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第三次月考语文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文心雕龙·史传》曰:“辞宗丘明,直归南董。

”所谓“直归南董”是指记事要像南史氏董狐那样秉笔直书;而“辞宗丘明”,指文辞记录方面要学习左丘明。

刘知几盛赞左氏的语言具有“典而美”“博而奥”的特点。

这种语言特点趋向于诗化,即在《左传》文本中大量引《诗》、赋《诗》和运用歌谣韵语使叙事具有诗情,运用整齐而富有节奏感的段落和引发想象联想的字句营造出诗境。

这种既包括诗歌、韵语,又富含诗情的书写方式应被称为“诗笔”。

历史的记录不应仅仅是直白的表露,也有想象的朦胧、诗意的表达,因此“诗笔”的运用也应当是中国古典叙事的经典笔法。

《左传》记事,无论是议论时事、臧否人物,还是劝谏讽喻、析理辨言,抑或是出使专对、会盟宴好,都大量用《诗》。

聘问赋《诗》,始于鲁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重耳寄居秦国,秦穆公宴请他时,“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

杯酒之间,诗味溢散,晋文公的谨小慎微与壮志雄心、秦穆公的慷慨豪壮与英雄相惜,皆藏于所赋之诗中。

与“赋《诗》”相比,《左传》中的“引《诗》”行为更为频繁,无论是臧否人物、扬抢风雅,还是讽刺劝谏、解释说明,大量的“引《诗》”行为都彰显了《左传》对“诗笔”的运用。

“引《诗》”论事评人多在事件的结尾,一般借“君子”“孔子”或时贤之言来表达。

如鲁昭公五年:“《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孔子引《大雅·抑》表扬叔孙昭子有正直的德行。

除了运用大量《诗经》作品及逸诗外,《左传》中的“诗笔”还记录了相当数量的歌谣谚词一类的韵语,这些韵语文体未经润色,或文风古朴,或别有风趣。

《左传》中另有讴、歌、谣、谚、卜等丰富的韵语材料散落在春秋时期的各个角落,这些韵语可歌可诵,妙绝道理,引譬连类,韵味悠长,是《左传》“诗笔”很好的补充。

海登·怀特说:“只要史学家继续使用基于日常经验的言说和写作,他们对于过去现象的表现以及对这些表现所做的思考就仍然会是‘文学性的’,即‘诗性的’和‘修辞性的’,其方式完全不同于任何公认的明显是‘科学的’话语。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第 I 卷(52 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8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寥(liǎo)廓峥(zhēng)嵘瑰(guī)丽青荇(xíng)B.隽(jùn)秀榆荫(yīn)浮躁(zào)眺(tiào)望C.怅(zhàng)寥廓漫溯(shū)倩(qiàn)影百舸(kě)D.竹篙(gāo)笙(shēng)箫峭楞(lèng)楞妖童媛(yuán)女2、下列各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B.残曛烛天,暮空照水,站在秀丽的黄昏下。

C.万类霜天竟自由。

D.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ft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怅寥廓(宇宙的广阔)百舸(大船)艳影(红艳的)B.岁月稠(多)挥斥(斥责)眷属(夫妻)C.漫江(到处都有)青荇(水草)斑斓(水纹)D.浪遏飞舟(阻止)漫溯(逆流而上)瞬息(极短的时间)4、下列各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B.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C.给每一条河∕每一座ft∕取一个温暖的名字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5.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是满月,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不能朗照;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A.虽然却因而但 B. 虽然却所以但C.因为也所以然而 D. 因为也所以然而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当今改革大潮中,有些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B.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座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C.外出旅游,异地的风物固然让人迷醉,可是在商场购物时遇到的导购的劝说,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作文(12篇)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作文(12篇)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作文(12篇)高一第三次月考反思作文1这是我考得最差的一次考试,是高一上学期的第三次月考。

再次,我深深的反思一下,希望以此警示自己。

语文——基础知识不好,回家没有认真复习背诵,古诗词默写部分错了几个字。

《朝花夕拾》的相关资料课后没有看,没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文记叙文写得有点跑题,没有抓住其核心内容,没有真情实感和有些语句不通顺势被扣分的主要原因。

对此我对以后学习提出改正,上课要仔细听老师讲课,多复习、背诵等,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多练笔,多读书,多参加有益的活动,扩大知识面,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数学——这次考试我最后悔的一件事是倒数第二题,我在抄写时把符号写反了,本来会做的题,为此扣了7分。

还有就是X2—kxy+9y2的那道题,由于我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所以只答了一个6,答案是±6。

在以后的考试中,我要细心看题,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和思考一个问题,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并且也要认真仔细的完成老师不值得午练作业。

英语——在这次考试中,完形填空、改句子和翻译句子方面扣分很多。

在试卷中有些单词不认识,有些语法不知道。

对此,我要上课认真听讲,多读英语的小短文,扩大知识面,牢记老师讲过和学过的知识,争取下次取得一个好成绩。

历史——这次总体来说还是有进步,就是最后的一个大题扣分严重。

写出从19以来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一看问变化,我的脑子就空了,完全找不到答案。

回顾中国的近代变化过程,从中感悟是什么?我也完全忘了这道题的标准答案,所以就写出了我自己感悟。

无耐,两道题扣掉了5分。

另外丢失的几分,就是我基础知识没有背好,选择题扣掉了。

以后我要加倍学习,记住每一道题的标准答案,学得更好!生物——这是我有史以来考的最高分,以前都在82、81分上徘徊。

这次考试的主要原因在于平时做的题目太少,有些题换个方式问就不会了,有些题还是基础知识没有记牢。

为了再次提高成绩,我买了一本习题开始做练习,认真背诵课本上的内容,我相信有了这次的提高,就一定会有下一次的。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②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③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④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⑤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⑥1. 对语段中标明②④的周朴园的两次问话反映的心理活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她肯定是来找她的女儿四凤的。

B. 她也许是无意找来的,但必须早点打发她离开。

C. 她此来必有目的,一定是来敲诈我的。

D. 我得先把她镇住,取得主动权。

2. 选出对标明③⑤的两句话的表达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A. 她认为三十年来受的苦是命中注定的,同时也说明了她对不公平的世道的愤怒和不满。

B. 这表现了她的宿命论思想和性格的软弱无能,只能以责怪自己来解释自己所受的苦。

C. 这是她从根本上对不公平世道的坚决斗争。

D. 说明她不能理解三十年来受的苦到底是谁造成的,只好认为是命运安排的。

3. 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之前,处处表现出不忘旧情,而一旦认出,态度陡变。

对这种陡变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 周朴园对鲁侍萍从来就没有一点真情,他保留旧家具之类的表现,全是一种伪装。

侍萍到来后,他的本质才完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B. 周朴园和鲁侍萍曾有一段旧情,因此他对侍萍有一点怀念,对自己年轻时所做的伤天害理的事,也有过内疚。

但这种怀念和内疚都是以侍萍已死为前提的。

侍萍一出现,他意识到将危及自己的名誉地位,态度便突然变化,这充分表现出了他的自私、虚伪、凶狠,也表现了他性格复杂的一面。

C. 周朴园和鲁侍萍曾有过一段旧情,但侍萍出现后,他发现她再也没有年轻时那么漂亮和可爱,况且今天相认会危及自己的名誉和地位。

【高一下】河北省沧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河北省沧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河北省沧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3月月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第一至第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莎士比亚塑造的哈姆雷特只有一个,为什么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由于这句话已成为文学研究者的一个共识和社会大众的常识,学者们对其内在逻辑似乎没有从理论的视角予以探讨的兴趣。

因此,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不够导致了忽视该问题对文本阅读、诠释学和文论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

尽管现代文学思想层出不穷、百家齐放,但它们的中心问题之一就是文学的开放性问题:即文本究竟是一个和谐统一的封闭空间,只允许细致入微和自圆其说的阐释;抑或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有着不同的观点、声音、态度、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兼容并包各种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解释?本文旨在沿着已有的探索路径向前推进,反思文学开放性的内在逻辑和机制,试图从理论上回答为何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问题。

尽管不少诗学理论涉及文学的开放性,但对于“开放性”与“文本性”的关系并没有理清,这两个概念至今仍然模糊不清,没有被清晰地定义和解释,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关系在讨论文本如何产生意义的过程中被遮蔽或忽略了。

在笔者看来,开放性和文本性虽然紧密相关,却不尽相同:开放性是一种空间隐喻,与封闭性相对;意义则是指语言代码所传达的信息或通过语言代码所表达的信息。

如果我们把开放性比作一个文本所产生的想象空间,那么文本性则像是该空间内部的物质因素。

最新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

最新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
“只有当大潮退去,你才能知道谁在裸泳。”在国内互联网行业屡被评价为“虚火正盛”的今天,被动等待显然不够。一些互联网公司联合成立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致力于发现和甄别虚假流量及其作弊模式。除却引入足够的技术支持,企业应该在保证自身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主动共享后台数据,打通“数据孤岛”,让政府、公众以及第三方监测机构能够合理有序地采集、存储、分析和使用数据,令各方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此外,行业内也亟待建立起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指标,这不仅能有效挤压数据造假者浑水摸鱼的空间,也有助于提高公众辨别数据造假的意识和能力。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论断并非针对当今。
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题的作用分析。文章标题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答题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北大荒的雪”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我”和北大荒人活动和生存的自然环境及感人故事,和雪有关系。“北大荒的雪”,
B. 衡量品质优劣、透露市场反馈、反映用户认可的数字是基于个体选择累计得出的。
C. 数据造假使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也让数据失去了应有的标尺作用。
D. 互联网企业经营惨淡是造成流量无效和富有欺骗性的“数据泡沫”破灭的原因。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原卷版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原卷版
传播形态好,传统文化不会曲高和寡
记者;有网友给节目留言:“东坡饮酒、秦观夜话;稼轩论剑、清照煮茶。高冷的文化节目让电视节目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曾经以为,诗词已远离,没想到,它一直与我们相伴。
康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如果你在3000平方米的演播现场,会感到更震撼。节目第二季与第一季相比,加入了《诗经》、毛泽东诗词等内容,设置了“飞花令”这一环节,使比赛更激烈,更具观赏性。《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我们看到古典诗词非但没有在历史的演进中湮没,反而拥有更多潜在拥趸。中国古典诗词始终扮演着记录历史、记录情感的重要角色,我们曾一度忽略它,但它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读诗、品诗帮助我们这些忙碌的当代人寻找穿越古代经典的准确定位,在上下几千年的传统坐标中,找到属于每个人的精神归宿。
忽然,她发现老伯微闭的眼睛似乎慢慢睁开了一些看着她,专注又有些焦急地看着她,目光中有激情,有赞美,有鼓励,有安慰,还有无尽的留恋和莫名的忧虑……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多处运用了心理描写,在晴到医院的路上作者对她进行了丰富细腻的心理刻画,这与下文老伯去世后她的心情形成对比。
《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重新看到了文字之美、音律之美、意境之美。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具有无可限量的审美潜力,你有多少情感要表达,有多少思想要表现,我们的语言文字就有多少美学潜质供你发掘,这就是经典历千年而不衰的原因。
蒙曼;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需要被激活 Nhomakorabea有了去年节目的预热,今年的火爆,我觉得理所应当。诗心不死,诗情犹在。“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明丽的色彩,顿挫的节奏,温暖的情怀,这就是诗词的美。当我们享受着美,享受着来自《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的浸润的时候,我们才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走近诗词,与一个个诗人对话,在诗词意境中感受着辞藻之美,心境之美,唤醒心底最温暖的记忆,应当成为现代人可以亲近的生活方式。

高一第三次月考试卷语文

高一第三次月考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调和(tiáo hé)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B. 炽热(chì rè)颠簸(diān bǒ)C. 狂风暴雨(kuáng fēng bào yǔ)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D. 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沧海一粟(cāng hǎi yī s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学校决定举办一次读书活动。

B. 这次考试,我因为复习充分,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C.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D.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3. 下列诗句中,意境最为深远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 下列成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胸有成竹:形容做事有把握。

B.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C.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困难时给予帮助。

D. 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有趣,我一口气读完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很热心帮助别人。

”C. “我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

”D. “这个星期天,我打算去公园、商场、书店逛逛。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甲】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艺术,尤其是唐宋时期,以其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著称于世。

唐代艺术以宏伟壮丽、气魄雄浑为特点。

河北省邢台市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

河北省邢台市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

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第三次月考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六至八单元第15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一部杰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并且形成一门学问:“红学”。

《红楼梦》研究源远流长,虽然在历史上可以划分出几个时期,出现过几个高潮,但是红学一直没有间断,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历史特色。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红学研究的主流依然是自胡适以来的考证派,以红学大师周汝昌、冯其庸为代表,以专家、教授、学者为骨干,几乎囊裹了红学研究的全部精英,翻开这一时期的《红楼梦学刊》,基本是他们的文章,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持反对意见的如戴不凡、欧阳建先生,虽然在观点上不一样,但其论证方式也是考证派一路,考证派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曹雪芹的家事,《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红楼梦》版本、作者,脂砚斋批语以及《红楼梦》诗词、典故、医药、典章等细节的考证。

其次是文本研究派,以台湾的余英时,香港的梅节,大陆的李希凡等为代表,近年来许多教授研究生也都加入了这个行列,文本研究包括《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人物、诗词、文学比较、文化背景等。

在这一方面也有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与在几次红学研究会上大家的呼吁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就是异军突起的索隐派,真正使红学再次出现高潮的正是索隐派的再次崛起,首先是霍国玲姐弟的《红楼解梦》,据说是找到了《红楼梦》的真谛。

其次是土默热先生的《红楼梦》作者“洪升”说,现在是无论网络还是出版界,都很热。

最新高一年级(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最新高一年级(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第 I 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撒手人寰.(huán)湮.(yān)没惊诧.(chà) 栅栏(zhà) 畏葸.(xǐ)不前B.不落窠.(kē)臼朱拓.(tà)炽.(zhì)热攒.(zǎn)钱如火如荼.(tú)C.物阜.(fù)民丰湍.(tuān)急省.(xǐng)识桎梏.(kù) 恪.(gè)守不渝D.煊.(xuān)赫一时榫.(sǔn)头鄙.(bì)视似.(sì)的惴.(zhuì)惴不安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跚跚来迟五彩斑斓流言诽语垂涎三尺B.气势磅礴事必躬亲拾人牙慧广袤无垠C.按步就班揭杆为旗浮想连篇刨根究底D.络绎不绝纷至踏来闲情逸致少不更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②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的领域。

③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几乎。

④所有这些恒星,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

A.取决于争议比比皆是对于B.决定了异议俯拾即是关于C.取决于异议比比皆是对于D.决定了争议俯拾即是关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开动脑筋则领悟世界。

B.小立不小心打碎花瓶后,坐在椅子上如惊弓之鸟....,怕妈妈回家后责骂。

C.有些双星紧靠在一起,星体物质在他们之间川流不息....,多数双星都象木星与太阳一样分离开来。

D.官兵们踊跃捐款,积极向玉树地震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体现出部队和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 6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 6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三中2021~2021下学期高一月考〔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民族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它诞生于传统中国农业宗法文化土壤之中,具有适应自然时序、协调家族活动的性质。

但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传统节日毕竟脱离了它赖以发生的农业社会土壤,在新的政治社会格局之下,它历史地位的下降与蜕变是必然的结果。

因此,我们对传统节日在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生存挑战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以使我们在背靠传统、面向将来中能脚踏实地建立我们的节日。

②民族传统节日风俗因为近百年的人为阻断,节日风俗本身损毁严重。

在“革命〞的旗帜下,人们对传统节日有意漠视,对传统节俗进展制止、改造、抛弃,导致传统节日的空洞化、表层化。

由于记忆的缺失,人们有意无意地抛弃了许多传统节俗,使传统节日失去了其丰富的象征与内涵。

传统节日风俗元素的失落,直接造成节日文化传承的困难。

在当代传统节日复兴过程中,恢复有价值的传统节俗刻不容缓。

比方春节的社火表演、狮舞龙舞、年画等,都是衬托年节气氛的重要元素。

③民族传统节日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民族传统节日植根于农业社会土壤中,它是农业社会的生活节奏与农业时代伦理文化的产物,传统节日重视协调天人关系与家庭关系。

在工业文明与信息化的时代,传统节日已经不是人们生活严密依赖的时间是坐标,人们对传统节日更多的是文化欣赏与精神留恋,享受传统节日是对生活的丰富而不是必需。

④同时,新型社会政治节日、外来节日也在不断地分散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注意力。

因此,在全球化的语境及多样化的文化选择面前,传统节日要想生存开展并影响民族的将来,就必须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主动变革创新,必须对节日内涵与节俗形式进展合理的文化重组与再造,以获取新的生命力量。

在继承传统的根底上,竖立新的节俗标志象征,是民族节日存续的关键。

⑤传统节日的公假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小题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

宣和六年举进士。

授湖州司士曹事,俄除太学博士。

建炎初,乘舆南渡。

调抚州宜黄县丞。

时四境傲扰,溃卒相挺为变,令大恐,不知所为,执羔谕以祸福,皆敛手听命。

执首谋者斩以徇。

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擢权礼部侍郎,充贺金生辰使。

往岁奉使官得自辟其属,赏典既厚,愿行者多纳金以请,执羔始拒绝之。

知贡举。

旧例,进士试礼部下,历十八年得免举。

秦桧既以科第私其子,士论喧哗,为减三年以悦众。

执羔言祖宗法不可乱,繇此忤桧,御史劾罢之。

起知眉州,改夔州,兼夔路安抚使。

夔部地接蛮獠,易以生事。

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帅请遣兵致讨,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召还,复为礼部侍郎。

孝宗患人才难知,执羔曰:今一介干进,亦蒙赐召,口舌相高,殆成风俗,岂可使之得志哉!上曰:卿言是也。

一日侍经筵,自言学《易》知数,臣事陛下之日短,已乃垂涕,上恻然。

即拜本部尚书,固辞,不许。

告老,上谕曰:祖宗时,近臣有年逾八十尚留者,卿之齿未也。

命却其章。

复申前请。

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

时闽、粤、江西岁饥盗起,执羔陛辞以为言,诏遣太府丞马希言使诸路振救之。

卒,年七十七。

执羔有雅度,立朝无朋比。

治郡廉恕,有循吏风。

手不释卷,尤通于《易》。

(选自《宋史周执羔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执羔谓日/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B.执羔谓日/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C.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D.执羔谓日/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第三次高一语文下月考试卷

第三次高一语文下月考试卷

第三次高一语文下月考试卷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三次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吟诵陈向春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xxx 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

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

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

古调绝响,无从谈起。

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

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xxx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

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

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

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

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

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

一个现代人,要想达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注】经典。

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

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

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

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

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

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心性”而生。

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例如,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中国的诗是抒情的,中国的画是写意的,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

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

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

中国人饮茶叫“品茗”,而西方人却是“喝茶”。

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

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

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

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 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

就世界文化而言,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物性”、“神性”和“人性”。

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非常发达,而物质文化的手段——科技,也相应的可以非常发达。

西方设计的许多制度特征也是“物性”的,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因素。

西方所说的“自由”是指人身及其行为的自由,而中国人的自由更多是“心性”的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州市南康区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卷命题:第Ⅰ卷蓝芳丽第Ⅱ卷朱静审题:蔡淑贞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

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

如北宋画家王晋卿的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宁静幽寒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文嘉自题《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

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

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

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

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

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

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C.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D.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于宇宙的独特理解。

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B.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C.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D.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B.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C.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䵍①,居秦,其子杀人,秦惠文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

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

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为王伯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腹䵍tūn:人名,墨家学派中有重大成就的人物,故称“巨子”;后文解狐、午均为人名;南阳:地名,尉:官名。

②庖人:厨师③“伯”通“霸”,王霸之业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日月无私烛也烛:照耀B.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间:间隔、空隙C.不与其子而授舜授:授位D.忍所私以行大义忍:对......狠心5.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B.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

C.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

D.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说上古时代由尧把帝位禅让给舜,所谓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禅让将权力让给异姓,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

B、此故事讲述的是“任人唯贤(成语出自《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意思是任用才德兼备的人,而不管他跟自己的关系是否密切;与此有关的典故还有战国时期齐桓公不为一箭之仇而重用管仲为相的故事。

C、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荀子。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其学说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重视文化传承(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

D、《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十二纪、八览、六论,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5分)(2)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4分)(二)古诗鉴赏(10分)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5分)(三)名句默写(8分)10.补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空1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念奴娇·赤壁怀古》(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4)《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向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小题(25分)饶宗颐的书写情怀方孝坤有人把饶宗颐比作一座山、一片海、一座孤独的海岛。

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香港特首曾荫权说:国学大师饶宗颐以旷世之才,文通六国,学富五车,堪为一代鸿儒。

文化部前副部长郑欣淼说:饶公继承了我们传统文化最精致典雅的一部分。

他研究之广、学问之深,古今一人而已。

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说: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饶氏家族是近代潮州首富,书香门第,少年饶宗颐就是在自家的藏书楼“天啸楼”中打下了学问的根基,同时也打下了书画的坚实基础。

他幼年即从唐人欧阳询及颜真卿之楷书及宋人行草入手。

现在其潮洲故居壁上,仍存有他13岁时以欧体楷书所写对联,笔力刚健,不似幼年人之作。

他的梨俱室还藏有他20多岁所书的扇面,也是典型欧体行书,他的早年学书经历似乎跟常人无异,但表现出的天赋则大异常人。

饶宗颐对前人书画艺术有极高观察力及转化能力。

他的书法能够神追古人又极具个性。

他曾对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北碑,及唐欧阳询化度寺碑,深入研习其笔法,之后他广阅众碑之余,偶然涉笔写其他北碑与唐碑,皆能写得形神俱似而又匠心独运。

他写金冬心漆书,参入了爨宝子,汉简隶体写得比金冬心还要灵动,他的隶书,扎根汉碑而广参汉镜铭、砖文、木简,同时吸收了清代隶书的意趣,既沉雄刚健,又生动有趣。

行草方面,师法古人,自上而下,博精约取。

篆书则广泛吸收古文字修养,独具特色。

在工具的选择上,饶宗颐善用茅龙笔,且扩展其功能。

亦书亦画,各体皆能,其成就远远超越茅龙笔书法的创始人理学大家陈白沙先生。

饶宗颐的书法得益于他在书画上的博、厚、通。

在学习古人上,饶宗颐博学诸家,转益多师,楷书除上述诸家外,更取法瘗鹤铭、张猛龙碑、爨宝子碑及龙门造像。

章草取法简而参以急就章。

行草好唐怀素与宋黄山谷、米南宫。

隶书取径张迁碑、石门颂及开通褒斜石刻,而参入清人意趣,篆书于天发神谶碑,浸淫至深。

正是在广博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中,其书写技巧得到锤炼和升华,其书法视野得到开拓,其书法学养得以丰厚。

其学书过程不仅遍临经典,而且结合自己的学术实践和思考对传统书法及其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且留下了精辟的理论,为后人提供了更多的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