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2、3及其应用练习

合集下载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教师版)知识点+典型例题+详细答案(吐血推荐)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教师版)知识点+典型例题+详细答案(吐血推荐)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学习目标】1、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性质进行有关计算;2、通过典型实例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能运用图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要点梳理】要点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 相似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则由比例性质可得:4.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则分别作出与的高和,则21122=1122ABC A B C BC AD k B C k A D S k S B C A D B C A D '''''''⋅⋅⋅⋅=='''''''''⋅⋅△△要点诠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通过比例线段的性质推证出来的. 要点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1.测量高度测量不能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通常使用“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的比例相等”的原理解决.要点诠释:测量旗杆的高度的几种方法:平面镜测量法 影子测量法 手臂测量法 标杆测量法2.测量距离测量不能直接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常构造如下两种相似三角形求解。

1.如甲图所示,通常可先测量图中的线段DC、BD、CE的距离(长度),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的长.2.如乙图所示,可先测AC、DC及DE的长,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AB的长.要点诠释: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2.太阳离我们非常遥远,因此可以把太阳光近似看成平行光线.在同一时刻,两物体影子之比等于其对应高的比;3.视点:观察事物的着眼点(一般指观察者眼睛的位置);4. 仰(俯)角:观察者向上(下)看时,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典型例题】类型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ABC∽△DEF,若△ABC的边长分别为5cm、6cm、7cm,而4cm是△DEF中一边的长度,你能求出△DEF的另外两边的长度吗?试说明理由.【答案】设另两边长是xcm,ycm,且x<y.(1)当△DEF中长4cm线段与△ABC中长5cm线段是对应边时,有,从而x=cm,y=cm.(2)当△DEF中长4cm线段与△ABC中长6cm线段是对应边时,有,从而x=cm,y=cm.(3)当△DEF中长4cm线段与△ABC中长7cm线段是对应边时,有,从而x=cm,y=cm.综上所述,△DEF的另外两边的长度应是cm,cm或cm,cm或cm,cm三种可能.2.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D是高,矩形EFGH内接于△ABC中,且长边FG在BC上,矩形相邻两边的比为1:2,若BC=30cm,AD=10cm.求矩形EFGH的面积.【答案】∵四边形EFGH是矩形,∴ EH∥BC,∴△AEH∽△ABC.∵ AD⊥BC,∴ AD⊥EH,MD=EF.∵矩形两邻边之比为1:2,设EF=xcm,则EH=2xcm.由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得,∴,∴,∴.∴ EF=6cm,EH=12cm.∴举一反三1、如图,在和中,,,,的周长是24,面积是48,求的周长和面积.【答案】在和中,,.又∵∽,相似比为.的周长为,的面积是.2、有同一三角形地块的甲、乙两地图,比例尺分别为1∶200和1∶500,求:甲地图与乙地图的相似比和面积比.【答案】设原地块为△ABC,地块在甲图上为△A1B1C1,在乙图上为△A2B2C2.∴△ABC∽△A1B1C1∽△A2B2C2且,,∴,∴.3、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按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折痕为DE,则S△BCE:S△BDE等于()A. 2:5 B.14:25 C.16:25 D. 4:21【答案】B.【解析】由已知可得AB=10,AD=BD=5,设AE=BE=x, 则CE=8-x,在Rt△BCE中,x2-(8-x)2=62,x=,由△ADE∽△ACB得,S△BCE:S△BDE=(64-25-25):25=14:25,所以选B.4、在锐角△ABC中,AD,CE分别为BC,AB边上的高,△ABC和△BDE的面积分别等于18和2,DE=2,求AC边上的高.【答案】过点B做BF⊥AC,垂足为点F,∵AD,CE分别为BC,AB边上的高,∴∠ADB=∠CEB=90°,又∵∠B=∠B,∴Rt△ADB∽Rt△CEB,∴,BD AB BD BEBE CB AB CB==即, 且∠B=∠B , ∴△EBD ∽△CBA,∴221189BED BCADE AC S S⎛⎫=== ⎪⎝⎭△△, ∴13DE AC =, 又∵DE=2, ∴AC=6, ∴11862ABC AC BF S =⋅=∴△,BF=. 5、已知:如图,在△ABC 与△CAD 中,DA ∥BC ,CD 与AB 相交于E 点,且AE ︰EB=1︰2,EF ∥BC 交AC 于F 点,△ADE 的面积为1,求△BCE 和△AEF 的面积.【答案】∵DA ∥BC , ∴△ADE ∽△BCE . ∴S △ADE :S △BCE =AE 2:BE 2.∵AE ︰BE=1:2, ∴S △ADE :S △BCE =1:4. ∵S △ADE =1, ∴S △BCE =4.∵S △ABC :S △BCE =AB:BE=3:2, ∴S △ABC =6. ∵EF ∥BC , ∴△AEF ∽△ABC .∵AE:AB=1:3, ∴S △AEF :S △ABC =AE 2:AB 2=1:9. ∴S △AEF ==. 6、如图,已知中,,,,,点在上, (与点不重合),点在上.(1)当的面积与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时,求的长. (2)当的周长与四边形的周长相等时,求的长.【答案】 (1)∵,∽.(2)∵的周长与四边形的周长相等.=6,∽.类型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3. 如图,我们想要测量河两岸相对应两点A、B之间的距离(即河宽) ,你有什么方法?【答案】如上图,先从B点出发与AB成90°角方向走50m到O处立一标杆,然后方向不变,继续向前走10m到C处,在C处转90°,沿CD方向再走17m到达D处,使得A、O、D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AB⊥BC,CD⊥BC∴∠ABO=∠DCO=90°又∵∠AOB=∠DOC∴△AOB∽△DOC.∴∵BO=50m,CO=10m,CD=17m∴AB=85m即河宽为85m.4. 如图:小明欲测量一座古塔的高度,他站在该塔的影子上前后移动,直到他本身影子的顶端正好与塔的影子的顶端重叠,此时他距离该塔18 m,已知小明的身高是1.6 m,他的影长是2 m.(1)图中△ABC与△ADE是否相似?为什么?(2)求古塔的高度.【答案】(1)△ABC∽△ADE.∵BC⊥AE,DE⊥AE,∴∠ACB=∠AED=90°∵∠A=∠A,∴△ABC∽△ADE(2)由(1)得△ABC∽△ADE∴∵AC=2m,AE=2+18=20m,BC=1.6m,∴∴DE=16m即古塔的高度为16m。

(完整word版)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及习题

(完整word版)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及习题

相似三角形要点一、本章的两套定理第一套(比例的有关性质): b a n d b m c a n d b n m d c b a =++++++⇒≠+++=== :)0(等比性质 涉及概念:①第四比例项②比例中项③比的前项、后项,比的内项、外项④黄金分割等。

二、有关知识点:1.相似三角形定义: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3.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截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与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联系列表如下:类型斜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SASSSS AAS (ASA ) HL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 三边对应成比例 两角对应相等一条直角边与斜边对应成比例 从表中可以看出只要将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中的“对应边相等”的条件改为“对应边成比例”就可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用类比的方法,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找出新知识并从中探究新知识掌握的方法。

6.直角三角形相似:(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8.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 如果△ABC ∽△A 1B 1C 1,△A 1B 1C 1∽△A 2B 2C 2,那么△ABC ∽A 2B 2C 2三、注意1、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它是相似三角形的一个判定定理,也是后面学习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基础,这个定理确定了相似三角形的两个基本图形“A ”型和“ X ”型。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3相似三角形23.3.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华东师大版(20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3相似三角形23.3.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华东师大版(20

2018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3 相似三角形23.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步练习(新版)华东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3 相似三角形23.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步练习(新版)华东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3 相似三角形23.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步练习(新版)华东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23。

3。

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知识点 1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1.若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的比为5∶3,则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为( ) A.5∶3 B.3∶5 C.25∶9 D.错误!∶错误!2.[2017·重庆]若△ABC∽△DEF,相似比为3∶2,则对应边上的高的比为( )A.3∶2 B.3∶5 C.9∶4 D.4∶93.已知△ABC∽△A′B′C′,BD和B′D′分别是△ABC和△A′B′C′的AC边和A′C′边上的高,且AB=10,A′B′=2,BD=6,求B′D′的长.知识点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4.若△ABC∽△DEF,且错误!=错误!,所以错误!=错误!=________,则错误!=________,所以△ABC与△DEF的周长之比为________.5.[2016·乐山]如图23-3-38,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且DE∥BC。

若△ADE与△ABC的周长之比为2∶3,AD=4,则DB=________.图23-3-386.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5,它们周长的差为9,则较大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7.[教材练习第2题变式]已知△ABC∽△A′B′C′,它们的周长分别为60 cm和72 cm,且AB=15 cm,B′C′=24 cm,求AC和A′C′的长.知识点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8.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为2∶3,那么这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是( ) A.2∶3 B.错误!∶错误! C.4∶9 D.8∶279.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4,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 )A.1∶2 B.1∶4 C.1∶5 D.1∶1610.如图23-3-39,D,E分别为△ABC的边AB,AC的中点,且DE∥BC,则△ADE的面积与四边形BCED的面积比为( )A.1∶2 B.1∶3 C.1∶4 D.1∶1图23-3-3911。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相似三角形(知识点练习例题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相似三角形(知识点练习例题答案)

注:由上述射影定理还可以证明勾股定理。

即 〔AB 〕2+〔AC 〕2=〔BC 〕2。

典型例题:例1 如图,已知等腰△ABC 中,AB =AC,AD ⊥BC 于D,CG ‖AB,BG 分别交AD,AC 于E 、 F,求证:BE 2=EF·EG证明:如图,连结EC,∵AB =AC,AD ⊥BC, ∴∠ABC =∠ACB,AD 垂直平分BC∴BE =EC,∠1=∠2,∴∠ABC-∠1=∠ACB-∠2, 即∠3=∠4,又CG ∥AB,∴∠G =∠3,∴∠4=∠G又∵∠CEG =∠CEF,∴△CEF ∽△GEC,∴EG CE =CE EF∴EC 2=EG· EF,故EB 2=EF·EG [解题技巧点拨]本题必须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来得到证明.而其中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E=EC,把原来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E,EF,EC 转换到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中是证明本题的关键。

例2 已知:如图,AD 是Rt △ABC 斜BC 上的高,E 是AC 的中点,ED 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F,求证:BA FB =AC FD证法一:如图,在Rt △ABC 中,∵∠BAC =Rt ∠,AD ⊥BC, ∴∠3=∠C,又E 是Rt △ADC 的斜边AC 上的中点,∴ED=21AC =EC,∴∠2=∠C,又∠1=∠2,∴∠1=∠3, ∴∠DFB =∠AFD,∴△DFB ∽△AFD,∴FD FB =AD BD〔1〕又AD 是Rt △ABC 的斜边BC 上的高,∴Rt △ABD ∽Rt △CAD,∴AD BD =AC BA〔2〕由〔1〕〔2〕两式得FD FB =AC BA ,故BA FB =AC FD证法二:过点A 作AG ∥EF 交CB 延长线于点G,则BA FB =AG FD〔1〕∵E 是AC 的中点,ED ∥AC,∴D 是GC 的中点,又AD ⊥GC,∴AD 是线段GC 的垂直平分线,∴AG =AC 〔2〕由〔1〕〔2〕两式得:BA FB =AC FD,证毕。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典例及练习含答案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典例及练习含答案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一)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本节复习的目标是:1. 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根据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求线段的长或两线段的比,了解黄金分割。

2. 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证明,会分线段成已知比。

3. 能熟练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有关的计算与证明题。

4. 能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本节的重点内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本节的难点内容是利用判定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以及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相似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考试题中时常与四边形、圆的知识相结合构成高分值的综合题,题型常以填空、选择、简答或综合出现,分值一般在10%左右,有时也单独成题,形成创新与探索型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重要知识点介绍:1. 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b、d叫后项,d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那么b叫做a、d的比例中项。

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使AC2=AB·BC,叫做把线段AB黄金分割,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2. 比例性质: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①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l1∥l2∥l3。

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③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③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④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形相似⑤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⑥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③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④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⑤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典型例题】例1. (1)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中国行政区》地图上,量得A、B两城市的距离是7.5厘米,那么A、B两城市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__千米。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3.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步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3.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步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华师大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3.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步练习卷一.解答题(共50小题)1.在△ABC中,点D,E,F分别在AB,BC,AC上,且∠ADF+∠DEC=180°,∠AFE=∠BDE.(1)如图1,当DE=DF时,图1中是否存在与AB相等的线段?若存在,请找出,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如图2,当DE=kDF(其中0<k<1)时,若∠A=90°,AF=m,求BD的长(用含k,m的式子表示).2.如图,点P是菱形ABCD对角线AC上的一点,连接DP并延长交AB于点E,连接BP并延长交AD于点F,交CD延长线于点G.(1)求证:PB=PD.(2)若DF:FA=1:2①请写出线段PF与线段PD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当△DGP是等腰三角形时,求tan∠DAB的值.3.如图,△ABC中,AB=AC,以AB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交CA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D、DE.(1)求证:D是BC的中点;(2)若DE=3,BD﹣AD=2,求⊙O的半径;(3)在(2)的条件下,求弦AE的长.4.如图,在△ABC中(BC>AC),∠ACB=90°,点D在AB边上,DE⊥AC于点E.(1)若=,AE=2,求EC的长;(2)设点F在线段EC上,点G在射线CB上,以F,C,G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DC有一个锐角相等,FG交CD于点P.问:线段CP可能是△CFG的高线还是中线?或两者都有可能?请说明理由.5.在△AOB中,C,D分别是OA,OB边上的点,将△OCD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OC′D′.(1)如图1,若∠AOB=90°,OA=OB,C,D分别为OA,OB的中点,证明:①AC′=BD′;②AC′⊥BD′;(2)如图2,若△AOB为任意三角形且∠AOB=θ,CD∥AB,AC′与BD′交于点E,猜想∠AEB=θ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6.如图,在△ABC中,∠ACB=90°,AB=5,AC=4,过点C作直线MC使得∠BCM=∠BAC,求点B到直线MC的距离.7.如图所示,AB=AC,AB为⊙O的直径,AC、BC分别交⊙O于E、D,连接ED、BE.(1)求证:△CDE∽△CAB;(2)求证:DE=BD;(2)如果BC=6,AB=5,求BE的长.8.如图1,已知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EF过点O分别交AB、CD于点E、F.(1)求证:△AOE≌△COF;(2)若AB=3,AD=4,点M在线段BC上运动,连接MO.①当MO⊥AC时,求BM的值;②当BM为多少时,△BMO是等腰三角形?(只写出结论,不要求写过程)9.已知两个以O为顶点且不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OB和△COD,其中∠ABO=∠DCO=30°.(1)如图1,设∠BOD=α(0°<α<60°),点E、F、M分别是AC、CD、DB的中点.连接FM、EM.请问:随着α的变化,试判断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的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2)如图2,若BO=3,点N在线段OD上,且NO=1,点P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将△COD固定,△AOB绕点O旋转的过程中,线段PN长度的最大值是;最小值是.10.两个全等的Rt△ABC和Rt△ADE中,∠ABC=∠ADE=90°,M、N分别是BD、CE的中点,连接MN,(1)若AB=ED,且B、A、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如图1),猜想MN与BD的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AB=AD,sin∠BAC=,且B、A、D 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图2),求的值.11.如图,已知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C与△DCE都是等边三角形,其中线段BD交AC于点G,线段AE交CD于点F,求证:(1)△ACE≌△BCD;(2)=.12.如图,在△ABC中,AB=AC,以A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交BC于点E.(1)求证:BE=CE;(2)若BD=2,BE=3,求AC的长.13.如图,四边形ABCD中,AD=CD,∠DAB=∠ACB=90°,过点D作DE⊥AC,垂足为F,DE与AB相交于点E.(1)求证:AB•AF=CB•CD;(2)已知AB=15cm,BC=9cm,P是射线DE上的动点.设DP=x cm(x>0),四边形BCDP的面积为y cm2.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14.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O经过A、B、D三点.过点B作BE ∥AD,交⊙O于点E,连接ED(1)求证:ED∥AC;(2)若BD=2CD,设△EBD的面积为S1,△ADC的面积为S2,且S12﹣16S2+4=0,求△ABC的面积.15.如图,⊙O的半径为5,点P在⊙O外,PB交⊙O于A、B两点,PC交⊙O 于D、C两点.(1)求证:PA•PB=PD•PC;(2)若PA=,AB=,PD=DC+2,求点O到PC的距离.16.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E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OE=OB,连接DE.(1)求证:DE⊥BE;(2)如果OE⊥CD,求证:BD•CE=CD•DE.17.腰长为6的等腰直角△ABC中,D是BC上的一动点(不与BC重合),过点D作AB,AC的垂线,垂足为E,F.(1)证明:△BDE∽△CDF;(2)设BD=x,四边形AEDF的面积为y,请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x为何值时y最大?y的最大值是多少?18.已知:Rt△ABC和Rt△DBE,AB=BC,DB=EB,D在AB上,连接AE,AC,如图1,延长CD交AE于K(1)求证:AE=CD,AE⊥CD.(2)类比:如图2所示,将(1)中的Rt△DBE绕点B逆时针旋转一个锐角,问(1)中线段AE,CD之间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在图2中,将“AB=BC,DB=EB”改为“BC=kAB,DB=kEB,k>1”其它条件均不变,如图3所示,问(1)中线段AE,CD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怎样?请直接写出线段AE,CD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19.已知:如图,△ABC内接于⊙O,AB为直径,∠CBA的平分线交AC于点F,交⊙O于点D,DE⊥AB于点E,且交AC于点P,连结AD.(1)求证:AP=PD;(2)若⊙O的半径为5,AF=7,求的值.20.如图,点D为线段AB延长线上一点,△ABC和△BDE分别是以AB,B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CE并延长,交AD的延长线于F,△ABC的外接圆圆O交CF与点M.若AB=6,BD=2.(1)求CE长度;(2)证明:AC2=CM•CF;(3)求CM长度.21.如图,在△ABC中,AD为△ABC的角平分线,点E在BC的延长线上,EF⊥AD于点F,点G在AF上,FG=FD,连接EG交AC于点H.(1)求证:△ABD∽△AHG.(2)若4AB=5AC,且点H是AC的中点,求的值.22.如图,AB是⊙O的直径,C、P是弧AB上两点,AB=13,AC=5,(1)如图(1),若点P是弧AB的中点,求PB的长;(2)如图(2),过点P作PD⊥BC于点E,交AB于点D,若=,求PC的长.23.如图,△ABC为一锐角三角形,BC=12,BC边上的高AD=8.点Q,M在边BC上,P,N分别在边AB,AC上,且PNMQ为矩形.(1)设MN=x,用x表示PN的长度;(2)当MN长度为多少时,矩形PNMQ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3)当MN长度为多少时,△APN的面积等于△BPQ与△CMN之和?24.如图,△ABC中,∠C=90°,AC=3cm,BC=4cm,动点P从点B出发以2cm/s 的速度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从C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A移动,设它们的运动时间为t.(1)t为何值时,△CPQ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2)运动几秒时,△CPQ与△CBA相似?(3)在运动过程中,PQ的长度能否为1cm?试说明理由.25.如图,分别延长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CD、AB到E、F,使DE=BF=CD,连接EF,分别交AD,BC于G,H,连接CG,AH(1)求证:四边形AGCH为平行四边形;(2)求△DEG和△CGH的面积比.26.如图,△ABC中,D,E分别为BC,AB中点,连接EC,AD,且AD与EC交于点F,延长AD至点G使GD=AD,连结CG.(1)请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2)若AB=x,EB:DF=3:2,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G的长.27.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D点,点E、F是线段AD上的三等分点,连接BE、CE、BF、CF,若,且BC=4a.(1)求四边形ABEC的面积;(2)写出与△CEF相似但不全等的三角形,并证明其中的一对.28.阅读下面材料:小军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C中,AB=6,AC=4,点D为BC的中点,求AD的取值范围.小军发现老师讲过的“倍长中线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的做法是:如图2,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构造△BED≌△CAD,经过推理和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请回答:AD的取值范围是.参考小军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图3,△ABC中,E为AB中点,P是C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PE并延长交BC 于点D.求证:PA•CD=PC•BD.29.如图,△ABC中,BC=2AB,点D、E分别是BC、AC的中点,过点A作AF∥BC交线段DE的延长线于点F,取AF的中点G,联结DG,GD与AE交于点H.(1)求证:四边形ABDF是菱形;(2)求证:DH2=HE•HC.30.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6,BC=8,点D在边AB上运动,DE平分∠CDB交边BC于点E,EM⊥BD垂足为M,EN⊥CD垂足为N.(1)当AD=CD时,求证:DE∥AC;(2)探究:AD为何值时,以B,M,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C,E,N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31.如本题图①,在△ABC中,已知∠ABC=∠ACB=α.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与∠ABC的平分线交于点D,连接CD.(1)求∠ACD的大小;(2)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以FD为角的一边作∠DFE=α,另一边交BD延长线于点E,若FD﹣kAD(如本题图②所示),试求的值(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32.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E为DC延长线上一点,联结AE,交BC边于点F,联结BE.(1)求证:AB•AD=BF•ED;(2)若CD=CA,且∠DAE=90°,求证:四边形ABEC是菱形.33.如图,BD为⊙O的直径,AB=AC,AD交BC于点E,AE=2,ED=4.(1)判断△ABE与△ADB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2)求∠C的度数.34.如图,AD是△ABC的高,点Q、M在BC边上,点N在AC边上,点P在AB 边上,AD=60cm,BC=40cm,四边形PQMN是矩形.(1)求证:△APN∽△ABC;(2)若PQ:PN=3:2,求矩形PQMN的长和宽.3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矩形DEFG的四个顶点都在△ABC 的边上,已知:AC=8,BC=6.(1)当四边形DEFG为正方形时,求EF的长;(2)△BEF与△FCG能全等吗?若能,请你求出EF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BEF与△ADG能全等吗?若能,请你求出EF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6.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E是OC上任意一点,AG⊥BE于点G,交BD于点F.(1)如图1,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判断AF与BE的数量关系;明明发现,AF与BE分别在△AOF和△BOE中,可以通过证明△AOF和△BOE全等,得到AF与BE的数量关系;请回答:AF与BE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2,若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120°,请参考明明思考问题的方法,求的值.37.如图所示,D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的一点,C是弧AD的中点,点M 在AB上,AD与CM交于点N,CN=AN.(1)求证:CM⊥AB;(2)若AC=;,BD=2,求半圆的直径.38.在△ABC中,BC=2,BC边上的高AD=1,P是BC上任一点,PE∥AB交AC 于E,PF∥AC交AB于F.用x表示;(1)设BP=x,将S△PEF(2)当P在BC边上什么位置时,S值最大.39.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90°,AB=AD,点E在边AB上,且DE⊥CD,DF平分∠EDC,交BC于点F,联结CE、EF.(1)求证:DE=DC;(2)如果BE2=BF•BC,求证:∠BEF=∠CEF.40.如图,在Rt△ABC中,∠B=90°,AB=9cm,BC=2cm,点M,N分别从A,B 同时出发,M在AB边上沿AB方向以每秒2cm的速度匀速运动,N在BC边上沿BC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匀速运动(当点N运动到点C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MBN的面积为ycm2.(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求△MBN的面积的最大值.41.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D⊥BC于点D,AD=3,DC=4,点M在线段AC上运动,ME⊥AD于点E,连结BE并延长交AC于点F,连结BM.设=m (0<m<1),△BEM的面积为S.(1)当m=时,求的值.(2)求S关于m(0<m<1)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3)设=k,猜想k与m的数量关系并证明.42.以AB为直径作半圆O,AB=10,点C是该半圆上一动点,连接AC、BC,延长BC至点D,使DC=BC,过点D作DE⊥AB于点E,交AC于点F,在点C运动过程中:(1)如图1,当点E与点O重合时,连接OC,试判断△COB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当DE=8时,求线段EF的长.43.如图,在Rt△ABC中,∠C=90°,AC=6cm,BC=8cm,D、E分别是AC、AB 的中点,连接DE.点P从点D出发,沿DE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A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当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停止运动.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s)(0<t<4).根据上面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1)当t为何值时,PQ⊥AB?(2)当点Q在BE之间运动时,设五边形PQBCD的面积为y(cm2),求y与t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44.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E在线段AB上,CD⊥AB于G,连接DE 交⊙O于F,连接CF交AB延长线于P.求证:OF2=OE•OP.45.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中,点D在线段BC上,∠BAD=75°,∠CAD=30°,AD=2,BD=2DC,求AC的长.小明发现,过点C作CE∥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E,通过构造△ACE,经过推理和计算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图2).(1)请回答:∠ACE的度数为,AC的长为.(2)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BAC=90°,∠CAD=30°,∠ADC=75°,AC与BD交于点E,AE=2,BE=2ED,求AC的长.46.如图,Rt△ABC中,∠C=90°,∠A=30°,BC=2,CD是斜边AB上的高,点E 为边AC上一点(点E不与点A、C重合),连接DE,作CF⊥DE,CF与边AB、线段DE分别交于点F,G;(1)求线段CD、AD的长;(2)设CE=x,DF=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47.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BE、AD相交于点G,EF ∥AD交BC于点F,且BF2=BD•BC,联结FG.(1)求证:FG∥CE;(2)设∠BAD=∠C,求证:四边形AGFE是菱形.48.在▱ABCD中,点E在BC边上,点F在BC边的延长线上,且BE=CF.(1)求证:MA=MF;(2)连接AF,分别交DE、CD于M、N,若∠B=∠AME,求证:ND•ME=AD•MN.49.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D=BC,E是CD的中点,BE交AC于F,过点F作FG∥AB,交AE于点G.(1)求证:AG=BF;(2)当AD2=CA•CF时,求证:AB•AD=AG•AC.50.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点E是对角线AC上一点,∠DEC=∠ABC,且CD2=CE•CA.(1)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分别过点E、B作AB和AC的平行线交于点F,联结CF,若∠FCE=∠DCE,求证:四边形EFCD是菱形.华师大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3.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50小题)1.在△ABC中,点D,E,F分别在AB,BC,AC上,且∠ADF+∠DEC=180°,∠AFE=∠BDE.(1)如图1,当DE=DF时,图1中是否存在与AB相等的线段?若存在,请找出,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如图2,当DE=kDF(其中0<k<1)时,若∠A=90°,AF=m,求BD的长(用含k,m的式子表示).(1)如图1,连结AE.先由DE=DF,得出∠DEF=∠DFE,由∠ADF+∠DEC=180°,【分析】得出∠ADF=∠DEB.由∠AFE=∠BDE,得出∠AFE+∠ADE=180°,那么A、D、E、F四点共圆,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DAE=∠DFE=∠DEF,∠ADF=∠AEF.再由∠ADF=∠DEB=∠AEF,得出∠AEF+∠AED=∠DEB+∠AED,则∠AEB=∠DEF=∠BAE,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出AB=BE;(2)如图2,连结AE.由A、D、E、F四点共圆,得出∠ADF=∠AEF,由∠DAF=90°,得出∠DEF=90°,再证明∠DEB=∠AEF.又∠AFE=∠BDE,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得出△BDE∽△AFE,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到=.在直角△DE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DF,然后将AF=m,DE=kDF代入,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1)如图1,连结AE.∵DE=DF,∴∠DEF=∠DFE,∵∠ADF+∠DEC=180°,∴∠ADF=∠DEB.∵∠AFE=∠BDE,∴∠AFE+∠ADE=180°,∴A、D、E、F四点共圆,∴∠DAE=∠DFE=∠DEF,∠ADF=∠AEF.∵∠ADF=∠DEB=∠AEF,∴∠AEF+∠AED=∠DEB+∠AED,∴∠AEB=∠DEF=∠DFE=∠BAE,∴AB=BE;(2)如图2,连结AE.∵∠AFE=∠BDE,∴∠AFE+∠ADE=180°,∴A、D、E、F四点共圆,∴∠ADF=∠AEF,∵∠DAF=90°,∴∠DEF=90°,∵∠ADF+∠DEC=180°,∴∠ADF=∠DEB.∵∠ADF=∠AEF,∴∠DEB=∠AEF.在△BDE与△AFE中,,∴△BDE∽△AFE,∴=.在直角△DEF中,∵∠DEF=90°,DE=kDF,∴EF==DF,∴==,∴BD=.【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点共圆,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有一定难度.连结AE,证明A、D、E、F四点共圆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点P是菱形ABCD对角线AC上的一点,连接DP并延长交AB于点E,连接BP并延长交AD于点F,交CD延长线于点G.(1)求证:PB=PD.(2)若DF:FA=1:2①请写出线段PF与线段PD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当△DGP是等腰三角形时,求tan∠DAB的值.【分析】(1)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DAP=∠PAB,AD=AB,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PB≌△APD;(2)①首先证明△DFP≌△BEP,进而得出,,进而得出即,即可得出答案;②由(1)证得△APB≌△APD,得到∠ABP=∠ADP,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G=∠ABP,(Ⅰ)若DG=PG根据△DGP∽△EBP,得DG=a,由勾股定理得到FH=,于是得到结论;(Ⅱ)若DG=DP,设DG=DP=3m,则PB=3m,PE=BE=PF=2m,AB=AD=2DG=6m,AF=4m,BF=5m,设AH=x,求得FH=,得到tan∠DAB= =.【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AC平分∠DAB,∴∠DAP=∠BAP,在△APB和△APD中,,∴△APB≌△APD,∴PB=PD;(2)解:①∵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AD=BC,∴△AFP∽△CBP,∴,∵,∴,∴,由(1)知PB=PD,∴,∴PF=PD.②由(1)证得△APB≌△APD,∴∠ABP=∠ADP,∵GC∥AB,∴∠G=∠ABP,∴∠ADP=∠G,∴∠GDP>∠G,∴PD≠PG.(Ⅰ),若DG=PG,∵DG∥AB,∴△DGP∽△EBP,∴PB=EB,由(2)知,设PF=2a,则PB=BE=PD=3a,PE=PF=2a,BF=5a,由△DGP∽△EBP,得DG=a,∴AB=AD=2DG=9a,∴AF=6a,如图1,作FH⊥AB于H,设AH=x,则(6a)2﹣x2=(5a)2﹣(9a﹣x)2,解得x=a,∴FH=,∴tan∠DAB=;(Ⅱ)若DG=DP,如图2,设DG=DP=3m,则PB=3m,PE=BE=PF=2m,AB=AD=2DG=6m,AF=4m,BF=5m,∴(4m)2﹣x2=(5m)2﹣(6m﹣x)2,解得x=m,∴FH=,∴tan∠DA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平行线的性质,菱形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ABC中,AB=AC,以AB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交CA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D、DE.(1)求证:D是BC的中点;(2)若DE=3,BD﹣AD=2,求⊙O的半径;(3)在(2)的条件下,求弦AE的长.【分析】(1)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得AD⊥BC,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证得结论;(2)先求得∠E=∠C,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得BD=DC=DE=3,进而求得AD=1,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即可求得圆的半径;(3)根据题意得到AC=,BC=6,DC=3,然后根据割线定理即可求得EC,进而求得AE.【解答】(1)证明:∵AB是圆O的直径,∴AD⊥BC,∵AB=AC,∴BD=DC;(2)解:∵AB=AC,∵∠B=∠E,∴∠E=∠C,∴BD=DC=DE=3,∵BD﹣AD=2,∴AD=1,在RT△ABD中,AB==,∴⊙O的半径为;(3)解:∵AB=AC=,BD=DC=3,∴BC=6,∵∠B=∠E,∠C=∠C,∴△EDC∽△BAC,∵AC•EC=DC•BC,∴•EC=3×6,∴EC=,∴AE=EC﹣AC=﹣=.【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割线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在△ABC中(BC>AC),∠ACB=90°,点D在AB边上,DE⊥AC于点E.(1)若=,AE=2,求EC的长;(2)设点F在线段EC上,点G在射线CB上,以F,C,G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DC有一个锐角相等,FG交CD于点P.问:线段CP可能是△CFG的高线还是中线?或两者都有可能?请说明理由.【分析】(1)易证DE∥BC,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比例式即可求解;(2)分三种情况讨论:①若∠CFG=∠ECD,此时线段CP是△CFG的FG边上的中线;②若∠CFG=∠EDC,此时线段CP为△CFG的FG边上的高线;③当CD 为∠ACB的平分线时,CP既是△CFG的FG边上的高线又是中线.【解答】解:(1)∵∠ACB=90°,DE⊥AC,∴DE∥BC,∴,∵,AE=2,∴EC=6;(2)①如图1,若∠CFG=∠ECD,此时线段CP是△CFG的FG边上的中线.证明:∵∠CFG+∠CGF=90°,∠ECD+∠PCG=90°,又∵∠CFG=∠ECD,∴∠CGF=∠PCG,∴CP=PG,∵∠CFG=∠ECD,∴CP=FP,∴PF=PG=CP,∴线段CP是△CFG的FG边上的中线;②如图2,若∠CFG=∠EDC,此时线段CP为△CFG的FG边上的高线.证明:∵DE⊥AC,∴∠EDC+∠ECD=90°,∵∠CFG=∠EDC,∴∠CFG+∠ECD=90°,∴∠CPF=90°,∴线段CP为△CFG的FG边上的高线.③如图3,当CD为∠ACB的平分线时,CP既是△CFG的FG边上的高线又是中线.【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分类讨论,能全面的思考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在△AOB中,C,D分别是OA,OB边上的点,将△OCD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OC′D′.(1)如图1,若∠AOB=90°,OA=OB,C,D分别为OA,OB的中点,证明:①AC′=BD′;②AC′⊥BD′;(2)如图2,若△AOB为任意三角形且∠AOB=θ,CD∥AB,AC′与BD′交于点E,猜想∠AEB=θ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1)①由旋转的性质得出OC=OC′,OD=OD′,∠AOC′=∠BOD′,证出OC′=OD′,【分析】由SAS证明△AOC′≌△BOD′,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②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AC′=∠OBD′,又由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EA=90°,即可得出结论;(2)由旋转的性质得出OC=OC′,OD=OD′,∠AOC′=∠BOD′,由平行线得出比例式,得出,证明△AOC′∽△BOD′,得出∠OAC′=∠OBD′再由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AEB=θ.【解答】(1)证明:①∵△OCD旋转到△OC′D′,∴OC=OC′,OD=OD′,∠AOC′=∠BOD′,∵OA=OB,C、D为OA、OB的中点,∴OC=OD,∴OC′=OD′,在△AOC′和△BOD′中,,∴△AOC′≌△BOD′(SAS),∴AC′=BD′;②延长AC′交BD′于E,交BO于F,如图1所示:∵△AOC′≌△BOD′,∴∠OAC′=∠OBD′,又∠AFO=∠BFE,∠OAC′+∠AFO=90°,∴∠OBD′+∠BFE=90°,∴∠BEA=90°,∴AC′⊥BD′;(2)解:∠AEB=θ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所示:∵△OCD旋转到△OC′D′,∴OC=OC′,OD=OD′,∠AOC′=∠BOD′,∵CD∥AB,∴,∴,∴,又∠AOC′=∠BOD′,∴△AOC′∽△BOD′,∴∠OAC′=∠OBD′,又∠AFO=∠BFE,∴∠AEB=∠AOB=θ.【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论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如图,在△ABC中,∠ACB=90°,AB=5,AC=4,过点C作直线MC使得∠BCM=∠BAC,求点B到直线MC的距离.【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过B向MC作垂线,利用三角形相似求BE.【解答】解:如图:在Rt△ABC中,BC==3,作BE⊥MC,垂足是E,∵∠ACB=∠BEC=90°,∴△ACB∽△BCE,∴,∴,∴BE=,∴点B到直线MC的距离.【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所示,AB=AC,AB为⊙O的直径,AC、BC分别交⊙O于E、D,连接ED、BE.(1)求证:△CDE∽△CAB;(2)求证:DE=BD;(2)如果BC=6,AB=5,求BE的长.【分析】(1)由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出∠CED=∠CBA,再由公共角相等,即可证出△CDE∽△CAB;(2)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CBA,证出∠C=∠CED,得出DE=CD,再由圆周角定理和三线合一性质得出CD=BD,即可得出DE=BD;(3)由割线定理求出CE,由圆周角定理得出∠AEB=∠BEC=90°,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E的长.【解答】(1)证明:连接AD,如图所示:∵四边形ABDE是⊙O的内接四边形,∴∠CED=∠CBA,又∵∠C=∠C,∴△CDE∽△CAB;(2)证明:∵AB=AC,∴∠C=∠CBA,∴∠C=∠CED,∴DE=CD,∵AB为⊙O的直径,∴∠ADB=90°,∴CD=BD,∴DE=BD;(3)解:由割线定理得:CE•AC=CD•BC,∵CD=BD=BC=3,AC=AB=5,∴CE===,∵AB为⊙O的直径,∴∠AEB=90°,∴∠BEC=90°,∴BE===.【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割线定理、勾股定理;本题有一定难度,特别是(2)(3)中,需要运用圆周角定理、割线定理和勾股定理才能得出结果.8.如图1,已知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EF过点O分别交AB、CD于点E、F.(1)求证:△AOE≌△COF;(2)若AB=3,AD=4,点M在线段BC上运动,连接MO.①当MO⊥AC时,求BM的值;②当BM为多少时,△BMO是等腰三角形?(只写出结论,不要求写过程)【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易证,OA=OC,AB∥CD,根据AB∥CD,得到∠EAO=∠FCO,满足ASA可证;(2)①先证△MOC∽△ACB,得MC:AC=OC:BC,计算MC,即可求出BM;②若△BMO是等腰三角形,则可能BM=OM,OB=BM,OB=OM,分类讨论即可.【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OA=OC,AB∥CD,∴∠EAO=∠FCO,在△AOE和△COF中,∴△AOE≌△COF(AAS);(2)①解:如图1,∵MO⊥AC,∴∠MOC=90°,∵∠ABC=90°,∴∠MOC=∠ABC,又∵∠MCO=∠MCO,∴△MOC∽△ACB,∴MC:AC=OC:BC,∵AB=3,BC=4,∴AC=5,∴OC=2.5,∴MC:5=2.5:4,∴MC=,∴BM=;②如图2,△BMO是等腰三角形时,有三种情况:(Ⅰ)OB=OM,此时M与C重合,BM=4;(Ⅱ)OB=BM,BM=OB=BD=2.5;(Ⅲ)BM=OM,作MN⊥BD,∴BN=B0=;∵△BMN∽△BDC∴,∴BM===,∴BM=2.5或4或.【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第3小题考查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恰当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已知两个以O为顶点且不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OB和△COD,其中∠ABO=∠DCO=30°.(1)如图1,设∠BOD=α(0°<α<60°),点E、F、M分别是AC、CD、DB的中点.连接FM、EM.请问:随着α的变化,试判断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的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2)如图2,若BO=3,点N在线段OD上,且NO=1,点P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将△COD固定,△AOB绕点O旋转的过程中,线段PN长度的最大值是4;最小值是.【分析】(1)连接AD、BC,由∠AOB=∠COD=90°∠ABO=∠DCO=30°,得到,∠AOD=∠BOC,推出△AOD∽△BOC,求得∠OAD=∠CBO,,证得AD⊥BC由于点E、F、M分别是AC、CD、DB的中点,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得到EF∥AD,EF=AD,于是得到MF∥AD,MF=AD,在Rt△EFM中,=;(2)过O作OE⊥AB于E,由已知条件求出当P在点E处时,点P到O点的距离最近为,当旋转到OE与OD重合是,NP取最小值为:OP﹣ON=;当点P在点B处时,且当旋转到OB在DO的延长线时,NP取最大值OB+ON=4.【解答】解:(1)不变;=,如图1,连接AD、BC交于一点Q,AD交BO于P,∵∠AOB=∠COD=90°,∠ABO=∠DCO=30°,∵,∠AOD=∠BOC,∴△AOD∽△BOC,∴∠OAD=∠CBO,,∵∠APO=∠BPQ,∴∠BQP=∠AOB=90°,∴AD⊥BC,∵点E、F、M分别是AC、CD、DB的中点,∴EF∥AD,EF=AD,∴MF∥BC,MF=BC,在Rt△EFM中,=;(2)如图2,过O作OE⊥AB于E,∵BO=3,∠ABO=30°,∴AO=,AB=,∴AB•OE=OA•OB,∴OE=,∴当P在点E处时,点P到O点的距离最近为,这时当旋转到OE与OD重合是,NP取最小值为:OP﹣ON=;如图4,当点P在点B处时,且当旋转到OB在DO的延长线时,NP取最大值OB+ON=3+1=4,∴线段PN长度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4.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旋转前后的对应关系.10.两个全等的Rt△ABC和Rt△ADE中,∠ABC=∠ADE=90°,M、N分别是BD、CE的中点,连接MN,(1)若AB=ED,且B、A、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如图1),猜想MN与BD的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AB=AD,sin∠BAC=,且B、A、D 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图2),求的值.【分析】(1)如图1,连接BN并延长,与DE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由∠ABC+∠ADE=180°,得到BC∥DE,得到∠CBN=∠EFN,∠BCN=∠FEN,证出△CBN ≌△EFN,得到BN=FN,EF=CB=AD,于是得到DF=DE+EF=AB+BC=AB+AD=BD,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过点E做BC的平行线,与BN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连接DF,由(1)可知,△CBN≌△EFN,MN=DF,证得△DEF∽△DAB,得到.由sin∠BAC=,得到tan∠BAC=,即DF=BD,得到MN=DF=BD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MN⊥BD,MN=BD;如图1,连接BN并延长,与DE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ABC+∠ADE=180°,∴BC∥DE,∴∠CBN=∠EFN,∠BCN=∠FEN,∵CN=EN,在△CBN与△EFN中,,∴△CBN≌△EFN,∴BN=FN,EF=CB=AD,∴DF=DE+EF=AB+BC=AB+AD=BD,又∵BM=MD,∴MN=DF=BD,MN∥DF,∴∠BMN=∠BDE=90°,∴MN⊥BD;(2)过点E做BC的平行线,与BN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连接DF,由(1)可知,△CBN≌△EFN,MN=DF,∴EF=CB=DE,∠BCE=∠CEF,∵∠ABC+∠ADE=180°,∴∠BAD+∠BCE+∠CED=540°﹣180°=360°,∵∠DEF+∠CEF+∠CED=360°,∴∠BAD=∠DEF,∵,∴△DEF∽△DAB,∴.∵sin∠BAC=,∴tan∠BAC=,即DF=BD,∴MN=DF=BD.即.【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梯形的中位线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已知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C与△DCE都是等边三角形,其中线段BD交AC于点G,线段AE交CD于点F,求证:(1)△ACE≌△BCD;(2)=.【分析】(1)由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E都为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两对边相等,一对角相等,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夹角相等,利用SAS 即可得证;(2)由(1)得出的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由一对角相等,且夹边相等,利用ASA得到三角形GCD与三角形FCE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CG=CF,进而确定出三角形CFG为等边三角形,确定出一对内错角相等,进而得到GF与CE平行,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成比例即可得证.【解答】证明:(1)∵△ABC与△CDE都为等边三角形,∴AC=BC,CE=CD,∠ACB=∠DCE=60°,∴∠ACB+∠ACD=∠DCE+∠ACD,即∠ACE=∠BCD,在△ACE和△BCD中,,∴△ACE≌△BCD(SAS),(2)∵△ACE≌△BCD,∴∠BDC=∠AEC,在△GCD和△FCE中,,∴△GCD≌△FCE(ASA),∴CG=CF,∴△CFG为等边三角形,∴∠CGF=∠ACB=60°,∴GF∥CE,∴=.【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2.如图,在△ABC中,AB=AC,以A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交BC于点E.(1)求证:BE=CE;(2)若BD=2,BE=3,求AC的长.(1)连结AE,如图,根据圆周角定理,由AC为⊙O的直径得到∠AEC=90°,【分析】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BE=CE;(2)连结DE,如图,证明△BED∽△BAC,然后利用相似比可计算出AB的长,从而得到AC的长.【解答】(1)证明:连结AE,如图,∵AC为⊙O的直径,∴∠AEC=90°,∴AE⊥BC,而AB=AC,∴BE=CE;(2)连结DE,如图,∵BE=CE=3,∴BC=6,∵∠BED=∠BAC,而∠DBE=∠CBA,∴△BED∽△BAC,∴=,即=,∴BA=9,∴AC=BA=9.【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寻找相似三角形的一般方法是通过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也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圆周角定理.13.如图,四边形ABCD中,AD=CD,∠DAB=∠ACB=90°,过点D作DE⊥AC,垂足为F,DE与AB相交于点E.(1)求证:AB•AF=CB•CD;(2)已知AB=15cm ,BC=9cm ,P 是射线DE 上的动点.设DP=x cm (x >0),四边形BCDP 的面积为y cm 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分析】(1)先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B=∠DAC ,则可判断Rt △DFA ∽Rt △ACB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AB•AF=BC•AD ,然后利用AD=CD 代换即可得到结论;(2)连结PC ,如图,先在Rt △ACB 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12,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AF=FC=AC=6,接着证明DE ∥BC ,则P 点到BC 的距离等于CF ,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和y=S △CPD +S △BCP 即可得到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解答】(1)证明:∵∠DAB=∠ACB=90°,∴∠DAC +∠BAC=90°,∠BAC +∠B=90°,∴∠B=∠DAC ,∵DF ⊥AC ,∴∠DFC=90°,∴Rt △DFA ∽Rt △ACB ,∴=,即AB•AF=BC•AD ,而AD=CD ,∴AB•AF=CB•CD ;(2)解:连结PC ,如图,在Rt △ACB 中,∵AB=15,BC=9,∴AC==12,∵DF ⊥AC ,DA=DC ,∴AF=FC=AC=6,∵∠DFC=∠ACB=90°,∴DE ∥BC ,∴P 点到BC 的距离等于CF ,∴y=S △CPD +S △BCP=•x•6+•9•6=3x +27(x >0).【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合理利用直角的作用.也考查了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列函数关系式.把四边形的面积化为两三角形面积的和是求函数关系式的关键.14.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O 经过A 、B 、D 三点.过点B 作BE ∥AD ,交⊙O 于点E ,连接ED(1)求证:ED ∥AC ;(2)若BD=2CD ,设△EBD 的面积为S 1,△ADC 的面积为S 2,且S 12﹣16S 2+4=0,求△ABC 的面积.【分析】(1)由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得到∠BAD=∠DAC ,由于∠E=∠BAD ,等量代换得到∠E=∠DA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即可得到结果;(2)由BE ∥AD ,得到∠EBD=∠ADC ,由于∠E=∠DAC ,得到△EBD ∽△ADC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得到结果.【解答】(1)证明:∵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AD=∠DAC ,∵∠E=∠BAD ,。

相似三角形应用题

相似三角形应用题
3.如图,为了估算河的宽度,我们可以在河对岸选定一个目标作为点A,再在河的这一边选点B和C,使 ,然后再选点E,使 ,确定BC与AE的交点为D,测得 米, 米, 米,你能求出两岸之间AB的大致距离吗?
4.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然后回来交流各自的测量方法.小芳的测量方法是:拿一根高3.5米的竹竿直立在离旗杆27米的C处(如图),然后沿BC方向走到D处,这时目测旗杆顶部A与竹竿顶部E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又测得C、D两点的距离为3米,小芳的目高为1.5米,这样便可知道旗杆的高.你认为这种测量方法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经开学习中心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年级:初三课时数:3课时
学科教师:辅导科目:数学授课时间段:
课题
中考第20题相似三角形实际应用题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相似三角形知识点
2、使学生熟练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实际应用题
教学内容
解直角三角形小题和大题中都有可能出现,小题会出现选题中,大题出现在20题!
知识点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1、(2010•宁德)我们知道当人的视线与物体表面互相垂直时的视觉效果最佳.如图是小明站在距离墙壁1.60米处观察装饰画时的示意图,此时小明的眼睛与装饰画底部A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视线恰好落在装饰画中心位置E处,且与AD垂直.已知装饰画的高度AD为0.66米,
求:(1)装饰画与墙壁的夹角∠CAD=_________度(精确到1°);
1、定义法:三个对应角相等,三条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
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练习卷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练习卷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填空题1、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3,贝陀们的周长比为______________ ; 周长为________ ;DE3、如图1,在厶ABC中,中线BE CD相交于点G,则BC = _________________ S A GED S A GBC= __________/ B二/ AED AB=5 AD=3 CE=6 贝卩AE=5、如图3, △ ABC中 , M是AB的中点,N在BC上 , BC=2AB / BMN M C,贝卩BN△_____ _________ ,相似比为_________ , NC = _____________ ;6、如图4,在梯形ABCD中 , AD// BC S A ADE S A BCE=4 9,贝卩S A ABD S AABC= ________ ;7、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5cm和16cm则它们的对应角的平分线的比8 如图5,在厶ABC中 , BC=12cm点D F是AB的三等分点,点E、G是AC的三等分点,则DE+FG+BC ________ ;4、如图2,在厶ABC中,9、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2: 3,则它们对应角的比为__________ ,对应边的高的比为 _______ ;10、已知有两个三角形相似,一个边长分别为2、3、4,另一个边长分别为x、y、12,则x、y的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1、下列多边形一定相似的为.................................... ..()A、两个矩形B、两个菱形C 、两个正方形D、两个平行四边形12、在厶ABC中,BC=15cr p CA=45cr p AB=63cr p另一个和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短边是5cm,贝卩最长边是......................................... .( )A、18cm B 、21cm C 、24cm D 、19.5cm13、如图,在△ ABC中,高BD CE交于点O,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CO- CE=CD CA B 、OE- OC=ODOB E “°C、AD- AC=AE AB D 、CO- DO=BO EOB ------------------------ C14、已知,在△ ABC中,/ ACB=900 CD!AB于D,若BC=5 CD=3 贝S AD的长为........................................................... .()A、2.25 B 、2.5 C 、2.75 D 、315、如图,正方形ABCD勺边BC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QR的底边QR上,其余两个顶点A、D在PQ PR上,贝卩PA PQ等于........................... .. () A、1: 3 B、1: 2 冷.C、1: 3 D 、2: 3DPBD AE16、如图,D E分别是△ ABC的边AB AC上的点,AD =CE =3,且/ AED W B,则厶AED <^ ABC 的面积比是A 、 1: 2B 、 1: 3C 、1: 4D 、4: 9三、解答题18、已知,如图, 在厶 ABC 中, DE// BC AD=5 BD=3 求 S A ADE S A ABC 的 值19、已知正方形ABCD 过C 的直线分别交AD AB 的延长线于点E 、F ,且AE=15 AF=10求正方形 ABCD 勺边长。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

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三)1.如图,AB 是斜靠在墙壁上的长梯,梯脚B 距墙1.6 m ,梯子上点D 距墙1.4 m ,BD 的长是0.55 m ,则梯子的长为(C)(第1题)A.3.85 mB.4.00 mC.4.40 mD.4.50 m2.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三角形纸板DEF 测量树的高度AB ,他调整自己的位置,设法使斜边DE 保持水平,并且DE 边与点B 在同一直线上,已知纸板的两条直角边DE =40 cm ,EF =20 cm ,测得边DF 离地面的高度AC =1.5 m ,CD =8 m ,则树高AB 是(B)A. 5.0 mB. 5.5 mC. 6.0 mD. 6.5 m(第2题) (第3题)3.如图,在台球桌上,一球被击打后,从点A 出发,沿AP 方向运动,撞击至点P 后,沿PC 方向运动,撞击至点C 后,再沿CF 方向运动,撞击至点F.若AB =0.6 m ,BP =0.9 m ,CE =0.3 m ,则EF 的长为(C)A. 0.1 mB. 0.2 mC. 0.45 mD. 0.6 m4.如图,为估计某河的宽度,在河对岸选定一个目标点A ,在近岸取点B ,C ,D ,使得AB ⊥BC ,CD ⊥BC ,点E 在BC 上,并且点A ,E ,D 在同一条直线上.若测得BE =20 m ,CE =10 m ,CD =20 m ,则河的宽度AB 为__40__m.(第4题) (第5题)5.如图,为了测量旗杆AB 的高度,某同学画出了示意图,BA ⊥EA 于点A ,DC ⊥EA 于点C ,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如下:CD =a ,CA =b ,CE =c.请你帮助该同学计算旗杆AB 的高度(用含a ,b ,c 的代数式表示).【解】 ∵DC ⊥AE ,BA ⊥AE ,∴DC ∥BA , ∴△ECD ∽△EAB ,∴CD AB =CE AE ,即a AB =c c +b , ∴AB =a (c +b )c =a +ab c.(第6题)6.如图,水平放置的一圆柱形油桶高1.5 m ,用一根2 m 长的木棒从桶盖小口A 处斜插至油桶底部对角B 处,抽出木棒后,量得上面没浸油的部分为1.2 m ,求桶内油面的高度(木棒的粗细忽略不计).【解】 根据题意,得DE ∥BC , ∴△ADE ∽△ABC ,∴AEAC =AD AB ,即AE 1.5=1.22,解得AE =0.9(m). ∴EC =AC -AE =0.6 m , 即桶内油面的高度为0.6 m.7.如图,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底边长15 cm ,底边上的高长22.5 cm.现沿底边依次从下往上裁剪宽度均为3 cm 的矩形纸条.已知剪得的纸条中有一张是正方形,则这张正方形纸条是(C)A. 第4张B. 第5张C. 第6张D. 第7张(第7题)(第7题解)【解】 如解图,过点A 作AN ⊥BC 于点N ,AN 交正方形DEFG 的边DE 于点M.由题意,可知DE =3 cm ,AN =22.5 cm ,BC =15 cm. 易得△ADE ∽△ABC ,∴DE BC =AM AN ,即315=AM 22.5,∴AM =4.5 cm , ∴MN =22.5-4.5=18(cm),∴18÷3=6,即这张正方形纸条是第6张.8.如图是某校足球场的示意图,点B 是罚点球处,围栏外点A 处有一根电杆.利用皮尺无法直接测量A ,B 之间的距离.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测出A ,B 间的距离,作出图示,说说你的理由.(第8题)【解】 如图,构造出△ABC ,在CB 的延长线上截取BE =12BC ,作∠BED =∠BCA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得到△BDE.只要测量出DB 的长度,即可得到A ,B 间的距离.理由如下: ∵∠ABC =∠DBE ,∠BED =∠BCA , ∴△ABC ∽△DBE ,∴ABDB =BCBE=2,∴AB =2DB. 9.幼儿园购买了一个板长AB 为 4 m ,支架OC 高0.8 m 的翘翘板(如图所示),支点O 在板AB 的中点.因支架过高不宜小朋友玩,故把它暂时存放在高2.4 m 的车库里,准备改装.现有几个小朋友把板的一端A 按到地面上.(1)板的另一端B 会不会碰到车库的顶部?(2)能否通过移动支架,使点B 恰好碰到车库的顶部?若能,求出此时支点O 的位置;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第9题)(第9题解)【解】 (1)如解图,过点B 作BD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D. ∵OC ⊥AC ,BD ⊥AD ,∴OC ∥BD , ∴△AOC ∽△ABD ,∴OC BD =AOAB.∵AO =OB =12AB =2 m ,OC =0.8 m ,∴BD =OC ·ABAO =1.6 m <2.4 m ,∴板的另一端B 不会碰到车库的顶部. (2)能.当BD =2.4 m 时, 由AO AB =OC BD ,可得AO 4=0.82.4, ∴AO =43(m),即当AO =43m 时,点B 恰好碰到车库的顶部.10.已知一块直角三角形木板的一条直角边AB 的长为1.5 m ,面积为1.5 m 2.小明爸爸要在木板上截出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桌面,请小明和小芳设计加工方案,小明的设计方案如图①,小芳的设计方案如图②.你认为哪位同学设计的方案符合要求?请说明理由.(第10题)【解】 如图①.∵AB =1.5,S △ABC =1.5, ∴BC =2,∴AC =2.5.易得△CDE ∽△CBA ,∴DEBA =CDCB .设此时正方形的边长为x , 则x1.5=2-x 2,解得x =67. 如图②.过点B 作BN ⊥AC 于点N ,交DE 于点M. ∵S △ABC =1.5,AC =2.5,∴BN =65.设此时正方形的边长为y ,则BM =65-y.易得△BDE ∽△BAC ,∴DEAC =BMBN .∴y2.5=65-y65,解得y =3037. ∵x =67=3035,y =3037,∴x>y ,∴小明设计的方案符合要求.11.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沿平行于三边的虚线剪成甲、乙、丙三块,其中甲、丙为梯形,乙为三角形,根据图中标示的边长数据,比较甲、乙、丙的面积大小.(第11题)【解】 如解图.(第11题解)∵AC ∥DE ,∴△ABC ∽△DBE ,∴S 乙S 乙+S 丙=⎝ ⎛⎭⎪⎫BC BE 2=⎝ ⎛⎭⎪⎫7102=49100,∴S 乙S 丙=4951.∴S 乙<S 丙. 同理可得,S 乙S 甲+S 乙+S 丙=⎝ ⎛⎭⎪⎫7122=49144.∴S 乙S 甲=4944.∴S 甲<S 乙. 综上所述,S 甲<S 乙<S 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