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单元计划 精品

四年级语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单元计划  精品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颂春为专题,选编了《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古诗两首》等四篇课文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一个语文练习,一篇习作。

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

四篇课文多角度地赞美春天、亲近自然,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单元的其他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专题安排的。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通过读、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教学目的:1.知识: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指定段落。

2.能力: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品味赏析之余还要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

3.思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春天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1.运用情境教学法,再现课文情境,较快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文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

2.在古诗的学习上,解字词、明诗意、诵诗句,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我们主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受春景。

4.让学生自读自悟中了解春天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1.通过不断的阅读,熟记并达到背诵2.在古诗学习上,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3.重点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苏教版语文四下教材分析

苏教版语文四下教材分析

环保
四个重点学习项目: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课文编排原则(主编张庆、朱家珑先生): “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
“三维整合”,就是在语文学习中整合 “三维”目标,特别是通过这四个重点项目 的学习,使学生既获取了语文知识文学习的方法,并陶冶了 学生情操,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逐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学期的“习惯篇”安排了“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两个
专题,“坚持写日记”其主要意图是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 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爱护图书”的意图是使学生懂得 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惯,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
能力:无具体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 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量:无具体要求------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认真听,理解大意,能复述,能较完整讲述
---------认真听,与人商讨;简要转述,表达感
受;具体主动讲述,故事要打动人-----乐于参与
2、关于识字写字。 本册的生字均安排在每篇课文里。要能准确认读230个生字,能正
确书写、默写164个生字。且生字均列于课后,注上拼音。其中要求会 写的字都在田字格中一一列出,只要求认识的字则列在田字格上面的两 条绿线内。课文最后按课次安排了生字表,以便复习、巩固。
3、关于课文
颂春
英才
动物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分析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分析第一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颂春篇,是关于赞美春天、亲近自然的教育。

由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四篇课文、作文一、练习1组成。

《走,咱们去植树》是一首现代诗歌,号召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像这首诗歌中的“树”“图”“库”等都是同一个韵的。

较难理解的地方是“红领巾的欢声笑语”这句话。

孩子们一开始根本没有想到红领巾就是代表少先队员。

这也难怪他们,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修辞法中的一种“借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必然的难度,可是,通过老师的点播和提示,绝大多数孩子是可以理解的。

“今天栽下绿色的希望”中的“绿色的希望”有两种理解,应该告知孩子,表面上看是栽下小树苗,深层的是把环保的意识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

《第一朵杏花》教育孩子们要像竺可桢爷爷那样养成事事求真求精的精神。

《燕子》是一篇优美的状物散文。

本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关于春景。

文中有一段极为出色的对于春天的描述:轻风,小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灿烂超级的春天。

这里必然要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

这么美的画面必然能够影响到他们的心情。

春天来了,幸福也来了,让咱们高声地去读吧!二、关于燕子。

全文是这样来写燕子的,先讲了它的外形,再写了它的飞行情况,最后写了休息时候的燕子。

有动有静,情景融合。

若是能让孩子们感觉到自己就是这样的一只可爱的小燕子,在春天自由的飞翔的话,那您必然是位高超的老师了,不,应该是一名高超的导演了。

3、关于几个关键词。

全文清新而浅显,语言流畅而有富有诗意。

这些都包含在字里行间。

尤其是这几个词语:“掠”“荡漾”“几痕”……真地把这个轻快俊俏活泼的小精灵写活了。

这真是一首春天的赞歌。

《古诗两首》选录了《江南春》《春日》两首赞颂描述春天的古诗。

《春日偶成》是宋诗词中独具特色的“理趣诗”之一,确受理学的影响。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8)教材简析:教材是编者教学理念的物化,解读苏教版国标本小语四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8)”部分的内容,无论从教育理念层面深悟,还是从呈现方式的角度审视,所传达的信息都是丰厚的。

5个彩页包含两个内容:“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

首先两个习惯的培养蕴含着“大语文观”的建构,不仅需要课内教给方法,更要把学生的视点引向生活,整合课内课外,生活的外延和语文学科的外延一样大,让学生在这样的空间里获得思维发展历练的契机。

其次学生要养成真正意义上的“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就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书写习惯,大量的阅读积累,信息的处理能力,写作能力的建构和锻炼,应该说这是三维目标下的综合能力的训练,符合学科课标对教材要“加强整合,突出重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要求。

不光是坚持写日记,一个人所有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长期的督促,多方力量的介入,齐抓共管,教材的设置本身就昭示了一种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格局。

“坚持写日记”习惯培养的依据有:一二年级的写话训练,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的习作练习基础,还有二年级对阅读背诵习惯的要求,四年级上学期的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有选择的读书习惯的培养,这些都为现阶段写日记提供了前提,而这个习惯的养成又可强化前阶段的能力及习惯要求。

这也是苏教版教材“长短结合,大小结合”编写策略的又一显现。

同时坚持写日记和本学期的习作训练又可形成写作能力的训练双线。

“爱护图书”习惯的培养是作为读书人必备的一种素质,它和“爱惜学习用品,认真完成作业”等习惯一样,包含着更多的态度和情感在其中,对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大有裨益的,正应了那句: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点滴的态度及情感的积累就是形成人格的途径。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共有5页彩色插图和一位同学的3篇日记。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文档资料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文档资料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分析:“四年级下学期”是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有着“承上”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为了解决好“启下”的问题,本册教材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

这种阅读要求在本单元中也有所体现。

首先注重理解能力的提高。

如第6课《最佳路径》:“4、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其次注重概括能力的提高。

阅读概括往往要比阅读理解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绝不能因淡化了上个世纪的“分段”和“概括段意”训练,而忽视或丢弃这方面的训练。

基于这些认识,本册关于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作了应有的加强。

如第7课《人类的“老师”》:“4、说说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是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

如《人类的“老师”》课后安排的搜集课外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训练等,都为高年级“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作了很好的铺垫。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是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的。

本册教材共分7个单元安排的,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每个主题中的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着童真童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第二单元共三篇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人类的“老师”》,属创新篇,是关于倡导创新、教给学生创造力办法的教育。

本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能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1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1

苏教版⼩学语⽂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1把握年段教学⽬标抓住语⽂教学重点——苏教版⼩学语⽂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当前课堂教学存在什么问题?课堂教学问题:学科性质的缺失、教学⽬标的迷失、主体地位的削弱、教学⾏为的单⼀、资源挖掘的浅化。

课堂教学需要改什么?怎么改?★语⽂教学追求的最终⽬标是什么?有效教学、优质教育、⼈的发展是我们语⽂教学追求的最终⽬标。

★课堂形态如何改⾰?改什么?教学⽬标——明确与把捏;教学内容——优选与重组;教学活动——预设与调控;教学⽅法——优化与创新;教学资源——挖掘与利⽤;教学媒体——运⽤与合理;教学评价——价值与取向。

今后⼀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教学改⾰的⼀个重要⽅⾯、研究的⼀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也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的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的读法、写法、学法,进⽽形成较强的学习⼒。

⽅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般化,要体现语⽂学习的规律,好学、管⽤。

⾸先,要明确语⽂课程性质,坚守语⽂教学本真。

语⽂教学要体现“⼀个⾛向”“⼀个中⼼”“两个基本点”:“⼀个⾛向”即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个中⼼”即以语⾔训练为中⼼,特别是要加强语⾔的运⽤。

“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能⼒(听、说、读、写、书),提⾼⼈⽂素养。

其次,要从教学观念到⽅法、策略进⾏改⾰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

牢记关键词:吃准⽬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励创新。

提倡:倡简、务本、求实、有度追求:合理、和谐、有效、开放语⽂教学的两根“柱⼦”——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第⼀部分、阅读教学⼀、四下教材特点(⼀)思想内涵丰富苏教版国标本⼩学语⽂四下教材共⼊选23篇课⽂,⽂质兼美,思想内涵⼗分丰富。

教材是分7个单元安排的,每个单元都突出⼀个鲜明的教育主题。

第⼀单元颂春篇,是关于赞美春天、亲近⾃然的教育;第⼆单元创新篇,是倡导创新,教给学⽣创造⽅法的教育;第三单元英才篇,是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物,教育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才、出以公⼼、廉洁等传统美德;第四单元爱⼼篇,是倡导⽆私奉献、相互关爱、回报母爱和保护弱⼩等美好品质的教育;第五单元动物篇,是关于天⼈合⼀,学习动物知识、爱护动物的教育;第六单元环保篇,是关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第七单元国魂篇,是关于歌颂领袖⼈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学期”是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有着“承上”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为了解决好“启下”的问题,本册教材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

这种阅读要求在本单元中也有所体现。

首先注重理解能力的提高。

如第6课《最佳路径》:“4、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其次注重概括能力的提高。

阅读概括往往要比阅读理解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绝不能因淡化了上个世纪的“分段”和“概括段意”训练,而忽视或丢弃这方面的训练。

基于这些认识,本册关于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作了应有的加强。

如第7课《人类的“老师”》:“4、说说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是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

如《人类的“老师”》课后安排的搜集课外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训练等,都为高年级“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作了很好的铺垫。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是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的。

本册教材共分7个单元安排的,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每个主题中的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着童真童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第二单元共三篇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人类的“老师”》,属创新篇,是关于倡导创新、教给学生创造力办法的教育。

依据中年级学段教学的要求,我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能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建议一、整册教材梳理(一)纵观教材,把握特点。

1、突出学科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本册教材与四上教材一样,还是习惯、课文、习作、单元练习4大块。

本学期,小学阶段一以贯之的“习惯篇”安排了“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两个专题,既有阅读方面的习惯,也有勤于动笔的要求,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立足打好素质基础,蕴含了对教育对象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更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语言和精神“矿藏”。

“习作”部分也透发出浓浓的人本情怀,还“习作”以应有的地位,编写专门的“习作课文”置于“练习”之前,其设计中的“三多一少”(即:多一些童真和童趣;多一些体验和生活;多一些合作和探究;少一些要求和限制。

)折射出“课标”倡导的让学生“自主习作、乐于表达”的理念,“两个结合”(长短结合——一方面致力于长期积累,不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因“课”制宜,搞一些迁移性小练笔。

“长线”贯穿始终,“短线”相机渗透;既有专门的习作训练,也有随课文安排的片断练习。

)体现了对读写结合规律的尊重。

“练习”中一般设置“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等内容,而在“读读背背”中,主要编排了“语串”和一些典范的语言材料,如格言警句、古今诗文、谚语对联等,意在开掘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示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让学生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自觉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

教材编排一方面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另一方面重视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使每一课的教学都能让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装备,让诸如正义、爱心、孝顺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心灵深处,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

2、立足夯实基础。

语文是一个文字符号与情感、文化融为一体的多彩世界。

根据语文丰厚多维的人文因素都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的特点,教材坚持“基础性原则”:精选最基本的最具生成功能的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主干内容,来构建教材的主体框架。

四下第二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四下第二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包括三篇精读课文《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
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篇略读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

本单元的语文要
素是:
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杨老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重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结合语文要素落实到每个课时应该关注到哪些教学要求,都有说明。

在文本解读方面,杨老师希望广大老师们在教学中关注科普类文本的特点,
通过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学习各种说明方法。

在教学建议方面,杨老师也给出了很多实用性的建议,并详细解释,具体指导,提出许多方便操作的教学方法和妙招。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案-4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案-4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案特点启发4、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表格。

用表格这种更加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提纲契领的熟悉,领着他们站在文本外再“看”一遍课文。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探索者,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与文本,与教师进行了真切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也练习了学生分析与探究的能力5、回归课本,练习概括课文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想要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节课中我打算教给学生通过找中心句,抓要害词的方法来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除了第三自然段需要抓全两部分内容外,其他两个自然段都可以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出主要内容。

6、学生完成《小学语文练习册》上的填空题。

我觉得这道题是对本篇课文一个很好的总结,学生在做的同时相当于站在一定高度上又“望” 了一遍课文。

另外,将《补充习题》、《小学语文练习册》与课堂有机融合也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有益尝试。

(三)拓展延伸,回归课题1、补充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其他例子。

引入课外资料的目的在于:第一,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更加高效;第二,激发学生课后主动求知的欲望。

2、深化对课题中“老师”的熟悉,体会人类并不是坐享其成,而是不断主动探索。

3、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学会怀抱感恩之心热爱万物。

五、作业设计查找并阅读介绍仿生学的资料,并以“人类的‘老师’”为主题,四人小组合作出一份小报。

这样的作业形式更具弹性,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语文能力方面的发展。

《习作2――推荐他人》主要是推荐班级里在阅读、表演、保健、礼仪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一个人,写出推荐的理由,这与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教学要求:1、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

2、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学习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与略写,提高选材的能力。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国标本.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国标本.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国标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我想在苹果里面还是有许多的内容所在的。

作为我们就是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尝试。

我想作为苹果梨的五角星给予我们的启发应该是,在明确了一定的规矩之后,我们所要做到的事情就是要在规则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尝试。

通过不同的尝试,我们是能够找到一个或者多个不同的心得路径的。

获得新的发现。

我想作为苹果梨的五角星给予我们的想法就应该是这样的地方。

我想这是我们所要熟悉的。

因此,从这样的一些角度进行考虑问题。

我想这是需要的。

其次,在最佳路径一文中,我想作为设计师来说,他的聪明就是在于让那条作为人的路径通过人来说出来。

我想这是非常需要的。

所以从这样的角度进行考虑问题的时候,我想比较重要的地方还是要能够多多考虑这些方面的事情所在的。

只不过这条路径已经存在了,但是他还是没有能够显现出来。

作为这一点在和苹果里的五角星来说还是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五角星早就存在了。

但是通过怎么样的方法才能够让他体现出来,这是我们所需要寻找的最佳路径。

我想作为主题单元教材的组合的妙处就是应该在这样的地方的。

所以,我们在看到了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课文的最后一文就是明确提出了要能够找到这样的最佳路径是要进行研究。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要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与选择的机会;崇尚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

4、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简单的推荐文章。

(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篇目名称训练点《苹果里的五角星》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

《最佳路径》比较大师与老太太做法的共同之处。

《人类的“老师”》人类师从自然生物学到了什么?习作2通过采访和实践积累素材,合理取舍。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四篇课文、作文1、练习1组成。

《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现代诗歌,号召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第一朵杏花》教育孩子们要像竺可桢爷爷那样养成事事求真求精的精神。

《燕子》是一篇优美的状物散文。

《古诗两首》选录了《江南春》《春日》两首赞颂描写春天的故事。

加上建议春游的作文,整个单元洋溢着浓郁的春天的气息。

二、学情分析:一个较难理解的地方是“红领巾的欢声笑语”这句话。

孩子们一开始可能不会想到红领巾就是代表少先队员。

这也难怪他们,因为这是修辞法中的一种“借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经过老师的点播和提醒。

绝大多数孩子是可以理解的。

三、单元教学目标:1、指导观察图画,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科学家一丝不苟的态度;观察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3、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让学生从小增强环保意识。

4、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北宋美文美段。

2、学会写文中的生字,认识绿线内的字,并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自主探究,并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4、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五、五、教学方法1、读书指导,和自主自悟相结合,充分落实好前置性训练。

2、并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确实把“以生为本”的意识落到实处。

为学生的大力发展奠定基础。

3、逐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

六、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课时《走,我们去植树》 2《第一朵杏花》 2《燕子》 2《古诗两首》 2《练习1》 3第一单元复习、检测、讲评3单元后记:第二单元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学期”是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有着“承上”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为了解决好“启下”的问题,本册教材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下教材介绍及教学建议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下教材介绍及教学建议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下教材介绍及教学建议一、教材介绍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下教材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一)思想内涵丰富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下教材共入选24篇课文,文质兼美,思想内涵十分丰富。

教材是分7个单元安排的,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

如第一单元颂春篇,是关于赞美春天、亲近自然的教育;第二单元创新篇,是关于倡导创新、教给学生创造方法的教育;第三单元英才篇,是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以公心、廉洁等传统美德;第四单元爱心篇,是倡导无私奉献、相互关爱、回报母爱和保护弱小等美好品质的教育;第五单元动物篇,是关于天人合一,学习动物知识、爱护动物的教育;第六单元环保篇,是关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第七单元国魂篇,是关于歌颂领袖人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入选的这些课文人文内涵丰富,都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教材。

而这样的编排,又进一步优化了课文的组合,提升了育人的效果。

(二)安排了四个重点训练项目《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小学一、二、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编者们,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和研究,在小学中年级段四册教材的阅读教学中,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4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四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那么,这四个重点学习项目在教材中是如何安排的呢?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主编张庆、朱家珑先生提出的编排原则是:“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

”所谓“三维整合”,就是以语文学习为载体,在语文学习中整合“三维”目标,如上文谈到的人文思想教育,要通过朗读、背诵以及这4个重点项目的学习等来完成,而不是把语文学习搞成“三张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8)教材简析:教材是编者教学理念的物化,解读苏教版国标本小语四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8)”部分的内容,无论从教育理念层面深悟,还是从呈现方式的角度审视,所传达的信息都是丰厚的。

5个彩页包含两个内容:“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

首先两个习惯的培养蕴含着“大语文观”的建构,不仅需要课内教给方法,更要把学生的视点引向生活,整合课内课外,生活的外延和语文学科的外延一样大,让学生在这样的空间里获得思维发展历练的契机。

其次学生要养成真正意义上的“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就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书写习惯,大量的阅读积累,信息的处理能力,写作能力的建构和锻炼,应该说这是三维目标下的综合能力的训练,符合学科课标对教材要“加强整合,突出重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要求。

不光是坚持写日记,一个人所有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长期的督促,多方力量的介入,齐抓共管,教材的设置本身就昭示了一种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格局。

“坚持写日记”习惯培养的依据有:一二年级的写话训练,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的习作练习基础,还有二年级对阅读背诵习惯的要求,四年级上学期的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有选择的读书习惯的培养,这些都为现阶段写日记提供了前提,而这个习惯的养成又可强化前阶段的能力及习惯要求。

这也是苏教版教材“长短结合,大小结合”编写策略的又一显现。

同时坚持写日记和本学期的习作训练又可形成写作能力的训练双线。

“爱护图书”习惯的培养是作为读书人必备的一种素质,它和“爱惜学习用品,认真完成作业”等习惯一样,包含着更多的态度和情感在其中,对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大有裨益的,正应了那句: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点滴的态度及情感的积累就是形成人格的途径。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共有5页彩色插图和一位同学的3篇日记。

1—3页插图主题是“坚持写日记”,4—5页插图主题为“爱护图书”。

第1页主题用了3页共计5幅图画来展示。

第1页3幅图,左上角展示了各种日记:《鲁迅全集(日记集)》、《雷锋日记》和《家庭日记》,《鲁迅全集(日记集)》还展开一页给同学概览。

右边是老师在向几位同学讲解介绍日记,桌上放着刚才介绍过的几种日记样本。

下方一幅图是全班同学认真写日记,同学坐姿端正,黑板上写着“坚持写好日记”,下面是记日记的三点要求:①要持之以恒。

②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③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而教师在教室里巡视。

如果说这是了解和尝试写作的过程,那么后面第2、3页的图片内容就是实际写作的过程和结果展示了。

这两页均是通版图,而图的左上方和右下方都展示了一个女同学在家里认真写日记的状态,第2页左上方的特写照片可以看出这位同学态度认真,表情专注,握笔姿势正确,而第3页右下方这幅图可以看到全景的布局:女同学坐姿端正,符合写字习惯的各项要求,文具摆放整齐,而展示出来的3篇日记都是书写美观,格式规范。

有趣的是: 2月7日的日记被一割为二,分布在两页,这不完整给急于阅读的同学一种迫切的需求。

这3篇日记内容的选择紧贴学生生活,既平常又各具特点,表述朴实自然,易于学习、感悟,产生同感。

选文显现编者用心,借助例文,让学生自己领悟写法,又少了许多的限制。

第3页的图昭示了写日记的要求、方法,更展示了坚持写好日记的意义,希冀之情饱蕴其间。

第4页和第5页围绕着“爱护图书”这一主题,安排了5幅图片,内容有选择图书时要爱护图书,图书破损时要修补图书,而场景涉及家内、学校。

第4页左上角是一位女同学在家中书柜前翻阅图书,图上可以看出,她手里的书保管得很好,书架上众多书籍整齐而且美观,种类较多,但分类收藏,真实自然。

而左下角是8位同学围坐在几张课桌前,桌上放着胶水、剪刀、白纸、透明胶带等物品,原来他们在认真的修补图书,还有两位同学在合作修补破损严重的图书……,而这两位同学的正面特写照片又在第5页右下角充分展示,认真的态度和合作的精神是编者想要借图传达的重点!而另外两幅图展示了同学们在图书馆里取书、看书和放回书籍时的情况,她们认真、精心的对待图书,显示了同学们爱护图书的习惯已渐成,而墙上贴着“爱护图书”的字样。

这些图片点面结合,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写日记与爱护图书的做法,教材的安排能清晰地感受到两种习惯培养所涉及的认知和技能性知识,同时又辐射渗透了情感态度的元素。

图片的设置打破了传统教材的格局,凸显示范性、启发性、人文性,这种创新也为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留有了更多的空间,此时过程与方法的选择显得尤为突出,怎样将静止的图片变成可感有趣的生动的素材打动学习主体,使之接受,并形成习惯,这就对教师的设计提出了挑战。

如何把教材编者的意图和教者的目的,学者的目标贯通,最大限度的用教材达到效果的最佳,这便是下面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

教学设想:既然是以图为文,教学就应该以图为基准,就图学,就图悟,就图训练,就图联想……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在活动中渗透体验任何习惯的养成不是“告诉”可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注重创设情境,打通学科内容和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在实作中让学生充分的参与、深度的参与,才能获得真实的体验,情感的认同,也才可能成就“习惯”。

活动也许是一个情景,或许是各种活动(关于一本日记的真实故事;一次读书竞赛活动;发现身边的与图书有关的现象;图书集中修补活动;交换课外读物;参观图书馆;或许就是看图说图,看图谈感悟的交流会;……),这种进入了感情意识的生命领域的体验需要学生用心灵去感悟,在悟中练,在练中丰富体验,获得发展。

2.在实作中体现整合活动的设置力求体现活动主题的综合性特点,如:在进行各种与图书有关的活动时,不忘用日记的形式物化感受,借此来强化“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养成;借助多媒体的手段使习惯课教学更有趣,教学信息量更充分;在观察图片范例时可请学生评一评日记的书写,借此温习认真写钢笔字的要求,日记的书写格式也可交代;写日记的习惯养成不可能孤立于阅读积累之外,且要有突破,读写结合的集中与分散设计就是一场持久战。

3.在持久中贯通历练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这就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反复抓,抓反复,严格要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贯穿习惯培养的思想,指导学生反复训练不断强化,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使之定型并得到巩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而训练的视点应与生活贯通,那么视野才开阔,“爱护图书”不是一节或两节课就能解决问题的,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可相机设计穿插读书活动,让其谈读书的收获,或者交流关于书籍的名言,请读书辅导员(作家、家长、学校教师等)介绍书籍和与书籍相关的故事,营造一种仰慕读书的氛围,这样可以使学生“爱护图书”习惯的建立更加内化、深层。

在习惯篇教学应在活动中、整合中、训练中进行,应体现教材设置的主体性、形象性的特点,教学内容可集中安排,也可和相应课文整合处理,还可结合班级情况即时强化再现,教学的实施目的是为教学主体的发展而实行,最充分的发挥教材的作用,渗透有效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师的责任。

在活动中训练,在整合中培养,在督促中长久,在实践中养成才是教育的根本。

二、第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走,我们一起植树去》;《第一朵杏花》;《燕子》;《古诗两首》。

另外还有习作一和练习一。

本单元是“颂春篇”,是以赞美春天、亲近自然的教育为主题。

本单元在语文学习方面,继续强调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感悟和规范语言的积累,除了第二课是分角色朗读外,其他三篇都安排学生全篇背诵,占了全册背诵篇目的重要一部分。

在单元练习中,本单元仍然安排“读读背背”和“熟记成语”两项。

这样安排,将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增加文化底蕴。

在德育方面,仍然是注重潜移默化,注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从文章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春天的欣欣向荣,从而进行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教育,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

教材分析:《走,我们植树去》诗歌《走,我们去植树》以明快清新的节奏、具有行动号召力的语言向少先队员发出倡议:“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关于这首诗的教学,应该关注这样几个方面:一、诗歌意义的理解与领悟读懂一首诗,首先须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意义内涵。

在提到植树的作用时,诗歌运用了一些形象的语言,如“绿色工厂”、“叫风沙乖乖低头”、“让鸟儿翩翩起舞”等等,这些言语表达的背后隐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只有大概理解了内在的科学道理,才有可能对诗歌的主旨作深一步的感悟。

“感悟是建立在对文本材料阅读感知的基础之上的,扫清知性上的障碍,理解知识的意义,阅读行为才有可能持续地走向深入。

”语文学科本身包含的内容是丰富的,涉及到的学科也是多样的,如何在实施过程中有效地体现,而不致讲解了科学知识导致语文学科味的冲淡与弱化。

应该以“语文的方式”解释和表达,以保持语文的学科属性。

教学时,可以结合上下文,在具体语言环境里悟出答案,“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纳故吐新,空气循环,这些道理已经含蓄形象地予以表达了。

当然,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不少学生对树木的环保作用已有所知晓,固沙蓄水,防止水土流失等等,也能说出一二。

来自学生鲜活经验的知识可以在课堂教学里加以放大,成为大家共知的事实,为学生读懂诗歌作好铺垫。

二、诗歌语言的朗读与欣赏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有其固有的表达特点,音韵和谐,节奏分明,读上去琅琅上口。

这首诗长短句相间,词句相映,节奏分明,头脑中的画面也在不断的切换跳跃:沐浴着大好春光,每一处地方都有少先队员欢乐的身影,洋溢着他们欢乐的笑颜,映着一棵棵翠绿的幼苗,大好春色仿佛也被感动得摇曳多姿。

语言的存在形式直接影响着阅读者的情感参与,在朗读时,语气的抑扬与快慢自然地流露出来。

整首诗的韵脚是间句押韵,“植树”、“音符”、“幸福”、“版图”、“宝库”……气势连贯,行云流水,只要读上几遍,无须刻意记忆,如春风拂过学生的心田,语言与精神的种子也会悄然萌生。

另外,整首诗的语言是一种行动性表达,“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是全诗鲜明而有力的行动号召,是一面高高扬起的旗帜,满怀着希望,充满着力量。

三、诗歌精神的内化与生长植树的环保意义与价值,诗歌里涉及到很多。

这是现实的意义,是应该让学生理解与领会的。

但对于“红领巾们”而言,将他们与春天,与植树联系起来,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美好的情愫与意境在胸中涌动与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