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经济学

合集下载

第四讲 幸福的经济学分析

第四讲 幸福的经济学分析
(2)中层次的社会幸福和高层次的精神幸福与经济 收入虽有关系但不成正比
社会幸福与精神幸福属于发展幸福,可以超越式的实现。 (孔子学生:颜回) 在人的低层次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 一旦人的社 会需要或精神需要得到了满足, 即使收入不增加, 也会感 到幸福; 一旦人的社会需要或精神需要未得到满足, 即使收入增加 也未必感到幸福。
• 人们的幸福也并非孤立存在的, 而是彼此联系的; • 需要本身是中性的, 但满足需要的途径是有伦理意义的; • 只有利己不损人的需要得以满足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
பைடு நூலகம்
实践证明
对幸福的追求, 受制于道德的指引, 只有道德上的无 愧, 才有真正的幸福。
19
三、幸福的终极性特征
3、收入与幸福的非线性关系,与人们的非 合理消费有关
14
二、幸福的主观性特征
2、人的情感适应特性导致幸福与经济收入的 非线性关系 情感适应的实证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随着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了,可幸福感并未同比增 长,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如此, 中国等发展中 国家亦如此。
15
二、幸福的主观性特征
3、人的攀比心理导致幸福与经济收入的 非线性关系
16
三、幸福的终极性特征
我们把那些始终因其自身而从不因它物而值得 欲求的东西称为最完善的。与所有其他事物相比, 幸福似乎最会被视为这样一种事物。因为我们永 远只是因为幸福自身而从不因它物而选择它。 —— 亚里斯多德 幸福具有终极性特征。而财富,包括经济收入, 都只不过是实现幸福的手段。当人们把手段视为 目的,或者把“手段之一”当成“惟一手段”时, 就会造成幸福与经济收入的非线性关系。
理论解释:相对效用假说(与邻居琼斯家保持一 致) 经验证明

幸福经济学:关于幸福的概念、度量及因子探微

幸福经济学:关于幸福的概念、度量及因子探微
重要 的欲望有四类 :性的欲望、对权力的欲望、致富的欲望和对荣誉 的欲望 。 ① 在人类的各种 欲
望当中,我们应当判别什么样的欲望应成为我们 追求 的 目标。在此 背景 下,斯密在 《 国富论》 中论及人类经济行为的 目的是通过追求财富来满足个人的 “ 温和欲望” 。此欲望的满足将会抑制 权力和荣誉等欲望,使人变得有 情感、有节制 、有美德 ,进 而才能获得幸福 , ② 这就是斯密在 《 道德情操论》 中论情感、美德和幸福的缘由。为此 ,傅红春认为 《 国富论》的主题是 “ 财富增 长” ,而 《 道德情操论》 的主题则是 “ 欲望约束 ” 。简单地说 ,二者相互调控就是幸福或者更 准
新福利经济学则认为效用不可用具体数值来衡量不可进行人际比较只能用序数来表示效用水平的等级据此新福利经济学基于序数效用论用社会福利函数来表示人们的最大化幸福并在社会福利函数基础上通过帕累托最优概念和一般均衡理论构建了一套关于自由竞争机制下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理论体系
幸福经济学 : 关于幸福 的概 念 、 度量及 因子探微‘
自已明确的目标。这样一来 ,经济学理论已经从很大程度上偏离 了那种实际的、经验上可以衡量
的、从满足与快乐角度出发的效用概念 。这种观点以偏好替代幸福 ,这是幸福在经济学的第三种
解释。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 ,现代经济学认为 ,效用应该从幸福的角度被赋予 内容并将效用理解 为满意度 ,它是指以快乐或痛苦为形式的享乐特质。这种观点 以满意度替代幸福 ,这是幸福在经
先后采用的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这些通行的观点使人们开始接受效用这种可以精确量化 的
中间变量替代幸福概念。此时 , 效用已经成为一种数字 ,而没有任何更深的实质意义。这种观点 以效用替代幸福 ,这是幸福在经济学的第二种解释。希克斯和艾伦认为需求理论完全能够 以偏好 指数的形式建立在序数效用之上 ,也就是效用理论对经济理论来说是没有必要的。萨缪尔森为此 提 出了显示性偏好理论 。加里 ・ 贝克在此基础上证明了能够不用效用的概念可从需求理论 中寻求

从经济学角度论快乐和幸福

从经济学角度论快乐和幸福

从经济学角度论快乐与幸福---马溥会计学 1101060819 摘要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阐述了对幸福的的定义,又通过对当今社会的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阐述了如何使社会的幸福更接近我们的满意度。

一、幸福的经济学定义在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上,与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相比,经济学家似乎并没有在这个命题上做出多少实质性的知识贡献。

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对幸福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从欧洲的古希腊时代、中国的先秦时代以及印度的孔雀王朝时代开始,哲学家对幸福问题就进行了繁琐然而却是有益的探索。

虽然,我的专业是管理学并非经济学,但在这里我要试着以经济学的角度来阐述自己对幸福的感悟。

在生活中,我认为幸福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几乎可以涵盖一切伦理学概念的术语,那些关于公平、公正、正义、自由、爱、道德的讨论,几乎都是以幸福作为背景来探讨的,但是并没有人真正对幸福下过一个令大家都满意的定义。

实际上,从现代经济学诞生的那一天起,幸福一直是这门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只是在最近的几十年以来,经济学的形式主义逐渐发达,掩盖了对于幸福这个本质命题的关注。

亚当斯密作为公认的现代经济学的开山,在他的经济学思想的框架里,幸福或者说人类的福祉一直是一个核心的问题。

在《国富论》里,他并没有将财富作为核心的唯一的研究目标,而是认为人类经济行为的核心价值是社会的和谐与人类福祉的提升。

斯密在《国富论》中还令人信服地论证了人类幸福与收入的关系,他认为,在某一个极限点,高收入对一个人的幸福根本不起作用;斯密将更多的关注投向人类幸福的道德维度。

到现代为止,我都认为斯密的这个观点都可以算是古典经济学的最重要的思想精髓。

马克思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对幸福问题的关注更多地投向幸福的社会性层面。

在马克思的经济学框架里,幸福首先意味着人类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全面发展与自由,而在幸福的终极价值领域里,平等、自由、和谐都应该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先决条件。

在马克思的幸福观里,有着古典经济学一脉相传的对于人类尊严的关注。

幸福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

幸福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

幸福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幸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将”幸福“作为经济学的核心关注点。

这一理论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传统经济学过度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人民幸福的问题。

在幸福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民的生活满意度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那么,幸福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又是如何实现的呢?一、理论基础:从传统经济学到幸福经济学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以GDP(国内生产总值)为主要指标,而并非以衡量人民幸福为依据。

这种观点强调经济发展的数量而不是质量,它可能导致环境破坏、资源耗尽以及社会贫富分化。

相比之下,幸福经济学强调平衡人口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以促进人类幸福为宗旨,它考虑到人口的发展和环境的质量,认为衡量幸福需要用人民生活质量来评价。

二、实践探索:从幸福基础设施到幸福城市幸福经济学理论不断得到实践中的推广与落地。

幸福基础设施优先建设是目前广泛推行的幸福经济学实践之一,其中包括口罩工厂、疫苗生产基地等,这些新领域带来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出口并创造廉价商品等多种好处。

再例如,全球华人民间机构“幸福村镇”倡导的幸福城市概念,颠覆了城市规划中以发展规模为核心而忽略实际民生的观念,推动了城市规划的一定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建立了社会服务网络、打造公共空间、支持社会组织等方面。

三、实例分享:四川仁箐镇幸福的案例四川省西昌市仁箐镇是国内首批发展幸福经济的典范之一。

这个小镇上,人们不再强调规模和赚钱的问题,而是关注人民实际生活质量。

生活中长时间的记忆、内心的欢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市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度等都变成了关注重点。

在制定镇域发展规划时,政府采纳了民众意见,不再盲目追求经济发展,而是寻找适合本地特色的发展方向,注重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同时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公共服务,满足居民的需求。

幸福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展示出了经济学健康发展的理念。

幸福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不再着眼于单独的经济发展,而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整体的生活幸福之上,我们发现人民生活质量、环境保护、人际和谐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已经成为了经济学另一方面的核心关注点。

幸福生活的经济学分析

幸福生活的经济学分析

幸福生活的经济学分析什么是幸福?许多人认为,拥有财富和物质资源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

但是,是否真的如此?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幸福生活的真正含义和影响。

1. 消费和幸福消费对于人们的幸福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一方面,我们的生活需要消费,只有满足基本消费需要,才可能享受更高层次的快乐。

例如,基本的食物、住房和医疗保健需求,较高的教育、社交和旅游需求等。

另一方面,消费可能导致财务困难和经济不稳定,这往往会影响到幸福。

我们也意识到,人们感知的幸福与他们的消费水平不一定成正比。

证据表明,一些低收入家庭相对较高的幸福感,主要是由于他们实现了自己生活的基本需求,而不是因为他们拥有高消费等物质资源。

2. 工作和幸福工作是每个人财富和满意感的重要来源。

尽管许多人将工作视为只是赚钱的手段,但是工作的现实意义更深远。

例如,获得和展示自己的才能、追求个人成长、建立社交网络以及参与社会贡献等。

然而,如果工作的强度和要求过大,则可能导致人们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

一些研究者表明,一个人较高的工资水平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不一定完全正相关。

重要的是,各种就业机会、平等机会、有意义的工作以及适当的时间管理等工作条件,都可能对于个人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3. 社交和幸福社交活动是人们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相比于讨论工作或者消费,互动社交对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有积极影响。

例如,社交互动能够增强人们的自我肯定和社会认可。

人们也能够通过社交建立稳定的社会网络,从而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支持力。

此外,社交活动还可以提供深度情感和个人文化成长等方面的刺激。

4. 事业和幸福人们追求的事业、追求目标和成就感,是很多人幸福感的来源。

例如,投资时间和精力追求事业,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体系,可能会增加个人社会地位、职业满意度和个人成长。

事业追求往往致力于实现自我或者社会价值,而非仅仅通过很高的收入和实际消费来表示价值。

因此,事业追求,往往是能够给人带来符合个人价值和人际关系发展的深度快感和幸福感的。

小议经济学视角下的“幸福”

小议经济学视角下的“幸福”
几 点对 策 建 议 :
为市场中的个体通过追求自身利益的最
大化 , 形成 了 “ 看不见的手” , 最终促成社 会福利 的提高 。
( 三) 继 续推 进 文 化 产 业 集群 模 式 ,
提 高集群 效应 。首先 , 浙中虽为文化产
边 沁将效用 作为主观 幸福的测度 ,
( 一) 对 浙 中传 统 文化 吸取 精 华 、 弃 业 最 活 跃 的地 区之 一 , 但 同 样面 临文 化 其糟粕。 对 浙 中 传 统 文化 中 的一 些 精 华 产 业 资 源 有 限 、 内 部产 业 趋 同的 忧 虑 , 部分 , 我们必 须吸取 、 并 进 一 步 发 扬 光 因此 可 以对 其 进 行 合 理 规 划 与 产 业 分 大, 如 义 乌 的“ 鸡毛换糖 ” 、 永康 的“ 五 金 工 , 实现 文 化 产 业 集 群 的 整 合 ; 其次, 加 精 神” 、 东 阳 的“ 建筑 文 化 ” 等, 但 也 必 须 强 文 化 产 业 的各 种 生 产 要 素 在 区 域 内 摒 弃 与 经济 发展 不 一 致 的 文 化 。 落 后 的 和 产 业 间 的 自 由流 动 , 促 进 浙江 文化 产 传 统 文 化会 制约 经 济 的发 展 , 比如 封 建 业集群的升级, 提升文化产业的结构与
了。
等级制度 , 它往往把社会工作分成三教 水 平 ; 最后 , 由 于 文 化 产 业 具 有 极 强 的
九流 , 对有些 行业不屑一顾 , 宁愿 失 业 产 业 渗 透 力 和 产业 融合 力 , 产业 链 的上
特 定的企业组织结构 , 在我们的经济中 利 息 和风 险补 偿 政 策 。 充分 激 励 商 业 银
有 两种 重 要 的企 业 组 织 形 式 : 公 司 制 企 行 、 担保公 司、 风 险投 资 公 司及 其 他 金 业和家族企业 , 这 两 种 企 业 组 织 形 式 和 融 中 介服 务机 构 , 来 更好 地 促 进 浙 中 文 特 定 的文 化 有 很 大 的 关 系 , 如 果 一 个 地 化 产 业 的 发展 。 比如 , 政府 可 以成 立 独 方 的文 化 包 容 性 很 强 , 那 么 这 个 地 区 的 立 的 担保 公 司 ,对 一 些 发 展 前 景 较好 , 企业 规 模 就 很 容 易 扩 大 , 大 公 司 应 该 数 但暂 时又 不具备贷款 资格 的文化 企业 量 较 多 ,如 果 一 个 地 方 文 化 比较 排 外 , 提供担保 , 降低借贷风 险。 那 么 很 难 有 外 地 的 劳 动 力 和 资 金 以 及 同时, 增 加 文 化 企业 融 资渠 道 的 多 技 术流 入 , 家 族 式 企业 就 会 占主 流 。浙 样 性 , 在 发 挥 银 行 间 接 信贷 和 正 规 金 融 中地 区 的文 化 是 具 有 浓 郁 的 恋 乡情 节 , 体 系 主 导 作用 的 同 时 , 大力 发展 民间 融 这 导 致 该 地 区 的 企 业 更 多 的 是 通 过 人 资 和 直接 融 资 , 多 渠 道 增加 文 化 企 业 的 际关系来形成 的, 我们也看到 , 在 浙 中 融资渠道。 政府首先应继续深化文化企 地 区家 族 式 企 业 是 比较 多 的 , 因 为 这 种 业 体 制 改 革 , 对 文 化 企 业 融 资 提 供 培 文 化 背 景下 , 跨 家族 企业 的发 展 空 间 较 训 、 辅导和推 介服务 , 推 动 更 多 优 质 企 小, 很 难 被 人 们所 接 受 。 当然, 随 着 经 济 业 通 过 上 市 的 方式 获 取 资 金 。 政 府 还 应 的进 一 步 发 展 , 契 约性 的发 展 模 式 会 越 该 建 立 金 融 结 构 和 文 化 企 业 的对 接 机 来越被人们重视 。 六、 对 策 建议

幸福经济学

幸福经济学

和往常一样,我在星巴克里享受着下午时光,这里有柔和的灯光,面带微笑的服务生和穿着时尚的男男女女们。

最近对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我们的生活,汽车上、地铁里、餐馆里到处是谈论经济危机的人们,在书市、报亭也不例外,凡是与经济、金融有关的书,似乎一夜之间就多了很多,每个人都能说一些关于经济的名词。

一心想成为有钱人,这大概是社会中每个人的真实想法。

因为除非你疯了,否则没有人想过贫穷的生活,有了钱,你可以用名牌时装打造你自己,可以和女友去马尔代夫感受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神秘的经济学但对钱的兴奋轻而易举的就扼杀了我们对“爱”,“友情”的渴望,而且真正当财富到来的时候,我们却总是失之交臂。

目前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多做功课,让钱追你而来,这里的功课就是经济学,因为英国文豪肖伯纳说过一句经典的话: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通俗的说,经济学更是一门帮助你思考的学问,它有助于你作出更好的个人决策,因为,从你每天早上醒来的一刻到你每天晚上睡下的一刻,你的生活充满了选择。

……例如对于准备上学得学生,利用机会成本你知道高中毕业时应该选择读大学还是读中专,成本收益分析会告诉你该出国还是在国内读大学,边际效用理论能帮你分析出该读几年,比较优势理论则能帮你决定读什么专业并如何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工作。

最直观的也是最密切的就是与钱有关的各种经济决策,经济学能帮助你成为一个最好的消费者,可以让你在商场、超市中清醒的根据自己的意愿消费。

宏观经济和金融学知识则能帮助你在股票、基金投资中提高获胜的概率。

即使这些你都不关心,作为合格的公民,在你掌握了经济学基本原理之后,你就能够对政府赤字、税收、自由贸易、通货膨胀以及失业等问题作出判断。

知道了这些,你就明白了为什么经济学是西方大学里听众最多的选修课。

希望在读了我写的东西之后,你们可以走进超市,发现各种促销手段其实都是诱使你多花钱的花招;搜集一下最近的报纸,会发现经济新闻比娱乐新闻更有看头;无论是投资股票、基金还是不动产,你都会更加游刃有余。

人类健康与幸福的经济学分析

人类健康与幸福的经济学分析

人类健康与幸福的经济学分析一、引言健康和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根本价值。

然而,这些价值与经济密不可分。

人们通过经济手段来获取健康和幸福,因此,研究人类健康和幸福的经济学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一话题。

二、经济学视角下的健康人体的健康状况是影响人类生产力和寿命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维护健康就成了生产和消费的前提条件。

在经济学视角下,健康是一种资产,是产生收益的投资。

一方面,健康的良好状态能够增加工作效率和生产力,从而增加收入和财富;另一方面,健康的投资成本并不小,因此,人们需要权衡收益和成本来决定投资健康的程度。

在个人层面上,人们通常会通过定期保健、参加体育锻炼、饮食调理等来维护健康;在社会层面上,政府则会出台健康保险、医疗补贴、公共卫生宣传等措施来提高全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三、经济学视角下的幸福幸福是另一个重要的价值观。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幸福可以归结为个人的利益满足。

人们通常会通过物质消费来满足自己的利益,如购买住房、汽车等;此外,社交活动、文化体验等也是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重要形式。

经济学家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人们获得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健康、家庭生活、社会关系、工作和收入等。

因此,经济政策应该关注这些方面,例如促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家庭政策、提高教育文化水平等,从而提高人们幸福水平。

四、市场上的健康和幸福价值市场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其中健康和幸福也有相关的市场价值。

医疗市场是离不开的需求场所,而意外险、寿险等保险市场也是与健康有关的重要市场。

在幸福市场上,旅游、文化、体育、娱乐等领域都是消费者追求幸福的目标。

通过市场价值的反映,人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健康和幸福这两个价值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

五、主要政策建议1.增加医疗保障力度,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2.加强医疗卫生基础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3.建立医疗服务价格信息公示制度,提高市场透明度。

4.鼓励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人们的文化消费体验。

幸福经济学

幸福经济学

比一个生病的国王更幸福。
2、情感满足:幸福的基本要求。
⊙佛主释加牟尼曾经问他的弟子,“给你一 滴水,怎样才能使他永不干涸呢?” ⊙把一滴水放入大海 ⊙有位哲人说过:“在所有东西中间,人最 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人需要爱情、亲情、 友情,要有足够的感情支持。 ⊙人的情感支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家庭; 二是朋友。

其他证据
赛利格曼(M. E.P.
Seligman)等的研究表明, 美国在1947-1998的50年间,美国经调整后的人 均GDP翻了将近3倍,但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却并 没有多大变化,在欧洲、日本也发现了相同模 式。 赖特指出:患抑郁症的比率每10年翻一番,自 杀成为北美青年第三大死因,15%的美国人患 有临床焦虑障碍,对社会稳定和安全感的认可 也每况愈下。
三、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
1、身心健康:幸福的保障。
在问及“您认为您的幸福感最主要的
来源”这一问题:60%的人回答“健 康的身心”。
身心健康是影响人们幸福感最主要的
因素。 人们通常说“健康是1,名声、财富、 地位、权利等都是在1后面的0,1没有 了,0再多也等于“圈”。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一个健康的乞丐
婚姻与幸福呈正相关关系: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
甘露、他乡遇故知”被喻为“人生四 大幸福”
美满婚姻造就和谐的家庭。在调查中,
近50%的人回答:
人的幸福感来自“家庭和睦”。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
世上只有家最好,男女老少离不了; 男人没家死得早,女人没家容颜老; 有家看似平淡淡,没家立刻凄惨惨; 外面世界千般好,不如回家乐逍遥。
2、经济学教人学会分析问题时采取直 观又简单的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 化。

幸福经济学

幸福经济学
4
二、幸福的经济学定义
幸福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 的感受,是与先前的生活,与 周围人的生活的一种比较。 幸福=效用/欲望 从幸福的经济学公式中我们可以 看到,要想提升幸福感,可以通过 两种途径,一是提高效用,二是降 低欲望。
5பைடு நூலகம்
效用是什么?
经济学家眼中的幸福: 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 那他就比我幸福。 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 那他就比我幸福。 我想上茅坑,只有一个坑,你蹲那 了,那你就比我幸福……
3
一个智者的主意
从前,有个穷人,家里有妻子和和几个孩子,还有儿 媳、女婿,一大群人一起住在一间小房子里,每天吵吵 闹闹,他感觉快崩溃了。便去求智者帮忙。 智者告诉他:“你去买一头奶牛、一只山羊、一群鸡鸭、 几只猫和狗,与这些动物住上一周,一周后你再回来找 我,保证你一定会感到幸福快乐。” 穷人很高兴,立马去买了这些动物回家,跟家人一 块住,第二天,他就受不了了,来跟智者诉苦:“太吵 了,受不了。”智者说,这才刚开始,你再忍耐两天。 穷人无奈回去,过两天跑来求助智者:“怎么办?我的 家具都被牛羊踢坏了,锅碗瓢盆都被猫狗挠坏了,粮食 都被鸡鸭偷吃了!”智者说,那你把这些动物都卖了。 穷人高兴地立刻照办,动物一离开,穷人就飞奔过来感 谢智者:“安静多了,我现在太幸福了!”
9
(二)幸福悖论:幸福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对经济学重新定义与定位,把幸福经 济学看成新的经济学范式,把主客体关 系看成是基本的对称经济关系,把幸福 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经济学和经济发 展的目标,以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成 为经济学的核心机制。
10

二)幸福悖论:幸福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幸福经济学范式,就是以主客体对称的对称 经济学和价值经济学为基础理论、以人的利益 最大化原则为理论出发点、以共有制为经济基 础、以价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以合作为 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和谐经济为经济发展 的根本途径、以人的幸福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以对称思维方式和整体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 征、擅长五度空间分析的经济学的基本模式、 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对称性、具体性、全面 性,是幸福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幸福经济 学范式本质上就是价值经济学范式。

“幸福”的经济学解释

“幸福”的经济学解释

“幸福”的经济学解释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

”这是电影“求求你表扬我”中范伟的一段令人捧腹的台词,然而话糙理不糙,这句话恰恰说出了经济学中对幸福的定义和幸福指数的计算。

研究幸福的出发点是欲望,归宿是欲望的满足,即效用。

经济学家用效用/欲望衡量幸福指数的高低。

欲望(Wants)是指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种欲望,既要有不足之感又要有求足之愿,因此它是一种心理现象。

效用(Utility)是指个人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

经济学家强调了效用的主观性,认为某物品是否具有效用及效用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者对该物品的主观感受。

当人的欲望得到满足时人的感觉就是幸福的,这种满足程度越高,人的幸福感就越强,如果效用超过了自己的欲望,就叫喜出望外,这种事是再幸福不过的了。

比如人饿了的时候,能有馒头吃就是很幸福的了,可馒头里偏偏还有肉,此时这个饥饿的人是喜出望外的,或者叫满意超乎想象。

可见幸福指数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你拥有了什么,还取决于你所拥有的是不是你所期望的;有人拥有了很多,可是仍然感觉不到幸福;有人拥有的不多,却感觉生活非常如意。

有人开着“宝来”哭,有人骑着“电动”唱,因为前者想要的是宝马,而后者想要的自行车。

尽管两者效用差别巨大,但由于需求欲望的差别,效用小的商品反而带来了更大的幸福感。

经济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理,就是如何把既定的资源分配到不同的用途上,给人带来最大的效用,这是效用最大化原理,而在分配这些资源的时候,如果某种用途的资源分配过多,它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逐渐下降的,这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老百姓管它叫回报消减。

说遇到饥渴的赶路人,给他的第一杯清茶,能止渴或救命;给他的第二杯清茶,可以品味儿;给他的第三杯清茶,他只能用来饮驴。

简而言之,越多越没价值。

幸福经济学——幸福不只是指标

幸福经济学——幸福不只是指标
升。 福 ” 定 在 一 起 的观 点 。 信 很 多人 不 会 反 对 。 锁 相
虽然很 多人宣 称 自己是幸福 的 ,但也许他 的幸福含金量很
幸 福 感 跟 经 济 到 底 是 一 脉 相 承 。 是 一 味地 排 斥?我 们 还
幸 低 。 只是 在 “ 装 ” 和“ 伪 幸福 。
但是 , 如果 我们用 货币符 号衡量人类 的幸福 , 美人 可 该 如 何 定 义 经 济 增 长 ,并 使 之 与 影 响 幸 福的 最重 要 因 素保 北
能是世 界上最愉 快的群体 。 可现实是 , 不丹 是世界上最贫 穷 持 一 致 ?
的国家之一 , 国的幸福 指数却在欧洲排第二位 。 该 有越来越
众 的 需 求 显 然 不 仅 仅 是 金 钱 ,致 力 于 经 济 的 快 速 增 长 、 DP上 升 的 同 时 , G 调
人 类 创 造 经 济 增 长 的 能 力 日益 福 了吗 ? 果 某个 社 会 已经 达到 物 质 如 强 大 , 财 富像 泉 流 一 样 在 人 类 社 会 使 中 流 淌 。但 除 了 生 态 环境 问题 , 们 我
就 有 选 择 和 一 定 的 自 由。
幸福感作 为社会心 理体 系的一部分 .受 到许 多复杂 因
素的 影响 , 括经济 因素 如就业状 况 、 包 收入 水平 , 社会 因素
婚 人 年龄 等一 系列 因 21 , o 0年 中国 GDP赶超 日本 , 排名世界 第二。为此 , 有 如教 育程度 、 姻质量 , 口因素如 性别 、 经济决定一切 ” 仍然支配 着很 多人 对幸福指数的判断 , 专家称 , 中国经 济发展势头 强劲 , 中国人的幸福 感将直线 上 素。“

茶 座

倪志良 幸福经济学 引用

倪志良 幸福经济学 引用

倪志良幸福经济学引用
倪志良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著作《幸福经济学》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本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学理论,探讨了幸福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幸福经济学》中,倪志良提出了一种以人的幸福为中心的经济学视角。

他认为传统的经济学过于关注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了人们的幸福感受。

因此,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指标——幸福指数,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幸福水平。

倪志良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案例,以支持他的理论观点。

他指出,虽然经济增长可以带来物质财富的增加,但并不一定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他举例说明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人们幸福感的增加,反而可能导致环境破坏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倪志良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促进幸福经济的发展。

他主张将幸福指数纳入国家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中,将人们的幸福感作为政府
制定政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他还提出了一些关于教育、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总而言之,倪志良的《幸福经济学》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学的重新思考。

他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对于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更加关注人们的幸福感受,我们可以实现经济与幸福的双赢。

幸福经济学 经济学概念

幸福经济学 经济学概念

幸福经济学经济学概念幸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幸福感受和生活质量。

它通过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如何创造更为幸福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一、幸福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幸福经济学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经济学家阿伯拉姆·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到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每个层次的需求都有不同的优先级。

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人们开始关注人类的幸福感受和内在需求,后来发展成为了幸福经济学这一学科。

幸福经济学在发达国家的发展较为成熟,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成立了幸福经济学研究中心。

在中国,幸福经济学的研究也逐渐兴起,国内多所高校也开始开设相关课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

二、幸福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幸福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幸福感受的测量幸福经济学的研究需要先对幸福感受进行测量,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的问题通常包括对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受、快乐感受、自我评价等方面的提问。

2. 幸福感受的影响因素幸福经济学的研究还需要探讨影响人们幸福感受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朋友、社交网络等;环境因素包括城市环境、自然环境等。

3. 幸福感受的提升策略幸福经济学的研究还需要探讨如何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受。

这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改善环境、提升教育水平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加强社会福利等都可以有效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受。

三、幸福经济学的意义和价值1. 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幸福幸福经济学的研究使得人们开始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幸福,将人类的幸福感受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有助于深化人们对经济学的认识和理解。

2. 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幸福经济学的研究还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

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

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公式中的效用在经济学中用来表示从消费物品中得到的主观享受或满足。

因为它的主观性,所以,价钱越高不一定效用越高,消费越多也不一定效用越高。

欲望就是想要达到的目标。

从个人和家庭的角度来看,欲望就是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子女受到良好教育,能满足自己的爱好,能过上养尊处优的晚年,一生平安,无忧无虑。

这个公式是一个小学生都懂的公式,但确实是很多成年人,包括很多成功人士、富有的人、有身份地位的人都不懂的。

仔细的分析这个公式的内涵和外延,会帮助我们对幸福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幸福和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

就是说,欲望既定的条件下,效用越大越幸福;效用既定的条件下,欲望越小越幸福。

二、欲望无限大,幸福会趋于零;欲望是零,幸福也是零。

没有欲望也就没有幸福。

三、效用与主观感受有关,所以幸福也和主观感受有关。

幸福就是感受,是精神方面对消费物的享受和满足;幸福的感觉和消费物品的多少和贵贱不成比例。

比如,农民工每天能吃到肉和蛋,按时领到工资就幸福;腐败的人整天的山珍
海味也不满足。

四、人们对物的享受和个人的身体条件有关。

有好玩的地方你走不动;有好的风景你看不见;有好听的音乐你听不见;有好吃的你没有胃口,吃喝玩乐对你没有效用,何谈幸福?所以,健康最重要,拥有健康的人最幸福。

五、效用和时间正相关,时间越长,效用越大。

人的生命越长,享受就越多,所以长寿的人也最幸福。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幸福的经济学

幸福的经济学

2014-6-7
4.休闲
• 休闲经验的满足,可以提升幸福感。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工作在人的一生中所 占的时间越来越少。例如,一项对英国公 众所作的调查显示:一生用来工作的时间 所占百分比已由50%减少到20%。随着工 作时间的减少,人们将会逐渐把休闲变成 社交活动和经济福利的中心。
2014-6-7
• 事业或者就业状况,是幸福人生的重要影响因 素。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处于失业状态,生存将受 到威胁,基本的保障都存在困难,是不会有多高的 幸福感的。所以,主流经济学向来将失业率与通货 膨胀率的和,称之为“痛苦指数”。 • 多项研究也发现,获得高职位和高薪,在事业 上取得成功的人士,他们的身心状况也好得多,寿 命可能也更长,生活也可能更幸福。相反,失业是 破坏个人和家庭幸福的最大杀手。各类研究都表明, 失业往往与酗酒、离婚、忧郁症、精神失常、自杀 有紧密的相关关系。
2014-6-7

欧亨利的小说中曾描述过这样一对情侣。 他们非常相爱。一次,就要到情人节了,他 们都想给对方买一份礼物。可是,这对恋人 很穷,买不起什么贵重的礼物,于是男孩就 卖掉自己仅有的一块怀表,为自己心爱的人 买了一把梳子,因为他心爱的人有一头美丽 的长发,女孩却卖掉了自己的长发,为男孩 买了一条表链,因为男孩的怀表没有表 链…… • 这个故事很凄惨,主人公并不幸福,正 像俗语所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
• 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财富狂欢之后,中国社 会几乎在刹那间就跌入了一种集体抑郁。于 是,由财富而生的压力、过劳、焦虑,乃至 恐惧都齐齐翩翩而至。 • 对每一个人来说,我们则应该重新审视自己 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快乐和幸福,而不只是 被金钱和消费牵着走。 • 我们真正的快乐在哪里?它是否丢失在哪个 角落?快乐其实是朴素的,寻常的,不需支 付高价而得。但是,它又需要你在日常生活 中去发现,去体会,去创造,去珍惜。

幸福经济学读后感

幸福经济学读后感

幸福经济学读后感《幸福经济学》读后感有的人很富有,但并不感到幸福;有的人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却有高度的幸福感。

对于这种现象,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为什么更好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带来更大的幸福?“幸福”和“经济”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今天我读了《幸福经济学》一书中的第三章:人的需要层次和幸福,主要讲了收入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从许多国家的普遍经验发现人均收入的大幅增加并不会带来个人同等程度的幸福感增加。

事实上,有一些例子表明实际收入和幸福感之间存在负相关。

这些发现让许多经济学家感到困惑,他们中的一些人称这种现象为“幸福的悖论”。

而解释这个论点,就要明白几个概念:基本货物和非基本货物,专家也根据这个概念对消费品划分为了必需品和奢侈品两大类,而史密斯也根据商品的上述区别,得出结论:奢侈品消费的增加对经济是有害的。

因为奢侈品的增加会吸引闲置消费者,而他们的短期消费模式会降低资本积累率,并增加非生产性劳动率,从而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

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奢侈品进行征税,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人们在财富上的不平等,结合减税政策,可以将资本流向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产业中,加快经济增速,最终目的是增加全体民众的经济水平。

而经济增长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工人阶级逐渐从只由基本商品构成的消费模式过渡到包括非基本商品在内的其他消费模式。

只有在满足了温饱之后,才会关心精神方面的享受。

同时这也提醒了我们:在必需品之前消费奢侈品是不理性行为的表现。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在不进行兼职的情况下每个月获得的生活费基本是在满足了我们的基础消费后不足以支撑其他大额消费,例如各种奢侈品消费。

这时候就有人会缩减自己在基础生活上的花费,少吃一顿饭来达到省钱满足在非基本商品方面的需求。

在我们看来这是非常正常的,但从幸福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通过非基本商品得来的幸福感是不足以弥补生活水平下降所带来的伤害。

如果通过借贷的话整个人的幸福感会下降的更厉害。

所以尽管书中的好多大道理看起来晦涩难懂,但只要联系实际生活,很容易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幸福经济学论文报告

幸福经济学论文报告

幸福经济学论文报告幸福经济学 (Happiness Economics) 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感、生活质量和经济状况之间关系的新兴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幸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成果,并讨论幸福经济学对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幸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幸福经济学源自于传统经济学对于福利经济学的扩展,认为人类的幸福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仅受物质财富影响,还受社会关系、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幸福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提高人们的幸福感,而非仅仅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

二、幸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幸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主观幸福感调查、客观幸福感指标分析、幸福感影响因素识别等。

通过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者可以了解人们对于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通过客观幸福感指标分析,可以从经济、健康、教育等方面量化幸福感;通过幸福感影响因素识别,可以找出影响人类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三、幸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成果当前已有大量幸福经济学实证研究成果表明,物质财富与幸福感之间并非线性关系,高收入并不一定能带来更高的幸福感;相反,社会关系、健康状况、工作满意度等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更为重要。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注重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加强社会关系建设等,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四、幸福经济学对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幸福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不仅应关注经济增长、财富积累,还应注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促进幸福感增长的政策,如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社会福利保障、改善教育体系等,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也可以通过提升员工福利、加大社会责任投入等来提高员工幸福感,从而提升企业绩效。

综上所述,幸福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人类幸福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更有效的政策和管理建议,对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幸福经济学的理解,助力构建更加幸福美好的社会。

读幸福经济学有感

读幸福经济学有感

读幸福经济学有感读《幸福经济学》的经济幸福原始社会爱是为了交配繁衍,奴隶社会爱是为了私有占有,封建社会爱是为了巩固地位利益,现代社会为了排除寂寞,为了读《幸福经济》学让我明白“爱”的经济学,刘正山曾说过“尽管天下没有相同的人,但每个人的终极目的都一样的,即毫无例外地追求幸福,书香读后感。

”寻找理想的伴侣,就像沿着麦田拾麦穗,人们往往希望找到“最大的麦穗”。

当代社会通常恋爱而获得爱情。

爱情好像是最难捉摸的,可是,一旦爱情的面纱被揭开,追求爱情的激情是很容易消失的。

在经济学家眼中,爱情类是一种“非耐用消费品”,是满足人们幸福感的众多消费品之一。

所以在现代社会会有某些群体支持“不婚”的口号,即使爱情被归纳为非耐用消费品。

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一个难题。

在经济学思维里,复杂程度更是千万倍。

刘正山说“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我们可能根据就不知道‘最大的麦穗’是哪一个,只能用前人的经验或周围朋友的案例作参考,大致作出估计,读后感《书香读后感》。

”在经济学当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极大的缺点,在经济市场中,供给都依靠着信息的牵引。

若出现信息不对称,可会出现致命伤。

所以“寻夫”是一件困难而又危险的事情。

虽然经济学揭示爱情“短命”的特性,是为非耐用消费品,但正因为经济学有如此令人神往的力量,揭示其真正社会经济含义,只要我们对症下药,爱情是可以从“非耐用消费品”转化“耐用消费品”的。

供给量同样不受外界因素而变化,但是其需求量在一定时期内几乎是恒定的,没有其他替代品。

正如刘正山所说的“恋爱时,男人就像块上足了发条的表,为着女人不停地转;结婚后,女人就像座钟,围着男人每一个一小时就装得当当响。

恋爱是,女人就像一侧广告,时刻钩弋着男人的购买欲;结婚后,女人变成了一件‘产品’,真是男人才发现‘产品’原来并没有广告中说得难么好。

”这样的错误令婚姻变的短暂。

“爱”的经济学中没有绝对,只有相对,每一个研究对象在一定的条件下转换成相反或类似的,促使我们更明白经济,感受其分析事物的美好,是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经济学
大文豪萧伯纳说过,经济学是使人幸福的学问。

的确,经济学的强项就是研究人类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收益。

对于人类而言,生命短暂,没有人能够永久地活下去。

有限的生命,应当充分利用,尽可能多地获得幸福。

幸福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的决策主体对其人生(包括爱情、家庭、人生道路、工作与休闲等)的选择(权衡)的学问。

研究幸福经济学必须遵循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因为幸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子集,与其他学科在研究方法上有本质的区别。

西方经济学范式,就是以价格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理论、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出发点、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以竞争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博弈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利润最大化为微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经济规模最大化为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和还原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征、擅长数量分析、在“实证化”的名义下把经济学的实证性与规范性对立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

在这种环境下,“财富悖论”由此产生。

西方经济学的“财富悖论”:经济学教人怎样增加财富,但不能教人怎样幸福,财富和幸福之间没有建立应有的联结。

“幸福悖论”的根源在于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机制,是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财富的增加;在这样的“经济学”的引导下,不是使财富成为人的手段,而是使人成为财富的手段;不是使经济发展成为人全面发展的手段,而是使人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手段;从而使财富增长与经济发展越快,人越成为财富与经济的奴隶。

西方经济学以价格机制为核心机制,科学性与主体性相对立,不可能实现人的幸福与全面发展。

解决“幸福悖论”的根本途径,是使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主体性得以统一。

因此必须对经济学重新定义与定位,把幸福经济学看成新的经济学范式,把主客体关系看成是基本的对称经济关系,把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目标,以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成为经济学的核心机制。

对称经济学是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与全面发展的对称。

对称经济学是幸福经济学。

作为主体经济学的对称经济学是幸福经济学。

幸福经济学体现了经济学的主体性、规律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经济学的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只有这种统一才能使经济学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幸福经济学范式,就是以主客体对称的对称经济学和价值经济学为基础理论、以人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为理论出发点、以共有制为经济基础、以价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以合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和谐经济为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以人的幸福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以对称思维方式和整体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征、擅长五度空间分析的经济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

对称性、具体性、全面性,是幸福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

幸福经济学范式本质上就是价值经济学范式。

从所渗透的思维方式特征来看,幸福经济学范式本质上也就是中国经济学范式。

幸福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幸福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正好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成熟完善的成熟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代替一样,西方经济学范式被对称的、系统的、五度空间理论模式的幸福经济学范式或中国经济学范式所代替,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如今,让我们放眼当下,看看在现在这个社会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追求幸福。

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判定标准,不管是在经济学界,还是心理专家的眼中,往往都会用“幸福指数”这样一个参数来衡量和判断个人的幸福感。

全球处在经济低迷状态下时,人们的幸福感是否会缺失?我们又该如何分析我们的“幸福指数”呢??
幸福指数是测算幸福程度的一套指标体系。

幸福是一种良好的或满意的生存条件,或是一种健康、快乐、兴旺的状态。

对于幸福感的判定,刘正山更多地强调外在标准,即当个人达到预设的标准,如爱情、家庭(婚姻)、事业、休闲、学问、品德等,才有幸福感的产生。

不得不承认,经济低迷期对人们的幸福感产生了影响。

从支出结构看,休
闲支出占比将大大减少,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将大大上升;其次,婚姻美满度降低。

统计表明,经济越萧条,结婚的越少。

因为所需之物非常紧张,很多人没有能力负担起一个好的蜜月。

至于已婚家庭,在经济减缓时期,将变得不快乐,生儿育女的将会更少。

另外,由于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也将大幅度攀升。

因此,经济低迷或者说经济危机,‘洗劫’的不只是人们的钱包,还有他们的心灵。

现实的压力,将造成许多心理疾病———焦虑、抑郁、自闭、狂躁等等。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

不同的人群对经济低迷时期的感受也会不同。

比如财富上的落差,不但需要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还要取决于前面的经验值,比如很多商业人士都是从风口浪尖上走过的,相比那种初次经历的人,伤害程度要相对低一些。

而一些炒股的老人,拿退休金去炒股的,虽然看起来没多少钱,这次损失的数额也相对并不巨大,可心理上却像掉下了悬崖。

针对受害人群,维度有很多,年龄是一个系数,老年人肯定不如年轻人经得起折腾。

金融海啸对不同群体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那么有什么办法帮助他们“安全过冬”吗?
提高幸福感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比如建立很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参与更多的活动,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很好的调节家庭关系,改善对环境的认知态度等。

此外,也要从心理上合理调节期望值,包括对经济的期望值。

政府在考虑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收入分配因素,不能再以经济增长论英雄。

随着经济的增长,每个人的绝对收入增加了,但其幸福指数不一定是增加的。

如果只是单纯考虑经济发展、GDP的增长,而不考虑收入差别过大及非物质方面的追求,将会使人们的幸福感普遍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当采用遗产税、转移支付等手段,避免收入差距过分拉大,缓解攀比效应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政府应该拿出一部分资源,投入更多的非物质生活,如改善人们的健康,让人们有更多的休闲时间,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更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

我相信,只有在个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

而我们学习幸福经济学的缘由也就在此——让经济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