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热点时评—“跨系统任官”谨防“外行领导内行”
官员跨业转换说明什么
【自由谈】官员跨业转换说明什么本报上午版【今日谈】栏目抛出话题:日前,哈尔滨市人大将市畜牧兽医局长秦德亮调任市教育局任局长。
此事一经报道,引起“外行领导内行”、“以前管畜牲,现在管学生”等诸多戏谑调侃。
以下为本报截稿时,部分参与者对此事的看法。
<外行努力可变内行>*尾号1993的用户:什么事情也不是绝对的,搞教育的就能把教育搞好?毛泽东的将军们没有几个上过军校的,还不是把国军打的稀里哗啦的。
要实现专业化,具体的讲也不是非专业的人不能领导专业的人,一时的外行可以通过学习成为内行。
*尾号0682的用户:外行领导内行外行;内行领导内行内行!这是常识。
但也不能绝对说外行不能领导内行!解放初期,许多外行干部到任后也干得很好。
只要给他们一段时间的锻炼,没准也可以闯出一片天地。
*尾号0169的用户:在现实中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领导都存在着牛头不对马嘴的共性,外行也并不是绝对不能领导内行。
只要他踏实肯学,外行也能成为内行。
<体制改革人尽其才>*尾号1099的用户:外行官员可能领导好内行,但需发表施政演说和民主评议后确定!摸着石头过河的落后意识该退出去了!别再打着怕乱的幌子不改政治体制!*尾号7480的用户:中国的各级官员不是自下而上“选举”的,而是自上而下“提拔”的。
外行领导内行无处不在,越大的官越是这样。
因为官越大,越不做具体的事。
不改变政体上的这种任命制度,老百姓说什么都没用。
*尾号1007的用户:看看我们的城市,有多少拍脑袋工程。
没有学过建筑与规划的天天指挥专家怎么规划图纸,没有当过兵的人去指挥别人怎么打仗。
因此,当下最重要的是对体制进行改革,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公务员国考 神论热点事实分析
LOGO
政治建设——依法治国 【影响】 侵害人民群众利益 损害政府自身形象 影响法治国家建设 有损法律尊严 阻碍法治化建设
LOGO
政治建设——依法治国
【对策】
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各级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 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加强立法工作,完备法律体系 简化司法程序
LOGO
政治建设——依法治国
【名言警句】
法到严时生廉政,官到清时更爱民 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名言政更廉 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 弱则国弱
LOGO
政治建设——依法治国
【上升主题】
强化依法行政 提升政府公信力 切入点: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加强政府执政能力 制度保驾护航
LOGO
依法治国历程
1954年宪法的出台,更 是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用根本大法予以明确: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 属于人民;
LOGO
“文革”十年浩劫,法律 尊严被践踏,刚刚建立的 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 坏。中国社会一度陷入 “无法无天”的局面;
LOGO
LOGO
1978年12月,邓小 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上的讲话,拨正了法 制建设航向。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 法必究”,这“十六字方 针”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 在新时期对法制建设的伟 大觉醒
LOGO
政治建设——透明政府打造
LOGO
透明政府 透明政府的核心思想就是政府掌握的个人与公共 信息向社会公开,美国人称为"阳光法" 政府组织的公开 政府决策的公开 政府管理的公开
LOGO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央政府门户网 站( )正式 开通。 国务院公报、国务院发文、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等多种 政府公文都可以在这里查 到。
半月谈电子版:官员异地任职有利也有弊
半月谈电子版:官员异地任职有利也有弊公务员考试,不仅仅需要我们熟悉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还需要我们对国内外的要事大事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公务员频道(www.)为大家整理了各种与公务员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话题,帮您时刻掌握国情民情,更好的应对考试!官员异地任职是一项基本的干部管理政策。
近日,各地公安厅厅长异地任职已成趋势。
如何正确认识这一基本的干部管理政策?记者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
记者:近几年,市、县领导“一把手”异地任职已成为领导干部人事任用常态。
请问这种制度安排的初衷是什么?竹立家:大约在隋唐时期,官员异地任职与“科举制度”同时出现。
随着秦朝统一中国,结束“封建贵族”统治的历史,进入“封建官僚”长期统治的历史时期,“官本位”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从汉代的“察举制”到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选官用官”带来了弄虚作假、任人唯亲、团伙与小圈子等不良现象。
为防止“前朝”官员本地任职出现的各种腐败现象,且随着“科举制”或“考任制”的推行,官员异地任职逐渐成为一种“模式”,尤以明清两朝执行最为严格。
在封建时代,由于交通不便、通信落后,官员异地任职对官员的贪腐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由于封建专制制度本身,这种制约作用又非常有限,贪污腐败就成了封建官场的基本风气。
封建社会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证明。
记者:有人说,官员异地任职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尽可能摆脱人情羁绊,防止产生宗族权力网络;另一方面,也会滋生权色腐败,造成干部领导行为短期化。
那么,怎样正确认识这把“双刃剑”?竹立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成为权力结构的主体。
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五湖四海”的干部政策延续至今。
选人用人“唯德唯能”,服从于执政党的“共同的价值与信仰”,没有地域界限,官员异地任职基本是事业或工作需要自然形成,没有特殊含义。
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为防止权力腐败,人民民主是对权力制约的“根本制度”,权力来源通过民主实现,权力制约也只有通过民主才能实现。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织密法网关住“官跑跑”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织密法网关住“官跑跑”防范贪腐官员携款外逃,确实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国家反腐败法,才能在更权威的法治层面上整合法律资源,使反贪防腐行动常态化、规范化,以进一步发挥职能机构的作用据中国新闻网2月7日报道:经过20多天中越两国(东兴—芒街两地)警务合作侦查,2月5日下午,涉嫌受贿并携情妇潜逃越南的河北省保定市前国土资源局局长宋建中,在越南芒街市被抓获,并于当天18时被移交广西东兴市警方。
据查,在2008年至2011年期间,宋建中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非法牟利并收取贿赂150万元,在被有关部门调查期间,他携带情妇潜逃至越南。
与此前潜逃国外并押解回国的官员相比较,宋建中涉案的金额并不算很大,但其被抓捕回国的消息依然引起人们的关注。
网上刊出的数张押解其过境回国的照片,也受到网民的诸多评议。
官员涉案潜逃境外,其本身就不是一件小事,已经成为近年来人们共同关心和热议的话题。
去年,中央召开的国家防止违纪违法国家工作人员外逃工作协调机制第三次联席会议曾透露,近年来,针对一些违纪违法国家工作人员携款外逃的问题,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加大了工作力度。
通过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防范外逃机制不断加强,一批企图外逃人员被成功防堵。
虽说,有关部门一直没有正式对外公布过外逃贪官的数量及其携带出境的资金款额,某些个案中的外逃人员及其资金等情况,也一直被作了“淡化处理”。
但由于贪腐官员外逃一直备受关注,因此,当时联席会议召开的信息,同样受到媒体的重视和报道。
记得多年之前,曾有不少平面媒体报道和传播过一则谣言,称我国外逃官员数量约4000人,卷走资金达500亿美元。
而公安部等机构发布的消息则透露,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真正缉捕归案的仅有300余人。
但此后,上述数据均被有关部门予以否定,商务部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他们从未正式做过外逃贪官数量及他们携带出境资金数额的调查,也未发布过此类报告。
可是,这些说法一直难以打消人们对官员携款外逃状况的猜测和疑虑。
外行领导内行
首先请允许我明确一下“行”的含义。
我们所说的“行”,一般指的是行业知识、专业技术知识,而将领导科学排除开来。
“内行”是指对某项工作或某个专业领域有着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而“外行”是指不具备这些知识和经验的人。
这些都指最基本的操作层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划分越来越细,领导科学已经成为一个单独的学科,成为一门职业。
领导工作主要是指宏观的驾驭能力,包括决策、计划、沟通、协调、资源分配等,不是从事具体的操作。
而我们通常说的隔行如隔山是指技术领域,对领导工作而言并不受此限制。
因为领导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具有相对的普遍性,关键是看你有没有领导的思路和潜质,是否具备领导的能力和技巧。
从这一点上来说,领导是不分外行和内行的,只有领导水平的高低之分。
首先我们大家认识一下领导的工作。
①领导的工作不是了解员工的工作轨迹,而是需要看到他的工作成果是否达标。
如果公司的CEO需要了解全公司几百人甚至上万人每人的工作轨迹,这几乎不可能。
同样,一个2人小团队,两个人有各自的目标,如果事事你都二人同行,同样工作效率不会很高。
②管理关键绩效考核点。
这点各个公司都会因行业不同、战略不同而有差异。
例如,我们公司的财务的绩效考核点是应收款周转天数、资金链、费用控制。
财务经理并不需要知道凭证是如何录入的,但他一定有体系确保录入符合财务制度。
研发的绩效考核点是研发产品总量以及研发产品被采纳的比例以及采纳之后的销量。
关键绩效考核点管理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部门之间的评估。
比如对于供应链的管理,一定是客户满意度和销售部满意度两个方面的反馈。
对于销售部的绩效评估一定是涵盖财务部对其应收款情况的反馈,和物流部门对于销售部工作系统化的反馈。
如果实在无法从内部找到对某一项工作的评估意见,一定会有公司之外的机构,可以出具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意见。
这样,外行领导的能力则是信息和资源的整合。
总之,领导和管理的最大区别就是:领导让下属发挥出超出100%的潜能,而管理则是让被管理者沿着自己画出来的轨道和规则行事。
2015厦门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适应作风新常态需安好“三心”
2015年厦门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适应作风新常态需安好“三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总结大会上强调,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
当前,所谓“为官不易”、“为官不为”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要深入分析,搞好正面引导,加强责任追究。
近年来,在禁令频出,高压反腐的态势下,有官员发出“为官不易”、“官不聊生”等论调,有的公职人员表示“公务员越来越不好当”,有的以此为借口,做起“太平官”,奉行所谓的“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其实质就是“为官不为”,这不仅违背了党员干部的基本信条,也偏离了群众路线活动的根本宗旨。
要从严治党,使作风建设成为新常态,最终落实在清廉为官、事业有为上。
笔者认为,要真正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广大党员干部需安好“三心”。
其一,安好“平常心”。
其实,“为官不易”本该就是一种常态,从解放独立到强国致富,无不是党员干部吃苦在先,后人享乐在后,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干的就是恪尽职守、为民服务的辛苦活,尤其是对于经常与老百姓打交道的基层来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一点也不夸张。
因此,官员干部应该摆正心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工作中的“不易”,以“不易”为常态,将宗旨意识时刻放在心间,不忘为官初心。
其二,安好“责任心”。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当守土有责,守土尽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往往身处矛盾复杂、问题突出的“不易”环境中,可能更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施政理念,有利于开展工作。
相反,有的干部留恋过去那种“一张报纸一包烟,优哉游哉过一天”的日子,期盼着群众路线一阵风,习惯了“涛声依旧”、我行我素,其实,这是对自己每日所拿百姓俸禄的不负责任。
因此,领导干部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有羞耻之心,敢于担责,有所作为。
其三,安好“敬畏心”。
宋代宰相赵清献尝自言,“昼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天,不敢告者则不为也。
”当前,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正事不为,做着贪污腐化、骄奢淫逸等不可告人勾当,还能心安理得?除了体制缺陷、监管不力之外,还在于他们心中全无敬畏之心,胆敢公然挑战党规、法纪。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官员如何面对公众闲话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官员如何面对公众闲话1月16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玉浦称自己即将卸任,成为普通老百姓。
刘玉浦认为,“表哥”、“房妹”等事件绝对是好事,是媒体、网络的监督到位。
现在好多人不敢戴表,甚至有人说穿得太好怕人家说闲话,其实只要是用自己工资买的,就不怕人说。
(1月17日《南方都市报》)因为有了网络,才让许多“表哥”、“房妹”背后的贪官显出了原形。
但是如果将“好多人不敢戴表”的原罪归于网络,则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公众从来不仇官、不仇富,公众仇视的只是贪腐。
官员“戴表”即使一时遭遇闲话,但只要“我本将心照明月”,明月不会总是照沟渠的。
其实,公众评价一个领导干部,绝不会只看其外表形象。
明朝有个江苏巡抚叫刘应麟,为官清廉,严于律己,体恤百性,卸任时留诗总结自己和警示来者:“来时行李去时装,午夜青天一炫香。
描得海图留幕府,不将山水带回乡。
”社会公众看待官员,固然欣赏“来时一挑轻担”,但也绝不会置“去时车载船装”不理!纪检部门监督官员,也绝不能只看“廉洁”、“节俭”、“朴实”的表象,还应透过表象看本质,勿让烟雨遮望眼!公众之所以会对“表哥”、“房妹”等说闲话,并不是毫无根据,而是基于自己所得信息推理后的理性质疑。
即使官员都不戴手表了,质疑的闲话也不会消失,只要有任何的蛛丝马迹,就会勾起公众的合理怀疑。
但是如果官员的信息和财产都透明了,已经具有了很强的公信力,即使面对“表哥”、“房妹”,如果没有破绽,公众也不会轻易“闲话”出口。
长期以来,领导干部信息和财产透明只是公众一头的热情,不透明被视为对领导干部的一种保护,但在实际上沦为对贪官的保护。
网络让绝大多数清白的官员也成为舆论的受害者,成为不透明的受害者;对清白的官员来说,不应该停留在“不怕人说”、“不戴手表”上,而是应该加入呼吁透明或者率先透明的行列中来。
面对公众的闲话,领导干部不能“鸵鸟”到底。
哪个官员先迈出了这一步,这个时代就会记住他,公众也会给予他最诚挚的回报,他面对的也必然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权私用 只有红灯没绿灯!
【事件链接】近日,有网友在网上爆料,湖南省常宁市畜牧水产局原局长肖齐兴,在退休前将弟弟、儿子、侄儿、外甥媳妇4名亲属招进了本单位,其儿子在上学时就已经进入了事业单位编制。
同时,该单位还按干部职工“打分”的高低,安置了数十名干部职工的亲属。
法治周末记者采访后证实,帖文反映情况均真实存在。
【现象分析】局长退休前利用手中的权力“招进”4名亲属,还别出心裁靠打分高低安置数十名职工亲属,我们可以理解为是论资排辈后给予职工的“福利待遇”。
从生物学上讲,近亲繁殖往往会导致后代畸形的恶果,而权力这样的东西,“近亲繁殖”也必然会导致行政权力的腐败。
诚如某局长所言:照顾本单位子弟就业,这以前在常宁乃至湖南都是“通病”。
好一个“通病”!看来都习以为常了,难怪现任局长李文君会振振有词地辩称:“人家单位不照顾我们的子女,我们自己还不照顾呀”!这是一种典型的公权私用的行为,将公家的权力变相化作个人谋私的权力,用以谋取小团体利益。
这样的公权私用,与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的目标相左。
它践踏了社会公平正义,阻碍了民主进程,破坏了社会和谐,降低了行政效率,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策】根除权力“近亲繁殖”这颗“毒瘤”已迫在眉睫。
中公教育专家以为,权力“近亲繁殖”实为权力垄断、权力制约机制不健的后果。
一旦权力垄断,官场被少数人控制,一些官员就会妄图把权力“家族化”。
既然明知这是“通病”,又岂可让这个“病”越来越严重,又岂能让它永远“病”下去?要治这一“通病”就得下决心,出狠手,做大手术,彻底根除“近亲繁殖”的“毒瘤”,让公权私用只有红灯没绿灯。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选聘人员进单位的时候,整个过程和结果都公开透明,最大限度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权力以老百姓看得见的方式操作,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腐败病毒的生存土壤就会越来越少。
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把关和层层监督,局班子要发挥民主集中制,切记搞“一言堂”,“一把手”更需严于律己,用好手中的权力,不要为了私利弄得“晚节不保”,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在公务员考试中,面试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在面试中,想要取得好成绩,自然离不开面试热点的加持,为此,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相关背景2017年2月1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16日下午在中央党校结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领导干部必须严格自律”,不仅从认识论层面阐释了领导干部严格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从方法论层面明确提出了“四个注重”的具体要求。
各级领导干部应当牢记这些要求,强化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廉洁自律准则,自觉检查和及时纠正在行使权力、廉政勤政方面存在的问题,真正从内心深处筑牢拒腐防变的精神堤坝。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相关评论@人民网:领导干部自己不管住自己,别人再怎么管也难以管住,因为别人总不可能时时刻刻看着。
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真正做到可以行使的权力按照规则正确1行使,该由上级组织行使的权力下级组织不能行使,该由领导班子集体行使的权力班子成员个人不能擅自行使,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决不能行使。
@搜狐网:为什么要突出强调领导干部严格自律?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面临的各种诱惑和陷阱很多,往往成为被拉拢、围猎的对象,如果不注意加强修身自律,一旦指针偏离,随时都可能陷入“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的陷阱,随时都可能被糖衣裹着的炮弹击倒。
@凤凰网:领导干部做到严格自律,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注重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人管起,从最近身的地方构筑起预防和抵制特权的防护网;注重在选人用人上把好方向、守住原则,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匡正党内选人用人风气;注重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注重自觉主动接受监督,党员、干部决不能以任何借口而拒绝监督,党组织也决不能以任何理由而放松监督。
对打破干部跨类别交流“壁垒”的几点思考
求。 此后 ,以1 9 9 3 年《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 正式颁布为标志 作性也很强 ,但是基层一些地方仍然在规定之 内瞻前顾后 ,
和分水岭 , 在“ 国家干部” 中, 党政机关 、 事业单位 、 企业干部 犹豫 不 决 , 这 点可 以称之 为 “ 能 力壁 垒 ” 。 三支队伍逐步分开并 自成体系。 当前, 随着《 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 试行 ) 》 《 行政执法
首先是观念上的障碍 。 分类考录( 聘用 ) 、分类考核 、分 工作。 针对分类可能带来 的“ 壁垒 ” ,要在研究分类制度 的同
类培训之后 , 大家感觉互相之间不一样了、 有 了隔阂, 时间一 时 , 同步留好“ 接 口” 、 架好“ 桥梁” , 明确流动 的条件和程序 , 长, 视野和观念上有时难免受到局限, 这可以看作是一种“ 心 建立完善有机统一 、 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
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首先 ,要对干部分类管理有正确 的认识 。 我们不 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
意见》 《 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 等文件的颁 识清醒 , 还要克服畏难情绪 ,在把分类管理T作做扎实的基
布实施 , 不仅实现了三支队伍科学分类管理 , 每一类队伍内部又 础上 , 当好“ 宣传员” , 把分类管理的总体考虑 、 目的意义 、 政
的体制。 只要有干部身份 , 就可 以在机关 、 事业单位 、 企业 、 群
经济管理体制。
第 四是工作方法的问题 , 为了管理的简单方便不愿推动
团中流动。 这种管理模式 ,适应革命战争年代和随后的计划 干部交流, 搞“ 一刀切” 而不是从实际需要出发 , 这可以认为
是“ 管 理壁 垒 ” 。
论坛 I ・ 探索与思考
公务员工作中的跨部门协调与合作能力
公务员工作中的跨部门协调与合作能力跨部门协调与合作是公务员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之一。
在现代社会,政府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与合作更加频繁,只有拥有良好的跨部门协调与合作能力,公务员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能。
本文将重点探讨公务员工作中的跨部门协调与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存在的挑战以及提高能力的方法。
首先,公务员工作中的跨部门协调与合作能力至关重要。
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往往相互关联,而且相互之间又有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目标。
若没有跨部门协调与合作能力,各部门之间可能出现信息不流通、资源浪费、工作排期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整体工作进展。
只有通过协调与合作,公务员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高政府绩效。
然而,公务员工作中的跨部门协调与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部门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
由于各部门可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和目标,因此,在资源分配、政策制定等问题上可能出现利益分歧,这对协调与合作提出了挑战。
其次,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也是一个难题。
不同部门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信息沟通渠道的闭塞,容易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传递失真等问题,进而影响协调与合作的效果。
此外,文化差异和组织壁垒也可能限制跨部门合作的效果。
为了提升公务员的跨部门协调与合作能力,以下是一些方法与建议:1.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可以通过定期会议、信息系统建设、交流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建立公正透明的沟通渠道,让各部门的声音都能够被听到与重视。
2. 构建协调与合作机制。
建立跨部门的工作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在特定情况下的职责与任务,加强协调与配合。
同时,强调团队合作意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工作效率。
3. 加强专业培训与知识共享。
通过培训课程、研讨会等形式,提升公务员的相关知识储备与专业素养,增强对其他部门职能与工作流程的了解,为跨部门协调与合作提供更好的基础。
4. 建立激励机制。
对于在跨部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公务员,应及时给予表彰与奖励,鼓励其发挥协调与合作能力,树立榜样。
就让外行领导内行
就让外行领导内行关于内行和外行的权力之争,大概是伴随着这两个词的诞生就开始了,到底是让内行领导外行?还是让外行领导内行?没有谁对谁错之分,要分情况去说,不可能绝对的说,哪种选择是对,哪种选择是不对,相比较而言,我还是倾向于让外行领导内行!一般说来,内行与外行之间是谁领导谁,包含下列四种组合形式:特别说明:下列四种组织形式的评价是针对一般情况来说的,我不否认,有些例外的情况不在我所述范围之内,请读者朋友给予理解。
内行领导内行,这是最常规的组织形式,最不引起争议,就一般情况来说,这种内行的领导四平八稳,所领导的团队多数风平浪静,缺点不多,优点也不多,很成功的不多,很失败的也不多,多数处于半上不下的情况。
内行领导外行,这种组织形式也算常规,也不会引起争议,就一般情况而言,这种内行的领导,因为缺乏一些专业的交流与监督,算是一种孤独的领导,容易滋生狂妄心态,喜欢唯我独尊、自以为是,容易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失败。
外行领导外行,这种组织形式比较反常,有些争议,就一般情况而言,这种外行领导面临的形式很严峻,也许在他领导下整个组织处于混沌状态,要么无法进入状态,要么举步不前,要么濒临危险境地,可以这么说失败的可能小较大。
外行领导内行,这种组织形式可能多数人认为很反常,很容易引起争议,这种争议源于一种传统思想,焦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认为外行领导决策错误,瞎指挥;二是认为外行领导不懂装懂,不好沟通。
可是大家忽视了所谓的“行业”之说,外行仅仅是指其所从事的专业不同而已,诸如科研、技术、艺术、工艺等专业领域,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操作层面,而所谓的领导则是宏观的驾驭能力,不是从事具体的操作,从这一点上来说,领导是不分外行和内行的,只有领导管理水平的高与低之分,而不是内行和外行的问题。
之所以出现内行不服外行的领导,主要是因为内行下属发自内心的不服,是一种天生的抗拒,从一定角度讲这也是内行下属一种自负的表现,很多时候不是外行领导决策不对而瞎指挥,而是内行下属从内心里就把外行领导的决策给否定了,不愿执行、不去执行或执行不彻底,然后把失败的结果再扣到外行领导头上,很多时候也不是外行领导不懂装懂、不好沟通,而是因为内行下属内心自我膨胀,不肖与外行领导沟通,自认为自己的水平超越领导,完全没必要听外行领导的,然后照样我行我素,反过来如果出了问题,再把矛头指向外行领导。
外行怎样领导内行
外行怎样领导内行外行领导内行,向来备受争议。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领导应当是由内行来担任,外行管内行,只会越管越忙。
因为外行很容易犯不懂装懂、瞎指挥的毛病。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比比皆是,而且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那么外行领导内行到底可不可行?如果可行,该如何去实施呢?一、内行、外行的界定首先要明确的是“行”的含义。
由于以往人们大多重视专业技术,忽视领导科学。
因此我们所说的“行”,一般指的是行业知识、专业技术知识,而将领导科学排除开来。
“内行”是指对某项工作或某个专业领域有着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而“外行”是指不具备这些知识和经验的人。
这些都指最基本的操作层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划分越来越细,领导科学已经成为一个单独的学科,成为一门职业。
领导工作主要是指宏观的驾驭能力,包括决策、计划、沟通、协调、资源分配等,不是从事具体的操作。
而我们通常说的隔行如隔山是指技术领域,对领导工作而言并不受此限制。
因为领导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具有相对的普遍性,关键是看你有没有领导的思路和潜质,是否具备领导的能力和技巧。
从这一点上来说,领导是不分外行和内行的,只有领导水平的高低之分。
无论对专业知识是否在行,不懂得领导科学和管理艺术都是无法胜任领导岗位的。
二、外行能够领导好内行一般说来,内行领导内行是最理想的组合形式。
特别是对一些尚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而言,因为这时候的管理跨度和深度都相对较小,内行之间的沟通摩擦小、效率比较高,而且运作机制也不成熟。
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规模大了,人员多了,并不是每个领导对所有的专业领域都懂行,相反,大多数领导在一些专业领域都是外行,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必然发生,而且是完全可行的。
外行之所以能够领导内行,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 内行和外行本来就是相对的,无论哪个领域,知识与智慧都应该是第一位的。
对领导者来说,技术背景是重要的,但不是必不可少的,领导能力才是最重要、最稀缺的。
2. 专业知识与领导能力往往无法集于一身,内行由于专注于专业知识,往往对领导科学不太在行,或者没有充分的时间来完全掌握领导的技巧,就好比一个好大夫不一定可以成为好院长,因此内行在领导能力上的缺失需要由外行来引领和弥补。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体制性不公是改革主攻方向
时事政治●体制造成的不平等,是当前公众普遍不满、强烈要求尽快解决的突出问题。
恰恰是这些体制性不平等的困扰,构成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越是重要领域和关系到国家命脉的关键行业,如要素市场、重化工业、支柱产业、基础设施等,越缺少有效监督,排斥市场的状况就越是突出。
●实体经济领域、初次分配领域要充分市场化,确保效率优先。
●稳中求进中要寻求突变。
必须巧妙地处理好渐进与突变的辩证关系,把握好出台综合配套高强度集中化改革的时机和节奏,而不能一味片面强调渐进。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决策举世瞩目,各项具体方案正在紧锣密鼓的酝酿之中。
在利益多元化、国内外经济情况高度复杂、约束条件越来越多的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成败的关键是理清思路,从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中找到根本利益,形成最大共识,从而找准能够为各界普遍接受的主攻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要防止顶层设计缺陷三十多年来,随着发展与改革的历史性演化,我国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也逐步呈现复杂化、多元化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防止出现顶层设计缺陷,在“改什么”、“怎么改”的重大问题上,需要形成共识,防止打乱仗。
利益多元化固然会对改革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主张,但不能成为反对共识的理由。
尤其要具体分析各种利益的来龙去脉,不是所有的利益都是永久的,都是合理合法不可撼动的,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搞平衡、都兼顾。
顶层设计要体现公平正义,要深入观察分析各种利益形成的缘由、性质,对不合理的“奶酪”就必须动。
防止顶层设计缺陷的关键是认清两类性质不同的不公平、不平等为理清思路、找准主攻方向,形成最大共识,首先需要明确区分、识别两种成因和性质完全不同的不公平、不平等及其导致的收入、财产差距。
一类是公平竞争、市场激励、优胜劣汰、主观努力、个人天赋、企业素质、奖勤罚懒、能力差别、贡献差异等等导致的行业、企业、个人财产-收入差别。
可简称为“市场性不平等”。
时事评论:如何看待“为官不易”问题 ?
时事评论:如何看待“为官不易”问题?时事评论背景:针对“中央禁令对公务员影响”,最近有媒体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一些省份随机抽取了100位公务员进行调查发现,全部受访者都认为中央禁令对其影响很大;更有93位受访者表示“公务员不好当”。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为官不易”问题?“为官不易”、“官不好当了”,随着中央规范各级干部行为的多项“紧箍咒”密集出台,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一些干部说,想吃点喝点,送点收点,办公室大点,车配得好点,这在以前根本不算个事儿,现在处处受到掣肘。
好像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感觉头上悬着一把剑,身边有一双眼,伸手就怕碰上高压线。
总归一句话,当官越来越不自在、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扪心自问,“为官不易”的慨叹在理吗?所谓的“为官不易”,只不过是让各级干部守住底线、坚持原则、不要违法乱纪而已,还不到为官不易的程度,更不到“官不聊生”的地步。
权力的本质是责任,权力的本色是为民。
要为民尽责,立规矩、定底线、划红线,就是对各级干部最起码的要求,而不是什么难以承受的过高标准。
中央出台各种禁令,反对各种不正之风,为的就是促使各级干部端正自己的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回归自己的本色与本位。
一些人抱怨“为官不易”,实质是一种权力观的错位、宗旨意识的淡薄。
真要彰显为民本色,远离不正之风才是;真要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首先就要从弘扬清风正气开始。
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自我期许,有为政清正、为人廉洁的自我要求,反而最欢迎这种“为官不易”的清新环境,觉得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为官不易”感叹,恐怕也对应着以前“为官太易”的现实。
说白了,正是因为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工作作风上缺乏足够的束缚,让一些人对不正之风习以为常,误以为这就是“当官”的应有状态。
显然,各级干部只有从思想深处纠偏,才能赢得行为的主动,要看到在中央下大力气整饬作风的形势下,这种“为官不易”的状态,必然是一种常态。
从另一个视角看“为官不易”,也许会让问题更加清晰。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领会李克强“超越部门利益”的深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领会李克强“超越部门利益”的深意时事政治:7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讲的一个小插曲,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在讨论研究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时,李克强用在世界杯半决赛上获胜的德国队举例,要求国务院各部门通力合作,协调推进整体工作。
李克强指出,政府工作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参会者必须要“超越部门利益”,保证“整体工作”的顺利实施。
“醉翁之意不在酒。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提及德国队,看重的是整体配合,是“虽然每个球员各有特长,但大家都必须为球队的整体服务”的团结协作精神。
做政府工作跟踢足球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个部门都各有所司、各有所长,但根本目的是要履行政府的服务性功能,谋求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
因此,各部门在恪守本身职责的同时,也要“超越部门利益”,为大局服务。
这是落实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的几项重点工作所要遵从的原则,也是落实其它政府工作的行动指南,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经济提质升级的大背景下,“超越部门利益”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需要“超越部门利益”。
从理念上来讲,现代保险服务业,要着眼于“现代”与“服务”,将保险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点项目;从执行上来说,要扩充与提升保险业的内涵,破除公众固有的“电话骚扰、销售误导、理赔难”等负面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处理与其它服务业项目的关系,如何处理与参保人之间的关系,都需要超出个体思维、个人利益,从推进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的整体格局出发,实现企业利润与社会责任的和谐提高。
实现保险与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衔接需要“超越部门利益”。
社会保障体系涉及的面非常广,从养老、医疗等日常所需,到灾害、事故等突发情况,从最低生活保障,到新型城镇化建设、棚户区改造等,现代保险业如何参与其中、发挥补充完善作用,需要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
在将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重要支柱的过程中,如何创新保险形式、完善保险体系、强化监管模式、规范经营方式,考验着各参与部门的智慧,需要用“超越部门利益”的眼光和心胸,推动二者的巧妙融合。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领导怎样正确对待进退留转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领导怎样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怎样使领导干部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换届中如果官场“潜规则”屡屡奏效,如果“没有背景”的干部总是吞下苦果,如果“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在组织人事领域中不断呈现,如果会议上的要求及文件中的原则与干部选拔任用的现实相差太大,如果干部进退留转的决定权仍然只掌握在极少数人甚至“一把手”手中,那么,要让干部“正确对待”,显然很不合情理。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一个基本的着眼点,就是要下决心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贯穿于干部进退留转工作中。
现在正值各级领导班子换届之时,许多领导干部都面临着一个进退留转的问题。
“进”,主要是指新进领导班子或在换届中得到提拔;“退”,主要是指在换届中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留”,主要是指在换届中继续留任原职;“转”,主要是指在换届中平职交流。
领导干部进退留转的问题事关重大,既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的事业及方方面面工作的继往开来及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许多干部的自身发展及切身利益,还关系到执政党用人政策的价值导向甚至人心向背。
正因为如此,一段时间以来,从上至下,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党的纪检及组织部门)都高度重视,大力强调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
而强调的重点,主要是要求领导干部要确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
应当说,这是完全必要的。
领导干部对待自身在换届中进退留转的态度,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一事当前总是个人患得患失,或者总是钟情于那种完全有悖于党性原则的官场“潜规则”,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正确对待进退留转。
但是,对于进退留转问题,只是强调领导干部的态度,或者再加上“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够不够呢?从多年来换届工作的实践看,还不够。
我们应当承认,进退留转的确与干部的切身利益、既得利益息息相关。
一个干部经过多年辛勤工作、努力奋斗所积累的现有职务,对个人来说至为珍贵,希望在此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换届的难得机遇中有所收获或得到妥当的安排,这是合情合理的,理应得到包括党组织在内的理解和尊重。
“换防”莫如“设防”——“异地任职”就那么管用?
“换防”莫如“设防”——“异地任职”就那么管用?
孙信成
【期刊名称】《同舟共进》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一项制度能否称为“好制度”,关键要看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能否在存续的时间内收到预想的效果。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担任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职务以及县(市)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任职(实际操作中已向两头延伸至地市级和乡镇级)。
这一制度的出发点不言而喻。
是为了
避免以亲情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影响和冲击权力场,防止公共权力异化为家族私权。
这一制度实施十多年来,是否实现了设计者的初衷?为回答这一问题,笔者查找了近年来被查处的部分贪官的相关资料: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孙信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9
【相关文献】
1."换防"不如"设防" [J], 孙信成
2.校长异地任职要注意五点 [J], 吴成业
3.公安局长大换防——全国部分省公安局长异地交流纪实 [J], 徐江善;卢保红;刘玉勋;
4.会计异地任职规范发展的思考 [J], 施亚芳
5.异地任职领导摆脱与“地头蛇”恶斗怪圈的方略 [J], 李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新时代需要“看得远”的行家里手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新时代需要“看得远”的行家里手: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
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新时代需要“看得远”的行家里手。
一位领导同志在干部大会上要求领导干部“跳出当地看当地”,“眼光至少要比别人远10年、20年”,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更好地谋划当地发展,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这话引人深思。
(5月18日人民网)“看得远”,是对未来趋势的把握,是一种当云雾没有散开,就能透过云雾看到光明的本领。
能不能预见未来,感知事物发展方向,未雨绸缪,及早谋划,事关领导干部把握全局、谋划发展的战略能力。
各级干部尤须在工作中站在新的高度看待问题,摆脱“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困境,抓紧成为推动改革的“行家里手”。
当前,面对各项重大改革,需要涌现出更多有全局视野、世界眼光,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
然而,在现实中,不乏存在个别领导干部眼光短浅,缺乏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准确判断和思考,做不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一些矛盾和问题,在刚露苗头时不能及早发现,乃至堆积成患,给事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和危害。
可以说,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
现如今,全面深化改革已成千帆竞发之势。
无论是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是把握好重大改革的次序;无论是协调推进,还是重点突破,如果思维不够开放,就不可能把改革的战略部署向实践的纵深推进。
着眼于当前的实际,各级领导干部勇敢地走出去,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主动适应世界新变化。
尤其需要拿出足够多的时间去学习世界最前沿知识,了解最新科技成果,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推进、重点突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矛盾有主次,诉求有缓急,各级领导干部既要深谋远虑观大势,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配套,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减少阻力,也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抓住“牛鼻子”,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集中发力,以点带面,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形成“一子落下满盘皆活”的良好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国考申论热点:北京治理交通拥堵【背景链接】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的焦点问题,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迫在眉睫。
多年来,为了治理交通拥堵,北京市已经出台了多项措施,从实施限行措施,到实施摇号限购政策,再到大幅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一系列的治堵措施实行下来,老百姓的感受是“北京的交通依旧很堵”。
【标准表述】
[原因分析]
一是人车数量过快增长。
人口规模、机动车数量过快增长给城市交通带来压力。
二是医疗教育资源集中在市中心。
单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导致城市功能过度聚集,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心城过度聚集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三是交通“潮汐现象”严重。
职住不平衡、配套不健全等新城建设问题,导致交通“潮汐现象”严重。
新增产业园区与周边居住区之间缺乏有效的就业和住房供给对接机制,难以实现小范围内就近平衡。
街道社区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不能有效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需求,跨地区中长距离的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就学就医等交通出行比例居高不下。
四是路网和公交体系有待完善。
城市道路网络尚不完善,路网连接不畅,城市路网系统先天不足,次干路和支路实施情况不好,道路微循环系统不畅。
五是部分市民规则和法律意识不强。
乱闯红灯、酒驾、违章通车等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交通秩序,阻碍道路通畅。
[措施]
首先,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路网、加快铺设高架桥、城市快速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同时,确保市民享受公众交通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损耗的减少,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质量和交通工具的舒适程度,让市民体会到乘坐公共交通的舒适与便利中公教育版权,让更多车主愿意放弃私家车出行。
其次,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通过设置多功能交通信号灯、合理分布电子交警等现代交通管理技术,及时疏导车流避免拥堵。
加强交通拥堵预判预警,引导市民安排出行,利用多部门缓解交通拥堵会商机制,开展对天气、路况的研判和预报,多渠道发布信息,引导市民科学合理安排出行计划。
再次,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水平。
合理分布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避免形成交通拥堵顽固点位。
最后,加强规则和法治意识教育,引导文明出行。
加强对申领机动车驾驶证人员的培训,尤其要加大“车德”教育,打造更加文明有序的道路环境。
缓解北京交通拥堵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支持中公教育版权。
群力举之无不胜。
只要广大市民给予充分的理解、支持,全市上下形成合力,北京市的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就一定能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