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7-2018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筵席(yán xí)恣意(zì yì)B. 蹉跎(cuō tuó)徜徉(cháng yáng)C. 罄竹难书(qìng zhú nán shū)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D. 恣睢(zì suī)踟躇(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D.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校决定开展一次作文比赛。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物”指的是外在的事物。

B.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过去的事情。

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的“虎穴”比喻危险的地方。

D. “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指的是正确的道理。

4-1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1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1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1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

1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文章内容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文章和问题]四、古文翻译(共10分)21. 将下列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五、作文(共30分)22. 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联考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不管是要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还是查明天花板上水印的来由,我们通常都要考察可能的解释。

比如说天花板上的水印,是屋顶漏水了?还是管子漏水了?我们可能会这样推理:“这个水印在厨房天花板上,正好是在浴室的下面,所以很可能是管子漏水。

”现在到楼上去检查一下,如果发现了漏水的管子,那么就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对于水印的最佳解释是管子漏水,当然,也可能屋顶和管子同时漏水。

这个简单而实际的例子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推理过程:提出各种假说,一个一个地排除,直到得出最佳解释。

地质学的历史为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样的推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楚的例子。

地球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大陆在漂移,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发现。

它们被接受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要求仔细的观察、改良的技术、大量的集体努力以及在很多学科中共享知识。

地质学最近的发展历史就展现了这样的过程。

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个明显的事实——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看上去好像很吻合。

但是在他之前的理论家,通过观察过去的地图,也推测这些太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对这一理论的补充是,在两个大陆相对应的边缘,岩石的形成和动植物化石都非常相似。

因为他不能提出一个解释或者模型来说明像板块这样巨大的东西是如何“漂移”的,他的理论遭到了普遍的拒绝,甚至被嘲笑。

虽然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并没有被采信,因为它与当时人们所相信的关于大洋和大陆的物理结构方面的观点不一致。

拥有可接受的解释模型是科学断言能被接受的重要标准。

魏格纳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地质学家哈雷·赫斯复兴。

赫斯提出,最近发现洋中脊在延伸,而大陆居于板块之上,因此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慢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

高考语文-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

高考语文-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材料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建议用时:30分钟)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材料,强烈推荐!【命题趋势】“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是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最新出现的考点,作为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题目,以客观题的形式,要求考生从“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中,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其本质是要求考生基于文本内容,对文本的论证前提、论证手法、论证逻辑和论证内容的关系形成认识。

2018年、2019年高考延续了2017年课标卷题型。

在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中,“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出现了新的考查形式,采用考生很不熟悉的主观题型,可以说为该考点的命题方式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考生备考今后的高考提供了新的思路。

【满分技巧】其实不论阅读类题目的考点以何种形式考查,其旨始终为一,那就是看考生究竟有没有读懂文章。

(1)客观题型的备考:解答此类题目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提炼整合。

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

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然后进行判断。

从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试题中,我们还看到,除了进行基本的是非判断外,考生还要具有思维拓展能力,也就是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筛选支撑文中观点的文本之外的论据。

(2)主观题型的备考: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证方式的特点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考生要认真梳理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手法的相关知识点,不能走马观花,要把这些知识点掌握、记牢,并能够活学活用。

【限时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24届辽宁省北镇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届辽宁省北镇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镇三高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考试高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的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数据正在成为组织的财富和创新的基础,大数据在催生一个更加智能的社会。

那么,又该如何理解我们正在迈进的这个智能型社会呢?②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是信息、知识还是智能,在我们这个时代,都是以数据为载体存在的。

信息是知识的来源,知识是智能的基础,当电脑、网络能够利用某种知识作出自动判别,采取行动为人类服务的时候,机器智能就产生了,这些过程都依赖数据分析。

③目前,人类记录周围世界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过去,我们是决定记录什么;现在及将来,我们要进入决定不记录什么的时代。

数据分析的能力不断增强,这将加快我们迈向智能时代的步伐。

智能时代的特点,是无处不在的计算机和网络将像有智商的人一样为人类工作和服务,换句话说,越来越多的工作将被计算机或者机器人代替。

环环相扣,齿齿吻合,日常管理通过数据更加优化,各种任务、合作可以无缝对接,社会运行的成本可大幅降低。

④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生了大批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也为教育现代化带来更多可能性,中央领导人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

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先后启动两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中央网信办等八部门联合认定一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包括19个教育领域特色基地,研究智能时代各种教育场景下智能治理机制: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将智能教育纳入首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人工智能+教育”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为教育变革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英语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4.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 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0w much is the shirt?A. £19。

15. B £9。

18 C。

£9。

152. H0w 0ld is the w0man?A。

16 years 0ldB。

19 years 0ldC. 20 years 0ld.2。

What d0es the w0man d0?A。

A teacher. B。

A student C。

A d0ct0r3.What d0es the man d0 0n h0lidays?A。

Read b00ks。

B. Listen t0 music。

C。

Travel with friends,4。

What is the w0man d0ing?A。

Using a travel website。

B. Flying t0 Atlanta C. L00king f0r a travel agent5. What is the man's reacti0n t0 the news?A. He feels surprised at it.B. He d0esn’t care ab0ut it.C. He is very happy at i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22. 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2024-2025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中的对称对称既然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非常基本的地位,哲学家和科学家很自然会想广泛地加以运用。

1595年的时候,天文学家开普勒就曾经想用一些几何的对称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直径的比例。

他希望在一个球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三角体,希望用这些正多面体的大小比例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大小比例。

我们知道许多早期用到科学上的对称原理,并没有很大的成果,可是它们说明了科学家很早就对对称发生兴趣了。

对称在科学界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始于19世纪。

发展到近代,我们已经知道这个观念是晶体学、分子学、原子学、原子核物理学、化学、粒子物理学等现代科学的中心观念。

近年来,对称更变成了决定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中心思想。

(所谓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一个术语,意思就是力量,质点跟质点之间的力量。

)20世纪物理学的作用。

我准备分下列几节来讨论:①、②、“群”与对称、守恒定律与对称、宇称守恒与左右对称、规范对称。

最后,我想跟大家谈一下未来的发展。

①1871年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题为《物理量的数学分类》的文章。

麦克斯韦以及比他更早的一个数学家兼物理学家哈密顿,了解到物理里面所讲的量不止一种,有的叫作标量,有的叫作向量。

标量没有方向,向量除了大小外,还有方向。

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因为今天物理学常用的一些观念,这篇文章已经非常清楚地用一些几何图像表示了出来。

比如麦克斯韦称为“内向”的观念,今天我们常把这个量叫作“散度”(即向外发散的程度),这是一个重要观念。

另一个重要的观念叫作“旋度”。

这些观念的引进都有赖哈密顿跟麦克斯韦的努力。

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麦克斯韦把电学跟磁学的基本公式写了下来。

这是19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工作,麦克斯韦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对于向量的观念虽然已经非常了解,却没有引进向量的符号。

河南省荥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荥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荥阳二高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汪延平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座号填写在机读卡和答题卷密封线内指定位置上。

2.回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多选题和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庸的纠缠,那些曾经让读者心动不已的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中国诗歌正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的窘境。

造成当前中国诗歌创作难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导致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

诗人把握现实生活既不是对当下生活时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

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诗人绝不是为了创作的目的才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

如同秘鲁作家马里奥·略萨所说,作家的责任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

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形态是复杂多样而又千差万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把握绝不是在诗歌中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

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

7.7 各地优秀试题汇总-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全突破含解析

7.7 各地优秀试题汇总-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全突破含解析

名句默写各地优秀试题汇总(河北省正定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两句,用夸张手法描写出大漠奇寒、天地暗淡的雪景。

(2)苏轼《赤壁赋》中想到三国曹孟德本是一代盖世英雄,曾面对长江酌酒并“”不由发出“?”的感慨。

(3)庄子《逍遥游》中认为“,”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答案】(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2)横槊赋诗,而今安在哉(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而御六气之辩”的“辩"是通变,变化的意思,“瀚海阑干百丈冰”的“阑”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

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山西省运城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内走廊蜿蜒曲折,屋檐凸起犹如牙齿的句子是:“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两句描写了邻船寂静、冷月无声的情景,反衬了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用“, "一联,描摹了潮平江阔、风浪潜踪的景象,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气概。

【答案】(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解析】【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2017届对口高考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2017届对口高考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2017届对口高考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共六道大题,20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18分,每小题3分)我欣赏别人的潇洒倜傥,是因为自己无翩翩风度;我欣赏别人巧言令色,出口成章,是因为自己舌短口笨不善言;我欣赏别人大笔一挥满卷书墨飘香,是因为自己鸡肠小肚写小小文章。

欣赏是一种互补,是一种冶炼,是艺术升华前的一种酝酿,一种喷薄欲出的神往。

欣赏高山,自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雄浑和凝重;欣赏大河,自会在大河的澎湃.中感悟到气度与洗理;欣赏大树,自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独立和尊严;欣赏小草,自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着与希望。

既然不相信自己今生平庸,就要在欣赏别人的同时,试着把自己投入到铸就辉煌的洪炉之中去,把可怜的自卑转换成百折不挠的自信,把消沉无为改换成奋发进取,把孤傲清高甲,把委屈哭泣乙,把坎坷挫折丙……从生活的平庸的沼泽中举拔出来,()脚下没有红毯铺地,面前没有美酒鲜花,()一生执着无悔的欣赏也定会涅.磐成风景永恒!1.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澎湃bài B.葳蕤ruíC.汲取jíD.涅磐niè2.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巍峨B.雄浑C.洗理D.铸就3.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然只B.纵然但C.即使但D.即使只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潇洒倜傥B.翩翩风度C.巧言令色D.百折不挠5.在语段画横线的甲、乙、丙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A.挥洒成执着摔打成练达升华成乐观B.升华成乐观摔打成练达挥洒成执着C.升华成乐观挥洒成执着摔打成练达D.挥洒成执着升华成乐观摔打成练达6.语段中黑斜体字部分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排比C.拟人D.夸张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6分,每小题3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016-2017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考查范围:人教版1-6单元,侧重第6

2016-2017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考查范围:人教版1-6单元,侧重第6

2016-2017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考查范围:人教版1-6单元,侧重第6单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四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卷)(人教版)(考查范围:1-6单元,侧重第6单元)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卷上答题;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庖代(páo)攫取(jué)翘首(qiào)豁免(huò)B.恻隐(cè)陋习(lòu)犀兕(sì)涟漪(yī)C.山麓(loù)愤懑(mèn)阴霾(mái)打鼾(hān)D.癖性(pǐ)馈赠(kuì)恐吓(hè)瘠薄(j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盘缠唿哨浩瀚无垠封疆之界B.巍峨峥嵘不动声色有例可援C.弥撒意测不以为然忍禁不禁D.徘徊糍粑大煞风景顶礼模拜3.请从括号里所给的两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悠悠岁月已抹去了绝大多数历史的(痕迹遗迹),历代古人的悲欢离合早已烟消云散。

(2)有的家长认为子女阅读课外文学名著、参加社会活动就是—(不学无术不务正业),这种观点失之偏颇。

4、古诗文默写(6分)(1)无限河山泪,。

(2),骨肉流离道路中。

(3)角声满天秋色里,。

(4),在河之洲。

(5),臣之妾畏臣,,皆以美于徐公。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①为了进一步响应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校团委、校绿色低碳协会组织了一场以“美丽校园”为主题的绿色低碳活动。

②经过同学们两个小时的辛勤劳动,()食堂门口荒芜的校园绿化带都播上了希望的种子,()同学们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

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语文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你的身体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睡觉?有两大主要因素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②第一个因素,是你大脑深处的24小时生物钟发射出的信号。

生物钟会制造出循环的昼夜节律,让你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规时段感到疲倦或清醒。

但它也控制着其他的节奏模式,包括你偏好的饮食时间、你的心情和情绪、核心体温、代谢率,以及多种激素的释放。

很显然,在比赛中打破奥运会纪录的可能性与一天中的时间段有关,这并非巧合。

破纪录的可能性会在人类昼夜节律的自然高峰(下午的早些时候)达到最大极限。

即使是出生和死亡的时间也证实了昼夜节律的存在,因为维持生命的关键代谢、心血管、体温和激素水平等波动过程,都是由昼夜节律这个生物起搏器所控制的。

③1938年,芝加哥大学的纳塞尼尔·克莱德曼教授与他的研究助理布鲁斯·理查森共同进行了一项较为极端的科学研究。

他们去到肯塔基州的猛犸洞里,这是地球上极深的洞穴之一——事实上,由于过于深邃,它的最深处完全无法探测到阳光渗透。

他们一共在黑暗中度过了32天。

除了积攒了浓密的面部须发外,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了两大突破性的发现。

第一个发现是,人类会在阻绝外界阳光的情况下,形成自己的 “内源性”昼夜节律,也就是体内自我生成的节奏。

克莱德曼和理查森都没有随机地醒来和入睡,而是表现出了一种可预测的、重复性的模式,即有较长时间的清醒状态(约 15 个小时),并伴随有大约9个小时的睡眠。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19分)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水成说”“风成说”等观点争论了100多年。

到今天,已故著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先生创立的“新风成说”已基本成为共识。

按照新风成说的理论,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与建造一个永久性舞台的过程非常相似。

搭建舞台第一步是选地基。

黄土高原选中的地基是鄂尔多斯地块,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质单元,而且自形成以来就以稳定著称。

建造舞台的第二步是在地基之上砌盖主体结构。

那么主体结构的材料从何而来呢?青藏高原隆起后,对大气环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导致东亚大陆季风气候开始形成。

从距今300万年开始,因为干旱少雨,年温差、日温差都很大,中亚地区地表物质的物理风化非常强烈,导致岩石破碎,逐渐形成面积广袤的戈壁、沙漠,进而产生了大量粒径小于0.25毫米的颗粒物——这就是用来搭建黄土高原的材料。

地基选好了,建筑材料有了,由谁来开始搭建呢?此时季风作为“建筑师”出马了。

由于地球自转和地球上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地球上会产生沿纬度分布的风带——南北纬30°和赤道间的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带,南北纬30°到60°之间的西风带。

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后,这就迫使西风带分成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以南向东流动,北支沿青藏高原北缘向东流动,并向南扩展到大约北纬30°左右。

它首先经过的是比较干旱的地带,一定的气象条件下,风会把地面的颗粒物吹扬起来,沿着山间低地形成的通道直接输送到今黄土高原地区。

在到达黄土高原地区时,风力渐渐减弱,于是粗颗粒先被抛撒下来、然后是粒径中等的颗粒、最后是小颗粒物,所以今天黄土高原上粒径由大到小的沙黄土、黄土、黏黄土由西北向东南(与风的方向相吻合)呈明显的带状分布。

辛勤的“建筑师”就这样夜以继日、年复一年地搬运着、抛撒着、堆砌着。

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习题(含解析)

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习题(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总分:150卷I 总分100分一、语言运用。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坍圮.(pǐ)窸窸窣.窣(sū) 熨.帖(yùn) 隽.永(juàn)B. 田凫.(fú) 慰藉.(jiè) 老饕.(tāo) 椋.鸟(liáng)C. 跌宕.(dàng) 锡镴.(là) 玉墀.(xī) 狙.击(zǔ)D. 湔.雪(qián) 蓊蓊.郁郁(wěng) 倩.影(qiàn) 敛裾.(j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A.熨yù;C.墀chí,狙jū;D.湔jiān。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朱拓顿响寒喧百无聊赖B. 桌帷蹙缩炮烙泅水C. 拮据糍粑剌造纨绔子弟D. 踌躇谬种俨然沸反盈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

A.钝响,寒暄;B.桌帏;C.敕造。

3.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游客不仅可以游走在清新可人的桂花树下,还可以到本土明星献上的文艺表演。

②精彩绝伦的文博会既让我们领略了文化的博大,也把一大批民间艺人推到了前台。

③对不少新生而言,大学生教官的出现让军训的和可怕一扫而光。

A. 欣赏精妙苍白B. 鉴赏精深苍白C. 欣赏精深枯燥D. 鉴赏精妙枯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开放古老的房屋供旅游者鉴赏;欣赏则是对一个人的人品或者才能很是满意和赞同,也可以是对一部电影和戏曲的满意。

二者的主要区别就是鉴赏一般是物而不针对人,而欣赏不仅包括人,也包括物。

所以第一空选“欣赏”,排除BD。

精妙:主要指思想或者想法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寓意是恰到好处。

精深,是一个形容词,释义有精熟深通、精微深奥。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

北京冬奧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

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已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中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

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

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

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

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

”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

最近重庆大渡口区语文第四月考试题及答案分析

最近重庆大渡口区语文第四月考试题及答案分析

最近重庆大渡口区语文第四月考试题及答案分析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班级:考号: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吹拂(fúfó)堤岸(tīdī) 丝绦(tiáo tāo)茁壮(chūzhuó) 填土(tiān tián) 饲养(sīsì)柔软(ruǎn rǎn) 泥泞(níng nìng)【考点】【答案】fúdītāozhuótián sìruǎn nìng【解析】略二、读拼音,写词语。

pì gǔ bǔ chōng yóu xìjī dàn(_____)(_____)(_____)(_____)bèi ké shǐ jìn yí mǔ liú liàn(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答案】屁股补充游戏鸡蛋贝壳使劲姨母留恋【解析】略三、选字填空。

的得地跑()快飞快( )跑奇怪()模样哗啦哗啦吱呀咚咚咚咕噜咕噜1.口渴了,他__________喝了一大瓶水。

2.半夜时分,突然响起__________的敲门声。

3.门__________一声开了。

4.__________,雨不停地下着。

【考点】【答案】得地的咕噜咕噜咚咚咚吱呀哗啦哗啦【解析】略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创新题)(_______)(_______)勃勃(_______)(_______)大同(_______)(_______)图强(_______)人(_______)目万(_______)无(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1)我们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国争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语 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文化中有大量惹人喜爱的植物意象,如梅、兰、竹、菊、松、柳、荷、牡丹等等。

它们常与某一“文化名人”绑定在一起,并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如梅之于宋代林逋,竹之于东晋王子猷,菊之于陶渊明。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园田,饮酒赋诗,逍遥适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十字,让菊成了陶渊明专属的文化符号,唐人已将菊称为“陶菊”或“陶家菊”。

因了陶渊明,菊也就有了高洁、清雅、坚贞、淡泊等象征意义。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陶渊明之采菊,不是单单喜欢菊花的美丽,在这背后,存在一个深远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菊是中国的特产,《礼记·月令篇》就有记载:“季秋之月,菊有黄花。

”菊于萧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

显然,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而是菊有什么用。

对此,屈原已经给出了答案,他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可见,菊是可吃的。

事实上,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

晋人葛洪《抱朴子内篇》记,南阳郦县山谷有一条小溪,谷中长满菊花,花落水中,加以时日,溪水变得异常甘甜,人称甘谷水。

附近居民都饮甘谷之水,“食者无不老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

作过南阳太守的王畅、刘宽、袁隗等人,让郦县每月送40斛甘谷水特供自己饮用,他们所患的眩冒等病,因喝此水而愈。

日常经验往往最具说服力,菊能治疗疾病,能令人长寿,在汉代,已成为人之共识。

于是,菊很自然地进入了医家、养生和神仙家的视野之中。

六朝文人,普遍认为菊花能够养生延寿,多有诗文吟咏。

魏文帝曹丕曾将菊花作为礼物送给太傅钟繇,并作一书,其中提到:“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食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希望钟繇食用菊花延长寿命。

晋人嵇含的《菊花铭》,认为服菊即可成仙:“煌煌丹菊,翠叶紫茎,诜诜仙神,徒餐落英。

”傅玄更为直白地表达了同样的观念:“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

”陈人阴铿《赋咏得神仙诗》“朝游云暂起,夕饵菊恒香”,更具逍遥气象。

除了养生成仙,六朝文人还赋予菊其他文化意义。

钟繇之子钟会的观点最具代表,他认为菊有五美:“黄华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君子德”和“象劲直”,使其具有了高蹈的道德价值。

此外,所谓“黄华高悬”“纯黄不杂”“冒霜吐颖”,同样大有审美意味。

时人诗文中,同样盛称菊花之美。

曹植眼中的洛神,“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钟会的《菊花赋》,大写菊花之美:“延蔓蓊郁,缘阪被岗,缥干绿叶,青柯红芒,芳实离离,晖藻煌煌,微风扇动,照曜垂光。

”词采华丽。

(摘编自李建修《陶渊明与中国菊文化》)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让菊成了陶渊明专属的文化符号;因为陶渊明,菊具有了高洁、清雅、坚贞、淡泊等象征意义。

B.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而是菊有什么用。

比如菊于萧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

C.菊有食用及药用价值,作过南阳太守的王畅、刘宽、袁隗等人,他们所患的眩冒等病,因喝浸润了菊花的甘谷水而痊愈。

D.六朝文人还赋予菊其他文化意义。

钟会认为菊有五美,既有审美意味,又具有高蹈的道德价值。

2.下列对文中所引用诗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中的这两句证明菊花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就是食用。

B.魏文帝曹丕在给钟繇的信中说:“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希望锺繇食用菊花延长寿命。

C.“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

”傅玄认为服用菊花可以成仙,在这一点上他与嵇含的看法完全相同。

D.“荣曜秋菊。

”因为菊花有超乎凡俗的美,曹植才把洛神比作秋天盛开的菊花,容颜鲜明,光彩照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梅、兰、竹、菊等植物,因为常与某一“文化名人”绑定在一起,便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B.陶渊明采菊,不只是喜欢菊花的美丽,还因为他注重养生,想通过服菊延长寿命,让自己具有仙气与逍遥气象。

C.菊能治疗疾病,能令人长寿,所以很自然地进入了医家、养生和神仙家的视野之中。

D.葛洪、嵇含、傅玄、阴铿、钟会、曹植等人都关注或喜欢菊花,但他们对菊花的关注点却各有所重,不尽相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应明经举,累授乾封尉,苏良嗣甚礼之。

永昌元年,三迁雍州司兵,良嗣时为文昌左相,谓安石曰:“大材须大用,何为徒劳于州县也。

”特荐于则天,拜并州刺史,又历德、郑二州刺史。

安石性持重,少言笑,为政清严,所在人吏咸畏惮之。

长安三年,为神都留守,兼太子左庶子。

时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皆恃宠用权,安石数折辱之,甚为易之等所忌。

尝于内殿赐宴,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数人于前博戏。

安石疏奏曰:“蜀商等贱类,不合预登此筵。

”因顾左右令逐出之,座者皆为失色。

则天以安石辞直,深慰勉之。

时凤阁侍郎陆元方在座,退而告人曰:“此真宰相,非吾等所及也。

”睿宗践祚,拜太子少保。

时太平公主与窦怀贞等潜有异图,将引安石预其事,公主屡使子婿唐晙邀安石至宅,安石竟拒而不往。

睿宗尝密召安石,谓曰:“闻朝廷倾心东宫,卿何不察也?”安石对曰:“陛下何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计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

”睿宗矍然曰:“朕知之矣,卿勿言也。

”太平于帘中窃听之,乃构飞语,欲令鞫之,赖郭元振保护获免。

出为蒲州刺史。

无几,转青州刺史。

安石初在蒲州时,太常卿姜皎有所请托,安石拒之,皎大怒。

开元二年,皎弟晦为御史中丞,以安石等作相时,同受中宗遗制,宗楚客、韦温削除相王辅政之辞,安石不能正其事,令侍御史洪子舆举劾之。

子舆以事经赦令,固称不可。

监察御史郭震希皎等意,越次奏之。

于是下诏,安石为沔州别驾。

安石既至沔州,晦又奏云:“安石尝检校定陵造作,隐官物入己。

”敕符下州征赃。

安石叹曰:“此只应须我死耳!”愤激而卒,年六十四。

(选自《旧唐书·韦安石传》)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数人于前博戏引:招引B.时太平公主与窦怀贞等潜有异图潜:暗中C.安石不能正其事正:正确对待D.安石尝检校定陵造作,隐官物入己造作:营造5.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下何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计/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

B.陛下何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计/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

C.陛下何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计/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

D.陛下何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计/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良嗣十分器重韦安石,认为他是栋梁之才,不该在州县这些地方官任上耗费时光,特意把韦安石推荐给武则天。

B.韦安石为人刚正不阿,对倚仗武后宠信而胡作非为的武三思及张易之兄弟也毫不留情,多次指责羞辱他们。

C.太平公主打算谋反,想拉拢韦安石,但韦安石拒绝了她;又因为韦安石在睿宗那里揭发了她的阴谋,于是就构陷拘捕了韦安石。

D.韦安石为政清廉严明,深受官民敬畏;在朝中任要职尽心尽力,敢作敢为;晚年因得罪小人遭贬谪陷害,最终忧愤而亡。

7.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因顾左右令逐出之,座者皆为失色。

则天以安石辞直,深慰勉之。

(2)子舆以事经赦令,固称不可。

监察御史郭震希皎等意,越次奏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山村戴复古①山崦②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

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

万竹梢头云气生,西风吹雨又吹晴。

题诗未了下山去,一路吟声杂水声。

注:①戴复古,南宋诗人。

②山崦,山的西面。

8.诗的前三联分别描绘了三幅山村风情画。

这些画面各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6分)9.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四、默写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

(2)《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欢快的游来游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五选做题11.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25分)吃西瓜冷清秋不了,真不了。

打个嗝,全是西瓜味。

你不好意思说你撑得弯不下腰,够不着地上的工具。

这怎么说得出口。

可怎么能怪自己嘛。

大热天,恰又口渴。

也不是没吃过,没今儿这般敞怀罢了。

最主要还是心里舒畅。

做这行,形形色色啥人没见过,可这么热情善良,见面就递着西瓜和笑脸还是头一遭。

原本是拒绝的。

组里也规定维修人员到客户家不许吃东西,可眼瞅着那堆积的笑意从皱纹里一圈圈漾出来,托西瓜的手不停颤抖,总觉得不接过来吃掉,就对不住人家。

好在吃进肚子里,组长看不见,他也不能扒开嘴检查不是。

违规就违规吧。

当然是喜欢的。

能不喜欢嘛?那么甜,那么爽口。

但天地良心,大口解决的原因绝不是贪图好吃。

是想快点结束好干活。

组长给制定计分制。

上门维修一户一张积分卡,月底按劳付酬。

这耽搁下去的可都是自己的钱。

三两口吃完,你抹下嘴去找工具。

可对方显然误解了你的意思,又一块递了过来。

你说不吃,伸出的手一挡,西瓜跌在地板上。

正尴尬,对方却拾了起来,掌心蹭蹭再次递给你。

盯着地板上的印迹,你的心里直犯嘀咕,接与不接都不是。

得亏斜过来的那只手夺了去放在一边。

“噗嗤”一声儿你忍不住笑了,想起乡下的娘。

娘就这样。

小时候你吃饺子掉地上,娘叨叨着捡起来围裙上蹭蹭继续朝你嘴里塞。

小么,也不知嫌弃,仍大口大口嚼地得劲儿。

又想起昨天那户。

当时就要脱鞋进门来着,怕弄脏了地板,但是人家皱眉掩鼻连连摆手,并递过来塑料袋,示意你套脚上。

你想说经常洗呢不臭。

可终究没说,说那干啥,没意思。

都吃啊。

你憋半天说出来的却绕了道。

你总是不会拒绝。

你吃,你吃。

年纪大了吃不得这些呢。

眯着眼,蜷在那儿的他温情地望,让你想起幼时经常放牧的那只老绵羊。

递过来的瓜瓤都触到了鼻子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