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金融工程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金融工程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金融工程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对本选题参考的讲明:1、以下选题仅提供了写作的方向,请学生自己依据写作重点确定论文题目。

题目应该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反映出论文的要紧内容。

2、本参考选题仅列出局部要紧的研究主题,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其他的题目。

一、国际金融咨询题6.亚洲〔欧洲〕区域金融合作二、宏瞧金融调控咨询题3.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区不5.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效果、效率分析三、我国的利率政策咨询题研究6.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碍事四、金融工程11.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的碍事12.权证与其标的资产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五、商业银行六、货币市场咨询题七、资本市场咨询题5.我国风险投资开展现状,咨询题及对策分析八、上市公司咨询题5.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理论评述、分析及相关研究8.xx市上市公司股份制改造的制度经济学分析10.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理论评述、分析及相关研究九、保险学论题11.某地区机动车保险市场研究十、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十一、农村金融咨询题研究2.论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制度创新5.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十二、其它金融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金融学院发表时刻:2010-10-20 阅读:2196]1、保险企业对区域性商业银行银保渠道评价初探2、大型运动会保险安排体系及评估3、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保证平台设计与评估初探4、基于移动性的金融保险电子平台产品概念设计与评估5、专业养老〔健康〕保险机构经营与盈利模式初探6、专业农业保险机构经营与盈利模式初探7、寿〔产〕险公司内部客户综合评级模型研究8、保险经纪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系设计与评估9、中小型保险代理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系设计与评估10、江苏区域性保险生态评价体系建设与应用初探11、基于理财标准的寿险效劳深化研究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瓶颈和出路2、兴盛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及启发3、后危机时代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战略4、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5、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开展路径选择6、商业银行**风险成因与防范对策7、浅析商业银行内部操纵制度8、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国际经验比立与借鉴9、***私人银行开展对我国的启发10、我国金融租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咨询题的研究11、开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12、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开展的现状、咨询题及对策〕1、中国社会保险咨询题研究2、中国产品责任保险开展瓶颈咨询题研究3、中国抵押房地产保险咨询题研究4、中国巨灾保险咨询题研究5、中国保险业竞争力咨询题研究6、中国农业保险咨询题研究7、中国保险法存在的咨询题及缺陷研究8、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咨询题研究9、中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咨询题研究10、中国保险业投资咨询题研究1、农村经济开展对小额农贷提出的新挑战及应对策略2、农村金融效劳供求现状、咨询题及对策建议3、农村金融抑制及金融深化4、农户金融需求行为的差异和农村金融的分层提供5、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深层缘故及其碍事分析6、农村合作金融的产权制度缺陷及改革路径7、试论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8、国外农村金融开展中的政府支持经验与启发9、关于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分析与考虑10、农业贷款、财政支农投进与农民收进增长有效性研究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金融平安咨询题研究1、我国地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与研究2、区域金融开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XX地区为例3、地点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效劳的咨询题及对策研究4、金融危机下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选择5、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咨询题研究6、创业板对主板市场的碍事分析7、人民币升值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研究8、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治理研究9、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与防范研究10、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治理研究1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咨询题研究12、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咨询题研究13、我国通货膨胀率碍事因素的实证研究14、XX市场价格动摇对我国XX市场收益率的碍事研究15、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的XX效应研究1、关于某一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与诊断;2、关于某一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3、关于某一上市公司股票〔或某指数〕风险评估;4、行业间系统风险的评估及比立分析;5、基金投资〔行业〕风险的评估及比立研究;6、中国房地产业经济周期分析;7、中国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选股与择时能力的比立分析;8、物业税对我国房地产业开展的利弊分析;9、中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的模式选择;10、中国金融效劳外包产业开展的风险分析;11、金融效劳外包产业开展的国际比立与中国的选择;12、中国中小企业资信评估的现状及评估模型选择;13、中国证券市场的跳跃性特征分析。

股权结构与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治理——基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

股权结构与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治理——基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

产 出 , 明伴 随着 中国企业投 资率 的不 断上升 , 说 企业 的投 资效率却 在降低 , 中国 目前 的高投 资率是 以牺牲 资本 即 利用 的效率为代价 的 , 过高 的投 资率 导致 了大量 的企业 非效率投资行为 。
在我 国企业 的非效率投 资行 为中 , 国有企业 的非效 率投资行为尤为严重 。3 %的国有企业 占有几乎 7 %的国 0 0
提高的企业投 资率却伴 随着 较低 的投资效率 , 给 中国经济 的长期健 康发展 造成 了隐患 。 自 19 这 96年 以来 , 国 中 实际增 量资本产 出比一直保 持在 4 5~ . . 5 0的高位上 , 这意 味着增加 4 5元 ~ . . 5 0元 的资本 才 能增加 1 的 G P 元 D
的股权结构反 映了企业 的不 同治理结构 , 将导致不 同的公 司治理效 率 , 并最终在企 业的投 资决 策 中反 映出来 , 形 成不 同的股权结构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 。 1 控股股权性质与企业 投资行 为 . 企业控股股权性质对企业投资行 为产生影响 。早期 的所 有权结构研 究就认识 到 了大股 东身份 的重要 性 , 指
年期的贷款利率是 5 3 % 。这就是说 , .1 国有工业企业 的资金利润率仅为 同期银行 贷款利率的一半左右 , 比整个社 会低 0 8 . 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 , 由于很多 国企 的利 润来 源都是 行业 垄断和领域垄 断 , 因而 , 果没有垄 断 , 如 国企 的 投 资效率还会进一 步降低 。
股权结构 与 国有企 业非效率投资 行为治理 木
基 于 国有 企 业上 市公 司数 据 的 实证 分 析
溺 陈 艳
[ 内容提 要] 本文基 于我 国制度 背景 , 利用 国有企 业上 市公 司的财务数据 , 实证检验 了股权结构对 我 国国有 企业上 市公 司非效率投 资行 为的治理效应。研 究表明 : 股权 结构在 国有企业非效率投 资行 为治理 中起 着 重要 的作 用。其 中, 国有股控 股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实证研究□冉光圭[摘要]本文选用沪、深股市4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用样本公司2006 2008年连续三年的截面数据对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法人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国有股比例、股权制衡度、社会公众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应付债券比例、长期负债比率、流动负债比率与公司治理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借款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公司治理绩效;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1)05-0171-06[基金项目]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调整与公司治理优化研究”(批准号:黔省专合字[2006]01号);贵州大学文科重大科研项目“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公司财务研究”(批准号:GDZT2010004号)[作者简介]冉光圭,贵州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为会计学、公司财务。

(贵州贵阳550025)Abstract:This paper chooses400listed companies of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s as samples,conducts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ng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performance from2006to2008.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test show that the first shareholder s equity ratio,and institutional shares hav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orporate governance performance;state-owned share proportion,equity balance degree,and public share ratio have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cor-poration governance;asset-debt ratio,bond-ration,long-term debt ratio,short-term debt ratio have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corporate governance performance;loan-ration has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corporate governance performance.Keywords:listed companies;financing structure;corporate governance performance;empirical research一、文献回顾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Modigliani and Miller发表的开拓性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融资与投资理论》拉开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先河。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引言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公司董事会决策并影响着公司股东的财富分配。

股利政策的确定对于公司的股东权益、现金流结构以及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对市场的影响,以期揭示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的重要性。

股利政策信号的定义及传递机制股利政策信号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股利政策的决策和实施向外界传递的信息。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分为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形式,分别以现金和股票的方式向股东分配利润。

股利政策信号有助于公司向投资者和市场传递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现金流稳定性以及治理质量等有关信息,以影响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决策。

股利政策信号的传递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盈利能力传递:如果公司宣布支付高额股利,则意味着公司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

公司如果有能力分配相对较高的股利,通常表明公司的盈利水平较好,市场参与者对其未来发展抱有信心。

其次,现金流稳定性传递:现金股利政策较高的公司通常拥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这样的公司进行投资。

最后,治理质量传递:公司通过支付股利向市场传递出良好的治理质量信号,因为高质量的公司通常更倾向于保持稳定的股利支付,以维护股东权益。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的影响因素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的传递效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公司内部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

公司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盈利能力、现金流稳定性以及公司治理质量等。

较高的盈利能力使得公司有能力支付相对较高的股利,从而向市场传递出公司未来盈利能力较好的信号。

现金流稳定性是决定公司股利政策信号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司如果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就更有可能采取高股利政策来吸引投资者。

治理质量也是影响股利政策信号的关键因素,良好的治理质量可以让市场参与者相信公司会遵守承诺,并持续支付相对较高的股利。

mm定理实证研究的论文

mm定理实证研究的论文

论文论文题目:试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院校: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系别: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班级:10级国贸本科一班学号:20100111150姓名:张鹏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2011年10月07日试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论文关键词:MM定理资本结构实证分析影响因素混合回归论文摘要:有关资本结构的理论在西方已经较为成熟,但我国在引进过程中还存在不适应性,并且国内学者研究结果还存在差异,因此在理论上存在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我们根据国外理论和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假设,运用了单因素分析法、多元线型回归模型和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相关启示并提出了建议。

本文运用固定效应方法,对资本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深圳交易所256家上市公司近七年的数据资料,建立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模型。

结果表明,公司规模、担保价值、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显着。

一、引言MM定理由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和米勒(l)两位经济学家提出。

莫迪利安尼1918年生于意大利的罗马,1939年毕业于罗马大学,1940年移居美国。

他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消费函数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与米勒共同提出了公司资本成本定理,即MM定理。

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MM定理就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无论以负债筹资还是以权益资本筹资都不影响企业的市场总价值。

企业如果偏好债务筹资,债务比例相应上升,企业的风险随之增大,进而反映到股票的价格上,股票价格就会下降。

也就是说,企业从债务筹资上得到的好处会被股票价格的下跌所抹掉,从而导致企业的总价值(股票加上债务)保持不变。

企业以不同的方式筹资只是改变了企业的总价值在股权者和债权者之间分割的比例,而不改变企业价值的总额。

MM定理是在高度抽象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难免会遇到来自现实生活的挑战。

因为税收的列支的先后、破产的可能性、对经理行为的制约、维持生活的挑战。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对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对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维普资讯
[ 内容提要 ]在公 司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 ,根据我 国证券 市场 的特 殊性 ,作 者 对我 国上 市公 司治理 结构和 资本结 构
之间的相 互关系提 出 了五个假设 ,并以我 国 沪、深两市 9 0家上市公 司作 为研 究样本 ,建 立 了相应 的模 型对相 应假 设进行 5
涉及 到新兴市场在 资本结构方 面的内容 ,缺乏这方 面 研究 的实证证据 。国内关 于股权结构与 资本结构 的研
究 主要集 中在股权结构形成 的原 因 、股权 结构与公 司
的 。按照这种理论假设 ,外 部大股东有监 督和影 响管
理人员 以保护他们投 资 的激励 (F ed& ag) i r n Ln 。考
于股权 的压力 ,使债权监督 在一定程度上 能弥补 这种
单纯依赖股权监督而导致 的此类 问题 。因此 ,股权 的
没有收集信息 和承担收集信息成本 的激励 以使 他们监
督 和控 制 管 理 者 行 为 ,于是 产 生 “ 便 车 ” 现 象 。 搭 中国上市 公司 的股权结构特点是 以国家股 和法 人股等 非流 通 股 为 主 体 ,流 动 股 在 股 权 结 构 中极 少 超 过 5 % ,在董事 会 或 监事 会 中几 乎 没有 个 人 股 东 的代 0 表 ,个人股东对 公司治理结构 的影响甚 微 。而且 ,中 国多数上市 公司召开股东大会 时 ,对与会 股东有 最小 持股数量 的限制 ,而 大 多数 流 通 股 持 股 主 体 是小 股 东 ,他们 的利益 不受保 护 。他们 既无 监督 管理 者的动
例增加 时 ,使得 控股股东能够 以更 小的成 本操 纵上市
公司 ,进 而降低 控股股东增加 负债的成 本。并 且 由于
流通股和非流通 股的人为市场 分割使得基 于企 业控制 权 的非对称信息 无法形成 良好 的传达途径 。 假设 五 :高 管薪酬 与公 司负债 比例无关 B re 等 ( 9 7 egr 19 )在研 究 C O薪酬 与公司债务水 E

《2024年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范文

《2024年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范文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资本市场在日益发展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长。

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影响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了广大投资者、股东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视。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健发展及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企业及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日益凸显。

一个合理的治理结构有助于企业实现科学决策、规范运作,保障股东权益,降低企业风险。

因此,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还能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可靠的决策依据,同时为监管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治理结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年报、证券交易所公告等。

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一)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国有控股、民营控股为主。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股权集中度上较高,而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则呈现出较为分散的股权结构。

(二)董事会结构董事会作为公司决策的核心机构,其结构与运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治理水平。

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均设立了董事会,并配备了相应的董事会委员会。

然而,部分公司的董事会独立性不足,董事会成员的选任机制有待完善。

(三)监事会与监事监事会与监事是监督公司运营的重要机构和人员。

然而,部分公司的监事会与监事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导致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

五、实证分析(一)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本研究假设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分析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企业治理结构和自愿性信息披露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小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

企业治理结构和自愿性信息披露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小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
收稿 日期 :0 9— 3—1 20 0 0
作者简介 : 陈晓红 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长沙市 ,103 408 ;
林 莎 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 究生。
经济与管理研究 (09 20 年第 5 ) I eerho cnmc n ngmet 期 R sac nE oo is dMaae n a
都不可能完全单独地成为公司治理机制的完美替代 , 因而 , 理想的情况是这两种治理机制实现最佳配合与均衡。


引言
在现代资本市场 中, 对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 的要 求源 于管理层 和外 部股东 之间 的信 息不对 称和利 益 冲突。有
效的信息披露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 , 使股价更准确地反 映公 司信 息 , 而强化资本市场对公 司管理层 的约束 。特 从
别是随着安然 、 田等事件的相继曝光 , 蓝 投资者更趋 于理性 , 对上 市公 司信息披露的要求不 断提高 , 制性信 息披 强 露已不能满 足投 资者多样 化的信息需求 , 而要求有更多 的 自愿性信息 披露来 提高信 息披 露质 量 。公 司治理 结构 建立在所 有权与经 营权分 离 的基 础上 , 是控制 、 管理 公 司的一种机 制或 制度安排 。它通 过对企 业 的股 东会 、 董 事会 、 监事会 、 经理层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 间的权力进 行分配和制衡 , 对各种越权和违 规行为进 行防范 和制约 , 对
香港上市公 司的四个治理指标 ( 董会 中独立董事 比例 、 总经理董事长是否两职合 一、 是否存在稽查委员会 、 董事会 的
家族成员 比例 ) 来考察 自愿性信息披露情况 , 发现存在稽查委员会 的上市公司对公司 自愿性 信息披露具有显著正相
关, 家族成员构成与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呈负相关。Fka M、a aI Pt n D(96 的代理理论提供了考察信息披 er Cr 和 e i 1 ) t l m 7 露行为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理论框架。M r N wo Ca egn( 9 ) a es c n和 r g ea 1 9 却认为 , iD 9 无论内部治理机制还是外部治理机制,

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投资水平的实证研究

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投资水平的实证研究
投 资 负 相 关 ;流 通 股 比例 与 投 资 正相 关但 不 显著 ,国 有股 比例 和 社 会 法人 股 比例 都 与 投 资 负 相 关但 只 有 国 有 股 比 例 显 著 ; 管 持 股 比 例 和 独 董 比例 都 与投 资 负相 关 , 同样 不 显著 。 高 但 【 键 词 】 权 结 构 ; 司 治 理 ; 资 关 股 公 投 【 中图 分 类 号 】 8 0 【 献 标 识 码 】 【 章 编 号 】0 6—19 20 )3—04 0 F3 文 A 文 10 6 X(0 8 0 0 7— 5 陈晓 明 , 西 财经 大 学 博 士 生 , 昌市 商 业 银 行 ; 伟 贤 , 济 学 博 士 , 国社 会 科 学 院 工 业 经 济 研 究 所 江 南 周 经 中
博 士 后 研 究 人 员 。 ( 西 南 昌 30 0 ) 江 3 0 0


引 言

现 金 流 敏 感 度 之 间 是 显 著 的 负 相关 ,并 且 当 第 一 大 股
投 资 决 策 一 直 是 理 论 界 与 实 务界 关 注 的焦 点 。 完 在 美 的 资 本 市 场 条 件 下 ,公 司 的 投 资 决 策 与 资本 结 构 无
维普资讯
J ■● ■■■ ■r

..
金 融与 经 济 2 0 . 0 83
J I ANcE AND N ECONOM Y
股权结构 、 公司治理与 上市公司投资水平的实证研究
一 陈 晓 明 . 伟 贤 周
实证研 究表 明, 在上市公司投资水平的决定因素中, 资产 负债率 、 资产规模、 现金流都与投 资显著正相 关, 但托宾 Q并不显著 , 并且在方 向上与预期相反 ; 行业之 间的投资行为存在差异 ; 第一大股东持股 比例 与

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经营绩效——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的实证研究

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经营绩效——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的实证研究

2021年5期总第938期一、引言在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银行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有赖于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深,资本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不断涌入,对我国银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同时,市场主体的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推动了包括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除银行传统融资形式的融资方式的发展,进一步使得金融领域的竞争加剧。

此外我国银行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也在日趋复杂。

国民经济整体增速逐渐放缓,银行业务不能再只依靠传统的存贷业务。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大力发展,银行业受到了强势崛起的互联网金融的大力冲击。

互联网金融依靠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采用高效、低成本的运营模式与传统银行业务竞争市场份额,在影响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同时倒逼传统银行业务进行创新改革。

为促进银行业的发展,国家监管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允许民间资本按照法律法规参与设立中小型银行;对互联网金融加强整治管理,控制金融风险。

在金融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银行经营绩效是衡量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银行需在治理过程中制定目标,合理配置各项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绩效。

而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是公司治理的关键因素,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公司业绩。

因此,分析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在丰富以往学者作出相关研究,完善公司治理理论、提升银行竞争力的同时,维护、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文献研究综述国外学者对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关注较早,并展开了很多研究。

在股权集中度方面,Meckling 、Jensen (1976)在实证研究中发现,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企业财务绩效会呈现上升的趋势。

Perrini (2008)引入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其中一个解释变量,在研究中设立回归模型,发现若前五大股东持股比重越高,则公司经营绩效越高。

Massis (2013)在对家族企业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股权集中度和公司财务绩效存在“U ”型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基于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基于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个角度对公 司治理结构进行研究。 ①股权 结构 。 考虑到我国上市公 司普遍存在国有股股份 过大 、 股权过度集 中等特征 , 本 文重点考察产权性质( c Q ) 、 第

由于中 国资本市场还处于不断发展 与完 善阶段 , 我 国上 市公司的信息披 露状况一直令人堪忧 。 针对上 市公 司在信息
与 总经理 兼任 情况 ( J R ) 、 董 事会 人数 ( DS ) 、 独 立董 事 比例
( D D) 、 监事会人 数( J s ) 和董事会会议次数 ( HY) : f个指标。
⑧高管 激励 。根据 主流研究 的做法 , 本文选用高管持股 比例( G G) 这一指标来考察公司高管的激励情况 。
没有显 著相关性 。 秀” 、 “ 良好 ” 、 “ 合格” 和“ 不合格 ” 四个等级 , 当考评结果为 “ 优
披露方面存 在的问题 . 我 国相关部 门也提出了一些措施来加 以规范。例如《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 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
大股东持股比例( DG ) 和股本 结构是否变化三个方面。 ②董事会特征。为了衡量董事会“ 保护企业和管理层之
办法》 、 《 关 于进 一步 提高上 市公 司财 务信 息披露 质量 的通 知》 以及《 上 市公 司信 息披露管理办法》 等多项政策法规 。但
公司治理结构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基于深 交所上市公 司 的实证分析
官保 纲
(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 江西 南昌 3 3 0 0 1 3 )
摘要 : 在 市场经 济 中. 信 息 已经成 为决 定胜 负的 关键 因
二、 模 型构 建
素. 它影响着投 资决策与监 管措施 的采取。然而 。 公 司治理与 信 息披露质量之 间存在着密切联 系。因此本文集合我 国上市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文章选取公司治理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二个维度(股权结构、董事会),研究公司治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实证研究。

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政策支持。

关键词:治理结构;企业竞争力;股权结构;董事会一、问题的提出从实践的角度看,要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应该从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开始,这种观点已经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肯定。

然而,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竞争力的具体的影响机理如何,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的企业规模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公司治理多维度组合又如何影响企业的竞争力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基于房地产行业的现状,本文将其作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代表,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司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通过收集数据,提出假设,利用SPSS 16.0软件加以分析,对最新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最接近现实的研究结果。

通过对股权结构、董事会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分析,提出以下假设: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状况,代理人又多为行政命令方式,他们有可能并不关心公司的价值增长,在国家股东所有者权利缺失时谋取自身利益。

提出:假设1:国有股持股比例对企业竞争力存在负向影响。

基于对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和制衡关系的分析,提出:假设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竞争力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

假设3:第二至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企业竞争力存在正向影响。

假设4: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呈现倒U型相关关系。

假设5: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越不利于公司竞争力的提升。

假设6:独立董事的比例对企业竞争力存在正向影响。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分析[摘要]本文结合公司财务理论,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董事会结构的影响。

本文着重于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和对大股东的擎制这两项基本功能。

文中结果显示:股权集中程度降低独立董事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却又抑制总经理、董事长两职合一。

民营企业的独立董事比例较高,两职合一情况则较多。

本文还显示,不同性质股权的比重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是非线性的。

国有股对独立董事比例有负面作用,但当国有股比例特别大时其作用则不明显。

国有股对两职合一有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国有股比例特别大时。

社会法人股对独立董事有负面作用,而当社会法人股比例特别大时,社会法人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两职合一。

本文的发现说明了一个有趣的但又被人忽略的现象:股权集中与否和股权性质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照搬西方现有理论,简单的分散股权或实现国有股的全部退出未必一定能在所有方面改善公司治理。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集中,董事会结构,公司治理一、引言西方经济学界对国有企业的一个普遍观点是,国有企业的机制决定了其效率低下。

在理论上,这种观点有3个依据:第一,国有企业往往有着充分就业等政治目标,干扰了企业经营(Boyck o,Shleifer andVishny,1996);第二,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不是职业经理人,不具备管理企业的能力(B arberiseta l.,1996);第三,国有企业存在着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从而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Shleifer,1998)。

受这种理论指导,近20、30年来,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尤其是产权结构上先后出现了规模不等的国退民进。

在实践中,国退民进的效果受到各种因素制约。

大量的实证结果都表明:政府退出的速度与时机,出售国有产权的方法,这一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以及必要的法律保障,都影响着国退民进的效果(Meg ginsonandN etter,XX)。

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国有企业通过上市向公众出售部分产权的做法。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摘要】本研究主要针对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进行评价研究,通过综述前期研究,构建理论框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

在实证分析阶段,我们将通过对上市公司管理效率的度量和评价,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不同管理措施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最终结合各阶段研究结果,总结出关于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的结论,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上市公司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和决策参考,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关键词】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前期研究综述、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研究总结、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上市公司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是市场经济体系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部分。

上市公司的管理有效性评价是对公司管理层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绩效水平的一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

通过对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公司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面临的管理挑战和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对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进行研究和评价,对于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探讨影响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的因素,为上市公司提供科学的经营管理建议,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提高公司价值。

通过本研究,可以帮助上市公司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在研究目的部分,本文旨在探讨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的相关问题。

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的深入探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其管理水平和绩效,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最近 ,国家证 监会 为改善上 市公 司 的公 司治 理结 构 出台了一 系列 的措施 ;著名 经济学 家吴 敬琏认 为 ,如何 合理 安排上 市公 司 的股权 结 构 、解 决 国家股 一股独 大 的局 面是 改善 公 司治理结构 的首要 的努力方 向。可 见 ,对我 国上市 公 司现有 的股权 结构 进行 改革 已是大势 所趋 。下一 步 的 问题 在于 ,改革 的 目标是什 么 ?怎样 的持股格 局才 能真 正提 高 中国上市公 司 的公 司治 理效 率 ?本文 旨在 以对股 权结构 和公 司治理 之间 的关系 的理 论分析 为基 础 .通
维普资讯
20 0 2年第 1 期 第4 2卷 ( 15 ) 总 7期
中山大学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J R OU NA U A E L OFS N Y TS N UNI E S TY V R 1
( OCI , ENC DI (N ) S AL S CI E E Tl)
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的实证研究,尝试对这一问魃作出初步的回答。


文 献 综述
Hale Waihona Puke E r 和 Men 最早研 究股权 结 构 与公 司治理 之 间关 系 (9 3 ,他 们认 为没有 股权 的 ei e as 13 ) 公 司经理 与分 散 的小 股东之 间 的利益 是有潜在 冲突 的 正 式对 股权结 构 与公司绩 效关 系的 研 究始 于詹森 和麦 克林 (96 ,他 们认 为经 理 人 员存 在机 会 主 义行 为 ,公 司 的价值 取 决 17 ) 于 内部 股东所 占有 股份 的大小 。格 罗斯 曼和哈 特 (90 18 )证明 ,如果 公 司股权 是高度 分散
公 司股权结构 的实证研究 ,揭示我 国股权 结构对公 司治理 机 制的作 用方式 并通 过在参 考国 外最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造实证检验模 型 ,从而对我 国上市公 司股权结 构的合理 安排提 出 构想 。 美键词 :股权结构 ;公 司治理 ;相对控股模式

公司治理结构变化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基于中国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实证

公司治理结构变化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基于中国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实证

公司治理结构变化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黄丽张朋(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本文选取深交所2006年至2009年551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法从纵向角度动态考察公司治理结构变化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累积影响。

结果表明:流通股比例的增加会降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差异、管理层持股比率差异、独立董事比率差异和董事兼任总经理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较小。

并对如何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质量作者简介:黄丽(1989-),女,四川乐山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朋(1985-),女,辽宁锦州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随着中国证券市场和会计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研究成为我国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

完善的公司治理可以有效约束管理当局的会计行为,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虚假陈述或其他不当的披露行为。

国内相当一批上市公司由于公司治理结构混乱和内部控制失效导致财务状况恶化,进而影响到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因此,在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影响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研究公司治理对研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设计(一)研究假设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实践,本文从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这两发面出发探讨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

(1)股权集中度。

股权集中度是指单个股东的股权占企业全部股权的比例,比例越大,集中度越高。

股权集中度一般通过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在公司总股份中所占比重来衡量。

学者们普遍认为,股权越集中,大股东可能利用小股东无法分享的公司控制权来操控会计信息披露,从而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国外Keim,G(1978)通过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所有权集中程度与公司自愿信息披露成反比。

LaPoita等(1998)的实证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质量负相关。

然而,国内学者刘立国等人(2003)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呈负相关。

公司治理结构多样性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多样性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9年第4期总第167期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ARBINUNIVERSITYOFCOMMERCENo.4ꎬ2019SerialNo.167收稿日期:2019-01-14作者简介:田国双(1963-)ꎬ男ꎬ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管理学博士ꎬ从事森林资源环境核算与资金管理㊁审计理论与实务方面研究ꎻSHASha(1984-)ꎬ女ꎬ硕士研究生ꎬ新加坡留学生ꎬ从事公司治理方面研究ꎮ管理天地公司治理结构多样性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田国双ꎬSHASha(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ꎬ哈尔滨150040)摘㊀要: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运作体系的不断完善ꎬ公司治理成为协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且是备受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ꎻ同时财务绩效也是现代公司经营管理目标重要表现形式ꎮ提升公司综合实力的关键之一在于完善公司多样化治理ꎬ逐步提升财务绩效ꎮ研究发现ꎬ从公司治理过程中股权结构㊁激励机制和内部控制三者内在关联以及与财务绩效间的关系来看ꎬ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的作用均在于提高公司财务绩效ꎮ公司内部控制在激励机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ꎻ股权激励与薪酬激励作为公司常用的激励方式ꎬ在不同股权结构中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ꎮ若股权较为集中ꎬ股权激励与薪酬激励相比则对财务绩效提升发挥的作用相同ꎬ均能够提升财务绩效ꎻ若股权较为分散时ꎬ管理层往往更愿意获得股权激励而非薪酬激励ꎮ关键词:公司治理ꎻ财务绩效ꎻ股权结构ꎻ内部控制ꎻ激励机制中图分类号:F275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1-7112(2019)04-0042-12引㊀言经济全球化发展为世界各国经济㊁政治和文化等深入沟通与交流提供了机会和平台ꎬ同时也增强了国家之间资源和人才的竞争ꎮ纵观我国市场经济的运作情况而言ꎬ国外优秀企业纷纷入驻中国市场ꎬ国内企业数量和规模的扩大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竞争ꎮ具体表现为:一方面ꎬ改革开放四十年来ꎬ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资源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大规模的发展ꎬ同时也增加了相互间的竞争性ꎻ另一方面ꎬ由于国外诸多优秀企业不断涌入我国市场ꎬ国内有限的市场资源竞争有所激烈化ꎬ企业要想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ꎬ必须把握竞争中取胜的关键ꎬ即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财务绩效的提升ꎮ从企业管理方面ꎬ如上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ꎬ则直接影响着管理效果和效率ꎮ一㊁文献综述国外学术界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方面研究较多ꎮ如LangL(2016)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基于股权结构方面构建了平衡治理情况的指标体系ꎬ采用经济附加值做出重要的考核维度ꎮ通过大量实践数据分析得出ꎬ公司治理水平与财务绩效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ꎬ两者呈现出正相关关系[1]ꎻPhilipG(2015)同样对如上两方面做出深入探讨ꎬ为了反映经济运作宏观环境不同ꎬ治理水平和财务绩效间的关系ꎬ该学者选取了金融危机过后以及现阶段相同公司发展情况做出研究样本ꎬ从公司盈利方面提取了相关数据ꎬ在分析相关数据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ꎬ由于市场运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ꎬ当外部经济运作环境不佳时ꎬ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财务绩效的效果ꎬ前者越高ꎬ越有利于提高财务绩效[2]ꎻ而R.EFreeman(2016)从经济学角度分析24了董事会特征与财务绩效间的关系ꎬ引入经济学相关理论基础ꎬ选取了托宾Q值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ꎬ选取了客观性的公司数据ꎬ在大量数据分析基础上得出公司内部确定董事会的规模与财务绩效间存在相关性关联ꎬ且两者关系为负相关性[3]ꎮ管理层激励情况与企业财务管理间也存在着密切性关系ꎬKirznerI.M(2015)探讨公司治理与财务绩效间的关系ꎬ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两者间的关系ꎬ研究者选择了部分重要性的财务绩效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㊁投资回报率等ꎮ从市场运作的上市公司中选择了部分公司ꎬ从公司的管理运营过程中选择如上数据ꎬ通过计算和统计后得出由于管理者与董事会所处地位和发挥作用的差异性ꎬ若存在部分成员兼任不同职位将影响到公司运作ꎮ因此ꎬ该学者提出有必要保证职位的独立性ꎬ由此才能够保证财务绩效发挥正面性的作用[4]ꎮ我国国内公司治理方面与财务绩效方面的研究多数集中于本世纪ꎮ刘涛(2013)按照我国经济体系的变化情况ꎬ对公司治理模式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理论性梳理ꎬ在不同经济体系下治理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ꎮ因此ꎬ对于公司相关管理内容的研究必须从治理结构方面入手作出分析[5]ꎮ李梅(2014)选取了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ꎬ在公司中抽取了相关数据作出具体分析ꎬ主要对股权集中情况与财务绩效关系加以探讨ꎮ基于相关数据分析得出了股权集中与财务绩效两者间呈现曲线性的相关关系[6]ꎮ李志凤(2014)同样对如上两者间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ꎬ从我国众多上市公司中选取了运营效果较高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ꎬ列出几种股权结构分布的情况ꎬ在大量数据分析基础上得出股权持有与财务绩效间相关关系ꎬ但对于部分大股东而言ꎬ两者间关系并不完善ꎬ其他股权掌握情况与之呈现正相关关系[7]ꎮ卞卉(2014)提出由于公司内外部环境的不同ꎬ研究董事会特征对财务绩效影响并不能一概而论ꎬ必须按照公司性质进行明确分类ꎬ然后对不同类别公司董事比例进行具体分析ꎬ因此两者间关系并不能单一性地进行论述[8]ꎮ谷姝(2015)主要对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ꎬ借鉴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看法ꎬ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研究模型ꎬ主要对两者间关系进行研究ꎬ抽取了部分数据在模型中作出深入分析ꎬ得出董事会特征与财务绩效间关系并不明确化ꎬ需针对企业情况具体性加以探讨[9]ꎮ汪涛(2015)采用了实践性研究方法ꎬ选取了国内上百家企业ꎬ对企业管理层激励情况进行了搜集ꎬ进而作出归纳和整理ꎬ通过横向对比企业激励状况的不同ꎬ最后得出激励设置情况与公司财务绩效间存在密切性关系[10]ꎻ林建滨(2014)同样运用了实证研究方法ꎬ对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情况进行分析ꎬ运用了回顾模型对数据加以分析ꎬ在数据分析之后得出结论ꎬ即管理层激励对财务绩效形成之间存在相关性关系且为正相关性[11]ꎮ张敏(2017)抽取了国内近千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ꎬ通过对公司治理基本情况的大范围统计和分析ꎬ梳理出了监事会设置情况与财务绩效间的关系ꎬ运用大量数据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12]ꎮ现有针对公司治理或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公司治理的不同形式对财务绩效的作用效果分析ꎬ虽然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公司治理结构多样性的作用ꎬ但仅停留在多样性的描述和区分上ꎬ尽管有学者阐释了公司治理结构多样性对财务绩效的作用ꎬ但仍仅关注单一结构的作用ꎬ未能深入考察多样性组合效应或交互效应对财务绩效的作用效果ꎮ因此ꎬ本文将着重于公司治理结构多样性的组合或交互效应对财务绩效的影响ꎮ二㊁研究设计(一)研究假设公司治理结构多样性主要包括股权结构㊁内部控制和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内容ꎬ以上各方面内容与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相关性关系ꎬ同时三者之间也存在一定关联ꎬ共同作用于公司财务34田国双ꎬSHASha:公司治理结构多样性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绩效ꎮ股权结构㊁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ꎬ分别从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方面而言ꎬ如果股权集中度越高㊁制衡度越大ꎬ越能够提高公司的财务绩效ꎻ同时ꎬ股权越集中㊁股东之间制衡性越高ꎬ公司内部人员越容易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ꎬ进而影响内部控制质量ꎬ最终提升公司绩效ꎮ从理论层面分析而言ꎬ内部控制质量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发挥着一种传导性的效应ꎮ由此提出如下两个假设:假设H1:公司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呈正相关关系假设H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ꎬ内部控制质量在股权结构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一种传导性效应近年来公司逐渐制定多样化的激励机制ꎬ高管作为公司的重要决策者ꎬ制定关于高管的激励机制是当前常见的一种激励方式ꎮ逐渐通过增加高层管理者持股的比例㊁提高高管的薪酬等方式以提升高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ꎮ因此ꎬ从理论层面分析而言ꎬ公司激励机制对内部控制质量发挥着正面的促进作用ꎻ另外ꎬ若公司内部控制存在较多缺陷时ꎬ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ꎮ所以ꎬ公司内部必须强化控制建设ꎬ进一步约束高层管理者的行为ꎮ在构建完善化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同时ꎬ还必须制定相对应的激励机制ꎬ使得高管得到奖励和激励ꎬ使高管与股东的利益实现一致化ꎮ通过以上理论化的分析能够得出如下两方面假设:假设H3:公司激励机制对内部控制有正面促进作用假设H4:公司内部控制在激励机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股权结构的集中和制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务绩效的结果ꎮ由于股权集中和制衡程度影响着股东和管理层的持股情况ꎬ进而影响着管理层参与公司各项事务管理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ꎬ进而制约了财务绩效的提升情况ꎮ因此ꎬ若公司内制定有效性的激励机制ꎬ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激发管理层员工的主动性和热情ꎬ由此使得管理层确定的利益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ꎬ将自身发展与公司未来发展目标相统一ꎬ最终促使公司层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公司绩效的提升ꎮ由此提出如下三方面假设:假设H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ꎬ若股权结构中股权集中ꎬ相对于股权激励ꎬ薪酬激励对公司财务绩效提升发挥的作用更大假设H6: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ꎬ若股权结构中股权分散ꎬ相对于股权激励ꎬ薪酬激励对公司财务绩效提升发挥作用更大假设H7: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ꎬ若股权结构与激励机制两者与财务绩效均具有正向的相关性ꎬ股权激励与薪酬激励两者为替代性作用而并非互补性作用(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由于我国不同证券市场交易所上市设置的门槛和条件有所不同ꎬ上市公司所处行业㊁自身发展现状以及规模和未来发展前景等也存在较大差距ꎬ本次选取样本局限于2016-201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做初始样本ꎮ依据如下筛选原则进行筛选:一是提出上市公司中数据不全的公司ꎬ其中包括部分提交财务指标存在极端性数值的公司ꎬ同时剔除了退市和上市不足三年的公司ꎻ二是选取公司来自于市场中的各个行业ꎬ各个行业选取代表性公司ꎬ地域分布较为均匀ꎮ(三)变量设计因变量为公司财务绩效情况ꎬ结合上文对公司财务绩效相关内容阐述ꎬ本文选取盈利能力㊁偿债能力㊁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四方面作出具体的衡量指标ꎬ四方面具体对应的指标分别为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CROA)㊁流动比率(CR)㊁存货周转率(ITR)和总资产增长率(TAGR)ꎻ为便于后期的统计和计算ꎬ将以上四方面合同为一个变量ꎬ即44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ofHarbinUniversityofCommerceNo.4ꎬ2019财务绩效(ROA)ꎮ自变量分为三部分ꎬ分别为股权结构(股权集中CR1和股权制衡度Z10)㊁内部控制质量(ICidex)和激励机制(管理层持股比例MS㊁经营管理层激励LN)ꎻ控制变量分为两部分ꎬ分别为公司规模(SIZE)和公司资产负债率(DEBT)ꎮ(四)模型设计股权结构㊁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三者关系构建过程中搭建了模型ꎬ该模型中β0为常数项ꎬβ1㊁β2和β3为各变量系数ꎬe为随机误差项ꎬ构建的模型中以内部控制质量为因变量ꎬ以股权结构中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为自变量ꎬ以公司规模和公司资产负债率为控制变量ꎮ构建模型一以检验H1ꎻ同时构建模型二ꎬ将内部控制质量变量融入ꎬ通过构建模型以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在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方面能够发挥传导性效应的作用ꎬ该模型以检验H2ꎮ模型一:ICindex=β0+β1ˑCR1+β2ˑZ10+β3ˑSIZE+β4ˑDEBT+e模型二:ROA=β0+β1ˑICindex+β2ˑCR1+β3ˑZ10+β4ˑSIZE+β5ˑDEBT+e对激励机制㊁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三者关系构建模型以检验三者间存在的内在关系ꎬ其中β0为常数项ꎬβ1㊁β2和β3为各变量系数ꎬe为随机误差项ꎬ已构建的模型中内部控制为因变量ꎬ以激励机制中的管理层持股比例和管理层薪酬为自变量ꎬ仍然以公司规模和公司资产负债率为控制变量ꎮ模型三:ICindex=β0+β1ˑMS+β2ˑLN+β3ˑSIZE+β4ˑDEBT+e模型四:ROA=β0+β1ˑICindex+β2ˑMS+β3ˑLN+β4ˑSIZE+β5ˑDEBT+e研究股权结构㊁激励机制与财务绩效三者关系ꎬ在三者理论化关系的基础构建模式ꎬ如下构建的模型中其中β0为常数项ꎬβ1㊁β2和β3为各变量系数ꎬe为随机误差项ꎬ其中CR1iꎬt市值公司i第t年的股权结构集中程度ꎮ构建的模型中股权结构为因变量ꎬ以激励机制中的管理层持股比例和管理层薪酬为自变量ꎬ仍然以公司规模和公司资产负债率为控制变量ꎮ模型五:ROA=β0+β1LNiꎬt+β2GDˑLNiꎬt+β3SIZEiꎬt-1+β4DEBTiꎬt-1+eiꎬt模型六:ROA=β0+β1MSiꎬt+β2GDˑMSiꎬt+β3SIZEiꎬt-1+β4DEBTiꎬt-1+eiꎬt三㊁实证结果(一)描述性分析按照数据筛选原则ꎬ得到2016年468个样本ꎬ2017年472个样本ꎬ总样本数为940个ꎮ进而运用了Excel对本次选取样本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ꎬ具体见表1所示ꎮ表1㊀样本行业分布表行业名称样本数比例(%)农林牧渔业303.4采掘业212.2制造业41343.8电力和煤气等生产353.7建筑业202.1交通运输业181.9信息技术业566批发和零售业435.6房地产业22123.5服务业404.3综合类433.554田国双ꎬSHASha:公司治理结构多样性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表2㊀公司治理变量的描述统计值N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CR19400.0860.6530.356235.14Z109400.037.850.760.71ICindex9405.526.746.380.10MS9400.000.720.130.18LN94012.1415.7613.570.58㊀㊀1.公司治理的描述性分析本次运用SPSS软件对抽取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ꎬ对公司治理及财务绩效的情况作出具体分析ꎬ由此能够从宏观层面了解和把握抽取样本公司的实际情况ꎮ具体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ꎮ表2数据显示ꎬ通过本次对样本公司治理变量进行统计学检验ꎬ该变量均服从正态分布ꎬ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情况如下作出分析:股权结构方面ꎮ第一股东持股量最小为8.6%ꎬ最大数值为65.3%ꎬ持股量的均值为35.62%ꎬ标准差为35.14ꎬ从第一股东持股情况来看ꎬ现阶段我国多数上市公司内部仍存在一股独大的现状ꎬ但从均值数据来看ꎬ该现象与过去相比得到一定的缓解ꎮ另外ꎬ关于股权结构中股权制衡情况ꎬ从第二股东至第十大股东对第一股东制衡能力方面来看ꎬ最小值为0.03ꎬ最大值为7.85ꎬ均值为0.76ꎬ标准差为0.71ꎮ从以上情况来看ꎬ本次抽取上市公司第二至第十股东持股比例仍然偏小ꎬ与第一股东持股情况存在着加大的差距ꎬ进而反映出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股权制衡能力ꎬ股权集中程度偏高ꎮ内部控制质量方面ꎮ在本次抽样的样本上市公司中ꎬ内部控制质量最小值为5.52ꎬ最大值为6.74ꎬ平均值为6.38ꎬ标准差为0.10ꎬ对以上不同数值大小进行对比能够得出本次抽取样本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并不存在较大的差别ꎬ大致保持相同的水平ꎮ激励机制方面ꎮ从经营管理层持股统计所得数据来看ꎬ最小值为0ꎬ最大值为72%ꎬ均值为13%ꎬ标准差为18%ꎬ对比以上数据能够得出ꎬ本次抽样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持股比例差距比较大ꎬ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本次抽取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仍处于相对偏低的情况ꎮ另外ꎬ关于管理层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情况ꎬ本次仅以年度货币收入反映薪酬总额的情况ꎬ最小值为12.14ꎬ最大值为15.76ꎬ均值为13.57ꎮ从以上薪酬总额的相关数据来看ꎬ本次抽取的样本上市公司中ꎬ多数公司均注重设置薪酬机制方式ꎬ但不同公司设定的薪酬激励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性ꎮ2.财务绩效的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抽取样本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ꎬ所得结果见表3ꎮ表3数据显示ꎬ从抽取样本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的相关数据来看ꎬ最小值为负值ꎬ最大值为25.317ꎬ均值为10.138ꎬ标准差为5.027ꎬ这些数据能够反映出上市公司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ꎮ对比流动比率和存货周转率可见ꎬ最小值均为负值ꎬ与最大值之间相差比例较大ꎬ从结合均值和标准差等相关数据来看ꎬ上市公司发展水平和经营状况存在较大差距ꎮ抽取样本的上市公司总资产增长率最小值为负值ꎬ而最大值为526.851ꎬ均值为89.57ꎬ从这些数据中能够得出抽取的上市公司总资产增长率存在较大差距ꎮ通过对样本中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相关指标进行对比来看ꎬ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64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ofHarbinUniversityofCommerceNo.4ꎬ2019市的A股上市公司经营运作状况存在一定的差距性ꎬ由此也能够反映出部分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空间ꎬ有必要深入对公司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性分析ꎮ表3㊀样本公司财务绩效水平描述性统计结果N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CROA940-0.08725.31710.1385.027CR940-0.31516.87310.2364.657ITR940-0.34828.36415.0678.305TAGR940-5.0147526.85189.57106.43表4㊀变量的相关分析12345CR11Z100.2411ICindex-0.1270.073∗1MS0.018∗∗0.026∗0.0831LN0.009∗∗0.037∗0.006∗∗0.007∗∗1㊀注: ∗∗ 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ꎻ ∗ 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二)数据相关性分析在本次研究中ꎬ为了进一步检验设置的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ꎬ进而分析是否具有多重共线性问题ꎬ现作出如下相关性分析ꎬ结果见表4ꎮ表4数据显示ꎬ从本次选取样本变量的股权集中度㊁股权制衡度㊁内部控制制定㊁管理层持股比例和管理层薪酬等各相关性分析情况来看ꎬ多数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ꎬP值小于0.01ꎻ部分变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ꎬP值小于0.05ꎮ以上数据反映出本次构建的研究模型的各变量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多种共线性问题ꎬ还需要进一步对变量的情况作出深入分析ꎮ表5㊀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相关分析内部控制质量(Z)股权集中度(y1)Pearson相关性0.407∗显著性(双侧)0.021N940股权制衡度(y2)Pearson相关性0.335∗显著性(双侧)0.017N940㊀注: ∗∗ 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ꎻ ∗ 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74田国双ꎬSHASha:公司治理结构多样性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表6㊀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之间关系回归结果ICindexCoef.Std.Err.tpCR10.0050280.0030193.060.001Z100.01263540.00413282.840.002SIZE0.0477510.002823617.560.000DEBT-0.11246810.0122367-5.700.000Numberofobs=940ꎻF=46.87ꎻR-squared=0.2714ꎻAdjR-squared=0.2123㊀㊀(三)股权结构㊁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关系分析股权结构中将股权集中度(y1)和股权制衡度(y2)与内部控制质量(Z)进行相关性检验ꎮ相关性程度见表5ꎮ表5数据显示ꎬ股权结构中股权集中度㊁股权制衡度与财务绩效间相关性系数小于0.05ꎬ结合统计学相关知识可知ꎬ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质量存在相关性ꎬ同时两者均与财务绩效存在相关性关系ꎮ因此ꎬ本次运用统计学相关软件对三者进行回归分析ꎬ回归结果见表6ꎮ表6数据显示ꎬ通过运用stata12.0统计软件OLS回归方法对模型四进行回归分析ꎬ主要对内部控制质量ICindex与自变量股权集中度CR1㊁股权制衡度Z10进行回归分析ꎬ得出相关数据和结论ꎬR2为0.2714ꎬ调整R2为0.2123ꎬ且Prob(F)为0.0000ꎮ公司股权结构中的股权集中度CR1是指第一股东持股比例ꎬ该数值与内部控制质量ICindex间的相关系数为0.005028ꎬP值为0.001ꎬ该数值小于0.01ꎬ进而说明两者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性正相关关系ꎻ对于股权结构中股权制衡度Z10ꎬ该维度与内部控制质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0126354ꎬP值为0.002ꎬ该数值小于0.01ꎬ同样可以证明两者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性正相关关系ꎮ另外ꎬ关于控制变量方面ꎬ从公司规模SIZE与内部控制两者间的关系来看ꎬ相关系数为.047751ꎬP值为0.000ꎬ该数值小于0.01ꎬ说明公司规模对内部控制有正向性的影响关系ꎻ公司资产负债率DEBT与内部控制质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1124681ꎬP值为0.000ꎬ该数值小于0.01ꎬ数据显示出两者间的关系为显著性的负相关关系ꎬ即公司负债率较高时ꎬ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也会随之降低ꎮ通过以上验证结果ꎬ能够对提出的假设H1进行检验ꎬ即公司股权结构中的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与内部控制质量间呈正向性的相关关系ꎬ由此假设H1得到验证和支持ꎮ模型二主要针对股权结构㊁内部控制和财务绩效三者内在关系而构建ꎬ分析内部控制是否在股权结构与财务绩效之间发挥传导性作用ꎬ从如下进行的回归结果加以分析ꎬ详见表7ꎮ表7数据显示ꎬ运用stata12.0统计软件OLS回归方法分别对模型五进行回归ꎬ主要对公司股权结构加以控制后ꎬ进一步研究公司内部控制质量ICindex对财务绩效ROA影响的回归结果ꎮ由上表数据显示ꎬR2为0.3627ꎬ调整R2为0.3504ꎬ且Prob(F)为0.0000ꎮ结合如上数据分析ꎬ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绩效形成影响的相关系数为0.2256813ꎬP值为0.000ꎬ该数值小于0.01ꎬ说明两者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性正相关关系ꎻ在控制内部控制质量因素的前提下ꎬ股权集中度与财务绩效相关系数为0.00534ꎬP值为0.065ꎬ该数值大于0.05ꎻ股权制衡度与财务绩效相关系数为0.096224ꎬP值为0.061ꎬ该数值大于0.05ꎮ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得出ꎬ在控制股权结构之后ꎬ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力并不显著ꎬ但形成影响的方向是正向性的ꎬ进而从本次构建的模型二对内部控制在股权结构与财务绩效中发挥的作用来看ꎬ以上数据并不发挥传导性作用ꎬ假设H2并84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ofHarbinUniversityofCommerceNo.4ꎬ2019未通过检验ꎬ该假设不成立ꎮ(四)激励机制㊁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关系分析激励机制中将管理层持股比例(y4)和管理层薪酬(y5)与内部控制质量(Z)进行相关性检验ꎬ相关性程度见表8所示ꎮ表7㊀股权结构㊁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回归结果ROACoef.Std.Err.tpICindex0.22568130.0124730816.280.000CR10.005340.00006174.670.065Z100.0962240.00215375.030.061SIZE0.000267430.0015371.870.086DEBT-0.10761730.0036421-14.620.075Numberofobs=940ꎻF=46.68ꎻR-squared=0.3627ꎻAdjR-squared=0.3504\表8㊀激励机制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相关分析内部控制质量(Z)管理层持股比例(y4)Pearson相关性0.503∗显著性(双侧)0.002N940管理层薪酬(y5)Pearson相关性0.317∗显著性(双侧)0.017N940㊀㊀注: ∗∗ 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ꎻ ∗ 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㊀㊀表8数据显示ꎬ激励机制中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管理层薪酬与内部控制质量间相关性系数小于0.05ꎬ该数值能够说明激励机制中两个维度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关系ꎮ结合上文对激励机制与财务机制关系进行的分析得出ꎬ公司激励机制与财务绩效两者同样存在相关性分析ꎮ因此ꎬ有必要继续深入对激励机制㊁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关系三者内在关系作出检验和分析ꎮ表9数据显示ꎬ通过运用stata12.0统计软件OLS回归方法对模型四进行回归分析ꎬ主要对内部控制质量ICindex与管理层持股比例MS㊁管理层薪酬LN进行回归分析ꎬ得出相关数据和结论ꎬ其中R2为0.2334ꎬ调整R2为0.2109ꎬ且Prob(F)为0.0000ꎮ公司激励机制中管理层持股比例MS与内部控制质量ICindex间的相关系数为0.0247ꎬP值为0.000ꎬ该数值小于0.01ꎬ进而说明两者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性正相关关系ꎮ同时ꎬ激励机制中的管理层薪酬LN与内部控制质量ICindex间的相关系数为0.0214ꎬP值为0.000ꎬ该数值小于0.01ꎬ说明了以上两者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性正相关关系ꎮ由如上数据得出ꎬ公司激励机制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正向相关性关系ꎬ进而说明对高管激励机制越高时ꎬ内部控制所发挥的作用越大ꎻ若公司未制定完善化的激励机制ꎬ尤其是针对高管未制定激励机制ꎬ通常会引起内部控制问题逐渐被暴露等情况ꎮ通过本次检验得出如下结论:公司激励机制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ꎬ因此上文提出的假设H3得到验证和支持ꎮ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内部控制在公司激励94田国双ꎬSHASha:公司治理结构多样性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违规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违规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违规 的发生概率 、 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 董事会规模 都有 正向解释作用 , 但并不显著 。it Lp n和L r h 1 9 ) o os (9 2 建议将董事会的人数限 c 制为 1人 , 0 首选 的董事会规模应该是 8 人或9 。 人 杨清香等(0 8 的研究 表明董事会规模 与财务舞弊之 间呈 明显 的“ ” 20 ) U 型关系。 可见 ,
市的 3 1家上市公 司为研 究样本 , 1 并选取 了同行业、 资产规模 最相近 的 3 1家上 市公 司作为配对样本 , 1 对公
司 内 治理 结构的 多个因素与公 司是否违规的关 系 部 进行 了实证研究。结果表 明, 、 董事 监事和 高级管理人员
平均年龄 、 董事长是否 变更 、 领取报酬的董事总人数 、 领取报 酬的监事总人数、 R 1 C _ 0指数与上 市公 司违规显
研究指 出, 董事会 的监督能力随着董事数量 的增加而提高 , 由此带来的协调 与组织过程的效率损失将超过其数量增加所带来 的收 但 益, 当董事会规模超过 1人时 , 0 会变得缺乏效率 , 降低他们参与战略形成的能力 , 反而更容易被经理人所控制 。esn 19 ) 为 , Jne ( 9 3认 当 董事会规模太大 、 董事会持股 比例较低时 , 董事会就不是管理层行为的有效监督者 , 而小规模的董事会在信息沟通上有着 比较优势 , 能更 有效地对经理人 的财务舞 弊行 为实施控制 。 e c (9 6 的经验研究也 表明 , Y r k 19 ) ma 小规模 的董事 会 比大规模 的董事会更有效率 。
经济损失 。 上市公 司违法违规与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要素之问有无关系? 是一种什么样的关 系? 本文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 , 从而为如
何预防和控制上市公司违法 违规提供公司治理方 面的经验证据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何 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 100015)内容提要: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来说是崭新的,同时又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以截至1996年底,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530家公司为样本,从公司的股权结构入手,分不同行业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股权结构畸形、国有资本主体缺位、股东控制权残缺和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不健全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缺陷。

此外,本文引入了 内部人控制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状况进行了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有重大影响。

随着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的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试图从股权结构入手,分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际状况,为揭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初步依据。

所调查的样本包括截至1996年底上市的全部530家公司,这些公司的招股说明书、股票上市公告书以及各年的中期报表和年度报表是本文原始资料的来源。

一、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1 股权结构概况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本有国家股、法人股、A股、B股、H股、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之分。

其中,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A股、B股和H股虽然可以在股票市场上自由流通,但三种股票流通的市场是彼此分割的。

由于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例较小,为研究方便,本文将他们合并称为其它股份。

截至1996年底,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530家。

其中,只发行A种流通股股票的有433家,只发行B种流通股股票的有15家,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的有69家,发行H种流通股股票的有13家,分别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1 7%、2 8%、13%和2 5%。

如果按上市公司的产业分类,则工业类企业318家,房地产类28家,综合类73家,商业类68家,公用事业类38家,金融类5家,分别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0%、5 3%、13 8%、12 8%、7 2%和0 9%。

从总的股本结构来看,流通股在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为35 2%,国家股和法人股在总股本文是中国经济改革基金会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1997年度 资本市场发展与企业治理结构的变革系列招标课题的子课题成果。

本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5 1%和27 6%,包含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在内的其它股份仅占总股本的2 1%。

从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分布情况看,流通股所占比例在30%以下的有239家,占总样本数的45 1%,在30%至50%之间的有231家,占样本总数的43 6%,在50%至70%之间的有50家,占样本总数的9 4%,70%以上的有10家,占样本总数的1 9%。

或者换个角度看,非流通股处于主导地位(所占比例在50%以上)的上市公司共有470家,占样本总数的88 7% (参见表1)。

在全部样本公司中,最大股东平均持股!43 9%。

其中,只有8 5%(45家)的公司的最大股东持股在20%以下,而38 3%(203家)的公司的最大股东持股超过50%,使公司被单个股东绝对控股。

在最大股东中,有284家是国家股股东,占总样本的53 6%,其中,持股份额超过50%,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有129家,占样本总数的24 3%。

表1流通股所占比例及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布区间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流通股比例在相应区间的公司数527207132993911604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相应区间的公司数837909597858035302 不同产业公司的股权结构表2列出了不同产业部门公司的股权结构。

表2不同产业部门公司的股权结构分组情况工业类房地产类综合类商业类公用事业类金融类样本个数318287368385A股所占比例 (%)18 822 134 932 417 659 0B股所占比例 (%)6 811 72 53 56 70 0H股所占比例 (%)10 30 00 00 00 00 0国家股所占比例 (%)36 843 618 828 641 811 3法人股所占比例 (%)25 521 140 531 231 429 7其它股所占比例 (%)1 81 53 34 32 50 0按国家股在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大小排序,依次是房地产类、公用事业类、工业类、商业类、综合类和金融类。

显然,房地产和公用事业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商业类企业中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比例相当,也占有较大的比重,综合类企业则以法人持股为主,而5家金融类公司中,A 股所占份额最大,平均达59 0%。

由于工业类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分布较广,为了弄清不同工业行业股权结构的特点,进一步!本文所列的平均值均为加权平均值。

对石化(包括化工、化纤)、医药、机械、冶金、建材、纺织、电子和家电等8个工业行业加以考察,表3列示了这8个工业行业的股权结构情况。

表3不同工业行业公司的股权结构分组情况石化医药机械家电冶金建材纺织电子样本个数5321441921151920A股所占比例 (%)14 035 619 821 715 528 622 721 7 B股所占比例 (%)3 32 013 611 90 011 18 911 7 H股所占比例 (%)18 00 03 10 015 80 00 06 4国家股所占比例 (%)45 339 132 134 549 830 035 026 1法人股所占比例 (%)18 519 529 429 317 926 933 032 5其它股所占比例 (%)0 93 82 02 61 03 40 41 6单从国家股来看,比重最大的是冶金行业,占总股本的49 8%,最小的是电子行业,占26 1%,但从国家股和法人股之和来看,各行业彼此相差不大。

如果考虑到法人股中主要是国有法人股,则不能通过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来判断国家的产业政策。

二、国家股持股主体国有股本投资主体的缺位是近年来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这一点在上市公司国家股的持股主体上也表现出来。

全部530家样本公司中,有332家公司有国家股股份,占总样本数的62 6%。

以这332家含有国家股股份的公司为有效样本,从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册上看,有39家(占有效样本数的11 8%)公司只是标明国家股有多少多少,至于是谁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利和承担股东责任则不得而知。

注明的国家股持股主体有集团公司(或总公司)106家,国资局100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47家,企业主管部门20家,财政局13家,分别占有效样本数的31 9%、30 1%、14 2%、6 0%和3 9%,另有6家公司的国家股由多家单位分散持有,1家公司的国家股由省政府持有,共占有效样本数的2 1%。

国资局、财政局和企业主管部门等政府机关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利有多种弊端。

首先,他们有各自的行政目标,所有者目标并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当所有者目标和行政目标发生冲突时,他们有可能以行政目标代替所有者目标,而使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其次,他们不是投资的受益人,又不受产权约束,本身缺乏监督经理层的激励,尤其是企业主管部门,由于同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他们容易结成一体,形成事实上的 内部人控制问题;再次,政府拥有行政权力,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他们作为股东参与市场,既当 裁判,又当 球员,会导致权力的滥用,破坏市场规则。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是否能够真正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利和承担相应的责任,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其自身是否真正实现了 政企分开;二是是否解决了自身的监督与!因为所有者目标和行政目标往往并不一致,如果这些政府机关将所有者目标作为主要目标,那么他们的行为就会偏离其行政职责,不能正常地行使其政府职能。

激励问题。

如果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不是由于行政授权,而确实是按产权关系建立起来的,在∀公司法#规定的权力范围内行使权力不会受到干预,其自身又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则它就能够代表国家持股,对国家负责(当然,和一般法人股东一样,代理问题还是存在的),如果它自身是个 翻牌公司,和政府的关系还没能理顺,自身的激励监督机制还不健全,那么它就不可能真正尽到股东的责任。

集团公司(或总公司)代表国家持股有两种情况:一是集团公司以其一部分企业为基础改组设立股份公司,或以其占有的一部分国有资产投资设立,或通过收购、兼并建立股份公司时,代表国家持有股份公司的国家股股份;二是有些国有企业在实行股份制改组时,将其骨干部分或主体部分剥离出来改组为股份公司,而将企业的余下部分组成 集团公司,再由政府授权所谓的 集团公司代表国家持有股份公司的国家股股份。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除该股份公司外,企业集团内还有很多其它的公司,集团公司按其在股份公司的出资份额,在股份公司的董事会中占有一定比例的席位,而后者和所建立的股份公司实质上是一回事,甚至二者的 领导班子都相同,股份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经理班子(或者绝大部分重要成员)就是 集团公司的经营班子,扣除投入股份公司的资产, 集团公司就会变成一个 空壳。

在106家 集团公司代表国家持股的上市公司中,属于第一种情况的只有25家,属于第二种情况的达81家。

为区别两种不同性质的集团公司股东,本文将第二种 集团公司持有国家股份称为 空壳持股。

从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 空壳持股意味着经理班子基本上不受股东的约束,因为在这些公司中,国家股股东基本上都是公司的最大股东,处于相对控股甚至是绝对控股的地位。

不过,依据∀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暂行规定#,国有股的转让必须通过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省级国有资产管理局批准。

因此,以上国家股股东在转让国家股股权方面仍受到行政约束。

三、上市公司中的内部人控制1 上市公司中的内部人控制状况分析对于我国企业中存在的 内部人控制问题,近年来有很多学者进行了讨论(张春霖,1995;张承耀,1995)。

为了对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的程度进行分析,本文引入 内部人控制度概念。

用k表示内部人控制度,则k=内部董事人数/董事会成员总数引入这一概念的理由是因为很多关于公司重大问题的决策都是由董事会作出的。

上式中内部董事主要是指董事会中属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或职工的董事,少数公司(约18家)董事会中含有企业主管部门的领导(或由主管部门改组而成的总公司的管理人员,共计34人),在产权不明、政企不分的情况下,企业主管部门自身的产权关系也不清楚,他还常常能直接干预公司的经营管理,因而,在实际统计时,董事会成员中企业主管部门的领导(或由企业主管部门改组而成的总公司的管理人员)也被纳入内部董事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