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基础知识梳理2

合集下载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梳理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梳理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部分信息管理一.熟悉和掌握1.当信息产生后,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信息流由两条渠道流向利用者,一条是直接由生产者流向利用者,另一条是信息在信息系统的控制下流向信息利用者。

前者称为信息传递的非正规渠道,后者称为信息传递的正规渠道。

2.信息管理的概念:P22 **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包括非正规渠道和正规渠道中的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简记:1.综合方法控制信息流 2.提高利用率 3.实现信息的价值)3.信息管理研究的内容:P23 **·从技术角度,研究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当前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贮、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信息管理的方法(或支持工具)有:分类、主题、代码、数据库、元数据、搜索引擎和各类信息系统、网络等。

·从经济角度,主要研究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问题。

·从行政和法律角度,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

·从人文角度: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有效约束的,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

信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其理论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学等众多学科。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结构总线结构是指各工作站和服务器均挂在一条总线上,各工作站地位平等,无中心节点控制,公用总线上的信息多以基带形式串行传递,其传递方向总是从发送信息的节点开始向两端扩散,如同广播电台发射的信息一样,因此又称广播式计算机网络。

各节点在接受信息时都进行地址检查,看是否及自己的工作站地址相符,相符则接收网上的信息。

总线型结构的网络特点如下:结构简单,可扩充性好。

当需要增加节点时,只需要在总线上增加一个分支接口便可及分支节点相连,当总线负载不允许时还可以扩充总线;使用的电缆少,且安装容易;使用的设备相对简单,可靠性高;维护难,分支节点故障查找难。

星型结构星型拓扑结构是用一个节点作为中心节点,其他节点直接及中心节点相连构成的网络。

中心节点可以是文件服务器,也可以是连接设备。

常见的中心节点为集线器。

优点:(1)控制简单。

任何一站点只和中央节点相连接,因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简单,致使访问协议也十分简单。

易于网络监控和管理。

(2)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中央节点对连接线路可以逐一隔离进行故障检测和定位,单个连接点的故障只影响一个设备,不会影响全网。

(3)方便服务。

中央节点可以方便地对各个站点提供服务和网络重新配置。

缺点:(1)需要耗费大量的电缆,安装、维护的工作量也骤增。

(2)中央节点负担重,形成“瓶颈”,一旦发生故障,则全网受影响。

(3)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环型结构环型结构由网络中若干节点通过点到点的链路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这种结构使公共传输电缆组成环型连接,数据在环路中沿着一个方向在各个节点间传输,信息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

优点:有较强的自愈能力,网络中任一结点或一条传输介质出现故障,网络能自动隔离故障点并继续工作环型结构具有如下特点:信息流在网中是沿着固定方向流动的,两个节点仅有一条道路,故简化了路径选择的控制;环路上各节点都是自举控制,故控制软件简单;由于信息源在环路中是串行地穿过各个节点,当环中节点过多时,势必影响信息传输速率,使网络的响应时间延长;环路是封闭的,不便于扩充;可靠性低,一个节点故障,将会造成全网瘫痪;维护难,对分支节点故障定位较难。

必学的网络基础入门知识

必学的网络基础入门知识

必学的网络基础入门知识网络是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

在数学上,网络是一种图,一般认为专指加权图。

网络除了数学定义外,还有具体的物理含义,即网络是从某种相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模型。

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

网络是人类发展史来最重要的发明,提高了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必学的网络基础入门知识,欢迎借鉴参考。

必学的网络基础入门知识(一)什么是防火墙?防火墙是指位于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网络安全系统,可以是一个软件系统,也可以是一个硬件设备,当然也可以是两者的组合。

防火墙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隔离,对所有进出的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管理,在家庭、学校和企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作用。

防火墙不仅可以用来阻止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恶意访问(如黑客的攻击行为),也可以用来限制内部网络用户的上网行为(如公司不允许员工上班时间浏览购物网站)。

防火墙是如何工作的?由于防火墙处于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中间,所有进出内部网络的流量都必须经过防火墙。

这使得防火墙不仅可以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监控,还可以对不符合规则的请求进行阻止。

防火墙可以禁止特定应用程序访问网络,阻止URL加载,或禁用网络端口。

除了操作系统自带的防火墙,用户也可以选择安装其它防火墙软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安装在计算机上的防火墙软件只能保护当前计算机。

防火墙的工作机制数据包过滤数据包过滤是最常见的防火墙工作机制,数据包过滤器拦截所有流量,分析数据包的源IP地址、源端口、目标IP地址和目标端口等信息,并与防火墙规则进行比对,符合规则的流量予以放行,不符合规则的流量予以拦截。

链路层网关链路层网关将外部路与内部网络物理断开,它不允许外部网络直接访问内部网络中的计算机,内部网络中的计算机通过运行软件与链路层网关建立连接,对外部网络而言,来自内部网络的所有通信都来自于链路层网关。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初识信息——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说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初识信息——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说课
本节是高中的第一节课,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不甚了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对今后整个课程内容的学习具有开启含义。由于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以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感受信息形态及应用,发挥学生的想象,并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会很多,五花八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而学生在教师分析答案的同时也会不断的提出新的方案,通过不断的分析、引导,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而它们所对应的分别是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
此时学生初步得出结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就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和能量学生能够理解,而信息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主要的特征?它又为何能并列为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之一呢?带着这些疑问,就很自然的导入新课,进入到下一环节。
活动二:寻找自然界中的信息。
首先教师举例:蜜蜂跳八字舞,蜜蜂的舞蹈所透漏出的是蜜源的所在。然后学生思考、讨论、课堂提问,要求学生举例并指出自然界现象所透露出的是什么信息。
通过念古诗词、讲大自然、听小故事,让学生在汲取与分享智慧的氛围当中去领悟“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以及“信息的重要性”。那么“信息”到底是什么,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专家学者对于“信息”的不同定义,结合之前的引入和活动对信息的含义从以下方面进行梳理:信源、传递(载体)、信宿。
2、通过活动,认识信息。
带着满腹的疑问,学生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认识一下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信息?那么是不是只有现代人类社会才存在信息?此时给学生安排两个小活动:

第2课传感之古今未来

第2课传感之古今未来
教学难点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各种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设备、计算机等。
2.教学课件:包含传感器的图片、视频、原理示意图等。
3.学习资料:有关传感器的文章、案例等。
教学学法
1.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传感器的工作过程。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传感器的应用。
3.任务一:传感器分类探究
9.教师活动:展示各种传感器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对传感器进行分类。
10.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观察传感器,讨论分类方法,并填写表格。
11.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加深对传感器种类的认识。
12.过程性评价:巡视小组讨论情况,指导学生正确分类,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类结果。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4.信息社会责任:了解传感器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德育渗透 (策略)
德育范畴实施建议
科学精神教育在思考中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种类。
4.任务二:传感器实验操作
1.教师活动: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指导学生进行传感器实验,如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2.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传感器的工作特性。
3.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传感器的定义、作用、种类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重要性。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年级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电脑基础知识
1. 认识电脑各部件:显示器、中央处理器、键盘、鼠标等;
2. 知道如何开机、关机、重启电脑;
3. 熟悉Windows系统操作;
4. 能打开和关闭软件应用程序;
5. 能够进行基本的文件管理,包括文件夹的创建、复制、粘贴和删除等;
6. 知道如何进行简单的文字输入、编辑和格式化。

网络知识
1. 熟悉使用常见的上网工具,如 Chrome 浏览器等;
3. 能够使用常见的网站,如百度、谷歌等;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1. 知道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2. 能够识别常见的网络诈骗,如钓鱼邮件、欺诈电话等;
3. 知道电脑病毒、恶意软件的危害,并知道如何防范。

版权和批判性思维
1. 了解版权、知识产权的相关概念;
2. 学会引用网上资源,注意版权问题;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

以上是二年级信息技术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基本的电脑和网络使用技能,同时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和知识产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必过笔记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必过笔记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信息系统(IS):就是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

信息系统一般又称为“管理信息系统”(MIS)软件危机:指一个软件编制好以后,谁也无法保证它能够正确的运行,也就是软件的可靠性成了问题。

主要原因是软件编制过程没有工程化。

软件工程:指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以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来解决软件问题工程,其目的是提高软件生产率,提高软件质量,减低软件成本。

信息系统数据基本功能:输入、输出、传输、存储、处理等。

信息处理的范围:查询、修改、排序、归并、删除、统计、模型调试、预测。

信息库:针对软件开发或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大量信息管理工作提出来的,是一个包罗 万象的,随着项目进展而不断修改与补充的数据集合。

信息库的特点是数据 结构相当复杂,而且会不断变化,使保持一致性的任务十分复杂和艰巨。

企业信息系统的目标:借助于自动化和互联网技术,综合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和服务于一体,以求达到企业与系统的效率、效能和效益的统一。

使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技术在企业管理和服务中能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信 息 系 统 建 设 原 则软件需求:是系统必须完成的事,以及必须具备的品质。

可验证性是软件最基本的需求。

需求工程:是一个包括创建和维护系统需求文档所必须的一切活动的过程。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基础:在可行性工作开始前,系统分析员应该协助客户一起完成“问题定义”工作,也就是先明确系统要做什么。

问题定义的关键是清晰地界定问题的内容、性质,以及系统的目标、规模等内容,并形成完整的书面报告。

质量功能调配(QFD ):原理与满意度/非满意度指标接近,通过将产品特性、属性与对客户的重要性联系起来,QFD 分为期望需求、普通需求、兴奋需求。

软件需求内容需求工程工作需求 捕 获 技 术1、 核实问题定义与目标2、 研究分析现有系统3、 为新系统建模4、 客户复核5、 提出并评价解决方案6、 确定最终推荐的解决方案7、 草拟开发计划8、 以书面形式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并进行审查需求分析阶段可以使用层次方框图、Warnier图、用例图和IPO图(输入/处理/输出图)。

通用技术会考

通用技术会考

通用技术会考一、背景介绍通用技术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综合性技术科目。

作为一个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离不开各种通用技术的应用。

通用技术会考作为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考核,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通用技术会考的考试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基础是通用技术的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安全与保护、多媒体技术等。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使用,掌握一些常用的软件操作技巧,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网络技术。

2.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是通用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具备处理和分析各类数据的能力,包括数据收集、数据编码与解码、数据存储与检索、数据可视化等。

在现代社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数据处理与分析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学生需要了解一些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3. 通信与协作通信与协作是通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与通信和协作相关的技术和工具,包括互联网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团队协作工具等。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学生需要能够通过各种通信工具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协作。

4. 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通用技术会考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解答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合理的实施和评估。

这不仅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备考建议通用技术会考需要对多个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因此备考时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

以下是一些备考建议:1. 理论知识的学习通用技术的理论知识是备考的基础,需要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来学习。

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均匀地分配时间进行学习,逐个章节地进行梳理和总结。

同时,可以尝试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操作的训练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理论知识的掌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增强。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科技全册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科技全册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科技全册精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第2节: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第3节:操作系统简介2.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第1节:网络基础知识第2节:因特网的应用第3节: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3. 第三章:编程初步第1节:算法与程序设计第2节:Scratch编程入门第3节:算法实例分析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网络,了解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初步掌握编程思维和Scratch编程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信息科技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原理和编程思维;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Scratch编程技巧。

2. 教学重点:信息与信息技术基本概念;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操作系统知识;网络应用及编程入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白板、黑板、粉笔等;教学课件、示例程序、网络资源等。

2. 学具:学生电脑、Scratch安装包、学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精选典型例题,详细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4.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巩固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生,关注后进生。

5. 课后作业布置: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作业题目,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提供答案和解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税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税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十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第一节税收信息化概述一、信息及信息系统(一)信息信息、物资、能源和资金、人才、技术、时间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七种重要资源。

其中,信息是其他六种资源形态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世界在人感觉器官中的一种映射。

一个组织的管理活动主要是对信息的加工和利用。

所以,信息不仅是信息系统处理的主要对象之一,而且也是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数据与信息在应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的时候,“信息”与“数据”这两个词汇已被广泛应用,而且常常混为一谈。

严格地说,二者有本质差异。

(1)数据数据(data)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物理符号。

其表示形式多种多样,如数字、字符、图形、声音等,这些物理符号都可以经过数字化后存入计算机。

在计算机中,数据也是计算机处理的主要对象。

(2)信息信息(information)是经过加工并对人类社会活动产生决策性影响的数据,是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存在方式的表现形式。

它是经过加工并对人类社会实践、生产及经营活动产生决策影响的数据,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只有通过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处理,数据才能发生质的变化,成为信息,给人以新的知识和智慧,从而影响人类社会活动。

(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和信息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人们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

数据可以看成原材料,信息可以看成半成品或者成品。

数据是实体的,信息是观念的。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信息是数据的语义解释。

例如:将“1”看成一竖,它就是符号,因而是数据;如果将其理解成数字“一”,它就是信息。

再如,一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为6186666,如果认为其是一串符号,那就是一个数据;如果从其中解读出: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2008年8月8日、女性、等等,它就是信息。

2.信息的载体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在信息传播中携带信息的载体,是信息赖以附载的物质基础。

信息工程知识点

信息工程知识点

信息工程知识点信息工程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和电子工程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在信息时代,信息工程的发展日益重要,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

下面将介绍一些信息工程的重要知识点。

一、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信息工程是利用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来处理和传播信息的学科,旨在解决信息传输和处理的问题。

信息工程包括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学科。

二、信息工程的发展历史信息工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工程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工程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信息工程的应用领域信息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数据库管理、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

在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大数据等领域,信息工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四、信息工程的关键技术信息工程的关键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信息工程的重要基础,它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共享;数据库技术是信息工程的核心技术,它管理和存储海量的信息数据;信息安全技术是信息工程的重要保障,保护了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五、信息工程的发展趋势未来,信息工程将继续向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将深刻影响信息工程的发展,信息工程将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总结:信息工程是一个日益重要的学科,涉及面广泛,应用领域广泛。

了解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应用领域、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并为未来的信息工程技术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信息工程的理解,为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兴业银行信息科技类笔试和数据类笔试

兴业银行信息科技类笔试和数据类笔试

兴业银行信息科技类笔试和数据类笔试【兴业银行信息科技类笔试和数据类笔试解析】一、兴业银行信息科技类笔试解析1.1 了解兴业银行信息科技类笔试作为一家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兴业银行重视信息科技人才的招聘与培养。

其信息科技类笔试主要考察应聘者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能力。

1.2 知识点梳理与解析(1)计算机基础知识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应聘者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等相关知识。

对于考点涉及的网络模型、路由协议、数据传输、存储与检索等内容,要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是信息科技类笔试中的重要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组、链表、树、排序与查找等。

应聘者需熟悉各类数据结构的特点、应用场景及相应的算法。

(3)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应聘者需要了解其结构、管理方式、进程调度、内存管理等相关知识点。

1.3 复习策略与技巧为了应对兴业银行信息科技类笔试,应聘者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强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等重要知识点的学习。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解题练习和模拟考试来检验自己的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弥补。

1.4 个人观点与总结信息科技类笔试涉及的知识面广泛,要求应聘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与反复练习,才能在笔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兴业银行数据类笔试解析2.1 了解兴业银行数据类笔试兴业银行数据类笔试侧重考察应聘者的数据分析能力、统计学知识、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算法等方面的能力。

2.2 知识点梳理与解析(1)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是数据类笔试的核心,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数据建模等内容。

应聘者需要掌握数据分析的常用工具和方法,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有效处理。

(2)统计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在数据类笔试中至关重要,包括但不限于概率分布、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内容。

应聘者需要熟悉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梳理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信息及其特征1、信息的基本概念:载体承载的内容才是信息,载体形式包括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信息与物质、能量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态;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2、信息的基本特征①传递性(一传十,十传百飞鸽传书);②共享性(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③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④可处理性(玉不琢,不成器);⑤价值相对性(信息价值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⑥时效性(老黄历看不得红灯停,绿灯行);⑦真伪性(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

二、信息技术及其影响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新华词典》)。

①微电子技术(基础);②计算机技术(核心);③通信技术(桥梁);④传感技术(感官扩展)。

2、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视电话、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专家网上会诊、网上购物等。

3、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重大变革)①语言的产生和应用;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③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④电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⑤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①多元化;②网络化;③多媒体化;④智能化;⑤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积极影响: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对人们学习生活的影响。

消极影响: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对人们身心健康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一、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事物本身、他人、媒体)→采集信息→保存信息(分类保存)2、采集信息的方法:检索媒体(阅读书刊、收看电视、搜索网页等);与他人交流(听讲座、请教专家等);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观察、实验、调查等)。

会考信息知识点总结

会考信息知识点总结

会考信息知识点总结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信息知识点是指涉及信息的相关概念、原理、技术和实践等内容,是信息科学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信息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信息的定义、分类、传播、存储、处理、保护等内容。

一、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说明、表达和传达。

信息包括文字、数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

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开拓视野、提高效率、促进发展。

二、信息的分类根据信息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可以将信息分为文字信息、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视频信息等。

根据信息的载体,可以将信息分为纸质信息、电子信息等。

根据信息的内容,可以将信息分为科技信息、文化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等。

三、信息的传播信息的传播是指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信息的传播方式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邮件传播、电话传播、电视传播、互联网传播等。

信息的传播渠道包括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公共关系、广告宣传等。

四、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存储是指将信息保存在某种介质中,以便随时取用。

信息的存储介质包括纸张、光盘、硬盘、服务器、云端等。

信息的存储方式包括手工存储、自动存储等。

五、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处理是指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加工、编辑、编排等操作。

信息的处理方式包括手工处理、计算机处理、人工智能处理等。

六、信息的保护信息的保护是指对信息的保密、安全、完整性、可用性等进行保护。

信息的保护手段包括密码、防火墙、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等。

信息的保护对象包括个人信息、商业信息、国家机密等。

信息知识点总结如上所述,包括信息的定义、分类、传播、存储、处理、保护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信息、利用信息、保护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二册全册课件

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二册全册课件

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二册全册课件一、内容简述《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二册全册课件》是一套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设计的全面信息技术教育教材。

该课件内容涵盖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基础知识: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认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操作系统:重点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文件的管理、软件的安装与卸载等常用功能,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互联网应用:介绍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包括浏览器的基本操作、搜索引擎的使用、电子邮件的收发等,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和信息安全意识。

办公软件:重点介绍Word和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包括文档的编辑、排版、表格的制作和数据处理等,提高学生的办公自动化水平。

多媒体应用:介绍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多媒体应用技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多媒体技术的魅力。

程序设计初步:通过简单的编程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件的设计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通过丰富的实例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1. 介绍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二册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

作为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二册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册教材的设计紧扣时代脉搏,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旨在通过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成为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工作工具。

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二册的学习,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它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软件使用技能,更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处理能力、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
一、计算机科学概论
1、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如计算机科学的定义、内容、应用、发
展概况等;
2、计算机的结构,如处理器、主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缓
冲存储器、计算机网络等;
3、操作系统的概念,如定义、类别、功能特点及应用;
4、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如编程语言的类别、概念及特点;
5、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如定义及类别;
6、算法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如概念、特点及应用;
7、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如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

二、编程语言
1、编程语言理论,如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面向逻辑语言、面向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及其特点;
2、编程语言实践,如C 语言、C++语言、Java语言、Visual Basic 等;
3、编程能力的应用,如程序设计、软件开发及数据处理;
4、数据库管理,如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理、技术及其应用;
5、系统分析和设计,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测试及质量保证等;
6、计算机系统安全,如信息安全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完整性技术等;
7、物联网技术。

ITIL概述

ITIL概述

-4-
越维科技*领域知识专栏
ITIL v3
ITIL v3 于 2007 年 5 月正式改版,结合 IT 服务管理生命周期 (Service Life Cycle)的观念扩增为5个 核心模组, 分别是服务策略(Service Strategy, SS)、 服务设计(Service Design, SD)、 服务转移(Service Transition, ST)、服务运营 (Service Operation, SO)、持续服务改进 (Continual Service Improvement, CSI)。服务战略是生 命周期运转的轴心;服务设计,服务转换和服务运营是实施阶段;服务改进则在于对服务的定位和基于战 略目标对有关的进程和项目的优化改进。 ITIL v3 是一个巩固和提高 ITIL 最佳实践的过程,也是“当前最佳实践”的精髓。 “当前最佳实践” 规 定了行业实践中的前沿信息,并且会随着客户需求的改变而不断变化。OGC 对 ITIL v2 中的重要内容加以 精简,然后将其收录到 ITIL v3 中。ITIL v3 的结构框架和内容来源于大量的公众评议会及行业管理者的意 见。同时,它也囊括了 v2 中仍被 ITSM 团体广泛实践和运用的那部分内容。 v3 增加了部分新概念,尤其是引入了“生命周期”这个概念。IT 服务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就是服 务管理的生命周期。当开展一项服务时,组织中不同的管理层和成员都参与到该服务的生命周期中,包括 决策、计划、设计、开发、测试、发布、运行和改进等活动中。借助于“生命周期”的贯穿,ITIL v3 将 v2 中的各个流程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但严格说起来, v3 只是 v2 的加强版,它补充并解释了 v2 的不足 之处,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营销方法与流程,并解释 ITIL 在不同的行业该如何切入,使得 ITIL 跟 企业的关系更紧密。 概括而言,v2 与 v3 的比较主要体现在如表 1 所示的五个方面: 表一 :ITIL v2 与 v3 的特征对比表 v2 特征 v2 关注诸如服务台、事件、问 题、 变更、 配置和风险管理的流 程 v2 关注的是业务和 IT 的结合 v2 关注的是价值链管理 v2 关注的是线性的服务目录 v2 关注的是流程一体化的集 成 v3 特征

清华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清华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清华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概览首先课程内容的组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进阶,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核心知识。

课程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网络知识、多媒体应用、编程初步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

其次教学方法上,我们将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教学评价方面,我们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项目作品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我们也将关注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信息时代的优秀接班人。

1. 介绍教材名称和出版社信息该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专为六年级学生设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

清华大学出版社作为国内知名的科技出版社,长期以来致力于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教育出版工作,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深厚的编辑实力。

本册教材结合了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内容全面且系统,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素养。

以下为本册教材的详细教案介绍。

2. 教材目标与意义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等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创新等能力,通过实践操作、问题解决、项目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大纲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大纲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大纲一、课程目标信息科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升他们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的组成部分、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电脑的基本操作和常见软件的能力。

2. 网络知识与应用:介绍互联网的基本原理、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应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与管理网络资源的能力。

3. 数据处理与利用:介绍电子表格和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信息整理、统计和分析的能力。

4. 多媒体与应用创意:介绍多媒体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技巧,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创意设计和多媒体资料制作的能力。

5. 编程与应用开发:介绍基础的编程概念和编程语言,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程序设计和应用开发的能力。

6. 信息科技与社会:探讨信息科技对社会、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和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学习:通过给予学生实际任务,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的引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预习导入与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知识,并梳理课后巩固练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教师根据学生的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进行评估。

2. 作业评估:教师布置针对课程内容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和反馈。

3. 项目评估:鼓励学生进行实践项目,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

4. 考试评估:适时进行课程的考试,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五、课程实施建议1. 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资源,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人工智能专业学科内容梳理

人工智能专业学科内容梳理

人工智能专业学科内容梳理一、引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和开发智能机器,使其能够模拟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梳理人工智能专业学科的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该领域的知识。

二、人工智能基础知识1. 计算机科学基础: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网络等。

2. 数学基础:人工智能涉及到大量的数学知识,如线性代数、概率论、统计学等。

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以便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

三、机器学习1. 监督学习:监督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常见方法,通过给算法提供标记好的训练样本,让机器能够学习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

常见的监督学习算法包括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

2. 无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是指从未标记的数据中学习,让机器能够自己找到数据之间的模式和关系。

常见的无监督学习算法包括聚类算法、关联规则挖掘等。

3. 强化学习:强化学习是一种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学习来获得最佳行为策略的方法。

机器在环境中采取行动,通过不断尝试和反馈来优化策略。

著名的强化学习算法包括Q-learning、深度强化学习等。

四、自然语言处理1. 词法分析:词法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其目标是将自然语言文本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单词或符号,并进行词性标注等处理。

2. 句法分析:句法分析是指对自然语言文本进行语法分析,分析句子中各个单词之间的关系和句子的结构。

3. 语义分析:语义分析是指对自然语言文本进行语义解析,理解句子的意思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任务包括语义角色标注、命名实体识别等。

五、计算机视觉1. 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是指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常见的任务包括图像增强、图像滤波、图像分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科技基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1.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物质、能量、信息2.信息的主要特征:传载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3.IT---信息技术4.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指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发布。

5.信息数字化(编码)的意义:6.B与b:一个字节(Byte,简写为B)由8个二进制位(bit,简写为b)构成。

(1)1B=8bit(2)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最小单位是比特(bit)(3)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7.二进制(1)二进制的数码是:0,1(2)二、十进制数转换二进制的进位原则是“逢二进一”。

+18.汉字的存储:一个汉字存储时占用2个字节。

1010009.关于ASCII码:(1)由7位二进制代码表示,存储时占用1个字节。

(2)共有27=128种不同的组合,表示128个字符。

10.声波数字化:基本过程是采样和量化。

11. 常见的声音文件格式:mp3,wav,mid等。

12. 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bmp,gif,jpg等。

13. 数据压缩:是一种编码方式。

常见的图像、音频和视频格式软件都是用了压缩技术。

VCD、DVD、IP电话等都用到了数据压缩技术。

14. 有损压缩:适用于图像、音频和视频格式的文件。

15. 无损压缩:适用于程序、文档数据等。

16. 压缩软件:有WinZip,WinRAR等(均属于无损压缩软件)。

第二单元计算机系统17.“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体系结构:(1)“二进制思想”:采用二进制作为数字计算机的数值基础。

(2)“存储程序思想”:把预先编制的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内存中,让计算机自动执行。

18.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19.计算机硬件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20.计算机软件组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1.系统软件组成: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

22.操作系统的功能:(1)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2)控制程序运行;(3)改善人机界面;(4)为其他应用软件提供支持。

23.常见的操作系统:Dos、Windows、Unix、Linux。

24.常见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Pascal、C、C++、VB、Java。

25.应用软件的功能:针对某种需求开发的软件。

26.正确的装机顺序: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软件27.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总线:可分为控制总线、数据总线、地址总线。

(1)控制总线传输控制指令(2)数据总线传输数据(3)地址总线帮助控制器找到数据存放的存储单元。

28.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话筒等。

光盘读盘时是输入设备29.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绘图仪等。

30.显示器:主要有CRT和LCD两种。

显示器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尺寸、分辨率。

如分辨率为1024*768的显示器,行像素点为1024个,列象素点为768个。

分辨率越高,显示器的清晰度就越好。

31.中央处理器:简称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

主频是衡量CPU处理速度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

通常所说的多少Hz就是“CPU的主频”。

32.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简称为内存和外存。

(1)内存储器又称为主存储器,包括RAM(随机访问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

一旦断电,RAM中的数据就会全部丢失。

我们平时说的内存就是RAM。

指挥计算机开机的程序等被固化在ROM中,不可以被更改,断电也不会丢失。

(2)外存储器包括软盘、硬盘、光盘、U盘等。

(3)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存储容量的单位分别为B、KB、MB、GB、TB五个等级。

关系如下: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33.计算机主板 P28图34.指令:指挥计算机执行一个基本操作的命令。

35.程序: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组织起来的一系列的有序指令集合。

36.软件:除了程序以外还包括与程序有关的各种文档。

第三单元因特网信息搜索、信息安全和道德规范37.多关键字搜索中的逻辑连接符号(1)“and ”、“+”、空格:显示同时包含多个关键字的信息。

(2)“or ”、“|”:显示包含多关键字中任意一个或全部的信息。

(3)“not ”、“-”:显示仅包含前关键字而不包含后关键字的信息。

38.信息安全主要是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可控性。

39.对信息安全危害最大的是计算机病毒和黑客。

40.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除了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人为破坏因素外,还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如地震、火灾、电磁干扰、设备使用寿命等,也有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因素。

41. 计算机病毒:人为编制的、可能对计算机及其存储的信息造成危害的计算机程序。

42. 计算机病毒特性:破坏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

43. 病毒分为良性病毒、恶性病毒、灾难性病毒。

44.病毒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1)出于政治、商业目的故意制造病毒;(2)为渲泄私愤而编制破坏性程序;(3)恶作剧;(4)黑客编制的游戏程序。

45.计算机病毒通过哪些途径传播?(1)通过存储设备传播,如软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2)通过网络传播(3)通过电子邮件传播(4)通过互联网上即时通讯软件和点对点软件等常用工具传播,如QQ或MSN等(5)通过操作系统漏洞传播46.列举你所知道的病毒。

(如:特洛伊木马、冲击波、欢乐时光等)47.列举计算机感染病毒的迹象。

(如:运行缓慢、自动重启、蓝屏等)48.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1)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开启杀毒软件实时监控功能,定期升级。

安装防火墙。

(2)使用别人的软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时最好先进行病毒扫描。

(3)不浏览不良网站,不随意下载安装可疑插件;一定要从正规网站下载软件。

(4)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尤其是附件。

(5)不要点击QQ、MSN中有诱惑性的链接,不接收别人传来的可疑文件。

(6)经常对操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安装操作系统的最新补丁程序。

(7)经常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49.常用的计算机杀毒软件:瑞星、金山毒霸、江民、诺顿、卡巴斯基、McAfee。

50.黑客是网络的非法入侵者。

51.黑客程序也具有传染性、隐蔽性和破坏性等,与病毒的主要区别在于黑客程序的目的是窥视用户的隐私、窃取用户信息、对计算机资源实行远程控制。

52.防范黑客攻击的措施:(1)安装防火墙,对网络与外界的信息进行过滤,实时监控网络中的信息;(2)不随便打开别人发来的电子邮件附件;(3)不主动下载不可靠站点的程序;(4)在网站注册时不轻易填写个人信息;(5)用户密码避免使用自己名字的拼音、生日的数字、电话号码等,并经常更换。

第四单元计算机网络53.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连成一个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资源。

5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实现其他功能的基础。

如发送邮件、传输文本、图像、声音等。

(2)资源共享:节省投资、避免重复存储。

(3)分布式处理:火车票、飞机票代售点。

交通卡55.计算机网络组成的三要素(1)计算机设备(即主体):不同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

(2)通信线路及连接设备:用于传输信息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通信线路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集线器(采用广播的形式对数据对信号进行转发,不安全,容易造成网络堵塞。

一般用于家庭或小型局域网。

)连接设备交换机(根据目的地地址信息自动查找对应端口,避免冲突,安全,不堵塞网络。

一般用于计算机数量较多,传输数据量很大。

)路由器(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如:和因特网连接)P64 图47(3)网络协议:计算机之间通信的规则5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LAN(覆盖范围一般在房间,大楼或园区内。

)按照分布距离广域网WAN(覆盖范围一般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

)城域网MAN(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总线型(由一条总线连接所有节点)按照局域网的星型(由中央节点与各个节点连接)拓扑结构环型(所有计算机连接在一个封闭的环路中)有线方式(需通过网线,电缆等传输介质连接)按照传输介质无线方式(无需线缆,布线容易,组网灵活,节省成本)57.广域网与因特网:因特网是目前最大的广域网。

58.局域网与广域网:(1)TCP/IP:因特网最核心的协议(2)IPX/SPX:应用于局域网60.TCP/IP协议的作用(1)TCP协议:能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确保传输的数据是准确的。

如果数据丢失或未收到接受方的确认信息,可要求重发;全部收到后,再重新整合成原始数据。

(2)IP协议:是支持网间互联的数据包协议,负责按照地址在计算机间传递信息,根据各个计算机的IP地址来确定收发信息计算机的地址。

61.IP地址:每一台连接入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会事先分配一个地址,这就是IP地址。

(1)IP地址相当于计算机的标识,是唯一的(相当于身份证号码)。

(2)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

(3)为了记忆方便,人们把IP地址分成4段,每段8位,用“.”分隔,每段用十进制数表示,且每段地址的范围在0~255之间。

62.域名:由于IP地址难以记忆,因此人们用域名来标识计算机,IP地址和域名的转换,由专门的域名服务器(DNS)来完成。

同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是唯一的,域名可以不唯一。

62.URL(1)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时采用的一种准确定位机制,被称为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2)URL的格式:传输协议:// 所访问的主机域名/ 路径和文件名如访问到的某个网页:http: // / jL / index.htmL(3)常见的传输协议:(4)常见域名的后缀及含义:(1)网络提供的基本服务:电子邮件服务、远程登录服务、文件传输服务。

电子邮件地址:abc@(2)网络提供的扩展服务:万维网浏览(WWW)(HTTP协议)、即时通信服务、电子公告牌等。

64.因特网的接入方式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bit,比特)。

b-bit;p-percent;s-second。

如ADSL的下行速率为1.5M-9Mbps,上行速率为16K-1Mbps。

第五单元算法与程序设计66.算法:为解决某一问题设计的确定的有限的步骤。

67.算法的主要特征: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有0个或多个输入、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68.算法的描述方法:自然语言,流程图,程序。

69.流程图符号:起止框输入输出框处理框判断框流程线70.常量:在程序执行过程中事先设置、其值不发生改变的量。

71.变量: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取值可以改变的量,对应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