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汇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分类及治疗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分类及治疗进展作者:冯杭张海钟来源:《中外医疗》2017年第11期DOI:10.16662/ki.1674-0742.2017.11.194[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分类和治疗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介绍了斑块的主要成分、临床常用分类法和多种治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归纳总结了几种分类法和目前常用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应症,为今后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分类研究和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核心;分类;治疗[中图分类号] R5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4(b)-0194-05Compos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Progress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tic PlaqueFENG Hang, ZHANG Hai-zhong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PLA General Hospital (301 Hospital),Beijing, 100853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morbidity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tic plaque in our country, the relevant research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tic plaque has gradually been the hot topic, and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compos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tic plaque by referring to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ntroduces the main components of plaque, common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method, multiple treatment methods and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indicators of some classification and common treatment methods at present thu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research of components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tic plaque and selection of treatment method.[Key words] Carotid atherosclerostic plaque; Lipid core; Classification; Treatmen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由于复杂内外因素长期作用于血管内膜,形成的一种堵塞管腔的纤维炎性脂质斑块。
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进展性卒中相关因素的研究
块 不稳定性与进展性脑卒 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 而鹿 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能预 测脑 卒中的发生发展 。 【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 中; 不稳定颈动脉粥样 斑块 l 同型半胱 氨酸
【 图分 类 号】 R 4 . 中 7 33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7 — 1O 2 l ) 40 0 —3 文 6 35 1 (O 1 2—0 40
I 5 1 55 .0 I0 — 8
颈 动 脉 粥样 斑 块 稳 定 性 与 进 展 性 卒 中相 关 因素 的研 究
燕 燕 白树 风 △
洛阳 4 1 0 703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第一 附属 医 院神 经 内科
.毗 一 c ¨
m口 池出
非 进 展 组 ( 8 7 )进 展 组 以不 稳定 斑 块 为 主 (5 8 )发 生 率 也 远 高 于 非 进 展 组 (5 9 ) 在 进 展 组 中 , 5 . , 8 . , 2 . ; 同侧 颈 动 脉 不 稳 定 粥 样斑 块 合 并 重 度 颈 动 脉 狭 窄 中 多 发 病 灶 发 生 率 为 8 . ( W I 像 ) 进 展 组 、 进 展 组 与 对 照 组 血 浆 同型 半 胱 氨 酸 分别 为 07 D 成 ; 非 ( 94 5 1 mo/ ( 3 7 . )t lL (, 士 1 7 m lL, 间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1 . 士 . )“ lL、1 . ±4 1  ̄ / 8 3 . ) ̄ o/ 3组 mo P<O 0 ) . 5 。结 论 颈 动 脉 粥 样 斑
Rea in h p b t e h tblt fc r td a tr lq ea d p o rsiec r b a n a cin Y n Y h a lto s i ewe n t esa ii o a o i re y pa u n r g esv ee r lif r t a a ,B i y o
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观察
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稳定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颈动脉粥样斑块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形成与冠心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大量研究表明,采用药物干预可以有效地延缓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目前,匹伐他汀钙片和荷丹胶囊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两者具有降脂、抗炎、稳定斑块等多重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旨在观察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我们希望验证其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为临床冠心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期望能够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
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这一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具体目的包括:1. 观察匹伐他汀钙片与荷丹胶囊联合治疗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2. 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案对降低颈动脉粥样斑块病变程度的效果及可能的机制;3. 评估治疗后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特征和血管功能等指标的改善情况;4. 提供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的参考依据,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稳定型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颈动脉粥样斑块是冠心病的一种主要并发症,其形成与冠心病的病程发展密切相关。
目前,对于冠心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治疗存在一定的争议,临床上缺乏统一的规范化治疗方案。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诊断方法的进展
是 通过 薄层 动态 血 管扫 描完 成 , 由于扫 描 速度 慢所 以仅 能 显 示 部 分颈 动 脉 , 随着 螺旋 C T滑 环技 术 以及 计 算 机二 维 及 三 维立 体成像 在 C T中应 用 的完善 , C T A也 越来 越趋于 成熟 , 至 今 已经 成 为颈动 脉狭 窄 的诊 断 、 鉴 别狭 窄 与闭 塞 的最 常用 的 方法 了。C T A检 查是 使用多 层螺 旋 C T扫描 技术进 行 的无创 性 血 管造 影 的检 查 方 法 , 一 般 都 头颈 部 血 管 同时 检 查 , 原理 是在 静 脉 内注入 高浓 度造 影剂 , 对 比剂 经过 心 、 肺 循环 , 然后 才从 左 心 室 到 主动 脉 , 在 主动 脉 弓上 分 出 的颈 部 血 管 , 当整 个 头 颈部 血 管 内造 影剂 充 盈 至 高峰 期 时 , 才开 始 进 行高 速 、 连续 的容 积数 据采 集 , 之后 在工 作站 做后 处 理完 成 二维 或三 维 图像 的重建 。在整个 成像 过程 中延迟 时 间及 扫描 时 间的设 置最 为重 要 , 确 定延 迟 时间必 须 考虑 到剂 量 、 注射 流率 、 不 同 个体 之 间的差 异 、 受 检者 心 功能 等 因素 ; 二维、 三 维 图像 重组 处理一 般采用 MP R、 VR、 MI P 、 S S D、 DA V A等 方法 ] 。MP R 图像 是诊 断血 管性 疾病 的最有 力及 可靠 的方 法 之一 , 可选 择 任意平 面进 行重 组 , 观 察血 管及 周 围组织 , 通过测 量 C T值 来 判 断 斑 块 是属 于 钙化 性 斑 块 还是 纤 维性 斑 块 或 脂质 斑 块 的 显示最优; V R 图像在 最 大 程度 保 留原信 息 的基 础上 还 可 很 清晰 地显 示病 变与 空 间解 剖结构 关 系 , 并 且从 不 同角度 上 能
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脑梗死程度的临床研究
【 键词 】 脑梗 死 ;颈动脉 斑块 ;稳 定性 ;不稳 定性 关
中图分类号 :R 4 . 73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 14(0 2 9 0 1- 3 6 1 8 9 2 1)0 - 0 7 0
Clni a e e r h a lt o r td Pl ue n1Ce e a n a c i n D e r e i c lR s a c oft St bi y fCa o i aq swi r br lI f r to he i ge
t ad r f a t l u s yc lr o pe lao n C F ) dMS T s et e .n ls nci r : o pyw t t ut n t n l h s n a o r i pa e b o p l ut su d( D I a C A t t i ni d Ic i rei OC m l i ef r a o a et d c od q od r r n e sd f i uo t a h h o h i
斑块研究进展描述(共41张PPT)
为治疗高脂血症。瑞舒伐他汀在中国未注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适应症。处方瑞舒伐他汀请参考其详细处方信息。
Nissen SE, et al. JAMA. 2006;295(13):1556-65.
瑞舒伐他汀逆转斑块的循证证据充分
研究 时间
ASTEROID1 RSV 40mg (n=346$)
METEOR2 RSV 40mg
(n=624) Placebo (n=252)
COSMOS3 RSV 2.5-20mg
(n=126)
SATURN4 RSV 40mg
(n=520) ATV 80mg (n=519)
ASTEROID研究:瑞舒伐他汀 40mg治疗2年 后63.6%的患者发生斑块逆转
校正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总体积 (TAV)
77.9 %
测定的 IVUS 参数 病变最严重的 10mm 节段中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体积
78.1 %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体积百分比 (PAV)
63.6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 Nissen SE et al. JAMA 2006;295,1556-65 2 Crouse JR III, et al. JAMA 2007;297 (12):1344-53. 3 Takayama Tet al. Circ J ;73,2110-17 4 Nissen SE et al. TBC
血症。瑞舒伐他汀在中国未注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适应症。处方瑞舒伐他汀请参考其详细处方信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及稳定性评估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及稳定性评估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何莎莎;韩福刚;何晓鹏;兰永树【摘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引发的颅内血管栓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运用影像学方法早期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织学成分,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对临床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除常规检查方法外,越来越多的影像新技术运用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中,研究重心也逐步从评估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转变为检测斑块的组织学成分,从而为临床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减少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提供影像学依据.%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Intracranial vascular embolization caused b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ruptur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s the main causative factor of ischemic stroke.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strategy to early detect the histological component of carotid plaque and assess plaque stability by imaging method,which is also a hot research topic.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methods,more and more new imaging techniques are applied to the detection of carotid plaque.The focus of the study i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the assessment of degree of carotid lumen stenosis to the detection of histological components of the plaque,so as to provide an imaging reference for early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7(023)010【总页数】5页(P2016-2020)【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稳定性;影像学【作者】何莎莎;韩福刚;何晓鹏;兰永树【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泸州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泸州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泸州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泸州 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4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
颈动脉粥样斑块影像学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2020完整版)
颈动脉粥样斑块影像学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2020完整版)颈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颈动脉位置表浅,与心脑血管距离近,血管壁的组成、血流环境与心脑血管接近,而且在外周动脉中用来评价、预测冠脉事件的研究相对较多。
欧洲和美国的颈动脉斑块卒中预防指南基于颈动脉硬化管腔狭窄的程度、斑块组成成分和斑块的稳定性来选择治疗方案[1]。
因为影像学检查可以在体外观察到颈动脉斑块是否破裂或溃疡、斑块是否稳定。
因此,通过超声检查、血管计算机断层造影(CT)、磁共振成像(MRI)和分子影像学检查可以独立或相互联合分析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准确对无症状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帮助临床制定精准治疗方案[2]。
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标志,包括颈动脉斑块内出血(IPH)、斑块体积、新生血管和炎症,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这些标志都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而获得[3]。
1 超声检查与MRI和CT相比,超声具有简便、无创、价廉等独特优势,适用于有MRI禁忌症或不能暴露于电离辐射的患者。
现有的超声技术既能从各个方面对易损斑块进行评估,还能检测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发现微栓子信号及提供血流动力学参数等,从而对脑梗死的预防和随访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同的超声技术因其原理不同,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1.1 常规超声超声是通过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成像观察斑块回声、形态学特点以及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的重要检查手段。
在二维超声中,回声是反映斑块组成成分的重要参数。
研究表明,在无症状但有低回声斑块以及50%以上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中,低回声斑块与斑块内脂质含量增加、炎症细胞密度增加以及斑块内出血有关,这种斑块极不稳定,易发生破裂,未来发生卒中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4]。
Steinbuch等[5]采用普通超声检查技术,测定颈动脉血管腔中轴线到血管壁的距离,据此了解颈动脉斑块位置和形态。
该研究入选了29例参试患者,测定颈动脉血管腔中轴线到血管壁的距离和颈动脉血管斑块形态。
巨噬细胞极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巨噬细胞极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①刘理谢燕飞余军(江西中医药大学医学转化中心,南昌 330004)中图分类号R392.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3)10-2115-07[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粥样斑块的形成与演变直接影响疾病进程。
斑块中纤维帽变薄、脂核区增大、胶原降解酶增多等都会影响斑块稳定性,导致斑块破裂,并进一步形成血栓,最终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巨噬细胞泡沫化后构成粥样斑块中的重要成分。
近年研究发现巨噬细胞不同表型占比影响斑块稳定性。
本文就巨噬细胞表型、巨噬细胞极化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巨噬细胞;极化;斑块稳定性Research progress on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n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stabilityLIU Li,XIE Yanfei,YU Jun. Center Office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Abstract]Atherosclerosis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in which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directly affect progression of diseas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stability of plaques such as thinning of fibrous cap, enlargement of lipid nucleus and increase of collagenase, which can lead to plaque rupture and formation of thrombus and ultimately lead to a seri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acrophage foam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atheromatous plaques.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proportions of macrophages with different phenotypes affect stability of plaque. This article review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rophage phenotypes, polarization and plaque stability and related mechanisms.[Key words]Macrophages;Polarization;Plaque stability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变表现为部分动脉脂质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增生,逐渐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往往伴随纤维帽变薄、脂质池增大、炎症活动增加、蛋白水解酶含量增加等现象[1]。
颈动脉斑块各项检测临床意义分析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方法
颈动脉斑块治疗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激光照射
使用激光照射斑块,使其气化、消融,达到治疗目的。
药物涂层球囊
将药物涂层在球囊上,扩张狭窄的颈动脉时将药物留在血管壁上,对斑块进行局部治疗。
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
通过改变细胞基因表达、促进细胞新生等手段治疗颈动脉斑块。
01
02
03
颈动脉斑块治疗存在手术风险、并发症等问题,部分患者症状难以完全缓解。
总结词
准确、直观
详细描述
颈动脉血管造影检测是一种准确、直观的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该方法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结构,同时能够评估斑块的大小、形态和分布等。
颈动脉血管造影检测
总结词
无辐射、高分辨率
详细描述
颈动脉磁共振检测是一种无辐射、高分辨率的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该方法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壁和斑块的结构和形态等,同时能够评估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
挑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发现更多新的治疗手段和技术,如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更为精细的手术方法。同时,综合性治疗也将成为未来治疗颈动脉斑块的重要方向。
展望
颈动脉斑块治疗的挑战和展望
结论
06
颈动脉斑块各项检测临床意义分析总结
颈动脉斑块各项检测对于评估患者心血管风险、指导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准确性较高
CT可显示斑块内的脂质、纤维帽和钙化成分,评估斑块的稳定性。
评估斑块成分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方法和展望
05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通过手术切除增厚的动脉内膜及斑块,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
药物治疗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PET-MRI技术的研究进展
Carotid PET/MR imaging is non-invasive. It can not only identify high-risk plaques, but also measure and detect plaque burden and
(6)丰富的新生血管(neovasculature)等[12]。斑块破裂是大约
60% 的冠状动脉猝死[13] 和大约 15% 的缺血性中风[14] 的根本原
因。大量临床研究显示斑块的易损性与脑缺血事件的发生
密切相关。Schindler 等[15] 最近的一项分析表明 ,颈动脉斑
块中 IPH 的存在是有症状患者和无症状患者同侧缺血性卒中
磁共振成像 2021 年 7 月第 12卷第7期
Chin J Magn Reson Imaging, Jul, 2021, Vol. 12, No. 7
综
述|
| Reviews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PET-MRI 技术的研究进展
方婷 1 ,
孟楠 1 ,
白岩 2 ,
魏巍 2 ,
黄准 3 ,
冯鹏洋 3 ,
IPH);
(2)富含脂质的坏死核
(lipid rich necrotic core,LRNC),薄纤维帽 ;(3)纤维帽破
裂 (fibrous cap rupture,FCR);(4) 斑 块 表 面 钙 化 结 节
(juxtalumenal calcium nodule);
颈动脉斑块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斑块影像学的研究进展黄柳明【摘要】颈动脉斑块(CP)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体征,作为影响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一项敏感指标备受关注.近年来,CP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易损斑块的定性、定量分析.对斑块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准确诊断是临床的焦点问题.现就超声诊断、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手段检测CP的部位、大小、成分、稳定性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进行综述.%The carotid plaque( CP )is an early sign of atherosclerosis, being paid much attention to as a sensitive index of 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f CP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vulnerable plaqu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accurate diagnosis in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the focus in clinical.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ltrasound, CT angiography technolog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etection of CP position , size , composition , stability, and so on.【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19【总页数】3页(P3264-3266)【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超声;CT;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造影【作者】黄柳明【作者单位】南宁市中医院放射科,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R543.4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的常见部位,而颈动脉斑块(carotid plaque,CP)即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体征,作为影响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一项敏感指标备受关注[1]。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应用现状及最新进展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应用现状及最新进展脑血管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其重要病理基础,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
相关研究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intra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IPN)与斑块的进展及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并且是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aemorrhage,IPH)的主要来源[1]。
超声造影(contrast_enhanced ultrasound,CEUS)可以用来检测并定量评价IPN[2~5]。
本文主要对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应用现状及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1IPN与易损斑块的关系营养颈动脉的血供主要来自外膜的滋养血管,而IPN由滋养血管产生。
易损斑块内含有丰富的IPN,这种血管脆弱、容易破裂出血,IPH刺激斑块内巨噬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或胶原酶,消化纤维帽,导致斑块溃疡、破裂并继发血栓形成,出血后红细胞膜上胆固醇的释放成为斑块内游离胆固醇的一个重要来源,促进了巨噬细胞浸润及脂质核心的扩大。
因此IPN是导致斑块进展及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2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21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原理:CEUS通过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血液的背向散射,可显著增强超声显像中血池与组织的对比度,不仅能够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示率,还能够观察IPN的生成[6]。
目前使用的造影剂微气泡是由不同成分的膜包裹氟化合物气体构成,直径约2~6μm,小于红细胞直径,但具有与红细胞相似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可自由通过组织微循环,是一种理想的血管内示踪剂[7]。
CEUS可以用来检测并定量评价IPN,其主要定量分析指标有: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到达时间(arrival time,AT):造影剂从肘静脉开始注射到ROI内出现的时间;到达时间差(difference of arrival time,DAT):DAT=AT斑块-AT颈动脉;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造影剂从肘静脉开始注射到ROI内达到最高浓度的时间;达峰时间差(difference of time to peak,DTTP):DTTP=TTP斑块-TTP颈动脉;基础强度(basic intensity,BI);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增强强度(enhanced intensity,EI):EI=PI-BI;时间-强度曲线(time_intensity curve,TIC)。
颈动脉斑块的中医药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147一
中华 传染 病 杂志 ,2003,21(1):50 [15]李 晓 杰 ,车 景 超 .中 药 抗 肝 纤 维 化 研 究 进 展 [J].中 国 中 医 药 信 息 杂 志,2007,14(9):95 [16】孙 妩 弋 ,魏 伟 .中药 和 天然 药物 治 疗 肝 纤 维 化 的研 究 [J]中 国 药 理 学 通 报 ,2004,20(7):743 [17】严 明,徐 吉 敏 ,黄 健 华 ,等 .肝 纤 维 化 的 中 医 药 治疗 研 究 进 展 [J].四 川 中 医 ,2013,31(2):127 [18]高 学敏 .中 药学 [M].北 京 :中 国中医 药 出版社 ,2002:380 【l9】高 学敏 .中药 学 [M】 E京 :中 国中医 药 出版社 ,2002:376—377 [201陈 爽 ,贲 长 恩 ,杨美 娟 .柴 胡皂 甙对 肝 细胞 增 殖及 基 质合 成 的实 验 研 究[J]. 中 国中医 基础 医学 杂 志.1999,5(5):21 [21]Shi MI.Sho—Saiko-to:Japanese verbal medicine for protection against hepatic fibrosis and c ̄cmoma[J].Gastroenterol Hepatol,2000,15(3):84—90 [22]刘 旺 华,袁 建,文 生 ,等 .中药复 方 防治 肝纤 维化 的研究 进展 [ 黑 龙江 中医 药 .2010(5):55 [23]路 伟 ,李 亚 萍 ,高 占 华 ,等 .中 药 防 治 肝 纤 维 化 研 究 进 展 [J].山 西 中
医 ,2010,25(3):348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EUS研究进展
[第一作者]王琦(1993 ),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在读硕士,医师.研究方向:颈部血管超声诊断.EGm a i l:572174133@q q.c o m [通信作者]闫国珍,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014010.EGm a i l:y g z670708@163.c o m[收稿日期]2018G12G14㊀㊀[修回日期]2019G01G19 综述P r o g r e s s e s o fC E U S i n c a r o t i d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 p l a q u e sWA N GQ i,Y A N G u o z h e n∗(D e p a r t m e n t o f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t h e F i r s t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B a o t o uM e d i c a lC o l l e g e,B a o t o u01401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㊀C E U S i s b e c o m i n g m o r e a n dm o r e p o p u l a r i n t h e c l i n i c.O b s e r v i n g t h e p r o c e s s e s o f c o n t r a s t a g e n t p e r f u s i o n i n v a r i o u s t i s s u e s,t h e l e s i o n s c a nb e a n a l y z e d.C E U Sh a sb e e nw i d e l y u s e d i n t h ed i a g n o s i so f c a r o t i d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 p l a q u e s t a b i l i t y a n d 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fd r u g t r e a t m e n te f f e c t.R e c e n t l y,t h es t u d i e so f t a r g e t e di m a g i n g 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c a r o t i d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 p l a q u eu s i n g C E U Sw e r eu n d e r g o i n g.T h e 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o fC E U S i nc a r o t i d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 p l a q u ea n d i t s n e wt e c h n o l o g i e s a n da d v a n c e sw e r e r e v i e w e d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K e y w o r d s]㊀c a r o t i da r t e r i e s;p l a q u e,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s t a b i l i t y;c o n t r a s tm e d i a;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D O I:10 13929/j 1003G3289 201812086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 E U S研究进展王㊀琦,闫国珍∗(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内蒙古包头㊀014010)[摘㊀要]㊀C E U S在临床应用日益普及,通过观察造影剂在组织内的灌注过程,实现对病灶的分析,在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评估药物治疗效果方面的应用已较为成熟.目前,C E U S用于颈动脉斑块的靶向显影和治疗方面研究也在逐步开展.本文对C E U S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疗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新技术㊁新进展进行综述.[关键词]㊀颈动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造影剂;超声检查[中图分类号]㊀R543 4;R445 1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1003G3289(2019)04G0622G03㊀㊀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1],脑卒中发病率㊁患病率㊁死亡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均呈上升趋势.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疾病众多致病因素中重要和常见的一环.研究[2G3]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如斑块硬化程度㊁斑块内新生血管量㊁脂质核心的大小㊁炎性改变程度等,而斑块稳定与否与斑块引发的继发改变(如斑块溃疡㊁内出血㊁破裂)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存在明显正相关.C E U S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领域亦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C E U S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1㊀二维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二维超声评价方法:以二维声像图中的胸锁乳突肌回声为参照,依据回声强弱将粥样斑块分为低回声斑㊁等回声斑㊁强回声斑和混合回声斑,其中混合回声斑定义为低回声或等回声斑块内有不伴声影的强回声部分[4];并以斑块回声的强弱㊁斑块的二维形态㊁斑块表面纤维帽是否完整㊁是否菲薄等作为判定斑块稳定性的依据,斑块回声低㊁形态不规则㊁有溃疡凹陷㊁纤维帽菲薄㊁纤维帽不完整㊁无纤维帽等提示斑块稳定性差,即易损性强[5].2㊀C E U S评估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2 1㊀C E U S的应用背景㊀血管新生是指原有毛细血226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年第35卷第4期㊀C h i n JM e d I m a g i n g T e c h n o l,2019,V o l35,N o4管经内皮细胞激活而发生增殖㊁迁移,自现存血管基础上以芽生或非芽生形式构成新毛细血管或新毛细血管网的过程.B a n g e r等[6]研究证实粥样硬化斑块内存在新生血管,C e l l e t t i等[7]进一步证实新生血管是不稳定斑块形成及继发改变的关键.因此,评估斑块内新生血管及斑块的稳定性,对于指导治疗㊁监测疗效和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超声造影剂采用六氟化硫微气泡,其直径为2~6μm,小于血液中的红细胞,能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到达有血液供应的器官和组织,是一种有效的血管示踪剂,使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成为可能.魏立亚等[8]对比分析C E U S结果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硬化斑块的病理组织学结果,发现斑块内增强区域所占比例高的斑块在组织学上新生血管数量多,二者呈正相关,提示C E U S可反映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进而反映斑块稳定性.2 2㊀C E U S半定量分析㊀目前多根据C E U S后斑块内部信号增强的程度将颈动脉斑块分为4个等级[4G5,9]:Ⅰ级,斑块无增强;Ⅱ级,斑块仅外膜增强,内部或少许星点状增强或少许线状增强;Ⅲ级,斑块内部及周边散在点状㊁线样㊁短条状增强,线状增强可贯穿大部分斑块,或有血液流动征(即造影动态图像中斑块内增强区域内可见流动的造影剂微泡);Ⅳ级,斑块内部呈大片样增强㊁网格样增强或弥漫增强.斑块造影增强等级越高,斑块内增强信号越丰富,提示斑块稳定性越差.V i c e n z i n i等[10]发现低回声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增强程度比强回声斑块内的增强程度高,原因在于低回声斑块内部炎性反应比较活跃,斑块内新生血管数量多;而强回声斑块钙化较明显,其内部炎性细胞和新生血管数量少.孙海燕等[11]研究结果表明,C E U S对低回声斑块内部新生血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强回声斑块,形态不规则或者伴有火山口样溃疡的斑块较扁平斑块内部增强更显著.王慧梅等[12]研究表明C E U S 为Ⅲ㊁Ⅳ级的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差,与前循环同侧脑梗死的发生率密切相关,提示判断颈动脉斑块C E U S 增强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发生.2 3㊀C E U S定量分析㊀采用C E U S定量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时,首先选择2个R O I,分别位于斑块和对应的参考区(动脉管腔内),斑块内R O I应适应斑块的大小和形状,如斑块内有二维图像显示的强回声区,在描记R O I时应避免覆盖,以排除异常数据造成的误差.启动分析软件,自动获得斑块和参考区(管腔)的时间G强度曲线,并可测量斑块和参考区的基础强度(b a s i c i n t e n s i t y,B I)㊁增强后峰值强度(p e a k i n t e n s i t y,P I)㊁到达时间(a r r i v a l t i m e,A T)㊁达峰时间(t i m e t o p e a k,T T P)㊁平均渡越时间(m e a nt r a n s i t t i m e,MT T)和A U C等指标[4].有研究者[4]利用C E U S数据,分别计算斑块及参考区的增强强度(e n h a n c e di n t e n s i t y,E I;E I=P I-B I),并进一步计算斑块与参考区E I的比率(R a t i o 值),发现C E U S半定量法增强分级与定量参数R a t i o 值在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增强程度方面的结果具有一致性.苏楠等[13]研究表明E I与斑块内新生微血管密度(m i c r o v a s c u l a r d e n s i t y,MV D)具有相关性,可准确反映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情况,能评价斑块的稳定性.陈建梅等[14]研究证实软斑块组T T P和MT T低于㊁P I高于混合斑块组和硬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均低于硬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提示C E U S技术可无创提供参数成像与定量分析,有效评估斑块的稳定性.3㊀C E U S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药物的疗效他汀类降脂药可在降血脂作用的同时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阻止血栓形成,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及抗氧化,并能稳定斑块,预防斑块继发改变的发生,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之一[15].研究[16]表明应用C E U S评价降血脂类药物抑制斑块内新生血管生成效果具有可行性.而韩燕妮等[17]发现部分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治疗后改变与血脂下降水平并不同步,故认为不宜用血脂参数来推测斑块的稳定性变化和指导临床治疗.C E U S可通过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变化间接评估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后斑块稳定性的变化情况.韩燕妮等[18]比较了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后C E U S定量参数,发现其治疗颈动脉斑块有效,而在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比实验中,瑞舒伐他汀组的斑块积分㊁E I及A U C等定量参数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 05),提示瑞舒伐他汀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4㊀靶向微泡造影与超声介导的靶向治疗4 1㊀靶向C E U S㊀超声分子成像的重点是帮助微泡找到 靶点 ,并与之结合,发挥诊断或治疗作用.有学者[19]选取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独立预测作用的靶向蛋白I LG18作为靶向目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靶向微泡的实验组的C E U S增强强度高于应用裸微泡的对照组,且靶向微泡造影强度与斑块内I LG18蛋白表达相对量呈线性正相关.靶向微泡对颈动脉硬化斑326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年第35卷第4期㊀C h i n JM e d I m a g i n g T e c h n o l,2019,V o l35,N o4块的显影能力优于传统裸微泡,早期诊断动脉硬化斑块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均较高,相信这项技术的深入研究及推广有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4 2㊀超声介导靶向治疗㊀超声介导的靶向治疗将成为越来越多临床医师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已有研究者[20]在超声导向和位点特异性的药物递送系统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超声波是一种高能量机械波,而低频高强度超声波携带的能量最多,低频高强度超声对组织产生多种效应,如机械效应㊁空化作用及热效应等.利用超声波空化效应所产生的机械性损伤作用于血管管壁,可激活凝血机制,诱发斑块内新生毛细血管的损伤㊁破坏,达到减少斑块内血管的目的,从而改善斑块的稳定性,且加入超声造影剂微泡可以增强空化效应,从而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21].因此,正确的超声治疗可以有效减小或控制斑块体积,同时改善易损斑块的稳定性,减少斑块相关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综上所述,随着各种超声新技术的涌现㊁超声造影剂微泡制备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C E U S技术的逐步完善,C E U S已成为筛查颈动脉硬化相关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22].C E U S相关靶向治疗研究还刚刚起步,样本数据有待完善,将该项技术与其他检测技术有机结合,有望使其在临床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㊀甘勇杨婷婷刘建新等敭国内外脑卒中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敭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111924G30敭2㊀陈润泰傅玉才王伟敭血管新生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敭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3311G315敭3㊀C h i s t i a k o vD A O r e k h o v A N B o b r y s h e v Y V敭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 n e o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a n d i n t r a p l a q u eh a e m o r r h a g e t o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 p l a q u e p r o g r e s s i o na n d i n s t a b i l i t y敭A c t aP h y s i o l o g i c a20152133539G553敭4㊀李超伦王文平何婉媛等敭超声造影定量分析颈动脉斑块内增强强度对照研究敭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3102139G142敭5㊀薛红元叶玉泉高丽等敭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不同厚度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评价敭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26491G493敭6㊀B a n g e rA C B e e u w k e sR L a i n e y L L e ta l敭H y p o t h e s i s V a s a v a s o r u m a n d n e o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o fh u m a n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i e s敭A p o s s i b l e r o l e i nt h e 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o f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敭N E n g l JM e d19843103175G177敭7㊀C e l l e t t iF L H i l f i k e rP R G h a f o u r iP e ta l敭E f f e c to fh u m a n r e c o m b i n a n t v a s c u l a r e n d o t h e l i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165o n p r o g r e s s i o n o f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 p l a q u e敭J A m C o l l C a r d i o l 20013782126G2130敭8㊀魏立亚何文张红霞等敭颈动脉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研究敭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9661095G1102敭9㊀宋则周张艳明傅燕飞等敭超声造影评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新生血管特点敭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01731G1734敭10㊀V i c e n z i n iE G i a n n o n i M F P u c c i n e l l iF e ta l敭D e t e c t i o n o fc a r o t i dad ve n t i t i a l v a s av a s o r u ma n d p l a q u e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w i t hu l t r a s o u n d c a d e n c e c o n t r a s t p u l s e s e q u e n c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a n de c h o c o n t r a s t a g e n t敭S t r o k e200738102841G2843敭11㊀孙海燕黄品同黄福光等敭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步研究敭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163219G221敭12㊀王慧梅鲁德甫王智明等敭对比超声增强评估颈动脉低回声斑块增强强度与前循环脑梗死的关系敭安徽医药201822101953G1956敭13㊀苏楠黄品同张盛敏等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造影表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敭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8343204G206敭14㊀陈建梅王秋霜黄党生等敭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敭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280G282敭15㊀王德河王斯敭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敭临床荟萃201227171562G1564敭16㊀G i u r g e aA G M a g e t a C M a c a T e ta l敭S i m v a s t a t i nr e d u c e s s e r u m l e v e l o f v a s c u l a r e n d o t h e l i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i nh y p e r c h o l e s t e r o l e m i c p a t i e n t s敭JC a r d i o v a sP h a r m a c o l200647130G36敭17㊀韩燕妮钟洁愉董理聪等敭超声造影与C T A评估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治疗效果敭中国C T和M R I杂志201715231G33敭18㊀韩燕妮钟洁愉董理聪等敭超声造影评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影响敭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6395G398敭19㊀江珍珍刘夏天马彩叶等敭白细胞介素18靶向超声微泡对动脉斑块分子成像的实验研究敭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112100G103敭20㊀C a s t l eJ B u t t s M H e a l e y A e t a l敭U l t r a s o u n dGm e d i a t e d t a r g e t e d d r u g d e l i v e r y R e c e n t s u c c e s s a n d r e m a i n i n g c h a l l e n g e s敭A mJP h y s i o lH e a r tC i r cP h y s i o l20133043H350GH357敭21㊀高雪敭血管毁损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及斑块稳定性影响的研究敭重庆第四军医大学201242G44敭22㊀李振洲任力杰邵玉凤等敭C E U S颈动脉斑块灌注模式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敭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334534G538敭426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年第35卷第4期㊀C h i n JM e d I m a g i n g T e c h n o l,2019,V o l35,N o4。
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 117 -artery Doppler for adverse perinatal outcom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18,51(3):313-322.[8]王流强,丁芸,辜艳丽.超声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和脐动脉血流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J].中国数字医学,2018,13(6):69-71.[9]张晓雁,温海群,曹秀群,等.超声监测脐动脉S/D 值联合胎心监护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3):73-75.[10]李建敏,李娜,周玲,等.超声脐动脉血流联合血清β-HCG、胎心监护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20,22(2):295-298.[11]李建敏.胎心监护、彩超检测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和静脉导管分流率在胎儿宫内窘迫预测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8):153-155.[12]吴慧菊.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0):73-75.[13]黄蓓.大脑中动脉与脐动脉阻力指标比值联合右心室Tei 指数在胎儿宫内缺氧诊断中的价值[D].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2019.[14]周丹丹,邓佳佳,王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儿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胎儿宫内窘迫预测价值[J].当代医学,2019,25(13):47-49.[15]颜媛,邹翰琴,周克松,等.胎儿脐动脉、肾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与胎儿宫内缺氧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医学,2018,39(9):1057-1060.[16] Cahill L S,Rennie M Y,Hoggarth J,et al.Feto-and utero-placental vascular adaptations to chronic maternal hypoxia in the mouse[J].J Physiol,2018,596(15):3285-3297.[17] Wood C E,Keller-Wood M.Current paradigms and newperspectives on fetal hypoxia:implications for fetal brain development in late gestation[J].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2019,317(1):1-13.[18]周漾,丁依玲.脐动脉血流监测临床运用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9,35(12):890-893.[19]包晓晖.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妊娠晚期胎儿宫内窘迫的预测分析[J].临床医学,2018,38(5):32-35.[20]元幼女.高危妊娠晚期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18):51-52.[21]常贝,李倩,贾红娥.多普勒超声检测UA、MCA 阻力指数联合Tei 指数预测胎儿窘迫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29(22):63-67.(收稿日期:2020-11-20) (本文编辑:刘蓉艳)①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 辽宁 抚顺 113006通信作者:粘迪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粘迪①【摘要】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结合超声造影(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高海拔地区3TMR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研究
高海拔地区3TMR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研究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属于急性脑梗塞高发地区,而且中国高原地区脑梗塞的发病率高于平原地区,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气候因素又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脑梗塞的发生与转归。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急性脑梗塞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其中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和脱落是引发急性脑梗塞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青海地区脑卒中的类型都存在,但急性脑梗塞发生率最高,治愈率低,一旦发病治疗手段局限。
而在存活的脑梗塞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的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1 颈动脉斑块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标准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系统的一种炎症反应,是指动脉内膜的脂质、碳水化合物和血液成分的灶状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胶原纤维增多,伴有坏死及钙化等多种病理变化过程,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的疾病。
易损斑块的主要特点有:活跃的炎性反应;大的脂质核和薄的纤维帽;内膜剥蚀以及表面血小板聚集;斑块出现裂隙;斑块内出血;斑块肩部及基底部有较多新生血管等。
Naghavi M以尸检研究资料为依据提出的诊断标准,易损斑块包括五个主要特征及五个次要特征[5]:五个主要特征包括:①斑块内活动性炎症。
②薄纤维帽及大的脂质核心。
③血管内皮侵蚀伴有血小板凝集或纤维蛋白沉积。
④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及随后血栓形成。
⑤官腔狭窄大于百分之九十,增加了官腔栓塞和突然闭塞的风险。
而五个次要特征包括:①斑块表面结节状钙化。
②仅在血管内镜下可见黄亮斑块。
③斑块内出血。
④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⑤血管重塑形。
2 高海拔地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因素主要有血管局部炎性反应,斑块表面溃疡、斑块内新生血管等是影响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而高海拔地区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因素主要有海拔高、缺氧、气候、血液流变学、血压异常、及其高原居民膳食习惯有关,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们部分会发生体力衰退症状,可间接影响急性脑梗塞的发生[1-2],故高海拔地区脑梗塞发病率较高。
颈部动脉易损斑块及其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
颈部动脉易损斑块及其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吴秀娟;刘亢丁;王娟;刘海玉;邢英琦【摘要】颈部动脉易损斑块,即不稳定斑块,与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有众多因素参与了颈部动脉斑块的形成,如脂质沉积、炎性反应、蛋白水解及新生血管形成等。
颈部动脉易损斑块的组织学特点为较大的脂质核、较薄的纤维帽以及大量的炎性细胞的浸润。
近年研究[1,2]发现,颈部动脉易损斑块除了与斑块纤维帽完整性、脂质核、斑块的钙化及纤维化有关外,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或斑块内出血、炎症反应也是易损斑块形成及破裂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
现就颈部动脉易损斑块及其检查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239-241)【作者】吴秀娟;刘亢丁;王娟;刘海玉;邢英琦【作者单位】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颈部动脉易损斑块,即不稳定斑块,与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有众多因素参与了颈部动脉斑块的形成,如脂质沉积、炎性反应、蛋白水解及新生血管形成等。
颈部动脉易损斑块的组织学特点为较大的脂质核、较薄的纤维帽以及大量的炎性细胞的浸润。
近年研究[1,2]发现,颈部动脉易损斑块除了与斑块纤维帽完整性、脂质核、斑块的钙化及纤维化有关外,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或斑块内出血、炎症反应也是易损斑块形成及破裂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
现就颈部动脉易损斑块及其检查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颈动脉易损斑块及其结构特点2003年的一份国际共识[3]提出了易损斑块的定义,其主要特征如下:(1)炎症反应(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或T淋巴细胞的浸润),(2)薄纤维帽伴有较大的脂核,(3)内皮细胞表面被血小板聚集物侵蚀,(4)受损的斑块,(5)血管狭窄程度大于90%的斑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giogenesis and symptomatic carotid occlusive disease.
.2011.88:945 —950.
,Loftus IM ,Thompson M M ,et a1.Angiogen esis an d
.J Clin Invest.2O00.1O5:1687一l695.
,Griewing B et a1.Three-dknensional powel-mode
.J NeuroL 2000.247:106一l11.
,Hooker Spilker M,et a1.Quantit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201l,32:25l6—2521.
Ⅱ0ne F.Prontera C.Pini B,et aL Overexpression of
.Cireuhtion.2001.1O4:92l一927.
武剑,王拥军,李慎茂,等.3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超声MRA和DSA对比
2000,2:35—38.
,Nordin-Fredriksson G,Shah PK et at Pravastatin
,
.and cell death。 human carotid
:knplicatinns for plaque
.Cireukition.2011 .103:926 -933.
,Fayad Fuster etat Effects of lipid—lowering by sim -
.Oncogene,2009,18:3017—3033.
.ng anaJys of nenvascuhture vokune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Circulation,2013.107:85l~856.
.Rapp JH,UrselPC.et a1.Structure ofplaque at Carotid
:high—reSohtinn MR1 with histological correh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by
—resohtion,noninmvasive magnetic resonance
.2001.104:249—252.
.Contrasting outcomes of atheroma evohtion:intknal ac-
.Arteri0seler Thromb Vase Bi-
(颈动脉分叉)。这些位置都存在斑
[9-
,该处血流易变切应力最明显,纤维帽最薄,是炎性细胞聚集处。狭窄程度
<50% 。纤维帽越厚,受到的血流易变切应力越不明显,斑块
40% 以上为软斑块。
[12,13]。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诊断的现状
B型超声、MRI影像学
OX—LDL、白细胞弹性蛋白酶、MMP、CD40配体等与颈动脉斑块稳
B型超声检查因其无创、简便易行和可重复
B型超声普遍应用于颈动脉斑块
B型超声在诊断颈动脉斑
B型超声与声学密度定量
B型超声在判断斑块的面积、斑
(RI)52时,应积极进行内外科干预治疗[14]。Schminke[7]等在B型超
[15,16]。但超声诊断结果与操作者的经验和
[17]。在MRI T1、T2和质子加权像上,陈旧性出血或血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闫文静
,development and rupture of carotid plaques,the relativ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hancing the stability of carotid plaques,the measures
OX
LDL,形成富含泡沫细胞的脂纹。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微生物,如肺炎衣原体
.2 颈动脉斑块的发展
c—Myb高度表达[1、2],诱导泡沫细胞分泌
(多形性第7蛋白酶因子
)和生长抑制因子(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3-5]等)共同决定的。在颈动脉
OX—LDL在血管内皮下沉积,引起内皮
[6]。在复杂的斑块组织中过度表达的生长
.J Magi Reson Imaghag.1999.1O:277-
.
.Cai J.YuanC.Noiseandmotion correctionm dynamic
.Magn
.47:l2ll-l2l7.
,Tegos TJ,Nicolaides AN,et at Reproducibility of
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因素
.1 内部因素
(MMP—1)和明胶酶(MMP-2),降解纤维帽的主要蛋白连接组织成分即I型胶原
T淋巴细胞、其他炎性介
等[7]对颈动脉斑块连续观察18个月,发现在B超检查中呈显著低回声
>20%。斑块破裂使血液与斑块脂质核心中组
[8]。
.2 外部因素
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理论中必须考虑力学因素。在吸烟和胆固醇水平较
[19-21],这主要与斑块内成分改变,脂
.59 mmoFL(100 mg/d1)的人群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和恶化率均很
LDL的
(HDL),促进斑块内胆固醇的逆转运,减少斑块内脂质
MMP减少,防止巨噬细胞引起的基质降解,促进胶原纤
C-反应蛋白增高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这些药物则
.2 抗氧化剂
OX-LDL在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因此人们试图应用抗氧
一l732.
.Cancer Gene Ther.
,7:l5l—l59.
.1ea H Ciowes AW.Local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
.Arterioscler Thromb Vase BbL 2010.20:853—859.
.Farrehi PM,Fay WP.Phsminogen activator-mhibitor type l
c-Myb[25]活性对正常动脉结构内血管平滑肌细胞
c-Myb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C-Myb阴性表达使血管平滑肌细胞从Gl到s期的转
C-Myb的表达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结束语
.N.ShepherdL,et a1.Localization of c-Myb and induction
.Arterioscler Thromb Vase Biol,2011.21:
.
近年来,许多学者将目光从颈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卒中转移到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1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NO合酶的错义突变导致NO减少,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使颈动脉斑块形成
C一反应蛋白、氧
(OX—LDL)等的作用下,引起颈动脉血管内皮慢性炎症性损
LDL通过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在内皮下沉积并进
:can we overcome the
,2000,3l:2l89—2l96.
,Roberts TP,Brasch Rc,et a1.Quantitative measiLrement
:correlation whith histologic
.ArNR Am J Neuroradiol,2010.2l:89l一899.
,or the combin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N Engl J Med.2011.345:l583一l592.
.Kozarskv KF,Rigotti A The HDL receptor SR-BI:a new
.1999,5:
.
.The myb gen e fandy in cell growth,diferentia·
.Circulation.2011.1O3:3lO5 —3llO.
.Parker AC,et a1.Endogenous vitronectfm and
.Arterioscler Thromb Vase Biol,2012.22:
—939.
,Cbara S,et at Suppressed smoothmuseleproliferation
MRI还可用来精确测量管腔的狭窄程度。Roberts等[18]用动态对
MRI来判断斑块表面新生血管的数量和大小,从而估计斑块的稳定性并预
MRI检查冠状动脉病
DSA由于有创、价格昂贵,仅仅用于颈动脉外科手术
增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措施
.1 调脂药物
型超声和MRI发现,他汀类调脂药物虽然几乎不改变颈动脉斑块的大小,但临
:an associatinn between
.J Vase Surg,1999,30:261—
.
Ⅵ,Fernan des e Fernan des J.Pedro M M ,et aL
.Eur J Vase Endovasc
,2012.24:492—498.
,Taylor JS,Fletcher BD.DynamicMR knaghag(DEMP4)of
.2l:l389一l392.
.Parsons SchofieId PM,et al Randomised controlled
:Cambridge
.Lancet,l996,347:78l一786.
. Zhao XQ,Chait A, et a1.Simvastatin and niacin,
E和丙丁酚等抗氧化剂
的应用已获得成功,这为治疗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和预防缺血性卒中展
OX-LDL作用;也可能是保护LDL的表面结构,从而抑制LDL的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