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重点复习整理(谢希仁第五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_谢希仁版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_谢希仁版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电信网络(电话网)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二、internet 和 Internetinternet 是普通名词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使用 TCP/IP 协议族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 ARPANET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 10 M,实际上是 10 Mb/s。

注意:这里的 M 是 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IP 网络的重要特点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 TCP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在 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计算机网络-(第5版)期末重点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5版)期末重点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总结

《计算机网络》_(第5版)★重点知识总结第一章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电信网络(电话网)➢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二、internet 和Internet➢internet 是普通名词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使用TCP/IP协议族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

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IP 网络的重要特点◆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TCP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在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向互联网发展;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结构的;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 )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文档。

(2)建议标准( )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文档。

(3)草案标准( )(4)因特网标准(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和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远程、高速、是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个人电子设备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

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计算机网络(第5版)复习要求

计算机网络(第5版)复习要求

《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要求教材:《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编著教师:陈晓峰第1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连通性和共享)、用途、组成和分类。

注意计算机网络是两种技术结合的产物,与分布式系统不同。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用途不同。

网络组成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说,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是一种说法,而通信子网络又由结点和链路构成(从工作方式看,因特网由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组成)。

终端与主机的区别。

计算机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WAN、MAN、LAN、AN(接入网、本地或居民接入网)。

2.网络体系结构及标准。

主要是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三个著名标准、为什么要定义体系结构(准确通信的需要;为了实现和维护容易;标准化的需要)。

要认识到同层实体通信靠协议,相邻层间靠接口;标准的命名(RFC文档,正式标准要经过四个阶段)。

实体的概念。

3.OSI/RM和TCP/IP模型、层次顺序、名称及各层数据单元的名称(尤其是分组的概念)。

各层通常完成的功能(P27)。

注意信息的两个流向,横向和纵向,但前为虚(对等实体间的逻辑通信),后为实。

4.交换技术应知道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络,应注意到:采用报文交换,报文大小不定;采用分组交换,需要交换的报文,应先分成分组,即交换的数据单元为定长,其特征是基于标记的交换;后者有如下优点:线路利用率高;可转换数据速率;可使用优先级;一段线路出故障,电路交换就失败,而分组选路较灵活。

5.带宽(与信号传播速度不同,带宽高并不表示比特跑得快;网络带宽的含义)、时延、利用率(P22的1-5式或U=传输有效数据的时间/传输周期时间)、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速率×(一帧的发送时间/发送一帧所需总时间)]、吞吐量(与带宽不同)的概念及计算(作业)。

注:归一化吞吐量ρ=利用率U。

说明:设吞吐量为λ(帧/秒),发送一帧的时间为T0,则ρ=λ×T0。

即在一个T0时间内能发送帧的个数。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第1章 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结构的因特网。

3、NAP (或称为IXP)网络接入点:用来交换因特网上流量;向各ISP 提供交换设施,使他们能够互相平等通信4、因特网的组成:①边缘部分:用户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直接使用网络进行通信并交换或共享信息;主机称为端系统,(是进程之间的通信) 两类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 ✧ 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 ②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始终占用资源;✧ 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 分组交换:报文(message )切割加上首部(包头header )形成分组(包packet );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存储转发时造成时延; 后两者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作用范围:W AN(广),MAN (城),LAN (局),PAN (个人); ●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按介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络; ● 按无线上网方式:WLAN ,WW AN (手机);● 按通信性能:资源共享,分布式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第5版)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第5版)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电信网络(电话网)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二、internet 和Internetinternet 是普通名词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使用TCP/IP 协议族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

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IP 网络的重要特点◆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TCP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在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应用层(圣才出品)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应用层(圣才出品)

第6章应用层6.1复习笔记一、域名系统DNS(一)域名系统概述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是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为IP地址。

因特网的域名系统DNS被设计成一个联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并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

DNS使大多数名字都可以在本地进行解析(Resolve),仅少量解析需要在因特网上通信,因此DNS系统的效率很高。

(二)因特网的域名结构DNS规定,域名中的标号都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每一个标号不超过63个字符,也不区分大小写字母。

标号中除连字符(-)外不能使用其他的标点符号。

级别最低的域名写在最左边,而级别最高的顶级域名则写在最右边。

由多个标号组成的完整域名总共不超过255个字符。

如图6-1所示列举了一些域名作为例子。

图6-1因特网的域名空间(三)域名服务器如图6-2所示可看出,因特网上的DNS域名服务器也是按照层次安排的。

图6-2树状结构的DNS域名服务器1.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一般采用递归查询(Recursive Query)方式。

所谓递归查询就是:如果主机所询问的本地域名服务器不知道被查询域名的IP地址,那么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客户的身份,向其他根域名服务器继续发出查询请求报文(即替该主机继续查询),而不是让该主机自己进行下一步的查询。

因此,递归查询返回的查询结果或者是所要查询的IP地址,或者是报错,表示无法查询到所需的IP地址;2.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通常是采用迭代查询(Iterative Query)。

迭代查询的特点是:当根域名服务器收到本地域名服务器发出的迭代查询请求报文时,要么给出所要查询的IP地址,要么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你下一步应当向哪一个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

然后让本地域名服务器进行后续的查询(而不是替本地域名服务器进行后续的查询)。

如图6-3所示用例子说明了这两种查询的区别。

图6-3DNS查询举例:(a)本地域名服务器采用迭代查询;(b)本地域名服务器采用递归查询二、文件传送协议(一)FTP概述文件传送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因特网上使用最广泛的文件传送协议。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第五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第五版-谢希仁)

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3.交换技术:a)电路交换:电话机的交换方式一直都是电路交换步骤: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重要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线路的传输效率很低特点: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b)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通常我们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首部,就构成了一个分组。

分组又称为“包”,而分组的首部也可以称为“包头”。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而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缺点:造成时延、造成开销特点: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的结点,储存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c)报文交换:特点: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a)速率:网络技术中的速率指的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他也称为数据率或是比特率。

速率的单位是b/s 。

比特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b)带宽:1)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2)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c)时延: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i.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也叫传输时延。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发送速率(b/s)ii.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iii.处理时延iv.排队时延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当时的通信量。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第五版 开卷知识要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第五版 开卷知识要点总结

第1章概述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和共享1.2因特网概述1.2.1网络的网络网络、结点、链路、主机、因特网1.2.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R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A、1983 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时间B、internet 和Internet 的区别(2)、第二阶段是1985-1993年,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3)、第三阶段是1993年至今,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A、nap接入点B、万维网WWW 的问世C、NGI计划1.2.3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1.3因特网的组成1.3.1因特网的边缘部分(1)客户服务器方式(2)对等连接方式1.3.2因特网的核心部分(1)电路交换(2)分组交换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1.5.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5.2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A、用来把用户接入因特网的网络AN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6.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总时延=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K = 210 = 1024,M = 220, G = 230, T = 2401.6.2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1.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7.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1)、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2)、非国际标准TCP/IP1.7.2协议与划分层次划分层次的必要性、分层的要点、分层的好处、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1.7.3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1)TCP/IP 是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OSI协议有7层(2)各层的具体特点1.7.4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1.7.5TCP/IP的体系结构第2章物理层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2.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2.2.2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1)、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双向同时通信2.2.3信道的极限容量(1)、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2) 、信噪比(3)、香农公式2.3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2.3.1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2.4信道复用技术2.4.1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TDM、STDM统计时分复用2.6宽带接入技术2.6.1xDSL技术2.6.2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2.6.3FTTx技术第3章数据链路层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3.1.1数据链路和帧点对点通信主要步骤3.1.2三个基本问题(1)封装成帧(最大传送单元MTU)(2)透明传输(字符填充问题,传输数据中有SOH、EOT)(3)差错检测(循环冗余检验的原理CRC、帧检验序列FCS)3.2点对点协议PPP3.2.1PPP协议的特点(1). PPP 协议应满足的需求(2). PPP 协议不需要的功能(3). PPP 协议的组成:链路控制协议LCP,网络控制协议NCP3.2.2PPP协议的帧格式(1)、字段意义(2)、字节填充(3)、零比特填充都是为了透明传输3.2.3PPP协议的工作状态3.3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3.3.1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1)以太网的两个标准:DIX Ethernet V2(第一个)、IEEE 802.3(LLC、MAC层)(2)适配器的作用(网络接口卡NIC)3.3.2CSMA/CD协议(1)以太网采取两种重要的措施:不建链接、没有编号;曼彻斯特编码(2)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SMA/CD(争用期、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最短有效帧长、)3.4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3.4.1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3.4.2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3.4.3以太网的MAC层(1)、MAC 层的硬件地址(2)、MAC帧的格式:DIX Ethernet V2、IEEE 802.33.5扩展的以太网3.5.1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用多个集线器可连成更大的局域网3.5.2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是使用网桥。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 第五版)试题库精编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 第五版)试题库精编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选择题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相结合的产物。

A) 网络技术B) 通信技术C) 人工智能技术D) 管理技术2.一个网吧将其所有的计算机连成网络,这网络是属于()。

A) 广域网B) 城域网C) 局域网D) 吧网3. ()不是一个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之一。

A) 语法B) 语义C) 同步D) 体系结构4.在协议分层实现中,当数据分组从设备A传输到设备B时,在设备A的第3层加上首部分会在设备B的()层被读出。

A) 2B) 3C) 4D) 55.在按OSI标准建造的网络中具有路径选择功能的唯一层次是()。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6.在下列传输介质中,不受电磁干扰或噪声影响的是()。

A) 双绞线B) 通信卫星C) 同轴电缆D) 光纤7.下面对局域网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局域网拓扑结构规则B) 可用通信介质较少C) 范围有限、用户个数有限D) 误码率低8.在局域网拓扑结构中:所有节点都直接连接到一条公共传输媒体上(不闭合),任何一个节点发送的信号都沿着这条公共传输媒体进行传播,而且能被所有其它节点接收。

这种网络结构称为()。

A) 星形拓扑B) 总线型拓扑C) 环形拓扑D) 树形拓扑9.媒体访问控制方法是()。

A) 选择传输媒体的方法B) 确定数据在媒体中传输方式的方法C) 将传输媒体的频带有效地分配给网上站点的方法D) 数据链路的操作方式10.下列关于以太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数据以广播方式发送的B) 所有节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C) 两个节点相互通信时,第3个节点不检测总线上的信号D) 网络中有一个控制中心,用语控制所有节点的发送和接收11.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

A) 必须使用直通UTP电缆B) 必须使用交叉UTP电缆C) 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D) 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12.有10台计算机建成10Mbps以太网,如分别采用共享以太网和交换以太网技术,则每个站点所获得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另为()。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电子邮件系统与SMTP协议
总结词
电子邮件是互联网上最基本的应用之一, 它使用SMTP协议来发送邮件。
详细描述
电子邮件系统由邮件客户端、邮件服务器 和邮件传输协议组成。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基于文本 的协议,用于在邮件服务器之间传输电子 邮件。它使用TCP协议进行连接,并通过 端口号25来标识。
03
广域网的连接方式主要包括拨号连接、ISDN、DSL、光纤接入、专线接入等。 其中,专线接入是最常用的方式,通过DDN、帧中继、ATM、X.25等协议实现 可靠的数据传输。
04
网络互联与路由器
网络互联概述
网络互联
网络互联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 理位置的网络通过路由器等设 备相互连接起来,使得不同网 络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和共享资
意义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对现代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和意义。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 得人们可以跨越地理位置的限制,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 享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
• 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 按覆盖范围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恶意软件:包括病毒、蠕虫、特洛伊木 马等,对网络和系统构成威胁。
主动攻击:攻击者试图篡改、删除或破 坏网络数据,或者伪装成合法用户。
网络安全威胁类型
被动攻击:攻击者通过监听网络流量获 取敏感信息,但不改变数据流。
防火墙系统与配置
防火墙类型
应用层网关防火墙:将应用程序 与网络隔离开来,通过代理服务 器对特定应用程序进行访问控制 。
简单易维护,但当中心节点出现故障时,整个网络会受到影响。 • 环型拓扑:在环型拓扑中,每个节点都连接到一个环路上,信息沿着环路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述10分1 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各层功能、优缺点。

应用层应用层是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这里的进程就是指正在运行的程序。

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地操作,而且还要作为互相作用的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传输层传输层的任务就是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

因特网的传输层可使用两种不同协议:即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面向连接的服务能够提供可靠的交付,但无连接服务则不保证提供可靠的交付,它只是“尽最大努力交付”。

这两种服务方式都很有用,备有其优缺点。

在分组交换网内的各个交换结点机都没有传输层。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

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将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

在TCP/IP体系中,分组也叫作IP数据报,或简称为数据报。

网络层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数据链路层当发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在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以及流量控制信息等)。

控制信息使接收端能够知道—个帧从哪个比特开始和到哪个比特结束。

控制信息还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到所收到的帧中有无差错。

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

传递信息所利用的一些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并不在物理层之内而是在物理层的下面。

因此也有人把物理媒体当做第0层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习题1、习题1-24;2、根据你了解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你预测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未来几年,哪些网络应用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二章物理层12分1 信道的极限容量:香农公式信噪比(db)=10log10(s/n)S表示信号的平均功率,n表示噪声的平均功率香农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速率c=w log2(1+s/n) (b/s) w代表信道的带宽香农公式表明: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道比越大,信息的极限输出速率就越高!2 信道复用技术原理:CDMA1.频分复用2.时分复用码元复用cdm码元地址csma的每一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M bit码元序列,一个站如果要发送比特1,则发送它自己的Mbit码元序列。

如果奥发送比特,则发送该码元序列的二进制反码。

SONET 标准定义了四个光接口层1.光子层处理跨越光缆的比特传送。

2.段层在光缆上传送 STS-N 帧。

3.线路层负责路径层的同步和复用。

4.路径层处理路径端接设备 PTE (Path Terminating Element)之间的业务的传输。

光的波长公式:v=l*fF=v/l所以带宽b=f1-f2=v/l1-v/l2习题1、2-8 2-9 2-162、E1=[00011011],E2=[00101110],E3=[01000010] ,若第1 站发1,第2站发0,第3站和其它站不发,问混合信号矢量X等于多少?3、E1-[00011011],E2=[00101110],E3=[01000010],若收到的混合信号矢量 X:[ 0 0 -2 +2 0 -2 0 +2]。

问第1、2和3 站发出的bit是什么?第三章数据链路层25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当发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在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数据链路层的3个基本问题是:1封装成帧2透明传输3差错检测2 差错检测:CRC循环冗余检测⏹用二进制的模 2 运算进行 2n 乘M 的运算,这相当于在M 后面添加n 个 0。

⏹得到的 (k+ n) 位的数除以事先选定好的长度为 (n+ 1) 位的除数P,得出商是Q 而余数是R,余数R 比除数P 少1 位,即R 是n位。

帧检验序列 FCS (Frame Check Sequence)⏹1) 若得出的余数R = 0,则判定这个帧没有差错,就接受(accept)。

⏹(2) 若余数R 0,则判定这个帧有差错,就丢弃。

⏹但这种检测方法并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比特出现了差错。

⏹只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并使用位数足够多的除数P,那么出现检测不到的差错的概率就很小很小。

⏹FCS 可以用 CRC 这种方法得出,但 CRC 并非用来获得 FCS 的唯一方法。

⏹仅用循环冗余检验 CRC 差错检测技术只能做到无差错接受(accept)。

PPP 协议应满足的需求⏹简单——这是首要的要求⏹封装成帧⏹透明性⏹多种网络层协议⏹多种类型链路⏹差错检测⏹检测连接状态⏹最大传送单元⏹网络层地址协商⏹数据压缩协商PPP 协议不需要的功能⏹纠错⏹流量控制⏹序号⏹多点线路⏹半双工或单工链路 ppp协议支持全双工链路Ppp协议是不可靠传输协议⏹PPP 有一个 2 个字节的协议字段Ppp的帧格式⏹当协议字段为 0x0021 时,PPP 帧的信息字段就是IP 数据报。

⏹若为 0xC021, 则信息字段是 PPP 链路控制数据。

若为 0x8021,则表示这是网络控制数据当 PPP 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 HDLC 的做法一样)。

当 PPP 用在异步传输时,就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

字节填充⏹将信息字段中出现的每一个 0x7E 字节转变成为 2 字节序列(0x7D, 0x5E)。

⏹若信息字段中出现一个 0x7D 的字节, 则将其转变成为 2 字节序列(0x7D, 0x5D)。

⏹若信息字段中出现 ASCII 码的控制字符(即数值小于 0x20 的字符),则在该字符前面要加入一个 0x7D 字节,同时将该字符的编码加以改变。

零比特填充⏹PPP 协议用在 SONET/SDH 链路时,是使用同步传输(一连串的比特连续传送)。

这时 PPP 协议采用零比特填充方法来实现透明传输。

⏹在发送端,只要发现有 5 个连续 1,则立即填入一个 0。

接收端对帧中的比特流进行扫描。

每当发现 5 个连续1时,就把这 5 个连续 1 后的一个 0 删除,Ppp协议的工作状态⏹当用户拨号接入 ISP 时,路由器的调制解调器对拨号做出确认,并建立一条物理连接。

⏹PC 机向路由器发送一系列的 LCP 分组(封装成多个 PPP 帧)。

⏹这些分组及其响应选择一些 PPP 参数,和进行网络层配置,NCP 给新接入的 PC机分配一个临时的 IP 地址,使 PC 机成为因特网上的一个主机。

⏹通信完毕时,NCP 释放网络层连接,收回原来分配出去的 IP 地址。

接着,LCP 释放数据链路层连接。

最后释放的是物理层的连接。

3 以太网工作原理局域网具有如下的一些主要优点:⏹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很方便地访问全网。

局域网上的主机可共享连接在局域网上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

⏹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残存性。

局域网的拓扑⏹星状网⏹树状网⏹环形网⏹总线网媒体共享技术⏹静态划分信道⏹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多点接入)⏹随机接入受控接入,如多点线路探询(polling),或轮询。

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媒体接入控制以太网提供的服务⏹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交付,即尽最大努力的交付。

⏹当目的站收到有差错的数据帧时就丢弃此帧,其他什么也不做。

差错的纠正由高层来决定。

⏹如果高层发现丢失了一些数据而进行重传,但以太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重传的帧,而是当作一个新的数据帧来发送。

4 CSMA/CD协议⏹CSMA/CD 表示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载波监听”是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

总线上并没有什么“载波”。

因此,“载波监听”就是用电子技术检测总线上有没有其他计算机发送的数据信号⏹“碰撞检测”就是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

当几个站同时在总线上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信号电压摆动值将会增大(互相叠加)。

当一个站检测到的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

所谓“碰撞”就是发生了冲突。

因此“碰撞检测”也称为“冲突检测”CSMA/CD 协议重要特性⏹使用 CSMA/CD 协议的以太网不能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每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

这种发送的不确定性使整个以太网的平均通信量远小于以太网的最高数据率⏹发生碰撞的站在停止发送数据后,要推迟(退避)一个随机时间才能再发送数据。

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 (truncated binary exponential type)⏹确定基本退避时间,一般是取为争用期 2τ。

⏹定义重传次数k,k ≤ 10,即k = Min[重传次数, 10]⏹从整数集合[0,1,…, (2k-1)]中随机地取出一个数,记为r。

重传所需的时延就是r 倍的基本退避时间。

⏹当重传达 16 次仍不能成功时即丢弃该帧,并向高层报告。

争用期⏹以太网取 51.2 μs 为争用期的长度。

⏹对于 10 Mb/s 以太网,在争用期内可发送512 bit,即 64 字节。

⏹以太网在发送数据时,若前 64 字节没有发生冲突,则后续的数据就不会发生冲突Csma/cd主要要点归纳1. 适配器从网络层获得一个分组,加上以太网的首部和尾部,组成以太网帧,放入适配器的缓存中,准备发送2. 若适配器检测到信道控件(即在96比特时间内没有检测到信道的信号),就发送这个帧。

若检测信道忙,则继续检测并等待信道转为空闲(加上96比特时间),然后发送这个帧。

3. 在发送过程中继续检测信道,若一直未检测到碰撞,就顺利把这个帧成功发送完毕。

若检测到碰撞,则终止发送数据,并发送人为的干扰信号。

4. 在终止发送后,适配器就执行指数退避算法,等于R 倍的512比特时间后,返回第2步。

5 以太网的扩展:透明网桥的功能、自学习及转发算法以太网的信道被占用的情况:⏹ 争用期长度为 2τ,即端到端传播时延的两倍。

检测到碰撞后不发送干扰信号。

⏹ 帧长为 L (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C (b/s),因而帧的发送时间为 L /C = T 0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