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演讲——赵武灵王
生如醇酒——大秦帝国之赵武灵王
生如醇酒——大秦帝国之赵武灵王杨璠数风流人物,,看春秋战国。
群雄争斗,英雄逐鹿,乱世出英雄。
“一杯酒能醉天下”一坛赵酒,一生枭雄,一时糊涂。
“天生赵雍,赵国当兴也。
”赵酒以寒山寒泉所酿,有肃杀凌冽之气,亦如那个少年,十五即位,从此生活不再平凡。
杀伐果断,意气风发,以不可折之势迎八方来众。
为家国,为人民,为赵国列祖列宗,稚嫩的肩背负起了一个国家。
赵雍绝非庸常,少年英雄,惊才艳艳,英气勃发。
“愚者所笑,智者察焉。
”赵酒之寒,寒中蕴热,激人热血,冰天雪地却有满腔烈火,烈而不上头。
亦如当年,胡服骑射,一场新时尚的风潮,一场固思想文化的变革,一场万人所斥的改变。
“虽千万人吾往矣”,他力排众议,以德服天下“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陵王。
”于是乎,长衣广袖变长靴长裤,车战变骑战,赵国有了尚武之风,也以“胡刀骑士”最为精锐。
赵武灵王有着超高的先进意识,他更是历代帝王中的一朵奇葩,不在乎先例,不担忧风险,剑走偏锋。
将变法一事透露给秦国,多年蛰伏,一朝亮剑,且御驾亲征,年老后又自觉退位。
赵武灵王,雄心勃勃,却也不慕名利,有着巨大的胆识与自信。
酒性醇香,辛辣后又回甘,亦如那多情帝王。
赵武灵王难免被儿女情长所困。
“命乎命乎,曾无我嬴。
”自此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也因此,废长立幼,兄弟喋血。
“时来天地皆同力,远去英雄不自由。
”或许正是因为前半生的特立独行,这份刚愎自用,注定了赵武灵王戏剧的悲惨结局。
那年沙丘宫,形削骨立,赵雍没等来他所向披靡的精锐,孤家寡人,在飞扬的大雪中结束了他艰难的谋生。
“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
”呜呼哀哉,赵武灵王终是去了。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赵雍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却因此丢了性命。
这人无完人,让赵雍不肖什么天星一般高不可攀。
他的一生就如一坛酒,热血沸腾后还有几分忧愁。
生如赵雍,当为醇酒。
赵武灵王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国王
赵武灵王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国王。
在刚即位的时候,就能在肥义的帮助下,镇定地退走五国之兵。
赵武灵王从赵国游牧文化重于农耕文化的实际出发,通过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对赵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进行了一次大改革,使赵国消除了分裂的内在隐患,在人力、物力上得以优化配置。
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消灭了长期为赵国心腹大患的中山国,消除了赵国分裂的外在威胁,使赵国从外型到精神真正统一起来。
赵武灵王赶走了林胡,消化了楼烦,夺得它们的大片好牧场,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
赵武灵王亲自立了秦昭王与燕昭王两位国王,在国际政治中是举足轻重的一代霸主。
赵武灵王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牢固地保卫了王权。
虽然赵武灵王在处理继承人的问题上出现了问题,自己最后也死于非命,但这场政变恰恰是由于赵王何牢固地掌握着经赵武灵王改造加强的王权,才没有演变成全国性的大叛乱,赵国才没有因此而实力大损。
经过赵武灵王对赵国国家结构的整体改造,对赵国国家性格的重新塑造,赵国一跃成为当时的超级强国,与秦国共同成为战国后期争霸战的主角。
只是雄心勃勃的赵武灵王不甘寂寞,在攻灭中山国后,又要做中原的霸主,想要夺回王位,重做赵王,结果政变失败,困死沙丘宫。
赵武灵王被围困那么久,居然没有一个忠于他的亲信前来搭救,没有任何大臣挺身而出,没有任何援助势力前来干预,这固然说明了公子成一党的强大,也反映了当时多数人对赵武灵王持着趋于否定的态度,至少是不理解、看笑话、畏惧。
而且这种人为数众多,代表着朝堂上的一大批人的立场。
他们自卑、保守,排斥赵武灵王的变革,至少赵武灵王死了,我们不用穿着胡服上班了。
在战国策上,他们做了很多的发言(其中包括武将),批评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之死,可以说是他们共同投票的选择,而不是一场“惊变”式的意外。
自古改革者,是不落好的。
赵武灵王,约生于赵肃侯十年(前340年),卒于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名雍,三家分晋后赵国的第六代国君(前325年至前299年在位,执政27年)。
赵武灵王:雄才大略的悲剧英雄(三)
赵武灵王:雄才大略的悲剧英雄(三)作者:李延军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2008年第02期上期回放在长期的对外军事斗争中,睿智的武灵王敏锐地意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赵国这种被动挨打的窘迫局面,北拓疆土,挺立中原,必须学习和引进三胡的骑兵作战方式,才是有效增强赵国军事实力的最佳途径。
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年),在满朝王公贵族一片冷嘲热讽的唏嘘声中,赵武灵王运筹已久的“胡服骑射”改革方略开始闪亮登场!胡服,他身先群臣穿戴;骑射,历次军事行动,他都御驾亲征。
胡服骑射,自然而然地成为一场国君率先垂范、官员身体力行的国家变革行为。
从此,除旧革新之风在古赵大地上行下效,蔚然成风!六、秣马厉兵,击三胡锋芒初露公元前307年的邯郸城,那场关于“胡服骑射”争论的喧嚣尘埃落定之后,胡服,便成了赵国当年时装的最流行款式,骑射,则成了赵国新潮青年最酷的潇洒造型。
从那时起,邯郸城郊的插箭岭(今邯郸市赵苑公园内)上马蹄声碎,号角嘹亮,人如蛟龙、箭如飞蝗,金戈铮鸣声划破了赵国宁静的历史天空,灿烂的阳光照耀着繁忙的骑射演兵场巍巍丛台(今邯郸市丛台公园内)下战马嘶鸣,弓弦声声、刀戈林立、旌旗蔽日,赵国一支支威武雄壮的新型军队,在赵武灵王的检阅下,纵马挽弓,整装待发,只等一声令下,随时打马奔赴疆场。
一年后的公元前306年(武灵王二十年),赵国经过武灵王一系列改革措施洗礼后,政通人和,国力日益彰显,军事上积累了一定的实力,有了一支足以向山地和草原大规模进军的骑兵,完成了他韬光养晦战略的厉兵秣马、积蓄实力的第一步棋,到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一飞冲天”的战略进攻阶段,并开始实施他使赵国崛起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击三胡,灭中山,巩固边防,统一疆土,雄踞关东,笑傲中原。
从与三胡的长期斗争中得到灵感和启发的武灵王,这一年开始以胡人之道还治胡人之身了!北略胡地辟地千里打击三胡,战争远离中原各诸侯国,外交和政治斗争单一,不会引起太大的利益冲突。
战国有名英主赵武灵王主要事迹介绍,他为何会被儿子饿死?
战国有名英主赵武灵王主要事迹介绍,他为何会被儿子饿死?赵武灵王赵雍是战国时有名的英主,也就是晋国权臣赵盾的后代,三家分晋而有赵、魏、韩三国,赵国传了若干代后到赵雍。
赵雍十五岁登基坐殿时,中原一片混乱,他的老子赵肃侯虽然留下了不错的基础,但由于赵国处于四战之地,西有强秦、东有燕齐、南有韩魏、北有胡人,再加上还有一个中山国深入赵国腹地,赵国连年征战不得安宁,国力明显弱于楚魏秦齐。
赵雍在国内贤臣的辅助下,更由于他自身的精明强干,他用了三十年时间,把赵国由一个贫弱之国变成了雄踞北疆比肩秦楚的强国。
下面先简要介绍他的主要事迹,对正史不感兴趣的,可以将下面的一二三四略过:一是在外交上纵横捭阖,联韩扶燕拒齐压秦,获得了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赵国本来就与韩国关系不错,但与魏国关系不太好。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赵国的历史可以形容为:昨天魏国打我了,今天我打魏国,明天秦国和魏国一起打我,后天我与秦国一起打魏国……赵武灵王四年,赵雍与韩王会盟,次年迎娶韩王之女为妻,两国成为铁哥们,魏国从此不敢随便打赵国的主意。
在稳住南方后,赵武灵王十一年,燕国国君让位于国相子之(前篇讲过)引发燕国内乱,赵雍插手燕国内政,派人去找到正在韩国做人质的燕公子职,把他送回燕国去做了新的燕王即燕昭王(燕昭王是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君王,他励精图治,使燕国雄起一时。
但这个燕昭王到底是谁,史记中前后矛盾。
《燕世家》中说是太子平,《赵世家》中又说是公子职,史学界也争论不休),由此赵燕两家和平共处多年,赵国东北方也稳定了。
燕国本已被齐国控制,齐国见赵国插手燕国的事情,心中不满,发兵攻燕赵,赵雍自称实力不济,收兵避战,让燕王找他的外公秦惠王求救,秦国发兵打败了齐,齐秦实力都受损,于是赵国的东面和西面也暂时平静。
几年后,先是秦国秦武王意外死亡,为争夺王位秦国内乱,赵国西渡黄河,夺取了秦国北境的榆中地区;此后第一大国楚国灭掉了第二大国越国,楚齐成了接壤的邻居,齐国为了应付楚国的入侵不得不放弃与赵国为敌。
传记第三十六赵武灵王
传记第三十六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前340—前295),名雍,号主父,赵国第六位君主,他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军事政治,使赵国国富兵强。
赵国为战国七雄之一。
赵肃侯在位时,徙晋君,朝天子,筑长城,在诸侯中很有影响。
肃侯二十四年(前326)死,秦、齐、燕、楚、魏各出锐卒万人前来参加葬礼。
十五岁的赵武灵王即位后,增设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以博采民意,纠正己过。
又向先王之臣肥义问政,增加其俸禄,引为知己。
武灵王八年(前318),韩、燕等国已陆续称王,只有赵武灵王仍然称君,说:“没有王的实际,怎么敢居其名?”赵国北边与匈奴相邻,东北与东胡相接,西北同林胡、楼烦接壤。
这些游牧民族常以骑兵侵扰赵的边境。
而南边的魏国、东边的中山国,也一再侵赵略地。
九年(前317),三晋共击秦,秦杀赵军八万,又连续取赵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西阳(今山西中阳)、蔺(今山西离石西)等城邑。
武灵王见各国改革,陆续富强,而赵却屡屡被动挨打,陷入深思。
他出九门,登上新筑的野台(今河北新乐),遥望齐、中山之境,下定了改革的决心。
十九年(前307)正月,赵武灵王召集大臣肥义等人,在信宫讨论天下大势,五天以后,作出决策。
武灵王亲自带领军队北略中山之地,到达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
又往代(今河北蔚县东北),北到无穷(今河北张北南),西至大河。
赵武灵王在黄华山召见楼缓,说出了他长久思索、观察和五天讨论后的决策——胡服骑射。
他说:“赵国四面是敌,如果没有强兵之术,就会灭亡。
我想改穿胡人服装,骑马射箭,以教百姓。
”他知道,这一做法,与中原传统截然不同,必然会遭到旧习俗的顽强抵抗和人们的嘲笑。
他相信:“虽然天下的人都会嘲笑我,但胡地、中山一定能为我所有。
”楼缓和肥义都坚决赞成,而许多宗贵大臣表示反对,说:“圣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变俗而动。
”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称病不朝,以示不满。
武灵王亲自上门对公子成说:“服饰是为了便于用,礼俗是为了便于行。
南北服饰不同,古今礼俗不一,再聪明的人也无法使其完全一样。
英雄不愧武灵王——《大秦帝国之赵武灵王》(葛恬睿)
英雄不愧武灵王
——《大秦帝国之赵武灵王》
葛恬睿数风流人物,还看春秋战国,他,一代君主,风流倜傥,可谓是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
——题记赵武灵王,他一世英名,简化中国服装,胡服骑射,赢得民心,实现了古代思想变化的改革。
但,这样的他,却在传位的问题上,被自己的儿子狠狠地一击,这是他一生的失败,一生的遗憾……
当15岁赵武灵王继位时,周围国家包括秦、楚、燕、齐、魏五国。
可以说是战国七雄来了五雄。
气势汹汹,居心叵测,兵临城下。
少年国君,刚刚上位,就遭遇十面埋伏的困局。
一个不小心,就会有灭国危机。
压力空前,又几乎没有可以信赖的人。
他该怎么办?而他,却凭一己之力,化解五国围城。
打败五国后的赵武灵王提出胡服骑射、开疆拓土。
为让百姓接受胡服,赵武灵王先领其叔父穿胡服,不出几日,大家见了也都穿胡服,久而久之,胡服变代替了之前的那个又肥又大的衣服了。
胡服的推广,它不仅直接为赵国赢得了赫赫武功,而且对军队历史的发展演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创了我国古代骑兵史上的新纪元,从此我国军事史中除车兵、步兵和舟兵外,出现了骑兵这一崭新的兵种。
“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明于此休。
年来月去春寂寞,故宫雀鼠尚含羞。
”赵武灵王为我们证实了一个少年天子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成为一代雄主的。
赵武灵王,一代雄主,一世英名,一举成名,真可谓是英雄不愧武灵王……。
一分钟演讲励志小故事(精选5篇)
一分钟演讲励志小故事(精选5篇)一分钟演讲小故事篇1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信念的力量》。
有这样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人在黑暗中不停止摸索,在失败中不放弃奋斗,在挫折中不忘却追求。
在它面前,天大的困难微不足道,无边的艰险不足为奇。
这种力量,就叫信念。
俄国的列宾曾经说过:没有原则的人是无用的人,没有信念的人是空虚的废物。
就从我们古代说起吧:两千多年前的汉朝着名史学家司马迁,因“李陵事件”下狱,受了宫刑。
应该说,人世间没有比这更大的耻辱了。
可是他没有消沉,忍辱含垢,披肝沥胆,专心着述整整十一年,终于写成了《史记》那部五十二万字的鸿篇巨着。
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假如他不是为了“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恐怕早就自尽身亡了。
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再来说说近代,我们敬爱的周恩来。
他是真正称得上,为他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事义奋斗一生的人。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他播放《国际歌》。
当那磅礴的旋律盈满一室时,的嘴唇分明还在翕xi动,在吟唱!在连放三遍后,对守在身边的邓颖超同志说:“我坚信全世界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
”虽然,讲这个话的声音很细微,却给身边的人震动很大。
已近弥留阶段的他,最后唱这支歌,显示了真正不移的信念。
人生尽可信念不同,能够为信念奋斗终身,奉献一切,那么,就连他的敌人也会为他的人格肃然起敬。
从古说到今,让我们再来说说自已身边的人物吧!她,是我处道桥公司的一名女工程师,作为市政行业中的一员,她像一颗耀眼的星星,在众多璀璨闪耀的群星中熠熠发光。
她,就是马飞。
马飞毕业于武汉城建学院,90年到市政管理处工作。
这10多年来,她曾经做过工程资料员、质量员、施工员、项目经理。
每份工作她都做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力求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是她的信念。
就拿马飞担任柳西河工程的项目经理这件事来说吧。
这个工程是当年度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施工难度大,压力重。
作为项目经理的马飞,精心组织人员,合理安排工序。
胡服骑射 高见远视——《大秦帝国之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高见远视
——《大秦帝国之赵武灵王》统一中国的是秦始皇嬴政,他创下一场伟业,成功终结了春秋战国以来,兵荒马乱的局面。
而赵国的一位君主——赵武灵王另辟蹊径,发动了“胡服骑射”的重大改革,逆转赵国将亡国的局面。
赵雍在十五岁时迎接了父故的悲痛,兼任了一国之君的重担。
他刚上位时,由于四面皆是强国,常受到多方面的侵占,已是处于极度不利的局面,如同案板上的熟肉——待人宰割。
前任多位君王都试图冲出包围圈,但都失败了。
直到赵武灵王这一代,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变。
赵国与胡人所行动地区也接壤。
由此,国力也由此逐渐变弱。
胡人攻击特点就在于“来无影,去无踪”,骑行作战更使其速度变快(当时都是车战,不是骑行)。
“从敌人身上学习”,赵武灵王便读懂了这句话,以这特点为突破口,发动了被他称为的“胡服骑射”的改革——向北方人学习,并以自身为榜样,带头穿胡服。
相对于中原人的长裙,胡人的马裤更为简便,适合长期的骑行,使作战能力更上一层楼。
敌人是我们的磨刀石,而赵武灵王以此为垫脚石,先进行效仿,接着就进行创新与改革。
这场改革使中国首次出现了“正规军”,也是骑兵在中国的首次出现。
这场改革使即将灭亡的赵国军事力量大幅增强。
灭了曾大量侵占赵国土地的中山国。
由此,后人也十分敬佩“不耻下问”的赵武灵王,有人写了一段诗:“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
”
这是一场重大的改革,这可比一些国家早了许久发生。
它还使中国的服装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逆转了赵国被动局势,使前人震撼,使后人敬佩!
赵武灵王,我敬你位打胜仗英雄!更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谋士!。
赵武灵王传——第八章无穷之门
赵武灵王传——第八章无穷之门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十九年,新年刚刚过完,赵雍在王宫大朝群臣,探讨赵国的未来。
朝会后,赵雍单独留下了他最最信赖的肥义,和这位老臣子讨论天下大势,并讲述了自己的宏图大业,一讲竟然讲了五天。
这几年来,秦国侧重中原,不断同魏韩楚等国交战,占领了中原大片土地,同时蜀地的统治也愈发稳固。
齐国则蒙头发大财,超然物外,时而参加合纵,时而参加连横,享受着秦楚的示好和拉拢。
楚国争雄中原的雄心再次燃起,多次同秦国硬怼,虽然败多胜少,但势头上不落下风。
魏韩两国继续在秦齐楚之间苟且,能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小。
东南的越国继续装死,北方的燕国韬光养晦,而占据赵燕齐中间的中山却还好好地活着,时不时地还主动骚扰赵燕两国。
这就是赵武灵王十九年时的大势了,其他宋鲁卫等国几乎无法再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这对君臣从咄咄逼人的秦国谈到卧榻之虎般的齐国,又从面和心不和的魏韩说到如鲠在喉的中山,从赵人先祖的艰苦创业、雄图霸业聊到当今的骄奢淫逸、世风日下。
赵国目前看似平静,四平八稳,实则内外都面临着危机。
眼见秦齐等国自变法后越来越强,越跑越快,赵国却还在儿慢腾腾地往前走,对秦齐两国是屡战屡败,甚至对付中山国都吃力。
赵国这些年一直在休养生息,差距反而越拉越大,迟早沦为魏韩之流。
赵雍誓言赵国必须做出改变,军队也必须做出改变,必须强军强国,否则赵人的基业就要毁在自己这一代人手里。
肥义听着自己的国君在这里慷慨陈词,感受着他的勃勃雄心,也为赵国的未来激动不已,赵国必须要做出改变!至于如何去改变,肥义很奇怪地发现国君却没有详谈,尽管谈了足足有五天,国君却一直在讲大而虚的东西,似乎刻意不谈如何改变这样的细而实的事情。
看赵雍这说话的气势,不像没有具体想法的样子,国君不想说,肥义也就不敢多问。
只是到最后,赵雍定下了要在这一年继续巡游国境的决定。
这一次巡游,肥义原以为没什么特别的,这几年赵雍一直在各地转悠,今年不出去才奇怪。
直到赵雍说出他的巡游路线,肥义顿时目瞪口呆,这才明白过来,国君之前做了那么多铺垫,就是为了说明这次巡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原上一株草
原上一株草
——大秦帝国之赵武灵王
吴智鸿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似嬴政般开拓朝代,不似谋士般可功成身退,不似庶民般可一生平淡。
赵武灵王,他图谋着荡平天下,却不曾得志,他期望操控全局,却被人性所害,他渴求亲情和睦,却终究失望。
他是原上一株草,将看似孱弱的根系,深深扎进草原的土壤之中,韬光养晦,公自降为侯,再自降为君,刺探秦国腹地,伺机出动,不急不躁,斡旋邦交,胡服骑射,草原上的僵局转瞬间明朗,定三胡,吞中山,举国上下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尚武之风,此时一举连升三级为王,撬动了战国的格局,点燃了烽烟。
他是原上一株草,北临林胡,西接秦、楼烦,东有燕、东胡,林胡北还不动声色地埋伏着一只隐匿于水草之间的幼狼——匈奴。
他取彼之长,补己之短,草原上的骏马和中原的先进武器令赵国从世世代代纠缠的大大小小对蛮夷战役中抽身出来,养精蓄锐,整顿军制,改革变法,图强指日可待。
他是原上一株草,终究是一株草,无法如参天大树一般比肩云霄,无法抵御寒风中的皑皑白雪,儿女情长,血浓于水的亲情使其在正值壮年之际接连犯错,废长立幼,巅峰退位,又不忍长子落魄,一度将赵国置于当年晋国之局面。
家,国,两者无法两全,即便是威风凛凛、胸怀大志的赵王也无
法两全。
沙丘是王者的悲歌,咽尽宫中食,爬白杨,掏鸟窝,无米无柴,他终于在寒风中随风而逝,飘到了人们的心中。
特立独行的赵武灵王
特立独行的赵武灵王作者:***来源:《七彩语文·中高年级》2021年第06期向敵人学习很容易四面受敌的危险位置,可以被称作“四战之地”,这个词最早被用来形容赵国。
赵国的地理位置有多糟糕?它的东西两侧分别是齐、秦,此外身旁还紧挨着魏、韩、燕等诸侯国,在版图的中央,中山国楔在它的心脏,几乎把赵国一分为二。
这些还不算,林胡、楼烦、东胡这三个被统称为“三胡”的游牧民族,频频向赵国发动攻击。
他们骑着马,拉着弓,来去如风,叫人摸不着踪迹,实在很让赵国边境的人民头疼。
赵武灵王当然也很头疼,不过他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赵国的战士们向胡人学习,穿胡人同款的紧身窄袖、长裤皮靴,像胡人一样熟练地骑马射箭。
过去中原国家打仗,习惯使用战车,而战车在复杂地形中很难发挥威力,并且远不如骑兵灵活机动。
假如能发展出足够规模的骑兵,赵国的军力就一定可以提升。
如此一来,军事上的变革同时也成了一场需要移风易俗的政治变革。
反对穿胡服的声音当然不绝于耳,不过这难不倒魄力非凡的赵武灵王。
他不光要做反对派的思想工作,更亲自带头穿胡服,从上到下逐渐推广。
渐渐地,赵国人也就习惯起更方便的胡服了。
接着,赵武灵王又训练出强大的骑兵部队,攻略胡地,还很快灭了中山国。
“胡服骑射”的成功变革,让赵国成了可以与当时的齐、秦掰掰手腕的军事强国。
为什么要穿胡服在赵武灵王“变服”之前,中原国家流行穿深衣,它的形制大概就像今天的连衣裙。
我们现在说的“衣裳”,泛指衣服。
在过去,“衣”“裳”两个字分别指代不同的意思,“衣”是上衣,“裳”指下面穿的裙子,这两样是截然分开的。
而深衣是一种上衣和下裳连在一起的衣服,它的下裳很长,标准的款式要“短毋见肤,长毋破土”,长度大概刚刚到脚踝那里。
这么长的连衣裙式的深衣,当然不方便做剧烈运动,更不用说骑马射箭了。
据说最开始的时候,深衣正是贵族们平常闲居的着装,后来流行开来,取代上衣、下裳分开的装扮,成为中原国家的正统服装。
对比起来,胡服就实用多了。
战国四大悲剧人物之偏科的赵武灵王(五千年的点滴)
战国四大悲剧人物之偏科的赵武灵王(五千年的点滴)提到赵武灵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他胡服骑射的英雄事迹,但是他的悲剧结局,知道的人应该就相对少一些了。
胡服骑射说明他开拓进取的精神,而且也是因为胡服骑射,使赵武灵王在军事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赵国也是从他这儿开始崛起,成为战国后期唯一能和秦国掰掰手腕的军事强国。
但是作为一个国君,赵武灵王过分偏科,军事上的伟大和政治上的低能并存,这也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对于胡服骑射,我不想多说,只想提一下赵武灵王对反对胡服令的人说的一段话,这话搁在现在也用得上:“以书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
”意思就是用书本上介绍的驾驶知识不能真正当个好司机,一成不变照搬过去的法令不能够应对现在形势的变化。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不能跟着时代前进,食古不化,只能被时代淘汰。
谁说中国人历来保守,真正贤达之人都知道适应时代发展,跟着变化,不开倒车。
当代的我们,实在应该好好学学赵武灵王这段话。
偏科的学生不一定真的就是学不好自己的弱项,他们其实是对于自己擅长的科目拥有无限的热爱,弱项科目其实是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
这样的学生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心理问题,过于执着于兴趣和爱好,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愿意做一点儿违背自己兴趣的事情,但是这世界上哪有完全不用做自己不喜欢事情的人啊,所以这就是一个心理不成熟的体现。
赵武灵王也是,胡服骑射带来军事上的收获之后,他就越来越执着于军事方面,对于治理国家,他老人家没兴趣。
最后干脆,这个国君我不当了,我只抓军事建设。
把自己的儿子公子何立为国君,自己改了个称呼,叫做“主父”,那意思是我是一国之主的爸爸,其实就是后世的太上皇与后来的太上皇不一样的是,后世的太上皇无论是不得已下台还是主动让位,基本上下来了就不太管事了,乾隆下台后虽然还对自己的儿子嘉庆有一些影响,比如嘉庆在乾隆在世的时候不敢动和珅,但是主要的施政还是嘉庆自己。
赵武灵王不是,他下来是为了更好地玩军事,离开了令自己厌烦的政事,更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了。
自考《大学语文》讲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自考《大学语文》讲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作家作品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起于战国,下到五代,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二、中心思想赵武灵王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连年被兵,形势险恶。
赵武灵王之前,赵在二、三等小国中山的侵扰面前,都往往无力还击。
赵武灵王元年至胡服骑射前的19年间,赵国就被秦、魏攻伐战败6次,损兵折将,忍辱削地;同时三胡乘诸侯兼并特别是燕、赵全力御齐防秦的机会,连年发动军事掠夺,北边更无宁日。
赵武灵王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打破中原传统的衣冠制度和兵制,效法北方游牧民族军事上轻骑远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相应的紧身胡服、于前307年(赵武灵王十九年)下令举国变胡服,习骑射。
胡服骑射,即改革中原传统的上衣下裳、宽袍大袖的衣冠制度和车战体制,原来中原各国的衣冠,上衣下裳(裙),宽袍大袖,这种装束适于中原席地而坐的习惯,在战场上对于飞腾驰骋的乘骑,就显得笨重,极为不便。
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即短身小袖,皮靴皮带,头上著以金或铜饰的羽冠。
骑兵的装备,首先是配备战马,其次是所用的武器,一般是弓矢和剑、矛。
摒弃了宽袍大袖装束和笨重战车,而身著胡服、乘驾轻骑、佩以管矢和剑矛的赵武灵王及其骑兵将士,机动灵活、飞腾驰骋。
胡服骑射作为一个国家移风易俗的改革,在酝酿和实施初期,朝野一片反对声。
赵武灵王对于变胡服、习射的态度,是坚决明确的。
经过一番努力,赵国的军事改革迅速取得成功,使其成为一等强国,一举扭转了往昔秦兵东进和胡马南下的被动挨打局面。
并且推动了整个中原骑射的发展,标志我国由车战时代进入了骑战时代,在中国军事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
胡服骑射,大大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民族日趋融合。
因此,赵武灵王的改革,在促进我国统一的民族文化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课文翻译原文: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
第十六集 赵武灵王
肥义 公子成
第十六集 赵武灵王
韩国因为弱小,成为第一个被秦王赢政灭掉的国家。
之后,秦王赢政又把统一之剑对准了赵国。
实行远交近攻的秦国把相邻的赵国看成向中原扩张的最大障碍。
在秦王赢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时期,赵国实力非常强大。
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当时曾经雄心勃勃的想把秦国灭掉。
后来由于赵武灵王,以及其后的三位赵国国君犯了一系列错误,给赵国的灭亡打下了伏笔,最终才给了秦王赢政统一六国的机会。
可以说赵国之亡,四位赵国国君难辞其咎。
赵武灵王便是这四位国君之一。
● 赵武灵王的主要贡献—胡服骑射
● 改穿胡服:消除隔阂,相互融合,文化认同,洗刷耻辱,不改则亡
服装历来都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遭到了王公大臣的坚决反对
● 招募骑兵:中原地区普遍使用的战车,在北方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并不实用
● 胡服骑射 赵国成了一个独立的,完整统一的国家 辟地千里,大大扩大了领土
● 接回在燕国作人质的秦国太子,拥重兵护送回秦国当国——秦昭襄王
某种意义上,赵武灵王成就了秦始皇
●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赵武灵王宣布退居二线,让赵何接替赵国的国君——赵惠文王 原因 辅佐幼子(赵武灵王对他这个小儿子有特殊的感情)
对付秦国
● 被废的长子——赵章,密谋夺权,等待机会
● 赵国内讧——赵章战败——公子成和李兑平定叛乱——赵章逃向赵武灵王的宫殿
——赵武灵王开门接纳——赵武灵王被饿死在沙丘宫
● 最大受益者:秦国
赵武灵王饿死的悲剧之原因
赵武灵王因想辅佐幼子,而废长立幼。
赵武灵王却开门接纳了逃亡的赵章
争取重臣的支持 争取公族的支持 一(11)班 吕子安。
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军队作战的时候一般都使用兵车,人们还不习惯于骑马,而在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骑兵面前,使用战车作战有着不够灵活机动的明显缺陷。
战国时期的赵国北部与匈奴、林胡等少数民族相邻,虽然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经常受到他们的侵扰。
胡人骑兵身穿短衣长裤,作战骑在马上,行动迅速,战斗力强,而赵军兵车笨重,官兵所穿都是宽大的衣服,行动极不方便,与胡骑交战时经常处于不利地位。
而且当时楚秦还在交战,如果秦国战胜,赵国就会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赵国国君武灵王目光远大,为了达到北御匈奴、南防秦国的目的,决定改革国家制度,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
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秦国、韩国等。
我们若不发愤图强,随时会被人家灭掉。
要想强大,就得好好来一番改革。
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不如胡人的短衣窄袖,再加上他们脚穿皮靴,要比咱们灵活得多。
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把服装改一改,你看怎么样?楼缓听了很赞成,说:咱们不如既仿照胡人的穿着,也学习一下他们骑马打仗的本领。
赵武灵王说:是啊!咱们打仗全靠步兵和马拉战车,就是不会骑马打仗。
我打算学胡人的穿着,就是要学胡人那样骑马射箭。
这个改革想法一传开去,就有不少大臣反对。
赵武灵王又跟另一个大臣肥义商量:我想用胡人的服装和骑马打仗的方法改革咱们国家的风俗,可是大家反对,怎么办?肥义说道:要办大事不能犹豫,犹豫就办不成大事。
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何必怕大家讥笑?赵武灵王听了,非常高兴地说:依我看,讥笑我的都是些蠢人,明理的人都会赞成我。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就穿着胡人的服装走了出来。
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的胡人穿着,都吓了一跳。
赵武灵王把改穿胡服的事向大家讲了,可是大臣们觉得做这件事太丢脸,很多人都不愿照办。
赵武灵王有个叔叔公子成,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但是头脑十分顽固,他听说赵武灵王要让大家都改穿胡服,就干脆装病不上朝了。
中国上下五千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赵武灵王是战国中期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也是卓越的军事改革家。
在历史上有一个关于赵武灵王的故事那就是胡服骑射益智流传至今。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上下五千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吧!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在位初期,赵国的军事力量不强,但却四面受敌。
且不说中原各国经常互相攻伐,就是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也不时侵扰赵国边境,更要命的是,赵国还有一个心腹大患——中山国。
中山国为白狄别族所建,虽不是一流强国,却横亘在赵国的中央地带,对赵国的国家安全威胁极大。
面对这样险恶的局面,赵武灵王认定,要想巩固国家安全,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而要想强军,改革作战方法,发展大规模的骑兵部队是上上之策。
然而要想扩大骑兵规模,首先必须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服装改革。
在赵武灵王时期,因为儒家的宣传推广,成套的礼仪制度已经深入人心,其中,服装是表现礼仪制度的重要形式。
虽然各个阶层的服装有所不同,但主要特征概括就四个字:宽衣博带。
宽大的礼服虽然上身很有型,但这种穿戴只适合悠闲地踱步,穿成这样去骑马射箭,那真是浑身上下都别扭。
而当时西北方游牧和半游牧民众的窄袖短装既轻便又灵活,非常适合马上作战。
认识到这一点后,赵武灵王决定在赵国开展轰轰烈烈的“胡服骑射”运动。
赵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年),赵武灵王率兵巡游赵国边境重镇,并在这趟出行中坚定了“吾欲胡服”的决心。
为了寻求支持,赵武灵王首先找了具有戎狄背景的大臣楼缓、肥义,和他们交心:“我知道穿游牧之人的衣服会被天下人耻笑,但这样做可以让我消灭中山国。
”楼缓、肥义对赵武灵王表态说:“无论您怎么做都会有人评说议论,大王您不要顾忌世俗议论,放胆去干吧!”于是赵武灵王给自己定制了一套胡服,穿着就上朝去了。
这一举动立刻遭到了赵国贵族的一致反对。
其中反对得最凶的,是顽固保守派的领军人物,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
为了表达对赵武灵王的不满,公子成当即便抱病不出,拒不上朝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处在战国中后期,列国间战争频繁,兼并 之势愈演愈烈。赵国四面强敌环视,周围被 齐、中山、燕、林胡、楼烦、东胡、秦、韩、 魏等国包围着,时人称赵为“四战之国”。 而国土中间又横插着一个中山国。
为从根本上改变赵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靠中原传统的步兵和战车配合作战的 方式是不能成功的,只有学习诸胡的 长处,壮大自己,才能免于被动挨打。 只有改中原地区的宽袖长袍为紧袖、 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才能适 应骑战的需要。
【1】《千年古县》,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
司,第158页—第159页。 【2】
由于胡服骑射不单是一个军事改革措施,同
时也是一个国家移风易俗的改革,是一次对 传统观念的更新。因此,在实行之初,朝廷 上下起初抵触情绪很大。赵武灵王没有灰心, 而是耐心说服教育众人。他数次拜访叔父公 子成,公子成被说服后和武灵王一起穿上胡 服上朝,于是众大臣也纷纷效行。赵武灵王 遂向全国下达“胡服令”,自上而下改易服 装,教民骑射,推行尚武之风。
随着军事改革的发展,赵国的军事实
பைடு நூலகம்
力迅速得到壮大,在军事上取得了一 个有一个胜利,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 300年,赵国先后五次进攻中山,最终 灭掉自己的心腹大患中山国,消除了 赵国分裂的外在威胁。从此,赵国成 为东方唯一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大国。
赵武灵王倡导的胡服骑射对于此后
中国的军事、民族关系、交通甚至 服装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中华民族 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赵武灵王(约前338—前295
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 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军事改革家,公元前 326—公元前299年在位。清 末大学问家梁启超称其为 “自黄帝以来第一伟人”。他 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 对于当时和以后中国社会的 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公元前326年,年方12岁的赵武灵王继位时,
郭沫若游邯郸丛台时追念赵武灵王的诗句
“骑射胡服思雄才” 近代史学家梁启超曾评价说:“七雄中实行 军国主义者,惟秦与赵。……商鞅者,秦之 俾斯麦;而武灵王者,赵之大彼得也。”他 把这位堪比俄国彼得大帝的赵武灵王盛赞为 “黄帝之后第一伟人”。
赵武灵王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国王。通过以
胡服骑射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对赵国的政 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进行了一次大改 革,使赵国消除了分裂的内在隐患,在人力、 物力上得以优化配置。他勇于打破传统思想 的束缚,借鉴其他文化的优势,对自己国家 性格进行重新塑造,使赵国一跃成为当时的 超级强国。他的行为对当今中国的发展也有 着借鉴意义。我们不能忘记赵武灵王这位军 事变革家的奠基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