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人管好莱茵河
莱茵河流域环境变化与水资源管理
莱茵河流域环境变化与水资源管理第一章:介绍莱茵河是欧洲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流域覆盖了瑞士、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总长度近1300公里。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宏观经济变革的不断发展,莱茵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当地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也未能跟上环境变化的步伐。
此文将分析莱茵河流域的环境变化和水资源管理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第二章:环境变化1. 气候变化和降雨量的下降近年来,欧洲地区发生了频繁的干旱灾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莱茵河流域的水资源供应短缺。
阿尔卑斯山融雪的时间提前,使得河水流量变低,并影响到了植被的生长及河水蒸发水平。
2. 水污染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化学工业和废弃物排放等行为日益增多,导致莱茵河水质恶化。
主要的水污染源包括农业、工业、城市污水和航运。
3. 湿地开垦和土地利用变化许多湿地被开垦用于城市建设和农业用地,这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和河流水量减少。
此外,由于土地开垦和拓展使得自然水文系统被破坏,这也是水污染、河水流量减少和土地侵蚀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水资源管理1. 水资源调配由于莱茵河流域各国家的利益不同,水资源调配一直都是棘手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开展有效的国际合作,以推动各国共同解决水资源问题。
2. 水资源保护为了保护莱茵河流域的水资源,各国政府需要加大环保和执法力度,同时应引入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水资源定量控制、水污染控制等,以便优化水资源利用和防止生态环境破坏。
第四章:解决方案1. 推进国际合作莱茵河流域国际水资源管委会在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各国政府应推进此组织的实施,以共同解决莱茵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2. 建立水资源保护基金莱茵河流域各国政府可建立水资源保护基金,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提供经费。
此项措施可出示更多的环境保护职位,带动当地政策、商业、社会以及企业,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
3. 建立水资源交易市场通过建立水资源交易市场并制定市场价格,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国际跨界水环境管理经验探析——以莱茵河为例
国、 荷兰等 9 个国家 , 汇人北海 。 流域面积 l. 万 k 巾德 国约 1 万 8 5 m, 其 0
k 荷兰约 25万 k 2平均流量 22 0m/。流域内平均降水 11 0a m, . m, 0 3 s 0 m,
降水变化在 50 m 2 0 a 0 a ~ 0 0 m之间 】 。莱茵河水量 丰富 , 常年 自由航行 里 程超 过 7 0k 是世 界上 最繁 忙 的航道 之 一 。莱茵 河 流域 人 口约 0 m, 54 0万 , 0 日益增长 的城 市化特征 , 使人 口逐渐 向城市区域聚集 , 聚集 区 很 好地做到 了立 足时代 高度 , 高屋 建瓴地从追 溯历史进程 、 梳理 我国信 息化 发展脉络和预 测信息化发展趋势 这些方面来 把握中 国信息 化的基 本特点和经验教训 。本书在这方面 的成功 , 得益 于参编的诸多学者所从 事的工作属 于信息化前沿领域 , 他们对信息技术 带来的巨大变革有着切 身体会 , 息化实际 问题有着深切的体察 。 对信 观点鲜 明是本 书的第三大特点 。本书并 不满足于对现有 资料 的转
述, 而是有着 自己鲜 明独到 的观点 。这些 观点是在综合分析 了大量 资料 的基础上概括归纳 出来的 , 因而具有 较强 的合理性 。观点 的独 到鲜明尤
点笔墨 放在了信息技 术的应用领域 、 应用环境 、 推进信息技术创新 的政 策环境等方面。对信息化问题的基本理论做 了简略阐述 , 而是详细论述 了信息化推进过程巾的问题和经验。同时 , 用大量篇幅对不同行业 、 同 不
地域的信息化实践进行介绍和评价 , 并枚举 了信息化开展较为成功的几
个 大 型 企 业 集 团 的案 例 。
目前我国信息化 建设已取得 了一定成果 , 积累了一些经验 , 但仍存 在许 多问题 和困难 , 尚在摸索 中前进 , 因此 《 中国信息化》 也并非十全 十 美。例 如在第 7 推进 中国信 息化的重点任务” . 章“ 中 著者列举 了今 后应
莱茵河流域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莱茵河流域管理的经验和启示作者:来源:《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12年第01期一、莱茵河流域的合作机制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ICPR)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实施流域综合管理,提倡工程、非工程措施并举,技术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并重;将公众参与作为决策、实施的必要前提;着力拓展河流空间,维护河流的生命活力,注重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从而维持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
莱茵河保护委员会采用部长会议决策制,下设3个常设工作组和两个项目组,进行委员会决策的准备和细化,分别负责水质监测、恢复重建莱茵河流域生态系统以及监控污染源等工作。
委员会常设的秘书处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每年仅召开各类会议就达60多次。
各部门相互协调,先后实施了诸如“莱茵河地区可持续发展计划”、“高品质饮用水计划”、“莱茵河防洪行动计划”等项目,并采取了拆除不合理的航行、灌溉及防洪工程,重新以草木替代两岸水泥护坡,以及对部分裁弯取直的人工河段重新恢复其自然河道等措施。
此外,委员会还制定了相应法规,强行对排入河中的工业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莱茵河的淤泥污染,严格控制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生活污染物排入莱茵河并防止突发性污染。
二、莱茵河流域的管理启示直面问题。
莱茵河国际合作始于1950年,污染问题是当时下游国家(荷兰)最为关心的问题,由此倡导成立了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提出了防止化学污染以及其他水污染的对策;1986年瑞士的化工厂火灾,直接引起了对生态环境为主体的“莱茵河行动计划”的实施,计划的内容包括保护、维持和改善莱茵河重点河段生态和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公众参与。
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如水资源的管理,防洪风险区划定后的税收政策调整,防洪预警与撤退等。
作为国际河流,上下游之间只有达成一致的决策,才能有效地实施,这就要求政治家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从全流域的共同福祉来考虑问题。
法律保障。
莱茵河流域的许多协定属于国际法范畴,各国在签署协定后就有共同遵守的责任和义务。
莱茵河流域的国际合作和污染控制
疆
璺 醢可 瓒建誊豆 冒啊啪
环境 风险不断增 加 , 比如气候 变化 和环境事故 的影 响
段和分配经费与效 益的优先政 策手段 。
、
越来 越大 , 这也是 重视 环境福 利政 策 的重 要 因素 。 福
利政策 的范围越来越 大 , 也促使环境 福利政 策越来越
受到重视。 二、 环 境福 利的定 义与政策分 类。环境福利是受
种公共物品, 而社会福利是私人物 品, 这是 一个大的
倍 的差距 。 针对环境不公平和不平等 的问题 ,
府 亦 了 日 幺 的 祈 管 日 编 但 倍 枢 1 日 日
差别 。 环境福利针对的对 象不仅仅是家庭 , 也针对一 个
地 区, 而社会福利只针对某一 个家庭和个人 。 环境福利 强调预 防是 预防性 的政 策 , 而社会福 利是一 个收入 不 平 等的结果 。 政策引起 最低水平的环境状态 和差距 , 从而 引起 了环境 福利的需求 和问题 。 政策 的内容 有三
污染的法律 法规。
用。由于莱 茵河功 能多样 , 沿岸各 国利益 冲突不断 , 再 加上环境 和防洪 问题 , 制定保 护莱茵河 的综 合方法 十
分必 要。 莱 茵河是欧洲最 大的河流之・ , 1 9 5 0 年 ̄ J 1 1 9 7 0
年, 莱茵河爆发了严重 污染事件, 在2 0 世纪8 0 年代得到
到r 陕速 发腱, f I 』 足 ̄ l t J ;  ̄ l f , ' J 环保意识却没有跟 上, 莱 菌 / 艾 支流沿岸的很 多 肯 『 5 将未经任何处理 的废 水
法进行对比并统一意见 第一年的努力 到 n戊 效, 权 威部 门的综合方 法使莱 菌河的水质 叮在科学 础上进
【教育资料】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六5.1《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以莱茵河鲑鱼的故事为例》学案学习专用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以莱茵河鲑鱼的故事为例》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2.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3.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学习准备:为什么从国际性河流理解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又为何选择莱茵河鲑鱼作为案例?请观看世界国际性河流的分布图。
通过这幅图,能够看出国际性河流的哪些特征。
世界国际性河流数量多,流域面积大,涉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沿河各国如果只顾自己的私利,必然容易出现环境问题,而这些河流一旦出现环境问题,又必然会跨越国界影响到更多的国家,这就要求进行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莱茵河是国际性河流中在历史上经历过破坏又得到成功治理的典型案例,鲑鱼的回归之路上一定有许多可取之处等待我们学习。
明确相关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让我们认识一下与国际性河流有联系的课程标准。
河流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可以联系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作为流域,可以联系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最后作为国际性河流我们还要知道如何通过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来解决国际性河流流域的合理开发。
这些都是高考的核心考点!怎么通过国际性河流的研究来理解这些考点呢?同学们可以查找必修与选修的相关课本知识进行复习,做好学习准备。
高考复习中,如果能经常带着问题查找跨越章节、甚至跨越课本的相关内容,那么恭喜你!你已经真正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运用的炉火纯青了!高考中你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探究活动:材料一:认识鲑鱼 鲑鱼也叫三文鱼,成年鲑鱼生活在大海中,但是每年都有部全球国际河流域的分布分鲑鱼洄游到莱茵河繁衍后代。
在自然条件下,喜欢栖息于水质澄清、无污染的水域中,鲑鱼的存活可是国际公认的判断水质优良的重要标尺。
莱茵河流域综合管理和生态修复模式及其启示
莱茵河流域综合管理和生态修复模式及其启示一、引言莱茵河是欧洲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德国、法国、瑞士等国家,是著名的工业区和旅游胜地。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莱茵河流域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
为了综合管理和修复莱茵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相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探讨莱茵河流域综合管理和生态修复模式,分析其启示和经验。
二、莱茵河流域的环境问题莱茵河流域面临着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
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导致莱茵河水质恶化,水生生物数量和种类减少。
同时,由于干旱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莱茵河流域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威胁。
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莱茵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三、莱茵河流域综合管理模式1. 政府协调与合作莱茵河流域的综合管理需要各国政府的协调与合作。
相关国家成立了莱茵河流域委员会,通过定期会议和协商,共同制定管理策略和计划,并监督执行情况。
政府的协调与合作为莱茵河流域的综合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政府对莱茵河流域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莱茵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和《莱茵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莱茵河流域的综合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规范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保障了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
3. 技术手段的应用莱茵河流域的综合管理中广泛应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例如,利用生物工程和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废水,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果和水质的提高。
同时,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监测,提高了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莱茵河流域的生态修复模式1. 水生态修复莱茵河流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修复水生态系统。
首先,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保护,禁止破坏性的渔业活动和捕捞方式,保护原生鱼类资源。
其次,修复湿地和河岸带,增加生物多样性,为水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生境。
通过生态修复,莱茵河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修复。
2. 水资源管理莱茵河流域采取了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莱茵河的治理
①莱茵河三角洲地区:从2008年到2012年,哈灵水道 将开放部分泄水闸。累克河已在拦河坝旁新建三条水 道。
②下莱茵河地区:进一步改造、降低鲁尔河、乌珀河 和齐格河支流水系的堰坝,计划修建实验性设备以保 护鱼类免受涡轮伤害。
河国际委员会(ICPR)。1963年签订了《保护莱茵河伯尔 尼公约》,成为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1976年,ICPR通过 了《防止莱茵河化学污染国际公约》。在该公约的指导下,
ICPR的工作之一就是确定具有国际约束力的剧毒物质最高 排放值。当年欧共体加入签约方,签署《伯尔尼公约》补
充协议。1987年,各国部长批准实施“莱茵河行动计划”。 1995年ICPR作了结构性重组,将防洪纳入其工作范畴。 1998年召开第12届莱茵河部长级会议,通过“防洪行动计 划”和《新莱茵河公约》。
(1)治理污染方面 虽然ICPR成立较早,但是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当
时整个社会对环保的重视不足,1950-1970年的20年里ICPR 的主要工作是奠定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很少采取实质性 的治理措施,签订的一些协议也没有产生实际的作用。莱 茵河水质的实质性改善是在1987年通过“莱茵河行动计划” (RAP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主要是三个:水污染、生态破 坏和洪水灾害。生活废水与农业污水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莱 茵河流域约有5000万居民,其中莱茵河要为沿岸2000多万人口 直接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莱茵河流域还是欧洲重要的农业和 林业区。自古以来从康斯坦茨湖到波恩的莱茵河流域及其支流 的峡谷地区就是葡萄的重要种植地。更重要的是,莱茵河流域 还是欧洲工业的中心地区。20世纪50年代,莱茵河沿岸国家开 始了二战后的大规模重建,大量化工厂被建造,不仅对莱茵河 的工业用水激增,而且许多企业将未经处理和处理不彻底的污 水排入莱茵河。除此之外,化工厂爆炸和泄露事故的频繁发生 也是莱茵河被污染的重要原因。并且,工业革命开始后,电力 成为紧需资源,各国将目光投向莱茵河。水电站建设导致大量 水生生物丧失栖息地。水电站建设还造成洪水灾害频繁。建造 河坝的直接后果是原有的洪泛区面积大大减少,发生洪水的危 险大大增加
莱茵河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
莱茵河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莱茵河战役是盟军为突入德国境内进而完全消灭纳粹德国而进行的一次会战,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莱茵河战役的发生经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莱茵河战役的经过莱茵河战役是二战期间正义的一方为了彻底消灭德国纳粹而进行的一次联合战役,也是压死希特勒的最后一根稻草,纳粹再也没有了反抗的余地最终失败,正义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下面将简单介绍莱茵河战役过程。
莱茵河战役过程主要分为这样几个阶段:1995年1月起初按兵不动的美国受到了来自的德国的猛烈攻击,以较弱的兵力对抗德国。
盟国要求战略撤离,但是有人认为不能放弃。
后在法军和美军的努力下,抵达科尔运河,这也是战役中最辛苦最缓慢的过程,但很快将德军包围,德军退居莱茵河的另一端。
战事进入2月,在取得科尔马胜利之后,盟军达到了最整齐的时候,面对德国依旧强大的防线,加拿大的军队向北部开始发起进攻,这是德军认为对方一定不会进攻的地点,疏于防守的德军让盟军在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随后,发动了“手榴弹行动”对德军的交通网进行轰炸,这样德军便没有了及时的补给,指挥机构也十分混乱。
在此之后,盟军的进攻就更为顺畅,德军的弹药也濒临枯竭,三月末盟军成功地渡河,将德军击败。
莱茵河战役过程中,德军的错误判断让自己没有了转圜的余地,使自己的防线完全失利。
但是这也是必然的趋势,在此之前德国已经在战场上失去了优势,后勤补给不足,开始动摇的人心,都预示着这场战役中德军的失败。
莱茵河战役的背景莱茵河战役历史背景是发生在二战时期,这时邪恶轴心国已经节节败退。
在这次战争中,盟军可以说是以绝对的优势开始的较量,尽管德国依然是处境艰难,进退维谷,但是德军依然没有屈服,选择在战场上洒最后一滴血的德国士兵依然是没能保住自己的家园。
阿登战役可以说给了德军当头一棒,让其锐气大减。
而且莱茵河战役之前,其实德军的意志已经不再坚定,后方也是粮草不足,不能正常的供给,可是希特勒对此却是充耳不闻,这个独裁者更是听不进去任何一句谏言,哪怕是关乎到国家存亡和自己的性命也是如此。
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
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一个人玩魔方,世界纪录是7秒左右。
假如6个人玩一个魔方,每个人负责转好一面,就至少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各自为政,转好一面,乱了五面,即使是世界冠军,也可能成为胜利的“绊脚石”;另一种是相互合作,按步骤来,依规律办,不抢功,不作梗,高效码齐六面。
玩转“多人魔方”,就必须讲究统筹考虑、协调推进、互利共赢,为政干事也是如此。
小到具体工作、项目建设,大到地方发展、推进改革,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游戏”。
倘若都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只扫自己的“门前雪”,就难有整体和全局的胜利,说不定还互相掣肘,甚至产生内耗。
贾谊在《过秦论》里说,六国“会盟而谋弱秦”,“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最后却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惜乎六国,纵有吴起、孙膑、乐毅、廉颇等军师名将,也只能功亏一篑。
可见,各有怀抱,貌合神离,干不成大事。
要干大事,少不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今天的莱茵河美丽流淌,过去却也污染严重、臭气熏天,流经9个国家,一度被称为“欧洲下水道”。
为了恢复莱茵河生机,9国成立保护委员会,塑造了跨国河流治理的典范。
事实上,国与国之间也好,地区与地区也罢,要想把一件造福当代、福泽子孙的事情干好,莫不需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打破那种“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从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实践看,这种思维依然存在,甚至还根深蒂固。
有的地区,上游发展好,污染转下游。
有些部门,惧怕改革动了自己的“奶酪”,不主动不配合,沦为“肠梗阻”。
有些领域,“九龙治水”,谁都想管一点,什么也管不好。
从表面看,各吹各的调,各有各的理。
但在实质上,难免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打自己的“小算盘”,却都不积极、不擅于下好“全国一盘棋”。
我们常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事实上,今天一地的发展,不仅需要着眼全局来谋划,也需要在全局中看清自己的位置、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否则,全局不好,局部也最终好不到哪里去。
作为领导干部,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旧时代,不仅心中要有大格局,也要有大胸怀。
12人如何治好莱茵河
12人如何治好莱茵河莱茵河是欧洲的美丽河流,流经瑞士、奥地利、德国、法国、荷兰等9个国家后流入北海。
它不仅是欧洲的风景线,还是欧洲最繁忙的运输大动脉,流量是我国长江的1/6,运力则是长江的6倍。
“欧洲下水道”自19世纪末期开始,随着流域内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莱茵河遭受严重污染,水质日益下降。
到20世纪20年代,莱茵河下游的渔民不断抱怨鱼肉的味道越来越差,原因是德国鲁尔工业区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苯酚。
20世纪中叶,莱茵河的污染还在加重。
战后的欧洲百废待兴,以冶炼、煤炭和钢铁为主业的德国开始大规模战后重建,莱茵河流域逐渐发展成为欧洲最主要的经济命脉,以鲁尔工业区、法兰克福-美因河工业区、莱茵河三角洲工业区为代表的多个工业区沿河分布。
这些企业不仅向莱茵河索取工业用水,还将大量用过的工业废水排入莱茵河。
莱茵河作为繁忙的水上交通线,还承受了水上交通带来的污染。
同时,工业的发展需要劳动力,将许多农业人口吸收到莱茵河附近的城市中来。
众多的城市人口直接导致生活污水的增加。
在荷兰倡议下,1950年7月,瑞士、法国、卢森堡、联邦德国和荷兰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秘书处设在德国科布伦茨,它只有12名来自各国的工作人员。
作为政府间协调机构,这个组织没有权力强制任何国家做事。
当时污染积重难返,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扯皮推诿的事儿还会少吗?在成立之初,ICPR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一开始的工作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
因为在二战后,欧洲大陆各国需要在废墟上重新迅速建立起家园,发展工业是头等要事。
另外,对流域内的9个国家来说,莱茵河的重要性并不一样,这9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
因此,到了上世纪70年代,莱茵河的污染程度进一步加剧,大量未经处理的有机废水倾入莱茵河,导致莱茵河水的氧气含量不断降低,生物物种减少,河流中的鱼和其他水生动物大量死亡,河水散发阵阵臭味,莱茵河的标志性动物鲑鱼在1958年绝迹。
莱茵河环境保护的跨国协调和管理
综上所述,要解决黄淮海平原广泛缺水的问题,只有利用中线调水运河从长江三峡水库取水;要使中线调水运河能够从长江三峡水库取到水,必须保证三峡水库以160米的高水头运行(包括汛期时);要使三峡水库以160米的高水头运行,在确保河道的过水断面(需拓宽各峡口瓶颈处)的同时,还要建一批专门调节夏季洪水的月调节水库,使川江下泄流量不大于5万立方米/秒;为使月调节水库有效运转,必须保证暴雨区上游的盆周山区水库在暴雨期不下泄水量,盆周山区水库要保证在暴雨期不下泄水量有两个办法:(1)每年7月份以前大幅降低库内水位,以增加蓄洪库容量,这个办法的缺点是发电量损失很大;(2)将各水库发电尾水和利用有效库容所蓄的水及时调出四川省,调往大西北。
有以上第一个办法,就可以避免必须同时开凿中线调水运河和西线调水运河;而西线调水运河开通后,按以上第二个办法运转,经济效益很好。
也就是说,只有开凿西线调水运河,才能使通过四川水库工程和三峡工程实现的中线调水大系统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才能使这个大系统“自己养活自己”。
从另一个角度说,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如果不能通过中线调水运河工程从三峡水库取水解决,就必然要占用可以自流调入大西北的水量,这样就无法保证向大西北调入相当规模的水量和实现在大西北的空中调水。
由以上分析可得出结论:我国的南水北调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工程,以系统工程的观点规划设计我国的南水北调,经济效益很好;反之,如果不以系统工程的观点规划设计我国的南水北调,将无法解决黄淮海平原和大西北的缺水问题。
所以我国的南水北调必须以系统工程的观点重新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1]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简介,1995[2]左大康,许越先.黄淮海平原的治理和开发.光明日报,198525217[3][5]王超俊,张鸣冬.三峡水库调度运行对长江口咸潮入侵的影响分析.人民长江,1994(4)[4]鲁家果.三峡工程宜放慢进度、控制规模、适时调整.科技导报,1999(5)[6]彭泽云.根治黄河的战略设想———金垣运河工程.科技导报,1996(2)(责任编辑王宏章)莱茵河环境保护的跨国协调和管理黄真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员北京100044)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and Mana g e ment for Ecolo g ical and Environ 2mental Protection on Rhine资源环境1999年10月,笔者随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代表团赴德国、荷兰,考察莱茵河的环境保护工作。
莱茵河流域综合管理和生态修复模式及其启示
莱茵河流域综合管理和生态修复模式及其启示莱茵河流域综合管理和生态修复模式及其启示莱茵河是欧洲重要的河流之一,它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穿过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最终注入北海。
莱茵河流域面积广阔,水资源丰富,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和水资源管理挑战。
为了实现莱茵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相关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综合管理和生态修复措施。
这些模式和经验对其他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综合管理模式:多方合作,共同治理莱茵河流域的综合管理模式强调多方合作和共同治理。
相关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定期进行协商和合作,制定流域管理计划和政策。
该委员会囊括了政府、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各方利益相关者,形成了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
这种合作共治的模式有助于促进流域内各方的共识,协调各种利益,并推动流域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二、生态修复模式:生态红线,生态恢复莱茵河流域采取了有力的生态修复措施来改善水质和保护生态环境。
其中,建立生态红线是其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之一。
生态红线是指在流域范围内划定的生态重点保护区,严格控制开发和污染,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通过划定生态红线,莱茵河流域实现了河道水质的持续改善,恢复了湿地和河岸带的自然状态,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三、经验启示:科学规划,有效管理莱茵河流域的综合管理和生态修复模式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
首先,科学规划是实现综合管理和生态修复的基础。
需要充分调查研究,了解流域特点和问题,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其次,需要建立协调合作的机制,形成共治共享的格局。
各方利益相关者应积极参与,形成共识和共同努力。
第三,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四,注重科技支撑,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管理水平和修复效果。
未来,对于其他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可以借鉴莱茵河流域的经验。
首先,要强调多方合作和共同治理的理念,建立协商合作的机制。
莱茵河污染治理
1971年的夏天,德国中部美茵茨河支流汇入莱茵 河的河口到科隆段大约200km的河道鱼类消失。 德国境内的河流水质污染又直接影响到下游的荷 兰
博登湖
欧洲著名旅游胜地博 登湖,是德国境内最 大的湖泊。长约63km, 宽约14km,最大湖深 254m
荷兰因受到北海盐水入侵的影响,存在土地盐碱 化问题,为此荷兰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治理措施,并有 所成效。但自1850年以后,由于莱茵河沿岸人口增长和 工业化加速,越来越多的有机和无机物排入河道,氯负 荷迅速增加。德、荷边界鲁比瑟站在1900年~1930年和 1930年~1960年期间的监测结果表明,氯负荷连续翻番, 1930年达120kg/s,1960年为250kg/s。
莱茵河行动
计划目标 1回复莱茵河的生态系统必须使水质达到能使较高等鱼类回归 的标准 2使莱茵河河水只用简单的处理就可以引用 3必须减少有害物质污染,改善河流沉积物的质量,使之达到 可用作陆地及填海的标准
主要行动 1制定并量化整个莱茵河的水质目标 2截止到1995年,在1985年的基础上, 在各个工业部门应用最新技术,实 现43种物质减排50%的目标 3制定并执行减少意外排放的目标 4初步制定扩散污染源清单,制定减 少扩散污染计划 5制定并执行有关水文、生物 及形态 变化的计划
莱茵河污染事件
部长级会议要求各国政府负责通过对国家和国际警报中心人员的培训和明确指示,确保莱茵河国际预警和警报 系统能够持续有效运行。另外还要确保为所有警报中心增添相应设备,以保证所有警报中心能够通过电传传递和接 受信息,并建立。
各国立即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尽早掌握发生在其领土上的具有跨国界影响的事故,以便将有关信息通过 国家警报系统输入莱茵河国际预警和警报系统。
③组织措施,即必要时在工厂内根据所使用的危险品种类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人员培训,包括厂内、外救护队; 工业设备的监测和维修,尤其是安全设备;安全分析(包括保护莱茵河免受严重事故破坏的防护措施分析)及在主管 部门备案;警报系统以及防危险和防灾计划;最新和完整的仓库清单,并包括有关物质生态毒性的说明;防御设施及 预防措施;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事故等。
事件经过
巴塞尔位于莱茵河湾和德法两国交界处,是瑞士第二大城市,也是瑞士的化学工业中心,3大化工集团都集中 在巴塞尔。1986年11月1日深夜,位于瑞士巴塞尔市的桑多兹(Sandoz)化学公司的一个化学品仓库发生火灾, 装有约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有毒物质随着大量的灭火用水流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桑多 兹公司事后承认,共有1246吨各种化学品被扑火用水冲入莱茵河,其中包括824吨杀虫剂、71吨除草剂、39吨除 菌剂、4吨溶剂和12吨有机汞等。有毒物质形成70公里长的微红色飘带向下游流去。翌日,化工厂用塑料堵塞下 水道。8天后,塞子在水的压力下脱落,几十吨有毒物质流入莱茵河后,再一次造成简介
03 事件经过
目录
02 背景介绍 04 影响
目录
05 行动及措施
07 启示
06 莱茵河行动计划
莱茵河污染事件是指1986年11月1日深夜,位于瑞士巴塞尔附近的桑多斯化学公司仓库起火事件,装有1250 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毒物随着百余吨灭火剂进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构成了70公里长的微红色 污染带,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向下游流去。污染带流经河段的鱼类死亡,沿河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 民送水。近海口的荷兰,所有与莱茵河相通的河闸统统关闭。这次事故带来的污染使莱茵河的生态受到了严重破 坏。
莱茵河污染治理
莱茵河污染治理
谢谢观看
莱茵河污染治理
赫昇科技
感谢观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莱茵河污染治理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莱茵河污染事件
莱茵河污染治理
莱茵河
莱茵河污染治理
欧洲最大的下水道
莱茵河污染治理
受伤的父亲河
随着20世纪工业化的高速发展,莱茵河曾一度成了 欧洲最大的下水道。仅在德国段就有约300家工厂 把大量的酸、漂液、染料、铜、镉、汞、去污剂、 杀虫剂等上千种污染物倾人河中。自20世纪50年 代起,鱼类几乎在莱茵河中上游绝迹。下游国家荷 兰的饮用水和鲜花产业也因河流污染而损失惨重。
莱茵河污染治理
这套系统能对短期和突发性污染事故进行有效预警。 一旦有突发污染事故发生,由预警监测站、环保部 门和水警组成的应急系统就会马上启动。
而这套系统的核心就 是“保护莱茵河国际 委员会” (英文简 称ICPR),这是由 12个人组成的组织, 它没有制定法律的权 力,也没有惩罚机制, 无权对成员国进行惩 罚,却有条不紊地管 理着流经9个国家的 莱茵河。
莱茵河污染治理
亡羊补牢
莱茵河污染治理
严格控制排污
两岸的工厂生产必须先接受政府严格检测,确认对 环境没有影响才可以投产,通过建立污水、垃圾处 理厂,采用新的环保设施手段,处理工厂排放物。
莱茵河污染治理
德国明斯特污水厂的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富磷污泥)
莱茵河污染治理
实时检测污染
目前,沿岸各国在莱茵河流域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监 测预警系统,从瑞士到北海入口之间共设立了9个 国际水质监测站和数十个地方级的水质监测站,采 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对河水进行监控。开始监测的重 点是水体中众多的化学物质,后来逐渐地扩展到悬移 质、底质、生物种群,监测手段又增添了生物监测。
12人管好莱茵河的启示
12人管好莱茵河的启示
月近人
【期刊名称】《中州建设》
【年(卷),期】2010(000)015
【摘要】据报道,广东深圳水务局在3年时间里,花掉5个亿治理一条短短的福田河,但效果并不好。
同时,只有700名公务员的深圳水务局,一年竟然需要1.3亿元的人员支出费用,平均年薪高达20万元。
【总页数】1页(P51-51)
【作者】月近人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95.22
【相关文献】
1.12个人管好莱茵河 [J], 魏青;
2.12人如何管好莱茵河 [J],
3.《莱茵河2020年行动计划》实施效果评估结果及《莱茵河2040年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对编制黄河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启示 [J], 张敏;刘磊;蓝艳;荆放
4.12人如何治好莱茵河 [J], 彭澜
5.莱茵河的前世鄱阳湖的今生?——莱茵河流域管理对鄱阳湖综合治理的启示 [J], 沈文清;鄢帮有;刘梅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莱茵河的治理
莱茵河的治理
政府间主义 超国家机构、联邦主义
多层治理体系
莱茵河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卢森堡、 荷兰等9个欧洲国家,是沿途国家的饮用 水源。
在后来几年里,莱茵河里无鱼可捕捞。官方 告诫沿岸地区的人们不得饮用莱茵河水。法 国政府下令禁止本国渔民下河捕鱼,同时不
准在沿河地区放牧牲畜。德国有几个城镇靠 消防车运水供应居民。
有人称这次事故是“水工业的切尔诺贝利事
件”。
沿岸国家负责管理莱茵河的部长们在事故发
生后,连续在苏黎世和鹿特丹召开紧急会议, 商讨对策,最后委托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 制定一个彻底根治莱茵河的方案。
1986年的瑞士桑多兹化工厂仓库爆炸事件,
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事故发生两天后, 巴塞尔和卡尔斯鲁尔河段内15万条鳗鱼遭到 无妄之灾,使这一河段内鳗鱼濒于绝迹。
尤其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不仅大火带来了一 场生态化学灾难,灭火本身也不例外地破坏 了生态环境。灭火液遇高温起化学反应,生
成有害气体。大量用来灭火的水通过排水道 将10至30吨农药和至少200公斤汞带入了临 近的莱茵河,使这条人们世代歌颂的河流中 几百公里内的生物逐渐死亡
b. The Swiss Confederation pays a 12 % share. c. The other Contracting Parties pay the rest
at the following shares: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32.5%
决策的执行是各成员国的责任。 委员会下
什么叫流域管理制度
什么叫流域管理制度流域是地表水在它的主流和支流上运行的水域和地区的总和,是地表水流动的自然单元,也是相关的社会经济系统的管理单元。
流域管理是指对流域内的水文、地质、生态、气象等要素进行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流域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协调、谋求最大公益、全民参与、公平合理、可持续发展等。
1.综合协调原则综合协调是流域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指在管理流域水资源时,要综合考虑各种水文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只有综合协调各种要素,才能实现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和可持续利用。
2.谋求最大公益原则谋求最大公益是流域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指在流域资源配置和利用方面,要追求整体最大化效益的原则,也就是要使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全民参与原则全民参与是指在流域管理中,要广泛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流域管理更具民主性和公正性。
只有让全民参与,才能更好地实现流域管理的目标。
4.公平合理原则公平合理是流域管理的基本准则,是指在管理流域资源时,要遵循公平和合理的原则,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保障每一个流域居民的权益。
5.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流域管理的长期目标,是指在资源利用方面,要考虑未来世代的需要,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实践可持续发展原则,才能保障后代子孙的利益。
二、流域管理的重要性流域管理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保护水资源流域是水资源的集聚地,通过流域管理可以合理调配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和优化利用,保障水资源的供应和质量。
流域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维护生态环境流域管理可以有效保护流域内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通过流域管理,可以改善水质、保护湿地、恢复植被,保障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个人管好莱茵河
广东省深圳水务局在3年时间里,花掉5个亿治理一条短短的福田河,但效果并不好,同时,只有700名公务员的深圳水务局,一年竟然需要1.3亿元的人员支出费用,平均年薪高达20万元。
700名水务局公务员,花5个亿治理不好一条小河,但是,流经9个欧洲国家的莱茵河,仅有12个人在有条不紊地管理着。
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莱茵河是沿途好几个国家的饮用水源,由莱茵河保护委员会管理,现在的工作人员只有12人。
这是一个民间组织,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在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也没有惩罚机制的前提下,12人之所以能够管好莱茵河,一是各成员国对污染的认识都很明确,认为一个流域就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彼此息息相关;二是决策会议少,执行会议多。
莱茵河委员会的最高决策机构为各国部长参加的全体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决定重大问题,各国分工实施,费用各自承担。
但是执行讨论的会议一年要开70多次。
最重要的就是制度的精心设计和有效性,虽然主席轮流转,秘书长却总是荷兰人。
因为荷兰是该河最下游的国家,对于治理污染最有责任心和紧迫感,在河水污染的问题上也最有发言权。
我们从来不缺少文件、制度、人力甚至资金,缺少的是有创意的、人性化的、精心设计的有效制度和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到实
处的协调执行力。
要想治理好包括福田河在内的
中国江河污染,莱茵河的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