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肖邦故园》教学设计1 苏教版必修3.doc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肖邦故园》教案1
3.诵读文章第20到第27节,组织学生欣赏品味作家笔下肖邦故园四季的优关风景,感受那景与音乐、景与情交融的意境美。
教 学
过 程
设计
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引领学生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感情和作者笔下景物的魅力以及两者的交融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维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肖邦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能力目标
了解肖邦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情感目标
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祖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课
题
肖邦故园
总课时
2
第 1 课时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肖邦故园》是波兰杰出的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怀念波兰民族的骄傲、伟大的音乐家肖邦而写的一篇散文。他选择了肖邦故园作为切入点,介绍了肖邦故园的来历、四季景观和波兰人对这朴素的小屋子的神往之情,表明对故园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是肖邦音乐创作不竭的源泉。因为是缅怀一位音乐伟人,所以作者笔下的景物大多与音乐融为一体,洋溢着迷人的魅力。
文本探究,为后面感受肖邦对国家感情做铺垫
文本探究,为后面感受肖邦对国家感情做铺垫
学生从课文中查找,老师总结
学生从课文中查找,老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细读课文,探究肖邦与故园的关系。
为第二课时做铺垫
细读课文
教学反思
1.词语积累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3.词语解释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导读:波兰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肖邦故园》,教材的编写者将它归属于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研习”。
其最大特点是“以研习文”。
下面一起来学习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的相关知识点!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肖邦的作品《波兰舞曲》和波兰平原的图片,用音乐的溪泉和平原上的清风滤去心灵的喧嚣,为学生情感上亲近肖邦作铺垫。
导语设计:有人说,……二.进入文本,感悟故园景物美。
(一)自读文本。
可以在网上搜索肖邦所作乐曲(舒缓一些的),作为背景音乐,轻声播放。
学生在优美的音乐陪伴下优雅阅读,优美阅读。
(二)欣赏肖邦故园[展示课件]大家能猜一猜我现在放的图片是什么地方吗?大家现在看到的图片相当漂亮,这就是波兰著名音乐家肖邦的家乡。
现在让我们随同作者到肖邦的故园去走一走,看一看,或许我们能发现一些什么。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段文字,这是一位有幸去过肖邦故居的中国作家写的。
肖复兴,著名的散文家,近年写了大量的乐评。
(投影肖复兴《春天去看肖邦》的一段文字:略)同学们阅读完这段文字后,请结合文章的第1、第2节,谈谈对这段文字的看法:肖复兴的这个揣测有没有道理?肖复兴文章中的一些话如何来解释?真正的肖邦故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肖邦故园》的作家为什么要花如此之多的笔墨来写这个贵族庄园呢?是不是一种写作策略上的失败?那又是为什么?(讨论)(三)欣赏故园四季景色1.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描写肖邦故园景色的语句或语段。
肖邦故园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2.课文中提到“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肖邦的音乐结合起来的?欣赏音乐《肖邦钢琴协奏曲》,再品读鉴赏,思考提出的问题。
三.深入探究,感悟人物情感美。
(一)故园对肖邦。
[问题探讨]肖邦的传记中描写了这样的情节: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肖邦拒绝为俄国沙皇派到波兰的总督演奏,为了避免受到迫害,肖邦在1830年11月1日离开了波兰,前往维也纳,华沙音乐学院的孩子唱歌相送,他们还送他一只银杯,里面装满了祖国土,肖邦预感这一次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他哭了。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优质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教材,具体章节为《肖邦故园》。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课文整体理解,肖邦故园的自然风光与文化背景,作者对肖邦故园的感悟以及肖邦音乐与故园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肖邦故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
2. 培养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感悟,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肖邦音乐与故园的紧密联系,提升音乐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肖邦音乐与故园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作者感悟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肖邦故园的自然风光与文化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肖邦钢琴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肖邦故园的氛围,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1)让学生分享对肖邦音乐的初步了解。
(2)教师简要介绍肖邦及肖邦故园的背景。
2. 课文阅读与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肖邦故园的自然风光描绘。
(2)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故园的描绘表达对肖邦音乐的感悟。
4.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故土的感悟。
(2)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自然景观或人文环境,创作一段描绘性的文字。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对实践情景中的创作进行修改。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肖邦故园》2. 主要内容:肖邦故园的自然风光肖邦故园的人文环境肖邦音乐与故园的联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肖邦音乐与故园之间联系的理解。
2. 答案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肖邦故园》教案【苏教版必修三】
《肖邦故园》教案2【学习目标】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个体的关系。
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
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肖邦故园》,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之情。
二、检查预习听写下列词语:荒诞不经茕茕孑立玲珑剔透浪迹天涯通衢大道寥寥无几缱绻雾缭烟绕促膝谈心蕴藏三、关于作者、肖邦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他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时就写出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直到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但他的心脏被运回祖国。
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肖邦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人的音乐,就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是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格,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
本文笔调亲切平和,抒情优美,感情深邃沉稳,真挚感人。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选取肖邦故园为切人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四、理清作品思路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而且作者是把人、物、景与音乐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密不可分,所以上下文的衔接非常紧密,很难断开,为了教学的方便,可以把这篇文章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对肖邦故居的历史回顾。
高中语文《肖邦故园》教案苏教版必修3(通用)
肖邦故园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肖邦相关的文学常识;2.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3.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4.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提升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肖邦故园的文化内涵;2.品味作者对故园四季景物的描写。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很高兴再次和大家一起上课,这些天我们一直处在古文学习的水深火热之中,这节课我们来吹一股现代文的凉风,学习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肖邦故园》。
(二)肖邦生平介绍结合肖邦音乐,欣赏一组有关肖邦生平的幻灯片组图[展示ppt]。
(评述):肖邦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对于波兰的意义非同一般,他的头像被印在波兰纸币上,他是波兰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他的故居也成为了波兰人们朝拜的圣地以及每一个去华沙的游客必去瞻仰的景观。
关于肖邦的故园,老师这里有一段材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了解。
[展示ppt](评述):肖邦故园因肖邦和肖邦音乐而举世闻名,作家伊瓦什凯维奇怀着对肖邦无限的崇敬之情游访了肖邦故园,这篇课文他便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描写了故园优美的自然景色,揭示肖邦音乐与故园及祖国的关系,表达了肖邦对故园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肖邦故园》(三)理清脉络,把握内容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为了便于课文讲解,同学们先标出段落序号。
然后,在老师读到的句子上做出标注。
(总括):读到的这些话是这篇文章的关键性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下面同学们根据这些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划分一下文章的层次,并简要概括一下段落大意。
[展示ppt]第一部分 (1—3),介绍肖邦故居,回顾肖邦故园的历史。
第二部分 (4—8),阐述故园风光与肖邦创作的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 (9—12),具体叙述肖邦的故园情结。
第四部分(13—19),介绍肖邦音乐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五部分(20—27),描写肖邦故园的四季景色,将肖邦音乐和故园美景融为一体。
高二语文教案-肖邦故园(苏教版)
肖邦故园(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2.进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教学重难点】1.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2.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思想】本课意在突出肖邦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肖邦故园这个线索,引导学生对肖邦的祖国波兰以及他的传奇人生经历、音乐创作有个具体深刻的认识,以此来突出肖邦故园对肖邦音乐创作的影响,明确肖邦的爱国主义激情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音乐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波兰,而是影响了欧洲甚至世界上所有的被压迫的民族。
【教学内容】1.基础字词马厩jiù 夙愿sù 通衢大道qú 茕茕孑立qióng jié 瘠薄jí bó缱绻qiǎnquǎn 命运多舛chuǎn 养尊处优玲珑剔透天籁lài 簌簌sù2.导入:在世界乐坛上有一位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天才音乐家,虽然他半世坎坷,命运多舛,虽然关山阻隔,有国难投,但是他始终饱怀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创作了一曲曲振奋人心,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统治的曲子,鼓励着那些仁人志士为自由,民主,幸福而前赴后继,即使在临终前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
3.作者简介: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
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
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具体章节为《肖邦故园》。
文章详细描绘了肖邦故园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肖邦音乐与故园的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深入分析故园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学习并理解肖邦音乐与故园之间的内在联系;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肖邦故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肖邦对故园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肖邦音乐与故园之间的内在联系,文章表达技巧的运用。
教学重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体验,审美情趣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肖邦钢琴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故园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故园的风光和文化内涵,标注生词和优美语句。
3. 课堂讲解:教师对文章进行逐段分析,讲解生词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讨论。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反馈和指导。
6.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肖邦音乐与故园的联系,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2. 重点词汇和表达技巧:形象、生动、对比、排比等。
3. 肖邦音乐与故园的联系:情感、意境、风格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肖邦故园的认识和感悟。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语言流畅,体现文章的主题和审美情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肖邦的其他作品,了解肖邦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高中语文《肖邦故园》获奖教案7苏教必修3
高中语文《肖邦故园》获奖教案7苏教必修3高中语文《肖邦故园》获奖教案7苏教必修3教学目标:❖1,理解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体会肖邦高尚的人格魅力;❖2,初步体验用文字描绘音乐。
课时安排: 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给出肖邦画像,无任何文字介绍.“这是肖邦的画像,请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描绘肖邦的肖像。
〞〔生:高挺的鼻梁,黄而卷曲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削瘦的面庞。
〞〕“很好!我手里有名人描写肖邦的语言片断,给大家读一读。
‘他的整个面庞使人想起一朵牵牛花,在非常纤细的花茎上摇颤着带有奇异色彩的花朵,这花朵是用这样馥郁和柔软的织物做成的,所以,只要稍微用手一触就会毁坏他.'这是肖邦的好友李斯特写的。
另一位,‘他最像在中世纪的诗里,用来点缀基督教堂的一个难想的造物,即一位天使。
他的美好的面庞像庄严而忧郁的妇人,身材匀称,好像奥林匹克的天神.他的孱弱的病态,使得他脸上的表情既温柔又严厉,既纯洁又多情。
.。
’这是肖邦的情人乔治·桑写的。
〞“我觉得这两位名人比刚才那位同学描绘得细致传神.名人之所以比我们描写得细致而传神,不是因为他们比我们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对肖邦有较深的了解。
下面,我们就来近距离地认识一下肖邦。
〞二、肖邦的文字介绍:“肖邦〔1810—1849〕, 波兰音乐家, 1810年3月1日出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
父亲原籍法国,母亲是波兰人.他是个异常早熟的孩子,从小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六岁就写诗,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他的音乐天才很快就证明他注定成为“莫扎特的后来人〞。
二十九岁后流亡法国,创作了大量饱含爱国情感的优秀作品,临终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指名朗读。
“好,谢谢这位同学,请坐!看来,大家对肖邦有了比开始更多的了解了,可我有了一个问题,肖邦为什么就一点一点地长成肖邦了呢?为什么没长成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呢?下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肖邦故园,去探讨肖邦人生的起点。
高中语文1.1.3肖邦故园学案(1)(苏教版必修3)
《肖邦故园》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与人物生平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把握本文结构完整严谨的特点。
3.理解肖邦对祖国深沉的眷恋和热爱。
二、基础知识梳理1.正确识记下列加点的字音马厩.()耙.()干草垛.()灰烬.()掳.()掠惊讶.()通衢.()大道庇.()护厄.()运烙.()印雪橇.()孑.()立瓢.()簌簌.()婆.()娑.()狐裘.()缱.()绻.()玲珑剔.()透粉妆玉琢.()命途多舛.()茕茕.()夙.()愿2.正确识记下列多音字琢耙率幢垛3.正确识记下列形近字的字型通衢()天籁()耙()子清癯()簌簌()糍粑()寥()落诀()窍千丝万缕()未雨绸缪()抉()择伛偻()荒谬()联袂()褴褛()4.词语释疑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养:指生活。
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博:广、多。
荒诞不经: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
荒诞:荒唐离奇;不经:不合常理。
粉妆玉琢:白粉装饰的,白玉雕成的。
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的白净。
也用来形容雪景。
春风得意: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
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得意:洋洋自得的样子。
玲珑剔透:(1)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2)形容人聪明伶俐。
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浮想联翩:头脑里涌现的感想连续不断。
命运多舛:指平生的遭遇,经历坎坷。
舛,不顺。
5.近义词辨析消失·消逝·消释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
消逝:消失消释:(1)<书>消融;溶化。
(2)(疑点、嫌怨、痛苦等)消除;解除。
质疑·置疑质疑:提出疑问以求解答,如:质疑问难。
置疑:表示怀疑,如:无可置疑、不容置疑。
细心·悉心细心:(思考、办事)细致认真。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精品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中《肖邦故园》一文。
该文选自第四单元“音律之美”,主要围绕肖邦故园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肖邦音乐作品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故园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肖邦音乐特点及其与故园渊源;故园变迁及其对肖邦音乐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并掌握《肖邦故园》一文背景、内容、结构及主题;2. 培养学生对文本细致解读和深入分析能力;3. 激发学生对肖邦音乐及故园文化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肖邦音乐与故园文化之间内在联系理解。
教学重点:文本细读、分析及对肖邦音乐特点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肖邦钢琴曲《夜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肖邦音乐特点,引入本节课主题。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讨论:肖邦故园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对肖邦音乐影响;(3)分析:肖邦音乐特点及其在作品中体现。
(1)简述肖邦故园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2)分析肖邦音乐与故园文化之间内在联系。
(1)选择正确答案:A. 肖邦故园位于波兰()B. 肖邦音乐特点是()(2)简答题: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肖邦音乐与故园文化之间内在联系理解。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理解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肖邦故园:自然景观、人文环境2. 肖邦音乐特点:浪漫主义、民族特色、抒情性3. 肖邦音乐与故园文化内在联系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阅读肖邦其他作品,解其音乐创作特点;2. 课后作业:(1)选择题:A. 肖邦是哪个国家作曲家?()B. 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原因是()C. 肖邦《夜曲》共有几首?()(2)简答题: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肖邦音乐与故园文化理解。
答案:选择题:1.A. 波兰 2.B. 音乐具有浪漫主义、民族特色、抒情性3.C. 21首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肖邦音乐及故园文化,开展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024年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
2024年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教材,具体章节为《肖邦故园》。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体会作者对肖邦故园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探讨肖邦故园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肖邦故园的情感态度;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拓展学生对于肖邦故园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跨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理解肖邦故园的象征意义;2.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肖邦钢琴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肖邦故园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标注疑惑之处;3. 课文解析:讲解课文的结构,分析作者对肖邦故园的描绘和情感表达,讲解修辞手法;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道关于修辞手法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一道关于肖邦故园象征意义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结构图;2. 修辞手法列表;3. 肖邦故园象征意义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说明其修辞手法及作用;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查找不足,为下次教学改进;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肖邦的其他作品,了解肖邦生平,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关于肖邦的音乐会、讲座等活动,拓宽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理解肖邦故园的象征意义;2. 教学过程:导入、课文解析、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讨论;3. 作业设计:分析课文中喜欢的句子,说明其修辞手法及作用。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1)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教材,具体内容为《肖邦故园》一课。
该篇章位于教材第二章“诗与音乐”第三节,主要通过对肖邦故园的描绘,展现作者对肖邦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深入挖掘肖邦音乐中的诗意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了解肖邦故园的历史背景及其在肖邦音乐创作中的地位。
2. 领悟作者通过描绘肖邦故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肖邦音乐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历史、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肖邦音乐的特点及其与故园的关联。
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肖邦音乐与故园情感的融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肖邦钢琴曲《夜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肖邦故园的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并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
3. 内容分析:讲解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分析肖邦故园的历史背景,探讨其在肖邦音乐创作中的影响。
4. 情感解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结合肖邦音乐,理解作者对故园的眷恋之情。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进行答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肖邦故园》2. 主要内容:课文结构、肖邦故园背景、音乐特点、情感表达3. 重点:文章主题、肖邦音乐与故园的关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肖邦故园的历史背景及其在肖邦音乐创作中的地位。
(2)分析文章中作者对肖邦故园的情感态度,结合肖邦音乐,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了解肖邦的音乐作品,观看相关纪录片,加深对肖邦及古典音乐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肖邦故园》教学设计1 苏教版
必修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肖邦故园的文化内涵,思考肖邦故园与肖邦音乐之间的关系。
2、体会作者写肖邦故居的意义,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3、学习写景状物的手法,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肖邦故园的文化内涵,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
2、感受作者把肖邦故园四季美景与肖邦音乐融合在一起的魅力。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设计思想:本课意在突出肖邦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肖邦故园这个线索,引导学生对肖邦的祖国波兰以及他的传奇人生经历、音乐创作有个具体深刻的认识,以此来突出肖邦故园对肖邦音乐创作的影响,明确肖邦的爱国主义激情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音乐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波兰,而是影响了欧洲甚至世界上所有的被压迫的民族。
五、教学内容
1、基础字词:
字音:
马厩()夙()愿通衢()大道茕()茕孑()立
瘠薄()()缱绻()()命运多舛()天籁()簌簌()字形
马厩夙愿通衢大道茕茕孑立瘠薄
缱绻命运多舛养尊处优玲珑剔透天籁簌簌
(活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后,学生代表回答)
2、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肖邦故园的文化内涵,思考肖邦故园与肖邦音乐之间的关系。
(2)、探究作者写肖邦故居的意义,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3)、学习写景状物的手法,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3、导入
师:故园是什么意思?
生:故乡,家乡
师:同学们爱自己的家乡吗?
生:爱!
师:是啊,故乡对于每一个人的意义,大约就好比一根一生都剪不断的脐带,不管我们对它是爱还是恨,它都连进我们的生命里,如果挣断了,那种疼痛或许终生都无药可医。
对于艺术家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创作与家乡的点点滴滴之间联系或许还要紧密得多。
例如地坛之于史铁生,红高粱之于莫言。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位天才的艺术家,他的故乡与创作之间又有什么不平凡的联系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肖邦故园,去探讨肖邦的人生起点。
4、肖邦简介
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
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
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
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
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
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
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1927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
5、分析课文
(1)肖邦故园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
【明确】
热闹的处所,宫殿式的府第,充满生机
简朴的小屋伶仃孤苦
朝拜的圣地,精神宴会的殿堂。
简朴简陋的小屋
朝拜的圣地
(2)既然肖邦故园因为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名,那么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
四季景色:朴素、淡雅、持久、深沉
“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
“蔚蓝的色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
凡是他那些直接留下了这儿时之国画面的作品,我们都能发现一缕乡音。
这一组玛祖卡曲似乎是被万种离情、一怀愁绪所过滤而净化了,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总结:前者是后者的源泉,不仅如此,肖邦故园还孕育了肖邦音乐的艺术风格。
(3)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来肖邦之家欣赏音乐?人们为什么会怀着景仰的心情,来朝拜肖邦故居这座圣地?
【明确】
小结:作者写肖邦故园的意义何在?
【明确】
没有肖邦故园,没有波兰,就没有肖邦,就没有肖邦的音乐,波兰是肖邦音乐的灵魂与源泉。
反过来,肖邦以及肖邦的音乐又成为波兰民族精神的体现,深深地影响了他的祖国。
祖国与个人就具有这种双向的意义。
6、精讲点拨:
朗读精彩段落,品味散文的语言美。
朗读20-27段,思考回答问题
对于四季景物的描写,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到了哪些景物,突出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
【明确】
景物栗树、樱花
特点娇嫩、温柔
手法比喻、通感
景物睡莲、倒影、幽香、树干
特点成熟、清丽、悠扬
手法比喻、通感
7、有效训练
朗读第7段,思考回答问题
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
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夏天,树木欣欣向荣,青翠欲滴;秋天,遍野金黄,雾缭烟绕;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
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这一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试分析,并谈谈这一段与20-27段的景物描写有何异同。
【明确】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四季色彩的变化,突出了一种朴素、淡雅、
持久、深沉的美,突出家乡风光对肖邦创作的影响。
异:上文是详写,这里是略写;上文是实写,这里是虚写。
上文是侧重于景物与音乐的联系,这里是突出色彩。
同:风景描写始终和肖邦的音乐联系在一起
景物房舍树木
特点静寂
手法比喻
8、课后作业
听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写下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