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2.2.3 具有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 社会实践,专业实践 计、开发,找出、评估和选择完成 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业和方法, 确定解决方案的能力; 2.2.4 编制支持产品形成过程的策 划和改进方案的能力; 2.3 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2.3.1 参与改进建议的提出, 并主动 从结果反馈中学习的能力; 2.3.2 具有发现、 评估和选择完成工 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 决方案的能力 社会实践,专业实践 与社会实践,专业实践 社会实践,专业实践
1.3.2 材料加工原理类
1.3.3 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3.4 本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 法规
2.1 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 2.2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1 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 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2.2.2 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 务,并参与相关评价的能力;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科技报告实践,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1.3.6 工程制图 1.4 专业知识 1.4.1 工程材料及其加工
工程材料基础,复合材料,现代材料分析技术,航空航天材 料及其应用基础,激光加工技术基础,激光加工概论,快速 成形技术,特种加工工艺,生物材料工程与器件 机械系统微机控制, 无损检测与评估, 功率电子技术及应用, 人工智能在机械加工中应用,信号处理,液压传动与控制, 机器人工程基础及应用 结构数字化分析的探讨,有限元分析,工艺过程仿真,机械 系统计算机仿真 制造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工程学,质量管理学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工程概论,机械工程领域现状与发展 行业系列讲座
2.2 硕士生阶段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能力 1.1 哲学、法律等基本知识 1.1.1 哲学知识; 1.1.2 法律知识; 1.2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 1.2.1 数学与逻辑思维知识 工程硕士数学,运筹学 自然辩证法 知识产权法律及实务 实现(课程名称,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统筹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统筹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统筹培养
方案
姚健
【期刊名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年(卷),期】1999()S1
【总页数】3页(P76-78)
【关键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研究生;专业本科;清华大学;培养方案;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先进制造;热工基础;计算机基础;专业方向
【作者】姚健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
【相关文献】
1.机械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和培养模式研究 [J], 曾良才;张婉瑞;范勤;蒋国璋;陈新元;李公法;湛从昌
2.高校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案的研究 [J], 刘秀梅;徐化文;贺杰
3.“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体系 [J], 张耀辉;李振江
4.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研究——以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和华侨大学为例 [J], 姜峰;徐西鹏;黄辉;李远;郭桦;言兰
5.面向地方产业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探索 [J], 谌炎辉;陈岳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3、清华大学本科生各专业培养方案-165页

13、清华大学本科生各专业培养方案-165页
.......................................................................................................1 建筑技术科学系............................................................................................................................ 6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6 土木工程系.................................................................................................................................... 9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9 建设管理系.................................................................................................................................. 13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灵活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和相关领域内,具有“基础扎实、特色明显、社会欢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较强的实践技能,毕业后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

(二)基本规格1. 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责任感。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努力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具有勤奋好学、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共事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 业务素质: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主要包括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基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实验、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较系统地掌握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及其控制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能正确把握本专业的科学体系,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达到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 文化素质:具有本专业以外的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素养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使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培养方案

机械大类培养方案(初稿)机械工程学院2003年12月30日引言2003年3月19日在全校各院系教学负责人会议上,学校明确提出了机械工程学院各系在2004年入学新生实施按机械大类培养的教学平台计划的要求。

机械工程学院3次召开有各系系主任、系党委书记参加的院务扩大会议,对机械大类教学平台,特别是对机械大类的平台课程设置、学分安排等进行了讨论,就机械大类平台课程结构框架取得了共识,成立了由各系教学负责人组成的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规划小组。

12月4日,机械工程学院召开了机械大类平台课程任课教师大会,学校领导进行了大类平台建设的工作动员,规划小组向大会介绍了教学平台建设和机械大类平台课程规划的情况。

为了能够在2004年入学新生中实施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计划,规划小组进行了多次讨论,广泛听取有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深入的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交换意见,制定本方案,希望能在2004年4月提交学校审批。

一、机械大类培养方案机械大类教学平台及大类培养方案,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所属有关系和本科专业制订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宏观指南。

它规定了机械大类本科生“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的平台课程的最低必修学分要求,根据清华大学“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理科人才”的目标,构建了按机械大类培养、尊重学生志向的专业选择的主动性机制,规定了在平台教育基础上辅修专业课组及任选课的学分最低要求。

因此,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课及大类培养方案,也是大学本科生在校学习、毕业资格、学位资格认定的主要依据。

二、培养模式与目标实行“按系招生、按系管理、按机械大类培养”的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尊重学生志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般保证学生的入口与出口基本一致。

但学生在机械工程学院范围内,可以有序的改选专业。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本科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

对完成并符合本科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清华大学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培养方案
文化素质选修课≥6≥6考查
体育专项(3)2考查
合计:≥17
控制课组≥3≥3考试 选修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体育专项(4)2考查
综合论文训练15考查18周
合计:15
第二学年
春季学期(补充说明)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信号课组44考试
数据结构课组44考试
自然科学基础类课程44考试
合计:≥12
夏季学期(补充说明)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33考查
Matlab高级编程与工程22考查
应用
第三学年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计算机原理课组44考试先修数电、程序设计
固体物理44考试
电动力学44考试先修大学物理
强化英语(1)24考查
合计:≥21
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离散数学(1)”,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体育(4)12考查
随机数学方法33考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3考试
物理实验B(2)11考查
物理实验A(2)22考查
电子基础课组1≥3≥3考试
电子基础课组233考试
电子技术实验22考查
网格计算11考查
媒体计算11考查
高性能计算前沿技术11考查
网络安全与隐私原理22考查
合计:≥16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体育专项(4)2考查
综合论文训练15考查18周
合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本科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本科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本科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科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宽厚的人文、自然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机械工程设计、制造、应用与管理的技能,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好的科学研究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机械工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控制工程基础、CAD/CAM技术、机械工艺学、机械工程制图、机械系统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振动、机械传动学、机械制造自动化、流体力学、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

基础课程方面,学生需要学习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力学、控制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基础学科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与技术知识和方法,为后续学习和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专业课程方面,学生需要学习机械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力学、机械工艺学、机械工程制图、机器人学、CAD/CAM技术、机械振动、机械传动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等内容。

实践课程方面,学生需要进行综合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实际操作性强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实验科研能力、技术开发能力等综合能力。

包括力学与工程实践、机械工程制图实验、机械原理实验、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热力学实验等。

工程实践是机械工程专业教学的一大特色,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

三、实践教学1. 实习:实习是学生接触实际工程工作的有效方式,通过实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能够学以致用,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清华机械专业培养计划

清华机械专业培养计划

课程设置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与培养环节的设置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术基础、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其主要课程和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 人文社科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社科类必修和选修课,外语、管理类选修课。

要求的学分为35,占总学分的20%。

(2)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包括大学数学、物理和生物与化学基础课程。

要求的学分为35,占总学分的20%。

(3)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实用软件技术基础,电工和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

要求的学分为10,占总学分的6%。

(4) 机械大类核心课程:机械原理与设计基础,制造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工程材料,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传热学、热力学与流体力学。

要求的学分为40,占总学分的23%。

(5) 专业限选及选修课程:工程材料基础,材料加工基础类课程(包括概论、原理、工艺),机械系统微机控制,复合材料,机器人工程基础及应用,信号处理,功率电子技术及应用,快速成型技术,生物材料工程与器件,激光加工技术基础,特种加工工艺,有限元分析,工艺过程仿真,现代设计技术,现代制造技术,机械系统课程设计,光学工程基础,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精密与特种制造,绿色制造概论,制造系统,生产系统规划与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数字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光电检测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分,制造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工程学,质量管理学,机械系统计算机仿真,现代制造系统,现代制造技术类新生研讨课,固体光电子技术导论专业研讨课,以及跨学科、跨系统、跨专业的“实验室科研探究”等。

要求的学分为22,占总学分的14%。

(6) 实践环节:机械制图实践,机械基础实践,机械制造实习,军事理论和技能训练,机械设计综合训练,机电控制系统实践,电路系统设计与实践、现代制造系统概论及实验,材料加工系列实验,专题训练,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学生课外科研训练(SRT)等。

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机械工程专业的本科第二学位毕业生应达成以下培养目标:1. 行业专家:具有广阔的全球视野,在世界领先的学术机构或企业成为卓越的行业专家。

2. 引领人才:将会在机械工程领域及其他领域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引领人才。

3. 创业先锋:将成为带动国内外技术、经济及社会创新的创业者。

4. 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将热爱机械工程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能改进制造行业,推动产业的发展。

二、培养成效学生经过机械工程本科专业第二学位培养后在毕业时应具有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a) 运用知识:运用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的能力。

b) 实验分析:设计和实施实验及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c) 设计能力:考虑经济、环境、社会、政治、道德、健康、安全、易于加工、可持续性等现实约束条件下,设计系统、设备或工艺的能力。

d) 团队协作:在团队中从不同学科角度发挥作用的能力。

e) 问题导向:发现、提出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f) 道德责任:对所学专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理解。

g) 有效沟通:有效沟通的能力。

h) 成效预估:具备足够的知识面,能够在全球化、经济、环境的和社会背景下认识工程解决方案的效果。

i) 终生学习:对于终生学习的认识和实施能力。

j) 理解现实:具备从本专业角度理解当代社会和科技热点问题的知识。

k) 善用工具:综合运用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工具来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本科第二学位学制两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

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最长学习年限与主修专业相同。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本科第二学位培养总学分40,其中专业课程总学分33,综合论文训练10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专业教育 ≥40学分 (1)专业主修课程 ≥11学分20120283 机械工程导论 3学分 30120324 设计与制造(1) 4学分 30120364 设计与制造(2) 4学分 20120143 工程制图基础 3学分 20120314 机械设计基础 4学分机械制造基础 4学分 20120163 机械设计基础(1) 3学分 20120193 机械设计基础A(2) 3学分 20120203 机械设计基础A(3) 3学分 30120313制造工程基础3学分(2)专业实践课程 8学分由基础技能训练、专题研究训练、专业实习实践等内容组成。

机械工程学院亚琛双学位项目培养方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

机械工程学院亚琛双学位项目培养方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

机械工程学院亚琛双学位项目培养方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清华大学-亚琛工大双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参加“清华-亚琛机械工程学院双学位硕士培养项目(Tsinghua-Aachen Dual Master Degree Program in 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的所有硕士研究生。

本项目培养的学生分为两类:(1)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派往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学习一年及继续工业实习的中国学生(以下简称为“中国学生”);(2)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派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习一年的德国学生(以下简称为“德国学生”)。

二、培养方式:1、学生选拔:(1)中国学生的选拔:学生提出申请,由机械工程学院组成选拔委员会,根据学生学习成绩、英语综合能力、素质测评、科研能力等因素,在机械工程学院范围内选拔。

选拔工作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开始前完成。

(2)德国学生的选拔由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完成。

2、学习方向设置:项目名称:清华-亚琛机械工程学院双学位硕士培养项目(Tsinghua-Aachen Dual Master Degree Program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下设4个学习方向:(1)机械工程方向(Mechanical Engineering-ME),适于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系(2)工业工程方向(Industrial Engineering-IE),适于工业工程系(3)汽车工程方向(Automotive Engineering-AE),适于汽车工程系(4)热能工程方向(Thermal Engineering-TE),适于热能工程系参加本项目的研究生要选择一个学习方向,并根据所选学习方向开展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

3、指导教师:实行导师负责制。

每位研究生由一中一德两位导师共同指导,负责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培训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计划两个部分),并在机械工程学院现有硕士学位范围内确定学生在清华的毕业学位,报各系主管部门批准,各系主管部门应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泡了一杯清茶,打开电脑,准备着手编写一份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这个专业,我跟进已经有十年了,从最初的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历历在目。

现在,我要将这十年的经验和思考,汇聚成一份方案。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机械工程,一个历史悠久,却又充满活力的专业。

它以数学、物理为基础,融合力学、材料科学、控制理论等多个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专业定位:立足国内,放眼国际,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理论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机械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领域发挥作用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1.课程设置(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化学等,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控制工程、材料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等,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2.教学安排(2)第二学期: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程,逐步进入专业领域。

(3)第三、四学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深入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知识。

(4)第五学期: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5)第六学期:进行毕业设计,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践环节与创新能力培养1.实践环节(1)实验:设置机械工程实验、控制工程实验、材料力学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了解企业运行模式,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3)课程设计: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实际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2.创新能力培养(1)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赛,提高创新意识。

(2)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教授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3)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机械工程(茅以升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机械工程(茅以升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机械工程专业(茅以升班)一、培养方案(一)本科学制基本学制四年(二)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三)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的实施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满足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需要,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发扬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能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四)培养规格(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具有优良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机械工程所需的数学等相关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3.掌握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制造工程与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工程测试及信息处理等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机械工程领域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4.具有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具有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初步掌握并使用各种技术、技能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五)专业定位与特色本专业(茅以升班)是为传承和弘扬茅以升先生爱国、科学、奋斗、奉献的伟大精神而设立的,实施精英教育,突出面向工程实践的教育理念。

1.以精品开放课程为龙头,构建了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机械工程学院亚琛双学位项目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

机械工程学院亚琛双学位项目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清华大学-亚琛工大双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参加“清华-亚琛机械工程学院双学位硕士培养项目(Tsinghua-Aachen Dual Master Degree Program in 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的所有硕士研究生。

本项目培养的学生分为两类:(1)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派往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学习一年及继续工业实习的中国学生(以下简称为“中国学生”);(2)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派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习一年的德国学生(以下简称为“德国学生”)。

二、培养方式:1、学生选拔:(1)中国学生的选拔:学生提出申请,由机械工程学院组成选拔委员会,根据学生学习成绩、英语综合能力、素质测评、科研能力等因素,在机械工程学院范围内选拔。

选拔工作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开始前完成。

(2)德国学生的选拔由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完成。

2、学习方向设置:项目名称:清华-亚琛机械工程学院双学位硕士培养项目(Tsinghua-Aachen Dual Master Degree Program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下设4个学习方向:(1)机械工程方向(Mechanical Engineering-ME),适于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系(2)工业工程方向(Industrial Engineering-IE),适于工业工程系(3)汽车工程方向(Automotive Engineering-AE),适于汽车工程系(4)热能工程方向(Thermal Engineering-TE),适于热能工程系参加本项目的研究生要选择一个学习方向,并根据所选学习方向开展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

3、指导教师:实行导师负责制。

每位研究生由一中一德两位导师共同指导,负责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培训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计划两个部分),并在机械工程学院现有硕士学位范围内确定学生在清华的毕业学位,报各系主管部门批准,各系主管部门应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清华大学

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清华大学

①计算/分析/设计类
40120512
机械创新设计
40120492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00120092
产品设计与开发
40120082
工艺过程仿真
00120152
现代结构的数字化分析与探讨
40120272
机械系统计算机仿真
②机械制造类
40120502
精密与特种制造
40120602
机电系统专题实验
40120092
(2) 体育 4学分 第 1-4 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 1 学分;第 5-8 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 5-6
学期为限选,第 7-8 学期为任选。
(3) 外语 8学分 英语课程共计 8 学分(其中至少 4 学分为英语必修课组课程),安排在前四个学期完成。夏季学期
设置 2 学分外语实践,为各专业必修环节,学生可以在 1-3 年级完成。外语实践是指学生在本科阶段, 自主参加的各类外语实践课程或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外语实践的 具体要求由各院系负责落实。其实践方式包括海外交流、海外实习、海外研修、用外语交流的各类校 外实践活动,以及校内展开的实践性强的外语课程等。外语实践环节的时长至少相当于两周(全时)。
随机数学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理方程引论 复变函数引论
5学分 4学分 4学分 2学分
3学分 3学分 2学分 2学分
二选一 三选二
2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2) 物理 12学分
10430484
大学物理B(1)
10430344
大学物理(1)(英)
10430494
大学物理B(2)
1043035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大类培养方案(初稿)机械工程学院2003年12月30日引言2003年3月19日在全校各院系教学负责人会议上,学校明确提出了机械工程学院各系在2004年入学新生实施按机械大类培养的教学平台计划的要求。

机械工程学院3次召开有各系系主任、系党委书记参加的院务扩大会议,对机械大类教学平台,特别是对机械大类的平台课程设置、学分安排等进行了讨论,就机械大类平台课程结构框架取得了共识,成立了由各系教学负责人组成的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规划小组。

12月4日,机械工程学院召开了机械大类平台课程任课教师大会,学校领导进行了大类平台建设的工作动员,规划小组向大会介绍了教学平台建设和机械大类平台课程规划的情况。

为了能够在2004年入学新生中实施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计划,规划小组进行了多次讨论,广泛听取有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深入的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交换意见,制定本方案,希望能在2004年4月提交学校审批。

一、机械大类培养方案机械大类教学平台及大类培养方案,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所属有关系和本科专业制订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宏观指南。

它规定了机械大类本科生“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的平台课程的最低必修学分要求,根据清华大学“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理科人才”的目标,构建了按机械大类培养、尊重学生志向的专业选择的主动性机制,规定了在平台教育基础上辅修专业课组及任选课的学分最低要求。

因此,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课及大类培养方案,也是大学本科生在校学习、毕业资格、学位资格认定的主要依据。

二、培养模式与目标实行“按系招生、按系管理、按机械大类培养”的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尊重学生志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般保证学生的入口与出口基本一致。

但学生在机械工程学院范围内,可以有序的改选专业。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本科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

对完成并符合本科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培养方案总学分:170学分。

其中包括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0(平均周学时为20左右);夏季学期实践教学环节15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课程结构(一)人文社科类公共平台课 (35学分)1、思想品德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5门14学分10610022 思想道德修养 2学分(秋)10610013 毛泽东思想概论 3学分(春、秋)1061003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学分(春、秋)10610043 邓小平理论概论 3学分(春、秋)1061005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学分(春、秋)2、体育课 1门 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个学分,共4学分;第5〜7学期的体育专项为限选,记通过与不通过;第8学期体育专项为任选。

体育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

3、第一外国语 1门 4学分共设英语、日语、俄语、德语四个语种。

实行英语水平考试I为标准的目标管理模式,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英语水平考试I,并获4学分;学生还可选修1门外语系开设的不同层次的外语课程(每门课2学分),以提高外语水平和应用能力。

其它语种的要求见清华大学学生手册(第5页)相关要求。

4、文化素质类选修课:在以下10个课组的6个课组中选修13学分历史与文化当代中国与世界文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艺术欣赏与实践经济管理与法律哲学与社会思潮科学与技术写作国防知识与军事体育(二)自然科学类公共平台课 (35学分)1、数学课,≥6门,≥20学分10420743 微积分(1)3学分10420753 微积分(2)3学分10420764 微积分(3)4学分10420684 几何与代数(1)4学分10420692 几何与代数(2)2学分在下列课程中选修≥4学分:(或在导师指导下选修更专业的数学课程)10420243 随机数学方法3学分104208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学分10420262 数理方程引论 2学分10420252 复变函数引论 2学分2、物理课,4门,12学分10430484 大学物理B(1) 4学分(春) 10430344 大学物理(1)(英) 4学分(春) 10430494 大学物理B(2) 4学分(秋) 10430484 大学物理(2)(英) 4学分(秋) 10430484 物理实验(1) 2学分(秋) 10430484 物理实验(2) 2学分(春) 3、 生物与化学课, 1门,3学分10440103 大学化学A 3学分(秋) 10440103 大学化学(英) 3学分(秋) 10450012 现代生物学导论 2学分(秋) 10450021现代生物学导论实验1学分(秋)(三) 工程基础课程(10学分)在电工电子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类选修,总学分≥10 1、 电工电子类课程20220314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1) 4学分(秋春) 20220324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2) 4学分(秋春) 20220044 电工与电子技术 4学分 20220053 电工技术 3学分 20220064 电子技术 4学分 2、 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20220233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3学分 20740053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3学分 20330013 实用软件技术基础 3学分 20740042 计算机文化基础2学分(四) 机械大类平台课(36-40学分)1、 设计与制造类课程 4门(待定新课号) 工程图学 3学分(秋)(待定新课号) 机械原理 3学分(秋) 可选2学分课 (待定新课号) 机械设计 3学分(秋) 可选2学分课 (待定新课号) 制造工程基础 3学分(秋) 2、 力学与材料类课程3门(待定新课号) 材料力学 4学分(秋) 可选3学分课 (待定新课号) 理论力学 4学分(秋) (待定新课号) 工程材料 3学分(秋) 3、 热学与流体类课程3门(待定新课号) 工程热力学 4学分(秋) (待定新课号) 传热学 3学分(秋)(待定新课号) 流体力学 4学分(秋) 可选3学分课 4、 测量检测与控制工程基础2门(待定新课号) 测量与检测技术基础 3学分(秋) (待定新课号) 控制工程基础 3学分(秋)(五) 专业方向课组 (24学分)各系各专业可根据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将本专业的主干课程组织成专业课程组。

每个专业可以设一个或多个课程组,各专业课组中的课程可以有相同课程。

课程组内课程二选一 二选一门数、选修要求、先修要求、学分等由各专业确定。

每位本科生选修一个专业课程组,获得12学分及以上者,即可以获得该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示例)1.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方向专业课组:(机械工程系)2.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1)专业课组:(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3.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2)专业课组(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4.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课程组(热能工程系)(1) 技术基础课(2门,5学分)✧ 燃烧学(1) 3学分 ✧ 应用流体力学 2学分✧ 40140732 制冷技术原理 2学分(2) 专业课 (20学分)1) 专业必修课 (8学分)要求:以下课组须交叉选,即:A i + B i + C j ( i ≠j ) 或 S C j + B i (B 类任选一门)主修专业课 A 类:1.30140314 热力设备传热与流体动力学 4学分 2.40140704 动力机械及工程原理 4学分 3.40140694 流体机械原理及设计 4学分 B 类:1.40140652 热能工程课程设计 2学分 2.40140672 动力机械及工程课程设计 2学分 3.40140662 流体机械课程设计 2学分 辅修专业课 C 类:1.40140682 热能工程基础 2学分2.40140642 动力机械及工程基础 2学分 3.40140632 流体机械基础 2学分2) 专业选修课 (³12学分)40140012 热工实验技术及数据处理 2学分 现代传热传质引论 2学分 40140072 受压容器强度 2学分 40140312 联合循环系统 2学分 40140362 热力涡轮机装置 2学分 40140762 热能动力系统 2学分 航空航宇推进技术 2学分 20140052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 2学分 40140532 风机与压缩机 2学分 40140522 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 2学分40140552 液力传动 2学分30140012 专业英语阅读 2学分40140752 多相流动基础 2学分40140712 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技术 2学分40140722 现代热物理测试及分析技术 2学分40140742 高新科技中的传热学及应用 2学分本系和外系开设的相关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类中未选的辅修专业课C i) 5.车辆工程专业课程组(汽车工程系)A.专业课程(16学分)40150432 汽车改造(1)2学分40150442 汽车构造(2)2学分30150051 汽车概论1学分40150451 汽车实验学(1)1学分汽车实验学(2)1学分30150153 汽车发动机原理3学分30150044 汽车理论3学分专业设计课3学分B.专业选修课程(6学分)31101152 汽车及其动力发展前沿2学分2学时/周秋季考查01201152 汽车电子学2学分2学时/周秋季考查01201152 美术2学分2学时/周秋季考查30501152 汽车噪声控制2学分 1.5学分/周秋季考查30609152 有限元及在汽车中的应用2学分 1.5学分/周秋季考查31001151 汽车电器1学分1学时/周秋季考查30635132 液压原理2学分2学时/周秋季考查30612151 汽车安全性与法规1学分1学时/周秋季考查40202852 电子工艺实习B 2学分周半天春季考查30608133 机械CAD技术基础3学分3学时/周秋季5 考查现代汽车制造工艺2学分2学时/周秋季考查质量工程2学分2学时/周春季考查C.任选课程(2学分)其它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或专业课。

6.汽车造型与车身设计专业课程组(汽车工程系)A.专业课程:B.专业选修课程:C.任选课程:7.工业工程专业课程组(工业工程系)8.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专业课程组(工程力学系)(六)夏季学期实验与实践(30学分)夏季学期的学习安排,更强调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而且现行培养计划中,各系差别较大。

因此,在本培养方案中,夏季学期的学习和实践安排,以及第八学期的综合论文训练,原则上由各系安排。

【附件】现行培养方案主要数据机械学院各专业目前培养方案中技术基础课学分分布机械学院各专业目前培养方案中技术基础课学分分布大纲内容:设计与制造-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原理、零件设计力学与材料-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热学与流体-热工基础、流体力学测量与控制-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学院现行培养方案中之自然科学课程夏季学期与实践课程1、机械系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3学分金工实习B 3学分机械设计实践B 3学分生产实习3学分现代制造系统概念及实验2学分专题训练2学分2、精仪系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3学分机械基础实践3学分金工实习C2学分电路系统设计与实践3学分机械设计实践A5学分3、热能系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3学分金属工艺学2学分在新的培养方案中由于已经加强了《工程材料》以及机械制造方面的课程,本课程建议删去,不再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