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不要总让医生成为医患冲突牺牲品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过度医疗"不除,百姓永不安宁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过度医疗"不除,百姓永不安宁“过度医疗”不除,百姓永不安宁近日,天津对3名医保医师开具虚假处方、故意分解处方、超量开药、重复开药等“过度医疗”行为进行处罚,从即日起,停止违规医保医师的医保处方权。
(5月24日《洛阳晚报》)所谓“过度医疗”,是指在给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不恰当、不规范甚至不道德,脱离病人病情实际而进行的检查、治疗等医疗行为。
也就是说,过度医疗不是诊治病情所需,起码不是诊治病情完全所需。
很明显,过度医疗是与道德相违背的,是法律以及相关制度所被禁止的。
过度医疗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过度护理。
既往,过度医疗在我国并不明显,而在比如肿瘤等顽症的治疗上,也常常会出现治疗过度。
而这些都是由于医学本身的复杂性或医学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当然,也有医生诊疗水平的原因。
上世纪80年代以后,过度医疗渐渐被世人所察觉,而且迅速蔓延,最终成为一大公害,深受民众谴责和鄙弃。
应该坦言,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是现今过度医疗的主要原因,比如医疗过于市场化发展、以药养医、医务人员的收入与经济效益挂钩、药品回扣、开单提成等规章制度和一些“潜规则”对过度医疗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里,笔者不妨追述一个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真实的故事:一位老农带着孙女拉了一人力车西瓜进城去卖,顺利地卖了80多元。
可就在这时,七岁的孙女说肚子疼,老农就顺便进了一家医院,原本想开些药就走了,可医生非让做检查。
于是,孩子被做了血、尿、粪常规,还做了X光透视和B超,甚至做了甲指微循环和抽血化验了血流变,被确定并无大碍。
此时,老汉已经花费了近80元,而药费却不足一元钱。
老汉取了药,顿时在门诊大厅痛哭嚎啕……原来医生是在对老汉“量体裁衣”。
这绝不是个案,类似的故事有很多很多。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当前,过度医疗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常见病,一种顽症。
浙江省考时政热点之理顺医患纠纷需以“理”服人
更多浙江公务员考试真题<<<点这里看浙江省考时政热点之理顺医患纠纷需以“理”服人浙江省考时政热点作为浙江公务员考试、政法干警及其他各类考试共同所考察的考点,在申论、浙江省考面试等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建议广大考生需注重关于时政热点的积累。
为方便各位考生在备考期间系统的复习浙江省考时政热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热点解读,在此浙江人事考试网邀您及时关注更新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近日,一产妇在北医三院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的消息引发关注。
亡故产妇杨女士所在单位发函称,希望医院对死者的离世原因做出公正、透明、翔实的调查。
医院则表示,初步判断猝死原因为主动脉夹层破裂,而杨女士去世后其家属数十人滞留产科病房,大声喧哗、打砸物品、追打医务人员。
杨女士家属否认打砸医院和天价索赔。
“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有“万婴之母”之誉的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曾如是说。
短短一句话,或许道出了所有妇产科医患人员的心声。
妊娠26周多的杨女士不幸离世,医护人员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家属自然更是难以接受,这是最正常的情感反应。
家属不认同结果,可寻求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不满意调解,可拿起法律武器。
面对调解,院方有权利辩解;面对被诉,院方更有责任直陈事实。
这是解决医患纠纷的最好路径。
最糟糕的方式,则是将法律抛在一边,互相指责,甚至使用暴力。
在“医闹”已入刑的情况下,如果维权手段过激,恐怕难逃法律规制;而根据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若属医方有过错,同样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杨女士究竟死于何因,尚需调查;杨女士家属究竟有无打砸医院,同样需要调查。
而在这关口,死者所在单位、医院、医师协会三方各自发出声明,一时被人称为“某某院大战某某医院”,也属于过度解读。
法治时代,无非讲究一个“理”字。
这个理,既是道理,也是法理。
理直才能气壮,而不是比谁嗓门大。
一起医疗纠纷,演变成围观者众的舆情事件,恐怕也非各方所愿。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医者仁心 用平凡演绎着不凡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医者仁心用平凡演绎着不凡近几年来,我国医疗卫闹事业不息进步,医生作为这个领域的主要从业者,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他们拥有医者仁心的职业信念,用平凡的工作实践演绎着不凡的贡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医者仁心的内涵以及他们在平时工作中的见证与实践。
起首,医者仁心体现着医生对病患的尊重与关注。
不论是在诊断治疗过程中,仍是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沟通中,医生都应该本着尊重患者人权、关注患者利益、保卫患者隐私等原则,对每个病患都予以对等的关注和态度。
只有真正站在患者的角度沉思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狐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康复工作,确保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
其次,医者仁心体现着医生的患者至上。
医生作为医疗卫闹事业的一员,应该将患者的健康和利益放在首位。
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医患干系时,医生应当加强沟通与理解的能力,乐观引导和增进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干系。
同时,医生还需不息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不懈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此外,医者仁心也意味着医生们要保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
医生作为社会职业群体的一员,务必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道德情操。
他们应该建立科学的职业伦理,严格遵循医学伦理的原则与规范,严守医疗道德,不息强化专业素养与职业操守,严厉抵制各种形式的不当行为和不当利益诱惑,不得为了个人私利而违反医学的伦理和道德底线。
在平时工作中,医生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真实含义。
他们通宵达旦地坚守在抢救室、手术台和病房之间,千方百计地救援每一个生命;他们默默无闻地行走在农村乡镇,边走边治愈病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援助那些无法接触到高端医疗资源的患者;他们利用自由时间参与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投入自己的爱心与责任。
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虽然他们的付出屡屡被人们轻忽,但他们的工作却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是社会稳定茂盛的基石。
河南党政公选考试时政热点:从医患矛盾探讨医改难题
河南党政公选考试时政热点:从医患矛盾探讨医改难题【背景链接】近日,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出《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患者和公安部门都提出了要求,明确侮辱、威胁、恐吓、执意伤害医务人员等七类医闹、倒号行为,将由公安机关予以治安处罚甚至追究刑责。
显然,这是相关部门针对近期发生的多起杀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做出的反应。
近日,陕西榆林横山县百信医院一患者闫某因胃穿孔死亡,家属认为医院洗胃措施不当导致老人死亡,要求该院院长带领全院40余名医护人员悼念死者,致辞检讨忏悔,集体下跪磕头。
该院医生称,死者家在当地势力很大,院方被迫接受家属条件,与之签订协议,停业3个月,赔偿300万元。
【问题分析】近年来,患者及其家属打砸医疗机构、殴打甚至杀害医务人员的现象时有发生。
从长期来看,要彻底治愈,还得找到病根,用“疏”的办法固本培元。
那病根是什么?①改革的配套不够,尤其是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还没有全面启动。
管办不分和政府主导的医疗体制,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不足以满足迅速膨胀的医疗需求,而如百信医院一般的民营医院,不仅遭遇准入的高行政壁垒,准入只能依赖关系而非技术水平,进入行业后又没有行政部门撑腰为其主持公道,只能接受丛林法则,无法与公立医疗机构竞争,也因此无法为消费者降低医疗成本起到应有的作用,对医疗市场的发展更为不利。
②相关宣传起到缓解患者一些不合理期望的作用。
③医患矛盾更是各种社会矛盾积聚后的释放口,这是更深层次的病根。
卫生部门相关人士仔细分析了近年发生的十数起医生被伤害的案例,发现肇事者基本都是处于社会的底层和边缘,他们的诉求不仅仅是解决医疗纠纷,甚至还提出了解决就业、住房等诉求。
由于长期经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非平衡发展,我国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收入分配、教育、住房、医疗等诸多领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其他矛盾虽然也很激烈,但很多都可以不和社会正式组织发生联系,或者没有机会发生联系,得不到释放。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新医改利民如何尽早照进现实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新医改利民如何尽早照进现实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召开全国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工作会议,要求300余个试点县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政策,药品价格要降低15%左右,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几个月前,北京正式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同样剑指以药养医。
在有关医院试点医药分开,取消15%的药品加成和挂号费、诊疗费。
同时增设“医事服务费”,凸显医术价值,在医保定额支付医保患者每人次40元的基础上,每次普通门诊2元、副主任医师20元、主任医师40元、知名专家门诊60元。
而在8月底,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六部委正式公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
这一旨在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国家大病医保新政,提出大病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50%。
而在广东的番禺,这一比例最高达到85%。
事实上,在新医改的深入推进中,2011年底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
全民医保体系的初步建立,终于让群众“生得起病”。
此次大病医保新政的出台,开始让群众“生得起大病”。
这些情况表明,从国家到地方的新医改,开始从两个方向攻克“看病贵”的难题。
一方面从保险制度机制上减轻患者的费用负担,另一方面从医院体制上阻断医疗费用高企的根源。
尽管从理论上看攻克“看病贵”难题的药方可行,但决不意味着实际推行就没有阻碍。
从制度设计到让患者切实感受到看得起病,这中间的距离需要各种制度措施的配套,需要环环相扣的制度衔接与实施。
以破除以药养医体制为例,这一为社会所诟病的制度,原初的设计在于减少政府投入、由医院自己养活自己。
结果医院采取了卖药赚钱这种初级形式,导致药价虚高,医生开大处方、搞过度检查、收回扣提成。
尽管这一制度开始被打破,但从根本上说,医生和医院也需要过日子,如果他们的正当收入在改革后出现较大下降,改革就会失去动力、遇到阻力。
公立医院有其公共性和公益性,因而也就有一个公共财政投入的问题。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凭什么相信医生
辽宁中公教育:凭什么相信医生几乎每一起医患纠纷,都是因为不相信医生所致。
不相信他们是白衣天使,不相信他们能救死扶伤,不相信他们会不收红包,不相信他们不过度医疗,不相信他们都尽心尽责,不相信他们能准确诊治,不相信他们不隐瞒真相,不相信他们不推脱责任。
不相信是有理由的。
比如,确有很多的医生,总是一副冷冰冰的模样。
再如,确有很多的医生,曾经收过红包。
还有,确有很多的医院,出现过医疗事故。
最近看到一组数字,2013年,仅河北省就发生医疗纠纷3190起,比上年增长7%。
发生起数占门急诊量的百万分之八,也占出院人次的万分之三。
我说的这些,都是不相信医生的理由。
但要换个角度,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又会怎样看待这些问题?为此,我把上边这些话,说给了几位医生听。
发现他们心里的苦衷和哀愁,比我们还要多。
其一是为“任务”而苦。
医院的人员越来越多,设备越来越贵,而政府给医院的拨款,却越来越少。
没办法,很多医院都把“创收任务”,压在了医生的头上。
而且“创收”多少,直接与医生的个人待遇挂钩。
难哪,不开大药方,怎能完成任务?其二是为“误解”而愁。
都说医生收红包,而在一个医院里,能收红包和敢收红包的医生,只是极少数。
即便是那些收红包的医生,也大都是患者给惯坏的。
人家开始并没说要,而你却硬要往手里塞,并且越给越多,目的就是想得到特殊照顾。
其三是为“混杂”而怒。
由于近些年就业困难,很多人便把医院当成了旱涝保收的好单位,想方设法往里边挤。
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南郭先生”,混在里边滥竽充数。
他们不仅医术不过关,而且经常因为服务态度把患者激怒。
其四是为“失信”而忧。
社会诚信,本是一个公共的道德范畴。
只是由于医疗工作的专业性和神秘性,有些人便首先怀疑医生的医能和公平。
其实,就绝大多数医护人员而言,都真心愿意把病人治好。
即便个别出错,也像交通事故一样,纯属偶然。
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诚挚是架通心灵的桥梁。
相互不信任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我们生活的是一个现代社会,也是一个法制社会。
公务员面试热点:严惩恶性伤医行为
【背景链接】近年来,浙江等地相继发生杀医、伤医案件。
2013年10月,温岭发生一起患者刺伤医生案件,3名医生在看病时被一名男子捅伤,其中一名医生死亡。
今年1月,台州市中院一审判处被告人连恩青死刑。
近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计委联合制定的《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称,暴力伤医、杀医、扰乱医疗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法院应依法准确定罪量刑,对于犯罪手段残忍、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被告人或者社会影响恶劣的涉医犯罪,要依法从严惩处。
【专家评论】1、《阻断暴力伤医的“破窗效应”》:“不闹白不闹,不打白不打”,医生从业环境堪忧。
其实,暴力伤医伤害的不是某一名医生,而是整个医生群体。
如果医生把平安下班视为一件让人庆幸的事,这是医生的不幸,社会的悲哀。
暴力伤医事件的频发似乎引发了“破窗效应”。
“破窗”越来越多,最终危及的是整个大楼的安全。
涉医暴力加剧了医患紧张,其后果将由整个社会埋单。
有调查显示,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医学世家可能会变成传说。
高考招生医科院校断档。
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机构,却没有执业的医生,医改确定的“病有所医”的目标可能会泡汤。
暴力伤医事件的本质不是医患矛盾,而是暴力行为。
对医院暴力“零容忍”,最需要的就是法律武器。
2、《五部门联合出台意见,侮辱恐吓医生可追究刑责》: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第五庭副庭长马岩表示,“意见规定了故意杀害、伤害医务人员,非法限制人身自由,侮辱恐吓医务人员及扰乱医疗秩序等六类典型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将受严惩。
这样,司法机关在处罚打击相应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法律依据将更明确,‘快侦、快诉、快审’也将更具操作性。
”还有专家指出,意见的一大亮点,是提出要对故意扩大事态、教唆他人实施涉医违法犯罪行为或借医疗纠纷实施敲诈勒索的“医闹”行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有关规定从严惩处。
北京律师协会医药卫生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万欣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中还没有针对“医闹”的相关条款,本次意见明确提出对职业“医闹”要严惩不贷,这一执法困境将有望得到解决。
公务员参考热点问题分析:医患关系
公务员参考热点问题分析医患关系如今的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原因: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不足,医院必须通过自主经营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解决医患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等原因,直接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第二、医院原因:部分医院医生在“逐利”机制下,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用药,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医学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任何医院和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
医患之间的信任缺失,患者对医生戒备心理加强,医生惧怕纠纷缠身,有意识地规避医疗风险,进行防御式医疗。
另外,个别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沟通不到位,激化了患者的情绪,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第三、患者原因:医患信息的不对称,患者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对医院医生的强烈不信任,部分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一旦病情不见好转或者恶化时,就认为是医疗事故,进而演发成医闹事故,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
第四、媒体原因:媒体带有感情色彩,倾向于患者“弱势群体”的报道,部分媒体为追求新闻性和时效性,不顾客观事实甚至歪曲事实,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氛围。
针对以上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第一、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改革医疗服务体制、转换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强政府对医疗服务行业监管、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第二、依法解决纠纷,建立第三方医疗鉴定机构和第三方调解机构,推动完善院内调解、人民调解相结合的医疗纠纷调解体系,及时做好医疗纠纷调处工作。
对各类伤医、闹医等违法犯罪活动要依法果断处置,当场查证,严厉打击。
第三、增进医患信任,加强医患沟通。
医患双方都要遵循医学科学的客观规律,要加强对患者的医学知识和医学道德的宣传教育,让患者要尊重医学,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纠正不良就医心态。
要构建良好医德医风,对医务工作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其换位思考的能力,尊重和理解患者,让患者充分享受知情权和决策权。
北京公务员最新时事:保安护院解不了医患困局
北京公务员最新时事:保安护院解不了医患困局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时有发生。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其中规定,保安员数量应当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的3‰的标准配备。
旨在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三级防护体系构建“平安医院”,防止恶性“医闹”。
医闹的产生是基于医患双方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则是因为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不信任医院和医生,是很多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
其实,医患矛盾的突出不仅仅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事,因为医院和医生是以医疗制度代表的形象出现在患者面前,因此患者对他们的普遍不信任,实际上也折射出患者对现有医疗体制的一种不信任。
减少医患矛盾,首先要赢得患者的信任,由此,医院有必要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以及诊疗方案与可能出现的后果,便于患者全方位监督整个诊疗过程。
说白了,就是要便于患者全方位监督整个诊疗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那些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不信任。
医患纠纷不仅十分复杂,也相当专业,而医疗事故的鉴定处理又基本都由医疗卫生部门主导。
因此,患者家属经常会对其鉴定处理结果表示怀疑。
有鉴于此,有必要改革和完善医患纠纷的评判与处理机制,借助于相对中立的第三方作出公平、公正的裁决,而不能任由医疗机构面对医患纠纷“自己给自己把脉”。
比起复杂的医疗诉讼程序,以及漫长的维权之路来说,假手“医闹”来解决问题无疑是一种“捷径”。
“医闹”的猖獗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正常法律渠道的受阻——如果能有更为便捷高效的做法,谁会甘愿被“医闹”榨取钱财,甚至是背负干扰医疗秩序的罪名?因此,面对愈演愈烈的“医闹”现象,有关部门更应该减少医疗诉讼环节、降低诉讼成本,从而保障患者的权益真正得以实现。
增加保安人手之类举措虽不能说毫无必要,但绝非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
戒备森严、保安林立的医院,充其量不过是渲染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对立,但这种威慑作用的效果颇为值得怀疑——对于那些感觉利益受损的患者及家属来说,增加保安真的能阻止他们发泄不满吗?退一步说,倘若这种群防措施真的收效显著,普通患者的权益是否还能得到足够的尊重?面对医患纠纷,如果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是形成一方对另一方的绝对优势,除了加剧彼此的矛盾冲突之外,恐难起到积极的效果。
申论热点:维护医疗秩序与医患关系
2015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资料申论热点:维护医疗秩序与医患关系来源江门中公教育政策背景∙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逾百万起,平均每年每个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的数量为40起左右,医闹和医患冲突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2014年2月17日,齐齐哈尔市北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生孙某,在出诊过程中被一名突然闯入诊室的男子持铁棒殴打,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是继2013年温岭杀医案发生后发生的又一起故意报复杀害医生案件。
温岭杀医案发生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要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因医患矛盾引发的暴力事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医疗秩序。
2013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自2013年12月起开展为期1年的专项行动。
深度解析∙近几年医患纠纷的发生有增无减,医患纠纷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干扰了医院正常秩序,损害了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使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人格尊严受到侮辱,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一些单位和医生为规避风险而采用“防御性医疗”行为,将影响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也影响公立医院改革的正常进行。
妥善处理医患纠纷,保护医务人员和病人双方的合法权益,为医院和医生营造适宜的执业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医患关系从表象上看是医务人员、医院与患者及家属的关系,实质上,它受其它复杂社会关系的影响,是其它复杂社会关系的衍生关系,而发生医患冲突,则有着复杂的经济和社会根源。
文章素材[开头示例]作为医患关系的两端,医生与患者可谓唇齿相依。
患者需要得到医生及时、有效的救治,医生则在对患者的施救中体现价值、赢得尊重。
这种相互依托的利益诉求关系,使医生与患者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一种双赢,达成这种双赢关系,必须以正常的诊疗秩序作为前提。
没有正常的诊疗秩序,患者的渴求与权利,医生救死扶伤的抱负,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拆掉医患“篱笆墙”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拆掉医患“篱笆墙”时事政治: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73亿人次,其中医疗纠纷约7万件。
两会上,就如何消除双方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促进医患双方相互理解,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对策一均衡资源配置破解失衡“医患矛盾归根结底是医疗资源、技术跟不上患者的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说,现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老百姓无论大病还是小病,都涌向大医院。
“我们用占全球2%的医疗卫生资源,服务了占世界20%的人口。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副校长熊思东对此深表赞同,现在是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名医生一天应诊病人动辄上百位,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工作状态。
“长此以往,医院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下降,很容易造成患者不满意。
”在胡季强代表看来,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医患矛盾,必须进行更多的制度性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将有利于分流病人,增加医患沟通时间。
与此同时,应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通过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发展社会办医,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的供需不平衡问题。
”“针对医疗资源投入不足和补偿机制不到位,政府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熊思东委员建议在加快资源建设和配置的同时,更应注重现有资源的激活和盘活。
“一是可加快‘医联体’建设,让高层次医院帮扶普通医院,盘活乡镇及社区医院;二是可全面实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盘活大型医院中的医务人员。
”对策二完善制度建设重塑信任“当前医患之间确实有一些隔阂,也有一些暴力伤医的极端情况,但医患矛盾并不是医患关系的主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说。
“以前老百姓对医疗和药品价格不敏感,对医院提供的服务关切度不高。
医疗服务推向社会后,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然而过度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容易导致患者对医生、医院的不信任。
”胡季强代表说。
医患双方加强沟通交流,才能重塑信任。
“医患关系紧张与社会公众认知上的偏差有关。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精神卫生法应捍卫患者尊严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精神卫生法应捍卫患者尊严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精神卫生法草案。
草案规定精神病人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病人是否患有精神障碍、是否需住院治疗,应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严格依条件和程序作出判定。
草案还新增了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的规定。
“中国拟限制强行收治精神病人”,这本不应该算新闻。
为何我们只能审慎保守地说“应该”,而不是乐观地宣称“一定”和“必须”?这倒不是说“限制强行收治精神病人”在法理意义上一直未形成司法、卫生和舆论界的共识,而是说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还不能确保其实现。
这一现实中的阻力,也是精神卫生法虽立法20余年而一直难产的根源所在。
因此,才会有在今日看来明显违背当事人权利意愿的“强行收治”和“非自愿入院”等焦点问题。
争议的存在,说明本该受益于精神卫生法的人,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在关于是否应被强行收治、该得到怎样的治疗甚至是否患病这些问题上,他们可能都难以主张自己的权利,难以得到妥善的对待。
回顾以往的一些新闻事件,精神病收治乱象触目惊心。
有仅仅因财产、婚姻或亲情等家庭纠纷,而被至亲送往精神病院的,当然更有被认为威胁社会安定被强行收治的,比如上访“钉子户”被收押。
一定意义上,精神病院成为某些地方权力滥用的“利器”。
这些都是精神卫生法所必须警惕的危险动向。
三审稿明确“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其意义不言自明。
除了“住院自愿原则”、“强制住院应交司法决定”和“复诊申诉权”,针对一直令人头疼的基层精神疾病诊疗投入长期不足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稿也有了硬性要求:综合性医疗机构应开设精神科门诊或者心理治疗门诊;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机构,应给予精神卫生工作人员适当津贴。
此前就有学者统计:30年来,每年我国在精神卫生领域的投入仅占卫生总投入的1%,而精神卫生疾病占疾病总数的20%,这个巨大缺口如何填充是最迫切的问题。
假如投入充足,“大量的重型精神病患者可以得到免费治疗,让该治疗的都能得到治疗”就是今后精神疾患诊疗的理想境况。
北京公务员最新时事:解决医患矛盾应让反思与感恩同行
北京公务员最新时事:解决医患矛盾应让反思与感恩同行近日上海华山医院请公安专职教官向职工培训自卫技能,上海中山医院也请跆拳道高手传授防身绝招,吸引了大批医护员工。
治病救人之地“习武”风起,对防医患矛盾,虽治标不治本,但也是无奈之举。
重建医患关系,问题的解决可否从“对不起”开始,落实到一句“谢谢”上。
近年来伤医事件骤增,如何解决医患矛盾成为热议话题。
当事人委屈、愤怒、诉苦,旁观者义正词严支招,各种建议铺天盖地,但为什么一次次,悲剧依旧。
知易行难在当前医患大局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既然问题摆在面前,又与当下每个人都有关,可否让行动就从你我开始做起,让问题的解决从一句“对不起”开始呢。
社会学专家曾表示,当前医患矛盾最根本问题在于医疗资源的短缺。
挂号排大队、走廊转圈圈、电梯等不来……稀缺的医疗资源让看病与“拥挤不堪”常伴,糟糕的医疗服务不仅让患者难受,更让医生承受巨大的工作量。
媒体多次呼吁从体制入手,加大医疗改革力度和速度,至今问题频发,管理部门是否应该说一句“对不起”。
救死扶伤是白衣天使的职责,为患者解答疑问与病患更是义不容辞。
“排号一个上午,就换来了三分钟医治时间,我知道人多,但我问一句以后怎么避免得这病,干嘛不理我,她三分钟头都没怎么抬起来。
”近日白爽在哈尔滨一三甲医院耳鼻喉科看病,因为医生不愿重复说过的话,采取不理不睬之势,让白爽颇感愤怒。
采访中,多位患者都表示自己曾遇到过医生的“冷遇”。
“我们得病心里担心,解答明白完整应该是底线吧,花钱看病怎么更像是欠了谁的钱。
”哈尔滨市民冯女士说道。
与此同时,患者的不理智与不遵章,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医患矛盾。
在医生诊疗过程中破门而入,强行向其咨询问题;带着不信任看病,遇到不理解便动武,以至于威胁医生生命……无论什么原因,对于生命权力的侵害都是不允许的,对于过往的“不理智”,患者应当说句对不起。
每个人都是重建医患信任的对象,都应常怀感恩之心。
面对医生,一句谢谢,也许会让辛苦一天的白衣天使露出欣慰的笑容;面对患者,一句谢谢你的理解,也许会让几个小时的排队变得值得。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必看热点话题——医患关系
公务员申论必看热点话题——医患关系华图教育王鑫【关键词】医患关系医生责任患者利益【热点背景】10月25日,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3名医生被一名男子用刀捅伤,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因抢救无效死亡,另外2人经抢救脱险。
而6天后,10月31日晚,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ICU重症监护病房被一病人家属打砸,医院一名保安被打伤。
该事件虽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然而却提醒我们,“医闹”离我们并不远。
从今年1月1日到8月15日,海南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下称省医调委)共受理医疗纠纷案件312起,其中群体性事件(“医闹”)达22起。
在全国范围内,仅今年10月17日至27日短短10天内,全国发生6起患方伤医案件,多位医护人员重伤或死亡。
这些冰冷数据的背后,折射出医患关系的持续紧张与恶化,仿佛一个结,缠绕在医生与患者心头。
【考点分析】一、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环境发展了,一方面对于人民群众有好的生活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并且能够提升幸福感有很帮助;领一方面,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都知道现在许多外国媒体对于中国有许多负面的报道,环境是他们的重点论点之一,因此需要多策并举,对环境进行系统的治理,积极贯彻十八大的精神。
二、医患关系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一是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之间存在矛盾。
二是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要求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之间存在矛盾。
三是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经济承受力之间存在矛盾。
四是医学技术发展的有限性与患者期望值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矛盾。
五是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与缺乏有效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之间存在矛盾。
六是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的不完善与人民群众的诉求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三、如何解决医患问题?建立健康、和谐、良性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换位思考,增进相互理解。
医方作为主导的一方,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履行治疗告知的义务,提供诚信优质的服务,增加医患沟通,引导双方关系最终走向和谐,走向双赢。
公考申论范文_公考申论时评:消除壁垒建立医患缓冲地带
公考申论范文_公考申论时评:消除壁垒建立医患缓冲地带3月31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医生周晓辉在家中自缢身亡,截至目前,在医联、丁香园等医护人员的垂直社交媒体平台上,已经爆发了极大的讨论震撼。
作为更有组织化的群体,医生们的紧密程度远超患者。
且由于周晓辉医生自杀的事实已经发生,整个舆论也彻底导向了医生一边。
但舆论总是显得简单而粗暴,它所代表的常常是一种宏大的社会心理态势,并不能保证对单个事件真相的彻底厘清。
在舆论的传播规律中,滋生谣言的比例很高,事实被扭曲、夸大的现象时常出现。
据网友爆料,周晓辉遭遇医闹长达8个月,自杀前已网上卖车卖房准备赔偿病人,就与事实不符。
夸大或扭曲事实的人,要么是医护人员本身--- 他们作为一个职业共同体在同行受难时发出声音完全可以理解,要么是一些同情自杀医生的人,同情心让他们失去了严谨的态度。
呼吁和同情都非常自然而然,只不过在舆论的发酵过程中,不符合事实的传播,直接遮蔽了事件本身,转移了讨论焦点,甚至阻碍了安全阀的建立。
这几年来,医生被杀、被打,到现在医生自杀,整个行医环境的急剧恶劣,让医生这一专业壁垒较高的职业群体有苦难言。
普通民众只有等到了极端事件发生后,才可能将同情转向医生,而在此之前,舆论大多更愿意站在患者一侧。
西安某医院医生在手术室的照片被公之于众之后,舆论的讨伐力度之大,无疑使得本身就极为脆弱的医患信任降到了冰点。
待至周晓辉自缢之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不满情绪必定持续飙升。
一升一降,凸显二者关系的混乱。
事件发生之后,原本应该审视的是周晓辉个人的具体情况,至少到目前为止,调查还没有证明他的自杀与患者家属的纠纷有关。
社会各界应该关注的是,为何双方会在治疗结果、医疗费用上有如此多的信息不对称,为何医疗事故鉴定还没开始,就已经发生了这样的悲剧。
如果我们只是去一味苛责患者,那么除了继续撕裂医患双方的不信任,将不会有任何良性的后果诞生。
此一悲剧的诞生,固然再次提醒我们,医患纠纷乃至冲突亟须一个权威的第三方出现。
2021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医患关系缘何越发紧张?
2021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医患关系缘何越发紧张?【背景链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规定,从2021年5月1日起,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患者住院时须和患者签订不收、不送“红包”协议。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须设立统一投诉电话,并印刷在协议书上,医患双方的协议书,要纳入病案管理,归档保存。
【标准表述】综合分析: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老百姓普遍所关心的话题,患者除了正常的看病所需承担的医疗费用之外,作为潜规则的“送红包”也给很多患者增加了经济上以及心理上的负担。
长期以往,很容易助长医院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形成,给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信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而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这个条规定,其出发点无疑是好的,目的是想通过这样一种医患双方签订协议的方式来重塑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信任,改变老百姓普遍所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协议的签订在真正解决医患矛盾方面,是治标不治本的,因为医患矛盾的根源并不是社会上存有的潜规则“送红包”的问题,最根本原因是医疗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换句话来说,是我国医疗资源的供求远远小于医疗资源的需求,而且再加上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促成了社会上“抢夺”有限资源的“竞争性”,所以,送红包行为就自不过然成为一种医患双方都默认的潜规则了。
患者不送红包心不安,医生不收红包不负责,这种存有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大大降低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尤其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虽然协议的签订是治标不治本的,但是其实际效用如果发挥到位还是能够影响和改变当天社会存有的“送红包”及“收红包”行为的,因为我们不能苛求医疗资源在一夜之间变得充足而又合理,这需要有一段过程。
所以,医患双方签订不收、不送“红包”协议也不能不说是一项解决医患矛盾的好的尝试。
以协议方式禁止红包有利于规范现有的违规收取红包行为,也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措施: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真正想通过协议的签订收到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宣传教育。
公考申论-治病救人岂有挑选之理
品质源于责任治病救人岂有挑选之理申论组–任聪热点概况最近两天,一段女医生对患者说不当言论的视频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视频中,女医生称:“我当医生的,我想给哪个看就给哪个看,我不想给哪个看,我就是不得给哪个看……我这个医生就是有这么翘。
”26日,涉事的四川南充市中心医院发布说明称,已责令涉事医生肖某立刻下岗学习反省,并通报全院。
涉事女医生肖某说这句话的背景是6月24日上午,当时,此前在该院做妇科手术的女患者罗女士,因手术有后遗症,在亲人陪同下,希望让肖某再帮忙看一看,之后便发生了视频中的事情。
据当事人称,他妻子在这家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前的主治医生就是这位肖大夫,可是手术时却由另外一位大夫操刀,肖某只是在手术快要结束时才出现的。
各方观点南充市中心医院:将在全院部署开展优质服务提升培训活动,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意识和服务能力,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中国青年报:一个医生如果没有基本的德行,那其医术再高明,也无济于事,只会贻害无穷。
红星新闻:这种言行明显不符合医生应有的职业本分,有悖医德,被医院给予一定的处分也完全是咎由自取。
深度分析(一)此事件发生的原因1.部分医生责任感缺失。
一个患者对手术效果有疑虑,想与主治医生进行进一步沟通,并寻求新的检查,这是正常的诉求,任何医院和医生都没有理由拒绝和阻碍,且理应秉承“治病救人“之心,尽最大力为患者排除一切疾病和心理隐患。
医生的责任与使命就是救死扶伤,但现在医生队伍中的部分人却忘记了这条至高无上的准则,对患者的病痛视若无睹,甚至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
2.医院管理制度缺失。
这位医生能以这么嚣张的态度对待就诊的患者,不能不让人心生疑问:其背后的医院是不是经常容忍她这样的行为,才让她觉得自己是不可替代的呢?现在很多医生之所以敢于做出一些诸如随意怠慢患者、私下收受红包等出格的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医院的管理制度不严,对于一些违规违纪的行为缺乏管制和惩治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不要总让医生成为医患冲突牺牲品
医患纠纷的解决和沟通,不能只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事,更不能在医患矛盾激化时让医生暴露在第一线。
现在有些患者动辄将矛头指向医生,拿医生出气,实质是医院管理方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失职。
中国的医患关系近些年来显得愈发沉重,发生在温岭的杀医血案,就是最新的故事。
10月27日晚,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的临时解剖室走廊处,大部分医护人员和家属一起保护遇害医生王云杰的遗体。
因为当天,院方未征得家属同意,便试图将王云杰遗体送往殡仪馆火化,引发了家属和医护人员的不满。
据报道,28日上午,相关部门征得家属同意后,王云杰的遗体已被送往温岭市殡仪馆。
令人欣慰的是,虽然态势一度紧张,但由于各方的克制,现场一直较为平和。
医护人员没有与警察发生冲突,据一位参与抗议的医生说:“我们要求‘非暴力’,不会采取过激行为。
”这是一次较好的示范,提醒人们,不管什么时候,理性、冷静始终是最有效、最可取的表达方式。
当地医护人员这样的反应行为,显然不止是对遇害医生的哀吊,同样寄托了医务同行对当下医患关系的悲愤控诉。
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部门需要作出认真的剖析。
如果,不对存在于医患关系之间的那些死结进行疏导,类似的血案或将不断重复。
如果梳理一下这些年来引起关注的砍杀医生的事件,我们会发现,不少行凶者本不是什么穷凶极恶的人物。
例如发生在哈尔滨的医生被杀事件,行凶者更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包括本文提到的温岭杀医事件,有报道称凶手也本属于比较老实的人。
并非坏人的人在一念之间成为暴徒,这其实才是医患关系中真正的血腥所在。
引发杀医血案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个,归根结底,还是医患沟通不足。
当前的医患之间,缺乏一种开诚布公的沟通机制。
需要明确的是,医患纠纷的解决和医患沟通,不能只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事,更不能在医患矛盾激化时让医生暴露在第一线。
现在有些患者动辄将矛头指向医生,拿医生出气,实质是医院管理方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失职。
医生不是个体户,管理部门的沟通作用必不可少。
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规范的医患沟通体系。
对医院来讲,可以设置专门部门处理医患纠纷,比如调拨懂业务的人员到管理部门,以专业性解释患者的疑问,充分保障医生与患者双方的权益;卫生主管部门也应强化相关职能,对医疗纠纷的处置要简化程序、快速处置,让患者投诉有门,解惑有道。
医患关系紧张已经不是新现象了,每每出现这样的血案。
舆论总是呼吁尽快完善医患纠纷协商解决机制,有的地方也做了很多探索,但遗憾的是,总会不断地有弑医个案,重新激化矛盾,加深裂痕。
医院管理方和卫生主管部门,在谴责暴力的同时,也应认清自己的责任。
每个血案发生之后,都应启动追责调查程序。
唯有如此,才更加有助于遏止医疗暴力事件的反复出现。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