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 10《扫地机器人》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 10《扫地机器人》教学设计
第10课扫地机器人一、教材分析基于传感器的教育机器人的学习和应用是随着信息技术应运而生的教学内容,本课就从生活出发,将清洁机器人作为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综合应用传感器和舵机完成能实现避障和清扫操作的清洁机器人。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任务分析、模块搭建和程序编写与运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清扫机器人,引导学生分析清扫机器人的任务,再展开教学。
扫地机器人的学习是在超声波传感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要求学生学习拼搭舵机,再结合已学的避障程序进行舵机程序的添加,因此建议通过迁移应用实践于课堂中。
二、学情分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可知,本课的学习对象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通过任务的铺垫分析清洁机器人的工作任务。
学生在本课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实体机器人的应用,搭建实现清洁机器人的脚本在学生的实践能力范围内。
但本课加入了舵机的拼搭和使用,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又提高了要求,可以结合学生的实践探究和教师的搭建分享展开学习。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如果那么否则”语句的含义,学会拼搭清洁机器人,理解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应用原理,完成避障程序搭建。
通过分析清洁机器人的任务,体验思维和分析的过程,初步掌握问题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清洁机器人,感受机器人的可实践性,感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形成乐学的学习态度,实现技术发展的愿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如果那么否则”语句。
2.难点:理解避障程序和清扫程序的顺序关系。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有引导的教学环境中围绕任务分解任务,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迁移运用已有知识,不断优化各分解任务,最终整合实现清洁机器人的任务效果。
六、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师用演示文稿和学生用演示文稿。
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到家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出示图片)怎么办?工作一天已经很累了,我想休息一下,能有个机器人帮帮我吗?学生提出机器人来清洁。
小学六年级06-10《扫地机器人》期末测试教学设计
第10课扫地机器人【教材分析】基于传感器的机器人的学习和应用是随着信息技术应运而生的教学内容。
本课从生活出发,将扫地机器人作为教学内容,综合应用传感器和舵机的相关知识,设计能实现避障和清扫操作的扫地机器人。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任务分析、模块搭建和程序编写与运行。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扫地机器人,引导学生分析设计扫地机器人的任务,再展开教学。
扫地机器人的学习是在超声波传感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要求学生学习拼搭舵机,再结合已学的避障程序进行舵机程序的添加,因此建议通过迁移应用实践于课堂。
【学情分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可知,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通过任务的铺垫分析扫地机器人的工作任务。
学生在本课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实体机器人的应用,编写扫地机器人的脚本尚在学生的实践能力范围内。
但本课加入了舵机的拼搭和使用,这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又提高了一个要求,可以结合学生的实践探究和教师的搭建分享展开学习。
【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如果那么否则”语句的含义,学会拼搭扫地机器人,理解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应用原理,完成避障程序搭建。
通过分析扫地机器人的任务,体验思维和分析的过程,初步掌握问题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扫地机器人功能的实现,感受机器人的可实践性,感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形成乐学的学习态度,产生了解技术发展的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如果那么否则”语句。
难点:理解避障程序和清扫程序的顺序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有引导的教学环境中围绕任务进行分解,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进行知识迁移,运用已有知识不断优化分解的各个任务,最终整合实现扫地机器人的任务效果。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师用演示文稿和学生用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教案设计:黄俭荣(南京市科睿小学)】。
第09课《扫地机器人》教学设计
动
设计意图
编写机器人沿线走的程序,按照前面的学习
创设活动,在竞赛
内容,编写机器人沿线走的程序,让机器人能完 的氛围中,理解机器人
成沿线走的动作。
扫地的几种不同的情
编写扫地动作的程序,加入计次循环控件, 况,并得出结论。
接在机器人沿线走的程序之后。将计次循环设为
适合的数字。在循环内部加入伺服电机,并设置
延时控件。
编写停止扫地的程序。
继续加入一个伺服电机模块,并设置为伺服
电机转到 90 度位置,程序跳转到主循环处执行
下一次循环。
编写停止扫地的程序。
练习机器人扫地程
继续加入一个伺服电机模块,并设置为伺服 序,并在机器人小组的
电机转到 90 度位置,程序跳转到主循环处执行 中进行竞赛合作,让学
生:讨论机器人清扫可以分为几个动作过
程。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扫地机器人的
方法吧!
(板书:第 9 课 扫地机器人)
项目分析:
涉及本课的难点内
扫地机器人模拟家庭中的扫帚,在设定好 容,要求能够讲解仔细,
的路线上行驶,并同时将需清扫的物体清理至 帮 助 学 生 克 服 学 习 障
指定地点,通过外加伺服电机和适当的搭建模 碍,解决难点问题。
块,来实现基本的清扫功能。
机器人扫地的程序流程图如下:
开始
沿线一段时间
清扫
(学生实验、教师辅导)
学习过程
巩固: 搭建机器人
教师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搭建扫地机器人模块:
进入到较为复杂的
扫地机器人由伺服电机加一些拓展模块所 程序中,让学生可以在
组成,它们共同完成机器人扫地的动作。
实际的环境中理解程序
《扫地机器人》教学设计
《扫地机器人》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扫地机器人》是苏科版信息技术教科书的第10课,机器人扫地活动来源于生活实际,扫地机器人的学习是在超声波传感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课主要要求学生学习拼搭扫地机器人,再结合已学的机器人直行程序进行避障程序的添加,综合应用传感器和电机的相关知识,设计能实现避障和清扫操作的扫地机器人。
二、学习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和算法思维。
学生在本课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实体机器人的应用,编写扫地机器人的程序尚在学生的实践能力范围内。
但扫地机器人的搭建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课堂时间有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半成品,保证教学的实操性和有效性。
三、学习目标1.了解扫地机器人的结构功能,理解它的工作原理以及脚本语言的运用方法,完成扫地机器人的搭建和程序运行,实现机器人扫地功能。
2.学生通过解构完整的扫地机器人成品和程序,用图形化的脚本语言编写运行程序,通过调试完成作品,体验思维和分析的过程,初步掌握问题分析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分析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扫地机器人功能的实现,感受机器人的可实践性,感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形成乐学的学习态度,产生了解技术发展的愿望。
四、教学策略运用逆向工程教学法,从完整的扫地机器人成为起点,逆推扫地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实现方式,理解它的工作原理,从而使学生完成扫地机器人自主搭建,脚本编写,装载运行,让机器实现扫地功能。
1.通过解构完整的扫地机器人产品,了解扫地机器人的组成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理解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应用原理和“如果那么否则”语句的含义;2.通过硬件结构、程序复原,学生自主完成扫地机器人搭建,倒推可能的程序和算法,根据自然语言的描述,构建相应的工作流程图,编写图形化脚本语言;3.通过分析总结,反复进行程序测试,调试控制机器人,完成扫地机器人正常运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将学生代入扫地机器人设计者的身份意识,放手让他们“玩”,动手去实践,在学中做,做中学。
六年级信息技术机器人教案
六年级信息技术机器人教案
嘿,小朋友们!今天咱要来聊聊六年级信息技术机器人这档子有趣的事儿!
你们知道吗,机器人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魔法精灵,它们能做很多超厉害的事情呢!想象一下,有个小机器人能按照你的指示跑来跑去,多有意思呀!
在学习机器人的过程中呀,就好像是在探索一个神秘的科技宝藏。
我们要先了解机器人的身体构造,这就好比我们要知道自己的身体有手有脚一样重要。
那些零件呀,传感器呀,都是机器人的小秘密武器呢!然后呢,我们得学会怎么给机器人下达命令,让它知道我们想要它干啥。
这可不容易哦,就像你跟一个不太懂你语言的小伙伴交流一样,得有耐心,还得讲清楚。
编程就像是给机器人施魔法的咒语。
我们要用那些代码,让机器人乖乖听话,做出我们想要的动作。
这可需要我们动点小脑筋啦!可别小瞧自己哦,你们都是超级聪明的小魔法师呢!当你成功地让机器人按照你的想法行动起来的时候,哇,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啦!
学习机器人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哦,得像每天吃饭一样坚持。
就好比你喜欢的游戏,不天天玩怎么能变得厉害呢?而且呀,在这个过程中,可别怕犯错。
犯错就像是不小心摔了一跤,爬起来拍拍屁股继续走就行啦!说不定还能从错误中学到新东西呢。
还有哦,和小伙伴们一起探讨学习机器人,那可比自己一个人闷头学有趣多啦!大家可以一起分享想法,互相帮助。
就像一起去探险,人多力量大嘛!
小朋友们,机器人的世界真的是超级精彩呀!等你们去发现,去探索。
只要你们有热情,有耐心,肯定能在这个神奇的领域里玩得开心,学得愉快!加油吧,未来的机器人小专家们!别犹豫,别害怕,大胆地去和机器人做朋友吧!。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扫地机器人》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扫地机器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扫地机器人》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扫地机器人的构造和功能,同时配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扫地机器人的过程。
这一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新的操作。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操作,他们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扫地机器人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扫地机器人的构造和功能。
2.学会操作扫地机器人,并能进行简单的清洁工作。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扫地机器人的构造和功能。
2.扫地机器人的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扫地机器人的构造和功能。
2.示范法:教师演示扫地机器人的操作方法。
3.实践法:学生亲身体验操作扫地机器人。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扫地机器人设备。
2.操作说明书。
3.安全指导。
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扫地机器人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然后简要介绍扫地机器人的外观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扫地机器人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扫地机器人的外观。
同时,教师通过操作说明书,向学生介绍扫地机器人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人操作一台扫地机器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扫地机器人的操作方法,其他学生观看并学习。
然后,教师布置一道实践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扫地机器人的问题,如:扫地机器人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如何改进扫地机器人的功能?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10《扫地机器人》教案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10《扫地机器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扫地机器人》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扫地机器人的组成部分,如传感器、马达等,并学会如何使用扫地机器人进行清洁工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常见问题解决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机器人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但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复杂,因此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扫地机器人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学会扫地机器人的基本操作方法。
3.能够解决扫地机器人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2.扫地机器人的基本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任务驱动法,通过提问和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
同时,利用实物演示和分组讨论等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扫地机器人设备,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2.准备相关资料,如操作手册、常见问题解决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家里有机器人吗?它们是什么类型的机器人?接着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扫地机器人。
2.呈现(10分钟)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讲解扫地机器人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启动、停止、清洁等。
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方法。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扫地机器人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小奖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拓展(5分钟)讨论扫地机器人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扫地机器人,提高清洁效果。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扫地机器人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家庭作业:请学生回家后,尝试使用扫地机器人进行家庭清洁,并记录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扫地机器人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在过去的几年里,机器人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扫地机器人作为其中的一种,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扫地机器人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和实践机会。
首先,扫地机器人可以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工具。
通过使用扫地机器人,学生可以真实地体验到机器人技术的应用。
他们可以亲自操作扫地机器人,探索其工作原理,了解机器人所需要的编程程序以及与人的交互方式。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激发他们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
其次,扫地机器人可以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工具。
通过学习如何编程控制扫地机器人,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编程算法和传感器配置,改变扫地机器人的行为和功能,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清扫模式。
这种创新型的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意识。
此外,扫地机器人还可以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合作工具。
在扫地机器人的操作中,学生需要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制定清扫计划,协调机器人的移动和清扫路径。
通过这样的合作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其信息技术的技能,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这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此外,扫地机器人还可以与其他科目的学习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调整扫地机器人的行走路径、计算移动距离和时间等,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语言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编写扫地机器人的交互对话,提高其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这样的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
然而,要有效地应用扫地机器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小学教师可能对扫地机器人的使用和编程不太熟悉,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
《扫地机器人》教学设计
《扫地机器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扫地机器人》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扫地机器人》,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原理和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并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和创造。
二、教学重点:1.智能机器人的概念和分类。
2.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1.理解智能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2.分析不同类型的扫地机器人的优缺点。
四、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机器人工作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
2.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机器人工作原理。
3.分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和交流不同扫地机器人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激发兴趣1.展示一段扫地机器人工作视频,激发学生对扫地机器人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扫地机器人?它有什么优点?第二步:了解智能机器人1.讲解智能机器人的概念和分类,并展示不同类型的智能机器人的图片和视频。
2.引导学生思考:智能机器人有哪些应用领域?第三步:探究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1.分组进行实验:给学生准备一台扫地机器人和一段时间内的数据记录表。
让学生观察机器人工作时的行动路径,记录数据。
2.学生将观察结果和数据交流,分析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讲解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第四步:分享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研究一种类型扫地机器人,了解其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场合。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研究结果。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哪种类型的扫地机器人最适合家庭使用?为什么?第五步:概念复习与总结1.回顾智能机器人的概念和分类。
2.点名提问学生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机器人的优缺点。
六、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小组讨论记录:记录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和结果。
3.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贡献。
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苏科版第10课 扫地机器人(教案)
主要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新课标体现说明及设计意图(一)回顾旧知,提出问题各位项目经理们,又到了我们项目研发的时间了。
通过大家的开发与研究,我们已经模拟出了智能扫地机器人的部分功能,哪位同学愿意带领大家一起复习一下,智能扫地机器人具有哪些“智慧”功能呢?自动避障、自主抬升、自动充电、模拟垃圾。
在第一课时,我们借助scratch中的运动模块,让机器人开始清扫工作,通过侦测模块让机器人判断是否碰到墙壁、沙发。
同学们想起来了吗,单元项目该进展到哪里了呢?自动充电那么我们这节课的目标就是——自动充电。
板书:模拟智能扫地机器人——自动充电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快速回顾项目整体安排与目前进展,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践探究,揭秘耗电任务一:揭秘自然耗电看来各位项目经理们对本次的项目目标已经非常了解了,但是在做充电之前,我们得先搞明白耗电。
请同学们思考,扫地机器人在开始清扫前,有没有电量呢?电量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消耗的呢?当电量少于多少,机器人就该去充电呢?请大家尝试用一段话去描述,可以参照老师给的文字,组织一下语言,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你的设计真棒!让我们把文字转化为更直观的流程图吧,请大家按照自己的设计,填写任务一中的流程图,速度快的同学可以把脚本设计一起填了。
借助流程图,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培养计算思维与信息艺术,降低后续程语言转化难度。
我看这位同学速度最快,我们请他来分享一下流程图的内容。
流程图梳理(板书)在流程图中有一个词非常关键,我们通过描述它的数值来了解机器人的能量,它是?你是否在scratch里看到了表示电量的代码?那我们该怎么表示电量呢?大家可以动手在程序里探究寻找。
请学生分享新建变量的方法,并总结两条控件的区别及用法。
(初始化)(表示耗电过程)接下来请同学们为流程图匹配到合适的代码。
●程序搭建借助学习单一任务一板块,再次梳理熟路,并尝试动手搭建代码。
●基本功能成果展示(耗电)任务二:完善自动充电同学们,你们已经学会模拟自动耗电的过程了,那么反过来,充电的过程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使用自然语言描述:开始充电每充电____秒,电量增加_____;如果电量达到________,那么_______.。
扫地机器人教学课程设计
扫地机器人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扫地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2. 学生能够掌握扫地机器人的编程控制方法;3. 学生能够了解扫地机器人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及优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编程知识,对扫地机器人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2.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调试并优化扫地机器人的工作效果;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对科技创新的认识;2. 学生能够通过扫地机器人的学习,体会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增强环保意识;3. 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扫地机器人的基本结构认知;2. 学生能够合作完成扫地机器人的编程与调试;3. 学生能够运用扫地机器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家庭生活品质;4. 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中,展现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扫地机器人基础知识:- 了解扫地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认识扫地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如传感器、驱动电机、电池等;- 学习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2. 编程与控制:- 学习扫地机器人编程的基础知识,如编程语言、逻辑结构等;- 掌握扫地机器人的编程方法,实现简单路径规划;- 学习调试与优化程序,提高扫地机器人工作效率。
3. 应用与实践:- 探讨扫地机器人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清扫地面、吸尘等;- 分析扫地机器人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实际操作练习,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第一周:扫地机器人基础知识学习,了解发展历程、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2. 第二周:编程与控制学习,掌握编程方法和调试技巧;3. 第三周:应用与实践,探讨扫地机器人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实际操作。
小学劳动课机器人扫地教案
小学劳动课机器人扫地教案教案名称:小学劳动课机器人扫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和功能。
2. 掌握如何正确操作机器人进行地面扫除。
3. 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和功能。
2. 学生能够正确并安全地操作机器人进行地面扫除。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
教学准备:1. 多个无线扫地机器人。
2. 小学生可参与的简单清扫工具(例如扫把、拖把等)。
3. 关于机器人基本定义及功能的教学材料和图片。
4. 课堂活动所需的纸张、笔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和功能,可以使用图片或简短视频进行说明。
强调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讨论机器人可能会在哪些场景中使用。
知识传递(15分钟):1. 分发教材或图片让学生自行阅读,了解机器人的更多细节和功能。
2. 教师讲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术语,如传感器、编程等,并引导学生提问和理解。
操作示范(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操作机器人进行地面扫除,并解释操作步骤。
强调安全使用机器人的注意事项。
2. 演示扫地机器人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如避开障碍物、机器人的工作范围等。
实践操作(25分钟):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机器人和一些简单清扫工具。
2. 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操作机器人进行地面扫除,并互相观察、帮助,确保安全和正确操作。
3. 学生可以亲自体验机器人的各项功能、操作技巧,并记录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实践操作的过程,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体验。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使用机器人进行地面扫除的优缺点展开思考和交流。
3.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劳动的重要性以及机器人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
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例如绘制机器人的工作示意图、写下学生对劳动的感受和思考,或设计一个新型的清扫机器人。
苏科版小学六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第10课 扫地机器人
第10课扫地机器人【教材分析】机器人扫地活动来源于生活实际,教材在安排本部分的内容时,学生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学习基础。
因此,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安排适合的教学课时,建议安排1~2课时教授,保证学生可以理解知识点,并能内化为自己的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机器人学习基础了,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拓展新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与要求】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2)理解复合型程序语句的含义。
(3)学会学生机器人扫地的一般流程。
2. 过程与方法在团队的氛围中,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机器人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思辨、修改的能力。
4. 行为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自我提升、自我超越。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机器人扫地程序的设置方式。
难点:搭建扫地机器人的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法、主题活动。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控制软件、学生机器人、轨道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搭建扫地机器人模块:扫地机器人由伺服电机加一些拓展模块所组成,它们共同完成机器人扫地的动作。
第二课时【教学反思】这两节课连为一体,有了生活的经历,学生的参与度高,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学效果显著。
利用生活中的机器人,让知识的生成环环相扣,一个生成引发另一个生成,一环扣一环,逐层深入。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路拓宽了,学习的兴趣更浓了,不知不觉中学生习得了新知,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
另一个感受就是教学中特别关注了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并合理地借助这一动态的资源展开教学。
“信息技术”教案《扫地机器人》参考教案
扫地机器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扫地的基本原理。
2.了解扫地机器人的构造特点。
3.初步理解扫地机器人编程软件的功能和作用。
4.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5.鼓励学生从新事务中体验乐趣,为今后的学习激发兴趣。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和较强的操作能力,可以独立完成一定的任务。
孩子对于新奇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主观意识较强,同时存在着较为浓厚的竞争心理,适合自主研究学习。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扫地机器人的基本工作原理。
难点:编写程序,扫地机器人的主要部件的学习。
四、教学活动1.展示与引入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机器人的组件和主要器官,同学们来回顾一下吧。
(简单复习上一课的内容) 师:这些是机器人身上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共同配合,组成了机器人,我们的机器人才能动起来。
除了以上的部件器官以外,机器人到底是怎样运动起来的呢?大家来猜一猜。
(学生讨论:机器人运动的原理) 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机器人的内部世界,制作一个可以扫地的机器人。
(板书课题)2.新授一:扫地机器人工作的基本原理师:在刚才的讨论中,同学们关于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有以下意见: (板书意见) 方向一:电池提供动力。
方向二:计算机程序控制。
方向三:芯片控制。
(讨论:这三个主要方向里面,谁更加贴近机器人工作的原理呢?) 途径一:到教材中找寻答案。
途径二:到课件中找寻答案。
(老师自由选择合适的方式)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到底扫地机器人工作的原理是什么呢? (展示一次机器人的工作状态,结合课本知识,讲解工作原理)3.新授二:(1)编写机器人沿线行走的程序扫地机器人的构造特点师:刚刚我们看见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这些原理是需要一定的特殊构造来配合的,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来“解剖”机器人,看看它是怎么样来完成这些工作.(2)编写扫地动作的程序加入计次循环控件。
(3)编写停止扫描地程序。
(4)运行程序。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扫地机器人》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扫地机器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扫地机器人》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扫地机器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编程控制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扫地机器人的构造和功能,学会使用编程软件对扫地机器人进行控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扫地机器人》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简单的编程知识。
他们对于机器人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但对于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控制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扫地机器人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扫地机器人的构造和功能,学会使用编程软件对扫地机器人进行控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同感和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扫地机器人的构造和功能,编程软件的使用。
2.难点:扫地机器人的编程控制方法,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扫地机器人设备和相关软件。
2.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3.划分学习小组,分配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扫地机器人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扫地机器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扫地机器人的哪些知识?”2.呈现(10分钟)介绍扫地机器人的构造和功能,讲解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呈现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对扫地机器人进行编程控制。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编程软件对扫地机器人进行编程控制。
《扫地机器人》教学设计
《扫地机器人》教学设计《扫地机器人》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扫地机器人》是苏科版信息技术教科书的第10课,机器人扫地活动来源于生活实际,扫地机器人的学习是在超声波传感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课主要要求学生学习拼搭扫地机器人,再结合已学的机器人直行程序进行避障程序的添加,综合应用传感器和电机的相关知识,设计能实现避障和清扫操作的扫地机器人。
二、学习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和算法思维。
学生在本课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实体机器人的应用,编写扫地机器人的程序尚在学生的实践能力范围内。
但扫地机器人的搭建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课堂时间有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半成品,保证教学的实操性和有效性。
三、学习目标1.了解扫地机器人的结构功能,理解它的工作原理以及脚本语言的运用方法,完成扫地机器人的搭建和程序运行,实现机器人扫地功能。
2.学生通过解构完整的扫地机器人成品和程序,用图形化的脚本语言编写运行程序,通过调试完成作品,体验思维和分析的过程,初步掌握问题分析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分析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扫地机器人功能的实现,感受机器人的可实践性,感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形成乐学的学习态度,产生了解技术发展的愿望。
四、教学策略运用逆向工程教学法,从完整的扫地机器人成为起点,逆推扫地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实现方式,理解它的工作原理,从而使学生完成扫地机器人自主搭建,脚本编写,装载运行,让机器实现扫地功能。
1.通过解构完整的扫地机器人产品,了解扫地机器人的组成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理解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应用原理和“如果那么否则”语句的含义;2.通过硬件结构、程序复原,学生自主完成扫地机器人搭建,倒推可能的程序和算法,根据自然语言的描述,构建相应的工作流程图,编写图形化脚本语言;3.通过分析总结,反复进行程序测试,调试控制机器人,完成扫地机器人正常运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将学生代入扫地机器人设计者的身份意识,放手让他们“玩”,动手去实践,在学中做,做中学。
甘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常见的机器人教案设计
第 10 课常有的机器人教课目的:1、认识常有的机器人。
2、认识将来机器人及学术界开发机器人的准则。
3、查找资料,制作一个以机器人为专题的网页。
教课要点:1、机器人的分类及其用途。
2、开发机器人的准则。
教课难点:机器人的分类及其用途。
教课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猜猜他是谁?人们不敢做的事情他敢做,人们做不来的事情他能做;他既不要吃,也不要喝,更不用休息了。
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的新朋友——智能机器人。
二、自学课文(一)机器人分类1、自学课文 63- 65,达成以下作业(1)依据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可分为己类?(2)每类机器人都是如何展开工作的?2、沟通学习成就。
3、从网络上搜寻资料,举例说明机器人工作特色及其应用范围。
如:自主式军用机器人车辆自主式车辆不需要操作手,而是依赖自己的人工智能来达成预约的动作和任务,主要特色是采纳了很多先从而靠谱的传感器和高速计算机系统,需要复杂的人工智能/ 专家系统程序。
在地面行驶时能选择最正确路线和地形抵达目的地。
自主式车辆的地面导向需要迅速计算机办理系统,而其察看系统需要有高水平的图像辨别能力。
b5E2RGbCAP固然自主式车辆是机器人车辆的发展方向,但当前各样自主式车辆研制都未达到适用阶段,大都是半自主式,并且达成的车型也不多,自主式工作能力有限。
p1EanqFDPw应用范围军用机器人车辆的应用范围很广,并且还在不停地扩大。
当前军用机器人车辆的主要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如:扫雷、清除爆炸物、标兵站岗巡逻等。
(二)将来机器人1、自学课文 66- 67,思虑:(1)将来机器人与此刻机器人有何差别?(2)机器人开发原则是什么?为何要按照这条原则?2、学习沟通三、应用查找有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制作一个对于机器人的专题网页。
教课反省:。
六年级信息技术扫地机器人教案
六年级信息技术扫地机器人教案
课程目标:
1.学生了解扫地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学生学会使用编程软件控制扫地机器人。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
1.扫地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介绍。
2.Python编程语言基础。
3.使用Python控制扫地机器人的实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通过展示扫地机器人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扫地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场景。
二、讲解(15分钟)
1.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a.扫地机器人的基本原理:陀螺仪、红外线传感器等。
b.扫地机器人的功能:自动清扫地面垃圾。
c.扫地机器人的分类:随机式、规划式等。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扫地机器人,加深对扫地机器人的理解。
三、实践(30分钟)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扫地机器人程序,要求能够实现自动清扫地面垃圾的功能。
可以使用Arduino或其他编程平台进行编程。
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成果展示:各小组将设计的程序进行现场演示,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建议。
4.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
四、总结(10分钟)
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2.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示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3.布置下一堂课的学习任务。
《扫地机器人》教学设计
《扫地机器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扫地机器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扫地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模式;2.掌握扫地机器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培养学生对科技产品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扫地机器人;2.多媒体设备;3.相关视频和图片。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扫地机器人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注意,并向学生提问:a)你们是否听说过扫地机器人?b)扫地机器人是如何工作的?c)你们认为扫地机器人有什么用处?2.学习扫地机器人的基本原理(3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扫地机器人的内部结构,并解释以下概念:a)传感器:用于检测周围环境的传感器,如障碍物传感器、地板传感器等;b)运动控制系统:控制机器人运动的中央处理器,以及驱动电机和轮子;c)清扫系统:用于清扫地面的刷子、吸尘器等设备;d)电池:为机器人提供电力。
3.扫地机器人的工作模式(3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扫地机器人工作时的不同模式,并解释其含义:a)自动模式:机器人根据预设程序自主清扫房间;b)手动模式:用户根据需要手动控制机器人的移动方向;c)充电模式:当机器人电量不足时,自动返回充电桩充电。
4.使用扫地机器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0分钟)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扫地机器人,并解释一些注意事项:a)推动机器人之前,确保地面上没有杂物和障碍物;b)定期清理机器人的刷子和吸尘器以保持清洁效果;c)在没有人在家的时候,使用扫地机器人更安全,并且可以更好地完成清扫工作;d)当机器人无法进入一些地方时,可以使用手持吸尘器进行补充清洁。
5.总结(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扫地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尝试使用扫地机器人进行家庭清洁,并总结使用体验;2.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扫地机器人的优缺点,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扫地机器人
一、教材分析
基于传感器的教育机器人的学习和应用是随着信息技术应运而生的教学内容,本课就从生活出发,将清洁机器人作为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综合应用传感器和舵机完成能实现避障和清扫操作的清洁机器人。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任务分析、模块搭建和程序编写与运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清扫机器人,引导学生分析清扫机器人的任务,再展开教学。
扫地机器人的学习是在超声波传感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要求学生学习拼搭舵机,再结合已学的避障程序进行舵机程序的添加,因此建议通过迁移应用实践于课堂中。
二、学情分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可知,本课的学习对象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通过任务的铺垫分析清洁机器人的工作任务。
学生在本课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实体机器人的应用,搭建实现清洁机器人的脚本在学生的实践能力范围内。
但本课加入了舵机的拼搭和使用,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又提高了要求,可以结合学生的实践探究和教师的搭建分享展开学习。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理解“如果那么否则”语句的含义,学会拼搭清洁机器人,理解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应用原理,完成避障程序搭建。
通过分析清洁机器人的任务,体验思维和分析的过程,初步掌握问题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清洁机器人,感受机器人的可实践性,感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形成乐学的学习态度,实现技术发展的愿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如果那么否则”语句。
2.难点:理解避障程序和清扫程序的顺序关系。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有引导的教学环境中围绕任务分解任务,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迁移运用已有知识,不断优化各分解任务,最终整合实现清洁机器人的任务效果。
六、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师用演示文稿和学生用演示文稿。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到家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出示图片)怎么办?工作一天已经很累了,我想休息一下,能有个机器人帮帮我吗?
学生提出机器人来清洁。
教师:对呀!有清洁机器人,商场里看到过很多呢!其实清洁机器人我们也能自己做,今天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一做清洁机器人!(板书:清洁机器人)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学生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并揭示主题“清洁机器人”的搭建。
(二)实践探究
1.项目分析
教师:清洁机器人要有些什么功能?
(学生回答,提出需要有避障和清扫的功能。
)
教师:那你能说说有这样功能的机器人是怎么运作的吗?
学生:测距—距离大—前进—清扫,距离小—后退—转弯。
(教师结合分析列出流程图。
)
教师:按这样的过程我们就可以实现清洁机器人了!
【设计意图】通过项目分析将清洁机器人的任务具体化、直观化,让操作任务更简单。
2.搭建清洁机器人模块
教师:接着我们来拼装一个清洁机器人!它边前进边清扫,安装上测距的超声波传感器,那用什么清扫呢?(演示部分拼搭,提出清扫工具的选择)
教师:我们把清扫工具用舵机连接起来,这样当舵机左右转动的时候,就可以实现清扫的功能了。
(教师演示机器的搭建,学生模仿操作,完成清洁机器人的搭建。
)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演示,规范模块拼搭的方法,减少因搭建造成的任务困难。
(三)操作实练
1.编写机器人避障程序
教师:清洁机器人前进的过程中还有哪两部分运动?
学生:机器人在前进的过程中的避障和清扫。
教师:那我们就把两个分开看。
我们先看避障。
避障怎么做?提示:超声波传感器的测速功能,谁能对照流程图说说避障过程是怎样的?
(教师提前测值并填在流程图。
)
【设计意图】任务化整为零,分段分析,减少任务难度。
学生:机器人测距,当它值小于20cm的时候,机器人左转,转速200;当值不小于20cm的时候,机器人前进,转速为100。
教师:很好,那在这里,老师可不可以换个说法,如果小于20cm,那么机器人转动,否则机器人前进?
学生:可以。
教师:老师用到了一个新的语句“如果那么否则”,你能在软件中找到吗?请你试试将避障程序搭建成功。
(学生指出控件,并搭建初步脚本。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照流程图思考程序,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
通过语言表达的转变,提出教学重点“如果那么否则”。
2.编写机器人扫地动作
教师:机器人还有一个运动是什么?
学生:扫地。
教师:扫地的时候,刚说过,小扫把是左右转动着扫的,这里我们就用舵机(演示一半程序),设置“舵机接口1红色5v橘色信号棕色GND输出角度为0”,清扫时要这样扫,那么输出角度还要变化为多少?
学生:180°。
教师:中间我们添加一个停顿,才能实现清扫。
3.组合并优化清洁机器人程序
教师:现在你能根据流程图将机器人的两个主程序结合了吗?
学生:能!(学生演示程序结合,教师解决问题:(1)添加停顿时间。
(2)两个主程序无须再嵌套。
(3)“重复执行”控件必须添加)
4.下载并调试执行
教师:程序觉得没问题的话,请你下载到小车机身上试一试吧!
(学生操作调试运行,反馈问题。
)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法,明确舵机控件的使用方法,在演示中触发学生的思维,突出舵机的运动方式。
(四)小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成功啦!成功地实现了清洁机器人的搭建和程序的编写,学会了一个新的控件叫做(学生答:如果那么否则)学会看流程图,根据流程图写程序,看来同学们的逻辑思维棒棒的!更可贵的是,同学们今天把复杂的任务分成了两个小任务再合成,我们生活中也可以用这样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的方法处理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加深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
学习机器人,将逻辑思维和操作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