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肖邦故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导读:波兰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肖邦故园》,教材的编写者将它归属于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研习”。
其最大特点是“以研习文”。
下面一起来学习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的相关知识点!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肖邦的作品《波兰舞曲》和波兰平原的图片,用音乐的溪泉和平原上的清风滤去心灵的喧嚣,为学生情感上亲近肖邦作铺垫。
导语设计:有人说,……二.进入文本,感悟故园景物美。
(一)自读文本。
可以在网上搜索肖邦所作乐曲(舒缓一些的),作为背景音乐,轻声播放。
学生在优美的音乐陪伴下优雅阅读,优美阅读。
(二)欣赏肖邦故园[展示课件]大家能猜一猜我现在放的图片是什么地方吗?大家现在看到的图片相当漂亮,这就是波兰著名音乐家肖邦的家乡。
现在让我们随同作者到肖邦的故园去走一走,看一看,或许我们能发现一些什么。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段文字,这是一位有幸去过肖邦故居的中国作家写的。
肖复兴,著名的散文家,近年写了大量的乐评。
(投影肖复兴《春天去看肖邦》的一段文字:略)同学们阅读完这段文字后,请结合文章的第1、第2节,谈谈对这段文字的看法:肖复兴的这个揣测有没有道理?肖复兴文章中的一些话如何来解释?真正的肖邦故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肖邦故园》的作家为什么要花如此之多的笔墨来写这个贵族庄园呢?是不是一种写作策略上的失败?那又是为什么?(讨论)(三)欣赏故园四季景色1.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描写肖邦故园景色的语句或语段。
肖邦故园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2.课文中提到“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肖邦的音乐结合起来的?欣赏音乐《肖邦钢琴协奏曲》,再品读鉴赏,思考提出的问题。
三.深入探究,感悟人物情感美。
(一)故园对肖邦。
[问题探讨]肖邦的传记中描写了这样的情节: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肖邦拒绝为俄国沙皇派到波兰的总督演奏,为了避免受到迫害,肖邦在1830年11月1日离开了波兰,前往维也纳,华沙音乐学院的孩子唱歌相送,他们还送他一只银杯,里面装满了祖国土,肖邦预感这一次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他哭了。
《肖邦故园》教学设计
《肖邦故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肖邦的生平及其爱国主义思想;颠沛流离的生存之境以及他的赤子之心和爱国情怀。
(2)能从艺术创作和艺术家生活的环境对艺术创作进行评述。
2.过程与方法(1)建构主义理论(情境预设、协商与会话、知识经验建构)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运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完成本课内容的教学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对肖邦的赤子之心和爱国情怀的高度评价。
(2)艺术家的生存环境直接影响了艺术家艺术作品的内容和情思。
(3)艺术作品只有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拥有永远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体会肖邦高尚的人格魅力。
2.教学难点艺术家的创作和艺术家的生存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学设想】散文中的景物是最能表现作家情思的意象,通过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意象的内涵,从而探索肖邦音乐的生命本质。
通过调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储备,探索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生存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情境创设)1.北宋人张择端有一幅画《清明上河图》,现在成了无价之宝,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为什么一幅画会成为“无价之宝”?学生思考。
明确:艺术品。
(引导出“艺术”的概念)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新形象的一种文化现象。
通俗讲,艺术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等。
音乐是音乐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
有人甚至说:“音乐可以引导人的灵魂进入天堂。
”那么,像音乐这样的艺术创作有没有什么规律呢?我们今天就看一位艺术家――波兰音乐家肖邦。
2.学生概括介绍有关肖邦的信息,教师介绍肖邦的《玛祖卡曲》。
(1)学生概括肖邦相关信息。
(见学案)(2)教师补充《玛祖卡曲》的相关情况。
(见学案)二、文本研习(协作、会话)1.浏览文本,你认为文本揭示了哪一种艺术创作规律?试找出文中相对应的文字。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优质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教材,具体章节为《肖邦故园》。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课文整体理解,肖邦故园的自然风光与文化背景,作者对肖邦故园的感悟以及肖邦音乐与故园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肖邦故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
2. 培养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感悟,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肖邦音乐与故园的紧密联系,提升音乐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肖邦音乐与故园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作者感悟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肖邦故园的自然风光与文化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肖邦钢琴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肖邦故园的氛围,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1)让学生分享对肖邦音乐的初步了解。
(2)教师简要介绍肖邦及肖邦故园的背景。
2. 课文阅读与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肖邦故园的自然风光描绘。
(2)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故园的描绘表达对肖邦音乐的感悟。
4.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故土的感悟。
(2)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自然景观或人文环境,创作一段描绘性的文字。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对实践情景中的创作进行修改。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肖邦故园》2. 主要内容:肖邦故园的自然风光肖邦故园的人文环境肖邦音乐与故园的联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肖邦音乐与故园之间联系的理解。
2. 答案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教案在音乐教学中,肖邦故园是一个备受推崇的教学资源。
肖邦是波兰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丰富多样,对于学生的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演奏肖邦的作品,是每位音乐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如何设计一堂肖邦故园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欣赏肖邦的音乐。
一、教学目标1.了解肖邦的生平和音乐风格,认识其对音乐的贡献;2.学习一首肖邦的作品,掌握其基本演奏技巧;3.培养学生对肖邦音乐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拓展音乐视野。
二、教学准备1.准备肖邦的音乐CD或视频资源,以便介绍肖邦的音乐作品;2.打印肖邦的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和音乐理念;3.准备一份肖邦作品的乐谱,供学生学习演奏;4.提前整理好教室,确保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下肖邦的生平和音乐风格,让他们对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可以播放一段肖邦的名曲,让学生感受他的音乐魅力。
2.学习音乐作品选择一首适合学生水平的肖邦作品,详细讲解乐曲的特点和演奏要点。
指导学生学习乐谱,练习基本的演奏技巧。
3.情感表达通过分段练习和独奏演练,引导学生理解肖邦音乐的情感内涵,注重表现力和演绎技巧。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赋予音乐生命力。
4.演奏展示邀请学生进行独奏或小组演奏展示,让他们展示所学成果。
通过相互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素养。
5.总结反思结束前,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感受和体会,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肖邦的音乐,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
四、教学反馈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份反馈表,让他们写下对这堂课的感想和建议。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五、延伸拓展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肖邦音乐的理解,可以组织观看肖邦音乐会或音乐纪录片,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肖邦音乐的魅力。
同时,鼓励学生自行了解和研究肖邦的其他作品,丰富音乐知识。
《肖邦故园》教案(通用5篇
《肖邦故园》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音乐欣赏》第三单元《肖邦故园》。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肖邦故园简介”,详细介绍了肖邦的生平及其故园的地理、历史背景;第二章“肖邦音乐作品欣赏”,重点分析肖邦的部分钢琴作品,如《夜曲》、《圆舞曲》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肖邦的生平及其故园的地理、历史背景。
2. 欣赏肖邦的音乐作品,感受其音乐风格特点。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肖邦音乐作品的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肖邦的音乐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
2. 学具:笔记本、音乐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肖邦故园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肖邦的生平及其故园的地理、历史背景。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第一章“肖邦故园简介”,让学生对肖邦及其故园有初步的认识。
3. 作品欣赏:播放肖邦的钢琴作品,如《夜曲》、《圆舞曲》等,引导学生感受肖邦音乐的风格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肖邦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和声、节奏等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肖邦的其他音乐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肖邦故园简介2. 肖邦音乐作品欣赏《夜曲》《圆舞曲》3. 肖邦音乐作品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肖邦的另一首作品《雨滴前奏曲》,并写出其风格特点。
答案:《雨滴前奏曲》是肖邦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前奏曲。
其特点如下:(1)旋律优美、抒情,充满诗意;(2)和声丰富,运用了许多升降调式;(3)节奏多变,充满动力;(4)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风格。
2. 拓展作业:了解其他著名音乐家及其作品,比较他们的音乐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肖邦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在后续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著名音乐家及其作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2021年高中语文肖邦故园教案(1)苏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语文肖邦故园教案(1)苏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祖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2、了解肖邦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3.将音乐欣赏和文学欣赏结合起来。
教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欧洲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欧洲是艺术的欧洲,欧洲是绘画和古典音乐的欧洲,涌现出一大批举世闻名的音乐家。
如巴赫、莫扎特、肖邦、贝多芬。
欧洲文明给全人类带来了耀眼的文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雅-伊瓦什凯维奇《肖邦故园》。
二、作家介绍肖邦的生平和思想发展弗利得利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
1810生于华沙的近郊热那佐瓦沃拉。
从小就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六岁学弹钢琴,七岁发表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八岁举行了第一次公开演奏,被人们誉为神童。
少年时代,肖邦接触到了波兰城乡的民间音乐以及不少波兰爱国人士的进步思想。
1826年起,肖邦正式成为音乐学院的学生,与不少思想进步的师生交往。
这些年里,肖郑经常去乡间度假,欣赏自然风光,倾听农民的歌唱、奏乐,参加乡村的舞会和婚礼。
祖国的文化、民族民间的音乐,就像种子一样,播种在肖邦的心田里。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期的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1930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
肖邦的朋友、波兰诗人维茨凯维支在给肖邦的信中写道:"你只要经常记着,民族性,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性......正象波兰有祖国的大自然一样,也有祖国的旋律。
高山、森林、河流、草地都有自己内在的、祖国的音响。
"肖邦深受影响。
1830年11月,在萧瑟的寒风和动荡不安的国家局势中,肖邦带着一只满盛祖国泥土的银杯告别故国辗转来到巴黎,他经常和聚集在巴黎的各国文艺家交往,如雨果、巴尔扎克、海涅、李斯特、贝利尼等。
这些人尽管对肖邦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慰籍。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具体章节为《肖邦故园》。
文章详细描绘了肖邦故园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肖邦音乐与故园的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深入分析故园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学习并理解肖邦音乐与故园之间的内在联系;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肖邦故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肖邦对故园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肖邦音乐与故园之间的内在联系,文章表达技巧的运用。
教学重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体验,审美情趣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肖邦钢琴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故园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故园的风光和文化内涵,标注生词和优美语句。
3. 课堂讲解:教师对文章进行逐段分析,讲解生词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讨论。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反馈和指导。
6.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肖邦音乐与故园的联系,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2. 重点词汇和表达技巧:形象、生动、对比、排比等。
3. 肖邦音乐与故园的联系:情感、意境、风格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肖邦故园的认识和感悟。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语言流畅,体现文章的主题和审美情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肖邦的其他作品,了解肖邦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精品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中《肖邦故园》一文。
该文选自第四单元“音律之美”,主要围绕肖邦故园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肖邦音乐作品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故园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肖邦音乐特点及其与故园渊源;故园变迁及其对肖邦音乐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并掌握《肖邦故园》一文背景、内容、结构及主题;2. 培养学生对文本细致解读和深入分析能力;3. 激发学生对肖邦音乐及故园文化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肖邦音乐与故园文化之间内在联系理解。
教学重点:文本细读、分析及对肖邦音乐特点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肖邦钢琴曲《夜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肖邦音乐特点,引入本节课主题。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讨论:肖邦故园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对肖邦音乐影响;(3)分析:肖邦音乐特点及其在作品中体现。
(1)简述肖邦故园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2)分析肖邦音乐与故园文化之间内在联系。
(1)选择正确答案:A. 肖邦故园位于波兰()B. 肖邦音乐特点是()(2)简答题: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肖邦音乐与故园文化之间内在联系理解。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理解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肖邦故园:自然景观、人文环境2. 肖邦音乐特点:浪漫主义、民族特色、抒情性3. 肖邦音乐与故园文化内在联系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阅读肖邦其他作品,解其音乐创作特点;2. 课后作业:(1)选择题:A. 肖邦是哪个国家作曲家?()B. 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原因是()C. 肖邦《夜曲》共有几首?()(2)简答题: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肖邦音乐与故园文化理解。
答案:选择题:1.A. 波兰 2.B. 音乐具有浪漫主义、民族特色、抒情性3.C. 21首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肖邦音乐及故园文化,开展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肖邦故园》教案6(苏教版必修3)
《肖邦故园》教案6(苏教版必修3)肖邦故园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肖邦相关的文学常识;2.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3.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4.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提升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肖邦故园的文化内涵;2.品味作者对故园四季景物的描写。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很高兴再次和大家一起上课,这些天我们一直处在古文学习的水深火热之中,这节课我们来吹一股现代文的凉风,学习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肖邦故园》。
(二)肖邦生平介绍结合肖邦音乐,欣赏一组有关肖邦生平的幻灯片组图(展示ppt)。
(评述):肖邦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对于波兰的意义非同一般,他的头像被印在波兰纸币上,他是波兰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他的故居也成为了波兰人们朝拜的圣地以及每一个去华沙的游客必去瞻仰的景观。
关于肖邦的故园,老师这里有一段材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了解。
(展示ppt)(评述):肖邦故园因肖邦和肖邦音乐而举世闻名,作家伊瓦什凯维奇怀着对肖邦无限的崇敬之情游访了肖邦故园,这篇课文他便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描写了故园优美的自然景色,揭示肖邦音乐与故园及祖国的关系,表达了肖邦对故园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肖邦故园》(三)理清脉络,把握内容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为了便于课文讲解,同学们先标出段落序号。
然后,在老师读到的句子上做出标注。
(总括):读到的这些话是这篇文章的关键性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下面同学们根据这些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划分一下文章的层次,并简要概括一下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 (1-3),介绍肖邦故居,回顾肖邦故园的历史。
第二部分 (4-8),阐述故园风光与肖邦创作的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 (9-12),具体叙述肖邦的故园情结。
第四部分(13-19),介绍肖邦音乐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五部分(20-27),描写肖邦故园的四季景色,将肖邦音乐和故园美景融为一体。
2024年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
2024年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教材,具体章节为《肖邦故园》。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体会作者对肖邦故园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探讨肖邦故园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肖邦故园的情感态度;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拓展学生对于肖邦故园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跨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理解肖邦故园的象征意义;2.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肖邦钢琴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肖邦故园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标注疑惑之处;3. 课文解析:讲解课文的结构,分析作者对肖邦故园的描绘和情感表达,讲解修辞手法;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道关于修辞手法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一道关于肖邦故园象征意义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结构图;2. 修辞手法列表;3. 肖邦故园象征意义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说明其修辞手法及作用;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查找不足,为下次教学改进;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肖邦的其他作品,了解肖邦生平,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关于肖邦的音乐会、讲座等活动,拓宽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理解肖邦故园的象征意义;2. 教学过程:导入、课文解析、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讨论;3. 作业设计:分析课文中喜欢的句子,说明其修辞手法及作用。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1)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教材,具体内容为《肖邦故园》一课。
该篇章位于教材第二章“诗与音乐”第三节,主要通过对肖邦故园的描绘,展现作者对肖邦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深入挖掘肖邦音乐中的诗意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了解肖邦故园的历史背景及其在肖邦音乐创作中的地位。
2. 领悟作者通过描绘肖邦故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肖邦音乐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历史、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肖邦音乐的特点及其与故园的关联。
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肖邦音乐与故园情感的融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肖邦钢琴曲《夜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肖邦故园的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并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
3. 内容分析:讲解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分析肖邦故园的历史背景,探讨其在肖邦音乐创作中的影响。
4. 情感解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结合肖邦音乐,理解作者对故园的眷恋之情。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进行答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肖邦故园》2. 主要内容:课文结构、肖邦故园背景、音乐特点、情感表达3. 重点:文章主题、肖邦音乐与故园的关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肖邦故园的历史背景及其在肖邦音乐创作中的地位。
(2)分析文章中作者对肖邦故园的情感态度,结合肖邦音乐,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了解肖邦的音乐作品,观看相关纪录片,加深对肖邦及古典音乐的认识。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肖邦故园》教学设计1 苏教版必修3
《肖邦故园》一、教学目标:1、理解肖邦故园的文化内涵,思考肖邦故园与肖邦音乐之间的关系。
2、体会作者写肖邦故居的意义,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3、学习写景状物的手法,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肖邦故园的文化内涵,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
2、感受作者把肖邦故园四季美景与肖邦音乐融合在一起的魅力。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设计思想:本课意在突出肖邦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肖邦故园这个线索,引导学生对肖邦的祖国波兰以及他的传奇人生经历、音乐创作有个具体深刻的认识,以此来突出肖邦故园对肖邦音乐创作的影响,明确肖邦的爱国主义激情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音乐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波兰,而是影响了欧洲甚至世界上所有的被压迫的民族。
五、教学内容1、基础字词:字音:马厩()夙()愿通衢()大道茕()茕孑()立瘠薄()()缱绻()()命运多舛()天籁()簌簌()字形马厩夙愿通衢大道茕茕孑立瘠薄缱绻命运多舛养尊处优玲珑剔透天籁簌簌(活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后,学生代表回答)2、展示学习目标:(1)、理解肖邦故园的文化内涵,思考肖邦故园与肖邦音乐之间的关系。
(2)、探究作者写肖邦故居的意义,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3)、学习写景状物的手法,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3、导入师:故园是什么意思?生:故乡,家乡师:同学们爱自己的家乡吗?生:爱!师:是啊,故乡对于每一个人的意义,大约就好比一根一生都剪不断的脐带,不管我们对它是爱还是恨,它都连进我们的生命里,如果挣断了,那种疼痛或许终生都无药可医。
对于艺术家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创作与家乡的点点滴滴之间联系或许还要紧密得多。
例如地坛之于史铁生,红高粱之于莫言。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位天才的艺术家,他的故乡与创作之间又有什么不平凡的联系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肖邦故园,去探讨肖邦的人生起点。
4、肖邦简介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苏教版必修三13《肖邦故园》教案学案4套--1.3《肖邦故园》学案1.doc
)灰烬()掳()掠惊讶())运烙()印雪橇()孑()立> ( )簌暨:()擎绻()玲珑剔()透粉妆玉琢(狐裘()缱茕茕马厩()耙()干草垛(《肖邦故园》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与人物生平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把握本文结构完整严谨的特点。
3.理解肖邦对祖国深沉的眷恋和热爱。
二、基础知识梳理1.正确识记下列加点的字音)护厄(()愿)擎())命途多舛通衢()大道庇(2.正确识记下列多音字琢Y幢Y1琛13.正确识记下列形近字的字型〜通衢( Y) 尹() 耙( Y ~ )子 、清灌( )表()秘杷 ,( )「寥( )落 (未雨绸缪( ) 〔荒谬()4. 词语释疑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养:指生活。
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博:广、多。
荒诞不经: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
荒诞:荒唐离奇;不经:不合常理。
粉妆玉琢:白粉装饰的,白玉雕成的。
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的白净。
也用来形 容雪景。
春风得意: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
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得意:洋洋自得的 样子。
玲珑剔透:(1)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 太湖石等);(2)形容人聪明伶俐。
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浮想联翩:头脑里涌现的感想连续不断。
命运多舛:指平生的遭遇,经历坎坷。
舛,不顺。
5. 近义词辨析消失•消逝•消释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
消逝:消失消释:(1)〈书〉消融;溶化。
(2)(疑点、嫌怨、痛苦等)消除;解除。
质疑•置疑质疑:提出疑问以求解答,如:质疑问难。
诀「( )窍 千丝< 5缕) M ( )择偃偻( () 联k ()褴褛1)置疑:表示怀疑,如:无可置疑、不容置疑。
细心•悉心细心:(思考、办事)细致认真。
悉心:用尽所有的精力。
《肖邦故园》教案【苏教版必修三】
《肖邦故园》教案2【学习目标】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个体的关系。
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
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肖邦故园》,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之情。
二、检查预习听写下列词语:荒诞不经茕茕孑立玲珑剔透浪迹天涯通衢大道寥寥无几缱绻雾缭烟绕促膝谈心蕴藏三、关于作者、肖邦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他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时就写出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直到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但他的心脏被运回祖国。
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肖邦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人的音乐,就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是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格,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
本文笔调亲切平和,抒情优美,感情深邃沉稳,真挚感人。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选取肖邦故园为切人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四、理清作品思路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而且作者是把人、物、景与音乐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密不可分,所以上下文的衔接非常紧密,很难断开,为了教学的方便,可以把这篇文章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对肖邦故居的历史回顾。
高中语文《肖邦故园》获奖教案7苏教必修3
高中语文《肖邦故园》获奖教案7苏教必修3高中语文《肖邦故园》获奖教案7苏教必修3教学目标:❖1,理解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体会肖邦高尚的人格魅力;❖2,初步体验用文字描绘音乐。
课时安排: 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给出肖邦画像,无任何文字介绍.“这是肖邦的画像,请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描绘肖邦的肖像。
〞〔生:高挺的鼻梁,黄而卷曲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削瘦的面庞。
〞〕“很好!我手里有名人描写肖邦的语言片断,给大家读一读。
‘他的整个面庞使人想起一朵牵牛花,在非常纤细的花茎上摇颤着带有奇异色彩的花朵,这花朵是用这样馥郁和柔软的织物做成的,所以,只要稍微用手一触就会毁坏他.'这是肖邦的好友李斯特写的。
另一位,‘他最像在中世纪的诗里,用来点缀基督教堂的一个难想的造物,即一位天使。
他的美好的面庞像庄严而忧郁的妇人,身材匀称,好像奥林匹克的天神.他的孱弱的病态,使得他脸上的表情既温柔又严厉,既纯洁又多情。
.。
’这是肖邦的情人乔治·桑写的。
〞“我觉得这两位名人比刚才那位同学描绘得细致传神.名人之所以比我们描写得细致而传神,不是因为他们比我们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对肖邦有较深的了解。
下面,我们就来近距离地认识一下肖邦。
〞二、肖邦的文字介绍:“肖邦〔1810—1849〕, 波兰音乐家, 1810年3月1日出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
父亲原籍法国,母亲是波兰人.他是个异常早熟的孩子,从小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六岁就写诗,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他的音乐天才很快就证明他注定成为“莫扎特的后来人〞。
二十九岁后流亡法国,创作了大量饱含爱国情感的优秀作品,临终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指名朗读。
“好,谢谢这位同学,请坐!看来,大家对肖邦有了比开始更多的了解了,可我有了一个问题,肖邦为什么就一点一点地长成肖邦了呢?为什么没长成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呢?下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肖邦故园,去探讨肖邦人生的起点。
苏教版必修三《肖邦故园》教学设计
《肖邦故园》教案溧阳市竹箦中学洪超一、教学目标1.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
2.进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 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
2. 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
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积累字词(生字注意读音,有的字注意书写)马厩厄运伶仃孤苦夙愿瘠薄覆盖翩翩起舞缱绻命途多舛一瓢饮有条不紊树影婆娑簌簌玲珑剔透茕茕孑立雪橇狐裘一、导入课文在世界乐坛上有一位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天才音乐家,虽然他半世坎坷,命运多舛,虽然关山阻隔,有国难投,但是他始终饱怀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创作了一曲曲振奋人心,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统治的曲子,鼓励着那些仁人志士为自由,民主,幸福而前赴后继,即使在临终前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
二、作者简介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
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
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
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
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
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学设计大全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学设计大全《肖邦故园》教学设计教材简说《肖邦故园》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而且作者是把人、物、景与音乐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密不可分,所以上下文的衔接非常紧密,很难断开,为了教学的方便,可以把这篇文章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对肖邦故居的历史回顾。
第二部分(第3—8段),重点阐述肖邦故居以及它周围的环境与艺术家创作的密切联系,强调了肖邦故居的朴素、简陋,周围景致的形、声、色的微妙变化,以及它们在肖邦音乐中的完美体现。
第三部分(第9—12段),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作者满含深情地写了肖邦对这片故土的热爱。
从出生地,到少年时代的探望故里,青年时代的故园告别,再到在异国他乡的梦中思念,直至用音乐来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和对故土的无限眷恋。
第四部分(第13—19段),写肖邦故居的现状,人们从这座小屋以及肖邦音乐中所获得的精神力量。
主题在这里得到升华,强调了肖邦之家已经成为波兰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坚韧纽带。
第五部分(第20一27段),这是本文中最华美的乐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肖邦故园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并把它们与肖邦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如诗如歌如画,令人陶醉、回味不尽。
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肖邦故园》精彩教学设计吧《肖邦故园》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苏教版《肖邦故园》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说课设计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说课稿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语文上册《肖邦故园》说课设计苏教版高二语文上册《肖邦故园》说课稿高二语文上册《肖邦故园》优秀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语文上册《肖邦故园》教案《肖邦故园》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肖邦故园》教案。
苏教版《肖邦故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肖邦故园》教学设计苏教版《肖邦故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
2、进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
2、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材料1:保罗●亨利●朗(匈牙利裔美国音乐学家):没有他,19世纪下半叶的音乐是难以想象的他的情感幅度广阔得惊人,从轻淡的、太空般的愁绪到灼热的光芒和赞歌般的意气风发。
材料2:舒曼(德国音乐家):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材料3:多产钢琴诗人(老师的话)他享年才39岁,但他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一生却创作了112首闻名世界钢琴曲,还有很多数不清的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
教师介绍:在十岁时,他被带去在一个大歌唱家面前弹奏,歌唱家听后非常高兴,送给他一块手表。
不久以后,俄国沙皇听见他演奏,当即以一个钻石戒指作为赠品。
当时的欧洲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
视频一分钟左右介绍。
感悟肖邦的爱国情:材料1: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
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
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邦故园》教案溧阳市竹箦中学洪超一、教学目标1.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
2.进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 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
2. 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
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积累字词(生字注意读音,有的字注意书写)马厩厄运伶仃孤苦夙愿瘠薄覆盖翩翩起舞缱绻命途多舛一瓢饮有条不紊树影婆娑簌簌玲珑剔透茕茕孑立雪橇狐裘一、导入课文在世界乐坛上有一位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天才音乐家,虽然他半世坎坷,命运多舛,虽然关山阻隔,有国难投,但是他始终饱怀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创作了一曲曲振奋人心,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统治的曲子,鼓励着那些仁人志士为自由,民主,幸福而前赴后继,即使在临终前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
二、作者简介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
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
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
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
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
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
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1927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
三、分析课文(1) 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明确:肖邦出生在一个“简朴”“清寒”“简陋”的小屋里,这个说明肖邦出生低微,来自于劳苦大众,为后文中肖邦能创作一系列的爱国主题的钢琴曲埋下了伏笔。
(2) (2)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肖邦故园如今有什么样的文化内函?明确:文本第二节说肖邦故园是“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喷射创作音乐的不竭源泉”,A波兰民族的凝聚力的符号,散发着爱国精神B艺术家的摇篮,C音乐创作的源泉,D肖邦的音乐的起源E精神享受殿堂肖邦故园虽然“简朴,清寒,简陋”,但是由于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肖邦故园的意义也不再局限是肖邦的出生地。
(3)既然肖邦故园因为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名,那么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明确:A通过描写肖邦故园的“简朴”“清寒”“简陋”来突出对比肖邦音乐的伟大,同时暗示肖邦故园孕育了肖邦的音乐风格,即:热切,激情的爱国主义。
由于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朴素,淡雅,然而,又持久,深沉的风格之美。
(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B 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和积淀(21-26 由四季之景联想到肖邦的音乐)(用文中的话说是“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的心弦的每一个旋律,而且,在他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4)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的影响?A肖邦被后世称为神童,“音乐诗人”,是第二个莫扎特,是始终心怀祖国的爱国者。
B他的音乐是后世音乐家创作的清流源泉,能给人以最大的精神享受,更是一蹲“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它已经渗透进了波兰民族的最深层,可以这样说,肖邦的音乐已经成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作为一种斗争武器有不可估量的威力。
C肖邦故园在这里已经不在是波兰的文化遗产,它已经超越了欧洲,甚至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它成为一种那些客居他乡,漂泊异地者的精神家园和归宿,已经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图腾,被后人所景仰和膜拜。
(如何理解“在他心目中,这小小的庄子就是整个祖国乡村的象征”这句话?(肖邦出生于此,这里朴素淡雅的景物在他的童年和青春时代甚至一生中都打下深深的烙印,这儿的一切对他的音乐创作有着不同一般的渊源关系,他在流亡生活中抒发对祖国对故乡怀念之情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寄托于这故园之上的。
因此说,这小小的庄子对肖邦而言就是整个祖国的象征。
)(5)本板块两篇文章都有关于四季景物的描写,分别从文章中找出来,对比分析这些描写各自从什么角度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何在?第2教时要点:朗读精彩段落,品味散文的语言美,练习作业过程:一、朗读第6、7段,再思考回答问题1、朗读:诚然,它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
但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只有久居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才能看到这些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并且给予应有的评价。
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
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夏天,树木欣欣向荣,青翠欲滴;秋天,遍野金黄,雾缭烟绕;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
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2、思考回答问题,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发言。
(1)四季的景物描写突出的点是什么?这些描写给人在审美上有怎样的感受?(突出的点是“色彩”,给人在审美上的感受是“朴素”“淡雅”。
)(2)作者描写这些景色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何等的持久、深沉”?(为了说明肖邦的音乐和肖邦故园风光的联系。
家乡的风光给肖邦的创作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二、朗读19-24段,再思考回答问题1、朗读: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望着这幢实为波兰民族精华的朴素小屋。
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色,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
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
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
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
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
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
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秋天又别有一番风味。
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飘到金黄的树冠下,飘到寂静的草坪上,它提醒我们,此刻正置身于马祖卡曲的故乡。
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
作为悠悠往事“见证者”的树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结尾中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它们以自己干枯的沙沙声招来了那么多的思绪,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乐曲。
于是,我们开始理解那个客死远方巴黎的人的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
请看吧!四野茫茫,白雪覆盖的房舍安然入梦。
花园的树木变成了水晶装饰物,且会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就像昔.日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
如今既没有马,没有雪橇,也没有狐裘,更没有裹着狐裘的美女。
没有母亲,没有姐妹——只有无边的静寂。
一切都成为往事了。
2、思考回答问题,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发言。
(1)这里也是四季的风光描写,与上文有什么不同?这里的风景描写有什么特别之处?(上文是略写,这里是详写;上文是虚写,这里是实写。
风景描写始终和肖邦的音乐联系在一起。
)(2)上文的描写和这里的描写各是为了表现什么中心?(上文是突出色彩,突出家乡风光对肖邦创作的影响,这里是从审美上对肖邦音乐的联想和想像。
)(3)由本文的组织材料看,谈谈你对散文“形散神聚”的理解。
(因为本文的中心是肖邦的故园和肖邦音乐的关系,所以写故园总是不离开音乐。
材料可以是多方面的,但必须围绕线索,不能游离中心。
)三、课文小结本课意在突出肖邦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肖邦故园这个线索,引导学生对肖邦的祖国波兰以及他的传奇人生经历、音乐创作有个具体深刻的认识,以此来突出肖邦故园对肖邦音乐创作的影响,明确肖邦的爱国主义激情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音乐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波兰,而是影响了欧洲甚至世界上所有的被压迫的民族。
四、列举课本中或课外历史人物的事例来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
五、课后作业选取读本有关课文阅读。
六、板书设计过去现在影响简朴圣地清流源泉肖邦故园小小殿堂精神享受清寒古迹斗争武器简陋摇篮最坚韧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