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潮
1观潮-课文原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 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dī 阳光下,笼罩(zhào)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 (yì)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 [háo]浪吼(hǒu)。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huī)复了平静。看看 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 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ɡuàn)江面。再 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 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hào)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g) 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生字讲解课件
zhèn
震
音序:Z 部首:雨 组词:地震 震动 造句:爸爸把手机调到了震动状态。
shà
霎
音序:S 部首:雨 组词:霎时 霎那 造句:天空乌云密布,霎时,就下起了大雨。
yú
余
音序:Y 部首:人 组词:剩余 余数 造句:剩余的饭菜要放进冰箱。
jiàn
渐
音序:J 部首:氵 组词:渐渐 逐渐 造句:通过宣传,观众逐渐多了起来。
dǔ
堵
音序:D 部首:土 组词:堵车 一堵墙 造句:今天早上堵车了,我上学差点儿迟到。
yóu
犹
音序:Y 部首:犭 组词:犹豫 犹如 造句:小明首:山 组词:山崩地裂 雪崩 造句:浪潮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生字讲 解
1 观潮
我会写
cháo
潮
音序:C 部首:氵 组词:观潮 潮水 造句:我和爸爸一起到海边观潮。
jù
据
音序:J 部首:扌 组词:据说 根据 造句:据说,我们语文老师教数学也特棒。
dī
堤
音序:D 部首:土 组词:河堤 大堤 造句:河水快要漫过了大堤。
kuò
阔
音序:K 部首:门 组词:广阔 宽阔 造句:我家门口是一条宽阔的马路。
pàn
盼
音序:P 部首:目 组词:期盼 盼着 造句:我每天都盼着妈妈早点回家。
ɡǔn
滚
音序:G 部首:氵 组词:翻滚 滚动 造句:操场上滚动着一只足球。
dùn
顿
音序:D 部首:页 组词:顿时 一顿饭 造句:我顿时明白了妈妈的苦心。
zhú
逐
音序:Z 部首:辶 组词:追逐 逐渐 造句:小明的学习成绩逐渐赶了上来。
第1课《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课件)- 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1 观潮大(潮第一课时) 四年级语文上册
雾凇
钱塘江
大潮
潮汐
月球对地球海水有 吸引力,正对月球的 地方受引力大,海水 向外膨胀;而背对月 球的地方海水受引力 小……
钱塘江大潮
与众不同
阅读相关资料,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本课生字词
我y 会á n读
盐
我会y ì读
屹
我á会ng读
昂
我d会ù 读n
时间顺序 (1)课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注】关注课文中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过了一 这一天 会 早上
午后一 点左右
过了好 久
(2)钱塘江大潮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2自然段】
潮前
【第3、4自然 段】
潮来
【第5自然段】
潮去
(3)课文第1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全文围绕这句话展开叙述。
gǔn
dùn
点击翻卡
我会写
逐
zhú
本课生字词
我会写
渐
ji à n
我会写
犹
我会写
崩
我会写
震
我会写
余
y ó u b ē ng zh è n
yú
点击翻卡
文 脉 梳 理
1.带着问题下面这些问题阅读课文。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钱塘江大潮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在文中 找到证据。 (3)课文第1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
观潮
点明主旨
第1自然段
潮前(第2自然段)
叙述观潮经过
潮来(第3/4自然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观潮》说课讲解
比较句子: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意思说完整了。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写出了颜色和数量。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知潮声: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3、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 得颤动起来。
知潮形:
1、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 荡荡地飞奔而来;
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潮水过后江面景象是什么样 的?你又体会出什么?
总结: 作者这又篇是课怎文样主表要达写的了?什么?
潮过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其中运用了恰当的比喻重点描写了 “潮来之时”大潮的瞬息变化和雄伟气势。
我的发现:
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这是拟人句,把钱塘江当成人来写,十分形象有趣。)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是比喻句,把水浪比作水墙,形象地突出水浪翻得 很高的情景。)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 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这是比喻句,把浪潮比作战马,形象地突出水浪奔流 的速度很快,很迅猛的情景。)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 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 粗,横贯江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人教版四上语文第1课观潮
简洁明快:文章语言简练,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直接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生动形象: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描绘,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 壮美和力量。
气势磅礴:文章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恢弘的气势,让人感 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壮美。
课文主要描述 了钱塘江大潮 的壮丽景象, 展现了大自然 的神奇魅力。
通过描写观潮 人的反应和感 受,体现了人 们对自然景观 的敬畏和惊叹。
课文传达了人 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理念,强 调了保护自然 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对钱塘江 大潮的描绘, 激发了学生对 自然景观的探 究兴趣和好奇
心。
对比手法:通过 潮水涨落的前后 对比,突出钱塘 江大潮的壮丽景 象和气势磅礴。
人物塑造方法:课文中采用了多种人物塑造方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 心理描写等,这些方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人物性格特点: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如勇敢、机智、善良、诚实等,这些性格 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描写得以体现。
人物形象的意义: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意义,他们代表了社会中的不同阶层和 群体,通过他们的形象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重点:理解课 文中描述的潮 水的景象,体 会作者对潮水 的赞美之情。
难点:引导学 生通过品味语 言文字,感受 大自然的美, 提高学生的审
美情趣。
突破方法:通 过多种形式的 朗读、讨论、 品味和欣赏, 加深学生对课 文的理解和感
受。
注意事项:避 免将语文课上 成地理课或自互动
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与观 潮人群的关系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观潮》重点考点归纳
3.“观潮”中的“观”的意思是“看”。“天下奇观”的“观”的意思是景象,在文中指:潮来时的景象。
按课文内容填空:
Hale Waihona Puke 1.本文中作者观潮的时间是在:农历八月十八。
2.观潮的地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课《观潮》重点考点归纳
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观潮》一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过程,这种景象可以用古诗“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加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来形容。这首诗描述的是钱塘江大潮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景象。
3.形状:一条白线——白线拉长、变粗——水墙——白色战马
声音: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4.潮来了,作者先听见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浪潮越来越近了,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当潮头奔腾西去后,江面依旧风号浪吼。
5.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6.午夜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第一课《观潮》课文
观潮
钱塘江的潮水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来到了江边,这里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孩子们笑嘻嘻的,有的穿着雨鞋,有的拿着玩具,有的牵着大人手,都在讨论着即将到来的潮水。
江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偶尔飞过几只小鸟,留下一串清脆的叫声。
潮水如一条银线,慢慢移来。
远远的,已经可以听到轰隆隆的声音,像是在低吼。
过了一会儿,大潮越来越近,声音如同山崩地裂,震得人耳嗡嗡作响。
一艘艘渔船在江面上漂着,像是在和大潮挑战。
突然,一条大鱼从水中跃起,冲向天空,足有十来米高。
接着又是一艘、两艘……太壮观了!我兴奋得直拍手。
潮水过后,江边留下了一层层的沙和被冲上来的鱼。
我们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赤脚在沙上玩耍。
沙子凉凉的,细细的,滑滑的,非常舒服。
大伙儿一起挖坑、做沙堡、捡贝壳……过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晚上回到家,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一句话:“这是我第一次观潮,也是我第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我会永远记住这一天的。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观潮》学习重点
第一课《观潮》学习重点
1、观潮的写作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2、写潮来前的顺序是:由远到近。
3、写潮来时重点写出了潮水的声音和形态。
4、观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
5、观潮的地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
6、本文的中心句是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7、潮来前的景象:薄雾笼罩人声鼎沸。
潮来时的景象: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潮去后的景象:风号浪吼江水涨高。
8、写钱塘江大潮奔腾西去的过程可以用古诗“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来形容。
“须臾”与文中的霎时一词都是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第一课《观潮》学习重点
9、我想用这些词语形容钱塘江大潮风号浪吼浩浩荡荡闷雷滚动。
10、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11、请你模仿观潮的写作顺序写下雨了的情景:
下雨前:空气闷热,蜻蜓在水面低飞,鱼儿出水透气,天空阴沉沉的。
下雨时:豆大的雨点哗哗啦啦地拍打着窗户传递着春天来了的消息,豆大的雨点落在花丛中,滋润了一草一木。
豆大的雨点落在小河里,随着小溪欢快地奔向远方。
下雨后: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丝清香的气味,沁人心脾。
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像一座桥,架起了童年的梦,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观潮》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 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观潮》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一课 《观潮》
观 再近些,只见白
潮
浪翻滚,形成一堵 两丈多高的水墙。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观潮》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
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 崩地裂,好像大人教地版小都学四年被级语文震上册得第一课颤动起来。
《观潮》
比较句子: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意思说完整了。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写出了颜色和数量。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观潮》
知潮声: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3、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 得颤动起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观潮》
山崩地裂:山倒塌地裂开。形《观容潮声》 音极大或变化剧烈。
我会写
cháo chēng yán
lǒng
观潮 称呼 盐官镇 笼罩
méng bó wù áng
fèi
蒙蒙的薄雾 昂首东望 沸腾
guàn
jiù huī
横贯江面 依旧 恢复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观潮》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人们观看钱塘江大潮 。 按 潮来前 、 潮来时 、 潮过后 顺序来写的。
知潮形:
1、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 荡荡地飞奔而来;
《观潮》原文及赏析
观潮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观潮》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
观潮宋代·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
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
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
(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观潮》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 观潮【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教学准备】1.准备资料:查阅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字和视频资料;2.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盐、屹”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想象潮来前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看图诵诗,激趣导入1.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
(1)出示单元篇章页,引导:观察图画,说说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
(2)引读(唐王维)诗句:滔滔江水,流长邈远;重重青山,若有若无。
学生齐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3)明确主题:这一单元的课文展示了大自然美丽多姿的画卷。
我们学习时要边读边想象画面,去感受自然之美。
(4)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的理由。
2.课题导入。
(1)课件出示诗句。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王在晋《望江台》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刘禹锡《浪淘沙》(其七)(2)学生齐读。
猜一猜:这几句诗是写什么的?(3)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课文《观潮》,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读“资料袋”,了解“潮”。
①出示课后“资料袋”,学生自由朗读。
②教师补充介绍: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
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原文+课件
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原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原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章《观潮》的全文,详细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修辞手法、文章结构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能熟练运用。
2.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通过描绘钱塘江大潮的场景来抒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如比喻、拟人等。
教学重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文章结构的分析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b. 老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c.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修辞手法。
d. 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3.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及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左侧列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右侧展示课文结构及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情感。
c. 仿写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段描述自然景象的文字。
2. 答案:a. 生字词解释略。
b. 作者通过描绘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抒发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象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批注
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批注
《观潮》是一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描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1. 文章结构清晰:文章以“钱塘江大潮”为主题,按照时间顺序,从潮前的准备、潮头的出现到潮尾的结束,完整地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全过程。
2. 生动的描绘:作者运用丰富的形容词和生动的比喻,如“江面风平浪静,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形象地描绘了潮前的平静和潮后的余波。
3. 细节描写:文章对潮水的声音、形态、颜色等细节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如“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大潮的震撼。
4. 情感表达: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这种情感深深地感染了读者。
5. 知识普及:文章不仅描绘了大潮的壮丽景象,还介绍了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文化背景,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增长知识。
《观潮》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课文,它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知识普及,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增长知识,提升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1 观潮
1 观潮
一、比一比,组词语。 提(提水 ) 潮( 大潮 ) 锯( 锯子 ) 盼( 盼望 ) 堤(堤岸 ) 朝( 朝阳 ) 据( 根据 ) 粉( 花粉 )
二、词语仿写。 山崩地裂(描写声音) 人声鼎沸 鸦雀无声 风号浪吼(含有“风”) 风和日丽 谈笑风生
1 观潮
三、句子训练。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 荡地飞奔而来。(用加线黑体词造句)
1 观潮
1.观潮
第二课时
1 观潮复习旧知,导入来自知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霎时 屹立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 笼罩 若隐若现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齐头并进 风号浪吼
1 观潮
潮来前
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在 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 么?
1 观潮
交代了 描写了
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 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 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 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 (主要)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 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把大潮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暗示潮水 来势凶猛。
1 观潮
感受“奇” 声音、形态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
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
又沸腾起来。
大潮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1 观潮
一线潮
1 观潮
感受“奇” 形状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 变粗,横贯江面。
1 观潮
思考:两个“观”字 意思一样吗?
观潮
观看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 称为天下奇观。
景象
默读课文想一想,钱塘江大潮 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知识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知识点一、生字组词潮cháo(热潮、观潮、心潮澎湃)据jù(据守、据说、据为己有)堤dī(河堤、大堤、千里之堤)阔(广阔、宽阔、高谈阔论)盼pàn(期盼、盼望、左顾右盼)滚gǔn(翻滚、滚动、滚瓜烂熟)顿dùn(顿悟、顿时、茅塞顿开)逐zhú(追逐、逐渐、随波逐流)渐jiàn(渐渐、渐变、循序渐进)堵dǔ(堵塞、围堵)犹yóu(犹豫、犹如、虽死犹生)崩bēng(崩溃、崩盘、土崩瓦解)震zhèn(地震、震动、震耳欲聋)霎shà(霎时、霎那)余yú(剩余、余波、高兴之余)二、多音字笼:lónɡ(鸡笼、蒸笼)lǒnɡ(笼罩、笼络)闷:mēn(闷热、闷声不响)mèn(烦闷、闷闷不乐)号:háo(号叫、风号浪吼)hào(号令、括号)隆:lōnɡ(轰隆、黑咕隆咚)lónɡ(隆隆、兴隆)观:ɡuān(观看、奇观)ɡuàn(道观、白云观)薄bó(薄弱、单薄、薄雾)báo(薄纸、薄片、薄纸)bò(薄荷)三、近义词顿时——立刻奔腾——奔驰依旧——依然屹立——矗立犹如——如同宽阔——宽广四、反义词宽阔——狭窄平静——喧闹人声鼎沸——鸦雀无声风号浪吼——风平浪静五、文中四字词语积累天下奇观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白浪翻滚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六、理解词语霎时:形容时间极短。
余波:指事件结束以后留下的影响。
课文中指潮头过去以后留下的水浪。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本文形容雾很大。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闷雷:声音低沉的雷。
涌来:急速地流过来。
横贯:横着通过去。
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1《观潮》课件(共20张PPT)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3.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声音
山崩地裂
形态
一条白线
横贯江面
两丈多高的水墙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从远处
过了一会儿
再近些
越来越近
填一填
1. 背熟第3、4自然段。2. 继续搜集一些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著名诗句并背诵下来。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句子训练。
白浪
水墙
潮水好像暴怒的狂狮,汹涌地冲向岸边的礁石。
午后一点左右,( )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惦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色城墙。浪潮(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
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生字讲解)
要注意仔细观看笔画顺序哦!
潮据堤 阔盼 滚顿 逐 渐 堵 犹崩 震 霎 余
点击汉字跳转学习!
翘舌音
潮据 堤阔
cháo 部首:氵 结构:左右
盼滚 顿逐 渐堵
组词:潮水 涨潮 形近字:嘲
犹崩 震霎 余
字义:①潮汐,也指潮水。②比喻
“氵”稍窄且偏上, “月”竖撇要写得稍长。
有涨有落、有起有伏的事物。
塞。③闷,憋气。④墙。
潮据 堤阔 盼滚 顿逐 渐堵 犹崩 震霎 余
yóu 部首:犭 结构:左右
组词:犹豫 犹如 形近字:忧 “尤”竖撇宜长, 字义:①如同。②还,尚且。
竖弯钩圆润有力。
笔顺:
后鼻音
潮据 堤阔 盼滚 顿逐 渐堵 犹崩 震霎 余
bēnɡ 部首:山 结构:上下
组词:崩溃 崩塌
形近字:朋
形近字:吨
左窄右宽。
字义:①立刻。②疲乏。③稍
右部末笔为长点。
停。④处理,放置。
翘舌音
潮据 堤阔
zhú 部首:辶 结构:半包围
盼滚 顿逐 渐堵
组词:追逐 逐渐 形近字:遂
犹崩 震霎
字义:①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
“豕”左侧三撇平行,
②追赶。
余
“辶”平捺长而有力。
③赶走,强迫离开。
笔顺:
潮据 堤阔
பைடு நூலகம்
字义:①倒塌,崩裂。
上小下大。下面两
“月”左小右略大。
②破裂。
笔顺:
潮据 堤阔 盼滚 顿逐 渐堵 犹崩 震霎 余
笔顺:
翘舌音
zhèn
部首:雨 结构:上下
组词:震动 震惊
形近字:振
字义:①剧烈颤动。②情绪过分激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备课素材
1观潮备教材教法文本解读1.内容简说《观潮》是一篇著名的写景的文章,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2.结构特点课文共5个自然段,先总后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第1自然段用“天下奇观”总起,指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
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
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由远而近的变化过程。
第5自然段写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
此外,文中“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两处显示了时间的变化。
3.写作特色课文的第2自然段作者登上海塘大堤,为读者描绘了几幅静态的画面——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江面、屹立的镇海古塔等、云雾中的小山、人山人海的海堤。
每一幅画面都各有特点。
钱塘江“横卧”眼前,“横卧”一词写出了江的宽阔,又带有一种动感。
江面“笼罩”着薄雾,小山“若隐若现”,透露着几分神秘的美感。
镇海古塔等“屹立”着,则显示出一种又高又稳的力量感。
海堤上的人们“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则传达出人们心中的期待。
所有这些画面为钱塘江潮的到来勾勒了一幅生动的背景。
课文第3、4自然段,作者从声音、样子两个方面重点描述了潮来时的景象。
“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了江潮的声音。
接着从“一条白线”,到“拉长变粗”,到“两丈多高的水墙”,描写了江潮的样子。
最后,同时描写了浪潮的样子和声音——浪潮如千万匹战马飞奔,声音如山崩地裂。
这两个自然段的描述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感受到江潮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循着“传来响声—出现白线—拉长变粗—形成水墙—飞奔而来”的线索,我们的脑海中可以浮现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
此外,“人声鼎沸”“踮着脚”“人群又沸腾起来”,这些词句都具画面感和现场感,借观潮者的热烈反应衬托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课文第5自然段简要描述了潮去后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美丽自然自然无言,却是技艺高超的雕塑师,为我们奉献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作品。
塞外的草原,茫茫辽阔;江南的荷塘,莲叶田田;奔放的大海,涛声激越;无垠的沙漠,静默无言……自然多姿,风景无限。
这美景澎湃在雄奇壮美的钱塘江大潮里,沐浴在柔和美妙的洱海月光中,呈现在倦鸟翻飞的江上,寄存在花牛惬意的美梦里,闪烁在繁星灿烂的星空中……走进自然,欣赏自然,就让其中那一把把神奇的钥匙,开启我们感悟美的心门。
本单元以“感受自然之美”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写景的美文,从多个侧面向我们展现了自然美丽的风姿。
“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也与此相关。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充分感受自然的魅力,聆听自然的教诲。
1 观潮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语言细腻生动,捕捉的画面视野开阔,气势雄浑。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作者正是围绕这一点,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抓住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的感叹。
学习这篇课文,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边学边积累,充实学生的词汇宝库。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盐、屹、昂”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堤”等15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照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1.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2.能够借鉴课文的写法,描绘一处印象深刻的景观。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本课“盐、屹、昂”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堤”等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背诵第3、4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词语描绘画面。
1.积累生字新词,并学会运用;把握理解词语意思的多种方法。
2.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潮汐这种现象吗?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是潮汐。
从发生的时间上区分,人们又将早潮叫“潮”,晚潮叫“汐”。
(板书“潮”“汐”)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经这样描述过它:“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谁能告诉老师,诗人描绘的是哪里的潮水?(学生说出答案)是的,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上的潮水涨落现象。
钱塘江涨潮时,气势雄伟,画面多变,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观赏者。
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课本,随作者一起去观赏钱塘江大潮震天撼地的景象吧!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介绍钱塘江大潮的相关知识。
钱塘潮的成因(1)天时: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
(2)地利: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潮水易进难退,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
(3)风势: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分段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教师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
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会写的字:观 潮ch áo 据j ù 说 大堤d ī 宽阔ku ò 笼l ón ɡ 罩zh ào 盼p àn 望 滚ɡǔn 动 顿d ùn 时 逐zh ú 渐ji àn 犹y óu 如 山崩b ēn ɡ 震zh èn 动 余y ú波会认的字:盐y án 屹y ì立 昂án ɡ首 鼎d ǐn ɡ 沸f èi 横 贯ɡu àn 浩h ào 荡 霎sh à时1.教师指导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出示课文重点词语,学生圈画出这些词语和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圈画内容,教师随机点拨重点词语。
(1)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词语“人山”“人海”,这两个词语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将人比作山和海。
山高大,海无边,可见人之多。
其次,引导学生想象过节时或有重大活动时街上人潮涌动的盛况,这样的情境学生大多有切身体验,能使他们更具体地理解词义。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预设:理解“横贯”这个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场景来实现。
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并排站,横向走过讲台。
也可以与竖向行进进行比较,在对比中理解词义。
(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总结,从总体上归纳理解词义的方法。
4.指导词语归类。
◆AABB式:浩浩荡荡密密麻麻轰轰烈烈祖祖辈辈◆ABAC式:人山人海毛手毛脚实话实说毕恭毕敬◆拟声词:隆隆哗哗唧唧咚咚呱呱5.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课件,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A.全文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奇观)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C.观潮的人们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潮来前,热切盼望→潮来时,热情高涨)(2)引导学生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给课文划分层次。
预设: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的表现。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去后的景象。
(3)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是否令你震撼?即便我们没有亲临现场,但透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已然听到了潮涌撞击岩石的声音,感受到了波涛那如千万匹战马奔腾的浩大气势。
钱塘江大潮真当得起“天下奇观”的名号。
下节课让我们再深入课文中继续探究。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课题开始,通过理解课题初步了解了“潮”的所指,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接着,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还朗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了课文的结构。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______掌握了生字的书写规则;____________朗读课文咬字清晰,声情并茂;________对课文画面的描述形象生动,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堂上都能像他们一样,积极动脑思考,踊跃发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率。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自由交流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丰富知识储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1.把握课文的描写顺序,能大致说出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1.品读句子,感受画面,形成整体认知。
2.运用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写身边的奇观。
1.听写词语,教师随机抽查,并小结指导。
奇观据说笼罩顿时震动余波若隐若现风平浪静齐头并进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的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已经获得了对钱塘江大潮的初步印象。
你们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它,更深入地感受它的壮观呢?现在,就让我们追随作者的描绘,一同来到海宁市的盐官镇,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奇景。
1.默读课文,自主交流。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圈画出自己喜欢的景象。
(2)学生两人一组,探究默读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们对课文的把握情况。
2.汇报展示,品析美文。
(1)学生汇报默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随机点拨。
(重点)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如何理解这里的“奇观”二字?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预设:一些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地位是很特殊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进而把握开篇的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B.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这句话写出了观潮人怎样的心情?找一找,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有过急切等待的经历吗?和大家说说吧!)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读这句话时,你们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想一想,作者是用怎样的修辞手法再现这种画面的?)(2)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的其他知识要点。
(难点)A.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的?具体是如何描写的?明确: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细心观察,有声有色地描写了潮来之时声音和景象的变化。
写远处时,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来时的景象。
“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写近处时,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气势的宏伟。
“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C.既然是写观潮,为什么不集中笔墨写潮来时的种种震撼人心的场景,却分出相当一部分文字去写观潮前的江面、周围的环境以及人们的表现?D.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钱塘江大潮都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放学回家后,请你们把钱塘江大潮的景象讲给家长听。
明确:本题旨在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应该引导同学们将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并能有自己的真切感受。
(3)回味品读课文,加深感受。
小结: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