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药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它以

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动学、药效学、毒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规

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推动医

学与药理学发展为目的。

2.稳态血药浓度:药物在连续恒速给药或分次恒量给药过程中,血药浓度会逐渐增高,经过4-6

个半衰期可达稳定而有效的血药浓度,此时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血药浓度相

对稳定在一定水平,这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

3.药源性疾病:药物诱发性疾病,药物作为致病因子而引起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结构损害并具

有相应临床过程的症候群。它不仅包括药物正常用法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而且包括由

于超量、误服、错用以及不正常使用药物引起的疾病。

4.治疗药物监测(TDM):以药代动力学原理为指导,分析测定药物在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浓度,

用以评价疗效或确立给药方案,使给药方案个体化。

5.累积系数Rc:药物达稳态的平均血药浓度(C)与一次给药后的平均血药浓度(C1)之比值。

6.绝对生物利用度(F)=口服AUC/静注AUC。AUC(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进血液循环的相对

量或吸收程度。

7.相对生物利用度=受试品的AUC/参比品的AUC。

8.配伍禁忌:向静脉输液瓶或注射器内加入药物(一种或多种),由于药物物理化学反应而出现

沉淀、氧化、分解失效,即配伍禁忌。

9.负荷剂量:凡使首次给药达到稳态水平的剂量称为负荷量。

10.抗生素后效应:将细菌暴露于浓度高于MIC的某种抗菌药后,再去除培养基中的抗菌药,去

除抗菌药后的一定时间范围内(常以小时计)细菌繁殖不能恢复正常,这种现象称为抗菌后

效应或抗生素后效应。

11.表观分布溶积(V d):进行药代动力学计算时,可设想药物是均匀分布各组织和液体,且其浓

度与血液中浓度相同,在这种假设条件下药物分布所需要的容积称为表观分布容积。V d=D t/C t

(单位:L/kg)

12.特异质反应: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患者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

13.半衰期:包括生物半衰期和血浆半衰期,通常是指药物的血浆消除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

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而生物半衰期指药物效应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半衰期可用消除速率

常数(Ke)计算。常以T1/2表示,单位为min或h。

14.生物等效性(BE):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给予相同的剂量,其吸收速

度与程度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

15.双盲双模拟:A药组加B药安慰剂,B药组加A药安慰剂,则两组均分别用一真一假两种药,

外观与气味均无不同。

16.非线性动力学过程: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都是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跨膜转运的,此时药物

的转运速率与生物膜两侧的浓度差无关。因对数坐标图上的药物-时曲线的下降部分呈曲线,

故称非线性动力学。

17.药物相互作用:从广义上讲,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其中一种药

物的作用受另一种药物的影响。从狭义上讲,通常指两种或以上的药物在病人体内共同存在

时而产生的一种不良影响,可以是药效降低或失效,也可以是毒性增加,这种不良影响是单

独应用一种药物时所没有的。

18.抗菌谱:泛指一种或一类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类、属、种范

围。

19.GCP:(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是有关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

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凡药品进行各期临床试验,包括人体生物利用度或生

物等效性试验,均须按GCP进行。

20.新药:新药系指我国未生产过(未上过市)的药品。增加新的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制成新

复方制剂和改变剂型的亦属新药范围。

21.时间依懒性抗菌药物:指抗菌药物的杀菌活性与抗菌药物同细菌接触的持续时间成正比,即

药物的抗菌疗效取决于药物在组织中浓度维持在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上的持续时间。特点:

1 当血药浓度超过对致病菌的MIC(最低抑菌浓度)以后,起抑菌作用并不随浓度的增高而

显著增强,而是与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密切相关;2 PAE(抗菌后效应)较短

或没有PAE(抗菌后效应)。主要包括: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胺类、碳

青霉烯类、万古霉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等最佳给药方式:小剂量均匀分次给药,甚

至持续给药

22.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指抗菌药物的杀菌活性与抗菌药物的峰浓度有关,即血药峰值浓度越高,

对致病菌的杀伤力越强,杀伤速度越快。特点:1 抑菌活性随着抗菌药物的浓度升高而增强,

当血药峰浓度(Cmax)大于致病菌MIC 的8~10倍时,抑菌活性最强;2 有较显著的PAE。主

要包括: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和硝唑类等。最佳给药方式:采用分次给药,或联合应用其他

抗生素。

23.安慰剂:是一种“模拟药物”。其物理特性如外观、大小、颜色、剂型、重量、味道、和气味

都要尽可能与试验药物相同,但不能含有试验药的有效成分。如含乳糖或淀粉的片剂或生理

盐水注射剂。

24.安慰剂效应(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治疗,但却“预料”

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25.麻醉药品: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滥用或者不合理使用,易产生身体依赖性

和精神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二、填空题

1.目前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有:磺酰脲类、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类型。

2、不良反应的判断的五原则包括:①疾病发生的时间性;②对其他致病因素的排除;③其他有关文献的支持;④撤药反应;⑤激发试验。

3、保护受试者利益,药物临床试验前必须进行:①方案先报伦理委员会审批;②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4、药代动力学缺陷有:药物氧化代谢酶多态性、结合代谢多态性、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多态性、水解代谢缺陷等类型。确定病人是PM,EM型的方法有:基因类型检测、代谢比例测定。

5、支原体肺炎选大环内酯类;耐药金葡菌感染可选用苯唑西林、甲氧西林等。

6、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研究方法包括:个例报告、综合分析、记录联结、病例对照研究、队列调查。

7、Ⅱ期临床试验其设计应符合4RS,是指①受试对象的代表性;②实验的可重复性;③实验的随机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