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行跨越式发展、实现大众化背景下,一批省会城市以外的地方专科学校通过重组、
合并得以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1].这些新建本科院校要肩负起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尽快从专科向本科转变,达到本科办学水平.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在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都非常重视本科生的科技创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都设有资助本科生科研训练的项目(StudentResearchTrainProgram),简称“SRTP”计划[3].现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正在各高校蓬勃发展.
笔者在大量的实践中发现,在新建本科院校开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是以参加“挑战杯”为主,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和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找到这类院校在发展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以便为在这类学校中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起到促进作用.1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
1.1
学生参与率偏低,极少同学对科技创新活动热情很高我们对商洛学院物电系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的394名
同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只有13%的同学参加过各级各类的科技创新活动,这其中没有一位同学参加过院级以上的比赛,在没有参加过的87%的同学中,有26.09%的同学不自信,认为自己没有参加科技创新的能力,有22.8%的同学认为只要学好课本知识就好,对科技创新没兴趣.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对科技创新的宣传不够,同学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对科技创新的参与率太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应该只是少数同学参与,而应该是对大多数学生起到促进作用,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同学们都成为创新型的人才.1.2
激励机制不完善,指导教师对科技创新活动不积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该是指以学生个体学习兴趣
为导向,以创新型科技课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实际困难和社会问题为切入点的科技实践活动[4].指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要从选题开始,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在整个过程中有问题及时答疑解惑,而现实却往往是指导教师要承担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只是在上报项目计划书的时候在上面签个字,中期检查和结题的时候跟学生见个面,有的学生为了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成绩,总是多方寻找指导老师,帮他们答疑解惑.这些学生的精神固然可佳,可这不应该成为常态,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整体发展要求来看,这种学生推动教师帮助科技创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学校应该制定相关措施,让教师主动带动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1.3
配套设施不达标,很多好项目由于各种限制不能完成理工科学生创新的对象常常是具体的、可见的实物研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做实验和计算上,这就需要大量的实验耗材和设备做支持,动辄就是几万甚至上百万,这对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是个很大的问题,它不像文科学生的创新,大多数是社会调研和分析.曾在“挑战杯”比赛上,见过某所重点综合性大学的一项获奖项目和我们学校的立项项目相同,可是我们学校却苦于没有实验设备和经费紧张而没有结题.这就要求我们从选题开始,就要考虑自己的软硬件设施和经费支持.1.4运行模式不合理,很难有精品项目通过立项并最终结
题
很多新建本科院校由于科技创新活动刚刚起步,开展此类活动多是各系团总支和各学生社团在院团委的领导下,对学生进行宣传并组织学生报名,通过学生自己寻找指导教师和系室指派指导教师相结合,最终由系团总支负责报到院团委.这种模式使得学生自发地选择的题目多是自己感兴趣的,在一个项目组内,既没有严格的组员分工,也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更没有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题目相联系,很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个组内的同学知识覆盖不全面,不能完成项目要求;或同学辛苦研究出来的成果已经是别人早就研究出来的,做了无用功;或指导教师对项目
Vol.28No.9
Sep.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9期(下)
2012年9月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研究
陈
倩
(商洛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陕西
商洛726000)
摘
要: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分析,指出了这类学校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理工科专业应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激励教师学生广泛参加,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品牌活动.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措施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9-0233-02
233--
不上心,不认真思考项目中所涉及的知识,不细心指导.
2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2.1利用各种载体,宣传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活动不同于学生的必修课,学生是否参与具有很大的自愿性,但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科技创新活动等载体来培养大量具有良好团队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5].这样才能使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更能使一些考研的学生尽早做好本科与研究生的衔接.所以,学校要利用网络、学生社团、课堂教学、校报黑板报、广播站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利用讲座、论坛等多种方式请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获过奖或表现突出的人现身说法,使同学们都知道并了解科技创新,知道其参加途径及其在个人成长成才中的作用,使同学们积极的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力争使学校培养出来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而不是一个读死书、死读书,一走出校门就失业的人.
2.2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为辅,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完成创新研究.所以在整个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必须最大限度的发挥.一方面,学校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将是否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就业相挂钩,比如规定学生必须获得相应的科技创新方面的学分才能毕业,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一定的成绩可以在奖学金评定或各类评优等方面有一定的加分,可以免修一些课程等等;另一方面,学校要激励指导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如担任科技创新活动指导教师的老师,在职称评定时加分,或是取得一定成绩的减免相应的工作量或科研任务等等,使得学生和指导教师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而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
2.3立足服务地方,形成具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科技创新品牌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地处地级市,属省市共管高校,这类高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各地区为了推动本地高等教育的发展,大都加大了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支持力度,包括办学用地和经费支持等各个方面[6].所以新建本科院校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时可以适当的围绕所在地市经济发展这个中心,进行选题立项,重点支持,这样不仅可以在经费上在社会上寻求支持,也可以促进理论研究尽快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可以在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一些比赛中拥有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取得一定的成绩.比如,商洛学院在第八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的四个项目全部都是紧密联系秦岭的矿产资源和商洛的民风民俗立项并最终获奖的[7].所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紧密围绕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有计划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
2.4健全管理运行体制,切实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系统化的推进和规范化的管理[8],所以各新建本科院校一定要建立健全管理运行体制,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到统筹管理之中,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由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去代管.这些机构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具体实施,第一要考虑资助资金的渠道.第二要广泛地开展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要开展各级各类学科和科技竞赛,力争使每个竞赛都依托一个系室或一个社团去发展,第四要精密的组织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最大程度地达到资源优化配置,老师和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力争使此项活动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突出育人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结束语
随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各高校的蓬勃发展,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的重要作用[8],将组织学生广泛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有计划有重点的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相结合,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成为学校的亮点和名片,更能够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素质,优化大学资源配置,创建和谐校园.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陈蕾.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及发展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81-82.
〔2〕蔡苇,余波,兰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6):165-166.
〔3〕臧华.大学生科技创新在应用性本科教育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4):185-186.
〔4〕李树珍.我国科技创新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D].
〔5〕王亦彤,俞丽敏.关于高等学校工科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0(1):78-79.
〔6〕周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战略[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3-64.
〔7〕王帅.商洛学院在第八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EB/OL).[2011-6-16].
/eNews/news/201106/0167_
0000032751.html.
〔8〕张绍荣.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青年研究,2008(5):51-53.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