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案

合集下载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算卦
蹴鞠
唱曲
第一篇章:繁华的都市生活
戏剧表演: 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 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形成于宋代,在元朝兴盛起来。
传统节日: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
元 日元受到人们的重视。
旦宵
中端 秋午
猜一猜:这些诗词分别描述的是什么节日?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
南宋:临安
元朝:大都
开封
杭州西湖
2.地位: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北京元大都遗址公 园
3.开封最繁华: 大相国寺 每月举办 多次庙会
第一篇章:繁华的都市生活
大相国寺 特点:
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室内 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各种表演。
开封最繁华的地方
第一篇章:繁华的都市生活
最马优秀的杂剧作郑家是


关汉卿
,白朴代表作是悲剧《关汉窦娥冤》。
远 关汉卿:《祖窦娥冤》

关键词:
血溅白练、六月飞元雪、曲三四年大大家旱
元代杂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王实甫
关汉卿 —— 《窦娥冤》
第三篇章: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作者: 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
体例: 编年体通史 内容: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
巩固提升
5.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繁荣,文学作品的世俗化
C 趋势越来越明显。下列作品中适应了这种趋势的是( )
A.《离骚》 B.《诗经》 C.《窦娥冤》 D.《天工开物》
6.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宋
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也反映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在宋代开封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单元知识要点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以后改名为辽)。

2.辽与北宋的和战:(1)战:宋辽之战(宋真宗时,主战大臣是寇准)(2)和:双方签订澶渊之盟”。

3.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

第8课金于南宋的对峙1.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1125 年,金灭辽。

3.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4.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5.南宋与金的和战:(1)战:岳飞抗金(“岳家军”)(2)和: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2)表现: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瓷器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3.商业贸易的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对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第11课元朝的统治1.元朝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

进行演出。
剧 演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吹口哨
舞蹈
吹笛 击节板
说唱艺人俑
③发展
三 个 阶 段
形成时间:宋代
开始兴盛: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 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流行全国: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在全国流 行,演出遍布各地
(3)节日风俗
宋代已经有了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一些节日的 习俗流传至今。
——经济史学家 刘光临
文化生活 材料二:宋朝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汉唐时期坊市的限制,店铺可以四
处开放,大街商小业巷铺繁席荣林立。甚至促还进有夜市、早市出现。市的时空
限制被打破。
材料三:宋朝的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0万户以上的城市有50个,其
中两临个安城人市市口。民超阶过1层20壮万大,开封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3)代表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 悲剧《窦娥冤》。
关汉卿,号已斋, 生活在金末元初。 他多才多艺,了解 民间疾苦,熟悉民 间语言,使得他的 杂剧内容具有强烈 的现实性和昂扬的 斗争精神。
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 鞭挞黑暗的恶势力。
《窦娥冤》写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 官判处死刑的故事。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 愿,陈述冤情。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 最终得以昭雪。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地鞭挞黑暗势力
7.连线题。 关汉卿 苏轼 辛弃疾 司马光 李清照 张择端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资治通鉴》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窦娥冤》 《清明上河图》
《如梦令》
李清照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是 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被誉为“ 词家一大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581年,XXX(XXX)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XXX,统一南北。

隋能统一全国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④XXX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隋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隋统一后采取的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XXX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位置:全长2700多千米,是现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局部(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毗连五条河道(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开通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8、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北方的掌握)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繁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沦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1、XXX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XXX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公元618年,XXX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沦亡的主要缘故原由:XXX的残暴统治。

2、手工业方面: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繁荣:长安城: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稿(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稿(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重要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北宋、南宋、西夏、金和元朝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

教材通过介绍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我国都市和文化的繁荣景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概念和事件容易混淆,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区分。

此外,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可能局限于文字和艺术方面,对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认识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都市繁荣背后的原因,以及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宋元时期都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都市的繁荣景象。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都市繁荣背后的原因,探讨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4.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加深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的理解。

5.知识拓展:介绍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如书法、绘画、戏曲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时间轴+知识点汇集+重点图片解读+好题汇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时间轴+知识点汇集+重点图片解读+好题汇集】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唐末汉人纷纷避难,北出长城,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 世纪后,契丹族有了自己的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造 房屋和城邑。
政权建立:10世纪,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在临潢建 立政权,史称“辽”。
1.重文轻武目的: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武将 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用抑制武将、提升文臣的地位使文臣统兵格 局形成。
● 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 ●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统军的指挥权。 ● 重视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 武将专横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 才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 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 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的爪牙。 ● 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 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 ● 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的财赋收归中央。
宋金对峙形成: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和 大散关一线为界,宋金对峙形成。 金迁都:金迁都燕京(今北京),改名中都。
南宋偏安: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1.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口 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农业生产发展加快,逐渐超越北方 。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了东南地区。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 语。 ●宋代经济作物,南方普遍种植茶树。 ●植棉地区,由北宋至南宋初期的广东福建发展到南宋后期的江淮和川蜀 一带。

【教学课件】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教学课件】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新课讲解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 2.《资治通鉴》 (1)体例:编年体通史巨著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史事 (2)字数和内容: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 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3)名称来历: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 鉴戒来加强统治。 (4)地位: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 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7.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蜀
道难,难于上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里引用的文学
形式分别是( A )
A.楚辞、唐诗、宋词
B.唐诗、宋词、楚辞
C.唐诗、宋词、元曲D.源自辞、唐诗、元曲D.是当时唯一的文学形式
布置作业
请完成《 高效课时通》P35-P37对应习题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 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后作业---《高效课时通》
课后作业
1.“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材料中 说的“易聚易散”的场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C ) A.海外贸易的兴盛 B.农业的发展 C.城市的繁荣 D.旅游业的兴旺
新课讲解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 宋元时期的大都市 (1)概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 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2)著名的大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 (3)开封的繁华 ①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集市贸易的形式之一,和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 ②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③元宵节时,大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 热闹非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________________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建立: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建立隋朝,以______为都城)统一:_______年,(XXX灭掉________,统一全国)灭亡:________年(___________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顺应了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

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1、大运河的开通(XXX)▲▲▲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达A_____(今北京),南至B_______(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C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___连接五条河道。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________。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XXX)▲▲▲创立(隋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设置__________,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XXX:增加___________,最为重要。

XXX:首创。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第1页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原因:XXX的。

时间: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年-年)年,(即)建立唐朝,以为都城。

并实现了世界的统一。

二、XXX(XXX)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汗青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谦虚纳谏,从善如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分析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分析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教学内容及结构分析本单元涉及的时段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它起于960年,止于1368年。

这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时期。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利弊兼得。

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占据江南的南宋和金朝形成南北对峙。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和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四大发明技术的成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据的局面,重新建立了大一统国家,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版图超出汉、唐,并为东西方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本单元内容的关键词是“民族关系发展”“社会变化”,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的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民族交融,民族交融发展的结果是多个民族并存和共同发展,在直接统治区域出现了汉蒙回藏等多个民族。

第6课“北宋的政治”,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两个子目,教学重点是“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有“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契丹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有“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有“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蒙古族的兴起以及元朝的建立”。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有“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思维导图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思维导图

传统节 日
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 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北宋文学 家,改进 了词的创 作,词风 豪迈飘逸
苏轼
组成 包括散曲、杂
剧和南戏等
两宋之交 的女词人 ,词风委 婉、细腻
清秀
李清 照
宋词
南宋词人。 继承了苏轼 以来的豪放 词风和报国 情怀,进一 步提高了词 的社会功能 和在文学史 上的地位。
辛弃 疾
宋元时 期的都 市和文

特点 元曲
把音乐、歌舞 、动作、念白 融合在一起, 成为一种综合
型的艺术
代表
关汉卿
元代最优秀的 戏剧家,代表 作《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 致远、郑光
祖、白朴
退 出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

思维导图
宋元时 期的都 市和文

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 期的大 都市
繁华的 都市生

瓦子的 出现
杂剧
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 朝时的大都
出现原因: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 民阶层不断壮大 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 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被称为“
勾栏”
地位: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内容: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 儡等技艺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知识拓展
书名
作者 成书时间
内容
体例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
叙述从战国到 五代的历史
编年体
《史记》 司马迁
西汉
叙述从黄帝到 汉武帝的历史
纪传体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纪传体),并列为中国史学 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拓展延伸
宋元时期的书法和绘画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D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D.都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丰富多彩
3.下图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这些陶俑 (C )
A.表明当时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C.可作为研究杂剧的一手史料
B.反映出浪漫的艺术手法 D.说明当时戏剧种类繁多
繁华的都市生活——瓦子
瓦舍(瓦子)者,为其来时瓦合,去时瓦 解,易聚易散也。—[宋]吴自牧《梦梁录》
瓦子《清明上河图》勾栏
算命解字 说书
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药材
旅店
吹口哨 舞蹈
勾栏:专供演出的圈子
说书
Kuǐ lěi 吹笛子 击节板
傀儡戏 元墓出土杂剧陶俑
吹 口 哨 、 舞 蹈
吹 笛 、 击 节 板

A.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
2、从文学作品看,宋人恐怕是迄今为止最多情的。试读:“伤高怀远几
时穷?无物似情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这一时期,最耀目的文学体裁是( )
C A.赋 B.诗
C.词
D.小说
3、关于“瓦肆”(也称“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

最新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目录(新)

最新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目录(新)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目录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局面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辛亥革命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現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2课抗美援朝第3课土地政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5课三大政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8课经济体制改草第9课对外开放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四单元民族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钢铁长城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第3课古代印度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阴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与法兰克王国第8课西欧庄园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査士丁尼法典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第12课阿拉伯帝国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第15课探寻新航路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第18课美国的独立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第2课俄国的改革第3课美国内战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第10课《凡尔赛条的》和《九国公约》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第六单元冷战结后的世界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易组织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课件(部编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课件(部编版)

A.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B.豪迈奔放,气势磅礴
C.缠绵悱侧,一往情深
D.风格沉郁,悲惨凄凉
3.“街南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
牡丹棚,另外还有旧曹门街的朱家桥瓦子,大内前汴河大街西的保康
门瓦子……”这一材料反映宋代都城(B )
A. 社会分工完善
B. 市民生活丰富
C. 民间艺术精湛
他多才多艺,了解民间疾苦,熟悉民间语言,使得他的杂剧
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昂扬的斗争精神。
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窦娥冤》、《单刀会》等。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 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 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 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 药下在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其父。张驴儿反而诬告窦娥 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 “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 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委婉、细腻、清秀
贰·赏词曲经典——文人风骨不朽传
1.宋词
辛弃疾:济南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
并称“苏辛”。他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 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 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地位。 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斗茶图

七年级下历史第2单元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七年级下历史第2单元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返回目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北宋都城东京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河南开封。
返回目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当时东京商业繁华的重要表现。
北宋东京是全国商品交易的中转站,商品交易规模大, 夜市通宵达旦,瓦子中商业活动丰富多彩。
——摘自《燕翼贻谋录》
返回目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材料二 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
宇雄北,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
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 A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陆游
D.苏轼
返回目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1. 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2)代表人物及作品: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 关汉卿 ,代表 作是悲剧《 窦娥冤 》。与他齐名的杂居家还有 马致远 、 郑光祖、白朴、王实甫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
返回目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 司马光 主持编写的《 资治通鉴 》, 是一部 编年体 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 300 多万字,记述了从

主题0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初中历史中考一轮复习 全国通用】统编版

主题0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初中历史中考一轮复习 全国通用】统编版

单元概述
辽宋夏金元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时期。 1.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 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频繁,但各民族交往交流密切; 同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相互交织。 2.经济:这一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均超过 了前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3.文化:文化高度繁荣,以宋词、元曲为代表;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活字印刷 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推广均出现在这一时期。
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消极: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财政支出加重
北宋的 巩固措 施是要 重要识 记
归纳总结: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中 皇帝制 央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分化事权 削弱相权
秦朝 西汉 隋唐 北宋
中书省 御史台 枢密院
取消节度使的收税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大大加强
目的 重 文 表现 轻 武 政 策
影响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①文臣统兵的格局: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②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积极: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 和社会的安定;科举制度的发展,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
金瓶掣签制度
西藏自
噶厦政府
治区
唐太宗 元朝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1965年
思考:为什么说元朝是我国历史重要的一页?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大都(今北京)
4.忽必烈的统治策略有哪些?
• 行汉法、行仁政、整顿吏治、注重农桑等
5.南宋著名的抗元人物有哪两个?
• 陆秀夫、文天祥(《过零丁洋》、《正气歌》)
6.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及意义?
• 过程: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灭南 宋残部,全国统一。
• 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词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列举宋词代 表人物及派别。
•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 于歌唱。
• 豪放派: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 • 婉约派:李清照(两宋之交)
5.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及其代表作 是?“元曲四大家”指?
• 关汉卿:《窦娥冤》 •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每课重点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及其缺陷? 2.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发明者?传播的意义? 3.战国时期的指南工具是?中国的海船开始使用指南针是 在什么时期?指南针的传播者是?传播的意义是? 4.火药发明于哪个时期?宋元时期的火药武器有哪些?火 药的传播者是?传播的意义是? 5.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表现有哪些?有何影响? 6.列举元朝中外交往的相关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 •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受到重视。
元墓出土的 杂剧陶俑
传统节日相关诗句积累:
元宵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端午节:碧艾香蒲处处忙。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1.通过探究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指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绝不是取决于对现成的历史结论的记忆,而是要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在说明自己对学习问题的看法中解释历史。

”教师以探究性问题作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设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通过史料研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典型的、有价值的、有说服力的史料,将史料的展示与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辨析、运用历史材料来解释历史,能用实证的方式对问题的要点逐一探讨,以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来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

二、教材分析《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是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的第四课时。

本单元前三课分别为《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分别概述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状况。

本课则是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一时期作了小结。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看,这一时期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看,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本课由以下四目内容构成,每目内容又涉及更细的知识点:●“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主张、历史影响);●“文学艺术”——宋词、元曲、话本、书法、绘画;●“科技”——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和两大科学家(沈括、郭守敬);●“少数民族文字”——契丹大字和小字、女真文字、西夏文、畏兀体蒙古文和八思巴文设计本课教学时首先应明确辽宋夏金元这一历史阶段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辽宋夏金元文化以其最丰富、最繁荣、独具融合发展的色彩成为人们喜爱的璀璨明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知|识|目|标|我|明|确①了解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朝大都的都市生活,了解它们的文化娱乐情况。

②列举宋元时期在文学、艺术、史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包括宋朝诗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及其成就。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右面铜镜上的人们在做什么?这说明当时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1.都市:北宋时的________、南宋时的________、元朝时的________,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市民: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娱乐场所(1)瓦子: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2)勾栏: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戏剧表演: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5.传统节日:春节、________节、________节、端午节等。

二、宋词和元曲上面是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关汉卿的画像,他写的悲剧《窦娥冤》流传至今,你知道这部悲剧讲的是什么吗?1.宋词(1)地位:词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代表①苏轼:________文学家,词风豪迈而飘逸。

②____________: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③辛弃疾:________人,词风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2.元曲(1)分类:元曲包括________、杂剧和南戏等。

(2)特点: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3)代表①________: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②“元曲四大家”:关汉卿、________、郑光祖、白朴。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________(朝代)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____的通史巨著。

记述了从________到________共1300多年的历史,该著作与司马迁的___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预习反馈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吧!(1)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的出现,充分说明了城市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 )(2)宋元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 )(3)北宋词人苏轼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 )(4)唐朝、宋朝、元朝主要的文学体裁依次是诗歌、词、元曲。

( )快学快记·数字记忆·一个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

一部史学著作:《资治通鉴》。

两种文学形式:宋词、元曲。

三个著名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大都。

三位杰出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关、马、郑、白。

多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

·歌谣巧记·娱乐商业兴瓦子,节日习俗永流传。

苏轼豪迈而飘逸,清照委婉又感伤。

弃疾作品多豪放,汉卿剧作善恶扬。

宋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世流芳。

,探究点对宋代瓦子的认识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瓦子是“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是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东京又称瓦子为瓦舍、瓦肆。

在瓦子中,有许多用栏杆之类东西组成的小的演出场所,称为勾栏。

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当时东京著名的瓦子有新门瓦子、桑家瓦子、朱家桥瓦子、州西瓦子、侏康门瓦子、州北瓦子等。

其中,桑家瓦子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的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卖旧衣服)、探博、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1)结合素材和所学知识指出,瓦子的特点有哪些?(2)瓦子的出现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特别提示·(1)瓦子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2)词成为宋朝文学的主流,曲成为元朝文学的主流,主要原因是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名师点睛·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头,文学艺术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课堂小结课外链接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作“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作“依声”。

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

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婉约派)、辛弃疾(豪放派),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

一、选择题1.宋元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不包括( )A.开封 B.临安C.大都 D.长安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要的娱乐场所和设施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条件。

宋朝城市中也出现了固定的娱乐场所瓦子,其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政府的提倡B.士大夫的提倡C.城市富人的需要D.市民娱乐的需要3.《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

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砂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

材料反映了宋代( )A.统一国家建立 B.江南地区开发C.商品经济繁荣 D.民族政权并立4.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 )A.市 B.坊 C.邸店 D.勾栏5.下列关于宋代城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夜市B.市民文化生活丰富C.有瓦子D.有雇人做工的丝织厂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了哪个节日的欢乐气氛( )A.端午节 B.中秋节C.春节 D.清明节7.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赵宋之世”耀目于文坛的文学形式是( )A.赋 B.诗 C.词 D.小说8.下列有关宋词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B.是一种新体诗歌,汉朝时已经出现C.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D.经过五代到两宋,获得很大发展9.他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

他是( )A.辛弃疾 B.苏轼C.李清照 D.张择端10.“她生活在两宋之交,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阅读她的词作,令人感觉格外清新自然。

”这位才女是( )A.文成公主 B.王昭君C.李清照 D.武则天11.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他的诗中写道:“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由此可以看出他们难以忘怀的是( )A.祖国山河的统一 B.中华文化的弘扬C.旖旎宜人的风光 D.个人的离愁别恨12.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杂剧表述错误的是( )A.熔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炉B.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C.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D.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13.小明与同学之间产生了一点小误会,小明委屈地说:“我比窦娥都冤啊!”他这句话源自下列哪位人物的作品( )A.苏轼 B.李清照C.辛弃疾 D.关汉卿14.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

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的是( )A.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B.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C.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D.关汉卿、郑光祖、王实甫、白朴15.从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我们可以了解的历史包括( )①春秋②战国③汉朝④唐朝⑤宋朝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二、非选择题16.宋代社会风貌万千气象,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来感受丰富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吧!材料一材料二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

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

材料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根据材料一,以缠足和春节为例进行讨论:为什么有些风俗消亡了,有些风俗却流传至今?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2)材料二中的诗歌是对哪座城市风貌的描写?该城市的娱乐生活怎样?(3)材料三中的诗是对宋代哪一节日的描述?今天的哪些传统节日,在宋代已经有了?请列举三个。

17.活动与探究:宋元文化。

步骤一文化典籍图(a)宋词图(b)元曲(1)仔细观察上面图片,写出相应文化作品的名称。

步骤二作品欣赏材料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材料二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2)材料一中词句的作者分别是谁?请写出两人词风的特点。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示意图。

步骤三感悟历史(4)通过学习,请你谈谈宋元文化的历史地位。

详解详析【自主学习】一 1.开封临安大都4.杂剧5.元宵中秋二 1.北宋李清照南宋2.散曲关汉卿马致远三北宋编年体战国五代《史记》【预习反馈】(1)√(2)×(3)×(4)√【要点探究】探究点(1)自由聚散、文娱生活与商业活动相结合、营业时间不受限制、形式丰富多彩、数量多、规模大等。

(2)从瓦子的起源上来看,其产生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结果。

从瓦子的内容上来看,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反映了宋代商业领域的扩展。

【课时作业】1.D 2.D 3.C 4.D 5.D 6.C7.C [解析] “赵宋之世”指的是宋朝,宋朝耀目于文坛的文学形式是词。

8.B [解析] 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

9.B10.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生活在两宋之交”可以判断此人是杰出女词人李清照。

11.A12.D [解析] 元曲中许多作品揭露和鞭挞了社会黑暗势力,并没有为封建统治服务。

13.D14.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

15.C16.(1)缠足是封建社会的陋俗,是对妇女的残害和压迫;春节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更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开封(或东京)。

该城市有许多瓦子和勾栏;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节目很多,令人眼花缭乱;瓦子里有许多摊位,行业多种多样,十分热闹。

(3)春节(或元旦)。

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17.(1)图(a):《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