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学考试复习资料

木材学考试复习资料
木材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解释下列概念(共计30分)

1.形成层:形成层位于树皮和木质部之间,是包裹整个树干、树枝、树根的一个连续的鞘状层

2. 纤丝倾角:微纤丝排列方向和细胞轴所成的角度。

3.纤维饱和点:细胞腔中自由水慢慢蒸发,当细胞腔中没有自由水,而细胞壁中结合水的量处于饱和状态,这时的状态称为纤维饱和点

4.纹孔:木材细胞壁加厚产生次生壁时,初生壁上未被增厚的部分,即次生壁上的凹陷5. 管孔:导管是绝大多数阔叶树材所具有的中空状轴向疏导组织,在横切面上可以看到许多大小不等的孔眼,称为管孔

6. 径列复管孔: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管孔相连成径向排列,除了两端的管孔为圆形外,在中间的部分管孔为扁平状

8. 直纹理:直纹理是指木材轴向细胞排列方向基本与树干长轴平行。

9. 斜纹理:斜纹理指木材轴向细胞排列方向与树干长轴不平行。

10.非叠生形成层:多数树种的形成层原始细胞排列不整齐,即他们的排列上下交错,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这种形成层称为非叠生形成层。

11.微纤丝角:细胞壁S2层中微纤丝的方向和细胞轴所成的角度,角度愈大木材性能越低。

12.非结晶区:当纤维素分子链排列的致密程度减小、分子链间形成较大的间隙时,分子链与分子链之间的结合力下降,纤维素分子链间的平行度下降,此类纤维素大分子链排列特征被称为纤维素非结晶区

13.具缘纹孔:指次生壁在纹孔膜上方成拱形纹孔缘的纹孔,它是厚壁细胞上存在的纹孔类型

15.纹孔塞:在针叶树材中,轴向管胞壁上的具缘纹孔的纹孔膜中间形成初生加厚,其微纤丝呈同心圆状,加厚部分被称为纹孔塞。

18.松弛:在恒定应变条件下,应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的现象称为应力松弛

19.应力木:在倾斜的树干或树干的夹角超过正常范围的树枝中所出现的畸形结构

20.热扩散率:即导温系数。它的物理意义是表征材料在冷却或加热的非稳定状态过程中,各点温度迅速趋于一致的能力(即各点达到同一温度的速度)

21.弹性模量:物体产生单位应变所需要的应力,它表征材料抵抗变性能力的大小,是表示材料力学性质的重要常数。

22.压电效应:具有晶体结构的电介质在压力或机械振动等作用下得应变也能引起电荷向集聚极化从而产生电场,这种由力学变形而引起的介质极化称为压电效应。

23.木材缺陷:凡呈现在木材上能降低其质量,影响其使用的各种缺点,均为木材缺陷

25.半具缘纹孔对:是具缘纹孔与单纹孔相构成的纹孔对。

26.穿孔:2个导管分子纵向相连时,其壁端相通的空隙称为穿孔

27.结晶度:指纤维素结晶区所占纤维整体的百分率,是反应纤维素聚集形成结晶的程度

29.平衡含水率:木材的吸湿速度与解吸速度达到平衡时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

30.吸着滞后现象: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由吸着过程达到的木材的平衡含水率低于解吸过程达到的平衡含水率,这个现象称为吸着滞后现象。

31.介电性:是指物质受到电场作用时,构成物质的带电粒子,只能产生微观上的位移而

不能进行宏观上的迁移的性质。

32.损耗角正切tg :是工程中常用来表示材料介质损耗的物理参数,其定义为:介质在交流电场中每周期内热消耗的能量与充放电所用能量之比,在数值上等于热耗电流与充放电流之比。

33.比热:比热为单位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变化1°C所吸收的热量。

34.导热系数(λ):表征物体以传导方式传递热量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热

物理参数,基本定义为:以在物体两平行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单位,温度差恒定为1C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35.导温系数:又称热扩散率。它的物理意义是表征材料在冷却或加热的非稳定状态过程中,各点温度迅速趋于一致的能力(即各点达到同一温度的速度)

36.应拉木:指阔叶树材倾斜或弯曲树干和枝条的下方,即受拉部位的木质部,其断面上,一部分年轮呈现特别偏宽的现象。

37.应压木:指针叶树材倾斜或弯曲树干和枝条的下方,即受压部位的木质部断面上,一部分年轮和晚材呈现特别偏宽的现象

38.环孔材:指一个生长轮内,早材管孔比晚材管孔大得多,并沿生长轮呈环状排列一至数列。

半散孔材:指一个生长轮内,早材管孔比晚材管孔稍大,从早材到晚材的管孔逐渐变小,管孔的大小界线不明显

散孔材:指一个生长轮内,早材晚材管孔没有明显区别,分布也比较均匀。

论述题及简答题

1.阔叶树材种,射线薄壁细胞类别及组合。

种类:单列木射线、多列木射线、聚合木射线、栎式木射线

根据射线胞壁细胞的类别及组合,可分为同型射线和异型射线两类

(1)同型木射线:射线组织全部由横卧细胞组成的射线。分为:

同型单列:射线组织全部由单列和多列或偶见两列射线,且由横卧细胞组成。

同型单列及多列:射线组织由单列或多列射线,全由横卧细胞组成。

(2)异型射线:射线组织全部或部分由方形或直立细胞组成。

异型单列:射线组织全为单列或偶有成对者,由横卧与直立或方形细胞所组成。

异型多列:射线组织全为两列以上,偶见单列,由横卧与直立或方形细胞组成。

异型Ⅰ型:由单列或多列射线组成。单列射线由直立和方形细胞构成,多例射线弦面观察期单列尾部较多列部分要长,单列尾部直立细胞构成,多列部分有横卧细胞构成。

异型Ⅱ型:由单列或多列射线组成。与一型的差别为多列射线的单列尾部较多列部分要短

异型Ⅲ型:由单列或多列射线组成。单列射线全为横卧细胞或直立或横卧细胞混合组成。2.

3.

答:相同点:

(1)半纤维素和纤维素两者同属于多聚糖

(2)同是甙键连接的

(3)皆可酯化或醚化,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水解,在碱性条件下可以降解。均含游离羟基具有亲水性

不同点:

(1)纤维素是由单一糖基构成的高聚物,半纤维素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糖基构成。(2)纤维素是线形高聚糖,半纤维素是线形的带有各种短侧链的多聚糖。

(3)纤维素具有结晶区和非结晶区结构,形成纤丝存在于细胞壁,为骨架物质,半纤维素为基质物质,包围在纤维素纤丝外面,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半纤维素要比纤维素容易起化学反应。

(4)半纤维素的吸湿性和润胀度均比纤维素高。

4.以木材构造特点说明木材干缩湿胀的各向异性的原因P141

表现:对大多数的树种来说,轴向干缩率一般为0.1%~0.3%,而径向和弦向的干缩率范围则为3%~6%和6%~12%,轴向干缩率最小。

木材干缩湿涨的各向异性原因

A、木材轴向横向干缩湿胀差异的原因。

针叶树材的主要细胞是轴向管胞,阔叶树材的主要细胞是木纤维,他们细胞壁结构是相似的,且在排列上都与树干主轴呈近似平行,木材主要细胞的细胞壁内微纤丝方向在次生壁外层s1和内层s3与细胞几乎近于垂直,中层s2则与主轴近似平行,而细胞壁中次生壁占的比例最大,次生壁中又以中层厚度最大,因此木材的干缩或湿胀也就主要取决

于次生壁中层S2微纤丝的排列方向。

B、弦向大于径向:

(1)射线组织的影响:由于木射线在径向的抑制作用,射线细胞是唯一的横卧细胞。当射线细胞收缩时,由于纵向收缩小于横向收缩,因而射线细胞的纵向收缩抑制了木材的径向收缩,使得径向收缩小于弦向收缩。

(2)早、晚材差异的影响。晚材收缩和膨胀量要大于早材,在木材径向早晚材是串联的,木材径向收缩体现为收缩量大的晚材和收缩量小的早材按照各自比率加权平均的效果,而在弦向,早晚材是并联相接,由于晚材的强度大于早材,因此收缩大的晚材就会强制收缩小的早材同它一起收缩,最终使木材弦向收缩大于径向收缩。

(3)径向壁和弦向壁中木质素含量差别的影响。由于一般木质部纤维的径向壁比弦向壁的木质素含量高,因而吸湿变形性也小。同时木材纤维的胞壁是微纤丝排列和化学组成明显不同的多层结构,这两者都是导致木材的径向弦向干缩湿胀差异的主要因素。(4)径壁、弦壁纹孔数量的影响。纹孔的存在使其周围微纤丝的走向偏离了细胞长轴方向,产生了可达45的夹角,因此对细胞壁的收缩产生了较大的限制作用,而针叶树材管胞径面壁上的纹孔数量较弦面壁的多,这使径向收缩收到限制作用很大,对弦向收缩产生的限制小,最终导致木材弦向干缩湿胀比径向。

5.画出木材蠕变曲线图说明蠕变过程P191

说明:1,对木材施载产生瞬时变形后,变形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的蠕变过程。

2,卸载后有一瞬间恢复变形,在数值上等于施载的瞬时变形

3,卸载后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形减小的蠕变恢复,在此过程中的是可恢复蠕变部分

4,完成蠕变恢复后,变形不在恢复,残留的为永久变形

5,蠕变变形值等于可恢复变形形值和不可恢复变形值之和

6.绘图题

7. 简述木材的优缺点。P8~10

优点:1)易于加工2)木材强重高3)气干材是良好的绝缘材料4)木材有吸收能量的作用5)木材是弹性塑性体6)木材的花纹、光泽、颜色,能起到特殊的装饰作用7)木材可以调节小气候8)调节生物的生理量和心理量,使之正常。

缺点:1)湿胀、干缩: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其尺寸也随之变化2)木材容易腐朽和虫蛀3)木材用作沿海水工建筑材料或木船等,则常为海生钻孔动物所侵害4)木材易于燃烧。容易引起火灾5)木材的变异性大6)木材有许多不可避免的天然缺陷)

8.节子对材质的影响P213

节子是对木材质量影响最大的缺陷

1、在节子周围,木材纹理产生局部紊乱,并且其颜色较深,破坏了木材外观的一致性

2、节子的硬度很大,主轴方向和树干主轴方向呈较大夹角,在切割加工时易造成刀具的损伤

3、由于节子的纹理和密度与木材不同,木材干燥时的收缩方式与木材不同,造成节子附近的木材易产生裂纹,死节脱落,破坏木材的完整性

4、节子的存在降低了木材的顺纹拉伸,顺纹压缩和弯曲强度,但可以提伸横纹压缩和顺纹剪切强度。

9.宏观识别木材的主要依据

要点:1、树皮 2、边材与心材(区别是否明显以及材色)

3、生长轮(类型、明显度、宽带)

4、早晚材(变化)

5、管孔(大小、配列、内含物)

6、轴向胞壁组织(数量、分布)

7、木射线(宽带、粗细)8、胞间道(有无)

10.影响木材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P206~209

1)木材密度的影响:木材强度和刚性随木材密度的增大而增高;弹性模量随木材密度的增大而线性增高;但相剪切弹性模量也受密度影响关系数较低;木材韧性随密度的增加也成比例增长

2)含水率的影响: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时对木材力学性质几乎没有影响;当含水率处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随着含水率下降,木材力学强度急剧增加

3)温度的影响:在温度20~160°C 范围内,木材强度随温度升高而较为均匀地下降;当温度超过160°C 时力学强度下降速率明显增大

4)长期荷载的影响:对长期负荷的横梁,在破坏前卸去载荷,那么应力在弹性极限以下时,静态强度和弹性模量不受影响;随时间推移,如果木梁的变形速度呈减少状态,则

在长期负荷下也安全

5)纹理方向及超微构造的影响: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均为顺纹方向最大,横纹方向最小6)缺陷的影响:有节子的木材一旦受到外力作用,其周围会产生应力集中,弹性模量将比同一密度的无节子木材小]

11.应压木和正常材的区别P215

1、正常材晚材管胞的横截面基本上是长方形,应压木晚材管胞的横截面有趋于圆形的倾向,因此相邻的3~4个管胞之间存在间隙

2、应压木早材管胞的细胞壁厚度比正常材的厚,晚材管胞的细胞壁厚度与正常材的基本相同,因此早材至晚材的变化比同树种正常材缓慢

3、在同一年轮内,应压木的管胞长度比正常材的短,管胞末端通常变细及产生分歧。

4、应压木细胞壁次生壁外层和中层的厚度比正常材要大,没有次生壁内层S3层

5、应压木管胞细胞壁的微纤丝倾角比正常材大,次生壁中层的纤维角比正常材大45~50

6、应压木的木质素含量平均比正常材的大9%纤维素含量降低10%,半纤维素含量增加

7.8%

7、应压木的密度与正常材的密度之比为4:3

8、应压木的顺纹收缩率和膨胀率比正常树材大

9、密度相同的气干材,应压木比正常木的顺纹抗压强度稍低,顺纹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显著降低,脆性增大。由于应压木的干缩系数与正常材有较大的差异,锯材易产生弯曲变形和开裂。

12.应拉木与正常材的区别P216

1、通常应拉木的早材中存在胶质纤维

2、应拉木的管孔尺寸和数量减少

3、应拉木的木质纤维一般比正常材多

4、早材木质纤维细胞的横截面呈圆形,次生壁显著加厚

5、应拉木中所具有的胶质纤维的次生壁层次结构与正常材不同。由于胶质层G层的存在,使细胞次生壁形成以下三种结构:S1+S2+S3+G少\S1+S2+G普遍\S1+G

6、应拉木的纤维素含量增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降低

7、应拉木的密度比正常材大

8、应拉木的顺纹干缩率比正常材显著增大,横向干缩率降低

9、应拉木的抗压强度、顺纹剪切强度、冲击强度、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比正常材低,由于胶质纤维的存在,使其加工容易出现起毛现象,并且难于干燥,易产生翘曲和开裂13.木材腐朽菌寄生的条件P219

1、适宜的温度。真菌活性生长的最低温度为4°C,最高为38°C,最佳生长温度为24.4~30°C,低于或高于最佳生长温度会抑制真菌的生长

2、充足的水分。真菌寄生的最佳木材含水率是稍高于纤维饱和点,通常木材含水率在30%~40%最适合腐朽菌的生长

3、氧气的供给。真菌靠呼吸作用得到能量,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排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4、养料的供给。构成木材细胞壁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细胞腔的淀粉和单糖等是木材腐朽菌、变色菌和霉菌寄生和发育所需要的养料

5、介质的酸度。木材腐朽菌适合在弱酸介质中生长和发育。

14.红木

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最强版复习资料chapter

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最强版复习资料c h a p t e r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Chapter 9 Changes in Word Meaning 9.1 Causes of Changes in Word Meaning 9.2 Four Tendencies in Semantic Change 9.3 Semantic Development or Change Resulting from the Figurative Use of Words Definition: Change of meaning refers to the alteration of the meaning of existing words, as well as the addition of new meaning to established words. 9.1 Causes of Changes in Word Meaning A.Historical cause 历史原因 It often happens that though a word retains its original form ,its meaning has changed because the object which it denotes has changed . *Changes of meaning because of increased knowledge of the object described are common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Eg. pencil ==is from a Latin word meaning “a little tail” or “a fine brush”, like our Chinese “pen”毛笔.Later, when it was made of wood and graphite ,it was still called a “pencil”. atom ==It was borrowed though Latin and French from Greek arouos,invisible. Thus atom meant originally “an particle too small to be divided”. This meaning is now out-of-date, because scientist have found out that atom can be split.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社会学概论》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1.帕森斯是( )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2.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 )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 D.印象管理理论 4.( )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关系资本 B.社会资本 C.经济资本 D.人力资本 5.社会学家( )提出了中层理论。1 A.帕森斯 B.默顿 C.韦伯 D.福柯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 A.城乡融合 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结构 7.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流动,这种流动是( )。 A.代内流动 B.水平流动 C.垂直流动 D.代际流动 8.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属于( )。 A.伦理道德控制 B.强制性社会控制

英文专业词汇学考试复习资料

Chapter 1 The Basic Concepts of Words and Vocabulary 1、The Definition of a Word Lexicology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meanings and origins of words. According to semanticists(语义学家), a word is a unit of meaning. A word is a minimal(最小的)free form of a language that has a given sound, meaning and syntactic function(句法功能). 2、 Vocabulary All the words in a language make up what is generally known as its vocabulary. 3、 Sound and Mea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nd and meaning is no logic 4、 Sound and Form There was more agreement between sound and form in Old English than in Modern English.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guage, more and more differences arose between sound and form. (1)、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nd and meaning? Giv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i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nd and meaning is arbitrary and conventional. In different languages, the same concept can be shown by different sounds. “Woman”, for example, becomes “Frau” in German, “Femme” in French and “fu nv” in Chinese. On the other hand, the same sound [mi:t] is used to mean “meet, meat, mete”, denoting different things.

考研《环境毒理学》简答题知识点总结手写版-环境工程考研适用

第一章 1简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方法p241-08j1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学性污染物以及一些环境物理因素如噪声、射频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 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1、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集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2、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定方法,即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一般毒性试验(急性、亚急性、慢性实验)、繁殖实验、代谢实验、蓄积实验等3、各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和有害物理因素对机体的危害及其作用机理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体外实验和整体实验俩种基本类型。但动物学实验须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p270-10j2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体外实验和整体实验俩种基本类型。但动物学实验须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体外实验包括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实验,整体实验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实验。但动物学实验研究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往往不尽一致,假阳性、假阴性、过低或者过高估计毒物潜在危害程度等情况常存在。因此单纯依靠动物实验或者流行病学调查都是不可靠的,完整的方法是将实验室研究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有机结合起来,用微观研究进行毒性筛选、机理探讨,并为宏观研究提供所学的观察指标,而宏观则为微观提供选题方向,并进行验证对一项具体的研究来讲,如果某种毒性已经被广泛生产或应用,应首先分析对人群的影响,发现对健康损害的迹象,然后用微观实验手段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将这些实验研究结过进一步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加以验证,再确定病损的因果关系。3什么叫环境毒理学?它是怎样产生的?p259-09w1 环境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的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活居住环境日益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特别是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的教训,促使人们进行深入的毒理学研究,以阐明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或几种污染物对生物体得作用及其机理,以致环境毒理学迅速发展为一门毒理的分支学科,成为环境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环境毒理学的产生对环境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p271-10w1 环境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之有利于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正常生存,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的前沿领域,同时也是环境医学评价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基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活居住环境日益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特别是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的教训,促使人们进行深入的毒理学研究,以阐明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或几种污染物对生物体得作用及其机理,以致环境毒理学迅速发展为一门毒理的分支学科,成为环境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5环境毒理学主要任务是什么?p284-11w3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有三点:1、判明环境污染物和其他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不断不要对现有物质进行研究,而且还必须对所有新的化学物质,在普遍应用之前,予以检测。2、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即用最灵敏的探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与机体作用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3、定量评定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6环境毒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p298-12.1 第二章 1简述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化规律p241-08j2 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者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叫污染物的转化。根据其转化形式可以分为: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三种类型,物理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蒸发、凝聚、吸附以及放射性元素蜕变等一种或几种物理过程实现的转化;化学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化学反应过程发生的转化,如: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络合反应、光化学反应等;生物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生物相应酶系统的催化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过程 2什么是生物性迁移?如何定量研究生物性迁移?p271-10w2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毒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毒理学概述 一、毒理学概念 1.传统定义:毒理学是研究毒物的学科。 2.现代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 有害效应与机制,以及中毒的预防、诊断和救治的科学。 二、现代毒理学主要包括: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第二节毒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萌芽期 二、学科形成期 三、学科发展期 第三节毒理学方法 一、体内试验 二、体外试验 三、人体观察 四、流行病学研究 第四节毒理学应用 一、安全性评价 二、危险度评价 三、危险性管理与交流 第五节毒理学展望 一、系统毒理学 二、计算毒理学 三、表观遗传毒理学 四、毒理学替代法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毒物和毒效应 一、外源化学物和毒性 1.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指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 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 2.内源化学物:指机体内原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3.毒性(toxicity):指物质引起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4.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 能影响毒效应。 5.中毒(poisoning):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 状态。 6.毒物(poison):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生物体损伤的物质。 二、损害作用于非损害作用 1.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指影响生物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 害,或降低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 2.非损害作用:机体发生的生物学变化在生物体适应代偿能力范围之内,生物体对其 他外界环境的易感性也不应提高。 三、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s):随剂量增加可以表现为: 1.生物体对外源化 学物的负荷增加; 2.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 3.亚临床改变; 4.临床中毒;5.甚至死亡。 四、毒作用分类 (一)速发型或迟发型作用 1.速发型毒作用(immediate toxic effect):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暴露后的短时间内所引 起的毒作用。 2.迟发型毒作用(delayed toxic effect):在一次或多次暴露某种外源化学物后,经一定时 间间隔才出现的毒作用。 (二)局部或全身作用 1.局部毒性作用:指某些外源化学物在生物体暴露部位直接造成的损害作用。 2.全身毒作用:指外源化学物被机体吸收并分布至靶器官或全身后所产生的损害作用,如 一氧化碳引起的全身性缺氧。 (三)可逆或不可逆作用 1.可逆作用(reversible effect):指停止暴露后可逐渐消失的毒作用。 2.不可逆作用(irreversible effect):指在停止暴露外源化学物后其毒作用继续存在,甚至 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可进一步发展。 (四)超敏反应 (五)特异质反应 第二节剂量和剂量—反应关系 一、剂量和暴露特征 1.剂量(does):是决定外源化学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重要的因素。 2.在毒理学中,机体最常见的暴露外源化学物的途径为:经口、吸入、经皮肤和注射等。 二、效应和反应

大学英语词汇学期末考试 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权威版 后附试题

2012词汇学复习资料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Vocabulary 1.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The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anguage families. It includes most languages of Europe, the Near East, and India. Those languages, which are believed to have originated from this language family and developed alone different lines, show various degrees of similarity to one another. They fall into eight principal groups, which can be grouped into an Eastern Set东部诸语族: Balto-Slavic波罗的-斯拉夫语, Indo-Iranian印度伊朗语族, Armenian 亚美尼亚语族and Albanian阿尔巴尼亚语族; a Western Set: 西部诸语族Celtic凯尔特语族, Italic 意大利语族, Hellenic希腊语族, Germanic日尔曼语族. All the languages in both sets shed some influence on English to a greater or lesser extent because each has lent words into the English vocabulary. Prussian普鲁士语 Lithuanian立陶宛语 Polish波兰语 Balto-Slavic波罗的-斯拉夫语Czech捷克斯洛伐克语 Bulgarian保加利亚语 Slovenian斯洛文尼亚语 Russian Albanian阿尔巴尼亚 Persian波斯语 Hindi北印度语 Indo-Iranian印度伊朗语系Bengali孟加拉语 Romany,吉卜赛语 Armenian亚美尼亚语 Portuguese Spanish Italic意大利语族Italian Roumanian罗马尼亚语 French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Irish Celtic凯尔特语Breton Scottish Norwegian挪威语 Icelandic,冰岛语 Danish丹麦语 Germanic Swedish瑞典语 日尔曼语言English Dutch Flemish German Hellenic,古希腊语- Greek

湖大环境工程环境毒理学考研真题简答题整理(2002-2014)

1、简述环境毒理学的基础。 环境毒理学的基础包括医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 2、简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生物特别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各种环境污染物 (environmental pollutant)。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 学性污染物。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探索环境 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和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此外,根据环境污染物对其他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个体、种群及生态系统的危害,甚至在特定环境中对整个生物社会的危害,研究其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早期损害指标及防治理论和措施。环境毒理学的最终任务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环境毒理学的主要内容: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相 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剂量与作用的关系,毒物化学结构和毒性以及影响毒作用的各种有关因素。 3、简述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和研究意义。 答:污染物的迁移(transport of pollution)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 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 污染物的迁移规律: Ⅰ机械性迁移,包括气的机械性迁移、水的机械性迁移和重力机械性迁移。 Ⅱ物理-化学性迁移:①风化淋溶作用:是指环境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运动时通过水解作用使岩石、矿物中化学元素溶入水中的过程,其作用的结果是产生游离态的元素离子。②溶解挥发作用;③酸碱作用;④络合作用;⑤吸附作用;⑥氧化-还原作用。 Ⅲ生物性迁移①生物浓缩:指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出现生物体中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又叫生物富集。②生物积累:生物个体随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而使浓度系数不断增

福州大学《社会学概论》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这一概念,并力图将它建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因此他也通常被当做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A涂尔干 B斯宾塞 C孔德 D韦伯 2.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人口向大城市大规模流动属 于。 A结构性流动 B自由流动 C水平流动 D代际流动 3.对一般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社会控制方式 是。 A道德控制 B法律控制 C宗教控制 D风俗习惯 4.下列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A公司员工B同一辆车中的乘客C商店里的顾客D邻居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问题的是。 A王某30岁了还没有娶上媳妇B青少年犯罪已占犯罪案件的60%以上 C不少年轻人赞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D当前教育水平呈整体下滑趋势 6.下列关于社会互动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 B只有在面对面的场合下,才有可能形成社会互动 C社会互动以互动双方都能理解的信息传播为基础 D社会化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 7.集合行为历来是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很多理论观点来解释这种行为的机制和过程。在这些理论中,对集合行为的性质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有认为集合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有的则认为集合行为是理性行为。在下列几种理论中,将集合行为视为一种理性行为的理论 是。

A感染理论 B控制转让理论 C模仿理论 D紧急规范理论 8.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社会分层特点的现象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通过民族识别,我国确认的民族有56个 C进入21世纪后,我国将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D进过调查,发现某班40个同学,竟分别来自20个省份40个县市 9.下列有关参照群体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参照群体并非某一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却被他用做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B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 C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D一个人的参照群体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10.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 的。 A描述功能 B解释功能 C预测功能D规范功能 11.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是。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断代家庭 12.下述判断中,不是非正式群体结构特点的是。 A.它是个人基础上的一种人际关系 B.它具有不固定的目标或任务 C.它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D.它没有自己的领袖 13.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社会整台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毒理学基础试题整理(全)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毒理学主要分为(D)三个研究领域。 A描述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B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C生态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D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2、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以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息是(A)的工作范畴。 A描述毒理学B机制毒理学 C管理毒理学D生态毒理学 3、被誉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先驱、化学揭破学家、药物化学创始人和现代化学疗法的教父的是(C)。 A Grevin B Ramazzini C Paracelsus D Fontana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 危险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危险度管理。 B替代法又称“3R”法,即优化、评价和取代。C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可以获得准确的阈剂量。 D只进行啮齿类动物的终生致癌试验不能初步预测出某些化学物的潜在危害性或致癌性。 5、危险度评价的四个步骤是(A) A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B观察损害作用阈剂量(LOAEL)、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C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获得阈剂量、危险度特征分析。 D危害性认证、结构-活性关系研究、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毒理学研究方法(C) A体内、体外实验B流行病学研究 C临床试验D人体观察 7、体内试验的基本目的(A) A检测外源化合物一般毒性 B检测外源化合物阈剂量 C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D为其它实验计量设计提供数据 8、体外试验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B)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 A慢性毒作用B急性毒作用 C易感性研究D不易感性研究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1、毒物是指(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引起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关于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毒性的大小是相对的,取决于此种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量。 B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剂量,即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C毒性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我们不能改变毒性,但能改变物质的毒效应 3、一次用药后,(C)个药物消除半衰期时,可认 为该药物几乎被完全消除。 A 2 B 4 C5 D8 4、化学毒物对不同个体毒作用敏感性不同,其原因 不包括(A)。 A 化学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B代谢酶的遗传多肽性 C机体修复能力差异 D宿主其他因素 5、重复染毒引起毒作用的关键因素是(B)。 A暴露时间B暴露频率 C接触时间D接触频率 6、急性毒性是(C)。 A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化学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 B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触化学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 C机体一次大剂量或24小时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死亡效应 D瞬间给予动物一定量化学物后快速出现的中毒效应 7、急性动物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是(D)。 A对化学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 B易于饲养管理的动物 C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 D以上都是 8、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周期一般为(C)。 A 1天 B 1周 C 2周 D 3周 9、如在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当中,随着苯的浓度越来 越高,各试验组的小鼠死亡率也相应增高,这说明存在(D)。 A量反应关系B质反应关系 C剂量-量反应关系D剂量-质反应关系 1

词汇学试题(2)

哈尔滨商业大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词汇学》期末考试试卷 装 题 订 线 内 不 答 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 I. Each of the statements below is followed by four alternative answers. Choose the one that would best complete the statement. 1. Morphology is the branch of grammar which studies the structure or forms of words, primarily through the use of _________construct. A. word B. form C. morpheme D. root 2. .Modern English is derived from the language of early ______ tribes. A. Greek B. Roman C. Italian D. Germanic 3. Stylistics is the study of style.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user?s choices of linguistic elements in a particular________ for special effects A. situation B. context C. time D. place 4. Terminology consists of _______ terms used in particular disciplines and academic areas. A. technical B. artistic C. different D. academic 5. _________ belongs to the sub-standard language, a category that seems to stand between the standard general words including informal ones available to everyone and in-group words. A. Jargon B. Argot C. Dialectal words D. Slang 6. The prehistoric Indo-European parent language is thought to be a highly ______language. A. inflected B. derived C. developed D. analyzed 7. The introduction of ________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English vocabulary. A. Hinduism B. Christianity C. Buddhism D. Islamism 8. It is estimated that at least ______ words of Scandinavian origin have survived in modern English. A. 500 B. 800 C. 1000 . D. 900 9. By the end of the _______century , English gradually came back into the schools, the law courts, and government and regained social status. A. 12th B. 13th C. 14th D.15th 10. The Balto-Slavic comprises such modern languages as Prussian, Lithuanian, Polish, Czech, Bulgarian, Slovenian and _______. A. Greek B. Roman C. Indian D. Russian 11. Rugby ,afghan and champagne are words coming from ________. A. names of books B. names of places C. names of people D. trade-names 12. Ex-student, fore tell and post-election contain________. A. negative prefixes B. prefixes of degree or size C. prefixes of time and order D. locative prefixes 13. The prefixes in words new-Nazi, autobiography and pan-European are ________. A. negative prefixes B. prefixes of degree or size C. prefixes of time and order D. miscellaneous prefixes 14. Utopia ,odyssey and Babbit are words from ________. A. names of books B. names of places C. names of people D. trade-names 15. The suffixes in words height en, symbol ize are ________. A. noun suffixes B. verb suffixes C. adverb suffixes D. adjective suffixes

卫生毒理学复习参考问答题

卫生毒理学复习参考问答题 1. 毒理学、卫生毒理学、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2. 毒理学的研究领域? 3. 毒理学与药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4. 常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5. 学习了毒理学的概述,谈谈你对毒理学发展的感想? 6. 损害作用的特点是什么? 7. 化学毒物的毒性及性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8. 阈剂量的定义? 9. 慢性毒作用带的定义及意义? 10. 生物转运的概念是什么? 11. 生物转运的特点和方式有哪些? 12. 毒物在体内吸收和分布的影响因素都有哪些? 13. 影响毒物排泄的因素有哪些? 14. 简述生物转化的概念和意义 15.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16. 简述 I 相反应和 II 相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类型。 17. 终毒物的概念是什么? 18. 终毒物的种类有哪些? 19. 自由基的概念? 20. 自由基的来源和种类有哪些? 21. 年龄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有什么影响?

22. 试述联合作用的概念、类型? 23. 如何评定联合作用? 24. 外源化学物的溶解性对其毒性有何影响? 25. 如何设计甲苯的急性毒性试验? 26. 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的区别与联系? 27. 脏器系数及食物利用率的概念是什么? 28. 化学毒物致突变类型有哪些? 29. 致突变试验的遗传性终点和试验组合的原则是什么? 30. Ames 试验、微核试验的原理是什么? 31. 化学致癌机制有哪些? 32. 化学致癌物的化分类有哪些? 33. 观察化学毒物致癌作用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4. 试设计致畸试验? 35. 如何评价致畸试验? 36. 试述致畸试验评价程序? 37. 试述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 38. 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的概念是什么? 39. 生殖毒性的评定指标是什么? 40. 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是什么? 41. 发育毒性的评定指标是什么?

词汇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推荐下载

《英语词汇学》模拟试卷(一) I. Choose the best answer and then put the letter of your choice in the given brackets. (30%) 1. The minimal meaningful units in English are known as ______. A. roots B. morphs C. stems D. morphemes ( ) 2.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the features of the basic word stock is ______. A. stability . B. productivity C. polysemy . D. all national character ( ) 3. Old English vocabulary was essentially ______ with a number of borrowings from Latin and Scandinavian. A. Celtic . B. Hellenic C. Italic . D. Germanic . ( ) 4. In modern times, ______ is the most important way of vocabulary expansion. A. borrowing B. backformation C. creation D. semantic change ( ) 5. The words “motel” and “comsat” are called ______. A. blends B. compounds C. acronyms D. initialisms . ( ) 6. The word “teachers” contains three morphemes, but the word “shortenings” has ______ morphemes. A. two B. three C. four D. five ( ) 7. Referenc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______. A. concept B. world C. context . D. sense ( ) 8. Transfer as a mode of semantic change can be illustrated by the example: ______. A. dorm for “dormitory” B. fond for “affectionate” C. dish for “food” D. TV for “television” ( ) 9. The word “mouth” in the phrase “the mouth of a river” is regarded as a ______ motivated word. A. morphologically B. etymologically C. onomatopoeically D. semantically ( ) 10. Words formed by acronymy can be divided into initialisms and acronyms depending on the ______ of the word. A. pronunciation B. spelling C. function D. meaning ( ) 11. Frogs croak, but elephants ______. A. neigh B. squeak C. bleat . D. trumpet ( ) 12. The antonyms “present” and “absent” are ______ terms. A. relative B. contrary C. contradictory D. graded ( )

环境监测站招聘考试试题及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站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空格中,单项或多项)(每1小题2分,共30分) 1、制定我国环境保护法,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公害, B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A.保护自然资源B.保障人体健康C.保障国家安全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分为 C 级。 A.五B.四C.三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的类别标准,进行C 评价,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 A.多因子B.多因子和单因子相结合C.单因子 4、下列各论述正确的是C、D 。 A.pH值表示酸的浓度。 B.pH值越大,酸性越强。 C.pH值表示稀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D.pH值越小,酸性越强。 5、将下列各数字修约至小数后一位,结果错误的是 D 。 A.4.2468→4.2 B.23.4548→23.5 C.0.4643→0.5 D.1.0501→1.0

6、下列各项监测指标中,表征湖库富营养化的特定指标是B、D 。 A.挥发酚B.总磷C.氰化物D.叶绿素a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不适用于下面哪种水域 C 。 A.江河B.湖泊C.海洋D.水库 8、“三同时”制度中的三个同时,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B、C、E 。 A.同时立项B.同时设计C.同时施工D.同时申报E.同时投产使用 9、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有A、B、C、E 。 A.进行仪器校准B.空白试验C.使用有证标准物质D.平行双样E.加标回收试验 10、噪声污染的特点是A、B、D 。 A.局部性B.感觉性C.持久性D.无残余性 11、由于金属以不同形态存在时其毒性大小不同,所以可以分别测定A、B、C 。 A.可过滤金属B.不可过滤金属C.金属总量 12、下列污染物属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第一类污染物的是C、 D 。 A.氰化物B.苯胺类C.六价铬D.总镉 13、光化学污染的表征是A、B、C、D 。 A.白色或淡棕色烟雾B.具有气味C.大气能见度降低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