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3章第3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学习平面镜成像的概念,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包括成像位置、成像大小、成像方向等。
3. 学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能通过实验观察并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3.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能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玻璃板、白纸、直尺、铅笔。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平板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的成像,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介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成像位置、成像大小、成像方向等。
3. 实验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原理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释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5.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成像位置: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成像大小:物像等大成像方向: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位置在平面镜的另一侧,物像等大,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线从物体上的点射向平面镜,光线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形成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第三章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教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
本课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它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很常见,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探究。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1)学生的自主探究。
依据学生探究基础和知识储备实情,教材给出了定位像的方法,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特点。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再到社会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本章内容的第一、二节,在学习前两节的基础上再学习本节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懂得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方法,并且初学物理的同学对实验探究兴趣较高,喜欢动手,而且日常生活经验较丰富,因此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尽量给学生较多的动手机会并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尽量采用小组实验的形式促使学生讨论和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学会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步骤〔2〕学会选择可用的器材进行有目的的实验〔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4)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 、能力目标⑴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⑵观察实验现象,提高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⑴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成功的喜悦⑵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四、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教学难点实验的设计,器材的选择。
五、教学器材每个实验小组:蜡烛2支(同样大小、长短、粗细)、平面镜一块、薄平板玻璃一块、厚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六、教学方法设计:1、教法设计:探究法、实验法2、学法设计: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七、板书设计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⑴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⑵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⑶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⑷像是正立虚像;八、教学流程图提出问题→观察与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九、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学生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探究。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学习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确定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通过“等效替代”法研究像与物的关系,体会到科学方法的神奇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实验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物体与像重合,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这两个“替代”是实验的关键,也是设计难点。
【教学仪器】学生用:平面镜、玻璃板、玻璃支架、白纸、两支相同的蜡烛等;教师用:魔术箱、玻璃板、白纸、火柴、烧杯、大平面镜、蜡烛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大家都知道“水能灭火”的道理!要是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水灭不了火”的魔术,你们信吗?生:(脸露怀疑的神情)不信!(出示魔术箱,箱子中间放一平板玻璃,玻璃前方放一烧杯,杯内先放好一蜡烛,蜡烛一定要先沾紧烧杯底,否则往烧杯里倒入水时蜡烛会漂起来,这魔术就失败了!玻璃后面事先放好一支一样的蜡烛,并点燃它。
)师:下面我往烧杯中注入水,请大家仔细观察杯中的蜡烛是否浇灭了?生:(脸上都露出惊奇的表情)。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全靠了箱子里的一块“魔镜”起作用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镜子”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老师出示几块生活中的镜子。
师:我们看到这些镜子的表面都是光滑的平面,用它可以照出自己的“模样”。
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做平面镜,镜子里出现的“自己”其实就是自己的“像”。
1 看看镜中的“自己”。
师:出示一块大的平面镜,让一位学生从座位上往平面镜方向走过来,提示学生一边走一边观察“像”的变化情况,当学生返回到自己座位上时,老师提问该学生。
师:当你走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如何变化?像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生:变大;变小。
(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急于纠正和解释,只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无意识观察转为课堂上有意识观察,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基础,并与生活中的错误概念加以区别,强化新概念的建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32. 详细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验现象,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直尺、铅笔、幻灯片。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玻璃板、直尺、铅笔)、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平面镜、玻璃板、直尺、铅笔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例题讲解: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平面镜成像特点3. 平面镜成像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要描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请列举三个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说明如何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问题。
2. 答案:(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当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时,光线会被平面镜反射,形成物体的像。
(2)实际问题示例:① 照镜子时,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像?答案:因为镜子是平面镜,光线照射到镜子上后会被反射,形成我们的像。
② 为什么水中鱼的像是倒立的?答案:因为水中的鱼相当于平面镜,光线从鱼身上照射到水面上后会被反射,形成鱼的倒立像。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_教案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主要讲述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等;3. 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蜡烛、白纸、直尺、铅笔;2. 学具:每人一套平面镜、蜡烛、白纸、直尺、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尝试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解释自己面前的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
2. 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教师通过玻璃板和蜡烛的实验,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让学生明白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等特点。
3. 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平面镜、蜡烛、白纸等工具,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出示例题,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来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2. 应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1)为什么我们在镜子前举起手,镜子中也会出现举手的身影?(2)为什么我们在镜子前微笑,镜子中也会出现微笑的影子?2. 答案:(1)因为平面镜成像是虚像,所以我们举起手,镜子中也会出现举手的身影。
(2)因为平面镜成像特点中,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我们微笑时,镜子中也会出现微笑的影子。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案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注意事项4. 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刻度尺、火柴、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的成像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7. 板书设计:平面镜成像特点。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2)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3)请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是虚像。
(3)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镜子、望远镜、显微镜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亲身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案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 详细内容:(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即光的反射原理。
(3) 学会使用刻度尺、光屏等工具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
(4)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掌握其特点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掌握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刻度尺、光屏、实验器材。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思考镜子的作用和成像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特点和原理。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步骤如下:(1) 将实验器材摆放好,确保安全。
(2)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4. 例题讲解:出示有关平面镜成像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面镜成像概念2. 平面镜成像特点3. 平面镜成像原理4. 实验步骤与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简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2. 答案:(1)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
(2)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原理。
(3)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概念、特点和原理,能够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案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能根据成像特点作图。
②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②通过定位平面镜的虚像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义和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③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学生经历探究实验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过程。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以及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2.平面镜成像原理、虚像怎样形成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表演:浇不灭的蜡烛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谜底?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平面镜概念(1)师:请同学们拿起课桌上的镜子观察一下它的反射面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老师用手摸摸,以做示范)生:光滑,平面。
师:物理学上,把反射面呈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平面镜。
(2)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平面镜呢?学生活动:铜镜,平静的水面,商店里的玻璃,师: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面镜:原来平静的水面就是一个平面镜,古人在没有发明镜子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水面来梳妆打扮,后来又发明了铜镜。
还有没有?有谁来补充一下。
生:光滑的金属器具表面,光滑的瓷砖,光盘光滑的一面等等(学生提不到的老师引导,展示)(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师:我们知道平面镜可以成像,我们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好吗?师:拿起镜子,看到自己的像了吗?第一个动作,对着自己的像笑一笑;第二个动作,向玻璃板靠近,然后远离。
第三个动作,用手摸摸后面的像,能摸到吗?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我笑一笑,像也笑一笑,我向玻璃板靠近,像也玻璃板靠近,用手摸不到后面的像。
[精品]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第3课【教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
基于初二学生探究基础和知识储备实际情况,教材直接给出了定位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
并且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的任务,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照镜子引入课题,以生活中常用的蜡烛、玻璃板等物体作为探究成像特点的器材,讨论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贴近生活。
教材还专门设置一块“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通过观察汽车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反光装置、太阳灶等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常见东西来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适当关注了物理基础与现代化的联系。
实际的教学过程表明,学生对教材结尾处的反射式天文镜的介绍非常感兴趣,渴望了解更多的与此相关的知识,也让他们感觉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消除对高科技的不必要的神秘感和遥远感。
【学情分析】:本节课设计立足在物理走向生活、生活走向物理的思路上。
首先从学生生活中已知的反射现象出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物理。
学生在生活中肯定都观察或者留心过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一定认识,但基本停留在学习的感知和表象阶段,还没有进行过科学的探究,尚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但怎么探究,探究哪些方面,还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启发。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秉持着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的理念,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物理教案。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物理课时,我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面镜成像的概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玻璃板、直尺、粉笔。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铅笔、一张白纸。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拿出一面平面镜,让学生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像,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在平面镜中的像有什么特点?”3. 教师讲解,明确平面镜成像原理:4. 动手操作,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我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块玻璃板和一把直尺。
要求学生在玻璃板上画出一个物体,将玻璃板放在平面镜前,观察平面镜中的像,并用直尺测量像与物的大小、距离等,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
5. 活动重难点: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重点是要观察平面镜中的像,并测量像与物的大小、距离等,以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在于如何正确地测量像与物的大小、距离等。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课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是我精心准备的。
通过拿出平面镜让学生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像,我成功地引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满足。
因此,我设计了一次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主题的物理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操作中感受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次课程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能够观察并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向孩子们展示了幻灯片,让他们观察平面镜中的成像,引导他们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操作实践: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块平面镜、蜡烛、木板和直尺。
他们在木板上放置蜡烛,然后通过调整蜡烛的位置,观察平面镜中的成像,并尝试描述成像的特点。
3. 分享交流:每组将他们的观察和发现与其他组分享,大家共同讨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能够观察并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本次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认为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在操作实践中,深入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能够观察并描述成像的特点。
同时,我也思考了如何将这次活动的经验应用到其他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
总的来说,我对我设计的这节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到满意。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够通过光线追踪法和画像法分析平面镜的成像过程。
3.能够利用规律推导出成像公式,解决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够用光线追踪法和画像法分析平面镜的成像。
2.能够通过推导成像公式解决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够用光线追踪法和画像法分析平面镜的成像。
2.能够通过推导成像公式解决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平面镜、投影仪、光线追踪仪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10分钟)1.通过贴近生活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成像问题的思考,如镜子里的自己是怎么形成的?照相机、手机里的照片是怎么形成的?2.提出问题:平面镜是如何形成物体的虚像的?二、理论讲解(约20分钟)1.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平面镜的定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对光线追踪法和画像法进行详细解释,说明它们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3.通过图示和实验展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成像规律,并与学生一起总结。
三、实验探究(约30分钟)1.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利用光线追踪仪进行测量和观察,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2.学生自行操作实验器材,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总结。
四、大量练习(约30分钟)1.利用光线追踪法或画像法,推导平面镜成像的公式。
2.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应用成像公式解决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问题。
五、小结归纳(约10分钟)1.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再次强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疑惑,强化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和掌握。
六、作业布置(约5分钟)1.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特点和成像规律。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和结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探究和大量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并掌握用光线追踪法和画像法分析平面镜成像的方法。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_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主要涉及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
教材内容具体包括:1.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
3.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 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直尺、铅笔、橡皮擦。
2. 学具:实验报告册、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镜子,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强调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化妆镜、穿衣镜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实际问题。
6. 知识拓展:介绍平面镜成像在科技和艺术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平面镜成像基本概念。
2.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
3. 平面镜成像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中或教室内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并绘制出成像图。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实验操作、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如自制平面镜成像装置,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
3.3.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有成像和改变光路的作用。
(3)了解实像与虚像。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设计探究活动,来揭示平面镜成像规律。
(2)通过用对称法完成平面镜成像作图,训练学生运用几何知识和物理规律研究简单光学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设计和制作实用的仪器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心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介绍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广泛应用,增强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实验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像与物的左右关系,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设计探究性实验及对虚像的初步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知识点有两个方面: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在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好奇中动脑动手来探究其规律。
对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应多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了解。
教学思路:1、教学理念:初二阶段的学生虽然不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任何事物都极富有想象力,对什么都有兴趣、什么都想探个究竟。
因此我认为这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且应牢牢把握、至关重要的一点。
要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教给他们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2、设计意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设置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配以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分组合作、集体交流中对问题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
3、教具:小平面镜、蜡烛、玻璃、刻度尺、潜望镜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1、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一个平面上;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光的反射分为哪两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二)引入课题平面镜成像就是镜面反射的一种情况(三)新课教学1、什么是平面镜?(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小平面镜后回答)平面镜: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2、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平面镜呢?学生思考后回答:人化妆时;配眼睛时;舞蹈演员练功时等等3、为什么照镜子时用平面镜呢?学生通过观察镜子回答:能成像4、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动手做实验:照镜子(要学生通过镜子在运动时和静止时照镜子,猜测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猜测问题:(1)像与人的大小关系如何(2)像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3)人离开镜子时,像也是离开的吗?(4)人靠近镜子时像是否变大了?(5)人在镜中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6)镜中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并将猜测内容和学生猜测结果列在黑板上。
八年级物理上册3_3探讨平面镜成像特点学案新版粤教沪版
3.3 探讨平面镜成像特点【学习目标】1.会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实像与虚像。
3.明白平面镜成像和改变光路的作用,能够画出简单的光路图。
4.了解生活中的各类面镜及其应用。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知识链接:物体靠近平面镜时,物体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感觉像有转变,主若是像相关于人眼的视角变大了。
归纳总结:平面镜的作用:(1)利用平面镜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起到操纵光路的作用。
如制作潜望镜;在挖井、挖掘山洞时,用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作业区照明;修建运动场馆和高大建筑物时,利用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室内改善光照条件。
(2)利用平面镜来成像:如制作各类镜子,商场和家庭装修时,利用平面镜成像增强宽敞敞亮的空间成效。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自主阅读教材P56~57的内容,独立试探并完成:1.把反射面为滑腻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不能呈此刻光屏上。
3.物理学中,把能够呈此刻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把不能呈此刻光屏上,只能用肉眼观看到的像叫做虚像。
4.小红同窗在做“探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前的蜡烛A,进行观看,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并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2)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移走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选填“实”或“虚”)像。
知识板块二平面镜的应用、各种面镜自主阅读教材P58~59的内容,独立试探并完成:5.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能够观看和纠正自己的动作;利用平面镜制成的潜望镜,在水下能够观察到水面上的情形。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年级学科
八年级
教材版本
沪粤教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对光的反射的延伸,是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在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中的成像问题学生在经历此探究过程中,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左右相反。
2、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以下要素(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可明确):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认证(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学生讨论、归纳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让学生自主的探究
(这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小结]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够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们叫它实像,而平面镜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不是真实光线相交而成的像,所以叫作虚像。
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替身物体”?
如图所示,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判断物体位置的。人能看到像是因为有光线入人眼。点燃的蜡烛上P点射出的任意两条光线PA、PB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E1A、E2B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P′点,人就会感到P′点是一个“发光点”,而P′点就是P点的虚像。同理,蜡烛上的其他点也都能在平面镜内产生对应的虚像点,它们共同组成了蜡烛的虚像。因此,平面镜中的虚像是由射入人眼中的发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3.3探究平面镜成像导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学点1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引入:平面镜及成像问题1: 观察图3-3-1,思考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成平面镜?图3-3-1答:只要反射面是__光滑平面__就可以看成平面镜,如平静的水面、各种各样的镜子等。
问题2: 面对着平面镜,我们都能够看到自己的__像__。
活动:镜前观象问题:观察图3-3-2甲,思考: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图3-3-2答:平面镜成像是__左右__相反的,根据这一特点,可知图乙中__D__是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问题1:如图3-3-3所示,将一块玻璃板__竖直__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通过它观察到后面的蜡烛,直尺的作用是显示__物、像到镜面的距离__。
图3-3-3问题2:用两段__等长__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大小__关系。
问题3:将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在纸上__不能__呈现像,物理学中,把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像叫做__虚像__。
总结: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相等__,像与物的大小__相等__,像与物关于镜面__对称__,所成的像是__虚像__。
学点2 平面镜的应用阅读教材P58“平面镜的应用”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问题:(1)利用平面镜可以__成像__,如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可以观察和纠正自己的动作,万花筒内利用多块平面镜成美丽而奇妙的图像;(2)利用平面镜可以__改变光路__,如利用两块与观察方向成__45°__角的平面镜可以构成潜望镜;(3)利用平面镜可以__扩大视野__,如商店、宾馆利用平面镜使人感觉到空间较大。
学点3 各种面镜阅读教材P58“各种面镜”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问题1: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__球面镜__,其中利用球面__内表面__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做凹面镜,利用球面__外表面__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做凸面镜。
问题2:如图3-3-4所示,凹面镜对光线具有__会聚__作用,凸面镜对光线具有__发散__作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3.3《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色》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本节是八年级北师大版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是在学习了光的流传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对光的反射的延长,是光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质联系十分亲密。
教材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色为主线,让学生经历研究平面镜成像特色的过程。
表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本节“平面镜成像特色”是一个完好的研究过程,在经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后,着重指引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剖析解说大批生活中的成像问题学生在经历此研究过程中,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办理。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色”中领会物理现象的美好与和睦,获取“发现”成功的愉悦。
经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认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剖析大多数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这个认识中因为视觉的问题存在一个误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在实验中,要让学生经过察看实验现象把此问题纠正过来。
教课中,要经过研究过程培育学生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在平时生活中,对平面镜成像成像的规律学生易遇到错误生活经验的影响,不可以正确的认识镜中像和物体关系,特别是对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不可以正确理解。
在研究实验中让学生经过察看镜中像和放在镜子后与物体大小相同的物体重合了,来体验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同时经过重申人眼对远近的物体大小感觉不一样来加深对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的认识。
其次学生不可以正确的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现象,经过在像的地点放在一个光屏,在光屏上得不到像来正确认识虚像。
所以在本节课教课中经过实验研究和小组合作沟通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着手与合作能力与习惯。
三、设计思想培育学生察看思虑、提出问题、猜想与假定、拟订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采集数据、剖析论证等科学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学习经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答案。
经过实验研究培育学生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案设计
中学部八年级物理科教案
第1课时
④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实像: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
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只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因
虚像: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
虚像是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
(三)、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步骤:1、作垂线
2、取等距离
3、画虚像
课堂练习:练习册第33页,第5,6,7,8题。
二、平面镜的应用
阅读书本第58页的,平面镜的应用
三、各种面镜
(1)凹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
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2)凸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应用:汽车后视镜,拐弯处的反光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有成像和改变光路的作用。
(3)了解实像与虚像。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设计探究活动,来揭示平面镜成像规律。
(2)通过用对称法完成平面镜成像作图,训练学生运用几何知识和物理规律研究简单光学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设计和制作实用的仪器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心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介绍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广泛应用,增强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像与物的左右关系,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设计探究性实验及对虚像的初步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知识点有两个方面: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在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好奇中动脑动手来探究其规律。
对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应多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了解。
教学思路:
1、教学理念:
初二阶段的学生虽然不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任何事物都极富有想象力,对什么都有兴趣、什么都想探个究竟。
因此我认为这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且应牢牢把握、至关重要的一点。
要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教给他们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2、设计意图: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设置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配以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分组合作、集体交流中对问题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
3、教具:
小平面镜、蜡烛、玻璃、刻度尺、潜望镜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一个平面上;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反射分为哪两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二)引入课题
平面镜成像就是镜面反射的一种情况
(三)新课教学
1、什么是平面镜?(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小平面镜后回答)
平面镜: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
2、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平面镜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人化妆时;配眼睛时;舞蹈演员练功时等等
3、为什么照镜子时用平面镜呢?
学生通过观察镜子回答:能成像
4、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动手做实验:照镜子(要学生通过镜子在运动时和静止时照镜子,猜测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猜测问题:(1)像与人的大小关系如何
(2)像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3)人离开镜子时,像也是离开的吗?
(4)人靠近镜子时像是否变大了?
(5)人在镜中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6)镜中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并将猜测内容和学生猜测结果列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猜测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实验与思考”。
提出问题:为什么用的是玻璃,不是平面镜?
引导学生回答:玻璃板不仅能成像,而且还能透过它看后面物体。
过学过实验:平面镜成像实验(学生过做肯定或否定原来的猜测内容)
提问:放在玻璃后的蜡烛和前面蜡烛所成的像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
学生回答: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提问: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成的像是否越大?
学生回答: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相等
教师总结:以远处开来的小车做类比,指出我们感觉物体由小变大,只是一种视觉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有什么样的关系?(要求学生改变蜡烛的位置,做三次实验,通过连线和测量得出结论)学生结论: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教师提问: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学生回答:正立的
教师提问: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引导学生将后面的蜡烛去掉,换成一张白纸,在白纸上是否能看见蜡烛?
学生回答:白纸上没有蜡烛,成的是虚像。
5、为什么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人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线进入了人的眼睛。
人能在平面镜前观察到自己的像,也一定有光线进入了人眼,那么成像的光是从哪发出的呢?(利用电脑进行分析演示)在镜前的一个发光点可以发出无数条光线,我们取其中的两条光线,做出它们射到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这两条反射光线在平面镜前不会相交,而人眼睛正好在这两条反射光线的路径上,会感到这两条光线是从镜子后面的S'点发出的,但实际上S'点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所以S'点叫做发光点S的虚像,它只能在镜前观察
到,不能在镜后看到。
6、平面镜的应用
铜镜、潜望镜、舞蹈演员排练时用的平面镜、商店里的镜子等等。
7、结论:
平面镜不但可以成像,也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四)练习:
1、在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它的像S’
作图方法:
过点S作平面镜的垂线交平面镜于点O,并延长至点S’,使S’O=SO,则点S’就是点S的虚像
2、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由它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会经过点A,试在图中确定这条光线。
作图方法:
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先找到点S的像点S’,已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定过S’,可连接S’A,和镜子交于点O,连接SO,则SO为所求的光线
(五)作业
1、上网查询平面镜的有关信息
2、制作一个小潜望镜
3、《名校课堂》P24-26 ;课本“自我评价与作业”1-5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