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

完整word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

历史期末测试题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2 分,共 60 分。

)1.这是一段学生编写的剧本:阿牛是一个北宋的杭州农民,向来日作夜息。

但这两天他想放松一下,于是他跟地主结算了工钱,跑到街上闲逛。

街上参差着好多商店和会馆,有卖玉米糕点的食品店,有卖印刷书籍的书店,还有卖布料和瓷器的杂货铺,瓦肆里还有人在咿咿呀呀的唱着京剧。

阿牛想:“快过年了,得给妻儿买块像样的布料做衣服。

”他走进杂货铺,买了两块棉布,顺便买了一个小巧的粉彩牛型瓷器犒赏自己。

这段剧本中存在的错误有()A.3 处处处处2.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

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后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

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示()A .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B .明朝中期商品经济阻滞C.民间贸易打破官府限制D.重农抑商政策碰到削弱3.唐文宗大和五年京城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

唐诗人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

因此可知唐后期①政府抑商政策仍未改变②草市规模不断扩大③夜市市场已经比较繁荣④市坊制度已被打破A. ①③B. ③④C. ②③D. ②④4.明朝厉行海禁,但从明中期开始,违禁出海的走私贸易日益增添,一些东南沿海地区甚至出现了“片板禁止下海,巨舰反蔽江而来;才货禁止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的情况,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 .海禁政策长远压迫正常贸易的结果B.新航路开辟使国人开辟国际市场的热情高涨C.东南沿海地区受自然环境影响有出海贸易的传统D.当时中外贸易相互需求旺盛5.中国近代出名家刘生于1923 年商上海水泥厂,生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地位,但很快碰到国内启新洋灰企业的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牌水泥的强烈冲,市上形成了象、、三者的混场面。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测试题(必修二全册)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测试题(必修二全册)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豫剧《花木兰》台词片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句台词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 )A .男子打仗到边关B .女子纺织在家园C .白天去种地D .夜晚来纺棉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商周时期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B .宋中期以后,在我国手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C .明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D .明朝中期的私营手工业中开始出现雇佣关系 3.东汉崔寔《政论》中说:“农桑勤而利薄,工商逸而人厚,故农夫辍来而雕镂,工女投杼而刺文,躬耕者少,末作者众。

”据此可知( )A .工商业的发展使农业发展缓慢B .农业的主导地位正在丧失C .作者反对重农抑商政策D .当时社会出现追商逐利的民风4.宋朝时期城镇化曾取得重大进展,汉口、佛山、景德、朱仙四大名镇的崛起主要得力于( )A .国家政策支持B .接轨世界市场C .商品经济发展D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5.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

有了黄金,要灵魂进入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欧洲人这种对黄金的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 .掠夺黄金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生活需要B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C .资本主义生产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D .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归根到底,18世纪时,荷兰让位于英国和法国。

”这些原因不包括( )A .资源优势的丧失B .技术优势的丧失C .体制优势的丧失D .战争的消耗7.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其科技条件是( ) A .蒸汽机的改良 B .电力的使用C .内燃机的创制D .信息技术的进步8.图片是较为直观的历史素材之一,对下列图片的解读不准确的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法拉第的圆盘发电机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图一 图二 图三A .图一使人类获得了不受自然条件限制的巨大动力B .图二的成功研制运用了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C .图三的发明表明使用煤气灯的时代已经过去D .图一和图二分别是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9.电视剧《新安家族》以清末民初为背景,讲述了徽商中的代表汪、许、鲍三大家族为争取民族自强而与入侵列强资本展开殊死较量的故事。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历史)姓名学号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产品主要满足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2.我国古代犁耕进入完善阶段的标志出现在( )A.春秋战国B.秦汉C.隋唐D.明清3.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

”这反映了当时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C.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D.农产品种类多、销量大4.东汉时期,我国在手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这主要表现在()①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②发明了灌钢法③烧制出成熟的青瓷④制造出珍贵的青花瓷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下列主张属于洋务派的应是()A.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B.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C. “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D. “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6.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强化了自然经济C.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7.“所谓现代化,首先是要改变社会本体,即小生产的经济基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的结构系统,……这个社会结构机体的改变,光引进西方的科技、工艺和兴办实业,是不能成功的;光经济改革是难以奏效的;必须有政治体制(上层建筑)和观念文化(意识形态)上的改革并行来相辅相成,现代化才有可能。

”最早能够验证这一观点的是()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 D.洋务运动8.下图是近代中国民族火柴厂的两枚火花。

我们从这两枚火花中得到的最主要启示是()A.火花设计精美,印刷精良B.中国近代火柴业称雄世界C.爱国精神推动民族工业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9.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试卷2说明:本试题共二卷,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A、石器B、铜器C、铁器D、牛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3、一牛挽犁取代耦犁是在出现在:是在A、西汉B、曹魏C、南朝D、东汉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含义是: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B.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民用企业的诱导 D.都由私人投资兴办5、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A粤商和徽商 B徽商和晋商 C闽商和粤商 D台商和港商6、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7、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8、之所以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A.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B.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错误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A.沿海地区 B.华北地区C.农村 D.城市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发展方向是:①专业化②商品化③集体化④现代化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1、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1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开放区④内地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13、经过对外开放,成为现代化的新兴都市,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A.汕头B.厦门C.深圳D.珠海14下列探索时期我党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实践证明不正确的是:A.中共八大的路线政策B.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C.1958 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5、引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①西方列强的侵略②自然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有识之士的推动④西方文化的影响A.①②③④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16、到2000年末,我国的电话使用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电话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D.中国疆域辽阔17、中国第一部荣获国际荣誉的影片是:A.《鱼光曲》B.《风云儿女》 C.《定军山》D.《歌女红牡丹》18、“第四媒介”指的是:A.电话B.手机 C.互联网D.电视19、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顺序是: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20、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A.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21、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纽约股市暴跌B.市场和消费的矛盾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世界市场的形成22、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是: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②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③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④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A.依*了外国资本的资助B.科学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C.国家政权保护了经济的发展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24、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家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D.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25、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包括:A.实行粮食税B.解除了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事业的国有化,将这些企事业以出租的方式交给原来的业主经营,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C.取消自由贸易D.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以工人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为依据的按劳分配制26、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的改革是:A.思想领域B.经济体制C.政治体制D.军事体制27、下列那一项不是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B.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C.实行非军事化D.进行社会改革,清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28、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A.雅尔塔体系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布雷顿森林体系D.维也纳体系29、在经济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A.可以平等地享受风险和机遇B.起着相同的推动作用C.都主张实行贸易高度自由化D.处于不同的受益地位30、世界经济发展使中国面临严峻挑战,其中不包括:A.区域经济集团化保护主义使中国面临竞争B.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民族经济主要是制约C.少数发达国家推行强权政治攻击社会主义D.综合国力竞争取决于科技力量的竞争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二题,共3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人民版历史必修2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2期末试题及答案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6、某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 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其他同学看后给出的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①这是两个国际金融组织的标志
②该组织今天已经不存在
③该组织的控制权长期由美国人掌握
④美国人利用它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准确反映了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80
与日本
+2.4
+2.0
-15.9
B.欧洲联盟建立
C.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形成
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0、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密切合作 B.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
C.各国的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 D.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A.郑国渠的修建B.都江堰的修建
C.灵渠的开凿D.井渠的出现
4、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政策。中国古代王朝一直奉行次政策,但商业经济仍不断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不断进步B.从商容易致富
C.政府没有具体执行此政策D.商人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5、“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19.4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

”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2.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 )A.是俄国迅速恢复经济的正确途径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C.在特定环境下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3.下图是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

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

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 )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B.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D.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4.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A.政府实行实物分配制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5.下图为1922年与1925年苏联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对比图。

出现图中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B.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C.国内外战争的结束D.农业集体化程度的提高6.“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高一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题2

高一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题2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井田”与“私田”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A、所有权B、耕作方式C、使用权D、赋税形式2、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A、西汉B、唐代C、东汉D、宋代3、明清时期我国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是()A、成都和苏州B、南京和杭州C、苏州和杭州D、广州和杭州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能够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的内部的客观条件是( ) A、民族资本家大力倡导实业救国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官僚地主的竞相投资D、甲午战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5、对洋务运动认识不准确的是()A、洋务运动是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B、维护清朝统治是其根本目的C、洋务运动兼有“制内”和“御外”双重意图D、洋务运动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6、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二字的含义,主要是指:()A、受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B、机器生产C、由私人投资兴办D、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A、调动职工积极性B、按劳分配C、增强企业活力D、实施“走出去”战略8、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新阶段对大中企业推行的改革措施是()A、改组、联合B、企业上市C、企业职工分流D、公司制、股份制9、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B、抛弃“左倾错误”,实现拨乱反正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实行改革开放10、一般认为国人在国内创刊的报纸是:()A、《国闻报》B、《昭文新报》C、《中国丛报》D、《时务报》11、三大媒介是指()①报纸②广播③互联网④电视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2、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D、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13、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从本质上说明了:()A.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封建主义农业文明是一大进步B.工业革命使工人生产积极性倍增C.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的一切因素D.科学与技产紧密结合产生成效14、19世纪中期,欧美列强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根本原因在于:()A、资本主义本性是殖民扩张B、打开商品国外市场.夺取廉价原料产地C、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保护对外贸易D、建立世界资本主义统一市场15、垄断组织形成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主要表现为:()A、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财阀手中B、垄断组织通过兼并实行生产社会化C、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率D、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1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A、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B、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C、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7、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是:()①打破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③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模式④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⑤激化了国际矛盾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18、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是:()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②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③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④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A、依靠了外国资本的资助B、国家政权保护了经济的发展C、科学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思想称为“凯恩斯主义”,在这一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各国:()A、积极推进新科学革命的开展B、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C、竭力谋求建立经济的区域集团D、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1、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上影响深远的是:()A、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C、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D、促使美国经济复苏22、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家B、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D、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23、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B、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C、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D、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24、以下对“斯大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创建B、二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C、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D、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25、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B、缺乏改革基础C、推行霸权主义政策D、过高地估计了形势26、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的改革是:()A、思想领域B、经济体制C、政治体制D、军事体制27、二战后初期,美国倡导成立“关贸总协定”的主要目的是:()A、扶植欧洲恢复经济C、凭借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B、促进全球经济发展D、借此遏止社会主义国家28、从2002年起,欧洲联盟11个成员国首先开始使用统一的欧洲货币——“欧元”,这表明:()A、欧共体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B、欧共体各成员国有了统一的经济发展规划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朗D、欧共同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29、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A、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B、贸易自由化体系逐步建立C、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认可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30、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A、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B、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两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1、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材料二:“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过罗斯福,“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试卷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 (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

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 的美丽传说。

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2.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①牛耕②花楼机(花机) ③翻车④水排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①人烟稀少②耕作技术落后③商品交换不发达④贫富分化的程度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4.司马迁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C.以农为本D.重农抑商5.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贩卖粉彩瓷器B.到会馆停宿C.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6.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7.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8.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高中历史必修二_期末测试卷(教师版)讲解

高中历史必修二_期末测试卷(教师版)讲解

⾼中历史必修⼆_期末测试卷(教师版)讲解育才中学⾼⼀历史必修⼆期末测试卷⼀、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正确的)1.⽩居易诗:“……机梭声札札,⽜驴⾛纭纭。

⼥汲涧中⽔,男采⼭上薪……有财不⾏商,有丁不⼊军。

家家守村业,头⽩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织的⾃然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给⾃⾜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地制度是()A、封建国家⼟地所有制B、封建地主⼟地私有制C、封建君主⼟地私有制D、封建⾃耕农⼟地私有制3.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南移完成的是()A、“江南……地⼴野丰,民勤本业,⼀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益⼆。

”(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益州则居天下第⼆)C、“苏湖熟,天下⾜。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4.在⼀座古墓中发现了⿊亮如漆的⿊陶,洁⽩如雪的⽩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5.关于我国古代官营⼿⼯业的说法错误的⼀项是()A.官府设⽴⼯官管理⼯匠,⼯匠都集中在官府设⽴的作坊内B.官营⼿⼯业在整个封建社会⼀直占据着古代⼿⼯业的主导⽣产C.官营⼿⼯业的⼯匠职业世袭D.官营⼿⼯业⽣产范围⼴泛,规模庞⼤,分⼯细致,代表⽣产技艺的最⾼⽔平6.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有了⾮常⼤的发展变化,有⼀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个合适的书名吗?()A、《长安城的落⽇》B、《坊墙倒塌以后》C、《汴河两岸》D、《宋代东京的辉煌》7.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历史现象是()A、⽟⽶、番薯等作物传⼊我国并在⼀些地区⼴泛种植B、“湖⼴熟,天下⾜”代替了“苏湖熟,天下⾜”C、⽩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苏州的丝织业出现了“⼩户听⼤户唤织”与“计⽇受值”的现象8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重农抑商政策,其原因不包括:()A、商业的不稳定性B、商⼈流动性⼤,不易管理C、⿎励海外贸易D、强调耕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9.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富商巨贾操重资⽽来市者,⽩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奉布商如王侯,⽽争布商如对垒。

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第I 卷(7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秦汉以来,代表我国农业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A、耦犁B、耧车C、曲辕犁D、翻车2、“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①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④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君主土地私有制B、地主土地私有制C、官田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4、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主要是()A、中原地区自然灾害严重B、中原地区大规模的社会动荡C、中原地区人口增长太快D、中原地区逐渐丧失经济重心地位5、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以前朝代相比最大的进步在于( )A、城市中设有商业交易的专门场所B、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C、出现了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化活动D、对外贸易成为城市商业的重要内容6、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7、15世纪,欧洲人探寻新航路最根本的原因是()A、欧洲人富于冒险精神B、欧洲人的贪欲特别旺盛C、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D、欧洲的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8、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同点是()A、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B、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C、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D、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9、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这样记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

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英国对殖民地进行残酷统治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C、英国占有广阔的原料市场D、英国对殖民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掠夺10、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必修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 1.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表格内。

)1、“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种”。

这种耕作方式应该是()A、“以牛田”B、“刀耕火种”C、灌溉农业 D 、精工细作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B、郑国渠 C 、灵渠 D 、芍陂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4、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A、丝棉麻B、麻棉丝C、麻丝棉D、丝麻棉5、商品买卖重在诚信,下列朝代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的是()A、秦代B、汉代C、唐代 D 、宋代6、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①发展农业②发展商业③限制手工业④限制城市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 、①③④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 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B.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C.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D. 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8、符合早期民族资本家张謇的是()A、创办了继昌隆缫丝产B、发起了洋务运动C、创办了发昌机器产D、曾经是清末状元9、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C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0、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合破坏是在()A、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战争期间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期间11、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2X35=70)1。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B。

牛耕在秦代逐渐普及全国C.汉代出现了二牛抬杠的耦犁D。

牛耕和铁铧犁在东汉推广到淮河流域2。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的收入B.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例和数额有所不同C.儒学大师孔子认为有征收泰半之赋的时代D.农户交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3。

下列有关我国传统社会自然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小农为经营主体B。

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C.基本做到自给自足D。

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4。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B.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强调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D.其基点是努力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基础5。

秦王朝的下列措施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统一标准的是:A.统一度量衡B。

统一货币C.通行半两钱D。

颁布《均工律》6。

下列有关汉代工商业管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实行抑商政策B。

关税的数额相当高C.允许盐铁私营D。

对市严格管理7。

战国时期的李冰曾经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

郑国渠C。

龙首渠D。

成国渠8。

我国古代的纺织原料最早是用:①麻②葛③蚕丝④棉花A.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9。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的近代的含义主要是指:A.使用机器进行生产B。

产生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C.由私人投资兴办的D。

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兴起10。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B。

在民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C.机器制造等重工业比较少D。

绝大部分的缫丝等轻工业11。

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积极意义不包括:A。

稳定了金融市场B。

刺激了生产复苏C。

促进了物价回升D。

打击了官僚资本12。

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改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人教版高一年级历史必修2期末考试卷(附答案及答题卡)

人教版高一年级历史必修2期末考试卷(附答案及答题卡)

人教版高一年级历史必修2期末考试卷(附答案及答题卡)分值: 100分时量: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交纳赋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不包括...A.有严格的经营时间限制 B.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C.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D.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3、四羊方尊和三星堆青铜礼器等青铜器铸造于A.原始社会 B.商周时代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4.18世纪中期,自诩为“日不落”殖民帝国是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荷兰5、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

”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③④6、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因素,不包括...A.汽车的发明 B.珍妮机的发明 C.飞机的发明 D.化学工业的建立7、推动工业革命开始和扩展的基本动力是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C.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D.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8、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

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A.A—B段B.B—C段C.C—D段D.D—E段9、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A.深圳 B.海南建省 C.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D.西部的开发10、费正清教授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1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建立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中共八大的召开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2、一位到中国访问的外国首相说:“200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三十周年,是值得纪念的年份,能够在这样的一年举办奥运会,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崭新发展阶段,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高一历史必修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班姓名---------
 一.选择:(2X35=70)
 ()1。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B。

牛耕在秦代逐渐普及全国
 C.汉代出现了二牛抬杠的耦犁D。

牛耕和铁铧犁在东汉推广到淮河流域 ()2。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的收入
 B.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例和数额有所不同
 C.儒学大师孔子认为有征收“泰半之赋”的时代
 D.农户交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

下列有关我国传统社会自然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小农为经营主体B。

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
 C.基本做到自给自足D。

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
 ()4。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附有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附有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附有答案一、选择题1.我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2.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观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家具、牛耕的出现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3.明清时期著名商帮出现,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 C.苏商和徽商 D.徽商和晋商4.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5.16世纪的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宗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6.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推动了工厂的广泛建立,它对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影响是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终结 D.促进了英国重工业部门的发展7.菲律宾在1512年被麦哲伦发现后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

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Ph ilippines)。

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A.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B.尊重了当地的文化[C.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D.带有宗教色彩[来源8.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包括①交通运输业②机器制造业③汽车工业④电力工业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9.如果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萌”来比之洋务运动,那么,这里的“插柳”最有可能是指A.培育了近代海防和教育 B.诱导了民族企业的产生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D.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10.小李查资料时发现这样的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

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三)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B.借用牛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与技术 C.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D.与农业相关的水利设施的完善
 2.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3.关于徽商和晋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产生于明清时B.城镇经济繁荣和发展的产物
 C.支配某些手工业生产活动D.使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主要来源
 4.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最早开辟了从欧洲通往印度新航线的航海家是
 A.哥伦布B.达伽马C.迪亚士D.麦哲伦
 6.中国工业化起步的标志是:A.洋务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第I 卷(7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秦汉以来,代表我国农业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A、耦犁B、耧车C、曲辕犁D、翻车2、“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①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④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君主土地私有制B、地主土地私有制C、官田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4、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主要是()A、中原地区自然灾害严重B、中原地区大规模的社会动荡C、中原地区人口增长太快D、中原地区逐渐丧失经济重心地位5、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以前朝代相比最大的进步在于( )A、城市中设有商业交易的专门场所B、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C、出现了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化活动D、对外贸易成为城市商业的重要内容6、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7、15世纪,欧洲人探寻新航路最根本的原因是()A、欧洲人富于冒险精神B、欧洲人的贪欲特别旺盛C、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D、欧洲的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8、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同点是()A、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B、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C、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D、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9、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这样记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

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英国对殖民地进行残酷统治 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C、英国占有广阔的原料市场D、英国对殖民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掠夺10、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1、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受外商企业的刺激B、由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C、由政府企业分化出来D、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12、“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此材料说明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13、在清末民初不可能出现的是()A、民国成立时人们对孙中山行三跪九叩大礼B、张三穿着西装祭拜孔子C、李四在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D、王五在上海吃到了“中西大菜”14.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

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15、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

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

”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C、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16、二战后,苏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的是()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继续遭到破坏B、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D、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导致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17、下列对赫鲁晓夫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其改革在一定程度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B、大种玉米运动符合当时苏联的社会实际C、农业是其改革的重点D、是在维护原有的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局部改革18、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A、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比19、下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不正确的是()A、农村改革的进行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B、国有企业的改革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D、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开始的20、下列事件中哪一个标志着中国的经济已经正式步入世界大家庭()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B、1984年国务院决定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2001年海尔集团在国外投产成功21、20多年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包括()①我国GDP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中位列第一②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小城镇迅速发展③中国步入互联网时代④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发生巨变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2、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确立的标志是()A、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B、世界银行的成立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D、关贸总协定的签署23、欧盟成立时共有多少成员国()A、6个B、12个C、15个D、25个24、下列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具B、是囊括当今世界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C、是由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合并而成D、它的正式运转标志世界一超多强格局的结束25、在经济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A、以平等地享受风险和机遇B、起着共同的推动作用C、处于不同的受益地位D、都主张实行高度贸易自由化班级姓名座号成绩第II卷(7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三小题,26题10分,27题15分,28题12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

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

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

汉朝的纺织品,以临淄和襄邑(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

那里的纺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

……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

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自《简明宋史》材料二:中国古代人中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西汉(公元2年)唐朝(752年)南宋(121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 42.8 32.3 53.2江淮地区 15.2 23.4 45.6西南地区 3.9 7.1 9.2----摘自《简明宋史》材料三: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期一片葱茏。

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称为"陆海"。

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时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

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

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摘自《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谈丛》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27、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实行余粮征集制后,粮食征购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1917~1918年度征购粮食7340万普特(1普物=0.016吨),1918~1919年度为10790万普特,1919~1920年度为21250万普物。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走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还包括农民的一部分必需的口粮。

付给农民的都是纸币。

由于当时纸币大幅度贬值,纸币不过是“彩色纸片”。

内战基本结束时,苏维埃政府把国有化扩大到小企业。

请回答:(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行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分析评价新经济政策。

28、阅读下列材料:(分)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

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

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

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

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也是如此。

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

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

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

……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

……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

……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

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2)材料二所属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三、问答题(本大题有三小题,29题12分,30题15分,31题11分)29、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的?(2)中国是怎样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卷入后,中国在世界市场中居于什么地位?举例说明。

30、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

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请结合史实回答:(1)俄国、美国、中国“改革调整的机遇”分别是什么?(2)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主要特点?结果和影响如何?(3)据此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31、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