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第二讲)

合集下载

第二节中国的人口和民族-2024-2025学年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课件精讲(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第二节中国的人口和民族-2024-2025学年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课件精讲(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人重新走婚
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共有52个少数民族 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共25个
经纬线
北回 归线
纬线
30°N
40°N
80°E
90°E
经线
100°E
110°E
穿过的主要地形区 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冈底斯山脉、横断山脉、四川盆地、杭州湾 塔里木盆地、祁连山北侧、河套平原南侧、渤海
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西部 阿尔泰山、吐鲁番盆地、孟加拉湾 河西走廊、祁连山、横断山脉、泰国湾
阴山、陕北、关中、陕南、巫山,雷州半岛和海南.
120°E 大兴安岭、渤海、长江三角洲、台湾海峡
• 下图为我国某省人口迁入率的空间格局,黑点表示人口迁入率,黑
点越大迁入率越大。读图完成1~2题。
C • 1. 该省人口迁入率空间格局
民族
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鲜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 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
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共56个民族。
3、中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 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 习惯的自由。
我国56 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 他55个民族统称少数民族。
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人口在400万以上的除了壮族外,还 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等。
2、民族分布
(1)分布地区:①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和中 部,边疆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②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 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人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人口

教育经费,填入表 1.3,并谈谈感想。
课本第 13 页
第二节 人口
课本精讲
二、人口东多西少
2010 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 143 人/千米 2 ,约为世
界平均人口密度(47 人/千米 2 )的 3 倍多,是世界人
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课本第 13 页
第二节 人口
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从图
1.13 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人口密
的到来推迟了 5 年。
课本第 11 页
第二节 人口
课本精讲
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庞大,目前我国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依
然较大。
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人口基数大
第二节 人口
课本第 12 页
第二节 人口
活动 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1. 阅读图 1.11,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课本精讲
课本第 12 页
活动 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
阅读图 1.15,比较江苏和青海的人口密度。
课本精讲
第二节 人口
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澳门
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西藏自治区
课本第 14 页
第二节 人口

2. 对于下面的不同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课本精讲
第二节 人口
第二节 人口
课本第 11 页
第二节 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根据 2010 年第六次 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 口总数为 13.40 亿,约 占世界人口的 1/5,是世 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课本精讲
课本第 11 页
第二节 人口
从 图 1.10 可 以 看
出,新中国成立前,人
口增长较慢;新中国成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6章 第2讲 人口迁移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6章 第2讲 人口迁移

返回导航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 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 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 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下 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 其青壮年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
返回导航
考点一 人口的迁移特点 突难点
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 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如下表所示: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D.行政区划变动
(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
(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
(B ) (D) (C)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解析] 第(1)题,由图示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 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比户籍人口 快,故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 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医疗条件的改善和行政区划的变 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有影响,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有较大的 差异。

第二讲_中国的人口

第二讲_中国的人口

②人口老龄化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化、老年人口增加的 趋势发展很快。人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 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同时,如何解决老 年人的生活、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 等问题,使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 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③人口增长过快 每年国家所产生的新增财富很大一部 分为新增人口所抵消。国家、社会、家庭 面临沉重的负担,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
13亿人口日,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中国总人口13.39亿。
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
2.增长过程: 思考: 解放前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医疗卫生条件差, 人口增长不快.
4.1 5.4 12 (亿人) 10.3
2.1
1764
1840

五.华侨和华人
在国外,约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在世 界各地. 华侨:长期侨居国外的中国人(中国国籍) 华人:以定居国外并已加入居留国国籍; 侨胞的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向以 侨乡著称。
六. 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
①性别比例失调
性别比例:中国出生婴 儿性别比是100:117, 即平均每出生100名女婴 相对应地出生了近117名 男婴,而正常的比例是 103:107。根据专家预 测,到2020年,至少会 有2500万男性成为“光 棍”。
中国地理课件
高考目标:
我国人口总数、人口分布和人口的增长状 况。 我国的人口政策和民族政策。 记住我国民族组成、人口较多的民族、少 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会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 况,分析其原因。
一、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1、总量: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 据,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当 时世界人口约为60亿),2005年1月5日,是我国大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2018·全国Ⅰ卷,4~52018·某某卷,102017·某某卷,1~2多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一个或多个地区人口迁移的特点或差异。

2018·某某卷,10~112017·某某卷,142017·某某卷,12(1)2016·全国Ⅲ卷,4以文字或统计图表资料为背景,以我国历史上的重大移民事件及当前我国的民工潮、春运潮和中东、北非地区的难民潮等典型事件为切入点,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一、人口的迁移(1)居住地变更——前提条件。

(2)空间移动——一般以跨越行政区界线为标准。

(3)时间限定——长期或永久性(至少为一年以上)。

(1)19世纪以前欧洲美洲、大洋洲(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1)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

(2)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制约,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规模小,频率低。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如下图所示:(1)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地区迁出地迁入地影响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2)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考点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2018·全国Ⅰ卷,4~5)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二讲: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

第二讲: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

养老保障压力较大
• 在退休人员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 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以每年100 0亿元的规模增加。与此同时,目前我国 80%以上的劳动者基本没有养老保险。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1980年在 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 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变成3: 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 休者将超过1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 2.5:1。
• 但同目前老龄化水平相近的韩国、新加坡、 智利、巴西等国相比,中国的人均CDP 水 平明显偏低。即使在2020年实现GDP 翻两 番的目标,中国人均收入仍属于现在中下 收入国家水平。但届时中国人口老龄化程 度已接近今天发达地区水平,仍是老年型 人口中的穷国。
5、地域差异大,农村养老问题严重
• 东部沿海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超 过8%,其中上海达到11.46%,早在1982 年既已进入老年型社会。而西部地区老年 人口比例均在5%以下,部分地区仍是典型 的年轻型人口结构。与此同时,各地区老 年人中的大部分分布于经济水平较落后的 农村。2000年中国8827.4万65岁以上老年 人中65.8%分布于农村,农村老龄化程度达 到10.89%,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及城市。
第二讲:中国的人口老龄化 与老龄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 李国武
本讲主要内容
第一节、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和成因 第二节、老龄化带来的潜在问题 第三节、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中国城市养老保障体系的现状及其脆弱性 第五节、中国养老保障体制的未来改革与选择
第一节、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和成因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来势迅猛,速度快 2、绝对数量大 3、高龄化趋势显著 4、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 同步 5、地区差异大、农村养老问题严重 6、“空巢”老人迅速增加

人口学复习笔记

人口学复习笔记

出生性别比:100名出生女婴对应的出生男婴(一年)分年龄(组)的性别比:该年龄组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之比。

5.性别比的特征及性别比失衡1.性别比的特征出生性别比基本稳定青壮年性别比基本平衡老年性别比降到100以下,说明老年女性偏多2.性别比失衡是指出生性别比失衡,不在人为干预下,一般在103-107之间。

偏离这个数值,就是失衡。

5.中国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和对策1.现状1982年以后,性别比开始失衡。

2.原因1.性别选择技术滥用2.男孩偏好,传统观念3.社会经济落后,“男性优势”明显4.政策法律不完善3.对策1.新型生育文化,提高妇女地位2.加快发展,拓展女性发展空间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构建新的养老模式4.加强对卫生医疗机构监督,加大执法力度第六讲人口年龄结构1.人口年龄结构及其表示方法1.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百分比表示。

2.表示方法- 列表表示(x岁就是组距)1岁年龄组5岁年龄组特殊年龄组(0-14(少年儿童)、15-64(劳动人口)、65及以上(老年人口)) - 人口年龄金字塔1.年轻型2.成年型3.老年型2.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1.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指标- 老年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重,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0或65岁)- 少年儿童系数又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是指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0-14岁)- 老少比- 年龄中位数年龄排序后的中位数。

(越大,高年龄人口比重越大)-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

是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反映劳动力人均负担的非劳动人口的数量。

- 老年人抚养比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 少年儿童抚养比少年儿童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2.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 划分的标准数值- 不同结构特征1.年轻型(与老年型相反)青少年比例大,老年人小。

处于生育年龄人口多,人口增长势头旺盛。

故又称增长型人口。

2.老年型青少年比例小,老年人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2节《人口》知识要点及重点题型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2节《人口》知识要点及重点题型讲解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练基础 1 C 6C
2B 7B
练能力 1 D
2A
6D 7C 练素养 1 见习题
3A
3D 8B
4C
4A 9A
答案显示
5B
5D
1.“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在赤道上,能环绕地球
赤道40多圈;”这句话说明( C )
A.我国人口增长过快 B.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C.我国人口数量大 D.我国经济发达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的特 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 统计,我国大陆总人口 数约为13.40亿,是世界 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中考·云南]我国人口现状是( B ) A.人口基数已变小
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人口素质下降
D.城市人口比重过低 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在今后一 段较长的时期内,中国人口总量还将持续 增长,同时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教材改编题]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完成4~5题;
4.关于中国人口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A )
A.我国人口分布整体特点是东密西疏
B.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密度大于山东省
C.华北平原人口密度相对较小
D.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 读图分析可知,我国人口分布整体特点是东密西 疏;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密度小于山东省;华北平 原人口密度相对较大;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密度小;
5.下列叙述不符合我国人口国情的是( D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 人口
重点题型讲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人口数量:__1_3_.4_0_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不
包括港、澳、台人口数),约占世界人口的____1_/_5____; 2.人口政策:我国把_计__划__生__育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第5章 第2讲 人口的迁移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第5章 第2讲 人口的迁移 Word版含答案

第2讲人口的迁移考纲考点知识细化能力要求应用实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含义正确区分人口移动现象分析人口统计图表、考查人口迁移特点及原因国际人口迁移历程、特点简图示意大洲之间的人口迁移我国国内人口迁移表现特点解读“闯关东”“走西口”“孔雀东南飞”抓住人口发展指标的变化,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能分别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影响规范全面表述研究区域人口的变化,考查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规范全面表述关注人口迁移新动向,考查人口迁移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129页)1.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分类人口迁移――→是否跨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国际人 口迁移 ⎩⎪⎨⎪⎧新大陆发现前:集中在旧大陆新大陆发现后:出现跨洲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劳务输出成为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4)国内人口迁移①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a .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的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b .清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②重要形式:城乡间人口迁移。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特别提醒] 我国的“民工流”的新变化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的改变。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高中毕业去外地上大学属于人口迁移。

(√)2.“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我国历史上的国内人口迁移。

(×) 3.南美洲始终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

(×)4.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外流也会影响其经济发展。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人口迁入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上海和北京等,人口迁出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西、四川等。

第七章 第二讲人口迁移

第七章  第二讲人口迁移

大城市远优于县级中心城市,C 项错误。第 3 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 济因素,县级中心城市比乡镇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是吸引更多回流人 口的主要原因,C 项正确;乡镇的生态环境更好,且离家近,A、B 错误;县级中 心城市比乡镇公共服务更完善,但不是主要原因,经济因素才是主导因素,D 项 错误。
4.地理实践力:调查本地人口迁移的现状和特点,并尝试分
析原因及影响。
强基础·增分课堂 提能力·全面突破 研专项·热考命题
栏目索引
强基础·增分课堂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定义: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_定__居__地__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判断标准 人口迁移具有两个属性,即:_时__间__属性、空间属性。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的改变,促进了 人口迁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 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3)政治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
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尤其重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20 世纪 80 政策
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政治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我国历史上都城变换
变革 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第一次世界 战争
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2.判断影响人口迁移主导因素的方法 (1)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做到分析判断有目标。 (2)分析迁移人口的构成特点,对比分析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差 异,做到分析判断有依据。 (3)分析迁入地和迁出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拉力的因素,确定其中影响最大 的拉力因素就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讲人口迁移含解析鲁教版

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讲人口迁移含解析鲁教版

第2讲人口迁移[基础练]2019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

“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如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②老年人收入不断地提高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2.“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带来的影响是()A.环境负担加重B.加剧节假日用工荒C.房租价格上涨D.拉动春节旅游消费解析:第1题,材料信息“反向春运”是年轻人将父母和子女接到城里过年。

这得益于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城乡基础设施的完善,①③④正确。

第2题,“反向春运”是人口流动的短期行为,不会造成城市环境负担加重,A错误。

“反向春运”能够保证劳动者留在城市坚守岗位,缓解用工荒,B 错误。

老人和小孩到城里过年对房租价格基本无影响,C错误。

春节假期子女往往会陪父母参加一些旅游活动,D正确。

答案:1。

A2。

D网购收货地址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流的迁徙状况。

下图示意淘宝网推出的2013年与2012年人口净流入对比。

据此完成3~4题.3.下列省级行政区中,由2012年的人口净流入转变成2013年的人口净流出的是()A.江苏B.广东C.湖南D.重庆4.图中安徽人口流动方向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接纳沿海企业迁入D.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重庆由2012年的人口净流入转变成2013年的人口净流出。

选D。

第4题,安徽2012年是人口净流出,2013年是人口净流入。

主要是因为安徽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且劳动力成本和地价等因素都比东部沿海地区低,承接了大量的沿海地区企业迁入,劳动力需求增大。

答案:3.D 4.C(2020·四川四联)下图示意“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

第六章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六章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1)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
的影响。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温馨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 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 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 (1)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变化:自然灾害
时间
特点
19世纪前
以 集团性、大批的
“二战后”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定居 移民减少, 短期流动 的
移民为主
欧洲向 美洲 、大洋 洲迁移为主
人口增多
迁入地: 欧洲 、西亚、北非石 油国迁出地:拉丁美洲
方向
(2)分析19世纪前的人口迁移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 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3.国内人口迁移
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原则
(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 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要分析。一般情况下,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
因素。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 发生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 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 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 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 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 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 C.工程技术人员 ( B.中小幼教师 D.建筑设计师
B
)
“读图析图能力——多增分”系列之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概览] 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 观图形,最常考查的如下列各图,主要用来反映人口构 成(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等)、数量变化、迁移状况 等。每种图示的形式不同,其特点不尽相同,而且表现 内容在侧重点上也有很大差异。

第一章人口高一地理下学期末复习备考重点讲解课件(人教版2019)

第一章人口高一地理下学期末复习备考重点讲解课件(人教版2019)

4.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下图)。
(2)定类型 根据人口金字塔图所反映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将 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主要特点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各年龄组人口比重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小,
老年人口比重小 大致均衡
老年人口比重大
2.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
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 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 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 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 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 “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 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 然是100%。
低-低-低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出生率
高 高 低
死亡率
高 低 低
自然增长率
低 高 低
人口增长特征
增长缓慢 增长迅速 增长缓慢
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人口增长
原始型
模式
“高—高—低”
传统型 “高—低—高”
现代型 “低—低—低”
特点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 。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

人口说课稿

人口说课稿

人口说课稿人口说课稿1一、说教材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四大热点问题。

不难发现,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

因此,教材把人口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开篇。

这也正符合了高中地理课标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的要求。

第一节教材内容的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首先从数量这样一个最直观的角度来探讨人口的变化,因为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的人口问题,正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

并且,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初中已有涉及,由此引入,更显得顺理成章,有助于学生对该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树立起人地关系的思想理念。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替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正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三、说学情对于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学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总人数
迁入率=迁入人口数÷总人数 迁出率=迁出人口数÷总人数 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总人数
区域人口总数(人口基数)
区域人口变化=(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区域总人数
五、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和常见的人口问题
(一)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 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 和智力、技术等条件,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 物质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 数量,简单的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 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 索引:
1、世界人口、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 原因分析
2、人口自然增长相关知识 3、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4、区域人口变化原因(迁移率、自然 增长率、人口基数等等)
5、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和常见 的人口问题
四、区域人口的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数 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数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显然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 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 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生活、地区 开放程度和文化消费水平,对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资 源是制约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 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的支持能力的限度。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多维向量,每一个分量也可能有多个指标,主要分为三 部分: 1、资源供给指标。包括水、土地、生物量、能源供给量等。 2、社会影响指标,包括经济实力(如固定资产投资与拥有量)、污染治理投 资、公用设施水平、人口密度、社会满意程度等。 3、环境容纳指标,包括排污量、绿化状况、净化能力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进一步列出更加具体的指标,进行分区定量研究。以环 境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对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提出优化方案,可以使 人类社会经济行为与资源环境状态相匹配,不断改善环境,提高环境承载 力,以同样的环境创造更多的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