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 探访蚯蚓的家教案 大象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1 探访蚯蚓的家》教案1 大象版
《1探访蚯蚓的家》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的构成。
2.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
3.愿意合作与交流,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蚯蚓、土壤、放大镜、烧杯、托盘、水等。
2.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大家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短短一根绳,土中能穿行,松土又施肥,农民好帮手”打一动物名(蚯蚓)。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泥土中的蚯蚓)。
3.提问:①我们人类有自己的家,蚯蚓是不是也应该有自己的家呢?②谁说说蚯蚓的家在哪里呢?(生回答)4.我们已知道蚯蚓的家在土壤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访蚯蚓的家。
二、确定研究问题,进行探究。
1.确定研究问题①你玩过土壤?是怎么玩的?(生答)②关于土壤,你们想了解些哪些问题?请各个小组讨论,把你们想了解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卡。
③请各小组汇报你们想了解的问题。
(生回答)④教师小结。
关于土壤,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真不错。
有了问题咱们就要想办法解决,因为时间关系,这节课咱们共同确定研究一个问题,把其他的问题暂时存在“问题银行”里以后解决,好吗?2.观察活动一:初步观察土壤①同学们,在你们的面前放着装有土壤的两个杯子、三个装有清水的杯子、两个托盘、一个放大镜、一个塑料小勺、一把镊子,请同学们把1号杯里的土壤倒入一个托盘里进行观察,你准备怎么观察?②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用大屏幕展示)③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④汇报观察结果,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强调在别的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要认真地听。
⑤小结:现在我们来整理一下观察的结果。
同学们,像树叶、树根、小树、草根等它们是植物的一部分,我们把这些物体统称为植物。
蜗牛、蚂蚁、米虫、蚯蚓等它们都是动物的一种,咱们把它们统称为“小动物”里面还有些小石子,土壤里还有些什么呢?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活动。
3.观察活动二:观察土壤液把托盘里的土壤倒入盛有清水的杯子里,用小勺轻轻地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土壤液,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大象2001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 蚯蚓小导游 1 探访蚯蚓的家》优质课教学设计_2
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的构成。
科学探究:
1.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自身对土壤的理解。
2.设计实验,验证土壤的构成。
科学态度:
1.在小组实验中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实验活动。
2.能在观察土壤后将其放回原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土壤的构成;用多种方法观察。
教学难点
能提出问题,初步确定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研究蚯蚓为什么能在土壤里生活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要求学生在原有经验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土壤的问题。它属于探究程序中的“提出问题”环节。这个环节没有太多的实验,学生更多的依靠平时的生活经验来提出假设。但是“对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正是本节课教学实施的障碍之一。
(二)选择适合自己研究问题实行研究(10分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1.土壤、吸水纸、放大镜、小棒、玻璃杯、水。
教学过程
一、聚焦环节(3分钟)
(一)猜谜导入,了解学生前概念
1、演示课件:谜语:细细长长一条龙,天天躲在泥土中。它是庄稼的朋友,钻来钻去把土松。,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学生思考、回答,引出课题。
3、解释:
答对了,谜底就是蚯蚓,看来同学们的生活常识还真丰富。蚯蚓是同学们熟悉的小动物(课件出示蚯蚓图片)。
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前四个单元《十万个为什么》、《“五官兄弟”》、《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有趣的动物》的学习,学生的观察水平得到了提升,已经能够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对自然事物实行观察与提问。在实行本节课教学之前,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花园里初步观察了蚯蚓的生活环境,并收集土壤带回教室实行课上观察。但是,也发现学生以前对蚯蚓的相关知识,包括身体,生活环境,运动等情况、对土壤的相关知识都是模糊的,浅显的,是不系统的。所以,需要把知道学生如何观察土壤的构成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探索蚯蚓的家大象版
1.探索蚯蚓的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的构成。
2、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
4、愿意合作交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2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课,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土壤的构成。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土壤,使学生亲近土壤,了解土壤的构成,并让学生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让他们观察检查土样,了解土壤是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的,里面有沙、水、小石子,空气、小动物、植物和粘土以及一些杂物。
3重点难点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
2、收集到数据以后得出结论。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引入活动1、猜谜语: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看哪位同学能够猜出来!‘短短一根绳,土中能穿行,松土又施肥,农民好帮手,它什么呢?师:嗯,对,是蚯蚓,同学们都好聪明啊,一下子就猜出来了!2、师:同学们,不管我们人类,还是动物他们都有自己的家,那你们知道蚯蚓的家在哪里吗?(土壤)3、师:你们都玩过土壤吗?你们平时都怎么玩土壤呢?今天小蚯蚓带我们来参观它的家,我们就针对蚯蚓的家,来提出一些你们感兴趣的问题吧?(学生分别交流提出的问题。
)4、师:我们对小蚯蚓的家提出了许多的问题,但是不是每个问题都适合我们研究,我们应该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呢?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今天探究的问题‘土壤里有什么’。
5、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蚯蚓的家里有什么?今天就我们就一起来探访一下蚯蚓的家。
板书:《探访蚯蚓的家》活动2【讲授】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
1、师:同学看一下桌子上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一下都有什么。
(一号杯里新鲜的湿土,二号杯里干土块,其余两个烧杯里是清水)首先,先来看一下一号烧杯,每个组的一号同学负责把土壤倒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白纸上面,二号、三号、四号同学负责观察,五号和六号同学负责记录。
负责观察的同学要仔细观察,注意:我们在第二单元已经学了如何运用感官,就请同学们在观察土壤的时候,充分运用到我们的感官,先用手摸、再用眼睛看,把你观察到的结果告诉负责记录的同学。
大象2001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 蚯蚓小导游 1 探访蚯蚓的家》优质课教学设计_4
教学内容
共几课时
2
课型
第几课时
1
学习目标
1、知道土壤的构成;
2、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使用多种方法观察;
4、愿意合作与交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调整与反思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土壤的构成;能使用多种方法观察;
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教学资源
预习设计
1、选择问题
2、关于土壤,你有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
边观察边记录,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取些土壤带回教室,用不同的方法继续观察。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相互交流,把发现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教
学
反
思
围绕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功与不足……实行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调整与反思一、导入2、确定问题实行研究3、表达与交流
短短一根线,土中能穿行,松土又施肥,农民好帮手。打一动物名。
师:我们人类有自己的家蚯蚓是不是也应该有自己的家呢?谁能说说蚯蚓的家是什么样的?他的家在哪里?
师:我们现在知道蚯蚓的家在哪里了,那你们对土壤了解吗?玩过没有?
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访蚯蚓的家。
大象2001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 蚯蚓小导游 1 探访蚯蚓的家》优质课教学设计_4
《1 探访蚯蚓的家》教案教学目标知道土壤的构成;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使用多种方法观察;愿意合作与交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蚯蚓、学校附近的土壤、放大镜、小铲子、透明杯子、塑料袋或纸袋、水等。
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
教师课前捉几条蚯蚓,上课时出示蚯蚓并提出问题:“理解这是什么吗?”“蚯蚓的家在哪儿?”当学生回答出“土壤”之后,接着引导他们思考“关于土壤我们已经知道些什么?”根据回答我们能够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把握他们的学习起点,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2)提出问题和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探究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我们还有哪些问题?”就是训练学生成为敢提问、爱提问、会提问的孩子。
学生在“问题银行”里存入了很多问题,但不是每个问题都适合自己研究。
接下来组织学生讨论“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具备的条件选择研究问题。
教材中卡通任务的对话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引导。
(3)观察土壤里面有什么。
关于土壤的问题只有“真刀真枪地”观察和研究土壤才能得到解决。
这个环节包括室外观察和室内观察两个层次,旨在创设条件让学生使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实行自主发现,以提升他们的观察水平。
教师能够在“材料超市”为他们准备一些材料,像放大镜、小铲子、纸袋等。
要求学生要作好观察记录,这是收集事实的过程。
(4)交流与总结。
结束观察活动后,围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什么?”实行交流,要引导学生把所有的发现都表达出来,以丰富事实资料。
接着启发学生概括总结出土壤的构成,这里要注意不要强求孩子们的语言十分严密十分科学,比如学生认为“土壤里有草根和腐烂的叶子”就能够,腐殖质的概念对他们来讲太抽象了。
总来说之,教师不要代替他们做出结论。
(5)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把在观察活动中所发现的新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并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展开后续研究活动,不但为下面的教学创造条件,而且能够保护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增长才干。
5.1《探访蚯蚓的家》(教案练习)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1《探访蚯蚓的家》教学设计土壤吧。
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提出活动建议:①带着小铲子、放大镜、纸、塑料袋等器材。
②用铲子取土时,千万注意安全!而且不要伤害小动物,不要破坏那里的环境。
③一边观察,一边记录。
④观察结束时后把土壤放回原处!6、在各组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展示“我观察”PPT7、有哪些实验方法可以了解土壤成分呢?我们一起来做小实验吧。
展示实验器材。
(1)实验1①实验器材:托盘吸水纸土壤②实验方法:用干燥的吸水纸把托盘里的土壤包起来,轻轻按压(3)实验3①实验器材:静置后的土壤沉积液小勺空杯②实验方法:把静置后的土壤沉积液中最上面一层脏东西和水倒入空杯中,用小勺轻轻挖出一些土壤,用手捻一捻、搓一搓,感觉如何?③实验现象:具有粘性④实验结论:土壤中有黏土(4)实验4①实验器材:盛有清水的杯子小勺土壤②实验方法:用小勺取一些土壤放入盛有清水的杯子③实验现象:土壤表面冒气泡④实验结论:土壤中有空气8、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互相交流,把发现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里。
展示“土壤里有什么”PPT9、课堂练习:我知道单位,进行观察记录。
然后回到教室,各小组依次汇报观察结果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回答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亲自捻、搓,体验感觉,并回答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回答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学生把本节课的发现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学生认真思察,保护环境总结的目的在于回归到本课的学习任务上来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明白,仅仅靠观察去了解事物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验去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巩固课堂所学。
《探访蚯蚓的家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探访蚯蚓的家》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你是否听说过蚯蚓?它们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生物之一,对于土壤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访蚯蚓的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重要性。
二、目标1.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
2. 掌握蚯蚓对土壤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导学内容1. 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是一种无脊椎动物,身体长而圆,呈粉红色。
它们通常生活在土壤中,喜欢潮湿的环境。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腐殖质和有机物为食,通过吞食土壤中的有机残渣来获取营养。
2. 蚯蚓的栖息地蚯蚓的栖息地主要集中在土壤中,特别是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
它们会在土壤中挖掘隧道和通道,促进土壤的通气和排水,有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和分解有机物质。
3. 蚯蚓对土壤的作用和重要性蚯蚓对土壤的作用十分重要。
它们通过挖掘土壤和摄食有机物质,促进土壤的通气和排水,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蚯蚓还能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有益的养分,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
4. 环境保护意识了解蚯蚓对土壤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只有让土壤保持健康和生态系统平衡,才能确保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四、活动设计1. 观察实验:在学校或家中收集一些蚯蚓,并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
2. 田野调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农田进行蚯蚓的调查和观察,了解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
3. 制作海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关于蚯蚓的海报,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五、总结通过本次探访蚯蚓的家,我们了解到蚯蚓对土壤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2. 探索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3. 学习如何保护和利用蚯蚓。
导学内容:1. 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蚯蚓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指示生物,它们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以腐殖质和有机物为食。
《探访蚯蚓的家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探访蚯蚓的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同砚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培育同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3. 增强同砚对自然生态的保卫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发展环境。
2. 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蚯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过程:1. 观察试验:让同砚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生活状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2. 野外探究:组织同砚到学校园地或者周边的草地、花坛等地方,寻找蚯蚓的踪迹,并观察它们的发展环境。
3. 实地考察:指挥同砚到农田或者野外进行实地考察,深度了解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4. 解剖试验:通过解剖蚯蚓,让同砚了解其解剖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加深对蚯蚓的了解。
四、教学方法:1. 实地探究:让同砚亲身感受蚯蚓的生活环境,增强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2. 试验操作:通过试验和解剖,让同砚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谈论沟通:鼓舞同砚在探讨过程中互相沟通,增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五、评判方式:1. 观察记录:要求同砚在实地探究和试验操作中做好观察记录,包括蚯蚓的生活状态、发展环境等。
2. 试验报告:要求同砚撰写试验报告,总结试验过程和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3. 谈论表现:评判同砚在谈论沟通中的表现,包括乐观发言、思维活跃等方面。
六、延伸拓展:1. 组织同砚开展蚯蚓养殖实践,培育同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鼓舞同砚开展环保宣扬活动,提高同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卫认识。
3. 组织同砚参与环保志愿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探访蚯蚓的家》这个主题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同砚在实践中感受自然生态的玄妙,培育他们的环保认识和动手能力,为将来的环境保卫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期望这个作业设计方案能够引起同砚的爱好,激发他们对自然生态的热忱和保卫认识。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同砚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2. 培育同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 增强同砚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熟识和保卫认识。
《探访蚯蚓的家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探访蚯蚓的家》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2. 掌握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
3. 培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珍爱认识。
导学内容:本次导学将指挥同砚们一起探访蚯蚓的家,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同砚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小小生物的奇异世界。
导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你们知道蚯蚓是什么动物吗?它们生活在哪里?有什么特点?2. 激发兴趣:观看一段有关蚯蚓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同砚们的好奇心。
二、知识进修1. 了解蚯蚓:介绍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2. 蚯蚓的家:蚯蚓生活在土壤中,它们通过吞食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来生存,并将土壤中的养分转化成植物发展所需的养分。
3. 观察实验:同砚们可以在校园或家中找到蚯蚓,观察它们的生活状态和活动轨迹。
三、体验活动1. 制作蚯蚓小屋:同砚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蚯蚓小屋,为蚯蚓营建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2. 观察蚯蚓生活:将蚯蚓放入小屋中观察其生活状态,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四、总结反思1. 总结本次导学的内容,回顾蚯蚓的生活特点和生态作用。
2. 反思:你觉得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珍爱这些小动物呢?导学延伸:1. 可以深入了解蚯蚓在土壤改良和植物发展中的作用,开展相关实验和钻研。
2. 可以组织同砚们到自然环境中进行野外考察,观察蚯蚓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同砚们不仅可以了解蚯蚓这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还能培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珍爱认识,增进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珍爱。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异的地方,珍惜和尊重每一个生命。
《探访蚯蚓的家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探访蚯蚓的家》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发展环境;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 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珍爱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发展环境;2. 蚯蚓对土壤的作用;3. 蚯蚓的分类和特点;4. 蚯蚓的发展过程和繁殖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蚯蚓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
2.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探访蚯蚓的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轨迹。
3. 实验活动:让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蚯蚓对土壤的作用,探讨蚯蚓在土壤中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蚯蚓的分类和特点,展示学生对蚯蚓的了解。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蚯蚓,模拟蚯蚓的发展过程和繁殖方式,加深对蚯蚓生活的认识。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思考蚯蚓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提出珍爱蚯蚓的建议。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地探访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动手能力等;2. 收集学生设计的实验结果,评判学生对蚯蚓对土壤的作用的理解;3. 考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判学生对蚯蚓分类和特点的掌握情况;4. 综合评判学生在总结反思环节中的表现,评判学生对蚯蚓生活和珍爱认识的认识水平。
五、教学资源:1. 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2. 实验器械和土壤样本;3.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道具;4.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开展蚯蚓的养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性识;2. 指挥学生参与生态珍爱活动,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珍爱的关注和参与。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探访蚯蚓的家》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发展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珍爱认识。
同时,通过实地探访、实验活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增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探访蚯蚓的家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探访蚯蚓的家》作业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蚯蚓是一种常见的蠕虫,它们生活在土壤中,起着重要的土壤改良和肥料转化作用。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了解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作业目标:1.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2. 掌握观察蚯蚓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作业内容:1. 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学生将在学校附近或家庭花园中找到蚯蚓的生活环境,记录蚯蚓所在的土壤类型、湿度和温度等信息。
2. 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学生将观察蚯蚓的活动轨迹、取食方式和排泄行为等,记录并分析观察结果。
3. 探究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学生将通过调查和阅读资料,了解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包括土壤通气、保持土壤湿度和增进土壤肥力等方面。
四、作业步骤:1. 学生自行选择观察地点,并记录蚯蚓的生活环境;2. 学生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并记录观察结果;3.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撰写观察报告,并包括对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的探究结果;4. 学生将观察报告提交给老师,进行评判和讨论。
五、评判标准:1. 观察记录准确、详细;2. 观察报告结构清晰、内容丰富;3. 对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有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六、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剽窃;2. 观察报告需按规定格式撰写,包括标题、引言、观察方法、观察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3. 作业提交时间为一周后,逾期不接受。
七、拓展延伸:1. 学生可通过实验观察蚯蚓的反应,进一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2. 学生可设计实验验证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进行实验。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珍爱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作业,收获知识和乐趣。
三年级科学上册《1 探访蚯蚓的家》教案 大象版
《1 探访蚯蚓的家》教案教学目标知道土壤的构成;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愿意合作与交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蚯蚓、学校附近的土壤、放大镜、小铲子、透明杯子、塑料袋或纸袋、水等。
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
教师课前捉几条蚯蚓,上课时出示蚯蚓并提出问题:“认识这是什么吗?”“蚯蚓的家在哪儿?”当学生回答出“土壤”之后,接着引导他们思考“关于土壤我们已经知道些什么?”根据回答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把握他们的学习起点,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2)提出问题和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探究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我们还有哪些问题?”就是训练学生成为敢提问、爱提问、会提问的孩子。
学生在“问题银行”里存入了许多问题,但不是每个问题都适合自己研究。
接下来组织学生讨论“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具备的条件选择研究问题。
教材中卡通任务的对话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引导。
(3)观察土壤里面有什么。
关于土壤的问题只有“真刀真枪地”观察和研究土壤才能得到解决。
这一环节包括室外观察和室内观察两个层次,旨在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自主发现,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在“材料超市”为他们准备一些材料,像放大镜、小铲子、纸袋等。
要求学生要作好观察记录,这是收集事实的过程。
(4)交流与总结。
结束观察活动后,围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什么?”进行交流,要引导学生把所有的发现都表达出来,以丰富事实资料。
接着启发学生概括总结出土壤的构成,这里要注意不要强求孩子们的语言十分严密十分科学,比如学生认为“土壤里有草根和腐烂的叶子”就可以,腐殖质的概念对他们来讲太抽象了。
总之,教师不要代替他们做出结论。
(5)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把在观察活动中所发现的新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并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后续研究活动,不仅为下面的教学创造条件,而且能够保护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增长才干。
《探访蚯蚓的家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探访蚯蚓的家》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在幼儿园自然科学课程中,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蚯蚓作为常见的小动物之一,其生活环境和习性可以让幼儿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更好地了解自然界。
因此,设计一次“探访蚯蚓的家”活动,让幼儿们亲身感受蚯蚓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和珍爱认识。
三、活动准备1. 准备若干个通明玻璃罐或塑料容器。
2. 收集一些泥土和落叶作为蚯蚓的生活环境。
3. 准备一些蚯蚓。
4. 准备放大镜、铲子等观察工具。
四、活动流程1. 介绍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特点(10分钟)老师向幼儿们简单介绍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特点,让他们对蚯蚓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 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20分钟)将泥土和落叶放入通明容器中,然后放入蚯蚓。
让幼儿们通过放大镜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生活状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 亲手操作(30分钟)让幼儿们用铲子轻轻挖土,看看蚯蚓的活动轨迹。
同时,让他们观察蚯蚓的身体特点,比如身体的环节和颜色等。
4. 总结讨论(10分钟)结束活动后,老师与幼儿们进行讨论,让他们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分享观察到的有趣现象。
五、活动评判通过这次“探访蚯蚓的家”活动,幼儿们不仅增加了对蚯蚓的了解,还培养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增进了环保认识的培养。
六、延伸活动1. 观察其他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2. 制作蚯蚓的模型。
3. 定期观察蚯蚓的发展变化。
通过这次设计的“探访蚯蚓的家”活动,幼儿们将在实践中进修,培养出对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为他们未来的进修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探访蚯蚓的家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探访蚯蚓的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2. 培养学生对于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意识;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蚯蚓的特点和分类;2.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作用;3. 设计并制作蚯蚓的家。
三、教学过程:1. 介绍蚯蚓的基本特点和分类(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讲解,向学生介绍蚯蚓的形态特点和分类情况。
2. 探访蚯蚓的生活环境(20分钟)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草地或花园,观察蚯蚓的栖息地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 设计蚯蚓的家(3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和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蚯蚓的家,可以利用废纸盒、泥土等材料进行创作。
4. 完成作品展示(15分钟)学生展示他们设计制作的蚯蚓家,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分享彼此的设计理念和经验。
5. 总结讨论(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地探访时是否能够认真记录和观察;2. 考察学生对于蚯蚓生活习性的了解程度;3. 评价学生设计制作的蚯蚓家的创意和实用性。
五、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和视频资料关于蚯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 废纸盒、泥土、草叶等制作蚯蚓家所需的材料;3. 记事本、铅笔和相机等观察记录的工具;4. 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措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六、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田野进行更深入的蚯蚓观察和调查;2. 鼓励学生保护身边的生态环境,关注野生动物和植物的保护。
通过《探访蚯蚓的家》这个主题的作业设计方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环保意识,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中的环保先锋。
第二课时一、设计背景蚯蚓是土壤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生物,它们通过吃食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帮助土壤通气、保持水分、促进植物生长等。
1.探访蚯蚓的家-大象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探访蚯蚓的家-大象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是地球上的小工程师,可以传播肥料,改善土壤的质量。
2.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物来源。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蚯蚓?蚯蚓可以干什么?2.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物来源。
3.探访蚯蚓的住处:土中的小屋。
4.观察、记录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物来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通过学生们在课前带来的自然物品引导学生产生探究动植物的兴趣。
活动1.通过视频资源展示地球上的小工程师——蚯蚓,讲解蚯蚓的重要性。
2.引入问题:蚯蚓可以干什么?鼓励学生抛出自己的猜测和意见。
3.通过图片展示蚯蚓不同的生活习性和食物来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蚯蚓。
4.给出“为什么蚯蚓的口里有泥土?”问题,鼓励学生猜测和讨论。
第二课时导入1.通过回顾第一堂课的内容,以及引出“蚯蚓的住处”问题来进一步促使学生探究蚯蚓并猜测蚯蚓的住处。
2.通过引导,使学生提前了解到不同的动物所住的多样化环境和住处。
活动1.引导学生模仿探究者,寻找和观察蚯蚓栖息的地方。
2.给出可供参考的工具,引导学生在找到蚯蚓的同时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物来源。
3.教师或助教手把手引导学生观察蚯蚓栖息的环境,并引出更多问题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第三课时导入1.通过回顾前两堂课涉及的问题、解答和展示,为学生介绍更多的蚯蚓生活知识,如野外捕捉蚯蚓并提供它们适合生存的环境。
活动1.引导学生回到晚上,观察蚯蚓在黑暗中的生活状态和习性。
2.引导学生了解蚯蚓的育种和繁殖方式。
3.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了解蚯蚓食物来源,并制作自己的土壤试管来记录蚯蚓的饮食习性。
第四课时导入1.通过回顾前几堂课中,带着学生们探访蚯蚓住处的过程,从而引出问题:蚯蚓生活在土中,它们的住处是什么样子的呢?活动1.教师或助教现场带领学生们挖出蚯蚓的住处,观察、记录蚯蚓的住处。
2.给学生启示:人类居住的房子是有规划的,蚯蚓的住处也应有其规律性,我们可制定住宅规划。
1. 探访蚯蚓的家-大象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探访蚯蚓的家-大象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和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蚯蚓模型或实物
•约0.5m长的透明玻璃或塑料管
•立体图
•土壤
•“口口声声”童谣
•简单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1. 引入
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唱《口口声声》童谣,并向学生介绍蚯蚓的重要作用和特点。
2. 观察蚯蚓实物或模型
老师向学生展示并讲解蚯蚓的外貌和特征,并邀请学生对它进行观察。
3. 探访蚯蚓的家
•步骤1:给每组学生提供约0.5m长的透明玻璃或塑料管;
•步骤2:每组学生分别将管子插到土里,然后观察玻璃管内蚯蚓的活动情况;
•步骤3:通过观察和探访,让学生了解蚯蚓的住所、营养来源等内容;
•步骤4: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4. 制作蚯蚓的立体图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案,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制作蚯蚓的立体图,并在图上标注蚯蚓的重要特征。
5. 总结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活动所学的知识,总结蚯蚓的重要作用、生活环境等内容,并鼓励他们关注并保护环境中的小生物。
活动目标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
•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特点和地位;
•发散思维,自主探究;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
结束语
本次探访蚯蚓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和探求机会,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在动手中发散思维。
通过本次活动,希望学生能够进一步关注环境中的小生物,保护和爱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探访蚯蚓的家》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的构成。
2.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
4.愿意合作与交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知道土壤的构成;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
教学难点:
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教学准备:
蚯蚓、学校附近的土壤、放大镜、小铲子、透明杯子、塑料袋或纸袋、水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课前捉几条蚯蚓,上课时出示蚯蚓并提出问题:“认识这是什么吗?”“蚯蚓的家在哪儿?”当学生回答出“土壤”之后,接着引导他们思考“关于土壤我们已经知道些什么?”根据回答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把握他们的学习起点,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二、探究学习。
1.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2.组织学生讨论:“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具备的条件选择研究问题。
3.观察土壤。
教师组织学生来到室外,观察土壤,要求学生要作好观察记录。
三、交流与总结。
1.学生将自己观察的发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学生代表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土壤的构成。
4.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把在观察活动中所发现的新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并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后续研究活动,不仅为下面的教学创造条件,而且能够保护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增长才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