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腹痛气滞证的辨证护理
中医护理方案-肠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 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2、瘀滞化热证: 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证: 腹痛更其,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门复制全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观察腹痛的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
2、腹痛甚时可遵医嘱用黄金如意散外敷右下腹,每日1-2 次。
3、中药灌肠: 可采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中药灌肠,每次200ml,每日2次。
(二)、恶心、呕吐1、观察恶心、呕吐的频次及呕吐物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3、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呕吐。
4、遵医嘱艾灸神阙、中脘、内关等。
5、遵医嘱按摩内关、中脘等穴以缓解症状。
(三)、腹胀1、术后病人,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2、术后肠道功能未恢复患者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双天枢等。
(五)、发热1、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2、保持皮肤清洁,汗出后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被,忌汗出当风。
3、遵医嘱取合谷、曲池或尺泽放血。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恶心呕吐者宜浓煎频服(2)服用含有大黄成份的中药后,要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及性质,尤其年老体弱患者。
2、中药外治法(1)腹部有包块者,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蜜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
(2)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主穴:双侧足三里或阑尾穴。
配穴:发热加曲池、合谷或尺泽放血;恶心、呕吐加内关、中脘:剧痛加天枢;腹胀加大肠腧、次髎。
均取泻法,每次留针0.5-1 小时,每隔15 分钟强刺激1 次,每日 2 次。
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应用
目的:中医临床护理的目的是通过全面的护理措施,帮助病人恢复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 进康复。
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运用四诊合参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 证候诊断,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Hale Waihona Puke 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的个体差 异和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 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 意度。
预防性护理:加强预防保健和健 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 识和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 发。
护理教育的推广普及:通过开展培训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辨证施护能力,使 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地域、患者机体反应性不 同,证候不同,护理措施也不同;而不同疾病,若证候相同,则护理措施相同。
预防为主:强调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通过调整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等,增强 机体的抗病能力。
整体观念: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辨病施护:针对不同的疾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辨症施护:针对不同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辨因施护: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概念:中医临床护理是中医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整体观念、 辩证施护、预防保健等原则,对病人进行全面、整体的护理。
特点:中医临床护理强调个体化、整体性、动态性,注重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强调“治未病” 的理念。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不热或微热,大便正常或便秘,尿清或黄,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2、瘀滞化热证: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便淋涩,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腹痛多起于脐周和上腹部,开始疼痛不甚严重,位置不固定,呈阵发性,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加重。
70-80%的急性阑尾炎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
2、观察腹痛的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
单纯性阑尾炎是轻度隐痛;化脓性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呈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盲肠后位阑尾炎痛在右侧腰部;盆腔位阑尾炎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炎可在右上腹痛;极少数左侧腹部阑尾炎出现左下腹痛。
3、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
4、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避免人多刺激。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鼓励患者说出疼痛的感觉,可采取交谈、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气机条达,缓解疼痛。
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
6、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7、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在服药的同时,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部皮肤上进行治疗。
用芒硝500克装入布袋后外敷。
大蒜糊剂外敷,每日2-3次。
如意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每日1-2次。
8、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中医护理常规
五、盆腔炎盆腔炎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
多因产后、流产后、宫腔内手术出之后,或经期卫生保健不当,邪毒乘虚侵袭,稽留于冲任及胞宫脉络所致。
病位在胞宫、胞脉。
中医属“带下病”、“妇人腹痛”、“热入血室”、“产后发热”、“癥瘕”等范畴。
【临床表现】1.少腹部疼痛,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拒按,食欲不振,腹胀。
2.可伴恶寒发热,甚则寒战高热3.带下量增多,色黄质稠,脓样,有秽臭。
4.阴道可有充血,穹隆有明显触痛。
5.辨证:热毒炽盛证、气滞血瘀证、湿热瘀结证、寒湿凝滞证、气虚血瘀证。
【临证护理】1.按妇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观察腹部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持续时间、缓解方式、诱发因素,观察有无腹膜炎的症状等。
3.观察患者带下的量、色、质、气味及全身情况,以及神色、血压、脉象的变化。
嘱病人保持会阴清洁,勤换内裤及经垫,每天用温开水清洗外阴1~2次,忌盆浴。
4.取半坐卧位,以利炎症及脓液局限于盆腔低位,以达到体位引流的效果。
5.腹痛剧烈者绝对卧床休息,勤巡视,做好生活护理;恢复期病人可适当下床活动。
6.热毒炽盛者衣被不宜过厚,定时测量体温,如高热持续不降,遵医嘱行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注意观察降温后的效果,及时记录。
7.湿热瘀结者病室忌潮湿。
8.手术病人按妇科围手术期护理。
【饮食护理】1.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含水分较多的食物,忌辛辣、煎炸、燥热等刺激之品。
2.高热口渴者,多饮水及鲜果汁,如西瓜汁、雪梨汁等以利尿降温。
3.口干苦者,可用菊花、银花各10g,煎水代茶饮。
4.热毒炽盛大便燥结难解者,每天早、晚服蜂蜜一匙或麻仁丸6g,以利润肠通便;或予生大黄6g或番泻叶9g开水泡服。
5.湿热瘀结者,可多食清热利湿之物,如山药、白果、莲子、茨实、薏苡仁粥等。
口干者,多吃西瓜、黄瓜、番茄、白菜等。
【用药护理】1.遵医嘱输液,按时应用抗生素。
2.寒湿凝滞者遵医嘱予小茴香热敷下腹部,中药硬膏贴敷下腹部、中药直肠滴入及微波治疗,注意观察治疗部位的皮肤情况及疗效。
腹痛中医护理方案
腹痛中医护理方案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腹痛中医护理方案的详细信息,帮助患者缓解
腹痛症状并促进康复。
中医护理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调理和日
常生活建议等内容。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治疗腹痛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腹痛可
能由气滞、瘀阻、湿困等不同原因引起。
因此,中医师会根据患者
的具体病情,开方配制中药,以调理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病情的
好转。
患者应按医嘱准时服用中药,并注意剂量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针灸调理
针灸是另一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法,可以缓解腹痛症状。
通过
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
能力。
针灸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
行针灸治疗,一般需要多次疗程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日常生活建议
除了中药治疗和针灸调理,患者还可以通过改变日常生活方式,缓解腹痛症状。
以下是一些建议:
-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和
生冷食物。
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保持饮食均衡。
- 运动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腹痛症状。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等。
- 心理调节:腹痛症状与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因此保持良好
的心态、积极应对问题,可以有助于缓解症状。
- 规律生活: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建立规律
的作息惯。
请注意,本文中提供的腹痛中医护理方案仅供参考,具体治疗
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中医师进行判断和指导。
腹痛的中医护理
腹痛的中医护理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而言,临床上极为常见,在多种疾病中表现出来。
腹内有许多脏腑,并为手足三阴、足少阳、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因此,腹痛一症,牵涉的范围很广。
在护理工作中,根据病因、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明确其主要的受脏之腑,症情之寒热虚实等,进行辨证施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病因病机的认识祖国医学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病因而论,则不论外感风、寒、暑、湿或内伤饮食、气滞、血瘀以及虫病、癃闭、积聚等,均能致腹痛。
以疼痛部位而言,则大腹痛者,多属脾、胃、大小肠之病;小腹痛者,多属厥阴肝经之闭病;虫病则多见绕脐疼痛;脐后下方疼痛者多属肠病,但需结合其他症情,灵活看待。
以疼痛性质来说,则虚痛喜按,实痛拒按,痛在气分、攻注不定;痛在血分,刺痛不移;痛在腑者,脉多弦滑;痛在脏者,脉多沉弦。
因此,临床护理工作者首先全面考虑,针对不同病因病机,辨证施护。
2 辨证施护原则腹痛是指腹部发生疼痛症状的总称,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凡脏腑、经脉,或外因邪袭,或内有所伤,以致气血运行受阻,或气血不足的温养者,均能产生腹痛,对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根据其病因、病机,从寒、热、虚、实不同的方面,加以辨证施护。
2.1 寒证腹痛特点为腹痛急暴,遇冷更甚,得温则舒,口不渴,大便溏稀,小便洁利,多因感受寒邪,或中阳不足,寒积留滞而作痛,饮食应注意宜温热,禁食生冷食物,多着衣被保温,可用热水袋敷脐中,或用葱熨法、盐熨法或针灸神厥、关元、气海等穴,温中止痛,中药汤宜温服。
2.2 虚证腹痛特点为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时喜按,喜热恶冷,饥饿及带累后更甚,得食或休息后稍减,大便溏稀,腹痛久延不愈,往往病程缠绵,多因素体阳气亏虚,中气不足,健运无权所致。
让病人注意休息,加强食补,给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并应定时、定量,忌油煎厚味及辛辣刺激食品。
虚证、寒证腹痛,临床往往相互兼气,为此,在护理工作中两者应宜兼顾,随证施护。
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 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值,可以提高护理效果, 促进患者的康复。
辨证施护的原则
整体观念: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 综合考虑其生理、心理、社会等 方面的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 方案。
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候, 辨别其病因、病机、病位等,制 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06.
辨证施护的 挑战与对策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辨证施护的基本概念
02
辨证施护的定义
辨证施护是一种根据患 者的病情、体质、年龄 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护 理方案的护理方法。
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 化原则,通过对患者 进行全面评估,制定 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辨证施护强调对患者的 病情状况、心理状态、 生活习惯等进行全面了 解,以实现最佳的护理 效果。
实践经验总结
实践经验:根据 患者病情和个体 差异,制定个性 化的护理方案
案例分析:分享 成功案例,总结 护理效果和经验 教训
护理效果评估: 对患者进行护理 前后效果评估, 验证辨证施护的 有效性
团队协作:加强 医护人员之间的 沟通与协作,共 同推进辨证施护 的实施
案例分析方法
收集资料:全面了解患 者病情、病史、家庭和 社会背景等信息。
热虚实。
闻诊:通过听 病人的声音、 气味等,了解 病情的性质、
病因等。
问诊:通过询 问病人的病史、 症状、生活习 惯等,收集病 情信息,为辨 证施护提供依
据。
切诊:通过触 摸病人的脉搏、 皮肤等,了解 病情的深浅、
寒热等。
常见证候的辨证施护方法
气滞证:保持心情 舒畅,避免情绪激 动,可采用芳香行 气类药物护理。
胁痛中医护理常规
胁痛中医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腹痛、发热2.皮肤、巩膜、二便颜色3.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4.证型:肝郁气滞、肝阴不足、肝胆湿热、瘀血阻络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腹肌紧张程度、诱因及伴随的症状。
(2)观察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黄疸等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3)苦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3.给药护理中药疏肝利胆汤剂宜温服,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服攻下药时,注意排便情况,泻下过多时报告医生处理4.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定时定量。
忌肥甘辛辣及嗜烟过度,宜食水果、蔬菜、瘦肉及豆制品。
(2)发热伴恶心呕吐的患者暂禁饮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3)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新鲜蔬菜及水果,忌食生冷之品。
5.情志护理劝患者戒恼怒,少忧愁,勿过度思虑,保持情绪稳定6.临证施护(1)腹痛甚时遵医嘱针刺或用药止痛(2)腹痛或有包块时,应遵医嘱外敷中药膏(3)手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必要时给予新期换明注射液穴位注射7.并发症护理(1)出血、胆漏: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出现发热、腹胀、腹痛或者引流出胆汁样液体时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紧急处理(2)高碳酸血症:严密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等,注意询问病人主诉有无四肢关节的酸痛,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变化,有无气胸等,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三、健康指导(1)慎起居,防感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怡养精神,保持乐观情绪,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活动。
(3)劳动中不可用力过猛,避免碰撞伤及胁肋(4)饮食有节,忌烟、酒、肥甘之品,保持大便通畅(5)强健体魄,慎避外邪。
中医护理常规——痛症
7 痛症因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饮食不节或遭受某些伤害等因素,或脏腑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所致。
以出现某一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头痛、心痛、胁痛、腹痛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及诱因。
呕吐物、二便等伴随症状。
疼痛承受能力。
心理社会状况。
辩证:头痛、胸痹(心痛)、胁痛、急腹痛。
护理要点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伴有发热、出血时,绝对卧床休息。
疼痛未明确诊断时,尤其是腹痛者,禁用镇痛剂。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面色、生命体征等。
观察呕吐物、二便及伴随症状。
给药护理汤药一般宜温服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富营养。
热证忌辛辣烟酒;头痛、胸痹(心痛)、胁痛等忌油腻饮食;急性腹痛诊断未明确时应暂禁食。
情志护理稳定患者的情绪,解除思想顾虑,配合治疗。
多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安心养病。
分症护理头痛因风寒温热等邪外侵、风阳火毒上扰、痰浊瘀血阻滞,致经气不利、气血逆乱,或气血营精亏虚、清阳不升、脑神失养等所致。
以患者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经络、气血及脑髓。
脑血管意外、颅内占位性病变、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观察头痛部位、性质、头痛发作时间及有无伴随症状。
观察患者瞳孔、体温、二便、舌脉。
头痛加重,出现口眼歪斜、瞳孔大小不等、肢体麻木震颤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饮食护理以清淡、利湿、易消化为原则,勿过饱,忌食肥腻、粘滑及烟酒刺激之品。
临证(症)施护头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予针刺止痛。
高热性头痛可用冷毛巾敷前额部。
出现壮热、项背强直、喷射性呕吐、抽搐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伴有恶心、呕吐者,遵医嘱给予针刺。
胸痹(心痛)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所致。
以心胸部位呈现发作性憋闷、疼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心、血脉。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遵医嘱安置在CCU,卧床休息,采取止痛措施。
肠痈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肠痈是指发生于肠道的痈肿,属内痈范畴。
病位在肠。
一、护理评估(一)腹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腹肌紧张程度,有无压痛、反跳痛及生命体征等。
(二)心理社会状况。
二、辩证分型(一)气滞血瘀证:腹部胀痛、钝痛或隐痛。
气滞重者,腹痛可绕脐走窜;血瘀重者,腹痛局限于右下腹,右下腹有压痛、拒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滑。
(二)邪热内蕴证:腹痛拒按,身热显著,口渴饮冷,便秘尿黄;或身热不扬,口渴不欲饮,便溏不爽,尿黄浊,舌质红,苔黄干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三)毒热炽盛证:腹痛剧烈而拒按,压痛遍及全腹。
腹板硬,手不可近,心下硬满,腹胀,高热口渴,面目红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或绛,苔黄燥,脉洪数。
三、施护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气滞血瘀证患者注意休息,湿热证患者一般宜卧床休息,热毒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取半卧位。
(二)病情观察,做好记录1、严密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腹部肌肉紧张度的变化,腹部包块(包括压痛、范围、形态)。
2、观察神色、血压、体温、呼吸、脉象等变化,做好记录。
若见下列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腹痛逐渐加剧,右下腹压痛明显,且包块逐渐扩大,下腹部肌紧张度增高,伴有高热,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数或滑数;或腹痛突然减轻,右下腹仍压痛、局部腹肌紧张反而增剧,全身症状加重。
(三)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分多次温服。
2、服药后观察腹痛、腹肌紧张是否减轻,体温是否下降。
3、通里攻下药后注意大便情况,泻下太过者应停药或用止泻药,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四)饮食护理1、瘀滞型、湿热型可进流质米汤、肉汤、藕粉或半流质食物。
2、热毒型及呕吐频繁者,暂禁食。
3、恢复期可进高蛋白、新鲜蔬菜、水果等,忌生冷、油腻之品。
4、腹胀未排气者,给服萝卜汤或肛管排气,以利消胀止痛。
(五)生活护理1、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及时清除呕吐物,更换污染被服,消除不良刺激。
2、保持床铺、内衣清洁干燥,注意个人卫生。
一例腹痛患者的中医护理查房
一例腹痛患者查房者:【【的中医护理查房【查房目的】1.运用中医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通过辨证,为患者提供辨证施膳指导。
一、病例介绍病例介绍基本情况姓名:温XX性别:女年龄:77岁身高:152cm 体重:46kg 婚否:已婚发病节气:小暑后入院时间:2018-07-16诊断中医:腹痛病(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1.胰腺囊腺癌?2.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3.胃底粘膜隆起4.高血压3级很高危组5.2型糖尿病6.腰椎间盘突出症7.右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8.肠道菌群失调主诉反复腹痛3月余,加重3天入院病例介绍现病史:缘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不适,后背疼痛,伴口干口苦,疼痛可自行缓解,曾于2018年5月4日来我科住院治疗,上腹CT平扫+增强:1.腺体部囊实性病灶,考虑囊腺癌可能性大,并胰尾部病灶可能;拟胃窦部、脾静脉、左侧肾上腺受侵犯。
2.肝脏多发囊肿;3.脾脏小钙化灶。
当时诊断为“胰腺囊腺癌?”,予护胃制酸、能量支持、抗感染、调节胃肠功能、护胃止痛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
3天前患者再次出现腹部疼痛不适,患者及其家属为求进一步诊治,拟“胰腺囊腺癌?”收入我科。
病例介绍既往史:•心前区隐痛不适7年,左前降支中段心肌桥•慢性胃炎病史6年余•腰椎滑脱病史11余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5年余•右侧髋关节置换术、节育史•高血压病病史(2018年3月确诊)•2型糖尿病病史(2018年3月确诊)病例介绍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个人史出生于河北,长期生活工作于广州,工作生活环境尚可,无阴冷潮湿之弊,否认疫区生活史及疫水接触史。
无烟酒不良嗜好。
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2女,配偶及女儿体健,家庭关系和睦。
月经史:既往月经规则,14 50,绝经后无阴道异常流血。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及传染病史心理状态轻度焦虑302875 --辅助检查2018-05-07本院:•腹部CT平扫+增强:1.腰椎退行性变,腰4椎体前滑脱(Ⅰ度)。
腹痛中医护理常规(肠梗阻)
腹痛(肠梗阻)一、定义:肠梗阻系不同原因引起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
二、临床表现1、气滞血瘀腹部阵阵作痛,恶心呕吐,腹满拒按,无排气排便,舌质淡或红苔薄白,脉弦。
2、肠腑热结腹痛腹胀,痞满拒按,恶心呕吐,发热口渴,小便短赤,无排气排毛重者神昏谵语,舌质红,苔燥,脉洪数。
3、肠腑寒凝腹痛剧烈,遇冷加重,得热稍减,腹部胀满,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脘腹怕冷,四肢畏寒,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4、水结湿阻腹痛阵阵加剧,肠鸣辘辘有声,腹胀拒按,恶心呕吐,口渴不欲瓢无排气排便,尿少,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数。
5、食积中阻饱餐、用力或剧烈运动之后,腹痛骤起,持续阵发加重,频繁呕吐,上腹胀满拒按,无排气排便,苔黄厚腻,脉滑而实。
6、虫积阻滞腹痛绕脐阵痛,腹胀不甚,腹部有条索状团块,恶心呕吐,有吐蛔、便虫史,苔薄白,脉弦。
三、一般护理(非手术病人护理)1、保持病室整洁、干净、凉爽,要定时通风。
及时更换污染衣被及呕吐物。
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病人的腹部保暖。
2、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规律。
3、肠梗阻病员在血压稳定的情况下应取半卧位。
4、禁食禁饮。
5、胃肠减压:注意固定胃管,保持通畅,持续负压吸引。
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生理盐水或银花、甘草煎水清洁口腔。
并应密切观察记录引流的颜色、性状和数量。
6、准确记录出入量。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以及神志、尿量、腹痛程度、皮肤弹性和肢温等情况。
8、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行中药直肠滴注。
9、呕吐护理:病人要注意保暖,扶助其坐起或头偏向一边。
呕吐后予以冷开水或等渗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并注意颜面部的清洁。
观察呕吐出现时间、次数、性质、量等,并做好记录。
四、临证护理1、腹痛时可遵医嘱行热水袋热敷或盐熨腹部,或遵医嘱654-2 针足三里穴位封闭。
2、呕吐者可遵医嘱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上脘、曲池等穴位以助止吐。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外科胁痛一、定义:胁痛就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得病证,也就是临床上比较多见得一种自觉症状、二、临床表现1、肝郁气滞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起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暧气频作,得暧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2、肝郁脾虚胁肋胀痛,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面色萎黄,大便澹薄,纳食减少,身困乏力,口淡乏味,脘腹痞胀,苔白,脉弦。
3、肝胆湿热胁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 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4、瘀血阻络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瘙块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
5、肝阴不足胁肋隐痛,悠悠不侏,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或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三、一般护理1、按痛证得一般护理常规、2、卧床休息,病室宜安静,病情缓解后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3、(1)密切观察胁痛得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以及伴随症状以辨别实证与虚证。
如胀痛且痛无定处,多属气滞;刺痛剧有定处,多属血瘀;隐痛不已,多属肝阴不足;阵发性绞痛,多为胆石症状。
(2)观察体温、肤色等变化,若寒战高热,上腹剧痛,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呕吐,便秘等症,提示可能有胆囊化脓、穿孔等并发症,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或手术前准备工作。
四、临证护理1、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十宣放血;湿热重者遵医嘱针刺胆俞、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
2、疼痛重者可叩捶胆俞与肝俞;或吴茱萸、食盐各适量,炒热熨胁痛区,用于气郁胁痛。
3、黄疸复者遵医嘱针刺至阳、腕骨、阴陵泉;或耳穴压籽肝、胆十二指肠、神门等穴或给予茵陈、虎杖煎汤代茶饮。
4、大便燥结可用大黄汤灌肠。
5、呕吐重者遵医嘱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或药物穴位注射、6、胁痛伴恶寒发热或厥脱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复感风寒邪。
五、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之食物,定时定量,忌食肥甘辛辣及嗜酒渡,宜食用水果、蔬菜、瘦肉及豆制品等清淡富有营养得食物、六、情志护理告知患者胁痛随情志变化而增减,故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避免过怒、过悲及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可根据患者得兴趣爱好、文化素养,选择适宜得乐曲欣赏,以分散注意力,使患者心境坦然,气机条达。
中医护理常规
专科护理常规一、康复科中风恢复期定义中风恢复期是指一般于发病二周后或一个月至半年内,患者神智渐清,痰火渐平,饮食稍进。
临床表现患者多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利、口眼歪斜。
药物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存在吞咽障碍的病人,可采取鼻饲的方式服用汤剂。
辩证施护1、气虚络瘀:表现为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患侧手足浮肿、语言謇涩、面色萎黄、苔薄白、舌淡紫、脉细涩无力。
2、肝肾阴虚:表现患肢僵硬、拘挛变形、或肌肉萎缩、舌红脉细。
3、风痰瘀阻:表现为舌强语蹇、肢体麻木、脉弦滑。
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不宜偏嗜,宜少食多餐,不宜过饱,过饱饮食可造成食滞,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应多食蔬菜水果、蜂蜜等,保持大便通畅。
2、气虚者宜食梗米、大枣、山药、黄芪等3、肝肾阴虚患者多头晕目眩,宜多食白菜、黄瓜等蔬菜。
4、风痰瘀阻患者要少食鱼腥、忌肥甘厚味、戒烟酒。
并发症的护理1、肢体功能障碍:注意瘫痪肢体的正确摆放,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
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
嘱病人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
2、口眼歪斜: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要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
配合针刺颊车、地仓、迎香、四白。
鼓励病人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局部。
3、语言不利: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痛苦,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
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
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
健康指导1、高脂血症者忌食动物内脏,少食花生等含油脂多、高胆固醇的食物。
2、按时服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3、注意生活起居,室温冷热适宜。
胃脘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胃脘痛的中医护理常规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
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疼痛有无规律性及饮食的关系。
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史。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寒邪客胃证,饮食停滞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记录(1)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与寒热,饮食关系。
(2)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
(3)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出现呕血或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脾胃虚寒者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4饮食护理(1)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2)戒烟酒,浓茶,咖啡。
忌辛辣,肥甘之品。
5情志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6临证(症)施护(1)食滞胃痛着,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渐给予全流食或半流食。
(2)胃痛发作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
(3)虚寒性胃痛着,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脘痛,或艾灸,或中药膏贴敷。
(4)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
7 健康指导(1)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有饮食。
(2)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3)如出现疼痛,反酸,呕吐等症状,及时就医。
(4)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呕吐的中医护理常规因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
以胃内容物从口吐出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中医护理常规
鼓胀(肝硬化腹水)
鼓胀是因情志所伤、食酒不节或劳欲过度,感受邪毒致肝、脾、肾的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湿内停,积于胸腹,泛溢肌肤。
1、临床表现:腹胀大如鼓,皮肤苍黄,脉络暴露,四肢消瘦
或浮肿;常伴有肋腹疼痛、食少、神疲乏力、尿少、出血倾
向。
2、临症护理:
1.1气滞血瘀证适当运动,避免劳累,保持充分睡眠,保
持病室空气流通加强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1.2湿热蕴结证腹胀小便不利者,可隔姜灸足三里、中脘、
天枢等穴位,必要时加热敷。
1.3 脾肾阳虚注意肢体保暖,保持床铺干燥平正水肿部位
可用棉垫拖起,并按摩以预防压疮。
1.4肝肾阴虚观察鼻、齿出血的程度,病人神志、腹部形
态、尿量;使用利尿剂应注意水、电解质的失调;没日准确记录出入量。
3、饮食护理:
3.1气滞血瘀证给予大枣鳖甲汤。
3.2湿热蕴结证可用葫芦瓢煎汤代茶。
3.3脾肾阳虚证
3.4肝肾阴虚证进食补肝益肾养阴之品,如枸杞、山药。
4、用药护理:
4.1中药汤剂一日一剂,饭前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
4.2服攻下药前,应向患者解释服药方法、作用、服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注意事项。
4.3食道静脉曲张者,药丸宜碎服。
5、并发症护理:同积聚。
6、健康指导:同积聚。
肝着
肝著是指因肝脏气血着而不行所引起的胸胁痞闷疼痛的一种证候。
1、临床表现:是胸胁痞闷或疼痛,右胁下肿块,用手按
揉或捶击后,稍感舒适。
2、临症护理:
2.1肝胆湿热
2.2肝淤脾虚
2.3肝脾阳虚
2.4肝肾阴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气滞多由情志波动而致气机郁滞。
应向患者说明,保持心情舒畅可以减轻疼痛,烦躁恼怒能加重病情的重要性,使其配合医疗护理,保持稳定情绪。
②气遇寒则凝,得热则行。
故应注意保温,勿使受凉,使气行而痛减。
③病室温湿度适宜,患者易急躁恼怒,不愿受打扰,故应注意室内安静,治疗和各种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④中药和饮食宜偏热服用,或可缓痛。
⑤气滞腹痛或腹胀者,应忌食南瓜、土豆及过甜之品等易壅阻气机的食物,可用白萝卜、大蒜、韭菜、香菇、柑橘等有行气温中作用之品作为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