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谬误外行看笑话,内行看门道
24种常见逻辑谬误
你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
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
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
因为如果你可以负面的歪曲别人的观点,你就有可能从正面歪曲自己的观点。
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
”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第二条:错误归因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
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
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
例子:小红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
小红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
第三条:诉诸感情你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
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述可能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逻辑论述,那你就犯了诉诸感情的错误。
每个心智健康的人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谬误很有效,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谬误是低级和不诚实的手段。
例子:小红在饭店看到小明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多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你忍心伤害小朋友吗?”小红犯了诉诸感情的谬误。
第四条:谬误谬误你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很多时候,辩论的赢家获胜并不是因为观点正确,而是因为辩论技巧更好。
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例子:一个提倡健康饮食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饮食理论来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小红看后觉得健康饮食就是骗人的,于是开始每天暴饮暴食。
【安徽省说课获奖资源】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教学设计说课稿
第二课段:拨云见日,辨谬求真——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池州市第八中学姚伟一、教学设想本课段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的第二课段。
前一课段当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逻辑的相关基础知识,初步认识了逻辑的基本规律。
在此基础上,本课段侧重于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和辨析语言现象中潜藏的逻辑谬误。
本课段教学将逻辑谬误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放在了课前,利用预习知识清单让学生对常见的逻辑谬误及其与逻辑基本规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
课堂教学过程围绕四个专题活动展开:在对常见的广告词中的逻辑问题的初识中走入情境;在对王蒙文章《雄辩症》的分析中发现并辨析谬误;在对学生课后自主发现的网评谬误的分析里体会辨析逻辑谬误的现实意义;在对《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写作手法鉴赏中感受妙用谬误的特殊效果。
课堂教学层层推进,不强求学生机械地记忆术语,注重实践分析,以期增强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并在课堂小组活动中培养锻炼学生交流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与区分常见的逻辑谬误。
2. 运用所学知识,在阅读中发现潜藏于语言中的逻辑谬误。
3. 了解逻辑谬误妙用的手法及其效果。
4. 养成注重逻辑的阅读和思维习惯,培养理性发言的网络发声品格,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了解与区分常见的逻辑谬误,在阅读中发现潜藏于语言中的逻辑谬误。
四、教学难点养成注重逻辑的阅读和思维习惯,培养理性发言的网络发声品格。
五、课时安排1 课时六、学习准备(一)学习资源1. 逻辑谬误相关知识清单(见附件 1);2. 王蒙文章《雄辩症》节选(见附件2)。
(二)预习任务1. 阅读“逻辑谬误相关知识清单”及课本内容,了解逻辑谬误相关知识。
2. 收集网络评论中逻辑谬误的例子。
七、学生活动1. 融入情境——不合逻辑的广告语现代社会,商业越来越发达,我们身边也出现了很多五花八门的广告,其中不乏妙语连珠的精品,但更有许多广告不仅让我们因为它们的不期而至而烦恼,更因它们逻辑上的问题而一头雾水。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从电影文化《独立日》《红楼梦》《流浪者》等电影为例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同样一部电影,有的人看了不知所云,就象猪八戒吃人参果,浑然不知其味;有的人看了若有所悟,却说不出妙在何处,犹如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其痒可知;有的人看了,颇有醍醐灌顶之感觉,其中真味,妙不可言。
正是电影欣赏水平的不同,造成了这样不同的体会。
会看电影的人并不一定会欣赏电影。
假设有两个人一道去看影片《红楼梦》,一个说:“xx艳福不浅哪!另一个说:“贾宝玉爱在内阁厮混,表明他有一定的反封建意识!”那么,后者是属于会欣赏电影的。
假设有两个人一道去看日本影片《望乡》,一个说:“这不就是讲一个妓女的悲惨遭遇吗?”另一个说:“影片给老年的阿崎婆那么大的篇幅,这是为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无情。
”那么,后者也是属于会欣赏电影的。
假设有两个人一道去看影片《黄土地》,一个说:“没什么故事,不好看。
”另一个说:“黄土地是闭塞、落后的文化环境的象征。
”那么,后者是属于会欣赏电影的。
看来,看电影和欣赏电影显然有很大的不同。
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我们通常把走进电影院去接受一部影片称之为“看电影”,而很少称之为“欣赏电影”。
在南斯拉夫影片《瓦尔待保卫萨拉热窝》中有个游击队员叫谢特。
当谢特知道德国军队已经埋伏在教堂里,准备全歼来这里集会的游击队员时,他孤身一人闯进教堂,诱使德军士兵向自己开枪。
枪声为已走近教堂的瓦尔特和他的战友们报警。
枪声也惊飞了一群鸽子。
在一般看电影的人那里,他们仅仅能意识到鸽子是被枪声惊飞的。
而在懂得欣赏的人那里,鸽子是在谢特倒下的一瞬间惊起,并朝谢特的方向飞去。
于是,鸽子的美好影像就成为赞美谢特英雄行为的一个象征符号,并因此达到了修辞的目的。
在xx影片《流浪者》中有这么一场戏:拉兹抢了丽达的手提包,看见丽达追来了,又贼喊捉贼,假装帮丽达去抓强盗。
他从一个高墙上翻过去,把丽达撇在另一边,就开始和一个看不见的“强盗”——也就是他自己打起来了。
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的意思
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的意思
“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的意思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一句具有深刻含义的谚语。
这句谚语强调了内行人和外行人之间的根本差异,让我们明白,无论在什么方面,只有真正理解事物的内部原理和本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并且才能做到真正做到理解事物,而不是只是表面上看到热闹。
“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就好像一个教训,告诉我们,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认真对待,精心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理解事物,而不是只是看到表面热闹。
而外行人,就是只看到表面热闹、不深入了解事情的人,他们只会看到最浅显的热闹,却缺乏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他们可能会一眼就看出表面上的热闹,但却忽略了更深层次的、更本质的问题,只能看到热闹,而无法得到本质的理解,当他们看到表面的热闹时,他们会被琐碎的热闹所耗费,而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更无法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
因此,“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的意思就是,只有真正理解事物的内部原理和本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而不是只是看到表面热闹。
如果我们只是看到
表面的热闹、不深入研究事物本质,那么就可能失去了发挥作用的机会,而内行人则能够通过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来发挥作用,并在相应的领域取得成功。
总之,“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的意思就是,只有通过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所以,在任何领域,我们都要认真对待,精心学习,掌握知识,理解事物,而不是只是看到表面热闹,只有这样,才能在相应的领域取得成功。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意思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意思嘿,你知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句话不?咱就说啊,好比看一场足球比赛,懂球的人呢,那就能看出战术安排啦、球员技术特点啦这些门道。
他们会关注球员怎么跑位的,球队整体的配合咋样。
就像我那懂球的哥们,每次看比赛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的,哎呀,这个传球妙啊,那个防守失误啦!可对于不懂球的人来说呢,可能就只是看看谁进球了,谁踢得猛,跟着瞎起哄,图个热闹呗!这不就是典型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嘛!
再比如说欣赏一幅画,专业的画家或者艺术鉴赏家能看出笔触、色彩运用、构图这些专业的东西。
他们能解读出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但普通人可能就觉得,哇,这画好看,颜色鲜艳,或者觉得,哎呀,这画的啥呀,看不懂!这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嘛!
其实啊,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
在各个领域都有懂行的人和不那么懂的人。
懂行的人能深入理解其中的精髓和关键,而不懂的人就只能看看表面的热闹。
难道不是吗?
我觉得啊,不管是门道还是热闹,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门道让我们深入了解,热闹让我们感受氛围,各有各的好呀!。
评论中常见的逻辑谬误
评论中常见的逻辑谬误在这一文章的内容中,我会举一些网上好玩的段子和评论中常见的错误,来让读者对逻辑谬误有更形象和直观的理解。
网上的那些段子之所以可笑,玩的其实都是逻辑谬误,可乐之处正在于“逻辑谬误”。
符合逻辑的事物是不会成为让人捧腹大笑的笑话的,因为尽在人的意料之中,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就没什么好笑的了。
而当某种推理超出常态的逻辑,得出某个很明显不合逻辑的荒谬结论时,当这种荒谬以荒诞滑稽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就让人忍俊不禁了。
“逻辑谬误”就是笑点。
1、以偏概全网上有个段子说:公园里有一对恋人正在甜蜜幽会,女孩撒娇说:“老公,我牙痛。
”男孩吻了女孩说:“还痛吗?”女孩说:“不痛了。
”一会女孩又撒娇说:“我脖子痛。
”于是男孩又吻了女孩的脖子说:“还痛吗?”女孩高兴地说:“不痛了。
”旁边有一老太太看见了,忍不住说:“小伙子,你真神啦,能治痔疮不?”还有个段子说,有个人吹牛说:上大学我逃过课、挂过科、甩过人、被甩过、打过架、记过过哎,能干的我都干过了。
有人立刻回复说:你死过吗?这两个段子的可笑之处,都在于“以偏概全”:根据很有限的例证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
老太太仅仅根据表象上的“吻了嘴嘴就不痛”、“吻了脖子脖子就不痛”得出这个小伙子“吻能治病”的普遍结论,非常可笑。
那个吹牛的人也是,举了几个例子,就说“能干的我都干过了”,一句“你死过吗”就把他噎回去了。
评论中经常会出现“以偏概全”的谬误。
仅仅看到一两个富二代酒后开车撞人了,就谈论“富二代群体不道德”的社会问题;看到几个老师不好好上课、到处走穴,就说老师群体已经陷入拜金主义崇拜之中,失去了教师应守的师道。
还有人喜欢动不动就说“官员群体”、“农民工群体”、“大学生群体”如何如何,动辄上升到对一个群体的批判,习惯使用“全称判断”,这犯的就是以偏概全的错误。
2、推不出顾名思义,就是从给出的论据推不出他想要证明的结论。
比如,媒体报道说广州地铁员工家属乘坐地铁都免费,批评这是垄断企业不正当的福利。
15个常见逻辑谬误
15个常见逻辑谬误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这些错误可能会导致结论的不准确或不合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逻辑谬误,这些谬误可能会误导我们的思考和判断。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15个常见的逻辑谬误,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影响。
1. 常识谬误常识谬误是指基于错误的或不准确的常识或传统观念进行推理的错误。
这种谬误可能会导致结论的不准确或不合理。
例如,认为所有的狗都喜欢吃骨头,这是一个常识谬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狗都喜欢吃骨头。
2. 诉诸情感谬误诉诸情感谬误是指基于情感或感情而不是事实进行推理的错误。
这种谬误可能会导致结论的不准确或不合理。
例如,认为某个政治候选人不好,只是因为他的外表或语言让你不舒服,这是一个诉诸情感谬误。
3. 诉诸权威谬误诉诸权威谬误是指基于权威或专家的意见而不是事实进行推理的错误。
这种谬误可能会导致结论的不准确或不合理。
例如,认为某个医生的意见一定是正确的,只是因为他是一位医生,这是一个诉诸权威谬误。
4. 布鲁克林大桥谬误布鲁克林大桥谬误是指基于两个事件同时发生而认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错误。
这种谬误可能会导致结论的不准确或不合理。
例如,认为因为你在吃饭的时候下雨了,所以吃饭会导致下雨,这是一个布鲁克林大桥谬误。
5. 诉诸普遍谬误诉诸普遍谬误是指基于大多数人的意见而不是事实进行推理的错误。
这种谬误可能会导致结论的不准确或不合理。
例如,认为某个观点是正确的,只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这是一个诉诸普遍谬误。
6. 诉诸个人经验谬误诉诸个人经验谬误是指基于个人经验而不是事实进行推理的错误。
这种谬误可能会导致结论的不准确或不合理。
例如,认为某个食物不好吃,只是因为你个人不喜欢它,这是一个诉诸个人经验谬误。
7. 诉诸假设谬误诉诸假设谬误是指基于未经证实的假设而不是事实进行推理的错误。
这种谬误可能会导致结论的不准确或不合理。
例如,认为某个人一定是罪犯,只是因为他看起来像一个罪犯,这是一个诉诸假设谬误。
生活中的逻辑作文800字
生活中的逻辑作文800字案例一:暑假读一本好书——《身边的逻辑学》在我的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什么什么没有逻辑,我听了这么久,也只有一个肤浅的认识,那就是因果关系,但在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逻辑不只是因果关系这么简单。
引用封面上的一句话:逻辑,不是枯燥的学术研究,逻辑也不是远离我们的空中楼阁,它切切实实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万事万物运行的背后都有逻辑存在。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懂逻辑呢?在我们生活里,有些人不懂逻辑,他们的言行很混乱,做人做事经常闹笑话,还很容易掉进别人设下的圈套里,成为骗子的猎物。
这种人往往被贴上“愚蠢”的标签。
举个书中的例子,相传在古希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去酒馆买酒,他先要了一瓶白酒,可是当老板将白酒递给他之后,他又说:“哦,我刚才搞错了,我要一瓶红酒”。
当老板将红酒递给他时,他拿起红酒就走,老板一把抓住他说:“先生你的红酒还没付钱呢”!“不对吧,我用白酒和你换的红酒为什么要付钱”?老板听了这话,一下子懵了,不知道怎么回答,眼睁睁地看着那个人拿着酒大摇大摆的走了。
故事中的买酒人,观点看似有道理,但稍微动点脑子你就会发现他的观点根本经不起推敲。
事实上,他犯了循环论证谬误,他将不属于自己的白酒,作为交换红酒的筹码,遗憾的是店老板的思维有点短路,当时不知道如何回应,才让买酒人的循环论证谬误得逞。
所以对自身来讲,生活中离不开逻辑,用逻辑思维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可用帮助你解决问题,防止掉入别人的陷阱,做一个逻辑清晰的人。
另外,运用逻辑可以让你成为受欢迎的人,让你面对他人提出的问题,找到最好的答复。
再举个著名的例子:德国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在德国那个排斥犹太人的社会里,他经常遭到无礼的攻击。
有一次,有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塔希提岛上既没有犹太人,也没有驴子”。
他将犹太人与驴子相提并论,言下之意非常明显,就是想侮辱海涅。
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说:“如果我们一起去塔希提岛,就完全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辩证逻辑笑话
辩证逻辑笑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辩证逻辑,是一种认识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哲学思维的一种逻辑方法。
辩证逻辑认为,世界是由矛盾相互作用而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内在矛盾和外部环境的矛盾相互作用而发展的。
辩证逻辑是唯物主义的一种哲学思维方法,对于认识世界、认识事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笑话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通过有趣的或幽默的方式来引起笑声。
结合辩证逻辑和笑话,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些既有趣又富有哲理的笑话。
下面就来分享一些关于辩证逻辑的笑话:1.某日,小明问老师:“老师,有的人说‘事实就是事实’,有的人说‘事实也许并非事实’,那到底哪种说法是对的呢?”老师微笑着回答:“小明,事实就是事实,但也许并非所有的事实都是事实。
”2.一天,小猴子问大猩猩:“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辩证逻辑来认识世界?”大猩猩摇摇头说:“其实,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接受世界的矛盾,而不是去解决矛盾。
”3.一只小鸭子和一只小鹅在湖边聊天。
小鸭子问小鹅:“为什么总有人在争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小鹅笑着说:“因为他们忘记了辩证逻辑告诉我们,鸡和蛋其实是相互依存的。
”4.一只小狐狸和一只小兔子在树林里玩耍。
小狐狸突然问小兔子:“你知道为什么有人说‘有些事物看似矛盾,但实际上是互补的’吗?”小兔子耸耸肩说:“因为他们理解了辩证逻辑的精髓,要看到事物的全貌,而不只是片面地看待事物。
”以上就是关于辩证逻辑的笑话,希望这些笑话能给大家带来欢乐的也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辩证逻辑这一哲学思维方法。
笑看世界,拥抱矛盾,用辩证的眼光去认识这个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第二篇示例:辩证逻辑笑话是一种有趣的文体,通过对事物的对比、辩证和逻辑推理,让人在笑声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下面就来分享一些有关辩证逻辑的笑话,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和启发。
1.有一次,两只蚂蚁在赛跑,一只速度飞快,一只移动缓慢。
当问及为什么速度慢时,蚂蚁回答:“我为了欣赏沿途风景,不像快的那只只看前方!”这段小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适度地追求速度,同时也要停下来欣赏美好的事物。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4单元 逻辑的力量 1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3)交叉关系 在概念A和概念B的关系上,如果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并且有的B是A, 有的B不是A,那么A和B这两个概念之间就是交叉关系。“青年工人”是“青 年人”和“工人”交叉的结果,“女教师”是“女人”和“教师”交叉的结果,“学生 党员”是“学生”和“党员”交叉的结果。 (4)反对关系 在同一个大概念下面的两个小概念,如果两个小概念的外延相互排斥,并 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大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小概念之间就是反对关 系。如“苹果”和“鸭梨”、“白菜”和“萝卜”、“正数”和“负数”。
(6)以偏概全 这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时出现的逻辑错误。例如: 我的舍友说她的哲学课很难,我的哲学课也很难,因此,所有的哲学课必定 都很难。 本例的依据仅为两个人的感受,是不足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7)循环论证 在一个论证中,如果论据的证明需要依赖前提,那么就犯了循环论证的错 误。例如,在证明“地球是圆的”这一论题时,用事实“我们站在高处看海中 的帆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见船杆后见船身”作为论据;而当说明这一现象 时,又以“地球是圆的”作为理由,这就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什么是概念的外延呢? 外延,简单地说就是概念管辖的范围。“苹果”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苹 果,“人”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人,但是不包括机器人。“太阳系的大行星”,外 延就不大了,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 星这八个对象。“火星的卫星”则只有福波斯(火卫一)和德莫斯(火卫二)这 两个对象,外延就更小。 一般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呈反变关系。就是说,内涵越大,外延就越小;内 涵越小,外延就越大。
为什么雨果如实回答,却还是被宪兵填错了职业呢?这是因为,在这个故 事中,宪兵对“以笔杆子谋生”这个概念的理解和雨果是完全不同的。在宪 兵眼中,“以笔杆子谋生”的就是那些贩笔商人,而雨果认为,像自己这样用 笔写文章的作家都可以称得上“以笔杆子谋生”。正是因为两人对同一个 概念的理解不同,所以造成了这样的误会。那么,什么是概念呢?概念有什 么特点?
语文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2019年新编)《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教案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教案一.教学目标1.语言的构建和运用:辨别日常语言表述中的逻辑错误。
2.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分析例子的基础上探究感悟,借助逻辑知识促进语文学习。
3.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体会逻辑无处不在的魅力,自觉遵守逻辑规律。
4.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清晰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避免逻辑错误。
二.教学重难点1.能准确辨别逻辑错误2.能清晰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避免逻辑错误。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提问法、教导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逻辑是什么语法是研究怎样把话说对的学问,修辞是研究怎样把话说好的学问,逻辑是研究说话时运用的思维方式、规律和方法的学问。
逻辑是思维的规律,与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习逻辑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在我们的语文生活中,逻辑是无处不在的。
下面,就让我们开启一段“逻辑之旅”,试着运用逻辑来发现谬误,进行推理、展开论证。
(二).【认识】逻辑思维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三).深入学习1.同一律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
同一律这一基本内容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是A。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的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如一。
1.1同一律常见的逻辑错误(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在同一思维中必须保持概念与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
①混淆概念混淆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由于认识不清楚或缺乏逻辑修养,无意之中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使用,从而造成概念混乱。
例子1:从前有个北方人到南方去,南方人请他吃笋。
北方人没有吃过觉得味道很鲜美,问:“这是什么?”南方人回答:“是笋;长起来就是竹子。
”北方人回到家里看见了竹席,忽然想到竹子既然是笋长起来的,竹席大概也能吃,就把竹席切碎了煮,煮来煮去不得熟。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的意思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的意思内行,指对某种事情或工作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
门道,做事的诀窍和方法。
外行,指对某种事情或工作不懂或没有经验的人。
整条意思是:内行人看事情看方法看本质。
这个词常与“外行看热闹”连用。
外行看热闹,是指外行人看事情只能看看外表,看看热闹。
这是一个具哲理性词语,用于说理比较有说服力。
在生活中各种魔术表演,耍猴表演等都是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独特的眼光才能掌握事情的内在规律性,我们就拿企业是否上市来阐述下:
上市的好处是可以完成资本短期积累,加速企业的迅猛发展,不上市的好处可以保留运营数据的秘密,可以长远的眼光做事情,做到股份的原始目的,规避金融大师的利益短期最大化的套线目的等等。
逻辑谬误外行看笑话,内行看门道
逻辑谬误:外行看笑话,内行看门道打它就是在打自己的父亲。
”这就是逻辑学中典型的笑话一一狗父论证。
看完以后是否觉得搞笑呢?大家笑过之后又是否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呢?英实,这是因逻辑谬误而引发的笑话。
逻辑学是一门对思维有指导意义的学科。
学会逻借思考和理性思考,将会让你思考问题时更具严谨性和思辨性。
没有逻辑概念的思考,结果往往事倍功半,一不留神,还可能会闹出笑话。
不难发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笑话都是由逻辑谬误造成的。
本章将从逻辑谬误说起,通过对逻借谬误的类型进行细分,并举例说明,让大家看清逻辑谬误的真而孔,从而不再掉进逻辑谬误的陷阱中。
1.1 一分钟读懂形式逻辑谬误在逻辑学中,任何推理、演绎、论证都是有形式规则可言的,而违背了形式规则的逻辑推理往往会造成逻辑谬误。
这种逻辑谬误被称为形式逻辑谬误。
形式逻辑谬误又可细分为三类。
1.1.1否定前件谬误:我不是女神,所以没人追否左前件谬误是一种由否泄前提推出否左结果的逻辑推理方式。
这种逻借谬误的错误之处在于,推理过程中所给出的前提条件是不正确的,因而推出的结果是谬误。
典型形式:''如果A,那么B:非A,故非B。
”在生活中有很多大龄单身女性,她们的同龄人已经纷纷结婚生子,她们却依然站在单身队伍里纹怨不动。
这让那些好事者不禁鑫蠢欲动了。
于是有很多“好心人”会前去关心并询问这些单身贵•族,而得到的回答中最多的莫过于“我不是女神,所以没人追”。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可以知道,每个人的审美标准并不相同,有人喜欢外表如女神的人, 也有人更愿意追求内在美,所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女神。
“我不是女神”这个前提条件就是一个谬误,那么推出来的结果自然是错误的。
由此看来,那么多的单身贵族深陷单身队伍而无法自拔,是因为她们的逻辑有问题。
那么,想要摆脱单身的朋友不妨来学习一下逻辑学吧!1.1.2肯左后件谬误:学霸爱看书,你爱看书,故你是学霸肯泄后件谬误是一种由肯定前提推出肯左结果的逻辑推理方式,会造成谬误,是因为所给岀的前提中的肯立结果存在谬误。
二十四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完整版)
二十四种常见的逻辑谬误第一条:稻草人你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
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
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
因为如果你可以负面的歪曲别人的观点,你就有可能从正面歪曲自己的观点。
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
”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 第二条:错误归因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
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
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
例子:小红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
小红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
------------------------------------------------------------------------------------------------------------------------------ 第三条:诉诸感情你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
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述可能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逻辑论述,那你就犯了诉诸感情的错误。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哲学道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哲学道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现象:有些人看热闹,只看表面现象,而另一些人却能深入了解事物的内在道理。
这个道理其实贯穿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仅在哲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外行看热闹”的现象。
外行看热闹,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
比如,有人看到别人在讨论某个话题,只是跟风加入,却没有深入思考这个话题的背景、原因和意义。
这种行为往往容易导致误解和偏见,因为没有深入了解,很容易被片面的信息所误导。
相比之下,内行看门道则是另一种境界。
内行者不仅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能深入了解事物的内在道理。
他们会通过探究、研究和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
内行者往往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深入的思考能力,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
哲学道理告诉我们,外行看热闹只能看到表面现象,无法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而内行看门道则能够从事物的内在道理出发,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道理来引导自己的思考和行为。
举个例子,假如我们遇到了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我们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一下,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陷入困惑。
但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的根源和内在逻辑,或许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就是内行看门道的力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个道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不要只停留在表面现象,要多思考、多探究,从事物的内在道理出发,去理解事物的本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做出更加理性和明智的决策。
总的来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哲学道理告诉我们,要善于从事物的内在道理出发,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成为内行者,而不是外行者。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哲学观点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哲学观点嘿,伙计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这个哲学观点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立场会影响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和感受。
那么,这个观点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咱们得明确什么是内行,什么是外行。
内行就是那些在某个领域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如说程序员、医生、律师等等。
而外行呢,就是那些对某个领域不太了解,只是听说过一些皮毛的人。
这就像是咱们平时看电影一样,有的人是电影迷,他们对电影的各个方面都了如指掌,可以品头论足;而有的人只是偶尔看看电影,对剧情、演员、导演等等都不太关心,只图个娱乐放松。
那么,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个观点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这个观点最早来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
故事讲的是,有一天,一个人来到一个寺庙里参观。
他对寺庙里的一切都非常好奇,问寺庙里的和尚各种问题。
和尚回答了他所有的问题,但他还是觉得有很多地方不明白。
他问和尚:“我听说你们寺庙里有一个非常神秘的宝物,你知道它在哪里吗?”和尚笑了笑说:“我不知道。
”这个人又问:“那你知道这个宝物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吗?”和尚仍然笑着说:“我不知道。
”这个人很失望地说:“那你为什么会在这里呆着呢?”和尚回答:“因为我是个和尚啊,我每天做的事情就是修行、念经、打扫卫生等等。
我并不知道那个宝物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但是,我知道有人会来看我们,他们可能会觉得这里很神秘、很有趣,所以我就在这里陪着他们聊天、解闷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立场会影响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和感受。
对于内行人来说,他们可能已经看透了事物的本质,所以对他们来说,很多东西都是“门道”;而对于外行人来说,他们可能还不太了解事物的内涵,所以对他们来说,很多东西都是“热闹”。
当然啦,这个观点并不是说内行人就一定比外行人高明多少,或者说外行人就一定比内行人愚蠢。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谬误:外行看笑话,内行看门道打它就是在打自己的父亲。
”这就是逻辑学中典型的笑话——狗父论证。
看完以后是否觉得搞笑呢?大家笑过之后又是否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呢?其实,这是因逻辑谬误而引发的笑话。
逻辑学是一门对思维有指导意义的学科。
学会逻辑思考和理性思考,将会让你思考问题时更具严谨性和思辨性。
没有逻辑概念的思考,结果往往事倍功半,一不留神,还可能会闹出笑话。
不难发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笑话都是由逻辑谬误造成的。
本章将从逻辑谬误说起,通过对逻辑谬误的类型进行细分,并举例说明,让大家看清逻辑谬误的真面孔,从而不再掉进逻辑谬误的陷阱中。
1.1 一分钟读懂形式逻辑谬误在逻辑学中,任何推理、演绎、论证都是有形式规则可言的,而违背了形式规则的逻辑推理往往会造成逻辑谬误。
这种逻辑谬误被称为形式逻辑谬误。
形式逻辑谬误又可细分为三类。
1.1.1 否定前件谬误:我不是女神,所以没人追否定前件谬误是一种由否定前提推出否定结果的逻辑推理方式。
这种逻辑谬误的错误之处在于,推理过程中所给出的前提条件是不正确的,因而推出的结果是谬误。
典型形式:“如果A,那么B;非A,故非B。
”在生活中有很多大龄单身女性,她们的同龄人已经纷纷结婚生子,她们却依然站在单身队伍里纹丝不动。
这让那些好事者不禁蠢蠢欲动了。
于是有很多“好心人”会前去关心并询问这些单身贵族,而得到的回答中最多的莫过于“我不是女神,所以没人追”。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可以知道,每个人的审美标准并不相同,有人喜欢外表如女神的人,也有人更愿意追求内在美,所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女神。
“我不是女神”这个前提条件就是一个谬误,那么推出来的结果自然是错误的。
由此看来,那么多的单身贵族深陷单身队伍而无法自拔,是因为她们的逻辑有问题。
那么,想要摆脱单身的朋友不妨来学习一下逻辑学吧!1.1.2 肯定后件谬误:学霸爱看书,你爱看书,故你是学霸肯定后件谬误是一种由肯定前提推出肯定结果的逻辑推理方式,会造成谬误,是因为所给出的前提中的肯定结果存在谬误。
典型形式:“如果A,那么B;B,故A。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总是几人欢喜几人愁。
作为“国民闺女”的关晓彤,无疑是为数不多的欢喜人中的一个。
身为一名艺考生,关晓彤仍然考出了552分的好成绩。
这不禁让网友大赞她为学霸。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学霸呢?有人说,学霸爱看书,如果你爱看书,那么你就是学霸。
乍一看这个逻辑推理,觉得没什么问题,甚至会给人一种很符合逻辑的错觉。
然而,根据常识可以知道,学霸不一定都非常爱看书。
有些人每天玩游戏玩得昏天暗地,但学习依然超级好。
你能说他不是学霸吗?答案肯定是不能。
但他爱看书吗?在这个推理过程中,所给出的大前提中的结果与前提本就不构成严谨的逻辑关系,那么,根据这个大前提推出来的结果就具有谬误性。
1.1.3 假两难推理:要么人类是上帝创造的,要么人类是猴子变的顾名思义,假两难推理就是指,所给出的两个选择看似是两个难以抉择的选择,实则是犯了逻辑谬误。
典型形式:“A或B;非A,故B。
”王大爷气呼呼地回到家中,王大妈见到此种情景非常不解,明明刚才吃完饭的时候兴致非常高昂,出门的时候还哼着小调,怎么才半个小时的工夫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于是,王大妈泡了一杯茶给王大爷拿了过来,并询问王大爷生气的原因。
原来,王大爷吃完饭还是像往常一样,叫上了隔壁的李大爷一起去散步。
最近王大爷接触了基督教,并迷上了《圣经》。
他在《圣经》里看到这样一个观点:“人类是上帝创造的。
”王大爷对这个观点深信不疑,在散步的时候王大爷就开始向李大爷“科普”了。
谁知道李大爷并不是基督教的信徒,他对这个观点并不认同。
李大爷坚持说:“人类是从猴子变来的。
”于是,两人对这个问题争执不休,都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
两人谁也不肯让步,最终争得不欢而散。
要是王大爷懂得逻辑学知识,就不至于因为这件事情跟挚友李大爷生气了。
显然,王大爷和李大爷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人类要么是上帝创造的,要么是从猴子变来的”。
其实,从逻辑学上来看,这根本就是一个逻辑谬误,属于假两难推理。
因为人类除了是由上帝创造的,或者猴子变的以外,还存在其他的可能。
如果王大爷知道了这一逻辑学原理,那么在与李大爷的争论过程中,他就能分分钟取得最终的胜利了。
由此看来,逻辑学于生活还是大有裨益的。
这三种形式逻辑谬误常常被诡辩者运用。
当我们面对诡辩者说出的难以辩解的语言时,我们可以根据以上逻辑谬误的知识对其进行识别,从而让诡辩者无言可辩。
1.2 一分钟读懂非形式逻辑谬误上一节中讲到了形式逻辑谬误,而与形式逻辑谬误相对的就是非形式逻辑谬误。
这种逻辑谬误实质上就是前提错误而导致的谬误。
在逻辑推理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个前提条件存在,而后对其进行推理、演绎、论证。
试想,如果前提条件已经错误了,那么依据这个前提条件得出的结果能正确吗?非形式逻辑谬误也细分为以下几类。
1.2.1 诉诸无知:因为没见过黑天鹅,所以世上没有黑天鹅所谓诉诸无知,简单理解就是造成逻辑谬误的原因在于无知;具体来说就是,推理过程中的前提条件是无知的、错误的,而由这个无知的、错误的前提又推导出了一个错误结论,整个推理过程是在做一件无用功,给人一种无知的感觉。
一天,有两个自称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年轻人坐在一起聊天。
甲说:“国外的天真蓝,云也比国内的白,还是国外好!”乙说:“是呀,我现在无比怀念在国外的生活。
听说国外还有黑天鹅呢!”甲说:“是吗?我在国外都没见过,在国内肯定也见不到了,那么黑天鹅应该是不存在的。
”看完这两个留学生的对话,估计大家都会回之以白眼吧!不过,唾弃这种崇洋媚外的人不是我们的重点。
留学生关于世上没有黑天鹅的推理才是大家需要关注的焦点。
其实类似的推理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
大家在看到这种逻辑推理的时候,会觉得推理者无知、可笑,然而,当换一个场景或换一件事情时,往往自己也会陷入这种逻辑谬误中还浑然不知。
1.2.2 循环论证:“你是你”“循环”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见怪不怪了。
然而,在逻辑学中,它又来凑热闹了。
它不来还好,因为来了会给逻辑学又增添了一个逻辑谬误。
在循环论证的推理过程中,前提和结论都是一种假设,而不是事实。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用假设去证明假设的逻辑推理,它造成逻辑谬误之处就在于假设本身就是错误的。
典型形式:“如果P那么Q,如果Q那么R,如果R那么P,假设P,故P。
”李林是一家企业的员工。
因为气温骤降,所以他生病了。
于是他让朋友帮忙去公司请假,结果公司负责人让李林的朋友证明自己是李林的朋友,这让李林的朋友气愤不已。
这后来成了一个笑话在公司中流传开来,也反映了一些公司的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个推理中,本就包含了一种假设:“假设你是你”,而后又让人来证明这个假设是真实的。
其实,这是一道无解题。
如果硬要让人来证明这道题的正确性,那么纯属刁难。
这种逻辑谬误也常被诡辩者采用。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人说了一大堆话,最后得出了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与前面所说的话的关系几乎为零。
这就是诡辩者常常采用的手段——迂回法,即通过绕一个大圈子,使得结果看起来似乎毫无破绽,实则没有脱离谬论的怪圈。
1.2.3 滑坡谬误:拔除一棵树,地球就要毁灭了所谓推理,就是指通过前提条件去推导出一个结果。
有时候我们的前提条件只是一个“可能性”事件,而在推导的过程中,我们却把它当成一个“必然性”事件;或者在推导的过程中人为地将相关因素的作用放大化,这样推导出来的结果也就成了逻辑谬误,这就是所谓的滑坡谬误。
《光头强》这部动画片是许多小孩子每天必看的节目之一。
这部以熊大、熊二智斗偷伐工光头强为主题的动画片不仅博得了小孩子的欢心,而且让一些标称是坚定的生态环境保护者拍手称赞。
在他们看来,拔除一棵树,地球就要毁灭了。
这个观点毫无疑问就是一个滑坡谬误。
虽然砍伐树木会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但地球毕竟没有那么脆弱。
造成这种谬误的原因在于,放大了拔除一棵树这个因素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
的确,拔除树木会破坏地球生态系统,但拔除一棵树不会、也不可能造成地球毁灭的结果。
这是将拔除一棵树的负面影响无限放大了,从而导致了这个观点的产生。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难见到各种“上纲上线”的人,其实他们大部分都使用了这种滑坡谬误。
而诡辩者在利用这种谬误的时候,常见的手段是:使用很长的一串连在一起的推理。
在他们的推理中,会将很多只是概率性(有时候这个概率几乎可以忽略)的事件,说成是必然性的事件,最终“推理”出几乎毫不相干的结果。
1.2.4 以偏概全:你挂科了,所以你们全班都挂科了以偏概全这种谬误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这种谬误的错误所在就是,所给出的前提只是个体具有的某种性质,推理者却把它扩大类推,最终得出该个体所在的群体的普遍性质。
虽然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犯了这个逻辑谬误,但是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
当我们发现别人犯了这个错误时,或许会觉得可笑,会觉得自己肯定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可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没有深入地学习逻辑学,逻辑思辨能力不够。
一位兢兢业业、坚守三尺讲台三十载的老师病倒了。
尽管他放心不下他的学生、他的工作,但是身体的不给力让他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这位老师住院没几天,学校就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
考试结束后,班长代表全班同学去看望住院的老师。
老师见到班长后,迫不及待地询问班级情况以及考试情况。
班长刚说了自己这次发挥失常,没考好,老师就晕过去了。
老师被抢救过来后说:“你作为班长都没考好,那么整个班肯定都没考好,我能不着急吗?”大家看完这个例子后,是不是都被这位老师的敬业精神打动了?这位老师的确敬业,但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让人着急。
可能很多人挂科的时候还真是这样想的:要是全班人都挂科了,那我就不会孤单了。
可实际情况是:班长只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无法代表整个班集体。
显然,由“班长挂科”推导出“全班挂科”是一种诡辩,是在以偏概全。
1.2.5 区群谬误:迪拜人普遍很富有,故每一个迪拜人都很富有区群谬误刚好与上文中提到的以偏概全相反,这种谬误也被称为“以全概偏”。
该谬误的错误所在是忽略了个体的特殊性,将群体的性质简单认为就是该群体中每个个体的性质。
简单地说,就是将个体与群体混为一谈。
这种谬误常常出现在分析统计资料当中。
什么王思聪,什么亚洲首富,这些人在迪拜人面前简直不值得一提,因为迪拜的富裕程度已经世界闻名了。
传说中的黄金铺地在迪拜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曾经有网友说,在迪拜,警察开的警车都是兰博基尼,叫花子月入百万元以上。
于是有人这样推理:迪拜人普遍很富有,故每一个迪拜人都很富有。
迪拜人看到这个推理后,肯定想对推理者说:“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实际情况是,迪拜富得流油没错,但富有的毕竟是少数人,还有一部分迪拜人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