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坡
古诗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翻译赏析
古诗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翻译赏析“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出自文言文《欧阳修论东坡诗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阳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翻译】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就一整天都为此高兴,一直都像这样。
一天(欧阳修)与欧阳棐(欧阳修的儿子)谈论文章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orG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宋徽宗时,苏轼被贬南海时所作的诗很盛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朝廷虽然曾经禁止(海外诗),并且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越严密就传诵得越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
士大夫(意可为读书人)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有韵律。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论苏轼的人生态度
论苏轼的人生态度王长辉摘要: 苏轼作为宋代一位十分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的人生态度给了后人以巨大的影响。
他主张积极入世有为, 又不失灵活圆通; 他主张义是人生追求的境界, 又认为应该义利常兼; 他主张维护社会纲常代表的礼, 又不失人生的情趣, 越礼法而显真情。
苏轼这种人生态度, 不仅是他个人修养的结果, 而且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 因此特别值得研究和重视。
关键词: 苏轼; 人生态度; 出世与入世; 义与利; 礼与法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 人。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诗、词、文、书、画各个方面都有独诣的成就。
苏轼是集儒、道、释于一身的大家, 博采众长并圆通加以运用。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使他积极入世, 又不过分迂执, 道家的无为、齐物与释家的通达使他淡泊名利, 纵情山水, 达到人生的超越。
苏轼的一生是迷一般的人生, 研究他的人生态度对我们深入理解宋代乃至宋代以后的中国文人的人生特点是极为有帮助的。
一、出世与入世观苏轼的思想集儒、释、道于一身, 儒家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
同时佛道思想的影响也不可小视。
正如李泽厚所说: “苏轼不是佛门子弟, 也非漆园门徒, 他的生活道路、现实态度和人生理想, 仍然是标准的儒家。
“少年的苏轼,,便已萌发了报国的热情。
宋史本传记载:“母程氏亲授以书, 闻古今成败, 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5范滂传, 慨然太息, 轼请曰: ‘轼若为滂, 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 吾顾不能为滂母邪!’”为了干一番经世济时的事业, 苏轼和其他士大夫一样通过出入仕途来实现他的抱负。
他的政论文充满了新的政治思想。
试前, 他上进策, 进论各二十五篇。
秘书阁考试时, 作了《王者不制夷狄论》, 《礼以养人为本论》等六论, 仁宗殿试时, 他认为当时国家的形式是“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 ,“方今之世, 苟不能涤荡振刷而卓然有所立, 未见其可也”。
论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论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一.序论1.本文中心论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二.本论1.苏轼生平事迹。
2.苏轼人格魅力分析,根据其人生经历。
3.苏轼文学成就分析,从文,诗,词入手。
三.结论1.我心中的苏轼及我对苏轼的评价。
摘要:苏轼是我国宋代最为杰出的文学大家,他一生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从思想上加以组合,形成了一个三教合一的文化体,其文学成就更是人类的一宝贵财富,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是个多才多艺,性格多面,刚直、真诚、忘我、爱民的文人。
他以其丰富、独特的文化人格,不仅在宋代民众中具有巨大的影响与号召力,对后世文化人格模式的形成也具有示范作用。
关键词:人格魅力文学成就率真诗词巅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中国词学史上,有一位泰斗人物、风流人物是永远不会被大浪淘尽的,是不得不提的,不仅现在要提,将来永远也要提。
他就是中国词坛第一人: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苏轼不仅文学功底非凡,其画意也很高超,擅长画竹子,学习文同,也喜画枯木怪石。
他较早的倡导文人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作品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他是"苏、黄、米、蔡" 四大书法家之一。
他擅长行书、楷书,他的书法吸取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
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进行创造,不是简单机械的去学习古人。
他在拿笔上运用不同于常人的特殊方法,注意书写工具的改革。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黃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黃、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家事:祖父苏序,字仲先。
古诗欧阳修论东坡诗文翻译赏析
古诗欧阳修论东坡诗文翻译赏析
文言文《欧阳修论东坡诗文》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阳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注释】 1 欧阳公:指欧阳修。
2 类:像 3 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4 更不道着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5 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6 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7 是:这。
8 夸:夸赞
9 士大夫:读书人。
10 气索:气短。
11 不韵:不雅。
【翻译】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就一整天都为此高兴,一直都像这样。
一天(欧阳修)与欧阳棐(欧阳修的儿子)谈论文章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宋徽宗时,苏轼被贬南海时所作的诗很盛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朝廷虽然曾经禁止(海外诗),并且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越严密就传诵得越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
士大夫(意可为读书人)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
诗没有韵律。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中国古典词论中的东坡论
中国古典词论中的东坡论东坡论原文如下:呱呱坠地之萌儿,其性始为善,无邪之欲,无瑕之言。
一旦熙于世,为生计而索其利也,言若悬河,信口之扯,较其之所思,谬以千里哉,何其之众也。
盖天下之人,矢志不渝而至其终者,是谓不易欤!轼科举甲第,其思何等之捷,其才何等之博。
醉翁亦为之倾震,竭举其贤,不遗余力。
轼亦不负醉翁之所望,豪放之文,闻而醉其人,若尝佳肴;阅而迷其人,若得佳丽。
论者,雄辩滔滔,明快而畅达;述者,随意挥洒,奔放而豪迈。
后人仰望而未有越之者,论文止于轼者一千余年矣。
吾阅其文,常忘食时,亦忘寝时,痴于其中矣。
轼仕途多舛,三贬而外谪,欲达而不能畅,摧其心而伤其神矣。
观其履者,岂是轼不合情乎?岂是轼不善言论乎?汝之信乎?吾之不信也。
以轼之才,以轼之明,安有不知乎?况乎非一、二焉!三离帝京而远谪,非轼不知为政之礼也。
轼幼小,其母教之曰:“大丈夫之所为,当以澄清天下为己任也,不以苟且而为之,而为后人唾。
”是故,轼萌教于母,勿忘母之言,记于心也。
不唯上,不唯书,仅唯实,不以一尺之功,而违一寸之心,乃其所求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轼不附于介甫,亦不谄于君实,是谓不违其心而摧眉折腰,仅求其实而为民也。
夫观天下古今之人,有轼之心者,可见几人欤?江山易改之,本性难移矣,轼为见之者,起落于朝野之间,辗于多地,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为善一方,民敬之而誉传之远矣。
一人之作,欲成传世之文,仅其才不足矣,其境、其遇不可以缺之,三者皆备可促其思,落笔姿意,抒于即时,方可大成也。
轼贬于黄州,忧郁于心,游于赤壁,触景于心,生情于即刻,盛世之作多见于此时。
妙哉!此乃天意乎?大江东流去,斯人已西归,其文传世哉,其志亦存,哀哉!人叹其华,亦叹其遇。
论苏轼的诗词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内容提要:“词”作为所谓“一代之文学”,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长河中本是一处静谧、柔美的涓涓缓流,而苏轼以其“以诗为词”的创作实践,使之变成波涛汹涌、气势壮阔的大河激流。
本文通过对苏轼以诗为词实践的论述,认识到苏轼“诗词一体”尝试虽然改变了词的原有的审美特征,但却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境界与题材,使得文章道德与儿女私情能并见于词,又进而把“诗”的“言志”功能带入“词”中,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苏轼在词的领域贯彻“明道致用”,“有补于世”的文学观念,把“诗道”引入词的创作之中,提升了相对卑弱的词格,在词中承载与张扬士大夫人格力量与主体精神,从而达到诗道与词道的统一。
关键词:苏轼、以诗为词、诗词有别、诗词一体、士大夫主体精神前人论及苏轼的词,不论褒贬扬抑,无不视他为开宋词一代新风气的词坛巨擘。
正如《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东坡词提要》所言:“词至晚唐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
故至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不能偏废。
”以上的引文把苏轼与韩愈相提并论,认为苏轼在词史中的地位与韩愈在诗史中的地位大致相当,且不论这样的看法是否允当,就韩愈生涩奇险的诗而言,在诗史中的确是不能不谓之别格的,这是有定论的。
而苏轼的词在词史中又是怎样的一种别格呢?这显然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言明的,下文还要详述。
以下先引宋人陈师道评论苏轼词的一段脍炙人口的名言:“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1)陈师道的看法与以上引文所持观点是基本一致的,而他进一步指出苏词的基本特征是“以诗为词”。
陈师道所言的“以诗为词”具体指的是什么?他没有明言,不过他对苏词的评价倒是交代得清楚,大体的意思是认为苏词是词中的别格、另类,而非当行本色,这应该是明白无误的。
而问题在于为什么“以诗为词”就会“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呢。
欧阳修论东坡诗文
欧阳修论东坡诗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欧阳修论东坡诗文。
欧阳修论东坡诗文是苏轼作的一篇散文。
中文名,欧阳修论东坡诗文。
欧阳公,指欧阳修。
东坡,苏轼。
体裁,散文。
欧阳公①为终日喜。
前后类②如此。
一日与棐③论文及坡。
公叹曰:“汝记吾言。
三十年后。
东坡诗文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④也!”崇宁。
大观⑤间。
海外诗⑥盛行。
后生不复有言欧阳公者。
是⑦时朝廷虽尝禁止。
赏钱增至八十万。
禁愈严而传愈多。
往往以多相夸⑧。
士大夫⑨不能诵坡诗。
便自觉气索⑩。
而人或谓之不韵。
注释:。
1 欧阳公:指欧阳修。
2 类:像3 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4 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
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5 崇宁。
大观:宋徽宗年号。
6 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7 是:这。
8 夸:夸赞9 士大夫:读书人。
10 气索:气短。
11 不韵:不雅。
译文:。
东坡写的诗词。
东坡诗文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文章送来。
欧阳修就一整天都为此高兴。
一直都像这样。
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涉及到东坡。
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的话。
30年后。
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
不传诵我的名声了!”宋徽宗时。
苏轼被贬南海时所作的诗很盛行。
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朝廷虽然曾经禁止。
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
但是禁得越严。
传诵得越多。
经常凭借多相互夸赞。
士大夫不能诵读东坡的诗。
就自己觉得神气短。
而且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
欧阳修是怎样的人谦虚豁达注意对贤能的人才的培养。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②如此。
一日与棐③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④也!”崇宁、大观⑤间,海外诗⑥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阳公者。
是⑦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⑧。
士大夫⑨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⑩,而人或谓之不韵。
注释:译文: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文章送来,欧阳修就一整天都为此高兴,一直都像这样。
欧阳修论东坡诗文
欧阳修论东坡诗文欧阳修论东坡诗文。
欧阳修论东坡诗文是苏轼作的一篇散文。
中文名,欧阳修论东坡诗文。
欧阳公,指欧阳修。
东坡,苏轼。
体裁,散文。
欧阳公①为终日喜。
前后类② 如此。
一日与棐③ 论文及坡。
公叹曰:汝记吾言。
三十年后。
东坡诗文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④ 也!崇宁。
大观⑤ 间。
海外诗⑥盛行。
后生不复有言欧阳公者。
是⑦时朝廷虽尝禁止。
赏钱增至八十万。
禁愈严而传愈多。
往往以多相夸⑧。
士大夫⑨不能诵坡诗。
便自觉气索⑩。
而人或谓之不韵。
注释:。
1 欧阳公:指欧阳修。
2 类:像3 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4 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
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5 崇宁。
大观:宋徽宗年号。
6 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7 是:这。
8 夸:夸赞9 士大夫:读书人。
10 气索:气短。
11 不韵:不雅。
译文:。
东坡写的诗词。
东坡诗文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文章送来。
欧阳修就一整天都为此高兴。
一直都像这样。
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涉及到东坡。
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的话。
30年后。
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
不传诵我的名声了!宋徽宗时。
苏轼被贬南海时所作的诗很盛行。
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朝廷虽然曾经禁止。
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
但是禁得越严。
传诵得越多。
经常凭借多相互夸赞。
士大夫不能诵读东坡的诗。
就自己觉得神气短。
而且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
欧阳修是怎样的人谦虚豁达注意对贤能的人才的培养。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② 如此。
一日与棐③ 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④ 也!崇宁、大观⑤ 间,海外诗⑥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阳公者。
是⑦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⑧。
士大夫⑨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⑩,而人或谓之不韵。
注释:译文: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就一整天都为此高兴,一直都像这样。
论东坡词中的“梦”意象
XX学院专科学生毕业论文评审表编号: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写“梦”的意义 (1)(一)以梦表情 (1)(二)用梦托伤 (4)(三)以梦言志 (5)二、写“梦”运用的艺术手法 (5)三、以“梦”入词的原因 (6)四、尾声 (7)注释 (9)参考文献 (9)致谢 (10)论东坡词中的“梦”意象摘要:纵观苏轼现存347首词,写“梦”和“因梦而写”的词可达三分之一。
东坡用“梦”这个意象来表达自身复杂的情感,抒发怀才不遇的感伤,并以此表明高洁的人生志向。
他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创设梦的情境,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当然,我们也从中体会到东坡以“梦”入词的无奈与解脱。
关键词:意象;东坡;梦;艺术手法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文学方面堪称全才。
不过,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词。
他做出了“以诗为词”的变革,用词来抒发政治抱负、倾吐人生感悟、诉写平凡生活。
革新了词风,使词能在文学上与诗平分秋色,开豪放词派,一扫词坛柔靡之气。
东坡虽是豪放派的“开山鼻祖”,但他也为婉约派注入了新鲜健康的血液,是词坛当之无愧的“泰斗”。
通读东坡词,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许多词中都写到了“梦”,通过创造梦境、梦觉,把自己的人生感悟通过“梦”这个意象来表达。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1]那么东坡词中的“梦”寄托了怎样的感情?写梦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词人又为何钟情“梦”这个意象呢?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和了解!一、写“梦”的意义(一)以梦表情东坡用“梦词”表达了复杂的感情,这“情”有爱情、友情,也有师生情。
东坡一生,可谓饱尝忧患,在新旧党之争的夹缝中,在倍受艰辛的人生旅途中,他坦荡乐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泰然让人感叹不已!世态苍凉,人情淡薄,逆境中的真情最能给人心灵上的抚慰。
论“东坡范式”——兼论唐宋词的演变
论“东坡范式”——兼论唐宋词的演变
唐宋词是中国诗歌中的重要分支,文化底蕴、风格、题材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表现,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是诗人苏轼的文学风格。
苏轼的写作风格被称为“东坡范式”,具有强烈的史学、哲学、文学修养和笔墨技巧,他的作品成为唐宋词的标杆之一。
论“东坡范式”,首先需要理解它所指的是什么。
苏轼是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名士、官员,他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小品、人物传记等多个方面,在文学界具有极高的影响力。
而他的“东坡范式”则是指以宋代诗人苏轼为代表的一种文学风格,以史学、哲学、文学为主要修养,以古雅凝练为特色,用笔豪放、灵巧精湛,富于变化和创新。
结果,唐宋词的演变也在这种笔墨技巧下逐渐显现。
在唐代,唐诗繁盛,唐诗风格主要表现为文字平仄韵律刚健、用典严谨准确,诗人主要关注风景、人物、政治、爱情等各方面,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
而宋代,文学氛围发生了巨大变化,诗人们注重文学修养,具有强烈的智慧、感性与艺术形态,这种取向主要表现为词体。
无论是唐代还是宋代,众多文学大家都留下了千古奇作,但是不同的时期也体现不同的特色。
在唐代,诗歌语言丰韵、优美,表现强调的是个人情感;而宋词则多与修辞学、写意和诗歌理论有关。
同时,上下句、头尾韵、反复、借景、抒情等构成词的良好途径,在宋代词体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总体来看,唐宋词的演变自唐代到宋代发生了巨大改变,史学、哲学、文学修养成为更为重要的方向;另外,范仲淹、“苏门四学士”等一批大文豪也将人物生活、风景、抒情等方面写得淋漓尽致,使得唐诗宋词成为中国文学的宝贵财富。
论东坡尺牍的文献价值
论东坡尺牍的文献价值
东坡尺牍的文献价值
东坡尺牍是苏东坡先生留给世人一份宝贵的遗存,目前又称为中国古代文献和
史学文献,它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极为宝贵。
首先,东坡尺牍对中国古代史学文化有着重要的贡献,其主要记载的内容涉及
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学、政治、财经、礼仪、经学等领域,充分展现出中国古代的文化特点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东坡尺牍的文学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从尺牍的内容上看,我们可以发
现苏东坡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他对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写作技法、写作主题和论述方式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其见解对促进我们更新中国古典文学,不断发展中国文学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东坡尺牍还具有审美价值,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尊重传统、求真务实、
尊老爱幼、弘毅宽容、尚德谦虚的时代氛围。
这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尊重,也反映了一种文明的精神,从而教给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哲学思想。
总而言之,东坡尺牍的贡献对我国的历史、文学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
文献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亟需我们时刻保护东坡尺牍,并且弘扬东坡文化和思想精神,让它流传于千古。
徐渭《评朱子论东坡文》原文及鉴赏
徐渭《评朱子论东坡文》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徐渭《评朱子论东坡文》原文及鉴赏【导语】:〔明〕徐渭夫子不语怪,亦未尝指之无怪。
论苏东坡作文800字
论苏东坡作文800字苏东坡(1037年-1101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
他的文字富有情感、充满生命力,一直是文学界的楷模。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社会的关注。
苏东坡的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文化人治天下,以品格立身”。
他在他的作品中,提倡儒家的文化和礼仪,同时也强调了人格的重要性。
他强调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担当治理大业,只有真心对人民负责的人才能受到人民的信任。
在苏东坡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于社会的关注。
例如,他在《赤壁怀古》中,通过赤壁之战的历史故事,表达了他对于国家未来的关切。
他以汉朝名将周瑜的形象,抒发了他对于正直、明智的向往,并敦促社会上的各路英雄本着这样的品质理解当下的积极面以及珍视他们所创造的历史。
苏东坡的文字刻画了人性的光辉。
他笔下的人物呈现出人性在不同场合下的变化和体现。
例如,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了“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不啻东流海洋,日月之光变幻其间,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他通过笔下的自然景观,呈现了宇宙中的微小而美好的事物,提醒读者珍爱那些让生命更加充实的片刻。
苏东坡的作品充满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
通过他对于人生历程的思考和对于自然环境的把握,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独特性。
在他的作品中,从个体到自然、从历史到生命,在接续转化中形成了一个自洽致远的世界观,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怡人的诗理。
苏东坡的语言流畅诙谐。
他的语言具有清晰明了的表达,通俗易懂,充分反映了他的社会地位及文化素养。
同时,他也有着幽默风趣的一面,例如他在《念奴娇·登吴公门泪尽杨柳依依》中写到“又闻子规啼啼泪眼问夫妻”。
这样简单的诗句,却充满了伤感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直抵人心。
他的作品结构合理,篇章收放自如。
苏东坡善于用段落讲述生命的思考,利用章节呈现丰富的情感,并通过一系列意象的交错、运动和变化,逐步展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他对于生命的感悟。
论苏轼词的创新及其影响
论苏轼词的创新及其影响论苏轼词的创新及其影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先生,在历史上被誉为文学家中的巨擘。
他一生中涉猎广泛,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坛领袖,更是一位具有卓越才华的词人。
苏轼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旨在探讨苏轼词在创新方面的贡献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首先,苏轼在词的写作技巧方面进行了创新。
他以自由自在的笔法、自由格律和随心所欲的构思,为词赋予了多样的韵律和表现形式。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了咏史叙事的手法,展现了激荡的壮丽场面,使词作具有史诗般的气势。
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描绘了山水与人文之间的和谐,使词作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苏轼还倡导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理念,使得词作更富有意境和艺术性。
其次,苏轼的词作表现了他的个性与情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苏轼通观天下、洞察社会,他坚持诗情与人情相结合的创作原则,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融入到词中。
他以深情厚意、真挚自然的语言,表达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久别家园的思念之情。
他在《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中,以诗意的文字,表达了对人生虚幻和世事变幻的感慨。
这些意境深远的作品,不仅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触动,也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苏轼的词作展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
苏轼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他以平和的心态和独立的思考,对政治、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他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揭示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
他在《赤壁赋》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表达,表明了他自由不羁的个性和崇尚英雄气概的精神。
这些作品以直观的方式展示了社会弊病和人性弱点,引发了读者对社会改革和人性解放的思考。
苏轼的词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范例,也启发了后世词人们对自由表达的思考。
苏轼人物评价300字
说到苏东坡,那可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千古风流人物,大家对他的评价都是不一样的,而我最敬佩的却是他的乐观。
他被贬官后从来没有爬起来过,但是在苏东坡的心中,永远都是明亮的,因为他会打开一扇心灵的窗户,让那些忧伤的事情随风而去,越飘越远。
无论怎样,他的内心总会这样想:你贬我官,没关系,我就喝酒吃肉,一样照常过日子,你说我,骂我,也无所谓,我依然悠闲自在。
就像他写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以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天尽也,而又何羡乎?””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等等。
他面对的所有事情都是乐观向上的,同样是眉山人,又有几个能同他一样?。
苏轼简短评价
苏轼简短评价1.你如何评价苏轼(简短一点)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了他的出现,中国,也许等待了一千年,又一千年他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华,是凡人而又超凡;他的思想,出于瞬间而又影响深远;他的性格,既洒脱而又有常人的一面。
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不仅仅是文学——巨子。
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它永远不灭的那一份诙谐,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他长于散文创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名篇佳作脍炙人口,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和人文精神。
他的诗,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巧妙结合起来,多姿多彩,美轮美奂,代表了宋诗最高水平。
他的词,清新豪健,题材广阔,挥洒自如,气势磅礴,开创了豪放词风。
他的书法、绘画,也都达到了很高水平。
除此之外,在哲学、茶道、烹饪、养生、园林艺术方面,他都有独到的造诣。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他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人品、学问、才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浑然一个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
更足称道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
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
苏轼论文
一蓑烟雨任平生谈苏轼的人生苏轼又名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即唐代李白之后又一文学巨匠,他创造了宋代文学的高峰,然而苏轼的仕途却充满了坎坷与不公,在崎岖的忠君爱国之路上,他却依旧充满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大度与豪放。
本来诗人本性与官场生活是处处相悖的,两者时时处处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一种是带着面具的政客,一种则是肝胆赤诚的诗人。
正是在这夹缝中生存的苏轼显示了他超凡的人格。
从苏轼从政的开端来说,可以说是相当顺利的,苏轼兄弟一举成名,之后曾先后担任“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祥府判官”,杭州通判等职,可以说此时的苏轼诗春风得意的,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助他在仕途上青云直上。
但是如果没有以后的坎坷也许就不能体现出苏轼的伟大人格了。
时势造英雄,历史上的政治风云最终造就了苏轼这一文学奇才。
命运的转折随之而来。
苏轼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主张,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于是最后于王安石一排反目成仇,并受到王一派的排斥和迫害。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然而这并不能打击苏轼建功立业的热情,也正是在此时他在困顿中做出了不朽的前后《赤壁赋》,前《赤壁赋》中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
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
后《赤壁赋》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
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句句都是冬景,鲜明地反映出不同季节山水面貌的变化,勾勒了两幅截然有别的江山景色图,可见作者描景状物的传神。
多维角度审视苏东坡议论文1200字
多维角度审视苏东坡议论文世间本无所谓对与错,思想使然。
善恶,黑白,对错,本就无严格的界限,只是人们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看待罢了。
从一面来说,苏东坡乐观豁达,耿直敢言,豪放率真;但从另一面来看,也可以强调指出他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擅长社会交往,不擅政。
苏东坡的优点显而易见,能让我们备受感触和启发,如果反观之,奈何不能信念悟出一种生活态度。
优点之一:乐观豁达,随遇而安我们都知道,苏东坡被贬过很屡次。
总算作为一个满怀斗志与才慧的爱国诗人,官场失意,心里难免会抑郁不平。
但他就如任何一个平凡人一样,就此消沉懊恼了吗?“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饮酒第一种是他遣怀苦闷的一种形式;希冀是他至存高远的体现;豪放是品性他豁达才智的必然结果!纵使身旁荆棘丛生,亦相信风雨后总会有晴开月朗;纵使堕入万丈深渊,亦有在地狱中也能比过天堂干劲的斗志与决心。
反观之一:苏东坡是人,不是神。
正如《后赤壁赋》中写道“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他也在出入世往来的问题上感到过迷茫。
虽然他也写不羁过很多豪放乐观的诗文,但大多数诗文中也反映出他的情感矛盾。
《前赤壁赋》中,客人所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未尝不是他自己内心深处的叹息。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亦寓暗伤球盖之感。
纵然一个人再伟大超群,终究还是拥有着人之常情。
优点之二:耿直敢言,洒脱率真苏东坡是那位爱国诗人,他在政治上有自己的远见才气。
他明智地发现了新法的弊端,不顾自身安危毅然的记下安危了《上神宗皇帝书》。
他的这种勇敢,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点赞!他也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敢于同那些腐败官员决不作斗争,他那孤高自许,蔑视颓废的高雅苦闷也值得我们钦佩。
反观之二:苏东坡的本钱耿直敢言显然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接连被贬甚至入狱。
俗话说:“处事树为模,本固任从枝动摇;立身钱作样,内方还要外边圆。
”他的以为不知变通让他得罪了很多权贵,太他的为人处世太不埋怨后果。
论苏轼的人生观论文
论苏轼的人生观论文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书法家。
他在文学上独步一时,被誉为“苏门六一”之一,对宋代文学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诗文中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思考,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人生观念。
本文将从苏轼的人生观论文出发,探讨苏轼在其诗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
苏轼在其诗文中展现出对生命的珍惜与追求,他认为人生短暂而宝贵,应当珍
惜每一个当下。
在他的诗篇中,常常表达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慨与领悟。
比如《临江仙·夜泊牛渚怀古》中写道:“生而知之者尽欢,死而后觉者长乐。
”这句诗表达
了对生命短暂的深刻认知,呼唤人们珍惜眼前,珍惜当下的美好。
此外,苏轼还强调了人生的坎坷与变幻,认为人生充满挫折与磨难,需要从容
面对。
在他的诗篇中,常常表现出对逆境的坦然与豁达。
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中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这句诗表达了对人生波澜起
伏的认知,呼唤人们在挫折与失败面前不气馁,在岁月沉淀中追求卓越。
综上所述,苏轼在其诗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无不体现出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他倡导珍惜当下,从容面对人生坎坷,坚守初心,追求卓越。
这些人生观念不仅贯穿于其诗文之中,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迪着人们热爱生命,顽强前行。
愿我们都能像苏轼一样,活出精彩的人生,不负光阴,不失初心。
—感谢您阅读本论文,苏轼的人生观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东坡
我喜欢苏东坡,说这句话的时候很轻松,似乎没有太多的负担与情感投入,但往往喜欢一个人到了某种程度的时候,反而会对喜欢的人觉出一种轻松,而不是负担。
我这么说,不会让人以为我有断袖之癖吧,那么就开始从他的词风谈起吧。
这是个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名字,所以就不必我多费口舌来说明我要说的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了。
这就是名人的好处。
那么下面就转入正题了。
众所周知,词分豪放与婉约两体,而东坡正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
而说到词的分派,我们不妨简单地说说词的起源与发展。
一般认为,词产生于唐代,而流行于中唐以后。
最初的词只是为了适应古代乐曲歌唱的需要而创作的。
到了中晚唐,这种既适于歌唱,又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体裁开始走向成熟,在音节和句型长短方面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格律。
晚唐以后,词不仅在格律上逐渐成形,而且在情志的抒写上也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但多以女性生活和爱情以及个人的小天地为主要描写内容,以娱乐遣兴为主要创作目的,以词藻工丽、篇章精美为表现风格,《花间集》便是这一时期词作的代表。
在东坡之前的传统观念之中,词就是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的内容为正体的,而到了东坡手里,则首先在扩充词的境域上求得变化。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如游猎、登览、怀古、感遇等,统统驱使笔下,“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这种意象的扩大,便使人自然而然产生出一种“曲子缚不住”的感想来。
有人评东坡词,说震铄耳目,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最;沦浃肌髓,则推《水调歌头·中秋》为首,很是恰当。
两词有个共通之处,就是它们都努力使精神升华进入一种崇高而深遂的境界,在那里俯瞰有缺陷的人生,那么人生的缺陷也便不在话下了。
其实东坡的豪放词在他全部的词作里头仅占有很小的比重,这从词人的创作倾向来看,似乎了称不上主导方面,然而却是东坡词成就中最引人瞩目的地方。
也因为了这样的一小部分,而被冠以豪放词人的名号。
东坡有大量的婉约词,亦有大量的作品不易归类。
如在黄州所作的那所《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这首词,上阙倒满象婉约词的,缺月、疏桐、幽人、孤鸿,一种悲愁感叹的意味。
但到了下阙却似乎词锋一转,摆脱了那种一味的悲愁感叹,反而有点决绝的想与世俗抗争。
所以真的很难说到底该把它归入何种风格的词去。
其它的婉约词,我们随便便可以举出许多,如那首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等等。
有机会我们可以就其婉约面再作详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苏东坡是一个感情多方面的人,平常为我们所熟知的豪放一面,只是他性格的一部分而已。
苏东坡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他的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他的画留下了“胸有成竹”的典故;他的书法更是在当时位列“四大家”之中;他的诗在宋诗中也是居于一流水平,直指盛唐。
而他在词方面的成就,更是在开创豪放一派之余,兼容并蓄,写得多种风情的词篇。
下面就以他的一篇悼念亡妻的《江城子》为例说一说吧。
说到悼亡,我们还得先从悼亡诗开始谈起。
出现得比较早的以“悼亡”为题的诗,当属西晋时潘岳的《悼亡诗》。
潘岳在当时与陆机齐名,作品多谄事权贵和抒写伤春悲秋之情,文辞华靡,无甚可取。
倒是他的《悼亡诗》写得情真感人:“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坏永幽隔。
……望庐思其人,回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诗甚长,摘几句以见一斑。
全诗以时光流逝、幽明永
隔,而所居之庐、室,所用之屏、翰墨等物犹在,人面却已不知何处的悲情道其深情,倒也不失为名作,开悼亡诗之新风。
而悼亡的风格,到了苏东坡手里则为之一变。
先叙述一下这首词的背景吧。
苏东坡的结发妻子王弗,是眉山青神人,十六岁时与比他大三岁的苏东坡成婚,婚后两人恩爱,生有一子苏迈。
东坡《亡妻墓志铭》写道:“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
”颇有“红袖添香夜伴读”的味道。
有道是恩爱夫妻不到头,他的这位贤娇妻、贤内助竞于二十七岁上不幸病逝于京师,连老苏明允都为之悲痛不已,“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
他日必葬诸其姑之侧。
‟”(《墓志铭》)意谓应将她与苏轼的生母葬在一处,可见对这位贤儿媳,老苏也是挺疼惜的。
十年后的一个夜晚,苏轼在密州作了一个梦,梦见与亡妻住日的缠绵,醒来不禁泪下,作了这首有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追念亡妻。
宋代诗歌后人多认为难得好诗,而词则是当时的流行的文学样式,宋词在后世也是声誉颇高的。
但运用词的形式来悼亡,则以东坡此作为首唱。
其词云: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词意是明白如话的。
生死永诀、幽明路隔,何况“十年”、“千里”,于时于空,都绝无相逢的可能!“不思量”,故作决绝语,实际上是思量得太深、太苦了;偏生“自难忘”,刻骨铭心,自然推不去、躲不开了。
逝者留给生者的是永恒不改的回忆,而岁月却不住地给活着的人添加着憔悴与衰老,“纵使相逢应不识”,这真是生者的悲剧。
所以在梦中见到当年临轩梳妆的倩影,词人只有百感交集,泪眼相对了。
而“相顾无言”,仍未诉积愫、“话凄凉”,错过了如此短暂而珍贵的机会,词人醒后,又该是何等的惆怅!读者也同词人一样,“料得年年肠断处”,懂得了作者永久的深情与悲哀。
读这样的词的时候,我们很难相信这就是那位怀抱铜琵琶,高唱“大江东去”的苏东坡,不过正是这样的丰富的东坡,才让我们如此的喜欢他,千百年来,一如既往的喜欢着!
黄州,对于别人也许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地方,但这个地方对于苏东坡,却是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的,因为这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而要说到黄州对于苏东坡的这种特殊意义,我们就不能不从头说说那场宋代最大的一场文字——乌台诗案了。
东坡才高名显,免不了要引来许多人的妒忌,而他又是那样纯粹的一个文人,对于身外之事一向并无防范的,所以这一场冤狱来得既有点突然又有点必然的味道。
诗案发生的时候,苏东坡四十三岁,正值壮年,人生最可得意的时期,刚从徐州移知湖州,上任才三个月,就因为新党的纠弹而被押入汴京御史台狱。
而罪证就是他的诗作,当时给了一个浑名叫“诗帐”。
这就是我喜欢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