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

合集下载

猝死

猝死

引起猝死的常见疾病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 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正常动 脉壁的分离,破裂后可导致猝死。 猝死机制:多因夹层动脉瘤向外膜 破裂引起心包填塞、血胸、纵隔血 肿或出血性休克。
肺栓塞
来自下肢静脉、盆腔静脉、右心的 血栓可随血流到达肺脏栓塞于肺动 脉主干或其分支,如果支气管动脉 的侧支循环不能发挥代偿作用则阻 塞动脉所支配的肺组织会发生出血 性梗死,当栓子阻塞多数肺动脉分 支后可引起严重的心肺反应,甚至 造成猝死。
医生
心肺复苏机接替徒手胸外按压
护士B
准备心肺复苏机
护士A
呼吸球囊面罩 行人工呼吸 (8-10次/分)
每2分钟检查心律,如有室颤继续除颤一次 (能量选择同前) 除颤后继续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机持续 胸外按压
医生
准备气管插管
护士B
准备气管插管箱 及呼吸机
护士A
呼吸球囊面罩 行人工呼吸 (8-10次/分)
过程重于结果
我们的努力也许不能避免猝死的发 生,但我们对各种危重病的警惕意 识和常规筛查,可以减少医疗纠纷 的发生。
面对猝死,我们应该怎么做? 了解不典型心脏、血管疾病的特点,重视不典型 心脏、血管疾病的排查。 各专科医生除了对病人完成本专业的诊疗外,有 责任、有义务力所能及地找出病人体内潜伏的炸 弹(主要是心脏及血管),无论病人是否有这些 疾病的症状。
无痛性夹层的诊断对于我们说是一个挑战 至今, 对于无痛性主动脉夹层的机理还没有一 个合理的解释
无痛性主动脉夹层
无痛性夹层的病例通常伴随有一系 列的神经或心血管症状或体征
神经系统症状包括: 不能行走、间歇 性双下肢麻痹、进展性运动和感觉缺 失、单侧下肢麻木、声音嘶哑等 心血管系统表现差异较大, 有晕厥、 继发于主动脉瓣反流的呼吸困难、上 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

猝死

猝死

间质性肺炎 多由病毒所致,多见于婴幼儿。 多由病毒所致,多见于婴幼儿。 病变位于:肺泡间质, 病变位于:肺泡间质,肺泡壁因大量单核细胞和淋 巴细胞浸润而明显增宽。 巴细胞浸润而明显增宽。 猝死机制: 猝死机制:由于肺泡与间质血管血液的气体交换发 生障碍导致呼吸功能衰竭。 生障碍导致呼吸功能衰竭。 病理检验:可见多核巨细胞或病毒包涵体等病变。 病理检验:可见多核巨细胞或病毒包涵体等病变。
常见的猝死诱因如下: 常见的猝死诱因如下: 1、精神、心理因素、狂喜、愤怒、忧伤等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狂喜、愤怒、 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 “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 2、温度变化 、 3、体力活动、过度疲劳(跑步、登高、斗殴) 、体力活动、过度疲劳(跑步、登高、斗殴) 4、其他:暴饮暴食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吸 、其他: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烟可诱发冠心病猝死、饮酒引发心血管疾病等。 烟可诱发冠心病猝死、饮酒引发心血管疾病等。
7、心内膜炎 、 主要是心瓣膜的炎症,常见的是风湿性心内膜炎、 主要是心瓣膜的炎症,常见的是风湿性心内膜炎、 细菌性心内膜炎,其病变主要位于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细菌性心内膜炎,其病变主要位于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有赘生物形成。 有赘生物形成。 早期风湿性心内膜炎引起猝死者多伴有心肌损害 与严重的瓣膜变形,发生心力衰竭所致。若同时发生 与严重的瓣膜变形,发生心力衰竭所致。 瓣膜变形 心力衰竭所致 风湿性主动脉或冠状动脉炎时或病变侵犯传导系统也 可引起猝死。 可引起猝死。
四、猝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案情调查与现场勘查 1、了解死前发病情况,调查病历、临床检查、化验 、了解死前发病情况,调查病历、临床检查、 报告等; 报告等; 2、了解死者的既往史、家族史、死前的表现及死亡 、了解死者的既往史、家族史、 时间; 时间 3、提取食物残渣做常规毒物化验。 、提取食物残渣做常规毒物化验。

法医学----猝死

法医学----猝死

尸解所见:胸部及体表其他部位未见损伤。心 重525g,左心室肥大,左、右心室扩张。
膈面房室沟以下、后室间沟两侧可见 9.7cm×6cm的透壁性出血梗死区,乳头肌未见断 裂。距室间隔膜部下4cm的室间隔近心尖处见一梗 死后穿孔。此外,在房室沟下方0.5cm处的右心室 后壁梗死区内有2个小囊腔,其直径分别为1.2cm 和0.8cm。
法医学鉴定
出现部位:脑底池 注意与外伤性蛛血区别; 注意疾病与损伤的关系;
6.2.5 自发性脑出血
病因:主: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2/3 次:血管畸形,动脉瘤
诱因:激动、轻微外伤
病理变化
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尤其壳核部),该 部位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出,长 期高血压血流冲出,易破。 基底节 > 丘脑 > 桥脑 > 小脑
病理诊断: ①冠心病,左、右心室后壁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
左主干病变1级,左前降支、左旋支及右主支均为4级, 右主支并发斑块内出血及新鲜血栓形成;梗死区心肌 软化及囊腔形成; ②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大及扩张; ③主动脉粥样硬化症; ④脑动脉粥样硬化症,脑水肿; ⑤慢性肺淤血; ⑥慢性肝淤血(槟榔肝); ⑺脾细小动脉硬化症。
鉴定结论:
在患重症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基 础上,因右主支并发斑块内出血及新近血栓形 成、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而 死于急性心力衰竭。
6.2.2 原发性心肌病
定义:原因未明而非继发于全身或其他器官系统疾 病的原发于心肌自身的心肌损伤;
分型 (1)肥厚型。 (2)扩张型(充血型) (3)限制型 (4)致心律失常型 (5)未分类型
猝死尸体一般征象
1、尸斑早而显著,暗紫红色。 2、窒息征象。 3、心肌纤维断裂,末梢动脉收缩状。

猝死的专业术语

猝死的专业术语

猝死的专业术语
猝死,即突然死亡,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丧命事件。

猝死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其中,心血管疾病是猝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在医学上,猝死还有一些专业术语,如以下几种:
1. 心源性猝死: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猝死。

常见的心脏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病等。

2. 非心源性猝死:指由于非心脏原因导致的猝死。

常见的非心脏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3. 猝死风险评估:通过评估个体的健康状态、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因素,预测其患猝死的概率,为预防猝死提供科学依据。

4. 突发性心脏骤停:指心脏在短时间内停止跳动,造成血液循环中断,导致猝死。

5. 心律失常猝死:指由于心脏节律异常导致的猝死,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

6. 突发性听力丧失猝死综合征:一种罕见的猝死疾病,患者在短时间内突然失去听力,并伴有心脏骤停等症状。

以上是关于猝死的一些专业术语,了解这些术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猝死的病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 1 -。

猝死

猝死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猝死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冠心病猝死的病理学改变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前降支最高,次为右主干、左主干、左旋支。 * 斑块分布规律是左心多于右心,近端多于远 端。早期斑块小,呈点状、分散或节段性分布; 以后斑块融合;脉横断面示内膜向管腔内隆起, 阻塞管腔。 * 若冠脉痉挛或并发血栓形成,可使管腔迅速 阻塞。
3. 器质性病变较轻或不明显: *器质性病变较轻,结合症状确定死 因:冠状动脉粥样化呈2~3级狭窄,生 前无明显症状,只能推断死因;生前如 有心绞痛发作史,可判定冠心病死; *病变轻微不足以确定死因:采取排 除法。必须排除暴力性死亡;慎重诊断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SMDS)、婴幼儿猝死 综合征(SIDS)。
㈣常见的猝死诱因
三、猝死发生的内外条件因素
(一)内在条件因素
1.各系统的潜在疾病:心血管疾病居首位。 我国心血管疾病猝死约占猝死总数的41%~54%。 2.性别:男性显著多于女性,比例约为2:1。 原因可能是: * 与体内性激素有关; * 男性嗜烟酒、暴饮暴食以及性情急燥者多; * 男性体力劳动重、户外活动多、社会交往 广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主动脉瘤与主动脉夹层
(一)主动脉窦动脉瘤(aneurysm of aortic sinus) 1.病因:动脉瘤的一种。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动 脉中层与主动脉瓣之间连续性发育缺陷或主动脉 瓣环发育缺陷;少部分病人系后天性因素导致动 脉管壁结构破坏。男多于女。 2.病理学改变:以右主动脉窦动脉瘤最多见。动 脉瘤囊多位于主动脉窦下部,向外呈锥形突出。 囊壁由主动脉内膜与退化的中膜组成,由于动脉 中层组织缺乏,极易发生破裂。
(二)病理学改变
肉眼:心脏增大,重量增加,心腔扩 张,合并有心包炎或心内膜炎时可见心 包渗液或心内膜、心瓣膜赘生物或附壁 血栓形成。病变广泛者,心肌松软呈灰 黄色。 镜下:局灶性病理改变(在心脏各 部位取材),有的表现为弥漫性心肌细 胞水肿、溶解、坏死,间质内有以淋巴 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

猝死是什么意思-猝死的前兆

猝死是什么意思-猝死的前兆

猝死是什么意思猝死的前兆近几年来猝死事件不断发生,特别是年轻人的病发率有所增加,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很多人不明白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死了。

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猝死是什么意思,猝死的前兆。

猝死是什么意思猝死就是指意外的,非意料中突然的死亡。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猝死定义为“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猝死的前兆1.突发胸闷猝死的前兆之一就是近期突然出现胸闷或者胸闷加重的情况。

特别是运动后出现的胸闷,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症状有所缓解,但这往往预示冠心病。

如果运动之前就出现胸闷的症状,那就说明患冠心病的程度严重。

2.疼痛相比其他而言,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

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3.肢体瘫痪可以是一侧肢体瘫痪、一个肢体瘫痪、双下肢瘫痪、四肢瘫痪,这些说明患者发生了急性脑血管病或神经系统的其他严重疾病,也是猝死的危险信号。

4.心慌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

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

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

5.心跳过缓心跳过快对心脏健康有影响,心跳过于缓慢对心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过于缓慢的心脏跳动严重时会引起心脏骤停,直接导致人体猝死。

当然,心跳过缓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对于患有其他疾病者,特别是心脑血管病者来说,心跳过缓不容忽视。

6.晕厥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常见的原因包括窦房结疾病、房室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等。

晕厥有时持续几秒钟后能自行恢复,如果不能恢复,便会造成猝死。

7.不明原因的疲乏在无激烈运动、缺少睡眠或者生病等诱因的情况下,连续几天、几周甚至几月出现极度疲劳感,伴有焦虑、失眠、无症状惊醒等症状,此时应考虑心脏出现问题。

猝死名词解释

猝死名词解释

猝死名词解释猝死(Suddenunexpecteddeath),俗称“猝然心死”,是指某个时刻突然出现心脏停止跳动停止如定,导致突然死亡的一种情况,又称“突然间死亡”。

在临床上,猝死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是指无明显病因的心脏停止跳动导致突然死亡,这种病症常见于健康人或者没有明显心血管病症的人当中,多数发生于老年人或儿童,需要年龄和体质等多项因素相结合才能判断病因。

猝死一般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发病机制:一是心脏病变导致的急性心衰,这类病因常见于有心衰风险患者,如已知有心脏病史、吸烟者等;二是非心脏原因引起的急性心衰,如心律失常、肌梗死、突发感染病等;三是神经调控障碍引起的猝死,这类原因可能是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病变,如血流动力学失衡,胸腔感染,电轴异常及心室肌导联等。

《猝死的诊断》有下列几种:首先,病历诊断:要收集患者的病史,查看患者有无心脏病史或者有什么先天或后天的病史;二是实验室检测:要进行血清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心电图检查和心脏彩超检查,以及心脏病机理相关的检测;三是胸部X线: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排查患者有无肺部病变,如肺炎、肺栓塞等;四是组织学病理检查:需要进行心脏组织学检查,查看患者的心脏内有无异常变化。

猝死的预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主要是要加强心脏病的筛查,及早发现病变,以及把握发病机制,定期检查心脏及其附属器官,尽量避免猝死的发生;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正确的应激应变技巧,也能大大的降低发病的几率。

总之,猝死是一种特殊的死亡原因,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被其他疾病掩盖,因此,对于猝死,我们不能以蔑视的态度对待,要正视,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尽量减少猝死发生的情况。

在中国,猝死的发生率正在不断增加,多发于中老年人及儿童,必须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更好的保护和改善公众的健康状况。

关于猝死的概述

关于猝死的概述

关于猝死的概述一、猝死的概念猝死亦称急死,其完整的术语应是“急速的意料之外的自然性疾病死亡”,是指貌似健康或者疾病症状不明显的人,由于潜在的器质性或非器质性疾病突然发作,所引起的急性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死亡。

猝死的本质是疾病亡故,属于非暴力性死亡(自然死亡)的范围。

由于猝死所具有的特点,故在人身保险理赔案件中较为常见。

二、猝死的特点1、死亡急速。

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猝死通常是指发病后6小时内的死亡。

其中,在发病后30秒内死亡者,称为即时死。

无论看样规定,猝死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疾病经过时间短促,死亡发生较快而具有突然性。

2、意料之外。

猝死者往往生前貌似健康,潜在性疾病表现不明显而未被觉察;或者疾病症状较轻微,没有引起本人及亲属的注意,甚至也被经治医生所忽视;或者虽有一定的症状表现,但病人产观感觉和客观表现均似非重病,本人及周围人皆不认为能很快引起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疾病急速而异常发展,突然地出人意料地引起死亡。

因而,猝死常常使人感觉死因不明,或者怀疑为非自然死亡,也有的被误认为是医疗上的失误所致,并引起医疗纠纷。

3、死因必为潜在的疾病或机能障碍。

猝死的本质是疾病死亡,即自然性疾病或机能障碍,但在疾病发作过程中,常常受到某些诱因的诱发或促进,尤其是在受到精神刺激或轻微外伤后发生猝死时,常被死者亲属误认为是“被迫害死”或“打死”,引起纠纷或诉讼。

由于猝死的这些特点,一方面易引起合同纠纷或诉讼,需要进行司法勘验,以查明死因,分清责任,正确处理有关案件;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罪犯利用这些特点,杀伤后伪装猝死,以图蒙混过关,这就更增加了对猝死尸体进行司法勘验的必要性。

三、猝死发生的原因1、内因:即死者体内存在的致死性疾病或重要器官的机能障碍,是发生猝死的主要的、根本的原因。

这些疾病在生前呈潜伏状态或者表现轻微,不被人注意,但在一定条件下可急性发作而迅速引起死亡。

绝大多数死者经全面系统的病理解剖检验,可以找到相应的致死性病变。

猝死名词解释

猝死名词解释

猝死名词解释猝死,是指在健康状态未知、没有明显预警迹象下突然发生的死亡事件。

猝死是一种突发性死亡,常发生在短时间内,且不可逆转。

通常情况下,猝死死因属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尤其是心律失常所导致的猝死较为常见。

猝死是一种冲击性极强的事件,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其家人都会感到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

猝死发生时,患者可能会突然昏倒、停止呼吸,并且无法通过常规的复苏措施使其恢复生命体征。

猝死的发生常常在数分钟内完成,若不及时救治,很难挽回患者的生命。

猝死的主要死因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引发的心脏血管病变。

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的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心脏的病理变化。

心脏血管病变会导致心肌细胞的死亡,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猝死的发生。

除了冠心病外,其他心律失常也是猝死的重要原因。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紊乱或异常,使心脏无法正常地进行有效的搏动。

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这是一种严重而危险的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猝死。

猝死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糖尿病等。

一般来说,男性、年龄较大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猝死。

另外,心脏病家族史是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家人中有人曾经患有冠心病或其他与心血管有关的疾病,那么个体发生猝死的危险性也会增加。

对于猝死的预防,关键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这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戒烟限酒、控制血压和血脂等。

此外,及早发现和治疗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也是十分重要的,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心血管问题。

总之,猝死是一种突发性、不可逆转的死亡事件,主要是由心血管疾病引发的。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降低猝死风险的关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可以提高预防猝死的效果。

猝死的科普知识

猝死的科普知识
定期体检:定期去医院进行体检可 以早期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心脑血管 疾病。
如何预防猝死
紧急救护技能:学习基本的心 肺复苏等紧急救护技能可以在 猝死发生时提供急救。
紧急处理措施
紧急处理措施
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猝死病 例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 向医护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
心肺复苏术:在等待急救人员 到达之前,掌握心肺复苏术的 方法可以挽救生命。
猝死的科普知 识
目录 介绍 猝死的主要原因 如何预防猝死 紧急处理措施 小结
介绍
介绍
什么是猝死: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 非外伤性、非自然的死亡,常见于 心脑血管疾病等。
猝死的危害:猝死的发生对个人和 社会都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容易导 致生命的突然消逝和家庭的意外伤 痛。
介绍
预防猝死的重要性:及时了解 预防猝死的措施对每个人都非 常重要,可以减少猝死的发生 。
紧急处理措施
按时服药:如果有已知的心脑 血管疾病,应按时服药控制病 情并死亡,常 见于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猝死的重要措施包括健康生活 方式、定期体检和学习紧急救护技 能。
小结
在紧急情况下,应拨打急救电 话并掌握心肺复苏术等紧急处 理措施。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猝死的主要原 因
猝死的主要原因
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 心律失常等,是猝死的主要原 因。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增加猝 死的风险。
猝死的主要原因
其他潜在疾病:如糖尿病、肺 部疾病等也会增加猝死的发生 率。
如何预防猝死
如何预防猝死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 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是预防 猝死的重要措施。

猝死

猝死


(七)主动脉瘤

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较多见,主要发生于腹主 动脉,局部膨出,大者直径可达10cm,破裂后导 致猝死。
案例
沙某,女,56岁,家务,有高血压病史。某日 晨与其夫吵架时,突感胸骨后剧痛,并向背部 放散,恶心呕吐,排稀便一次。求医分别诊断 为“金属性毒物中毒”、“急性心肌梗塞”, 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剖验:结果为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 致急性心包积血480毫升。
2、现场勘察 猝死现场有以下几种: 1)医院内猝死 患者在医院就诊时死于门诊、 急诊室或病房。 2)独居一室,或有家属在一起者。 3)死于旅游或出差途中,如旅馆、车站、车上、 码头、轮船上等公共场所。 4)与他人争吵、斗殴、遭受轻微损伤,于气愤 后突然死亡。
猝死是法医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案例
喀麦隆球员维维安· 福
冠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分级
I级
< 25%
II级 III级 IV级
26%-50%
51%-75%
>76%
死亡机制: 1.冠状动脉狭窄和心电紊乱 2.合并症 3.血栓形成 4.心脏破裂 5.心肌纤维化 在冠心病中,直接死于心肌梗死的并不 多,造成冠心病猝死的直接死亡机制,多 数是由于严重的心律紊乱,尤其是心室颤 动和心室停搏所致。
通过尸体剖验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绝大 多数猝死的死亡原因可得出准确的结论, 但仍有少数虽做了全面系统剖验,仍未发 现足以说明死因的器质性病变。由于这类 猝死往往是以功能代谢障碍为主,因此需 要更加仔细的检查和检测,诸如心脏传导 系统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及离子检 测分析等,包括钾、钠、镁、钙等离子的 比值检测等。
四阳性包括: 1、一侧或两侧心肌肥厚或心腔扩大,或 两者兼有; 2、心内膜增厚、纤维化; 3、心脏内有附壁血栓形成; 4、心肌有变性、坏死及纤维化。

猝死的名词解释

猝死的名词解释

猝死的名词解释猝死,作为一个常见的词语,是指在无任何预兆情况下,突然、猝然死亡的现象。

它不仅是医学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

然而,尽管猝死在我们生活中开始变得常见,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它的原因和内涵。

本文将尝试对猝死的概念进行解释,并探讨一些可能与猝死相关的因素。

首先,猝死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并不仅仅指某一个特定的疾病或情况。

从病因学的角度来看,猝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心脏性猝死、呼吸性猝死、脑血管性猝死以及其他器官的猝死等。

这些猝死类型在临床上常常被归结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突发性死亡。

常见的心脏病因素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它是一种发生频率较高且危险性较大的猝死类型。

非心源性猝死指由其他非心脏相关原因引起的猝死,如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身体突然发生严重的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猝死。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猝死的发生呢?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目前科学界仍在不断研究中。

虽然我们不能将猝死彻底避免,但一些潜在的相关因素却已经被揭示出来。

首先,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猝死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男性。

其次,家族史也与猝死有关,这意味着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增加个人患猝死的风险。

此外,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的习惯会增加猝死的风险。

此外,一些潜在的医学问题,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也与猝死密切相关。

然而,有一部分猝死并不能明确诊断其病因。

这类猝死通常被归纳为“原因未明的猝死”或SUD(sudden unexpected death)。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这些病因未明的猝死的答案,并希望通过尖端的基因测序方法、病理学等手段来揭示这些个体的真正死因。

谈到猝死,我们也不得不提到心肺复苏(CPR)。

CPR是救治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手段之一,通过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操作来保持心脏和呼吸的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猝死名词解释医学

猝死名词解释医学

猝死是指突然、意外地在短时间内发生的死亡,通常发生在没有明显疾病症状的情况下。

猝死在医学上通常指心源性猝死,即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死亡。

猝死的名词解释如下:
突然死亡:猝死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生的意外死亡,通常在数分钟内发生,没有明显的病理先兆或预警症状。

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死亡。

最常见的心脏原因是心律失常,如室颤(心室颤动)或室速(心室快速收缩),这些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停止跳动,无法有效泵血。

基础心脏病:心源性猝死往往与基础心脏病相关。

这些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等。

这些疾病可以增加发生心脏电活动异常的风险,从而导致猝死。

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是指在发生猝死后进行急救措施以恢复心脏跳动。

心脏复苏包括心肺复苏(CPR)和电除颤(使用除颤器给予电击)。

及时的心脏复苏可以提供血液和氧气供应,增加生存机会。

猝死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紧急情况,需要紧急救治。

预防猝死的措施包括控制基础心脏病的风险因素,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疾病,定期接受心脏健康检查,及时治疗心脏疾病。

如果发现有猝死的风险因素或家族病史,应咨询医生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猝死是什么意思

猝死是什么意思

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情况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

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

②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 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

特点:①死亡急骤,②死亡出人意料,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得不明不白指平时貌似健康的人,因潜在的自然疾病突然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

更准确的解释则是:器官不堪负荷而身亡的,都称之为猝死。

但这也器官坏死不一样,坏死一般是伤病造成的,而猝死则是由于使用强度过强造成的,就像电脑一次性使用过度会死机一样。

临床表现主要是心跳骤停和呼吸停止。

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①心音消失;②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若伴抽搐,称之为阿斯综合征,发作可自限,数秒或1~2分钟可恢复,持续时间长可致死;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后停止;⑤昏迷;⑥瞳孔散大。

心跳骤停最主要的特征是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源性猝死病人的心电图表现有3种类型:室颤、窦性静止及心脏电机械分离。

猝死的意思是什么

猝死的意思是什么

猝死的意思是什么
*导读:猝死的意思是什么?你了解猝死吗?猝死是很可怕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对这种可怕的疾病做好防范工作。

……
猝死是什么?猝死是医学上的一个专业名词,但同时又是医学界一个很重要症状,因为它的病发就是直接和死亡有关系的。

所谓的猝死,指的就是一个人,看似很健康,但其实并不是,它是指病症潜伏在了人体内,当这种病症突然的发作或者是出现恶化的时候,急促死亡,这就是猝死的现象。

*猝死的特点有什么每一种疾病都会有一些特殊的病
症特点,是其他的病症所无法替代的。

猝死也一样,主要包括三点,第一、死亡特别的急骤。

第二、死亡是出乎意料的。

第三、它是一种自然的死亡现象或者是非暴力的死亡现象。

*猝死的原因
发生猝死的原因有很多种,我们一定要知晓,以防不测。

第一、哮喘病,哮喘病人在受到强烈的刺激之后可能出现猝死。

第二、心肌梗死,这种疾病分为慢性和急性,如果是急性患者,那么会出现休克和昏迷的现象,以致于出现猝死的现象。

第三、脑出血患者、高血压患者,这些疾病容易造成患者出现颅内出血,这是很危险的,会出现猝死的现象。

第四、过敏性患者,过敏性患者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感染,那么有的过敏性物质是很危险的,一旦触发过敏因子,就会立即丢掉性命,出现猝死的现象。

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猝死

猝死

猝死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作者主张定为1小时,但也有人将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者也归入猝死之列。

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但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

猝死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类型,极受医学界的重视。

猝死型冠心病以隆冬为半数患者生前无症状。

死亡患者发病前短时间内有无先兆症状难以了解。

存活患者有先兆症好发季节,患者年龄多不太大,在家、工作或公共场所中突然发病,心脏骤停而迅速死亡;状常是非特异性而且是较轻的,如疲劳、胸痛或情绪改变等,因而未引起患者的警惕和医师的注意。

实际上有些患者平素“健康”,夜间死于睡眠之中,翌晨才被发现。

部分患者则有MI的先兆症状。

病理检查显示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但多数患者冠状动脉内并无血栓形成,动脉腔未完全闭塞,也见不到急性心肌坏死的病理过程。

由于本型患者及时抢救可以存活,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称为“原发性心脏骤停型冠心病”较妥。

目前认为,本型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是由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短暂的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颤动)所致。

有些患者可能就要发生MI,但梗死尚未形成,患者已经猝死。

这种情况是可逆的,及时的心脏复苏抢救措施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但有一些AMI 并发心脏破裂的患者,MI的症状极不明显,因心脏破裂而迅速死亡,其临床表现也类似猝死。

由于猝死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因此普及心脏复苏抢救知识,使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都能掌握这一抢救措施,则一旦发现立即就地抢救,对挽救本型患者的生命有重大意义。

猝死是什么意思

猝死是什么意思

猝死是什么意思
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简称SCD)即突然死亡,一般指非因自杀、他杀或事故而发病,24小时内意外出现的内因性死亡。

当一个人连续工作或沉迷于游戏长达整天,便有猝死的风险。

猝死的内涵可以浓缩成6个字,即患者是“因病突然死亡”。

这6个字准确精炼地概括了猝死内涵的三要素:
要素一:患者已经死亡。

故患者没有死的,一律不能认定为猝死。

猝死是终结性诊断,是盖棺定论。

因此猝死是只能预防,不能治疗的疾病,任何能够治疗甚至治愈或复苏成功的情况都不能称为猝死。

要素二:患者属于自然死亡,即因自身疾病而死亡,死亡起因于患者身体内部因素。

而不是死于患者身体的外部因素,不是死于溺水、触电、自缢、中毒、低温、高温、暴力、失血、外伤、麻醉、手术等非自然原因。

要素三:猝死是突然发生的,其发生时间是不可预料的,也就是说患者并没有出现即将死亡的征兆,故没有人认为该患者将要死亡,但死亡偏偏发生了。

因此,凡能预料的死亡都不属于猝死。

临床最常见的就是终末期疾病的患者,如癌症晚期、各种疾病的晚期等,患者的生命逐渐走向尽头,临床上的相关表现有目共睹,一旦患者离去,此种死亡就不是猝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2016
24
SCD与左心室肥厚(LVH)
• 高血压合并LVH 是 SCD 危险因素 • 高血压+LVH发生SCD者的尸检发现,他们的心 肌缺血程度比血压正常无LVH也死于SCD的要轻 • 结论是:肥厚心肌对缺血比正常心肌更敏感
12/3/2016
25
“正常心脏”的SCD
• 真正正常心一般不发生SCD • 发生SCD的心脏多不正常 • 270例SCD尸检结果
12/3/2016
“生理性”室早?
• 心肌炎后瘢痕 • 心肌兴奋性增高
– 内分泌紊乱 –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12/3/2016
15
心动过缓也SCD
• 心动过缓或停博在SCD中不多,稍>10%,但后
果比室性心律紊乱严重
• 心动过缓更多见于非缺血性的心肌病
12/3/2016
16
心脏病
诱因 身体状况
心电生理紊乱
猝 死
呼吸内科 王强
12/3/2016 1
不同死亡过程
• 病死、老死
– – – – 疾病和生命的自然转归 医学上合理 家属有准备 80-85%
• 猝死
– – – – 意外死亡 1小时以内(WHO) 家属无准备 医学上欠清楚
12/3/2016
2
猝死 Sudden Death
• 死亡总数15-20%
– – – – – – – – – – –
心肌炎 瓣膜性心脏病 先心病:原发肺动脉高压,先天传导阻滞 长 QT 综合征 预激 完全性传导阻滞 致心律紊乱性右室发育不良 急性心包填塞 急性心肌破裂 心内肿瘤 心肌坏疽
• 无解剖结构异常但 有原发心脏电生理 紊乱,
– 如 “Brugada”s 综合征 (RBBB + ST V 1-3抬高),可 能加诱因如胸骨冲 击
12/3/2016
36
• CPR过晚,复苏时已没有任 • 有心脏病史 何生命活动征象(约 4’后 • 心血管病合并神经系 统疾患 脏器损害就开始不可逆) • 肿瘤或Alzheimer • 猝死以心脏停跳为起始症状 • 有 >2 种的慢性病 (asystole或PEA) • 感染病人 • CPR 持续 >5 ‘ • 由BLS转入ACLS时间
只是常被忽略
• 心悸、间隙脉等在发展为致死性室性心律紊乱前通 常已存在一段时间了
• 室早发生在心博周期的早或晚期,都可能导致致死
性室性心律紊乱。约1/3的源于早期 R on T,其余
12/3/2016
来自晚周期
13
室早总有原因
多数有心脏病变基础 • 冠心病,缺血的心肌,瘢痕与修复 • 特发性心肌病,炎症 • 肥厚性心肌病 • 长QT综合症 • RV 发育不良 • 少见: WPW 综合症
12/3/2016
29
SCD与年龄相关
12/3/2016
Framingham 38年随访研 究: SCD发生 率不论男女 都与年龄相 关,但男性 较女性更高 (是心J 1998; 136:205) 30
不同年龄心脏与PVC
不同年龄组正 常心脏每日 发生不同频 827 例复苏 **
– 20% 活出院 – 12% 6个月存活 – 存活者中75% 生活自理
– 14% 活出院
– 6.2% 最终存活
12/3/2016
35
影响复苏成功的因素
• 发生时是否旁边有人
身为医务人员 懂得、教育、实施
• 是否立即正确CPR
• SCD当时的心律
• 是否及时除颤
• 病人年龄和基础病
Daryl Kile 圣路易棒球队投手
12/3/2016 4
猝死按基础病因分类
• 心源性猝死:>80% • 非心源性
12/3/2016
5
心性死亡与心性猝死 (SCD)
• 心性死亡发达国家死因第一 • 中国城市排第三(肿瘤、脑血管病、心)
• 中国农村排第四(肺、脑血管、瘤、心)
• 北京排第二(脑血管、心血管、瘤) • 趋势逐年上升(中国2001卫生统计) • 心性猝死占心性死亡 50%,总死亡数15%
19
SCD与冠心病
• 与冠心病关系密切,但不一定AMI, 75-80 %没有 EKG和酶学证据支持急性心肌缺血,典型的是没有 预兆,随时发生
• 如MI,则约 15% VF发生在最初24 – 48小时内, 其中又80%以上发生于发病后6小时内,2天后发生 率降到 3%
12/3/2016
20
SCD/心肌缺血/PVC
18
冠心病(CHD)是SCD最重要基础病
• • 棒球手尸检: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但非AMI 尸检 80 - 90% SCD发现冠心病
– – – 10 % 其它心脏病 5 % 无心脏病解剖证据 朝鲜美国兵尸检,当代临床冠心病特点
• • • •
12/3/2016
CHD死亡中半数以上以SCD形式 CHD中15-20%以猝死为首发症状 患CHD人群的SCD危险系数比其它人高2-4倍 CHD又有临床症状者发生SCD比其它人群高6-10 倍 循环 1975; 51:606; Cardiovasc Dis 1980; 23:1; 循环1989; 79:756 ;
来源: 6:11
12/3/2016
Josephson, I
9
结论
• 猝死不论心性非心性,死前80% 以上快速性室性心律紊乱 • 对病人、EM、CPR、心内科重要
12/3/2016
10
致死性室性心律紊乱对非心源的SD也重要
• 有一 809 例的SD调查, 34%非心源性, 源于创伤、非创伤性出血、中毒、溺 水或肺栓塞,他们没有合并基础心脏 病的证据,但他们死亡的直接原因也 是严重室性心律紊乱
Pulsless Electrical Activity
12/3/2016 37
改进方向
• 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 发展急诊医学
– 纠正重治轻防 – 促进社区医学 – 院前EMSS尚在幼稚期, • 发展经济和提高人 需解决责任人、政策、 民生活水平 方向、队伍等系列问题 – 急诊医学是新专业 – 院内急诊科:政策倾斜
1.0
A
生存
0.8
存 活0.6 率
B C
0.4
A B C D
0.2
12/3/2016
N 53 6 11 3 80 37
EF > 30% > 30% < 30% < 30%
1
VPD < 10/ 时 > 10/ 时 < 10/hr 年 > 10/ 时
D
2
3
23
SCD与非缺血性心脏病
• 有解剖异常
– 心肌病 – 特发性、肥厚性(阻塞性, 非阻塞性)
25
早周期 VPC (202) 其它复合 VPC (260) 单源 VPC (433) 无VPC (844)
25
20 15 10 5 0
冠心病 20 15
累积死亡可能 性 (已作年龄校正 %)
非冠心病
10 5 0
0
1
2
3
4
5
0
1
2
3
诊断后年数
4
5
诊断后年数
12/3/2016
Ruberman W.Circulation. 1981;64(2):297-305.
12/3/2016
6
非心性SD
• 原因
– – – – – – – 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创伤 非创伤性出血 溺水 肺栓塞 药物中毒或过敏 严重缺氧、酸中毒
↓↑K+, ↓↑ Ca++ ↓ Mg++, ↓儿茶酚胺
• 预后好于心性猝死
– 40% 成功复苏 – 11 % 最终出院 – 6 % 轻度残疾
– 代谢紊乱
21
SCD与心功能(多中心,1984)
• EF 从40% 降到 30%, SCD危险增加 • PVC 频度增加,SCD危险也随增加,高 峰在 10 PVCs/hr • EF与PVC频度是两个独立危险因素
12/3/2016
22
心肌缺血/PVC/LVEF
大的JT.Am J Cardiol. 1986;57:12B.
12/3/2016
32
SCD与遗传
• 家族史
– 流行病学:AMI或SCD家族史阳性的发生SCD危险性高
• 先天异常
– 染色体1p1-1q1缺陷者有较高猝死可能
– 这样的个体会发生进行性心脏传导障碍和窦缓,常需起博器 缓解症状
– SCD通常 30岁后,起博器不能预防
12/3/2016
33
小结
• 猝死、尤其心性猝死是人类健康的严重挑战
12/3/2016
11
心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 所有心脏病
• 室早 • 心衰 • 心动过缓
– 心肌缺血 – 心肌肥厚 – 其它心脏病
• • • •
健康心脏电生理异常 年龄 性别 遗传
12/3/2016
12
室早诱发致死性室性心律紊乱是 SCD主要诱因
• 80% SCD病人发生致死性室性心率紊乱前有室性异位 兴奋灶活跃的前兆,如感觉心悸、间隙脉增加等,
(红霉素, 抗组胺药, 抗真菌药) 1-2%
• Wolff-Parkinson-White (WPW)综合症(2.3 -3.6%)
12/3/2016
27
Brugada’s 综合征
• 一种特殊的 ECG 异常类型,通常无症状
但RBBB+ STV1-3抬高 • 一组报道 63 例这种病人,其中 41例是在SCD后诊 断 • 在以后 34个月随访中发生复发性严重心律紊乱
12/3/2016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