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 会计 专题 所得税 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第一段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2020/8/31
4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永久性差异的会计处理方法
应付税款法
应交所得税作为当期所得税费用。
示例:某公司年末报表中税前会计利润为150万元, 当年不允许税前抵扣的费用 5万元,赞助支出3万元, 国库券利息收入2万元,所得税率33%。
账面价值=100万元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万-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
的金额100万=0
2020/8/31
21
第二节 计税基础和暂时性 差异
预收账款
例:A公司于2006年12月20日自顾客收到了一笔合 同预付款,金额为2500万元,作为预收账款核算。 按照使用税法规定,该款项应计入取得当期应纳 税所得额计算缴纳所得税。
37 125
2004 525 000 350 000 175 000 450 000 75 000 100 000 33%
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的情 况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其他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
2020/8/31
14
第二节 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 异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确定
会计: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税收:实际成本-累计折旧
例:某项环保设备,原价为1000万元,使用年限 为10年,会计处理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收 处理允许加速折旧,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资产按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净残值为0。计提了2 年的折旧后,会计期末,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 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会计: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损 益
税法:成本 例:企业支付800万元取得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复习过程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一、所得税费用的概念所得税费用是一个会计概念,所得税是指企业所得税。
根据会计基本准则规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予以确认。
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所得税费用是根据会计准则确定的。
从会计的角度来看,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和其他费用一样,符合费用的定义和确认的条件,所以也属于一项费用,称为所得税费用。
企业核算所得税,主要是为确定当期应缴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从税法的角度来看,所得税是一种纳税义务,而不是一项费用,企业应该不把所得税作为费用的前提下,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缴纳所得税后,再对税后利润进行分配。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成本、销货成本、业务支出以及其他耗费。
第三十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已经计入成本的有关费用除外。
第三十一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税金,是指企业发生的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企业所得税税款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所以,税法上没有所得税费用之说。
二、当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纳税额,即应缴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应以适用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为基础计算确定。
注册会计师考试备考辅导帮你记忆CPA会计常考知识:所得税费用确认和计量.docx
帮你记忆CPA会计常考知识:所得
税费用确认和计量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核算所得税,主要是为了确定当期的应交所得税和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一、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会计利润+当期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期发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期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期转回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会计费用非税法费用-税法费用非会计费用+税法收入非会计收入-会计收入非税法收入)×所得税税率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企业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如果按照适用税收法规规定需要将所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的一定比例代投资者缴纳给税务部门的即代扣代交税款,该部分代扣代交税款应作为股利的一部分计入权益。
【例题1】A企业为设立在我国境内企业,其主要投资者为境外某企业。
A企业20×7年董事会决定分派现金股利,其境外投资者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可分得2000万元,假定适用税法规定,其中20%应由A企业代扣作为境外投资者在我国境内应交的所得税,则A企业就该利润分配事项应进行的会计处理为: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 000 000
贷:应付股利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 000 000
该种情况下,是视同将有关利润分配给投资者后,按照我国税法规定投资者需就其自我国境内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缴纳一部分税款的情况,是投资者自该项利润分配中获取利益的减少,原则上应是利润分配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递延所得税。
CPA考试会计科目学习笔记-第二十章所得税
第二十章所得税(五)第三节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一)一般原则除所得税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相关的以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教材例20-16】A企业于20×7年12月6日购入某项设备,取得成本为500万元,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因该资产长年处于强震动状态,计税时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相同。
A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假定该企业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
20×8年12月31日资产账面价值=500-500÷10=450(万元)资产计税基础=500-500×20%=4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450-400)×25%=12.5(万元)借:所得税费用1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2.520×9年12月31日资产账面价值=500-500÷10×2=400(万元)资产计税基础=500-500×20%-400×20%=32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400-320)×25%=2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 7.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7.5(20-12.5)【例题】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了一项租赁协议,将其原先自用的一栋写字楼出租给乙企业使用,租赁期开始日为2015年3月31日。
2015年3月31日,该写字楼的账面余额50 000万元,已计提累计折旧10 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46 000万元,甲企业对该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假定转换前该写字楼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等,税法规定,该写字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2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
注册会计师《会计》学习笔记-第二十章所得税06
第二十章 所得税(六)第三节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2.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中,如果该项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所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提示】若产生暂时性差异影响利润总额,则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所得税费用;若产生暂时性差异影响其他综合收益,则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其他综合收益;若产生暂时性差异是由于免税合并形成的,则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商誉;若产生暂时性差异是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前期重要差错更正形成的,则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因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对应商誉;因该项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所以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对应“所得税费用”科目,从而不会影响留存收益,交易发生时产生暂时性差异的业务也不会涉及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因此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对应所有者权益。
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为使会计等式平衡,则只能增加资产的价值或减少其他负债的价值,这种会计处理违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因此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该类交易或事项在我国企业实务中并不多见,一般情况下有关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均会为税法所认可,不会产生两者之间的差异。
3.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等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一般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除外:一是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二是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满足上述条件时,投资企业可以运用自身的影响力决定暂时性差异的转回,如果不希望其转回,则在可预见的未来该项暂时性差异即不会转回,对未来期间的计税不产生影响,从而无须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一)
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一)本文的“税”,除另有说明外都专指企业所得税;“会计利润”,则指企业利润表的“利润总额”项目金额。
所得税费用,由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费用两部分构成,计算所得税费用时应对其分别进行确认和计量。
一、当期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一)当期所得税的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和当期应交所得税在正常情况下应该相等,其金额可按以下顺序算出:1.纳税调整后所得=会计利润-计入损益的不征税收入或免税收入±按照会计准则计入损益但按税法不计入应税所得的收入或不得在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按会计准则计入损益的收入与按税法规定计入应税所得的收入之间的差额±按会计准则计入损益的成本费用与按税法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的差额±其他需要作为纳税调整的因素2.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所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加计扣除额±其他调整金额3.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二)当期所得税费用确认和计量的基本特点分析以上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笔者认为其具有如下特点:1.采用了利润表债务法。
新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但在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即当期应交所得税时,采用的却是利润表债务法。
利润表债务法强调的是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差异。
因此,采用以上公式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着眼点应在会计上的损益与税法上的收入、扣除项目的差异,而不论这些差异是永久的或者是暂时的。
2.计算公式中既包含了对永久性差异的认定和调整,也包含对时间性差异的认定和转回。
比如企业因取得属免税的持股收益,或因按税法规定对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而调减应税所得,或者因业务招待费调增应税所得,都属传统意义的永久性差异,而因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而导致调整应税所得,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应调增应税所得,则属于新准则下的暂时性差异。
3.当期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确认、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下统称递延税款)无直接关联。
2016注会考试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2016注会考试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当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应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一)纳税调整增加额1.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2.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不允许扣减。
(二)纳税调整减少额1.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为收益。
2.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允许扣减。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综合结果。
即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的所得税影响。
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或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所得税费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以后,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两者之和,即: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不包括企业合并和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所得税影响。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抵消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因抵消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在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按照适用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合并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但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除外。
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根据新准则,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计算税务利润
税务利润是根据税务法规定的准则计算出来的,通常与财务报表上的利润不同。
在计算税务利润时,需要根据税法规定的税前准则来确认收入和费用。
第二步:计算可抵免税收入
可抵免税收入是指税法规定的可以用来抵免所得税的收入,例如一些地区和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可抵免税收入。
第三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在减去可抵免税收入后的余额,计算公式为:税务利润-可抵免税收入=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所得税费用的基础。
第四步:确定所得税费用
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和税法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所得税费用。
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将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得到所得税费用。
第五步:确认所得税负债或所得税资产
如果所得税费用大于预缴税款(即已缴税款减去可抵免税收入),则确认所得税负债;如果所得税费用小于预缴税款,则确认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所需要支付的未来所得税,所得税资产是指预付税款或者预缴过多的税款。
第六步:披露相关信息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对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负债或所得税资产进行
披露,包括各类税收政策、税收利润和税收分析等。
需要注意的是,按新准则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可能与按旧准则计算的所
得税费用存在差异。
企业必须根据新准则的要求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清晰
地披露相关信息,以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同时,企业还应及
时调整预期未来税率和税收政策的变化对所得税负债或所得税资产的影响,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引言在财务报表中,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费用,而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在新准则下有一些变化。
新准则强调了更准确的所得税计量,以反映企业实际发生的税收负担。
本文将讨论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的变化,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在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需要基于实际发生的税收负担。
企业需要按照该准则的规定,对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计算,并计提相应的所得税费用。
在确认所得税费用时,企业需要考虑涉及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以及可能发生的未实现损益和可抵扣亏损。
1.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根据税法规定,按照税收所得额进行计算的金额。
新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实际发生的税收负担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包括考虑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审慎考虑各种税前收入、费用和损益的确认和计量。
2. 未实现损益的确认在新准则下,未实现损益是指企业在确认利润(或亏损)时,还没有在税法上确认的损益。
企业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对未实现损益进行计量,并考虑其对应的税收影响。
在确认所得税费用时,企业需要同时考虑已实现损益和未实现损益。
3. 可抵扣亏损的利用在新准则下,可抵扣亏损是指企业未来可以用于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净亏损额。
企业在确认所得税费用时,需要考虑可抵扣亏损的利用情况,并进行计量。
新准则要求企业基于实际发生的税收负担来计算可抵扣亏损的金额,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关信息。
所得税费用的计量新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实际发生的税收负担来计量所得税费用,以反映企业实际税收负担的情况。
在计量所得税费用时,企业需要考虑税率的变化、税收政策的调整以及未来预计的可抵扣亏损等因素。
1. 税率的变化新准则要求企业在计量所得税费用时,考虑税率的变化对税收负担的影响。
企业需要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来计算所得税费用,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关信息。
在税率变化时,企业需要对之前已确认的所得税费用进行调整,并将调整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内容
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所得税费用◇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抵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所得税的列报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一、当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一)纳税调整增加额1.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2.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扣减。
(二)纳税调整减少额1.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为收益。
2.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减。
【提示】暂时性差异对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不考虑永久性差异)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本期发生的影响损益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本期转回的影响损益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本期发生的影响损益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本期转回的影响损益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若暂时性差异不影响损益,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正常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则不需要纳税调整。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6年实现利润总额1 000万元,本年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0万元,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0万元,上述暂时性差异均影响损益。
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甲公司2016年应交所得税为()万元。
A.250B.295C.205D.255【答案】B【解析】甲公司2016年应交所得税=(1 000+100+80)×25%=295(万元)。
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第64讲_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1)
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按照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一、当期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其中:1.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境外应税所得弥补境内亏损-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会计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特别提示】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如:其他综合收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例13-15】(修改)丙公司2×19年9月取得的某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其他债权投资,成本为2 000 000元,2×19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2 400 000元。
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答案】取得时:借: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2 000 000贷:银行存款 2 000 000会计期末在确认400 000元(2 400 000-2 000 000)的公允价值变动时:借: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400 000贷:其他综合收益 400 000分析:账面价值为2 400 000,计税基础为2 000 000,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时:借:其他综合收益(400 000×25%)100 00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 000假定丙公司以2 300 000元的价格将该债券于2×18年10月出售,结转该债券出售损益时:借:银行存款 2 300 000投资收益 100 000贷: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2 000 000——公允价值变动 400 000借:其他综合收益400 000贷:投资收益 400 000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 000贷:其他综合收益 100 000借:其他综合收益 300 000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 000贷:投资收益 400 000三、所得税费用1.2×19年度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调增项目-调减项目=12 000 000(已知)+600 000(折旧)+2 000 000(捐赠)-1 500 000(费用化加计扣除)+1 000 000(环保罚款)+300 000(存货跌价准备)=14 400 000(元)应交所得税=14 400 000×25%=3 600 000(元)借:所得税费用 3 600 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 600 0002.2×19年度递延所得税该公司2×19年12月31日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及相应的暂时性差异如表13-2所示:项目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存货8 000 0008 300 000300 000固定资产25 400 00026 000 000600 000开发支出 3 000 000 5 250 0002 250 000(不允许确认)其他应付款 1 000 000 1 000 000总计 3 150 000递延所得税收益=900 000×25%=225 000(元)3.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25 000贷:所得税费用 225 000或者:(结合上述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 3 375 000(倒挤)递延所得税资产 225 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 600 000【例13-17】(与【例13-16】无关)丁公司2×19年年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余额1 900 000元,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贷方余额为100 000元,具体构成项目如表13-3所示。
会计中级实务-第十六章所得税-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会计中级实务-第十六章所得税-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考点7 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所得税费用(☆☆☆)考点精讲1.当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即当期应交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计算应缴纳的所得税。
计算公式如下: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2.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是指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
计算公式如下: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额=(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实务中,对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计入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3.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应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典型例题【例题1•多选题】以下业务不影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有( )。
A.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B.非公益性捐赠支出C.国债利息收入D.税务上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执行不到10年的摊销标准【解析】选项A,计提减值准备使得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选项B,属于纳税调整增加额,影响当期所得税;选项C,属于免税收入,应纳税调减;选项D,会计准则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要求摊销。
在未发生减值的情况下,此类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应调整递延所得税负债。
【答案】BCD【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影响企业利润表“所得税费用”项目金额的有( )。
A.当期确认的应交所得税B.因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C.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D.因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解析】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税会实务】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税会实务】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一、费用确认的原则费用的实质是资产的耗费, 但并不是所有的资产耗费都是费用。
因此, 就需明确什么样的资产耗费应确认为费用。
由于发生的费用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 那么费用的确认就应当与收入确认相联系。
因此, 确认费用应遵循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
(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按照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某项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 该项支出应予以资本化, 不能作为当期的费用;如果某项支出, 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确认为费用。
这一原则为费用的确认, 给定了一个时间上的总体界限。
正确地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保证了正确地计量资产的价值和正确地计算各期的产品成本、期间费用及损益。
(二)权责发生制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只是为费用的确认作出时间上的大致区分, 而权责发生制原则则规定了具体在什么时点上确认费用。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凡是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收付, 都应作为当期的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费用, 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支付, 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费用。
(三)配比原则。
按照配比原则, 为产生当期收入所发生的费用, 应当确认为该期的费用。
配比原则的基本含义在于, 当收入已经实现时, 某些资产(如物料用品)已被消耗, 或已被出售(如商品), 以及劳务已经提供(如专设的销售部门人员提供的劳务), 已被耗用的这些资产和劳务的成本, 应当在确认有关收入的期间予以确认。
如果收入要到未来期间实现, 相应的费用应递延分配于未来的实际受益期间。
因此, 费用的确认, 要根据费用与收入的相关程度, 确定哪些资产耗费或负债的增加应从本期收入中扣减。
二、费用确认的标准根据上述费用确认原则, 在确认费用时, 一般应遵循以下三个标准:(一)按费用与收入的直接联系(或称因果关系)加以确认凡是与本期收入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耗费, 就应当确认为该期间的费用。
2020中级会计 会计 第66讲_所得税费用,所得税的列报
第三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考点 1.所得税费用一、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注意】只有对应“所得税费用”科目的递延所得税影响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其他不用考虑调整。
二、当期所得税税法当期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 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 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缴纳给税务机关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税前会计利润+(本期末累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上期末累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本期末累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上期末累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其他纳税调整事项;或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当期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期发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期转回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期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其他调整。
【理解方法】暂时性差异的确认既影响当期所得税,也影响递延所得税。
【注意】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时计入 ,则该暂所有者权益不影响时性差异 所得税费用,无需进行纳税调整。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9年实现利润总额 1 200万元,本发生50万元,上述暂时性差异均影响转回15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年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损益。
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甲公司2019年应交所得税为( )万元。
A.250B.350C.325D.275【答案】B【解析】甲公司2019年应交所得税=( 1 200+150+50)×25%=350(万元)。
三、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1.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不包括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 的综合结果,但 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所得税概述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12会计准则CPA考试题教学案例教学大纲 教学视频 第一章所得税(十一)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1、所得税费用的构成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递延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概念计算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税率所得税概述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12会计准则CPA考试题教学案例教学大纲 教学视频第一章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按会计准则确认费用但税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 -税法规定不征税的收入±会计费用与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金额之间的差额 ±会计与税法规定应计入纳税所得的收入之间的差额 ±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 ± 永久性差异 ± 暂时性差异变动额所得税概述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12会计准则CPA考试题教学案例教学大纲 教学视频 第一章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的影响。
概念计算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借: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所得税概述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12会计准则CPA考试题教学案例教学大纲 教学视频 第一章所得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程序本年利润应交税费所得税费用银行存款本期应交所得税交纳所得税期末结转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所得税概述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12会计准则CPA考试题教学案例教学大纲 教学视频 第一章所得税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上市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预计会持续盈利,各年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第77讲_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1)
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考点】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一)当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 +影响损益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本期发生额 -影响损益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本期发生额)×当期所得税税率【提示 1 】本期发生额 =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提示 2 】其中的暂时性差异,只应考虑会影响会计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的交易或事项,不考虑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25%, 2019年实现利润总额 1000万元,本年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00万元(均影响损益),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80万元(其中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差异 20万元,其他均影响损益)。
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甲公司 2019年应交所得税为()万元。
A.290B.295C.260D.240【答案】 A【解析】甲公司 2018年应交所得税 =[1000+100+( 80-20)]× 25%=290(万元)。
(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提示】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计入所有者权益,比如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对应所得税费用的,属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递延所得税费用(收益)= 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发生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发生额=(影响损益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期间适用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影响损益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期间适用税率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如果“未来转回期间适用税率”不变,则演变为:递延所得税费用(收益)=(影响损益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本期发生额 -影响损益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本期发生额)×所得税税率【例题·单选题】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25%, 2019年实现利润总额 1000万元,本年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00万元(均影响损益),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80万元(其中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差异 20万2019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收益为元,其他均影响损益)。
2020注册会计师(CPA) 会计 第二十章 所得税
核心考点一、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以及暂时性差异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四、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历年真题分析本章是全书较重要的章节,几乎每年必考。
本章具有“计算思路自成体系”并且“紧密结合具体业务”的特点。
在考试中以主观题为主,可以与几乎所有的基础性章节内容结合单独出题。
同时,还可与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以及合并财务报表等内容结合;本章内容在考试中所占分值较高,平均分值在10分左右,一定要高度重视。
方法&技巧★学习本章时,首先,需要掌握所得税通用基本解题思路,重点关注各项特殊业务的递延所得税确认问题;其次,要结合各类基础业务来理解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理念,熟练掌握产生暂时性差异或非暂时性差异的常见业务的有关会计处理。
尤其要注意当所得税率发生变化时,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确认和转回。
第一节所得税核算的基本原理◇知识点:所得税会计通用解题思路(★★★)【例题·单选题】20×8年,甲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10万元,包括:20×8年收到的国债利息收入10万元,因违反环保法规被环保部门处以罚款20万元。
甲公司20×8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20万元,年末余额为25万元,上述递延所得税负债均产生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8年的所得税费用是()。
A.52.5万元B.55万元C.57.5万元D.60万元『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甲公司20×8年的所得税费用=(210-10+20-5/25%)×25%+(25-20)=55(万元)。
第二节和第三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以及暂时性差异◇知识点:所得税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举例】比如资产的账面价值是100万,意味着流入的100万中扣掉80万;计税基础80万,意味着流入的100万中扣掉80万,剩下20万所得使将来应纳税所得额增加。
2023年注册会计师 第0301讲 收入与所得税专题
专题三:收入与所得税专题专题三:收入与所得税专题 一、《收入、费用和利润》一、《收入、费用和利润》1.收入确认和计量的五步法原则步骤内容本质第一步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收入确认第二步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第三步确定交易价格收入计量第四步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第五步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收入确认2.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项目内容收入确认原则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取得控制权的三个要素①能力;②主导该商品的使用;③能够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收入确认的一般条件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①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②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以下简称转让的商品)相关的权利和义务;③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的商品相关的支付条款;④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⑤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收入确认的特殊情况①对于不能同时满足上述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的合同,企业只有在不再负有向客户转让商品的剩余义务(例如,合同已完成或取消),且已向客户收取的对价(包括全部或部分对价)无需退回时,才能将已收取的对价确认为收入;否则,应当将已收取的对价作为负债进行会计处理。
②企业向客户收取无需退回的对价的,应当在已经将该部分对价所对应的商品的控制权转移给客户,并且已不再向客户转让额外的商品且不再负有此类义务时,将该部分对价确认为收入;或者,在相关合同已经终止时,将该部分对价确认为收入。
③对于在合同开始日即满足上述收入确认条件的合同,企业在后续期间无需对其进行重新评估,除非有迹象表明相关事实和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④对于不满足上述收入确认条件的合同,企业应当在后续期间对其进行持续评估,以判断其能否满足这些条件。
企业如果在合同满足相关条件之前已经向客户转移了部分商品,当该合同在后续期间满足相关条件时,企业应当将在此之前已经转移的商品所分摊的交易价格确认为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所得税费用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构成。
1.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就是当期应交所得税。
①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②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利润表但计税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计入利润表的费用与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抵扣的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利润表的收入与按照税法规定应计入应纳税所得的收入之间的差额-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
2.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的所得税影响(因为它们计入资本公积和商誉,不计入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在理解上述公式时,应注意二点:
①递延所得税的本质含义是所得税费用,因此计算结果为正数,表示所得税费用增加;计算结果为负数,表示所得税费用减少。
②上述公式成立的前提,是假设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增加变动,只影响所得税费用。
3.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例19】综合例子说明所得税核算的全过程
甲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甲公司)2010年有关所得税资料如下:
(1)甲公司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税率为25%。
2010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为37.5万元,其中存货项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22.5万元,未弥补亏损项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5万元。
(2)本年度实现利润总额500万元,其中取得国债利息收入20万元,因发生违法经营被罚款70万元。
(3)年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万元(年初减值准备为0),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比其计税基础小50万元;转回存货跌价准备70万元,使存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由年初余额90万元减少到年末的20万元。
税法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在税前抵扣。
(4)年末计提产品保修费用40万元,计入销售费用,预计负债余额为40万元。
税法规定,产品保修费在实际发生时可以在税前抵扣。
(5)至2009年末止尚有60万元亏损没有弥补。
(6)假设除上述事项外,没有发生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答案】甲公司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
(1)计算2010年应交所得税
2010年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利润总额500—国债利息收入20+违法经营罚款70+计提固定资产减值50—转回存货跌价准备70+计提保修费40)—弥补亏损60]×25%=[570—60]×25%=510×25%=127.5(万元)
(2)计算暂时性差异影响额,确认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①2010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固定资产项目的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存货项目
的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预计负债项目的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所得税税率25%=110×25%=27.5(万元)
②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0-0)-(27.5-37.5)=10(万元)
(3)计算2010年所得税费用
2010年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127.5+10=137.5 (万元)
(4)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13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27.5
递延所得税资产(27.5-3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