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课件)S10-颈动脉斑块进展与卒中风险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脑卒中科普PPT课件

脑卒中科普PPT课件

35
不良生活方式增加脑卒中风险
太油! 太咸!
吸烟、酗酒
缺乏运动
脑卒中发病率
编辑版ppt
不健康饮食
36
吸烟、酗酒者的干预治疗建议
对于吸烟者: 强烈劝说患者及家属戒烟。 提供忠告,介绍有效的、可行的戒烟方案。
对于酗酒者: 提倡适度饮酒。建议不喝酒者不要饮酒。 男性每日喝白酒<50ml(1两),啤酒<1瓶, 女性饮酒者量减半。
编辑版ppt
2
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
脑动脉的特点
• 脑动脉既易堵又易破
脑动脉出血 (脑内出血)
脑组织因缺血而损伤
脑动脉阻塞 (缺血性脑卒中)
血流被阻断
不同原因的脑卒中
编辑版ppt
3
脑卒中概述
•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在脑血 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基础上发生的局限性或 弥漫性脑功能障碍,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 性脑卒中两大类
首次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 最高的阶段,所以在卒中首次发病后
必须尽早开展二级预防工作
编辑版ppt
33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措施
• 首次卒中发病机制的正确评估
• 行为危险因素的干预
• 卒中后的血压管理
• 血脂与血糖的管理
• 抗血小板治疗 • 抗凝治疗
可靠持续的药 物治疗
• 其他心脏病的干预
• 颈动脉狭窄的干预
编辑版ppt
39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老年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0mmHg
脑梗死相对危险度 增加 49% 46%
收缩压每上升10mmHg
舒张压每上升 5 mmHg
编辑版ppt

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中国专家共识 (2023版)解读ppt课件

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中国专家共识 (2023版)解读ppt课件

地评估心血管风险。
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质控标准
质控标准
为了保证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相应的质控标 准。
人员要求
从事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医务人员应具备 相关资质和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
仪器设备
使用的超声仪器应具备高分辨率和高灵 敏度的检测能力,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 护。
检查规范
随访和干预
对于发现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复查,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 措施,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04
新版专家共识的解读
共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01
超声技术
强调了使用高分辨率、高帧频的超声技术,以准确检测和评估颈动脉
斑块。
02
斑块稳定性
专家共识中特别关注了斑块的稳定性,超声检查需要评估斑块的稳定
其他相关技术
其他相关技术包括超声造影、组织多普勒成像、三维超声成像等,这些技术可进 一步评估斑块内部的成分、血管内皮功能等,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价斑块易损性。
这些技术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且价格相对较高,在临床应用 上受到一定限制。
03
新版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
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应用
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但操作相对复杂,需 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血管内中膜自动跟踪技术
血管内中膜自动跟踪技术是利用高分辨率超声图像,自动 追踪血管内中膜运动轨迹,获取内中膜厚度、面积等参数 ,评估斑块稳定性及血管壁弹性。
该技术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性高,有利于大样本量的 研究和临床应用。
颈动脉超声检查应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 和评价标准,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可重复 性和准确性。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临床研究进展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临床研究进展
MR 检查 时 间 长且 价格 昂 贵 , 制 了其 临 床 应 用 。数 字 减 影 限
生血管形成 , 从而可 以评价斑块易损性 。F is i 首先报 e tn ne 道了用超声 造影显示 颈动脉硬化斑块 内的新生血管 , 他们在 用超声造影检查 颈动脉时在 部分患者 中发现 了增生 的动脉 外膜的滋养血管及斑块内的新 生血管 , 从而使超声造影成 为
外周 A S的严 重 程 度 相一 致 。h— R s P的 升 高 对 于 A C S的预 测 有很 大 价 值 J 。 L L是 重 要 的 内皮 损 伤 因 素 , 被 巨噬 细 胞 摄 取 形 成 泡 D 可 沫 细 胞 , 且 氧 化修 饰 后 的 L L即 oL L除 可 损 伤 内 皮 细 胞 而 D xD
据 回声 强 度决 定 斑 块 的性 质 , 认 为 是诊 断斑 块 稳 定性 的 “ 被 金
作 者 单位 :00 0 首 都 医科 大学 附属 北 京 天 坛 医 院 超声 科 10 5
标 准” 。传统 IU V S检测斑块破裂 的敏感 度仅为 3 % 7
, 而
通 讯作者 : 文, ma :e e 18 ou cr 何 E i hw n6 @sh .o l n

易损性斑块 的病理特点
A 是一种炎症反应 , S 是指动脉内膜的脂质 、 水化合物 碳
和血液成分的灶状沉积 , 滑 肌细胞增 生及胶原 纤维增 多 , 平
伴有坏死及钙化等多种病理变化过程 , 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
的疾 病 。 易损 斑块 , 即不 稳 定 斑 块 , 指 易 发 生 破 裂 , 生 血 是 产 栓并快速进展为致病 的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 。易损斑 块主要
绿 相 间 。虽 然 超 声 弹 性 成 像 技 术 可 反 映 颈 动 脉 斑 块 的 软 硬

急性进展性卒中的诊治课件

急性进展性卒中的诊治课件

02
急性进展性卒中的诊断
诊断标准
症状出现急性进展
卒中症状在数小时或数天 内逐渐加重,无其他明显 原因可解释。
影像学证据
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 查,发现脑部缺血或出血 性病灶。
排除其他病因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 状的疾病,如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颅内感染等。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 史、家族史、生活习惯 等,以评估卒中的风险。
未来方向
1 2 3
早期识别与预防 加强公众对急性进展性卒中的认识,提高早期识 别和预防意识,减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
个体化治疗 深入研究不同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的急性进展性 卒中,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多学科协作 加强神经内外科、影像科、康复科等多学科的协 作,为急性进展性卒中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和 康复服务。
如华法林、肝素等,用于预防 心源性血栓形成,降低复发风
险。
降纤药物
如巴曲酶、降纤酶等,通过降 低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血流
动力学。
神经保护剂
如依达拉奉、胞磷胆碱等,用 于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损伤。
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溶栓治疗
通过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解除狭 窄,恢复脑血流。
通过静脉或动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 血栓,恢复脑血流。
进展性卒中患者通常在发病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症状的恶化,表现为偏瘫、失 语、意识障碍等症状的加重。
分类
01
02
03
根据病因分类
可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源性、血液成分异常性、 血管炎性等类型。
根据发病时间分类
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 性进展性卒中。
根据病变部位分类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作者:林晓东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066600)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指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的管壁发生僵硬、内-中膜增厚、内膜下脂质沉积、斑块或溃疡形成以及管腔狭窄等病理变化。

在众多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CAS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引起的远端动脉栓塞和严重狭窄引起的远端低灌注进而导致缺血性损害。

近年来,国内外对CA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1 CAS的好发部位颈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起始部,颈外动脉少见。

乃因这些部位血液流动缓慢、紊乱、复杂、管径急速伸展,血液产生涡流使脂质易于沉积且会使血管壁受到损害,有利于斑块和附壁血栓形成[1]。

依据动脉狭窄程度分为5型[2]:Ⅰ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c thickness,IMT)大于或等于1.0mm,但小于1.2mm;Ⅱ型:管腔内有斑块形成,局部隆起增厚,向管腔内突出厚度大于1.2mm,并未造成明显狭窄;Ⅲ型:血管内径狭窄大于20%,小于50%,尚无明显血液动力学改变;Ⅳ型:血管内径狭窄大于50%,小于90%;Ⅴ型狭窄程度达到100%,无血流通过。

根据斑块病理特征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溃疡斑。

2 CAS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机制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内皮细胞损伤致使血液中一些大分子物质如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免疫球蛋白等沉积在血管壁的内膜下,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构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

内皮细胞损伤后分泌黏附因子和趋化因子,又造成血小板和白细胞的聚集形成硬化斑块和血栓[3]CAS是否引起脑缺血事件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其大小;斑块的表面形态(光滑、粗糙、溃疡及血栓形成);斑块的组织学性质(脂质性、纤维增生、钙化、有无炎症反应和斑块内出血);斑块的稳定性;及管腔狭窄的程度等。

颈动脉斑块各项检测临床意义分析

颈动脉斑块各项检测临床意义分析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方法
颈动脉斑块治疗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激光照射
使用激光照射斑块,使其气化、消融,达到治疗目的。
药物涂层球囊
将药物涂层在球囊上,扩张狭窄的颈动脉时将药物留在血管壁上,对斑块进行局部治疗。
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
通过改变细胞基因表达、促进细胞新生等手段治疗颈动脉斑块。
01
02
03
颈动脉斑块治疗存在手术风险、并发症等问题,部分患者症状难以完全缓解。
总结词
准确、直观
详细描述
颈动脉血管造影检测是一种准确、直观的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该方法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结构,同时能够评估斑块的大小、形态和分布等。
颈动脉血管造影检测
总结词
无辐射、高分辨率
详细描述
颈动脉磁共振检测是一种无辐射、高分辨率的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该方法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壁和斑块的结构和形态等,同时能够评估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
挑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发现更多新的治疗手段和技术,如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更为精细的手术方法。同时,综合性治疗也将成为未来治疗颈动脉斑块的重要方向。
展望
颈动脉斑块治疗的挑战和展望
结论
06
颈动脉斑块各项检测临床意义分析总结
颈动脉斑块各项检测对于评估患者心血管风险、指导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准确性较高
CT可显示斑块内的脂质、纤维帽和钙化成分,评估斑块的稳定性。
评估斑块成分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方法和展望
05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通过手术切除增厚的动脉内膜及斑块,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
药物治疗

脑卒中培训ppt课件PPT学习教案

脑卒中培训ppt课件PPT学习教案
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 持续时间短、数秒到数十分钟,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有反复发倾 向,是脑卒中的前奏
(2) 脑血栓,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 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 起病慢,在安静状态下起病,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部位在大脑的 中动脉、前动脉和劲内动脉,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和另一侧肢体感觉异 常
水平和HCY呈负相关; 2、饮酒:长期饮酒引起蛋氨酸合成酶活性下
降,使HCY升高; 3、饮食中含蛋氨酸过高:高动物蛋白、低植
物蛋白是高HCY血症的危险因素
第37页/共106页
内皮毒性作用 HCY可引起内皮细胞受损,尤其合并高血压时更易受损,破坏血 管壁弹力层和胶原纤维
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HCY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阻塞血流通路;
第35页/共106页
遗传因素 1、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C667T点突变可引起HCY升高; 2、胱硫醚缩合酶(CBS)基因多态性; 3、蛋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
性别、年龄 HCY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大于女性,女性在绝经前水平低,在 绝经后HCY升高
第36页/共106页
营养因素 1、Vit6、Vit12、叶酸是代谢辅酶,它们的
4、有计划地控制人群血压水平可以降低人群
卒中风险。
第19页/共106页
高血压与脑卒中
• 美国一项分析(9组前瞻):样本 42万 平均随访10年 (6~25年)
• 人群平均舒张压每升高7.5mmHg 脑卒中发病率增加 46%…
第20页/共106页
“五高”心脑血管相对危险度比较
7
6

对5

险 度
4
3

《2024年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范文

《2024年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范文

《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篇一摘要本研究通过分析颈动脉斑块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特征,探讨其与缺血性脑卒中(IS)发生的相关性。

通过对一系列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发现斑块的性质和形态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论文首先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然后介绍研究内容与方法,最后得出结论及未来展望。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缺血性脑卒中(I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颈动脉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研究颈动脉斑块的特征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技术能够清晰显示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和性质,为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了一定数量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健康人群,对他们的颈动脉进行了HRMR-VWI检查。

2. 数据采集与处理使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技术,对参与者的颈动脉进行扫描,获取斑块的相关数据。

包括斑块的位置、大小、形态、性质等信息。

3.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的颈动脉斑块特征。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颈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三、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1. 斑块位置与大小HRMR-VWI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斑块的位置和大小。

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多位于血管弯曲、分叉等处,且斑块体积较大。

这些位置和大小的斑块更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2. 斑块形态与性质HRMR-VWI还可以显示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和性质。

研究表明,不稳定的斑块(如溃疡性、出血性等)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这些不稳定的斑块容易破裂、脱落,形成血栓,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世界卒中日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宣传课件

世界卒中日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宣传课件

全身明显乏力 肢体软弱无力
恶心呕吐或 血压波动
整天昏昏欲 处于嗜睡状态
一侧或某一侧肢体 不自主地抽动
双眼突感一时看不 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COMPANIES LOGO
第五部分
如何脑卒中预防
关注卒中、重视预防,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重大疾病防治关口前移、早防早治的政策指引身体 力行、主动预防,构筑防控卒中的健康长城
缺血性卒中
又称脑梗死,是指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 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失去相应的大脑功能, 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卒中患者的80%左右。
出血性卒中
包括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供血动脉 破裂,血液进入脑内和脑组织间隙中,导致脑细 胞得不到正常氧气、营养供应而死亡,一旦发生 ,极为凶险
什么是脑卒中
COMPANIES LOGO
第六部分
脑卒中的治疗
关注卒中、重视预防,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重大疾病防治关口前移、早防早治的政策指引身体 力行、主动预防,构筑防控卒中的健康长城
脑卒中的治疗
TREATMENT OF STROKE
1、药物治疗
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脑卒中最有效的救治方法,但有严格的时间窗要求(静脉溶 栓限定在4.5小时内,动脉溶栓可以适当延长)。对已有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在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控制应按照脑卒中的指南进行,对慢性或陈旧性脑卒中其血压 治疗的目标一般应达到<140/90mmHg,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其降压目标应达到 <130/80mmHg。
无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 群建议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 查,有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应 定期检测血糖。
如何脑卒中预防
HOW TO PREVENT STROKE
4.控制好血脂

2024全新卒中培训ppt课件(2024)

2024全新卒中培训ppt课件(2024)

血管成像
如CTA、MRA等,可显示 脑血管狭窄、闭塞等病变 ,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9
诊断标准与流程
2024/1/29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符合卒中诊断标准 的患者可确诊。
诊断流程
疑似卒中患者首先进行CT平扫排除脑出血,然后进行MRI和血管成像检查,最后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并确诊。对于确诊的卒中患者,应及时启动治疗流程 。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脑出血
应避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 ,可给予降颅压、控制血压等治疗。
静脉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
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给予降颅压 、控制血压等治疗,必要时可考虑手 术治疗。
2024/1/29
后循环脑出血
应积极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维持 生命体征稳定,有条件者可考虑手术 治疗。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防治再出血
安静休息、调控血压、应用抗纤 溶药物等有助于防治再出血。
01 02 03 04
2024/1/29
降低颅内压
对有颅内压增高者,适当限制液 体入量、防治低钠血症等有助于 降低颅内压。
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
维持血容量和血压在正常水平, 早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有 助于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
17
特殊类型出血性卒中处理
死亡率
卒中的死亡率较高,但近年来随着 医疗技术的进步和预防措施的加强 ,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将持续 上升。未来需要加强卒中的预防、 诊断和治疗工作。
5
危险因素与预防策略
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心脏病等都是卒中 的危险因素。

颈动脉斑块PPT课件

颈动脉斑块PPT课件

会出现脑梗塞。当然如果能拿给专业医生判读报告会更为靠谱,比如找我看看啦。
传统意义上引起斑块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糖、吸烟及饮酒,这些因素都会导
致血管内皮损伤,使脂类物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诱发斑块体积增加。
因此发现斑块后血压、血糖都要通过药物控制在正常范围。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该戒除就戒除吧。比较纠结的是降血脂药物什么时候开始应用,由于斑块的主要成分
灰黄色的,但由于粥样斑块表面还覆盖一层纤维样的物质作为保护,因此还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 响; 4、斑块的继发病变期,斑块表面的纤维样物质会有破损,斑块的局部可能会诱发血栓形成,脂质 物质也可能会脱落到血管远端,这个时期才是斑块会造成危害的阶段
有研究发现婴儿的血管壁就会有微小脂纹形成,更何况很多油腻的中年人 了,斑块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终生伴侣啊!但幸运的是,我们在进行颈动 脉超声检查的斑块,主要会在纤维斑块期,少部分会在粥样斑块期,因此不 用盲目的紧张。
惯,这样才能拥有更加健康完美的人生。
感谢观看
已经狭窄了?是否斑块会脱落到脑子里呢?
由于这两个问题都是细思极恐型,每次我都会详细的向患者解释清楚,以防让他们
生活在焦虑中。毫无疑问颈动脉斑块发生与心脑血管事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然而只
有那些不稳定斑块,也叫高风险斑块才与脑卒中相关,绝大多数人的颈动脉斑块都属
于稳定安全型的。
正如前面提到60-70%的人在体检时会发现颈动脉斑块,而我国脑卒中的发病
就是脂类物质,降低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就是控制斑块成分的来源,理论上对于防止
斑块体积增大是有意义的,但是考虑到降脂药副作用的因素,并不是发现斑块就要吃
降脂药物。
目前国内外较为统一的意见是如果颈动脉斑块造成狭窄程度小于50%,血脂在正

颈动脉斑块的正确分析与临床风险

颈动脉斑块的正确分析与临床风险

颈动脉斑块的正确分析与临床风险1. 引言颈动脉斑块是当今社会中老年人常见的血管病变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严重的临床事件。

因此,对颈动脉斑块的正确分析与临床风险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颈动脉斑块的定义及形成原因颈动脉斑块是指在颈动脉管壁上形成的局部硬化性病变,其主要成分包括脂质、胆固醇、钙盐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血液中的脂质物质易于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的弹性降低,容易形成斑块。

2. 高脂血症:高水平的血脂,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血管壁的沉积,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原因。

3. 高血压:高血压导致血管壁长期承受压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斑块形成。

4. 吸烟: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加斑块形成的风险。

5.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风险增加,易形成颈动脉斑块。

1.2 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意义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脑血管疾病:颈动脉斑块可导致颈动脉狭窄,进而影响脑部供血,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动脉斑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脑部短暂性供血不足,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 脑血管意外:颈动脉斑块破裂或脱落可导致脑部血管栓塞,引发严重的脑血管意外。

4. 心血管疾病:颈动脉斑块与冠状动脉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颈动脉斑块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

通过对颈动脉斑块的正确分析与临床风险评估,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降低临床事件的发生风险。

2 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方法2.1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颈动脉斑块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技术。

这些技术能够清晰显示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斑块的大小、形态及组成成分。

•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通过CT扫描,可以观察到颈动脉管腔的狭窄情况以及斑块的钙化情况,对判断斑块稳定性有一定帮助。

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预测模型构建PPT演示课件

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预测模型构建PPT演示课件
优点
对非线性关系建模能力强,对 于高维数据也能有效处理,泛 化能力强。
缺点
对参数和核函数的选择敏感, 计算复杂度高,可解释性相对 较弱。
应用场景
适用于因变量为多分类的情况 ,或者数据存在非线性关系的
情况。
随机森林模型
原理 优点 缺点 应用场景
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学习算法,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并结合它 们的预测结果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02
无症状颈动脉斑块与心脑 血管事件关系
颈动脉斑块形成机制
血管内皮损伤
炎症反应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导致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暴露出内皮下组 织,引发血小板聚集和脂质沉积。
脂质斑块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炎症 反应,吸引炎性细胞浸润,进一步促 进斑块发展。
脂质沉积
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脂质 在受损血管内皮处沉积,逐渐形成脂 质条纹和脂质斑块。
无症状颈动脉斑块 患者心脑血管事件 预测模型构建
汇报人:XXX
2024-01-10
目 录
• 引言 • 无症状颈动脉斑块与心脑血管事
件关系 • 预测模型构建方法与流程 • 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构建 • 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模型构建 • 模型验证与应用前景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颈动脉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关联
隐匿性高
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往往无明 显临床表现,容易被忽视,从而
延误治疗。
预后不良
一旦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出现心 脑血管事件,如脑梗死、心肌梗死 等,预后往往较差,甚至危及生命 。
需积极治疗
对于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应积 极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03

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进展性卒中相关因素的研究

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进展性卒中相关因素的研究

块 不稳定性与进展性脑卒 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 而鹿 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能预 测脑 卒中的发生发展 。 【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 中; 不稳定颈动脉粥样 斑块 l 同型半胱 氨酸
【 图分 类 号】 R 4 . 中 7 33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7 — 1O 2 l ) 40 0 —3 文 6 35 1 (O 1 2—0 40
I 5 1 55 .0 I0 — 8
颈 动 脉 粥样 斑 块 稳 定 性 与 进 展 性 卒 中相 关 因素 的研 究
燕 燕 白树 风 △
洛阳 4 1 0 703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第一 附属 医 院神 经 内科
.毗 一 c ¨
m口 池出
非 进 展 组 ( 8 7 )进 展 组 以不 稳定 斑 块 为 主 (5 8 )发 生 率 也 远 高 于 非 进 展 组 (5 9 ) 在 进 展 组 中 , 5 . , 8 . , 2 . ; 同侧 颈 动 脉 不 稳 定 粥 样斑 块 合 并 重 度 颈 动 脉 狭 窄 中 多 发 病 灶 发 生 率 为 8 . ( W I 像 ) 进 展 组 、 进 展 组 与 对 照 组 血 浆 同型 半 胱 氨 酸 分别 为 07 D 成 ; 非 ( 94 5 1 mo/ ( 3 7 . )t lL (, 士 1 7 m lL, 间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1 . 士 . )“ lL、1 . ±4 1  ̄ / 8 3 . ) ̄ o/ 3组 mo P<O 0 ) . 5 。结 论 颈 动 脉 粥 样 斑
Rea in h p b t e h tblt fc r td a tr lq ea d p o rsiec r b a n a cin Y n Y h a lto s i ewe n t esa ii o a o i re y pa u n r g esv ee r lif r t a a ,B i y o

斑块研究进展描述(共41张PPT)

斑块研究进展描述(共41张PPT)
ASTROID研究中所使用的瑞舒伐他汀的剂量为40mg,瑞舒伐他汀40mg未在中国注册,瑞舒伐他汀在中国的推荐起始剂量为5-10mg, 瑞舒伐他汀目前在中国的适应症
为治疗高脂血症。瑞舒伐他汀在中国未注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适应症。处方瑞舒伐他汀请参考其详细处方信息。
Nissen SE, et al. JAMA. 2006;295(13):1556-65.
瑞舒伐他汀逆转斑块的循证证据充分
研究 时间
ASTEROID1 RSV 40mg (n=346$)
METEOR2 RSV 40mg
(n=624) Placebo (n=252)
COSMOS3 RSV 2.5-20mg
(n=126)
SATURN4 RSV 40mg
(n=520) ATV 80mg (n=519)
ASTEROID研究:瑞舒伐他汀 40mg治疗2年 后63.6%的患者发生斑块逆转
校正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总体积 (TAV)
77.9 %
测定的 IVUS 参数 病变最严重的 10mm 节段中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体积
78.1 %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体积百分比 (PAV)
63.6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 Nissen SE et al. JAMA 2006;295,1556-65 2 Crouse JR III, et al. JAMA 2007;297 (12):1344-53. 3 Takayama Tet al. Circ J ;73,2110-17 4 Nissen SE et al. TBC
血症。瑞舒伐他汀在中国未注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适应症。处方瑞舒伐他汀请参考其详细处方信息。

颈动脉斑块的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在冠心病中研究及应用进展

颈动脉斑块的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在冠心病中研究及应用进展

颈动脉斑块的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在冠心病中研究及应用进展吴文芳(综述);赵新湘;闫东(审校)【摘要】Carotid plaqu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reliable method for evaluating carotid artery plaque in the multi-center study of cerebral stroke .However there are limited articles regarding its value in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This review is aims to understand and evaluate this research progresses .%颈动脉斑块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在脑卒中筛查的多中心研究中已经成为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可靠方法,但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却研究较少,现对其在冠心病中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人们对冠心病的认知和预防。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6(037)001【总页数】4页(P91-94)【关键词】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核磁共振成像;冠心病【作者】吴文芳(综述);赵新湘;闫东(审校)【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云南昆明 650018;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云南昆明 650018;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云南昆明 6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CHD)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日益增长,对CHD进行早期干预,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程,有利于控制CHD的进展,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但对冠状动脉的检测较为困难,可通过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来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相对于超声等检测技术,核磁共振成像(MRI)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更准确地检出斑块及判断斑块的组织学成分。

《进展性卒中》课件

《进展性卒中》课件

VS
评估指标
除了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外,医生还 会关注其他指标,如血糖、血压、血脂等 。这些指标的水平可以反映患者的全身状 况和卒中的危险因素,对于制定治疗策略 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鉴别诊断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进展性卒中需要与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神经系统疾病进行鉴别,如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TIA)、脑炎、颅内肿瘤等。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 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来排除这些疾病。
02
未来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进展性卒中研究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康复治疗
通过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手段, 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护理与支持治疗
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支持治疗,包括 心理疏导、营养支持等,帮助患者 度过危险期。
04
进展性卒中的预防与 康复
预防策略
控制危险因素
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 险因素进行积极控制,降低卒中
发生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 ,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动脉 夹层等血管病变是导致进展性卒中的 主要原因。
病理机制
血栓形成、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等 因素可导致脑缺血缺氧,引发脑组织 坏死和神经功能缺损。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进展性卒中在缺血性卒中 中的比例较高,约20%40%。
进展性卒中
目 录
• 进展性卒中概述 • 进展性卒中的诊断与评估 • 进展性卒中的治疗 • 进展性卒中的预防与康复 • 进展性卒中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