其。

第4段,写托尔斯泰长,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第5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

第二部分(6-9):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

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含着丰富的。

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

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同时揭示他人生的。

概括主旨
◆导学点一:朗读与感悟
1.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导学点二:赏读与品味
相关链接: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运用比喻、夸张,大肆铺排。

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

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张更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

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
..言过其实,尽量
..作扩大
..
或缩小
..的描述。

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
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例1: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垓下歌》
例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1.试从课文中再找出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并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2.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A.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B.……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导学点三:拓展与延伸
1.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2.模仿本文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的外貌。

《列夫·托尔斯泰》当堂评价方案
1.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__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2.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

①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 比喻)②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比喻、夸张)③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

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 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排比 )
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
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1)客人为什么惊奇地屏住了呼吸?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好处是什么?
(3)你如何理解“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两个比喻。

(4)请用一句话概况本段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