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软院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普博研究生培养方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普博研究生培养方案[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适用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12本方案适用于以下二级学科(方向):1、计算机系统结构网格与高性能计算CPU 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可信计算与系统性能评价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科学理论数据工程及知识工程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化及CAD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与VLSI设计自动化软件理论与系统量子计算及量子网络理论计算机科学3、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及机器人人机交互与普适计算计算机视觉与媒体信息处理二、培养目标与定位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本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较好地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1-2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有关研究方向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式1. 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必要时可由导师提名,经学位分委员会批准,聘请一名副导师。
也可由导师组织指导小组,报系备案。
副导师必须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高级职称,指导小组成员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
2. 跨一级学科(或交叉领域)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并由学位分委员会审批。
3. 建立规范化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按期检查培养环节的完成情况。
4. 导师应有适于培养博士生的研究课题和充足的研究经费。
导师(副导师或指导小组)应与博士生定期交流,关心博士生的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促进博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四、培养环节与学位要求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2)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责任感;2.掌握广博和扎实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基础知识,了解课程与教学论最新研究成果,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文献和学术交流;3.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2.文科课程与教学论3.理科课程与教学论三、修业年限博士生修业年限为3-6年,基本学制为3年。
非全日制博士生或生源为2年制的硕士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
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的博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的条件为:博士生在读期间须全日制脱产学习,成绩优异;答辩前至少在CSSCI检索源刊物上公开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
四、培养方式1.本专业博士研究生采取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等方式培养。
课程学习旨在拓宽学术视野、掌握学科前沿和熟悉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体现研究生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2.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本专业成立博士生培养总指导小组,设组长1名,负责本专业建设的全面工作和重大问题的决策。
按研究方向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设组长1名。
导师为博士生指导小组第一负责人,负责博士生培养的全面工作。
博士生指导小组配合导师全程参与博士生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为博士生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使博士生在博采众长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3.博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制定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并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4.博士生在第二学期期末需进行资格考试。
考试方式以笔试为主,采取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方式,由指导小组确定考试范围和内容,主要考查专业知识扩展情况和专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清华大学博士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1982-1983年度第二十二次校长工作会议通过—(2010年7月修订)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并结合我校具体情况而制定的。
博士教育是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要与高水平的学术研究相结合。
各院系应依据此规定制订学科博士生培养要求,并做好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
一、培养目标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应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如下:1. 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
2.掌握所在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所在学科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培养类型及学习年限博士生根据不同的选拔方式,分为参加全校组织统一入学考试的普博生;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被直接推荐免试攻读博士学位的直博生;本校在校优秀硕士生被推荐攻读博士学位的提前攻博生;有长期实际工作经验、研究成果突出的在职人员委托培养攻读学位的论文博士生。
普博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含硕士生阶段)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5年。
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
因研究工作需要延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可以向研究生院申请延期。
三、培养方式博士生的培养方式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博士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并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一般不设副导师。
如论文工作特殊需要,经审批同意后,导师可以聘任一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其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副指导教师。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学博士培养方案发布日期:2010-11-06 21:14:39 浏览次数:863一、适用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学(一级学科,教育学门类)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具有良好政治品质、拥有坚实宽广的理论与知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博士生应能系统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有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重大研究课题的能力,能胜任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原理λλ大学制度的演进与创新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λ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四、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或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3、博士生培养以学术研究工作为主,同时根据培养要求及学位论文的需要,继续学习一些专业课程,在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自主创造性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4、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可以担任一年工作量的助教工作(在职博士生除外),具体内容以聘任合同方式确定。
五、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本专业的博士生,应当对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文献有较全面的了解,对高等教育的性质、内涵及功能等有较深刻的认识,对自己所从事方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有深入的把握,并能掌握国内外关于本专业最新的理论进展动态,将这些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研究之中。
熟练掌握1至2门外语。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构成普博生在读期间,各类课程的最低限度学分为: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10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总学分不得少于20学分(不包括自学课程)。
课程设置见附录。
直博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38(不包括自学课程)。
课程设置见附录。
本科或硕士阶段学习非教育类专业的学生需补修高等教育学、心理学专题研究两门硕士课程,补修学分不记入总学分数。
博士生培养方案-清华大学
博士生培养方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一、适用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30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14本方案适用于市政工程二级学科二、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鼓励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三、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1、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和相关的学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市政工程专业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在市政工程学科和相关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交叉学科领域中有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二)课程学习及学分组成1、普博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15,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4,学科专业课程不少于6(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不少于2),必修环节学分不少于5。
自学课程学分另记。
课程设置见附录。
2、直博生在学期间,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9(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1,自学课程学分另记),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8(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4),必须环节5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录。
四、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1、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博士生入学后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作好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院(系、所)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
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院(系、所)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清华 创新领军工程博士 毕业要求
清华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毕业要求清华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毕业要求在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被视为培养未来科技领军人才的重要渠道,该项目不仅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术研究上的深度和广度,更注重学生在创新、实践和领导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根据清华大学关于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毕业要求的规定,学生需要完成以下方面的学术研究和专业能力培养,以获得博士学位。
一、学术研究:1. 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学术研究能力在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中,学术研究是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生需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深入探索,并且具备跨学科的学术视野,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运用于自己的研究之中。
清华大学还强调学生在学术研究上的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并取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2. 学术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除了完成学术研究工作外,清华大学还要求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并在学术界取得一定的影响。
学生还需要在自己的研究方向申请专利,突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创新和实践能力:1.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清华大学认为未来科技领军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学术功底,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要求学生在学术研究的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2. 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除了个人的创新能力外,清华大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带领团队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
三、总结和展望回顾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的毕业要求,我们可以看到,清华大学对未来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学术研究能力,还强调学生在实践、创新和领导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这也符合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未来科技领军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更需要具备跨界融合、实践创新和团队领导的综合能力。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第1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基础、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博士研究生。
通过严格的专业课程学习、科研项目训练及学术交流,使研究生在所学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二、培养要求1. 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 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性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3.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4.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三、课程设置1. 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2. 专业课程:涵盖本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研究方法及前沿动态;3. 选修课程:跨学科课程、实验方法、学术研讨等,拓宽学术视野。
四、科研训练1.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开展课题研究;2. 定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3. 申请并承担校级、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4. 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达到高水平学术论文标准。
五、培养过程1. 第一阶段(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确定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2. 第二阶段(第二年):专业课程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学术交流;3. 第三阶段(第三年):深化课题研究、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申请科研项目;4. 第四阶段(第四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论文答辩、总结学术成果。
六、考核评价1. 课程考核:采用考试、论文、报告等形式,评估研究生课程学习成果;2. 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学术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3.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评估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4. 毕业评价: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培养质量。
七、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2. 完善科研条件,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资源;3.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与国际一流学术水平接轨;4. 注重研究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5. 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励研究生学术创新。
清华研究生培养方案
清华研究生培养方案清华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卓越的学术研究能力:通过学术研究课程的深入学习,帮助研究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培养出具备卓越的学术研究能力的人才。
•提高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实践项目的开展和实际案例的研究,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出具备良好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
培养课程学术研究课程•研究方法与设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将学习到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设计原则,提高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
•学术写作与发表:在该课程中,研究生将学习如何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报告,并了解学术期刊的发表要求和流程。
•创新实践项目:通过参与创新实践项目,研究生将学习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工程实训项目:在工程实训项目中,研究生将亲身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术交流与讲座•学术交流会议:研究生将有机会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议,与国内外优秀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拓展知识视野。
•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将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为研究生提供学术前沿知识和经验分享。
培养特色•个性化导师制度:每位研究生都将配备一位导师,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规划研究方向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学术创新平台:清华大学将提供各种学术创新平台,包括实验室、科研基地等,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和研究条件。
•国际化交流机会:清华大学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为研究生提供出国交流和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的机会,拓宽国际视野。
•学术成果发表:清华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将鼓励和支持学术成果的发表,提高学生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就业和创业支持:清华大学将提供就业和创业支持服务,帮助研究生顺利就业或创业,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
•社会贡献和影响:清华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社会贡献和影响力高的人才,通过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服务于社会发展。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为有志于在学术界或产业界深造的研究生提供系统化的培养,提升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其成为有独立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道德素养的专业人才。
该方案涵盖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体系和培养评价等内容。
一、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该全面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包括文献阅读、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2.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自主思考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设计和完成一项独立科学研究课题,并取得具有学术价值的创新成果。
3. 具备学术沟通和合作能力: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与同行进行学术讨论、合作研究的能力,并能够在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展示、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
4. 具备关注学术道德和科学伦理的素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能够遵守科研规范和伦理要求,做到诚实守信、严谨求实。
二、培养内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该全面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
2. 科研能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参与科学研究项目,通过亲身实践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包括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3.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能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的能力,包括撰写学术论文的思路、结构和表达方式,学习学术会议和期刊的写作规范和评审流程。
4. 学术讨论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参加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沟通和合作能力。
三、培养体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包括导师制度、研究生导师团队和学术资源的利用等方面:1. 导师制度: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由一位有经验、有资质的导师指导,并与导师保持密切的讨论和交流,指导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职业发展。
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清华大学
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清华大学一、培养目标清华大学工程博士培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具备系统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有能力在工程技术领域开展独立、创新的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具备广泛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操守,能在工程技术和科研管理、科研教学等方面担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科研人才及科研管理和高层次科研教学工作的工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1. 培养时间:3-5年2. 课程学习和考核:工程博士培养期间,学生必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完成规定的学位课程学习和考核。
3. 科研训练: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并进行创新实践。
4. 学位论文: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工程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5. 学位授予:经学校授予学位。
三、培养内容1. 学位课程学习:学生必须按照学校制定的学位课程计划,修满规定学分,通过考核。
2. 科研项目: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并在科研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3. 学术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学术研究能力。
4. 学术活动:参与学术活动,包括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讨论等。
5. 科研成果发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并促进科研成果发表。
四、毕业要求1. 学位学分:完成学校规定学分要求。
2. 学位论文:撰写工程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3. 发表科研成果:至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2篇或以上的科研成果。
4. 学业考核:通过学校规定的学位考核。
五、培养流程1. 入学考核:通过考试和面试等方式进行入学考核。
2. 学期安排:按照学校规定的学期安排和学位课程计划进行学习。
3. 导师指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和论文写作。
4. 论文答辩:学生完成学位论文后,进行答辩,通过答辩后,学校授予工程博士学位。
六、师资力量清华大学工程博士培养方案将动员学校和社会上的一切力量来支持博士培养工作,积极培养导师队伍,提高导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保证博士培养的质量。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2)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是高等教育机构为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人才进行系统培养的一项学术计划。
其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学习、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使学生在某一研究领域或学科专业中获得广泛的知识、深入的理论基础和独立的科研能力,最终取得博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通常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 培养计划的制定: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学科要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包括学习课程、研究工作、学术交流等。
2. 学术课程教育:让学生系统学习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理论,提高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3. 科研课题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4. 专业实践:参与学术会议、写作学术论文、参与学科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实践能力。
5. 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合作,扩大学术视野和国际影响力。
6. 学位论文答辩:学生完成研究工作后,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高层次
科学研究人才,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对于学生来说,博士研究生培
养计划不仅是获取学位的过程,更是全面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学术造诣的重要阶段。
清华大学博士生名额分配办法
清华大学博士生名额分配办法清华大学博士生名额分配方案分为两类:学术型博士生名额分配方案和专业型博士生名额分配方案。
学术型博士生包括推荐免试攻读博士学位的博士生、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招收的博士生。
专业型博士生包括专业学位硕士生和专业学位博士生。
各院系在本专业招生时须综合各院系博士生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研究工作需要作全面测算。
我校博士生招收计划不少于本专业招生总人数约15%,按照各院系推荐免试攻读博士学位的博士生数1:1.2的比例确定各院系总名额。
一、博士生招生名额分配方案(一)学术型博士名额分配方案:各院系根据本专业学位和相关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并结合教学工作需要进行测算和分析,确定各院系博士招生计划。
(二)专业型博士名额分配方案:各院系根据本研究所的培养目标,以及本研究所现有招生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培养要求综合考虑招生计划、培养方案和研究工作需要等因素确定本单位专业学位博士生招生名额,包括导师招收博士生人数及导师指导博士生人数以及招收全日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内容。
(三)学术型博士名额分配方案:各院系按照本研究所所提供推荐免试攻读博士学位博士生人数原则上占本院系总名额60%以上的比例确定各院系总名额,其中推荐免试攻读博士学位的博士生中超过60%的院系可以招收导师推荐免试攻读博士学位博士生;学术型博士生中超过60%的院系可以招收导师推荐免试攻读博士学位博士生;在读硕士生中超过40%的院系可以招收硕士生导师推荐免试攻读博士学位博士生;其他在读硕士生中约40%的院系可以招收硕士生导师推荐免试攻读博士学位博士生。
(四)专业型博士名额分配方案:各院系根据本学科专业方向、教学计划、研究方向以及学校规定设置相应专业学制或培养方案,合理确定本专业招生名额并据此向有关学院分专业推荐免试读博毕业生。
二、分配原则各院系在博士生名额分配时应综合考虑本专业培养方案及实际生源情况,并充分考虑各学科培养情况及未来发展需求。
我校各学科(专业)分配名额原则上为3人,以不超过3名为原则,在各学科(专业)招生时,各院系要统筹考虑本学科(专业)的培养情况和发展需求。
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专业2021年清华大学报考研究方案【模板】
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专业2021年清华大学报考研究方案【模板】一、报考背景及目标1.1 报考背景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领军人才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
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人才,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加大对工程博士培养的投入。
清华大学作为我国顶尖学府,一直致力于创新领军人才的培养。
1.2 报考目标通过报考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强烈创新意识、广阔国际视野的工程领域领军人才,为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报考条件及要求2.1 报考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人员;- 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取得显著业绩;- 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2.2 报考要求- 提交完整的个人学术简历及业绩证明;- 提交拟研究课题及研究计划;- 参加清华大学组织的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专业考核。
三、报考流程3.1 了解报考信息- 关注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官方网站发布的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专业报考通知;- 了解专业设置、研究方向、导师队伍等信息。
3.2 准备报考材料- 撰写个人学术简历及业绩证明;- 拟定研究课题及研究计划;- 准备其他 required 材料。
3.3 提交报考申请- 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报考材料至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参加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专业考核。
3.4 考核及录取- 清华大学组织专家对报考材料进行评审;- 合格者参加面试、笔试等考核环节;- 根据考核成绩和综合素质,确定录取名单。
四、培养方案4.1 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涵盖工程领域基础知识;- 专业课程:根据研究方向可选修相关课程;- 选修课程:提升跨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4.2 实践教学- 参与科研项目,积累实践经验;- 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拓宽国际视野;- 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4.3 学术研讨- 参加学术会议、讲座、论坛等活动;- 开展学术交流,提升学术素养;- 发表学术论文,展示研究成果。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数学一、适用学科数学Mathematics,一级学科,理学门类,学科代码:070100本方案适用于以下二级学科: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二、培养目标培养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愿为祖国的科教事业贡献力量的一流数学人才;使得学生遵循学术规范,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并在数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问题上做出原创性工作;三、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鼓励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跨二级学科或交叉领域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2、建立规范化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按期检查培养环节的完成情况;3、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专题讨论班和国内外学术会议,选择数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并取得创新性成果;四、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1、普博生普博生在学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的总学分不少于22,其中必修环节7学分,考试学分不少于10;课程设置见附录一;2、直博生直博生包括提前攻博生在学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的总学分不少于42,其中必修环节7学分,考试学分不少于30;课程设置见附录一;五、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须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内确定导师,确定导师以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修改后的课程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系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2、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或相关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完成论文选题、撰写选题报告并举行选题报告会;选题报告的具体时间由导师自行决定,但距离申请答辩的日期一般不少于一年;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实际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选题报告包含文献综述、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选题报告会应以学术活动方式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并由以博士生导师至少3名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选题报告会应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选题报告会时间确定后应提前三天张贴“公告”;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及时以书面形式交系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3、资格考试博士生入学两年内必须通过至少三门资格考试课程,其中基础数学专业的博士生至少通过两门基础数学类课程另一门可任选,应用数学专业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和控制论的博士生至少通过一门基础数学类课程另两门可任选;两年内未通过三门资格考试课程者将被取消博士生资格;1普博生考试科目:分析、代数、几何、高等概率论、计算数学、运筹学、偏微分方程、高等统计共8门;考试安排:每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5月份和9-10月份;具体时间由系研究生主管部门提前通知;时间限制:2年内必须通过所有3门考试;自入学起1年内通过全部3门考试者可以3年毕业;自入学起2年内通过全部3门考试者须至少4年毕业;与课程的关系:对应的博士生基础课程与资格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密切相关,但课程考核与资格考试相互独立;2直博生考试科目:分析、代数、几何、高等概率论、计算数学、运筹学、偏微分方程、高等统计共8门;考试安排:每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5月份和9-10月份;具体时间由系研究生主管部门提前通知;时间限制:自入学起2年内必须通过全部3门考试;与课程的关系:对应的博士生基础课程与资格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密切相关,但课程考核与资格考试相互独立;3提前攻博生A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是,已修的课程和已完成的培养环节成绩优良;B课程要求:与直博生要求相同;C资格考试:考试科目:分析、代数、几何,高等概率论、计算数学、运筹学、偏微分方程、高等统计共8门;考试安排:每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5月份和9-10月份;具体时间由系研究生主管部门提前通知;时间限制:每门考试每位学生最多可以参加两次,自硕士入学起3年内必须通过全部3门考试;与课程的关系:对应的博士生基础课程与资格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密切相关,但课程考核与资格考试相互独立;4、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定期参加课题组的学术研讨会,每学期平均必须参加不少于8次一级或二级学科的学术报告活动,2次由本人在课题组讨论班或学术报告会上做报告;每次学术活动后填写“博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表”,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申请答辩前三个月交研究生管理部门记载成绩;博士生完成规定的学术报告并取得要求的学术活动学分是申请答辩的条件之一;5、论文中期检查在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各二级学科应组织考查小组3—5人组成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6、最终学术报告在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以后,最迟于正式申请答辩前三个月,做一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具体要求见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7、社会实践按照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执行;8、教学助理博士生包括普博生、直博生、提前攻博生就读期间至少完成一学期的助教工作15小时/每周;六、学位论文工作及要求1、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2、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3、学位论文工作时间按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执行;4、学位论文可以用中文或者用英文撰写,必须提供中文和英文摘要;七、申请博士学位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要求博士生在读期间须至少发表包括正式接受发表1篇SCI收录的学术期刊论文;如无上述论文成果,可以申请对博士论文进行国际同行隐名评议以确认是否可以免去上述的论文发表要求;具体标准和方式参见附录二;附录一:一、普博生的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221、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90680032 2学分考试2学分考试博士生英语或其他语种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1学分在学校开设的“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平台课程”中任选一门2、学科专业要求课程≥10学分1基础理论课至少3学分泛函分析II 4学分考试偏微分方程II 4学分考试调和分析引论4学分考试非线性泛函分析4学分考试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4学分考试动力系统4学分考试高等数值分析4学分考试偏微分方程数值解4学分考试大规模科学计算70420023 3学分考试有限元方法Ⅱ3学分考试差分方法3学分考试算法分析与设计4学分考试现代优化方法4学分考试应用随机过程4学分考试概率论Ⅱ4学分考试应用统计3学分考试高等统计4学分考试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3学分考试随机过程4学分考试数理逻辑70420284 4学分考试计算机推理3学分考试抽象代数II 4学分考试代数数论4学分考试代数几何4学分考试群表示理论4学分考试代数表示论4学分考试李群和李代数4学分考试代数表示论II 4学分考试代数几何II 4学分考试代数数论II 4学分考试交换代数与同调代数4学分考试微分几何I—微分流形4学分考试代数拓扑4学分考试微分拓扑4学分考试黎曼曲面4学分考试代数编码理论3学分考试分析学4学分考试矩阵计算4学分考试数学规划II 4学分考试计算复杂性理论4学分考试算子代数基础4学分考试模形式及其应用4学分考试对策论及其应用4学分考试组合优化3学分考试网络优化3学分考试随机分析4学分考试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开设的数学类研究生学位课程可以作为本系学位课程,最多2门;2专业课至少7学分,可用基础理论课代替复分析II 奇点理论3学分4学分考试考试数学物理3学分考试分形几何3学分考试调和分析II 3学分考试调和分析III 4学分考试几何测度论3学分考试遍历论高等概率3学分4学分考试考试孤立子与可积系统3学分考试可积系统理论3学分考试偏微分方程专题3学分考试非线性双曲偏微分方程 3学分考试数学物理中的渐近方法2学分考试统计力学的数学方法生物信息学中的数学方法3学分4学分考试考试李群及其在微分方程中的应用3学分考试常微分方程专题3学分考试动力系统专题动力系统基础3学分4学分考试考试多层规划4学分考试常微分方程II 3学分考试随机算法3学分考试无界区域上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及应用4学分考试位势理论与边界元方法80420243 3学分考试数据库管理系统3学分考试支持向量机3学分考试蒙特卡罗方法3学分考试代数几何3 4学分考试代数数论3 4学分考试表示论专题4学分考试无限维李代数4学分考试微分几何II—黎曼几何4学分考试几何分析4学分考试微分几何III—复几何微分几何IV-辛几何4学分4学分考试考试纤维丛与示性类4学分考试李群4学分考试几何专题4学分考试不确定规划4学分考试不确定系统3学分考试量子群70420214 4学分考试科学计算专题I 2学分考查科学计算专题II 2学分考查应用统计专题I 2学分考查应用统计专题II 2学分考查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所需要的内容指定的其它一门3或4学分课程;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的学生还可选修以下课程:系统生物学的数学方法 2学分考查流体力学 4学分考试固体力学 4学分考试理论生物学 3学分考查非平衡态热力学 3学分考查高等量子力学 4学分考试理论化学物理 3学分考试3、必修环节7学分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99990041 1学分考查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2学分考查资格考试99990061 1学分考试社会实践1学分考查教学实践2学分考查4、补修课对于跨学科考取或学历中有空缺的博士生,应补修相应的基础理论或专业基础课程;1对于跨学科考取的博士生,导师应对补修本科或硕士课程提出具体要求;2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硕士层次业务基础的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两门以上硕士学位课程;缺少本科学历有硕士学位的博士生应补修5门含本科以上课程考试;3补修课只计成绩,不计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4为确保培养质量,该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应取上限;二、直博生提前攻博生的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直博生包括提前攻博生在学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总学分不少于42,其中公共必修学分6,学科专业课程29,必修环节学分7,考试学分不少于30;课程设置如下:1、公共必修课程≥6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3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 60680021 1学分考试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90680032 2学分考试2第一外国语2学分博士生英语 90640012 2学分考试或其它语种3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1学分在学校开设的“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平台课程”中任选一门2、学科专业要求课程≥29学分1基础理论课至少15学分泛函分析II 4学分考试偏微分方程II 4学分考试调和分析引论3学分考试非线性泛函分析4学分考试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4学分考试动力系统4学分考试高等数值分析4学分考试偏微分方程数值解4学分考试大规模科学计算3学分考试有限元方法Ⅱ3学分考试差分方法3学分考试算法分析与设计4学分考试现代优化方法4学分考试应用随机过程4学分考试概率论Ⅱ4学分考试应用统计3学分考试高等统计4学分考试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3学分考试随机过程4学分考试数理逻辑4学分考试计算机推理3学分考试抽象代数II 4学分考试代数数论4学分考试代数几何4学分考试群表示理论4学分考试代数表示论4学分考试李群和李代数4学分考试代数表示论II 4学分考试代数几何II 4学分考试代数数论II 4学分考试交换代数与同调代数4学分考试微分几何I—微分流形4学分考试代数拓扑4学分考试微分拓扑4学分考试黎曼曲面4学分考试代数编码理论3学分考试分析学4学分考试矩阵计算4学分考试数学规划II 4学分考试计算复杂性理论4学分考试算子代数基础4学分考试模形式及其应用4学分考试对策论及其应用4学分考试组合优化3学分考试网络优化3学分考试随机分析4学分考试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开设的数学类研究生学位课程可以作为本系学位课程,最多2门;2专业课至少14学分,其中考试学分至少9学分,可用基础理论课代替复分析II 奇点理论3学分4学分考试考试数学物理3学分考试分形几何3学分考试调和分析II 调和分析III 3学分4学分考试考试几何测度论3学分考试遍历论高等概率3学分4学分考试考试孤立子与可积系统3学分考试可积系统理论3学分考试偏微分方程专题3学分考试非线性双曲偏微分方程 3学分考试数学物理中的渐近方法 2学分考试统计力学的数学方法生物信息学中的数学方法3学分4学分考试考试李群及其在微分方程中的应用3学分考试常微分方程专题3学分考试动力系统专题动力系统基础3学分4学分考试考试多层规划4学分考试常微分方程II3学分考试随机算法3学分考试无界区域上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及应用4学分考试位势理论与边界元方法804202433学分考试数据库管理系统3学分考试支持向量机3学分考试蒙特卡罗方法3学分考试代数几何34学分考试代数数论34学分考试无限维李代数4学分考试表示论专题4学分考试微分几何II—黎曼几何4学分考试几何分析4学分考试微分几何III—复几何4学分考试微分几何IV-辛几何4学分考试纤维丛与示性类4学分考试李群4学分考试几何专题4学分考试不确定规划4学分考试不确定系统3学分考试量子群704202144学分考试科学计算专题I2学分考查科学计算专题II2学分考查应用统计专题I2学分考查应用统计专题II2学分考查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所需要的内容指定的其它一门3或4学分课程;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的学生还可选修以下课程:系统生物学的数学方法 2学分考查流体力学 4学分考试固体力学 4学分考试理论生物学 3学分考查非平衡态热力学 3学分考查高等量子力学 4学分考试理论化学物理 3学分考试3、必修环节7学分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99990041 1学分考查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2学分考查资格考试99990061 1学分考试社会实践1学分考查教学实践2学分考查4、自学课程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由导师制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可列入个人培养计划;5、补修课对于跨学科考取或学历中有空缺的博士生,应补修相应的基础理论或专业基础课程;1对于跨学科考取的博士生,导师应对补修本科或硕士课程提出具体要求;2补修课只计成绩,不计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3为确保培养质量,该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应取上限;附录二:关于论文成果的通用原则,见清华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基本要求;相关补充如下:1、在无发表论文成果情况下,学位分委员会将组织委员会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隐名国际评议,如果评议认为博士学位论文达到北美排名前50位大学数学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则可免去论文发表的要求;2、论文作者身份的认定办法: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a 博士生为第一作者;b 博士生为居导师后的第二作者;c 对于按照国际惯例以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的论文,须经学位分委员会指定两位委员审核认定该论文与毕业论文是密切相关的;。
攻读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计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攻读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计划篇一:博士研究生学习计划、研究计划201*年博士*年级上学期学习计划201*年*月*日,****博士学习生活。
万事开头难,但是,我也懂得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给博士学习生活开好头,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增强学术研究能力,特此制定本学习计划。
本计划共分为两个层次:总计划和总目标;周计划和周目标。
总计划和总目标明确了本学期学习和生活的总体“轮廓”,周计划和周目标则明确了以周为单位的分目标,指出了具体的执行策略。
另外,制定控制的策略和方法,以确保计划和目标的实现。
一、总计划和总目标1、课程和学习目标以经济学前沿和高等数学为学习重点,以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为依托,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再次对方法论等课程进行学习,并尝试用计量方法进行学术文章的写作。
(可以用计量方法完成经济学前沿课程的科研训练。
)具体要求如下:?经济学前沿课程完成大部分文献的阅读,明确大部分文献内涵主旨,了解经济学理论的脉络,通过科研训练掌握计量等研究方法。
?高等数学课程完成老师课程要求的作业,并利用课余时间做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尝试将所学知识与经济学前沿和计量课程中涉及的数学方法结合起来。
?计量经济学依据英文教材和课件完成曾卫红老师双语教学的计量经济学学习,利用计量完成经济学前沿中的科研任务。
重点学习计量方法的应用。
?管理理论前沿主要是确保每节课都能够听懂,并能够根据老师所讲内容提出两到三个学术问题,把握与不同领域老师的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通过该课程拓宽学术视野,了解其他学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学习研究方法的使用策略和技巧。
2、科研目标科研能力重在训练,通过不断的试错和尝试来积累经验。
主要的目标包括:扭转思维方式;掌握研究方法和技巧;理顺科技管理领域的文献脉络,发现并总结可能的研究问题;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
具体措施如下:?扭转思维方式通过阅读文献、参与课程学习、进行科研文献写作、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等方式不断将发散式的思维方式转变成以问题为中心,以条件为基础的科研研究的思维方式上来。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了顺利开展我校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工作,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实现,以及在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环节的规范性和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参照汉语国际教育教指委指导性培养方案,特制定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设置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是适应新形势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较强对外从教教师的职业能力,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兼备,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复合型、国际型、专业化中外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科学素养和广阔国际视野,符合国际性汉语国际教育岗位职业要求,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适应国际汉语教育的理论水平,具有较强的汉语教学、跨文化交流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能力,具有熟练掌握使用一门以上外语的能力,能有效利用专业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实践中的复杂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胜任国内外汉语国际教育岗位工作。
三、招生对象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方向招收对象是具有硕士学位、有3年及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具有相当成就的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或其他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其中具有海外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经历者优先。
四、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
其中,脱产在校学习和实习实践时间累计不少2.5年。
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中期考核、开题报告、实习实践、论文写作、论文预答辩和论文答辩等环节。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生实行集体培养和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清华软件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清华软件工程博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清华软件工程博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掌握系统软件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具有较高科学素养、信息化素养和人文素养,能够在高等教育与科研机构、国家机关及科技企业从事系统软件开发、软件技术创新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明确、要求明确,便于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落实培养目标。
二、培养原则清华软件工程博士培养方案的培养原则是坚持高层次、应用型、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思路。
要强调在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成为高级科研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强调学术实践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培养原则明确、具体,便于制定培养方案。
三、培养体系聘请一流专家学者作为培养导师,每位博士生必须有一位主导师。
形成研究团队培养机制,每个博士生要参与一个主导师的研究小组,博士期间必须完成至少一项科研项目。
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对博士生进行严格的学术考核,使之在理论与实践上本领兼备。
四、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博士生必须修满学位课学分,包括专业课及公共课。
专业课包括软件工程理论、软件工程方法、系统与软件质量保证、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等。
公共课包括语言文学、哲学、管理学、计算技术等。
博士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如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等。
2. 科研实践博士生必须参与课题研究,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独立的科研工作。
博士生还应该参与国家级或院级科研项目,并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3. 社会实践博士生需参与社会实践与科研实际相结合的项目,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以选择实习、参观、论文调研等形式。
四、培养环境学校提供博士生良好的实验室条件,并为博士生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
同时,鼓励博士生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国际会议、行业展览等活动,提高博士生的学术交流和国际视野。
五、就业方向清华软件工程博士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高等教育与科研机构、国家机关及科技企业的系统软件开发、软件技术创新与管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软件工程一级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专业: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工学)●软件工程理论(二级学科、专业)●软件工程技术与管理(二级学科、专业)●信息系统工程(二级学科、专业)●软件服务工程(二级学科、专业)二、培养方式1. 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必要时可由导师组织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
一般不设副导师,如论文工作特殊需要,经审批同意后,导师可以聘任一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其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副指导教师。
2. 跨一级学科(或交叉领域)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作为联合指导教师,经院系主管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报校学位办公室备案。
3. 建立规范化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按期检查培养环节的完成情况。
4. 导师应有适于培养博士生的研究课题和充足的研究经费。
导师(副导师或指导小组)应与博士生定期交流,关心博士生的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促进博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培养目标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1. 培养目标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掌握软件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1-2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信息科学研究领域能起主导作用,能独立提出和开展某一领域的科学研究,能从事高校教学工作,具有高层管理工作的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软件工程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2. 课程学习及学分组成普博生及论文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8,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不少于4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
直博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34,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不少于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24,必修环节5学分。
提前攻博生的学分要求同直博生。
四、课程设置1. 公共必修学分(5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90680032)2学分(考试)所有博士生必修●自然辩证法概论(60680021)1学分(考试)直博生必修●博士生英语(90640012)2学分(考试)所有博士生必修2.必修环节(5学分)●资格考试(99990061)1学分(考试)●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99990041)1学分(考查)●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99990032)2学分(考查)●社会实践(69990041)1学分(考查)3、学科专业要求学分(普博生不少于9学分,直博生不少于24学分)(1)基础理论课(普博生不少于3学分,直博生不少于6学分)●组合数学(74100043)3学分(考试)●计算几何(70240183)3学分(考试)●形式语义学(74100192)2学分(考试)●高等数值分析(60420024)4学分(考试)●应用近世代数(60420153)3学分(考试)●最优化方法(60420194)4学分(考试)●现代优化算法(60420174)4学分(考试)●不确定规划(60420214)4学分(考试)●随机过程(60230014)4学分(考试)●应用随机过程(60420094)4学分(考试)●概率论与随机过程(80420934)4学分(考试)●基础泛函分析(60420144)4学分(考试)(2)专业课程A组●软件项目管理(84100062)2学分(考试)●软件度量技术(74100142)2学分(考试)●软件需求工程(84100102)2学分(考试)●软件测试技术(74100132)2学分(考试)●软件体系结构(74100152)2学分(考试)●电子商务概论(84100122)2学分(考试)●电子政务概论(84100132)2学分(考试)B组●网络系统建模与分析(84100242)2学分(考试)●计算机网络前沿研究(84100222)2学分(考查)●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74100102)2学分(考试)●应用密码学(84100182)2学分(考查)●网络测量与分析技术(84100232)3学分(考试)C组●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84100082)3学分(考试)●数据质量(84100212)2学分(考试)●现代数据库系统概论(74100162)2学分(考试)●工作流技术基础(74100052)2学分(考试)●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74100072)2学分(考试)●数据库管理技术(74100062)2学分(考试)●大规模多媒体信息管理与检索(74100202)2学分(考试)D组●领域特定语言设计(84100293)3学分(考试)●嵌入式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84100282)2学分(考试)●自动机与形式逻辑(74100213)3学分(考试)●软件形式化验证(84100192)2学分(考试)E组●计算机辅助几何造型(84100253)3学分(考试)●数字几何处理(84100272)2学分(考试)●真实感渲染技术(84100262)2学分(考试)●并行程序设计(84100142)2学分(考查)●数字图像处理(84100302)2学分(考试)博士生的专业知识面应具有一定的宽度,直博生所选课程应至少涵盖以上A~E组课程中的三组,普博生所选课程应至少涵盖以上A~E组课程中的两组。
经导师同意,可选计算机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中的相关课程。
4. 公共选修课程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考试或考查)5、非学位课程为了扩大知识面,可由导师指定或研究生本人自选如下课程。
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可记非学位课程学分。
(1)跨一级学科的其它专业课程;(2)选修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环境类课程或信息类学科的前沿课程。
6、自学课程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可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记为非学位课程学分。
7、补修课程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硕士层次业务基础的博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
补修课可记非学位课程学分。
五、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入学后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内容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阅读、选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
经导师确认签字后,由学院教学主管核准,交学院业务办备案。
2. 选题报告与资格考试博士生的资格考试结合选题报告以口试的方式进行,每学期组织一次,由博士生本人提交书面申请,教学办公室统一安排。
资格考试委员会由不少于7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副高技术职称(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至少4人,学位分委员会委员至少1人)。
博士生首先作论文选题报告,随后,资格考试委员会就有关问题提问,全面考查博士生的学科和专业基础以及综合素质。
选题报告一般须在论文答辩两年前完成。
普博生的资格考试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
直博生的资格考试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
选题报告应包括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可行性、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论文工作计划、发表文章计划等。
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以书面形式交系教学办公室备案。
资格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直博生:学位课成绩占40%,考试和评审小组打分占60%。
普博生:学位课成绩占30%,考试和评审小组打分占70%。
资格考试按成绩排序,每次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不超过80%,考试不通过者可申请参加下次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通过两学年后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有关资格考试的执行细则见附录1。
3. 年度进展报告为了使学位分委员会、教学办更好地了解博士生研究进展,督促博士生做好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已资格考试(开题)的博士生,和到期却未参加资格考试的博士生,需于每年9月1日前,提交有导师签字确认的年度研究进展报告一式三份及电子版一份。
教学办组织专家评审,并将评审结果通知指导教师及本人。
进展报告的格式见附录2。
4. 社会实践按照“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规定”执行。
5.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实行博士生学术报告制度。
博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每学期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至少有一次在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自己撰写的论文。
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30次以上学术报告,其中至少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报告。
6. 学术论文发表的要求博士生在申请论文答辩时至少应在核心刊物、国外刊物、国际会议上发表或被录用2篇论文,且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②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在E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③在E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
为鼓励博士生发表高水平论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不作论文数量要求。
①在影响因子大于2的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1篇研究论文(不含短文、摘要、报道等);②在《软件学院顶级国际学术会议》列表中(请见附件3)发表1篇论文。
说明:①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学位申请人本人排名前1/2,且署名单位为清华大学)1项,或获得国内外已授权发明专利(排名前3)1项,等同于在SCI 收录的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
②对于在《软件学院顶级国际学术会议》列表以外的其他国际会议,如果导师认为该会议水平达到《软件学院顶级国际学术会议》列表中的会议水平,由导师向学院学术委员会提出认定申请,学院学术委员会对其水平进行认定。
7. 最终学术报告在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以后,至迟于正式申请答辩前三个月,做一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由至少5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其中博士生导师至少3人)组成的审查小组,对论文工作的内容、创新性进行审查。
审查小组应严格要求,对达不到博士学位论文要求的,应要求延期答辩,并至少3个月后重新做最终学术报告。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要求1、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2、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学位论文工作时间要求:直博生原则上入学5年后学位分委员会才受理学位答辩申请,普博生原则上4年后学位分委员会才受理学位答辩申请。
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原则上等同于直博生,入学年月从硕士入学算起。
附录1:软件学院博士生资格考试执行细则一、博士生资格考试对象:所有在读博士生(含直博生)。
二、考试方式:博士生资格考试结合选题报告以口试的方式进行。
三、考试时间安排:每学期举行一次考试。
一般安排在第三周。
每学期开学时要参加资格考试的博士生向教学办公室提交书面申请,教学办公室在第二周末将每人的考试时间、地点、分组情况等安排通知到报名参加资格考试的博士生。
四、申请参加资格考试的条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博士生可以申请参加资格考试:1、课程学习全部结束且成绩合格;2、完成书面选题报告且经导师审查通过;3、导师经全面审查该博士生的情况,同意他参加资格考试;直博生一般在第五学期申请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