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完整版)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
![(完整版)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https://img.taocdn.com/s3/m/86d3a245195f312b3069a566.png)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
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
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
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导剂。
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药理学考试重点
![药理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8516aa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0.png)
药理学考试重点1、受体、激动药、拮抗药、治疗指数概念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号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激动药:为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和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治疗指数(TI):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
2、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1)药物方面的因素:a.药物剂型:相同药物不同剂型,药物吸收速度和吸收的量可能不同,导致药物起效时间和作用强度的差异。
b.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联合用药可能在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发生相互作用致药物作用改变。
(2)机体方面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病理和心理因素对药物作用均可能产生影响。
3、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及代表性药物M、N受体激动药(氨甲酰胆碱)胆碱受体激动药M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拟胆碱药N受体激动药(烟碱)胆碱酯酶抑制药可逆性抑制剂(新斯的明)不可逆性抑制剂(有机磷酸酯类)拟似药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麻黄碱)α1、α2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α1受体激动药(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α2受体激动药(可乐定)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β1、β2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β1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β2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胆碱受体阻断药M1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N受体阻断药N1阻断(美卡拉明)抗胆碱药N2阻断去极化(琥珀胆碱)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非去极化(筒箭毒碱)α1、α2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阻断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β1、β2受体阻断药(无内在活性,普萘洛尔;有内在活性,吲哚洛尔)β1受体阻断药(无内在活性,阿替洛尔;有内在活性,醋丁洛尔)α、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药(利血平)4、临床常用镇静催眠药主要类别、代表性药物,各类药物的主要特点(1)苯二氮卓类:代表性药物有地西泮(安定)、三唑仑等,其特点是有较好的抗焦虑和镇静催眠作用,安全范围大。
药理学考试重点大题总结
![药理学考试重点大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6408a26aaea998fcc220ea5.png)
药理学科考试重点大题总结一.肾上腺素和阿托品肾上腺素:【作用机制】:非选择性的α,β受体激动剂【药理作用】:(1)心脏:作用于窦房结、传导系统和心肌的β1受体,从而加速心率,加快传导,加强心缩力,心输出量增加(正性缩率作用)。
(2)血管:激动α1受体,皮肤、粘膜、内脏血管收缩,激动β2受体,骨胳肌、冠脉血管、肾脏血管扩张。
(3)血压:小剂量----β受体激动作用占优势,心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或下降。
较大剂量----激动α受体作用显著,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α受体阻断药可使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翻转。
(4)支气管:激动β2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激动α受体,使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降低其通透性,有利于消除粘膜水肿。
(5)代谢:组织耗氧增加,血糖、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
激素中胰岛素的分泌受到抑制。
【血流动力学特征】: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外周阻力↓【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差,皮下注射导致血管收缩而吸收差,选择肌肉注射。
【临床应用】:(1)心脏骤停(2)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等(3)与局麻药配伍及局部止血。
(4)治疗青光眼【不良反应与禁忌】:心悸、烦躁、头痛、血压升高、心律失常。
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甲亢患者禁用。
新三联: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阿托品【作用原理】:竞争性拮抗Ach或其它M受体激动剂对M受体的激动作用。
【药理作用】:(1)松弛内脏平滑肌(2)眼:散瞳,升高眼压,调节麻痹(与毛果芸香碱的调节痉挛作用相对)(3)抑制腺体分泌(4)心血管系统:小剂量,阻断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上的M1胆碱受体,从而减少突触中Ach 对递质释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减慢心率的作用。
大剂量时,阻断窦房结M2受体,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因而心率加速,促进房室传导。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5)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中枢兴奋现象。
药理学 考试重点 整理版
![药理学 考试重点 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dbfcb4c77da26925c5b02d.png)
1.Pharmacology(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互相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学科。
2.Pharmacodynamics(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或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
3.Pharmacokinetics(药物代谢动力学):机体对药物的影响或在机体的影响下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
4.简单扩散:非极性药物分子以其所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成为简单扩散。
7.首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进入门静脉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须经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于胆汁排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
(舌下给药可避免)9.肠肝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出,经胆汁排入肠腔的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肠肝循环。
13.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15.生物利用度: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称为生物利用度。
16.清除率(CL):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17.表观分布容积(Vd):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到达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称为表观分布容积。
18.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19.副反应: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为副反应。
31.量效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例,这就是剂量—效应关系。
34.效能(最大效应Emax):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
药理学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42cd85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9.png)
药理学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药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1/ 4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第三章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一、 M、 N 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1、 M 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 N 样作用:激动 N1 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
激动 N2 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二、 M 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三、 N 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药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药理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73606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a.png)
药理必考知识点总结1. 药物吸收药物吸收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到血液循环中的过程。
药物吸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的性质、给药途径、药物的剂量等。
吸收速度和程度对药物的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药物吸收的途径主要有口服、皮肤吸收、注射和吸入等。
口服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用药后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到血液中。
而皮肤吸收是一种局部给药的途径,药物可以通过皮肤直接进入血液中。
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体内,快速达到药效的方法。
吸入是将药物通过呼吸道吸入体内,可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和肺部。
2. 药物分布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机体内的分布和扩散的过程。
药物的分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的脂溶性、蛋白结合率、血管灌注率等。
药物通过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中,药物的分布差异对其药效产生影响。
药物在分布过程中可以局部作用也可以全身作用,这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质以及分布的特点。
药物分布的不均匀性是药物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3.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过程,主要是在肝脏中进行的。
药物经过代谢后往往会产生活性代谢产物或者无活性代谢产物,影响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药物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药物代谢的种类主要有氧化、还原、水解和酰基转移等。
药物代谢对于药物的作用时间、毒性和药效有着重要的作用。
4. 药物排泄药物排泄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清除和排出的过程,主要通过肾脏、肝脏、胆道、肺和肠道等途径进行。
药物排泄速度和途径影响着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从而影响着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药物在排泄过程中会发生药动学参数的变化,例如清除率、半衰期等。
药物在排泄过程中还会发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5.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具体过程。
药物有着多种作用机制,例如激动、抑制、拮抗等。
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与受体、酶、离子通道等生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药理学重点总结
![药理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e4a81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42.png)
药理学重点总结1.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1)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诱发加重感染:抑制免疫消化系统并发症心血管系统高血压骨质疏松、糖尿病、癫痫禁用(2)停药反应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反跳现象隔日疗法的用法和优点用法:早晨、隔日、一次给药,每天只给一次,构成一次高峰8产生一次抑制优点:减少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2.口服降糖药物分类磺酰脲类:格列苯脲双胍类: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曲格列酮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3.抗菌药物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影响核酸和叶酸的代谢4.耐药机制1)产生灭活酶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3)改变外膜的通透性4)影响主动流出系统5.四代头孢的作用比较6.氨基糖苷类不良反应(1)耳毒性:前庭神经:头晕、视力减退、眩晕、共济失调耳蜗听神经:耳鸣、听力减退、永久性耳聋(2)肾毒性:蛋白尿,管型尿、血尿,氮质血症、肾功能降低,避免与肾毒性药物合用。
(3)神经肌肉麻痹作用,避免与肌松剂合用,一旦中毒,可使用肌松剂新斯的明、钙剂解毒。
(4)过敏反应:链霉素仅次于青霉素7.复方新诺明:5:1(1)作用环节相似,双重阻断四氢叶酸的合成(2)扩大抗菌谱减少耐药株的产生,延缓耐药性,(3)药代学参数相近(4)协同作用减少不良反应8.消化系统药物抗酸药H2受体阻断药抑制胃酸分泌药H+K+ATP酶抑制药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的药物M胆碱受体阻断药抗幽门螺杆菌药胃泌素受体阻断药9.平喘药分类一、抗炎性平喘药(一)糖皮质激素二、支气管扩张药(一)肾上腺受体激动药(二)茶碱类(三)M受体阻断药三、抗过敏平喘药(一)肥大细胞膜稳定药(二)H1受体阻断药(三)抗白三烯药物10.肝素(体内体外)抗凝机制: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增加其活性。
临床应用:治疗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栓塞性疾病。
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心血管手术及外周静脉术用于体外抗凝如心血管手术、心导管检查和血液透析时防止血栓形成。
药理学考点大全-重点总结-试题总结-期末考试必备
![药理学考点大全-重点总结-试题总结-期末考试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97019ebafab069dc502201aa.png)
药理学考点大全-重点总结-试题总结-期末考试必备药理学一、名解: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2.药效学: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又称药效学。
4.首关消除: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致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10.治疗指数:通常将药物的的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12.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出,经胆汁入肠腔的药物可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较大药量反复进行肠肝循环可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和作用时间。
13.半衰期: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平衡状态后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14.不良反应:药物引起的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引起的疾病称药源性疾病。
16.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吗啡,Adr,ACh17.耐药性: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分为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
固有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的耐药性。
获得性耐药性是细菌与药物反复作用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或消失,大多由质粒介导,但亦可有染色体介导。
二、填空题1.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一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称为药效动力学。
二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称为药代动力学4.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_ 副作用_,_毒性反应_,_变态反应,_继发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类型。
8.氯丙嗪可与_度冷丁(哌替啶)、_异丙嗪_配合组成冬眠合剂。
9.阿托品在眼科的应用①_治疗虹膜睫状体炎;②扩瞳作眼底检查。
对眼的影响有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11.毛果芸香碱用于虹膜炎的目的是防止_虹膜与晶状体粘连_ 。
对眼的影响有①缩瞳②降低眼内压③调节痉挛13.阿司匹林的解热阵痛抗炎主要机制是:抑制体内环氧酶,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药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药理学考试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b80626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1.png)
作用:指药物在治疗时,机体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毒性反应:指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的加剧;治疗指数TI:药物LD50/ED50或T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首关消除:某些药物在通过胃肠壁和肝时可被酶代谢失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物量减少;物利用度:指药物经过吸收并经首关消除后进入体循环的相对份量和速率;观分布容积Vd:指药物吸收达到平衡或稳态时,体内药物总量A按血药浓度C推算,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清除率:指单位时间内能把多少容积血中的某药全部清除消除半衰期:又称血浆半衰期,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耐受性:指在多次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保持药效; 耐药性: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又称抗药性药物依耐性:反复使用某些药物后,使病人产生一种强烈渴求用药的欲念,强迫反复连续用药,其目的是感受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停药所引起的难以忍受的痛苦,常可对该药产生耐受性;抗菌谱:指抗菌药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抗菌后效应: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抗菌药物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跨膜转运的方式:跨膜扩散,载体转运,滤过,胞饮等方式,主要经过跨膜扩散和载体转运方式离子障:离子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低,不易通过细胞膜,而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称为~;影响:在酸性尿中,非离子型药物增多,极易通过肾小管的细胞膜扩散而被再吸收;而在碱性尿中则相反,离子型药物增多,脂溶性降低,不易通过肾小管细胞膜的再吸收而迅速随终尿排泄;﹡:在酸性尿中,弱碱性药物解离多,排泄快,重吸收少;在酸性尿液中,酸性药物解离少,排泄少,重吸收多;★毛果芸香碱 M受体激动剂药理作用:主要作用于眼和腺体1眼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2腺体使腺体分泌增多,以汗腺和唾液腺分泌增多最为明显临床应用: 1青光眼 2 虹膜炎★新斯的明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药理作用: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最强临床应用:1重症肌无力 2腹气胀和尿潴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可用于非去极化型骨骼肌松弛药注意:可用于筒箭毒碱过量时的解毒作用,,琥珀胆碱过量不能用该药;★有机磷中毒机制:有机磷酯类进入机体后,分子中亲电子性的磷原子与胆碱酯酶的酯解部位丝氨酸的羟基牢固结合,生产难以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结果使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的积聚,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包括M样症状,M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机磷诊类中毒的防治措施:1预防严格执行农药管理制度2急性中毒的治疗:A迅速切断毒源,,包括转移毒场,清洗皮肤,洗胃等 B积极使用解毒药,及早,足量,反复地注射阿托品,严重者要与胆碱酯酶复活药合用★阿托品药理作用:1腺体唾液腺和汗腺对阿托品最敏感2 眼: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3平滑肌松弛内脏平滑肌4 心脏 ,调节心率 ,房室传导阻滞,5 血管和血压的影响6中枢神经系统临床应用:1解除平滑肌痉挛 2抑制腺体分泌3眼科治疗虹膜睫状体炎,验光配眼镜,检查眼底4 抗心律失常 5抗休克 6 解救有机磷酯类中毒★山莨菪碱特点:对平滑肌解痉作用的选择性较阿托品高东莨菪碱特点: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较强,临床主要用于麻醉前给药,,还有抗晕动病和抗震颤麻痹的作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分类及临床应用:1a 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临床应用:1休克,2药物中毒引起的低血压3上消化道出血2a,B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临床应用:1过敏反应 2 心脏骤停 3支气管哮喘4与局麻药配伍及局部止血3B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临床应用:1支气管哮喘 2房室传导阻滞3心脏骤停★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分类及临床应用:1a 受体阻断药分为三类:①非选择性a 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临床作用:1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2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发生外漏 3用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此病骤发高血压危象4抗休克 5充血性心力衰竭② a1受体阻断药③a2受体阻断药2B受体阻断药分为三类:①非选择性B受体阻断药②选择性B1受体阻断药③a,B受体阻断剂噻吗洛尔,治疗青光眼临床应用:1心律失常 2心绞痛 3高血压 4其他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腺危象不良反应:1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 2血管反应 3停药反应★ M受体阻断药的代表药物:阿托品N受体阻断药的代表药物:琥珀胆碱,筒箭毒碱★苯二氮卓类代表药,地西泮药理和临床应用:1抗焦虑作用 2镇静催眠作用 3抗惊厥,抗癫痫作用4中枢肌肉松弛作用 5增加其他中枢抑制药的作用★癫痫大发作:苯妥英钠癫痫小发作:乙琥胺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抗精神失常药分类:1抗精神病药代表药氯丙嗪2抗躁狂抑郁症药3抗焦虑★氯丙嗪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一中枢神经系统1 抗精神病作用临床主要用于Ⅰ型精神分裂症2 镇吐作用较强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癌症,放射病,某些药物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呕吐3对体温调节的影响临床用物理降温配合氯丙嗪用于低温麻醉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用于加强镇静催眠药,镇痛药,麻醉药及乙醇的作用5对锥体外系的影响二自主神经系统三内分泌系统用于巨人症的治疗不良反应:1常见不良反应嗜睡,淡漠,无力等2椎体外系反应3过敏反应4急性中毒★抗震颤麻痹药的分类1 拟多巴胺类药物左旋多巴2 胆碱受体阻断药苯海索★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2影响血栓形成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 2凝血障碍 3过敏反应 4水杨酸反应 5瑞夷综合症★吗啡口服后有较强的首关消除,药理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镇痛镇静抑制呼吸镇咳其他瞳孔缩小,恶心呕吐 2心血管系统扩张血管,引起直立性低血压3消化道兴奋胃肠道平滑肌4其他引起排尿困难临床应用:1镇痛 2心源性哮喘 3 止泻★钙拮抗药药理作用:1对心肌的作用2对平滑肌作用3改善组织血流作用4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5对肾功能的影响临床应用:1心绞痛 2高血压 3心律失常 4脑血管痉挛性疾病5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 6肥厚性心肌病 7其他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药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作用机制:1 抑制ACE ,减少ATⅡ的生成2 抑制缓激肽的降解3 抑制交感神经作用4 其他作用减少醛固酮的分泌临床应用:1 高血压 2慢性心功能不全 3心肌缺血★强心苷药理作用:①加强心肌收缩力②减慢心率③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④对血管的作用⑤对神经系统的作用⑥利尿作用临床应用:1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2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房颤,房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强心苷的毒性反应:1 胃肠道反应最常见的早期中毒症状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黄视,绿视,视物模糊3心脏毒性各种心律失常是最危险的毒性反应强心苷中毒的预防:1警惕中毒先兆和停药指征 2监测强心苷的血药浓度3 时纠正影响强心苷毒性的因素★抗心绞痛药作用共同特点:1 降低心脏耗氧量 2 增强心脏供血供氧★肾上腺素B受体阻断药和硝酸酯类合用依据:两药能协同降低耗氧量,对抗硝酸酯类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缩小B受体阻断所致的心室容积增大和心室射血时间延长,互相取长补短;合用时用量减少,不良反应也减少;注意事项:由于两类药都可以降压,如血压下降过多,冠脉流量减少,对心绞痛不利; ★甘露醇是颅脑外伤或组织缺氧等引起的颅内压升高和脑水肿的首先药★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1 非特异性抗炎作用 2免疫抑制作用抗休克4 其他作用血液与造血系统作用,消化道系统临床应用:1替代疗法 2严重感染或炎症 3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4抗休克治疗 5血液病 6局部应用不良反应:1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①类肾上皮质功能亢进综合症②诱发或加重感染③消化系统并发症④心血管系统并发症⑤骨质疏松,肌肉萎缩,抑制伤口愈合2停药反应:①药源性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②反跳现象★胰岛素临床应用 1治疗糖尿病2促进细胞外钾离子进入细胞内,临床用胰岛素,葡萄糖,氯化钾制成极化液,以纠正细胞内缺钾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 2低血糖反应 3胰岛素耐受性★口服降糖药包括磺酰尿类及双胍类主要作用特点:作用慢而弱,适用于轻,中型糖尿病,不能完全取代胰岛素临床应用:1糖尿病 2治疗尿崩症★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 抗叶酸代谢 2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3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4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5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细菌的耐药性产生机制:1 产生灭活酶2 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 3靶位的改变降低4其他可增加抗菌药物拮抗物的产量而耐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1耳毒性 2肾毒性 3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四环素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2二重感染 3对牙齿和骨发育的影响4其他肝脏损害氯霉素的不良反应: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2灰婴综合症 3其他过敏反应★抗肿瘤药物的分类:1影响核酸RNA和DNA生物合成的药物,可分为①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药,如甲氨蝶呤②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的药,如5-氟尿嘧啶③阻止嘌呤核苷酸形成的药,如6-巯嘌呤④抑制多聚酶的药,如阿糖胞苷⑤抑制核苷酸还原酶的药,如羟基脲2直接破坏DNA的结构并阻止其功能的药物,3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4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药理学重点总结
![药理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c0569c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3.png)
一、名词解释生物利用度:指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t=0.693/Ke。
1/2一级消除动力学: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每隔一段时间降到原药物浓度的一定比例。
零级消除动力学:血浆中的药物每隔一定时间消除一定的量。
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首过效应:药物在胃肠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肝药酶诱导剂:能增强药酶活性或加速其合成的药物。
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
肝药酶抑制剂:能减弱药酶活性或抑制其合成的药物。
如异烟肼、氯霉素等。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耐受性:长期反复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
耐药性:长期反复用药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的反应性降低。
神经递质:主要在神经元中合成而后储存于突触前囊泡内,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突触前膜MBC(最低杀菌浓度):指体外抗菌实验中,杀灭供试细菌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MIC (最低抑菌浓度):指体外抗菌实验中,抑制供试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感性降低。
二重感染:又名菌群交替症。
正常人体口腔,鼻咽部,消化道等处有多处微生物寄生,相互拮如真菌和耐药菌乘机大量繁殖,造成新的感染。
效价强度:药物达到一定药理效应的剂量,反应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效能:(增加浓度和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反映药物的二、简答题1、简述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新斯的明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而发挥拟胆碱作用,可兴奋M、N胆碱受体,其对腺体、眼、心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弱,对骨骼肌及胃肠平滑肌作用强。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还可用于减轻由手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气胀及尿潴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竞争性神经肌肉阻滞药过量时的解救。
药理学重点总结
![药理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ecaaa15727a5e9846a613b.png)
一、名词解释:耐受性:指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半衰期:资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毒性反应:指药物在用要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危害性反应。
半数致死量(LD50):反应药物毒性大小的重要数据。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
交叉耐药性:机体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种药物也的敏感性也降低。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阀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黏膜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当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
疫苗;激活一种或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抗菌药物:是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一类药物;属于抗微生物药物的范畴。
抗微生物药物: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化学治疗: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
抗菌谱:是指药物的抗菌范围窄谱: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
广谱:对多数革兰阳性、革兰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还对某些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
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的效应。
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抗生素后效应十分明显。
PAE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固有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的耐药,如肠道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获得耐药性: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疗效低或无效。
1、*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原理及解救措施原则。
中毒的原理:有机磷酸酯类+AChE——磷酰化AChE ---中毒时间过长——酶老化——递质Ach被AChE水解的量减少——突触间隙ACh 堆积——中毒症状。
药理学考试重点
![药理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f5eb5be518964bcf847c2b.png)
药理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2、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P22)3、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P22)4、肝肠循环:部分药物经肝脏转化形成极性较强的水溶性代谢产物,随胆汁排入肠道,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
5、拮抗药:指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6、部分激动药:是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的药物。
7、治疗指数:通常将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指标。
(P23)8、耐受性:是指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增加剂量可恢复反应,停药后耐受性可消失。
9、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0、首关消除:口服给药时,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
11、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相对量。
12、抗菌谱:是指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13、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14、抗生素后效应:抗菌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二、简答题1、毛果芸香碱、阿托品对眼的药理作用。
答:毛果芸香碱对眼的药理作用: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
阿托品对眼的药理作用:扩瞳、升高眼内压和调节麻痹。
2、肾上腺素、苯妥英钠的临床用途。
答:肾上腺素的临床应途:⑴心脏骤停⑵过敏性疾病⑶局部应用⑷治疗青光眼。
苯妥英钠的临床用途:⑴治疗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物;⑵治疗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等中枢疼痛综合征;⑶抗心律失常。
3、普萘洛尔的降压作用机制。
⑴阻断心肌β1受体,使心输出量减少;⑵阻断肾近球小体的β1受体,肾素分泌减少;⑶阻断突触前膜的β受体,减少NA释放;⑷阻断中枢兴奋性神经元上的β受体,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ab52d931b765ce0408145f.png)
问题回答:第一章总论基础知识1、药物运转的基本规律:方式:①被动转运:指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的过程。
简单扩散是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
(影响药物简单扩散的主要因素有:药物分子量的大小、脂溶性高低和极性大小。
pH值对弱酸(碱)性药物转运的影响(弱酸性药物喜欢碱性环境,反之亦然)。
)②主动转运:指药物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的过程。
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换、排泄2、首关消除:指药物经过肠粘膜及肝脏时被部分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舌下给药和直肠给药无首关消除。
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特点:①两者结合具有可逆性和饱和性,其在血液中维持结合与游离的动态平衡;②结合后分子变大,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而暂时“储存”在血液中,不能到达靶位发生作用;③结合具有非特异性,而可供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及结合位点有限,多个物质可能竞争结合同一蛋白或相同位点而发生置换现象。
4、肝微粒体酶:肝微粒体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质网中,是一个酶系统。
可催化数百种药物的氧化过程,又名单加氧酶。
特点是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和活性可受药物影响5、酶诱导和抑制:可使肝药酶的活性增强或减弱,增强的为酶诱导剂,减弱的为酶抑制剂。
酶诱导可引起合成的底物代谢速率加快,血药浓度下降,因此药理作用减弱。
6、一级消除动力学:特点: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体内药物浓度比值恒定,也称恒比消除。
其药—时曲线在坐标图上为曲线,但在半对数坐标图上为直线,也称线性动力学过程。
7、零级消除动力学:特点: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不论血药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在半对数坐标图上药—时曲线下降部分呈曲线,又称非线性动力学。
半衰期不稳定,与给药剂量或血药浓度有关。
8、药物消除动力学的重要参数(1)药物半衰期(t1/2):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根据其可以确定给药间隔时间,通常间隔一个t1/2。
药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药理学期末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d9d57f0740be1e640e9a53.png)
药理学期末复习重点1·T1/2是指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般所需要的时间2·Bioavilability是指生物利用度,即药物制剂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份量和速度3·Therapeutic index(TI)是指治疗指数,即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LD50/ED50)4·potency是指效价强度,即药物达一定药理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5·efficancy是指效能,即药物所能够达到的最大药理效应(增加浓度或剂量时效应不在继续上升)。
反应药物的内在活性6·强心苷中毒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心脏毒性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是室性期前收缩7·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后的停药反应包括失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反跳现象、糖皮质激素抵抗8·内源性noradrennaline(NA,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消除途径是uptake(摄取),而乙酰胆碱的主要消除途径是AChE途径(乙酰胆碱脂酶水解)9·氢氯噻嗪的药理作用是利尿作用、强压作用、抗利尿作用10·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DNA拓补异构酶,小儿慎用此类药物的原因是对机骨骼系统的影响11·甲硝唑可为治疗阿米巴肝脓肝、阴道毛滴虫感染、厌氧菌感染和贾第鞭毛虫感染的首选药12·细菌对streptomycin产生耐药性主要是产生钝化酶,其主要包括乙酰化酶、腺苷酰化酶和磷酸化酶13·请列出三个作用机制为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广义的化疗药物乙胺嘧啶(pycimethamine)、甲氧苄啶(TuP)和氨甲蝶呤MTX14·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包括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ACE抑制菌、AngⅡ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15·一类抗结核病药有异烟肼、利福平(及其类似药物)、乙胺丁醇、链霉素和吡嗪酰胺16·代谢去甲肾上腺素的酶是单胺氧化酶MAO和儿苯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uT,代谢乙酰胆碱的酶是乙酰胆碱脂酶AChE17·控制急性阿米巴痢疾的症状首选甲硝唑,并用二氯尼特肃清肠腔内包囊控制复发18·药物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药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药理学考试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793830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8.png)
药理学考试重点总结药理学考试重点总结镇痛作用(强大、持续慢性钝痛有效、神经性痛不好)、镇静、致欣快作用(改善疼痛引起的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诱导入睡易被唤醒、欣快症)、抑制呼吸(呼吸频率减慢、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镇咳(抑制延髓咳嗽中枢)、缩瞳(兴奋支配瞳孔副交感神经)、其它(体温调定、恶心呕吐、抑制下丘脑分泌) 胃肠道平滑肌(减慢胃蠕动,便秘)、胆道平滑肌(兴奋、胆道胆囊内压增加、上腹不适、胆绞痛)、其他平滑肌(降低子宫张力、收缩频率和幅度;尿潴留;支气管收缩,诱发加重哮喘)流量增加,增加颅内压。
周围灰质及第四脑室头端。
镇静,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降低氧耗; 抑制呼吸,降低中枢对CO2的敏感性,缓解急促的浅表呼吸。
)、止泻。
至胆绞痛。
耐受性及依赖性。
戒断综合征。
静脉注射吗啡可迅速缓解患者气促和窒息感,促进肺水肿液的吸收。
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有利于肺水肿的消除。
镇静作用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减弱过度的反射性呼吸兴奋,缓解急促浅表的呼吸。
已列入非麻醉品。
心血管兴奋。
钝痛。
吗啡成瘾者的诊断。
对吗啡急性中毒者挽救呼吸抑制及其它中枢。
抑制病症,使昏迷患者迅速复苏急性中毒的挽救。
试用于各种休克、乙醇中毒等。
研究阿片受体、疼痛与镇痛重要的工具药。
抗炎作用(抑制体内环氧酶的生物合成,PGs生成)、镇痛作用(钝痛、阻碍中枢神经系统PGs合成或干扰伤害感受系统的介质和调质的产生及释放有关)、解热作用(抑制下丘脑PG生成)、其他(通过抑制COX对血小板聚集有强大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抑制肿瘤发生开展转移)。
板功能(小剂量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脑缺血病、房颤、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等手术后血栓形成)、儿科川崎病治疗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小剂量) ;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障碍(大剂量)、水杨酸反响 (大剂量(每日5g以上) 恶心、呕吐、眩晕、耳鸣、重听、头疼、精神错乱、停药NaHCO3促排泄)、过敏反响(阿斯匹林哮喘)、瑞夷综合征(儿童不宜用)、对肾脏的影响(老年、心肝肾功能损害者)。
药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药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4a7ff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d.png)
1、药物:能影响机体的生化过程、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肿瘤细胞)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①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②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2、药物的特异性和选择性选择性高,影响机体的少数几种功能,针对性强,不良反应少药物作用的双重性(1)治疗作用(2)不良反应①副作用:药物在治疗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反应②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反应的危害性反应3、药物的量—效反应量—效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物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比例关系,因药理效应与血液浓度更密切,故也常称浓度—效应关系量反应:药理效应的强弱呈连续性量的变化,可以用数量表示者,有可测定的数据值质反应:药理效应不能定量,仅有质的差别,只有阳性或阴性,全或无之分(纵坐标同为效应强度)量—效关系的药效学参数效能: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效价强度:引起一定效应时所需剂量的大小,常用50%最大效应剂量来表示【效价强度部分取决于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及药物—受体偶联产生反应的效应】(临床择药用效能分级)半数有效量(半数有效浓度):能引起50%的效应(量反应)或50%阳性反应(质反应)的剂量或浓度半数致死量:能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LD50 越大,药物毒性越小,LD50常用于临床前药理研究检测药物毒性的大小4、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激动药:对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他们与受体结合并激活受体而产生效应拮抗药:对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它能占据受体而妨碍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和效应的发挥5、受体调节向上、下调节:若受体脱敏和受体增敏只涉及受体数量的变化,数量降低称向下调节,数量增加称向上调节6、被动转运:药物顺着生物膜两侧的浓度差,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的扩散转运7、药物的体内过程全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首关消除:有些药首次通过胃肠壁和肝脏时可被酶代谢失活,是进入体循环的药物减少8、表观分布容积:指药物吸收达到平衡或稳态时,体内药物总量按血药浓度推算,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意义在于反应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程度或药物与组织成分的结合度)公式:Vd=9、稳态血药浓度:当给药速度等于消除速度时,血药宁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10、毛果芸香碱(1)直接的选择兴奋M胆碱受体(2)对眼: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3)主治青光眼11、阿托品(1)M胆碱受体阻断药(2)对眼: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3)临床应用:①解除平滑肌痉挛②用于眼科验光③抑制腺体分泌④抗缓慢性心律失常⑤抗休克⑥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12、肾上腺素(1)α、β受体激动药,对β1、β2受体无选择性(2)主要表现为:兴奋心血管系统,抑制支气管平滑肌兴奋和促进分解代谢(3)对心脏:①心肌收缩加强,传导加速②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③舒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血液供应④作用迅速,是一个起效快、作用强的心脏兴奋药(4)对血管:①对肾血管收缩最为强烈,而对肺和脑血管收缩微弱,②对冠状血管,肾上腺素激动β2受体、冠状血管灌注压力的升高③心肌的代谢产物腺苷等均可使冠状血管扩张,阻力降低,冠脉流量增加(5)临床应用:①心脏骤停②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③支气管哮喘④减少局麻药吸收及局部止血⑤青光眼13、去甲肾上腺素(1)α受体激动药,对α1、α2受体无选择性,对心脏β1,受体也有较弱激动作用,但对β2受体无作用(2)不良反应:急性肾功能衰竭14、酚妥拉明(1)非选择性的α受体阻断药,能对抗肾上腺素的α受体激动作用,阻断α受体的作用弱而短暂(2)临床应用:①外周血管痉挛性的治疗(手指发白,雷洛症)②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外漏的处理③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术前治疗④抗休克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⑥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15、酚苄明药理作用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α受体阻断药可将肾上腺素的生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这种现象称为“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酚苄明和肾上腺素同用时,血压会下降,这是前者阻断了α受体,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被取消,而激动β受体的舒血管作用仍然存在,故血压下降,但酚苄明对异丙肾上腺素的降压作用无影响16、普萘洛尔(β受体阻断药)临床表现:①高血压(单独受体药)②心绞痛和心肌梗塞③快速性心律失常④青光眼⑤偏头痛⑥甲状腺功能抗进17、拉贝洛尔(α、β受体阻断药)治疗高血压18、苯二氮䓬类药理作用:①抗焦虑作用②镇静催眠③抗惊厥,抗癫痫④中枢性肌松作用19、氯丙嗪(1)药理作用:阻断脑内DA受体,但对不同脑区,DA受体的选择性低,也能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和M胆碱受体,故其作用广泛,长期应用多种严重不良反应(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与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及中脑—皮质通路D2样受体有关,本品长期应用,不易产生耐受性(3)临床应用:低温麻痹与人工催眠冬眠合剂(由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㖘替啶100mg及5%葡萄糖250ml配成,多采用静脉滴注给药)(4)不良反应:①锥体外系反应(震颤麻痹,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阻碍,迟发性运动障碍)内分泌紊乱②外周M受体阻断症状③心血管系反应④过敏反应⑤药源性精神异常和中枢神经症状⑥急性中毒20、碳酸锂应用碳酸锂时必须监控血药浓度,治疗浓度可控制在0.8~1。
药理学复习重点归纳总结
![药理学复习重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5b48fd1aa00b52acfc7ca94.png)
药理学复习归纳总结各章节名词解释汇总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2、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3、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或称代谢)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4、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的表现。
5、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脂溶性药物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又称脂溶性扩散,是一种被动转运方式,绝大多数药物按此方式通过生物膜。
6、吸收(absorption):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7、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强,或者胆汁排泄量大,则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8、分布(distribution):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过程。
9、代谢(metabolism,生物转化):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在体内经酶或其他作用使药物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
10、排泄(excretion):是药物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11、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部分药物经肝脏转化形成极性较强的水溶性代谢产物,被分泌到胆汁内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之间的循环。
12、一级动力消除学:是体内药物按恒定比例消除,在单位时间内的消除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13、零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按恒定的量消除,即恒定的速率,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的量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指药物在治疗时,机体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毒性反应:指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的加剧。
*治疗指数(TI):药物LD50/ED50或T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
*首关消除:某些药物在通过胃肠壁和肝时可被酶代谢失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物量减少。
*物利用度:指药物经过吸收并经首关消除后进入体循环的相对份量和速率。
*观分布容积(Vd):指药物吸收达到平衡或稳态时,体内药物总量(A)按血药浓度(C)推算,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
*清除率:指单位时间内能把多少容积血中的某药全部清除*消除半衰期:又称血浆半衰期,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耐受性:指在多次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保持药效。
*耐药性: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又称抗药性*药物依耐性:反复使用某些药物后,使病人产生一种强烈渴求用药的欲念,强迫反复连续用药,其目的是感受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停药所引起的难以忍受的痛苦,常可对该药产生耐受性。
*抗菌谱:指抗菌药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抗菌后效应: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抗菌药物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跨膜转运的方式:跨膜扩散,载体转运,滤过,胞饮等方式,主要经过(跨膜扩散)和(载体转运)方式*离子障:离子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低,不易通过细胞膜,而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称为~。
影响:在酸性尿中,非离子型药物增多,极易通过肾小管的细胞膜扩散而被再吸收。
而在碱性尿中则相反,离子型药物增多,脂溶性降低,不易通过肾小管细胞膜的再吸收而迅速随终尿排泄。
﹡:在酸性尿中,弱碱性药物解离多,排泄快,重吸收少;在酸性尿液中,酸性药物解离少,排泄少,重吸收多。
★毛果芸香碱M受体激动剂药理作用:(主要作用于眼和腺体)1眼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2腺体使腺体分泌增多,以汗腺和唾液腺分泌增多最为明显临床应用:1青光眼 2 虹膜炎★新斯的明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药理作用: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最强临床应用:1重症肌无力2腹气胀和尿潴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可用于非去极化型骨骼肌松弛药注意:可用于筒箭毒碱过量时的解毒作用,,琥珀胆碱过量不能用该药。
★有机磷中毒机制:有机磷酯类进入机体后,分子中亲电子性的磷原子与胆碱酯酶的酯解部位丝氨酸的羟基牢固结合,生产难以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结果使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的积聚,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
包括M样症状,M 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机磷诊类中毒的防治措施:(1)预防严格执行农药管理制度(2)急性中毒的治疗:A迅速切断毒源,,包括转移毒场,清洗皮肤,洗胃等B积极使用解毒药,及早,足量,反复地注射阿托品,严重者要与胆碱酯酶复活药合用★阿托品药理作用:1腺体唾液腺和汗腺对阿托品最敏感2 眼: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3平滑肌松弛内脏平滑肌4 心脏,调节心率,房室传导阻滞,5 血管和血压的影响6中枢神经系统临床应用:1解除平滑肌痉挛2抑制腺体分泌3眼科(治疗虹膜睫状体炎,验光配眼镜,检查眼底)4 抗心律失常5抗休克 6 解救有机磷酯类中毒★山莨菪碱特点:对平滑肌解痉作用的选择性较阿托品高东莨菪碱特点: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较强,临床主要用于麻醉前给药,,还有抗晕动病和抗震颤麻痹的作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分类及临床应用:(1)a 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临床应用:1休克,2药物中毒引起的低血压3上消化道出血(2)a,B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临床应用:1过敏反应2 心脏骤停3支气管哮喘4与局麻药配伍及局部止血(3)B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 临床应用:1支气管哮喘2房室传导阻滞3心脏骤停★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分类及临床应用:(1)a 受体阻断药分为三类:①非选择性a 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临床作用:1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2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发生外漏3用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此病骤发高血压危象4抗休克5充血性心力衰竭②a1受体阻断药③a2受体阻断药(2)B受体阻断药分为三类:①非选择性B受体阻断药②选择性B1受体阻断药③a,B受体阻断剂(噻吗洛尔,治疗青光眼)临床应用:1心律失常2心绞痛3高血压4其他(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腺危象)不良反应:1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2血管反应3停药反应★M受体阻断药的代表药物:阿托品N受体阻断药的代表药物:琥珀胆碱,筒箭毒碱★苯二氮卓类(代表药,地西泮)药理和临床应用:1抗焦虑作用2镇静催眠作用3抗惊厥,抗癫痫作用4中枢肌肉松弛作用5增加其他中枢抑制药的作用★癫痫大发作:苯妥英钠癫痫小发作:乙琥胺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抗精神失常药分类:1抗精神病药(代表药氯丙嗪)2抗躁狂抑郁症药3抗焦虑★氯丙嗪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一)中枢神经系统1 抗精神病作用临床主要用于Ⅰ型精神分裂症2 镇吐作用较强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癌症,放射病,某些药物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呕吐3对体温调节的影响临床用物理降温配合氯丙嗪用于低温麻醉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用于加强镇静催眠药,镇痛药,麻醉药及乙醇的作用5对锥体外系的影响(二)自主神经系统(三)内分泌系统用于巨人症的治疗不良反应:1常见不良反应嗜睡,淡漠,无力等2椎体外系反应3过敏反应4急性中毒★抗震颤麻痹药的分类1 拟多巴胺类药物(左旋多巴)2 胆碱受体阻断药(苯海索★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2影响血栓形成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2凝血障碍3过敏反应4水杨酸反应5瑞夷综合症★吗啡(口服后有较强的首关消除,)药理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镇痛镇静抑制呼吸镇咳其他(瞳孔缩小,恶心呕吐)2心血管系统(扩张血管,引起直立性低血压)3消化道(兴奋胃肠道平滑肌)4其他(引起排尿困难)临床应用:1镇痛2心源性哮喘3 止泻★钙拮抗药药理作用:1对心肌的作用2对平滑肌作用3改善组织血流作用4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5对肾功能的影响临床应用:1心绞痛2高血压3心律失常4脑血管痉挛性疾病5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6肥厚性心肌病7其他(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药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作用机制:1 抑制ACE ,减少A TⅡ的生成2 抑制缓激肽的降解3 抑制交感神经作用4 其他作用 (减少醛固酮的分泌)临床应用:1 高血压 2慢性心功能不全 3心肌缺血★强心苷药理作用:①加强心肌收缩力②减慢心率③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④对血管的作用⑤对神经系统的作用⑥利尿作用临床应用:1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2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房颤,房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强心苷的毒性反应:1 胃肠道反应(最常见的早期中毒症状)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黄视,绿视,视物模糊)3心脏毒性(各种心律失常是最危险的毒性反应)强心苷中毒的预防:1警惕中毒先兆和停药指征 2监测强心苷的血药浓度3 时纠正影响强心苷毒性的因素★抗心绞痛药作用共同特点:1 降低心脏耗氧量 2 增强心脏供血供氧★肾上腺素B受体阻断药和硝酸酯类合用依据:两药能协同降低耗氧量,对抗硝酸酯类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缩小B受体阻断所致的心室容积增大和心室射血时间延长,互相取长补短。
合用时用量减少,不良反应也减少。
注意事项:由于两类药都可以降压,如血压下降过多,冠脉流量减少,对心绞痛不利。
★甘露醇是颅脑外伤或组织缺氧等引起的颅内压升高和脑水肿的首先药★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1 非特异性抗炎作用 2免疫抑制作用抗休克4 其他作用(血液与造血系统作用,消化道系统)临床应用:1替代疗法 2严重感染或炎症 3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4抗休克治疗 5血液病 6局部应用不良反应:1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①类肾上皮质功能亢进综合症②诱发或加重感染③消化系统并发症④心血管系统并发症⑤骨质疏松,肌肉萎缩,抑制伤口愈合2停药反应:①药源性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②反跳现象★胰岛素临床应用 1治疗糖尿病2促进细胞外钾离子进入细胞内,临床用胰岛素,葡萄糖,氯化钾制成极化液,以纠正细胞内缺钾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 2低血糖反应 3胰岛素耐受性★口服降糖药(包括磺酰尿类及双胍类)主要作用特点:作用慢而弱,适用于轻,中型糖尿病,不能完全取代胰岛素临床应用:1糖尿病 2治疗尿崩症★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 抗叶酸代谢 2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3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4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5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细菌的耐药性产生机制:1 产生灭活酶2 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 3靶位的改变降低4其他(可增加抗菌药物拮抗物的产量而耐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1耳毒性2肾毒性3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四环素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2二重感染3对牙齿和骨发育的影响4其他(肝脏损害)氯霉素的不良反应: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2灰婴综合症3其他(过敏反应)★抗肿瘤药物的分类:1影响核酸(RNA和DNA)生物合成的药物,可分为①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药,如甲氨蝶呤②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的药,如5-氟尿嘧啶③阻止嘌呤核苷酸形成的药,如6-巯嘌呤④抑制多聚酶的药,如阿糖胞苷⑤抑制核苷酸还原酶的药,如羟基脲2直接破坏DNA的结构并阻止其功能的药物,3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4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