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案2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word说课教案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说课方案将乐四中项燕敏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第五课第二框: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这部分内容是中考考纲要求。
学生在全面了解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后,教师需要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操。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懂得新时期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②理解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懂得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力量之源。
④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2.能力目标①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伟大作用,引导学生要用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活动探究法、情感体验法、时政分析法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愿意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②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2、教学难点:怎样结合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说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由教师讲解会显得很枯燥,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时政新闻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分析时政热点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一)时政热点钓鱼岛事件导入新课9月7日,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同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发生相撞。
我国被撞渔船“闽晋渔5179号”遭到日方扣押。
船长詹其雄及14名船员被日方逮捕,中华儿女群起抗议…(二)讲授新课第二框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板书)【环节一】:民族精神我感知(内涵)列举五千年发展中,”中国脊梁”以及他们身上流淌着什么品质和气节? 注:1.学生列举并感知,师生共同归纳完成P69表格;2.根据师生共同归纳完成P69表格后, 能否概括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69爱国主义(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过渡)不同时期,民族精神有着不同表现,尤其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环节二】:民族精神我感悟(体现)老师展示不同时期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展示,归纳那时期民族精神体现的以及实质注:采用启发式、讲授法,边展示边启发,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材料(7图).二: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2)新中国成立后: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抗洪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世博志愿者精神…(过渡)正是伟大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中,虽历经无数考验,面临巨大的灾难—自然灾害外敌入侵,但中华民族在大难面前从未退缩过、屈服过,而是知难而进,在挫折中奋进,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环节三】民族精神,我领悟(地位、作用、意义)注:先请同学们独立阅读课本P68-69,然后参与讨论并归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什么?三、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p68)。
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2 新人教版
请学生归纳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课件展示出来,学生齐读并且识记,师板书关键词
二)感悟中华民族精神
出示69页表格,请学生讨论后完成表格。
抽生回答,师展示课件。
师进行小结
出示长征图片,请学生简单介绍长征的故事。
请学生思考在长征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听取材料,体会材料
说明的问题
根据预习收集的相关
出示“赵薇穿日本军旗服装”图片
问:你对这一事件有何感受?
问: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
请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进行小结
总:知识总结
落:
三、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二、民族精神我传承
教学反思:
欢迎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精神的支撑,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精
神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
的话题。
二、教学新课
(一)了解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整体讨论教师所
提问题,分组派代表
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后发言.
多媒体自动展示
与旁白对应的图
片(揭示课题)
多媒体展示民族英雄图片
请学生说一说:这四幅图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抽生回答
问:以上四种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题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学科:政治
课时:2
总课时数:2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技能
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民族精神对于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过程
与方法
通过自学和讨论认知知识,结合史实体会更有说服力,通过认识精神力量的作用反思自身做法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2新人教版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意义(2)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3)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能力目标(1)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分析及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通过学习了解必须在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而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因此青少年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和要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本课的落脚点,也是本课思想教育的落脚点2、学情分析从思想方面来说,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各种文化相激荡,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一些中学生中也存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了解传统美德并结合新时代特点加以弘扬。
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就会导致一些学生盲目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本课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3、教育理念:体验性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教学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实践也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word教案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艰苦奋斗的真正含义,理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及如何在艰苦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调查,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联系实际判断哪些是不符合艰苦奋斗精神的行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艰苦奋斗对于实现人生理想的巨大作用,增强在实际行动中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自觉性。
自觉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艰苦奋斗精神。
二,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不怕艰难困苦的感人故事和相关事例。
三,教学过程。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人教版教案)
【课题】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
2.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
○具有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巨大力量的能力。
○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民族精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学情分析】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了解民族精神特别是其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断发展,但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也借机蔓延。
这两方面的思想都对中学生有所影响,要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消除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就有必要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加以弘扬。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二课时)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过程与方法:感悟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魂;懂得民族精神是不竭的力量之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用实际行动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重点: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难点: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魂。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脊梁是什么?2、民族精神的重要性?3、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4、民族精神的地位、作用?5、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体现和发展?6、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二、合作探究活动一:我来露一手投影:几幅图片1、这几幅图片都表现了哪些人的哪些事?2、请用一个词概括他们的这种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四幅图片分别显示了四种品质: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活动二:谁说我不行本环节由老师依次说出几个关键词或几句话,让学生抢答这空间是与哪个名词有关,先抢答对的同学获胜。
第一个词——长征第二个词——开国大典第三个词——雷锋第四个词——千手观音师: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谁能结合教材说说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老师作评价:活动三:各抒己见展示图片望着这一组图片,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学生回答:三、拓展延伸谈谈民族精神在现阶段有哪些丰富和发展?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考虑,然后大胆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收获。
五、达标测评简答: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分析题从“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击冰灾”到“抗震救灾”,全国人民自强不息、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无坚不摧的气势。
越是灾难深重,越能挺起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1)“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2)结合材料写出民族精神在当代有哪些丰富和发展?(至少写出三种)(3)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通过学习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3.掌握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内涵;4.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2.掌握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3.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三、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概述中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统称,包括了自古至今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它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中华文化以其广泛的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研究。
2. 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思想观念的独特性:中华文化强调和谐、和平、仁爱、忍让等传统价值观念。
- 艺术风格的独特性:中华文化的艺术风格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追求纯朴和雅致。
-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汉字、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3. 中华文化的内涵中华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哲学思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学派的哲学思想贯穿于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
- 中国历史: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力。
- 中国文学:中华文化以其丰富的文学作品,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和智慧。
- 中国艺术:中华文化的艺术形式包括了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展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4.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关心他人;•社会公平正义:让学生明白公正和平等的重要性,培养正义感;•诚信守信: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讲诚信的品质;•和谐共处:强调个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5. 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智慧:中华文化强调传统智慧的传承与创新,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勇敢:培养学生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品质;•同仁: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互助精神;•忍让:培养学生的忍让和容忍能力;•博爱:强调对人类及自然界的博爱之情。
九年级政治教案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0002)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0、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为什么中华文化历经沧桑,却历久弥新?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2)中华文化的组成: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3)中华文化的地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拖璀璨的奇葩。
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4)中华文化的影响: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发展,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5)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尖刻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6)中华文化是不断发展的: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7)民族精神的地位“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需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8)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9)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增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的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但是,他们都没有动摇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意志和信心。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课时2份课件及教案)
南航附属初级中学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及二次备课记录学科政治年级初三周课时数 2 备课组集中研讨时间11、12主备人二次备课教师教案使用时间课题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计划课时 2 本节课为第 2 课时一、教学目标1、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1、)课标依据:1.6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的认同感。
2、)教材论据:这一课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第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对我们传统文化有大概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对于我国的重要性,同时,学生通过学习,明白: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变化发展的。
使学生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
3、)学生依据: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但是并不能清晰的明白,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弘杨和培育民族精神,认识到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2、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识记理解运用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2、青少年要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二、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三、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四、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新授课,调查、讨论等相结合五、自学与预习见预习学案六、教学程序设计集体备课研讨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学生在课堂上“练什么”?“写什么”?请在教师讲述程序前注明,在学生练习和书写程序前注明。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推荐下载】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课时灿烂的中华文化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争做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有关我国历史、文学、军事、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史料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材料,让学生体会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的中华文化的力量。
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知识目标: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感悟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发展道路的深刻影响。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民族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和民族文化在自己身上的体现;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主动树立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
二、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状。
同时种种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也对当代学生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力,这些都是学生难以把握和选择的,并且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正在逐步减弱,盲目跟从外国文化等现象,都造成学生价值取向的混乱。
2、学生的需要:如何针对学生当前的价值取向的错综复杂的实际,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寻根活动,让学生对我国古代灿烂的民族文化有某一方面的深刻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在文化寻根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不仅使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课前布置自主探究题目:☆关于中华文化,你最想知道的是什幺?☆中华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各个领域的代表者是什幺?☆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三、综合设计思路导入:齐唱歌曲《唱脸谱》,结合音乐课中学生们爱听乐唱的歌曲来导入,既可增强教学的亲切感,又可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一:如数家珍一提起中华文化,你立刻会想到什幺?以小组竞答的形式开展,启发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的各种文化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文化”的场景之中。
思想品德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九年级)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懂得新时期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2、理解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懂得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力量之源。
4、知道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及其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观看“红军长征”“抗洪”“原子弹爆炸”“载人航天”……等图片,体会中华民族面临种种巨大的困难,从不退缩,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同学们对我们的民族精神又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第二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出示预习提纲: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2、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它的核心是什么?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有着什么样的时代特点?4、民族的根和民族的魂分别是什么?5、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列举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7、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内涵有哪些?8、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又该怎么做?预习指导:认真阅读课文,找出相应问题,标记疑难问题)预习检测:同桌互背、教师抽测1、2、3(三)疑难精讲(互动解疑)问题一:(68页)在你看来,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总结。
答案略)问题二:理解民族精神:通过填写下表,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学生自己填写的基础上,师生互动总结)问题三:结合本节内容,谈谈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归纳总结)(四)、拓展应用:材料:20XX年10月8日,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指出,面对特大地震灾害,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强领导、科学指挥,始终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民运;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形成了齐心协力抗击灾害的磅礴力量。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本框要学的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八年级已经学过多元文化地球村,世界各国文化,在此基础上本框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知道中华文化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二、目标与分析:、目标定位:(1)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2)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
(3)知道中华文化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目标分析: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认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重点在于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难点在于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也借机蔓延,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消除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
四、教学支持条件五、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一:我们的黄梅戏文化是中华文化大花园中极小的一部分,中华文化还包括哪些内容呢?设计意图:从家乡文化导入,拉近学生与文化的距离,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进入教学情景。
例题1、变式练习:今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肯尼亚时,内罗毕孔子学院的学生用流利的汉语与胡主席进行了交流:“我们非常喜欢学习汉语,非常热爱中国文化。
”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时下汉语在外国人心目中的位置。
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3000万。
正在走向世界的汉语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非凡魅力。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精选3篇)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精选3篇)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篇1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本框要学习的内容“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一个整体。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作用,感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理解它的关键是懂得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学生已学过传统美德是从传统文化中得来的,要从内在关系上把握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三者之间的关系。
离开了传统文化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业就落空了。
本框的教学重点是伟大的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
难点是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一、目标及分析目标定位(1)懂得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体会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2)牢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
目标分析(1)让学生体会到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2)中华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二、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有所减弱,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
了解民族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
一些中学生中也存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了解传统美德并结合新时代特点加以弘扬。
三、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本节课不使用多媒体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一、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解读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论述“中国的脊梁”的一段话,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民族气节、民族品格,初步感受什么是民族精神及其巨大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
1、听“古典音乐”
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
3、古诗朗诵…
讲授新课:
活动一:看谁说的多
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2、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
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
1、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
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活动三:谚语和格言赏析
1、吃一堑,长一智
2、车到山前必有路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
7、
8、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欣赏并说出上述谚语的内涵,在横线上再写三句类似的格言,并谈谈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
活动四:讲故事
1、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
苏武牧羊
徙木为信
负荆请罪
2、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课堂训练】
当堂完成巩固练习
【集思广益】
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板书设计
一、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民族精神的内涵:
在新时代条件下民族精神的体现
二、民族精神我传承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怎样培育民族精神?
(二)教学过程
1、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用人物或事例说明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
——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及其伟大的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朗诵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
——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填表感受中华民族精神
(3)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不竭力量之源
【什么是长征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民族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新时期: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2、民族精神我传承
【当雄壮的国歌奏响时的感受】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
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